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C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Shixiong FAN Guangyi LIU +2 位作者 Zhanyong YANG Weiwei MA B.W.WILLIAMS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9,共7页
关键词 直流母线电压 风能转换系统 电流源型 多终端 变频器 DC变换器 无功功率控制 电流源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实时非线性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2
作者 王文文 刘向杰 孔小兵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9-690,共12页
为应对风电系统经济效益控制和实时性要求的新挑战,针对风力发电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最大化发电功率的同时减少了塔架和齿轮箱等关键结构的疲劳负荷,设计了一个滚动时域估计器为优化提供有意义的初始化... 为应对风电系统经济效益控制和实时性要求的新挑战,针对风力发电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最大化发电功率的同时减少了塔架和齿轮箱等关键结构的疲劳负荷,设计了一个滚动时域估计器为优化提供有意义的初始化。优化问题求解方面,利用相邻采样时刻间非线性规划程序的相似性,实现了算法的实时迭代求解。以5 MW风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在ACADOS框架下实时迭代求解最优控制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实现实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控制系统 非线性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滚动时域估计 疲劳负荷 实时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函数分析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动态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夏越 张鸿飞 +4 位作者 陈颖 杜松怀 苏娟 刘露 沈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9-4774,I0013,共17页
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DFIG-based WECS)为例,利用小信号分析法推导出由风机、双质量块传动链构成的动力与传动系统通用传递函数方程。动力与传动系统传递函数的零... 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DFIG-based WECS)为例,利用小信号分析法推导出由风机、双质量块传动链构成的动力与传动系统通用传递函数方程。动力与传动系统传递函数的零极点位置、稳定性与系统参数及系统运行工作点相关。该传递函数可进一步分解为扭转分量和非扭转分量。传动链参数仅对扭转分量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动力传动、电机、变流器、控制等环节的风力发电系统传递函数模型。模型综合了各环节参数,可直观反映系统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系统动态行为。算例及时域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传递函数模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可为系统参数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函数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DFIG-based wecs) 小信号分析 动力传动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变结构模型参考自适应的电气无级变速器无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29
4
作者 朱瑛 程明 +2 位作者 花为 张邦富 王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72,共9页
针对用于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的电气无级变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观测器的新型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该方法将滑模变结构(SM)控制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结合,以SM算法替代了传统MRAS算法中的比例积分(... 针对用于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的电气无级变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观测器的新型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该方法将滑模变结构(SM)控制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结合,以SM算法替代了传统MRAS算法中的比例积分(PI)环节。文中提出的SM-MRAS控制策略以磁链模型为可调模型,取代了传统的电流模型,简化了控制算法。同时采用了基于转速分段切换方法的改进型SM策略,用于SM-MRAS无传感器控制,减小抖振现象。本文建立了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SM-MRAS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对电气无级变速器内转子的有效性,并与传统MRAS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无级变速器 滑模变结构 模型参考自适应 无传感器控制 风力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损耗转矩的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控制 被引量:29
5
作者 朱瑛 程明 +2 位作者 花为 张邦富 王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9-46,21,共8页
由于系统功率存在损耗,且损耗值随着风速变化而变化,导致基于功率反馈的传统最大风能跟踪策略实际应用时不能准确给定最大功率,从而影响系统风能吸收效率。该文基于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在传统功率反馈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考... 由于系统功率存在损耗,且损耗值随着风速变化而变化,导致基于功率反馈的传统最大风能跟踪策略实际应用时不能准确给定最大功率,从而影响系统风能吸收效率。该文基于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在传统功率反馈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考虑损耗转矩的最佳电流给定最大风能跟踪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计算系统损耗转矩,给定永磁同步发电机最佳电流值,提高了风能捕获效率。通过构建该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及实验平台,完成了仿真及实验研究,验证了考虑损耗转矩的最佳电流给定最大风能跟踪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将文中所提方法与传统的功率反馈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其效率高于传统的功率反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风力发电系统 最大风能跟踪 损耗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精细化建模及硬件在环实时联合仿真 被引量:20
6
