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put-Output模型的新疆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爽 李莉 荣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101-105,109,共6页
根据2007和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等相关资料,利用Input-output模型和水资源结构偏差系数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新疆各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农业用水消耗量... 根据2007和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等相关资料,利用Input-output模型和水资源结构偏差系数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新疆各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农业用水消耗量远高于其产出效益,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产业的水资源消耗呈现递减趋势。此外,工业和建筑业的水资源配置较为合理。最后,为促进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合理配置 input-output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HSD-EM”模型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孝文 曹雪瑞 陈鑫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51,共1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升级能够助力制造业强链补链,使其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对制造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2022年相关数据,运用“VHSD-EM”组合评价模型对“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专...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升级能够助力制造业强链补链,使其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对制造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2022年相关数据,运用“VHSD-EM”组合评价模型对“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可划分为4个等级,各等级样本企业在行业分布上呈现集聚趋势;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样本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呈现两极分化,基于空间维度的排序如下:中心城市>东南沿海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且随时间推移波动较大;政府补贴、财政科技支出、市场竞争强度和企业规模总体上对“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数字化成熟度等级样本企业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结论可为“小巨人”企业数字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巨人”企业 数字化成熟度 “VHSD-EM”模型 投入—产出理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中国碳排放效率研究
3
作者 杨传明 王帆临 沈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水-能-碳足迹贯穿经济生产的各个部门,任何单一足迹变化将会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影响碳排放效率。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生产过程的直接资源消耗和单一资源投入角度测算碳排放效率,较少考虑碳排放的其他来源以及由中间生产或消费产生的碳排放... 水-能-碳足迹贯穿经济生产的各个部门,任何单一足迹变化将会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影响碳排放效率。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生产过程的直接资源消耗和单一资源投入角度测算碳排放效率,较少考虑碳排放的其他来源以及由中间生产或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为此该研究设计超效率EBM模型,分别评估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直接碳排放效率、间接碳排放效率及综合碳排放效率,选择2002-2022年中国各省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直接、间接和综合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综合碳排放效率在不同程度上受直接碳排放效率和间接碳排放效率双重影响;技术进步是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直接碳排放效率技术进步指数最高,综合碳排放效率次之,间接碳排放效率最低;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梯度分布格局,效率重心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是驱动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3种碳排放效率存在异质性影响,耗水强度和能源消耗则对3种碳排放效率起着抑制作用。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求更好提升中国各省份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碳排放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投入产出 碳排放效率 时空差异 超效率E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农业水-碳足迹评估与城市间流动分析
4
作者 姜博艺 李优然 +2 位作者 陆中桂 黄明辉 李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12页
农业生产不仅是黄河流域的用水大户,而且其产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视。基于城市群尺度开展农业水-碳足迹综合评估和流动分析,有助于促进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农业节水与降碳方面的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构建的城市尺度多区... 农业生产不仅是黄河流域的用水大户,而且其产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视。基于城市群尺度开展农业水-碳足迹综合评估和流动分析,有助于促进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农业节水与降碳方面的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构建的城市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生产和消费双重视角综合评估了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共71个城市的农业水、碳足迹,并分析了城市群间及其内部虚拟水和隐含碳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生产端农业水足迹和碳足迹分别为336.2亿m^(3)和117.7 Mt,其中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尤为突出,合计分别占55.5%和66.7%;消费端农业水足迹和碳足迹相对较低,分别为124.7亿m^(3)和53.0 Mt,表明生产端的资源环境压力更为突出。2)黄河流域农业水-碳足迹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北部和东部部分城市水-碳足迹较高,而南部和西部城市相对较低;从强度指标来看,东部和南部城市水-碳足迹强度较低,而北部和西部城市则相对较高。3)农业虚拟水和隐含碳主要在城市群内部流动,分别占跨城市转移总量的78.7%和80.5%,且流动集中于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输出城市往往是以农业生产和加工为主,输入城市则多为区域消费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建议结合城市群特征制定和完善农业节水和降碳措施,强化城市群间的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同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虚拟水 隐含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 节水降碳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design on automotive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5
作者 翟禹嘉 孙研 +1 位作者 钱科军 LEE Sang-hyu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687-4692,共6页
Lookup table is widely used in automotive industry for the design of engine control units(ECU).Together with a proportional-integral controller,a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control scheme is often adopted for automotiv... Lookup table is widely used in automotive industry for the design of engine control units(ECU).Together with a proportional-integral controller,a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control scheme is often adopted for automotive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Usually,an ECU has a structure of multi-input and single-output(MISO).Therefore,if there are multiple objectives proposed in EMS,there would be corresponding numbers of ECUs that need to be designed.In this situation,huge efforts and time were spent on calibration.In this work,a multi-input and multi-out(MIMO) approach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 was presented for the automatic cruise system of automotive engin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cking of engine speed command and the regulation of air/fuel ratio(AFR) can be achieved simultaneously under the new scheme.The mean absolute error(MAE) for engine speed control is 0.037,and the MAE for air fuel ratio is 0.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network spark-ignition engine dynamical system modeling system identification multi-input and mult-output(MIMO) control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分解——基于LMDI-PDA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剑波 吴驰宸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1,共9页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效应对28个产业部门中的大部分产业部门的隐含碳生产率提升起到阻碍作用,排放能效效应以及能源资本替代效应则主要起积极作用;隐含碳生产率效应普遍推动三次产业隐含碳生产率上升,排放结构效应则阻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长,负向效应分别为-0.0166万元/吨、-0.0190万元/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产业部门是其他服务业和建筑业。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产业低碳变革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生产率 产业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DEMATEL-超效率DEA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综合效益评估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鹏 文淼 +3 位作者 董存 桑丙玉 王加浩 李克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6-2355,I0032,共11页
“双碳”目标下,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迅速,综合权衡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方案的综合效益对可再生能源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能源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层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deci... “双碳”目标下,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迅速,综合权衡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方案的综合效益对可再生能源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能源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层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综合效益评估方法。该方法分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和综合评估2个阶段。首先,利用三角直觉模糊数处理模糊评价信息,将其与DEMATEL相结合量化各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基于指标间逻辑分析结果建立投入-产出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案进行评估排序,结合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结果给出各方案的针对性改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选择和确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最后以某省10类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所提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并与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和熵权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综合效益评估 投入-产出评估指标体系 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 三角直觉模糊数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terahertz channel with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echniques 被引量:1
8
作者 M.Bharathi S.Sasikala J.Vanmath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1-645,共5页
Terahertz(THz) communication is being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mitigate the demand for high bandwid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z band is relatively different from present wireless channel and imposes tech... Terahertz(THz) communication is being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mitigate the demand for high bandwid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z band is relatively different from present wireless channel and imposes technical challenges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Due to the high path loss in THz band,wireless THz communication can be used for relatively short distances. Even,for a distance of few meters( > 5 m),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very high and he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poor. The use of multiple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s gained overwhelming interest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patial diversity technique has been exploited in this pap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in terahertz b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t Error Rate( BER) is considerably