作者 贾锋 蔡旭 +1 位作者 李征 娄尧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9-1250,共12页
介绍了风电机组模型的完整构成,阐明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由此提出风电机组各个部分进行精细化建模所需考虑的因素,并指出现有简化模型忽略的因素及不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满足精细化要求的基于RTDS与Bladed的实时风电机组... 介绍了风电机组模型的完整构成,阐明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由此提出风电机组各个部分进行精细化建模所需考虑的因素,并指出现有简化模型忽略的因素及不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满足精细化要求的基于RTDS与Bladed的实时风电机组联合仿真平台。其中,Bladed的实时性由硬件测试模块保证,将风模型、气动模型、机械部分模型、变桨系统模型和偏航系统模型建立在Bladed中,将风电机组电气部分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建立在RTDS中,以发电机转子运动学方程作为机电耦合快、慢时间尺度之间的接口,并借助于PLC实现Bladed和RTDS之间的通信。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机组控制系统架构构建了主控制器和变流器控制器硬件在环的联合仿真,最后通过多组硬件在环仿真充分展现了实时联合仿真平台的独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建模 RTDS Bladed 实时 联合仿真 精细化模型 气–弹–机–电耦合 多时间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建模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7
作者 董萍 吴捷 +1 位作者 杨金明 陈渊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2-619,共8页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是对风力机系统进行控制和优化的基础。该文讨论了风力发电系统建模的思想,对在国内外的风力发电机组建模中已经采用的模型、方法及其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模型的简化方法和线性化方法...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是对风力机系统进行控制和优化的基础。该文讨论了风力发电系统建模的思想,对在国内外的风力发电机组建模中已经采用的模型、方法及其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模型的简化方法和线性化方法,结合学科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以后的发展目标,这对有关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和控制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风力发电机组 模型的简化与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网风力发电系统功率控制与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家伟 陈杰 龚春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14,共8页
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通常采用定桨距永磁直驱结构以提高发电效率及减小机组成本。该文首先针对定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全风速范围内的功率控制,尤其是高风速区的恒功率控制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全风速控制策略,实现了机组在全风速范围内... 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通常采用定桨距永磁直驱结构以提高发电效率及减小机组成本。该文首先针对定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全风速范围内的功率控制,尤其是高风速区的恒功率控制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全风速控制策略,实现了机组在全风速范围内的功率优化控制。之后,为了实现在对用户用电负载进行不间断供电的同时优化蓄电池的充放电周期以提高其使用寿命,提出一种简单的适用于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通过设置不同的直流母线电压值,实现了对机组输出功率的优化分配。为了验证文中提出功率控制和能量管理策略的有效性,搭建了一台1.2kW的离网风力发电实验系统,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功率控制 能量管理 离网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风电机组发电量的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9
作者 贾锋 蔡旭 +1 位作者 李征 李悦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5622-5632,共11页
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由于受到变速范围及变速动态响应时间的限制,无法保持以最佳叶尖速比运行。推导出了最优桨距角随叶尖速比偏离程度变化的规律,并提出一种额定风速以下的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当机组偏离最佳叶尖速比时,使机组工作在... 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由于受到变速范围及变速动态响应时间的限制,无法保持以最佳叶尖速比运行。推导出了最优桨距角随叶尖速比偏离程度变化的规律,并提出一种额定风速以下的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当机组偏离最佳叶尖速比时,使机组工作在局部最优点上,从而提升发电量。同时,针对桨叶安装角误差对发电量及协调控制的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全局最优桨距角自寻优算法;针对有效风速难以直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动态补偿的多模式有效风速观测方法。基于RTDS和Bladed联合仿真平台,验证了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并以实测风速进行长时间仿真和评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提升机组发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协调控制 最大功率跟踪 变桨控制 有效风速 自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型风电机组恒转速段发电量的变桨策略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锋 李征 蔡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8,共11页
常规认为的额定风速以下的恒定最优桨距角在机组恒转速段并不一定是最优的。恒转速段的最大功率跟踪问题等同于特定转速下的气动转矩最大化问题,以提高发电量为目标分析了在两个恒转速段内切向力系数及法向力系数与桨距角的定性关系。... 常规认为的额定风速以下的恒定最优桨距角在机组恒转速段并不一定是最优的。恒转速段的最大功率跟踪问题等同于特定转速下的气动转矩最大化问题,以提高发电量为目标分析了在两个恒转速段内切向力系数及法向力系数与桨距角的定性关系。分析表明,在恒最低转速段通过合理地正调桨距角可以提升切向力系数并提高发电量,且可减轻轴向推力等载荷;在恒最高转速段通过合理地负调桨距角可以提升切向力系数并提高发电量,但会增大轴向推力载荷;在两个恒转速段内特定风速下均存在其对应的最优桨距角,且最优桨距角随风速单调变化。针对最优桨距角难以直接量化的问题,根据定性分析结果推断出最优桨距角的合理表达式,并给出了表达式中参数的离线辨识方法。最后采用专业软件Bladed中的商用机组实际参数模型,从稳态和动态两方面对恒转速区提高发电量的变桨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很好地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机组提高发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恒转速段 最大功率跟踪 发电量 变桨控制 全风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瑛 程明 +1 位作者 花为 王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8-53,71,共7页