improved for short distance( < 5 m) with MIMO. However,as the distance increases,the improvement in the error performance is not significant even with increase in the order of diversity. This is because,as distance increases,in some frequency bands the signal gets absorbed by water vapor and results in poor transmission. Adaptive modulation scheme is implemented to avoid these error prone frequencies. Adaptive modulation with receiver diversity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and has improved the BER performance of the channel for distance greater than 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框架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赋能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测算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瑜 田开兰 +1 位作者 高翔 杨翠红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0,共16页
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反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DIOT)模型,并编制了2007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139部门的DIOT表,进而测算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 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反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DIOT)模型,并编制了2007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139部门的DIOT表,进而测算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7—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的贡献稳步提升,2020年分别达到24.51%和19.31%。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经济和就业增长的重要动能。2007—201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到2012—2020年则转变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拉动。第三,分行业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自身创造的增加值和就业大于其对传统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且近年来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服务业贡献相对较大,且贡献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对制造业贡献相对较小。第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与传统产业具有紧密的生产关联,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依赖度不断提升,数字赋能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在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时需要考虑其通过产业关联发挥的赋能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更加科学准确量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贡献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投入产出模型 增加值 就业 产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假设抽取”思路的局部闭模型构建研究
10
作者 刘宇 张彬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59,共6页
文章在对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和“假设抽取”分析方法进行充分探讨的基础上,以Ghosh模型为核心,构建了基于“假设抽取”思路的局部闭Ghosh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对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两个虚拟部门——居民部门和资本... 文章在对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和“假设抽取”分析方法进行充分探讨的基础上,以Ghosh模型为核心,构建了基于“假设抽取”思路的局部闭Ghosh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对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两个虚拟部门——居民部门和资本部门,并对相关数据的处理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数字经济的供给驱动作用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对“假设抽取”思路和局部闭模型进行整合,构建的新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从供给的角度分析数字经济所引致的增加值以及其对GDP的贡献,可明确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抽取 局部闭模型 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采矿业隐含碳流动时空演变格局及减排路径
11
作者 杨玮 郭嫚雨 +2 位作者 龙涛 邓莎 王茜茜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4-292,共9页
追踪贸易隐含碳排放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然而,跨区域与部门间隐含碳流动特征及路径的识别面临诸多挑战,阻碍了减排进程。采矿业作为高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其在跨省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趋势及关键减排路径仍待进一步研究。... 追踪贸易隐含碳排放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然而,跨区域与部门间隐含碳流动特征及路径的识别面临诸多挑战,阻碍了减排进程。采矿业作为高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其在跨省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趋势及关键减排路径仍待进一步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基于时空视角,利用中国2012、2015及2017年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MRIO),构建了中国采矿业隐含碳转移网络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采矿业隐含碳流动的演变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减排路径。结果表明:(1)中国采矿业因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原煤燃烧贡献的排放量最高;(2)采矿业的直接与隐含碳排放虽呈现收敛态势,但行业整体处于隐含碳净流出状态,其主要上游部门依次为S8(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S11(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S2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及S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江苏、广东、河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具有较高的网络中心性,是采矿业减排的关键区域。隐含碳流动量最大的路径为陕西至浙江,达357.06万t;本研究旨在为采矿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矿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业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复杂网络 隐含碳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视角下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赵亮 贺政纲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1-811,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各产业部门CO_(2)排放数据,建立了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在供应链视角下对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路径分解。研究分别从碳排放强度、中间需...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各产业部门CO_(2)排放数据,建立了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在供应链视角下对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路径分解。研究分别从碳排放强度、中间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3个影响因素角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总体上看,在研究年限内,CO_(2)排放的变化量越来越大,其中最终需求的正向影响最大,碳排放强度的负向影响最大;(2)研究发现了供应链中的4个主要产业部门,其排放及增长量均较大;(3)研究确定了排放变化量较大的供应链,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且主要供应链具有向一层路径集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交通运输业 供应链 二氧化碳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路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结构的贸易效应——贸易引力模型的一个理论拓展
13
作者 曹吉云 任康宁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31,共19页
在现有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应用中,对投入产出结构的贸易效应的量化分析存在欠缺。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结构构建的贸易引力模型表明,一方面,经济体中间投入比重的上升会扩大其产出规模,从而促进双边贸易;另一方面,当两经济体间的中间品(相... 在现有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应用中,对投入产出结构的贸易效应的量化分析存在欠缺。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结构构建的贸易引力模型表明,一方面,经济体中间投入比重的上升会扩大其产出规模,从而促进双边贸易;另一方面,当两经济体间的中间品(相对于最终品)的贸易自由化水平足够高时,进口经济体中间投入比重的上升对双边贸易具有额外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经验证实了上述理论结论,并发现对于中间投入比重处于样本均值的两经济体而言,中间投入比重增加0.01,将通过上述两个渠道分别使得双边贸易增加约2.61%和0.75%。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由于忽视了这一影响,会高估贸易的产出弹性。同时,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过去二十几年间,中间投入比重的上升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呈增强趋势;其对“亚洲工厂”经济体的贸易有着更为强劲的促进作用;并且,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会影响投入产出结构的贸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结构 贸易引力模型 经济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产业链脆弱性测度分析
14
作者 王华 李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6,共12页
鉴于台湾地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深度参与,源于其外部风险敬口的产业链脆弱性问题值得关注。基于供应链风险理论和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构造包含外部风险散口大小、结构以及贸易伙伴风险水平三类要素的测度指标。实际测度结果表明,台湾地... 鉴于台湾地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深度参与,源于其外部风险敬口的产业链脆弱性问题值得关注。基于供应链风险理论和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构造包含外部风险散口大小、结构以及贸易伙伴风险水平三类要素的测度指标。实际测度结果表明,台湾地区的产业链脆弱性水平相对较高,其中外部风险口大小和结构两类要素的影响要强于贸易伙伴风险水平的影响,电子和光学设备、化学品及化学制品、金属及金属制品等制造业是影响整体产业链脆弱性水平的关键产业,而中国内地对台湾地区产业链脆弱性的演化发挥着主导作用。据此判断,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失衡潜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但其通过转变贸易流向来分散外部风险的策略又因扭曲经济原则而前景不明。当下唯有正视两岸关系,不断降低两岸政经风险,才有望实质性地降低产业链脆弱性,并增进其经济稳续发展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产业链脆弱性 全球生产网络 供应链风险理论 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梯度系数能够准确揭示产业转移方向吗?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翔 徐然 +1 位作者 史依颖 杨翠红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共16页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产业布局重构以及我国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不均衡的双重背景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科学、有序地推动国内外区域间产业转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动力...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产业布局重构以及我国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不均衡的双重背景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科学、有序地推动国内外区域间产业转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动力和重要手段,其中,产业梯度系数已成为产业转移决策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围绕如何利用产业梯度系数揭示产业转移方向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基于一种新的产业转移价值量核算方法,对产业梯度系数揭示产业转移方向的准确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梯度系数的一阶差分能有效揭示产业转移的方向,其准确性不受测算时期跨度的影响,受产业逆梯度变化转移的影响也较小,主要受产业转移粘性、产业优势缓冲效应等因素影响.同时,产业转移的粘性也赋予了产业梯度系数对产业转移方向一定程度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梯度系数 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欧盟贸易中的隐含碳测算及对策研究——基于欧盟碳关税(CBAM)法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晨晨 徐升艳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7,共14页
欧盟将于2026年1月试运行碳关税,而中国作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碳密集产品的出口国,必定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为准确核算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将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数据计算到了2020年,以... 欧盟将于2026年1月试运行碳关税,而中国作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碳密集产品的出口国,必定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为准确核算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将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数据计算到了2020年,以此分析2011—2020年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情况,预测行业未来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的变动趋势。为更好应对欧盟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采用GTAP-E模型,设置了12种情景,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量、贸易条件、居民福利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4个方面分析了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欧盟征收碳关税一定程度上能达到阻止中国部分产品出口的目的;关于碳关税对减排的作用,首先,与欧盟对内征收碳税的政策相比,对提升欧盟的减排作用不大;其次,碳关税对中国的减排作用微乎其微。