基于电气无级变速器及带有电池储能装置的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系统结构。文中提出了该系统的整体控制策略,以控制风力机、电气无级变速器电机、电池及电网之间的能量流动。首先,提出了基于定子侧变频器的... 基于电气无级变速器及带有电池储能装置的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系统结构。文中提出了该系统的整体控制策略,以控制风力机、电气无级变速器电机、电池及电网之间的能量流动。首先,提出了基于定子侧变频器的最大风能跟踪控制策略,同时提出了当风速高于额定值时风力机的变桨距控制策略。然后,基于内转子侧变频器,提出了离网和并网2种情况下不同的控制策略。电池储能装置的应用可使系统根据电网需求调节输出功率,平缓风能波动,同时通过控制可稳定定子与内转子之间的背靠背变频器的直流侧电压。基于电气无级变速器电机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建立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针对此新型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率流 电气无级变速器 风力发电系统 电池储能系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的非线性控制——变结构控制与鲁棒控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俊华 吴捷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803-2809,共7页
风速、风向及负载的随机性、湍流、尾流效应、塔影效应等的影响,使风力发电系统不但要解决最大风能捕获、电能品质控制两类关键问题,还要解决传动链的疲劳负载、叶片的振颤与翦切、塔身的弯曲与抖振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可归结为非... 风速、风向及负载的随机性、湍流、尾流效应、塔影效应等的影响,使风力发电系统不但要解决最大风能捕获、电能品质控制两类关键问题,还要解决传动链的疲劳负载、叶片的振颤与翦切、塔身的弯曲与抖振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可归结为非线性控制的范畴。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滑模变结构控制、H∞鲁棒控制在风力发电系统稳定,最大风能捕获及调速系统控制等方面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方法,并提出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wecs) 最大风能捕获 变结构控制 H∞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V动态补偿的风能转换系统变桨距控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沈艳霞 朱芸 纪志成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82-1288,共7页
当风速超过额定值时,风能转换系统需要控制节距角来实现额定恒功率控制,同时控制电机电磁转矩使转速维持在其额定值以减少系统振荡.建立了风能转换系统的机理模型并得到其线性参数变化(LPV)系统模型;在多变量(MV)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设计... 当风速超过额定值时,风能转换系统需要控制节距角来实现额定恒功率控制,同时控制电机电磁转矩使转速维持在其额定值以减少系统振荡.建立了风能转换系统的机理模型并得到其线性参数变化(LPV)系统模型;在多变量(MV)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LPV模型的增益调度控制器,对节距角和电磁转矩进行动态补偿;基于dSPACE的风能转换系统硬件在回路仿真平台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补偿后系统的功率误差更小,电机转速及转矩的波动明显减小,体现了更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转换系统 线性参数变化系统模型 增益调度控制 动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串联励磁式无轴承开关磁阻发电机原理与实现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曹鑫 邓智泉 +1 位作者 庄铮 赵丽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6,共9页
为减少无轴承开关磁阻发电机(BSRG)所需功率器件数目,提出了一种将相邻三相定子齿极上的励磁绕组串联的新型发电励磁方式。在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两套绕组的电压方程出发,建立其电流模型,进而结合磁链-电流曲线分析不同发电... 为减少无轴承开关磁阻发电机(BSRG)所需功率器件数目,提出了一种将相邻三相定子齿极上的励磁绕组串联的新型发电励磁方式。在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两套绕组的电压方程出发,建立其电流模型,进而结合磁链-电流曲线分析不同发电模态下的机电能量转换过程。根据悬浮力数学模型,提出相应控制策略以实现电机稳定悬浮发电运行,实验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开关磁阻发电机 三相串联励磁 数学模型 控制策略 能量转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AC风电系统的MPPT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梁中华 张武 杜继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8年第3期280-283,共4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复杂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多干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策略,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MRAC)方法对变速风力发电机在风速变化条件下进行控制,使风力机获得最大风能,实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复杂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多干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策略,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MRAC)方法对变速风力发电机在风速变化条件下进行控制,使风力机获得最大风能,实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设计了一套基于TMS320LF2407A和TMS320VC33双DSP的风力发电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比传统PID控制器能更有效地减少振荡,较快地达到稳态,提高了风能转换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很好地实现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变速恒频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最大功率点跟踪 风能转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自抗扰功率解耦控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先勇 舒杰 吴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77-1483,共7页
对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稳态运行时的功率分配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大风能捕获的控制策略。将自抗扰控制应用到无刷双馈电机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将功率控制系统分解为有功功率子系统和无功功率子系统,从而... 对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稳态运行时的功率分配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大风能捕获的控制策略。将自抗扰控制应用到无刷双馈电机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将功率控制系统分解为有功功率子系统和无功功率子系统,从而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完整的功率控制模型。基于 Madab/Simulink 的仿真结果表明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自抗扰控制成功实现了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不仅能够实现最大风能捕获,而且可以根据电网的实际需求调节机组无功功率的输出,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发电机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自抗扰控制 风力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模型跟随的风力发电功率解耦控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炯康 郑家伟 +3 位作者 柳明 张勇 陈思哲 郭红霞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1-315,共5页
本文首先对包括风力机、无刷双馈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进行建模,并通过同步坐标变换分解为两个解耦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双环控制使系统跟随参考模型的特性.由功率特性曲线可知,某一风速对应特定的最大功率.针对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复杂... 本文首先对包括风力机、无刷双馈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进行建模,并通过同步坐标变换分解为两个解耦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双环控制使系统跟随参考模型的特性.由功率特性曲线可知,某一风速对应特定的最大功率.针对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复杂结构,在控制系统的内环采用自抗扰控制,可以很好的实现功率解耦控制;外环采用线性模型跟随控制,使得发电机能够很好的跟随模型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双环控制器可以使系统的输出功率快速的跟踪给定的功率,实现完全模型跟踪,证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 无刷双馈电机 自抗扰控制 线性模型跟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萍 吴捷 +1 位作者 杨金明 陈渊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8-734,共7页
对采用异步发电机与电网直接相连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了建模,并利用多时间尺度系统理论对模型进行了简化,采用仿真方法验证了简化后的模型的有效性。此外,还对整个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补偿电容的动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此... 对采用异步发电机与电网直接相连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了建模,并利用多时间尺度系统理论对模型进行了简化,采用仿真方法验证了简化后的模型的有效性。此外,还对整个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补偿电容的动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此种风电机组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间尺度模型 异步发电机 风力发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相似模型的能量转换特性实验——以200W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巧丽 田德 +2 位作者 盖晓玲 徐丽娜 王利俊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提高了风能的品位,改善了风能的不稳定性,其能量转换规律具有特殊性。通过采用车载法对200W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相似模型的流场进行测试,运用皮托管和数字压力计测试了各断面特征点的总压和静压,获取了能量转换特...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提高了风能的品位,改善了风能的不稳定性,其能量转换规律具有特殊性。通过采用车载法对200W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相似模型的流场进行测试,运用皮托管和数字压力计测试了各断面特征点的总压和静压,获取了能量转换特性。实验表明:在自然风场风速为10m/s,12m/s和14m/s时,中央圆筒的3个断面的能量分别增至相同面积的前方来流风能的2.49倍、2.27倍和2.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 实验研究 相似模型 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能转换系统多目标滑模预测优化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冷欣 宋文龙 +3 位作者 王睿 游江 顾伟宏 贾鹤鸣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0-765,共6页
为了达到能量转换最优化和减小机械结构的疲劳负荷的要求,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风能转换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双频环滑模预测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双频环多目标结构,低频环引入基于ARMA(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 mod... 为了达到能量转换最优化和减小机械结构的疲劳负荷的要求,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风能转换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双频环滑模预测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双频环多目标结构,低频环引入基于ARMA(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 model)模型预测后的风速低频分量,采用PI控制对应于最优叶尖速度以保证其工作点运行在最优控制特性曲线上;高频环引入风速的湍流分量,将预测控制与滑模控制相结合实现系统的动态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双频环滑模预测控制有效避免了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部分负荷状态下的最优控制特性跟踪,减少了控制输入量的变化量,降低了机械疲劳,保证了系统的优化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转换系统 双馈感应发电机 滑模预测控制 多目标 高频环 低频环 ARMA模型 部分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