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扩大内需,创新低碳技术;制定碳税,完善国内碳排放交易体系;加强中欧沟通,促进多边贸易合作;参与国际气候相关政策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碳关税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测算 GTAP-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延 安澄全 +1 位作者 杨茜 李俊江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获取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十分关键。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模式下,传统的多用户信道估计问题是将多用户MIMO系统分解成多个单用户MIMO系统,利用单用户... 获取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十分关键。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模式下,传统的多用户信道估计问题是将多用户MIMO系统分解成多个单用户MIMO系统,利用单用户的信道特性进行估计重构,但随着基站端天线数量和用户数的增加,不仅导频开销和重构算法的误差逐渐增大,计算复杂度也随之上升,导致系统整体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多测向量(Multiple Measurement Vector, MMV)模型的多用户联合信道估计方案:利用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中,地理相邻用户角度域信道之间的共同稀疏性和独立稀疏性结构,首先设计了适用于MMV模型的信道稀疏度估计策略,通过排列稀疏分量的贡献率来获取信道稀疏度,提高了稀疏先验信息未知或不准确条件下重构算法的性能。其次,提出了一种分段残差动态反馈联合匹配追踪(Segmented Residual Dynamic Feedback joint Matching Pursuit, SRDFMP)算法,通过区分不同属性的支撑集并分段估计,有效降低了导频开销;将所有用户的共同支撑集共享,避免部分重复的迭代步骤;针对不同支撑设置两种索引长度更新准则,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同时本文算法也考虑了错误原子的纠正问题。最后,构建了标准的空间信道模型(Spatial Channel Model, SCM)来验证所提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算法,本文所提算法具有更小的导频开销和优良的信道估计性能,且在多用户条件下联合恢复的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信道估计 压缩感知 多测向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PM_(2.5)足迹评估——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莹莹 王赵明 +4 位作者 沈瑞华 姚磊 王旭 杨毅 李博雨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41-4154,共14页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PM_(2.5)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能源消费密集型产业的扩展显著加剧了PM_(2.5)的排放。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PM_(2.5)的来源和治理,但如何量化各省份的PM_(2.5)足迹,并系统分析其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仍然是一...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PM_(2.5)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能源消费密集型产业的扩展显著加剧了PM_(2.5)的排放。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PM_(2.5)的来源和治理,但如何量化各省份的PM_(2.5)足迹,并系统分析其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量化了2007—2017年中国生产PM_(2.5)足迹(PF_(P)),消费PM_(2.5)足迹(PF_(C))以及省际间隐含PM_(2.5)足迹(EP_(F))的转移量。结果显示,PF_(P)和PF_(C)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PF_(P)始终大于PF_(C)。各省份对PF的贡献差异显著,多数省份EP_(F)出口量超过本省PF_(P)总量的一半,三分之一省份需通过进口EP_(F)的方式来满足发展需求。同时,中国向海外EP_(F)的转移重心正在由沿海向内陆迁移。从部门贡献来看,在研究期间,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始终是PF_(P)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省份的特点对大气污染治理政策进行不断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足迹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省际转移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杨博 葛琼璇 +1 位作者 赵鲁 周志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74-2584,共11页
对基于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的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DBSRC)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采用周期平均法构建DBSRC及其ISOP级联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及对应传递函数,其中各DBSRC子模块输入电压均受其他模块移相角影响。为了实现子模... 对基于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的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DBSRC)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采用周期平均法构建DBSRC及其ISOP级联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及对应传递函数,其中各DBSRC子模块输入电压均受其他模块移相角影响。为了实现子模块输入电压的均衡,提出一种差分输入电压均压(DIVS)控制策略,该策略实现了系统控制框图中输出电压环和输入均压环的解耦控制。相比传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该策略所需的通信数据量较少,具有较高的动态响应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12kW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DBSRC小信号模型的准确性及DIVS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 小信号模型 差分输入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的IO-SDA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廖明球 许雷鸣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0,共9页
本文在现有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其可比价格的"碳排"投入产出表,运用IO-SDA模型(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对我国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了分解研究。首先设计二氧化碳排放的IO-SDA模型,提出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然... 本文在现有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其可比价格的"碳排"投入产出表,运用IO-SDA模型(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对我国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了分解研究。首先设计二氧化碳排放的IO-SDA模型,提出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然后分解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研究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对各部门的二氧化碳完全排放强度进行分解分析,利用已经得到的各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矩阵、能耗结构矩阵、直接能耗强度对角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采用结构分解方法研究各部门完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调整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技术创新、实现最终产品低碳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模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