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山露天矿边坡泥岩浸水剪切特性研究
1
作者 纪小龙 韩流 +3 位作者 王恒恒 吴先荣 陈树召 陈祥宸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7,共6页
为了研究浸水条件下露天矿边坡泥岩的剪切特性,对内蒙古神山露天矿干燥与饱和状态下的三种泥岩开展了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同种泥岩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及不同泥岩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宏观剪切力学特征均不同。泥岩浸水... 为了研究浸水条件下露天矿边坡泥岩的剪切特性,对内蒙古神山露天矿干燥与饱和状态下的三种泥岩开展了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同种泥岩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及不同泥岩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宏观剪切力学特征均不同。泥岩浸水后的渗压效应是影响其剪切特性的主要力学因素。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浸水条件对神山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及失稳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神山露天矿及相似矿山的安全生产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条件 剪切特性 渗压效应 边坡稳定性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地震时序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及变形失稳机理研究
2
作者 黄帅 刘静伟 李天昊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5-274,共10页
地震和降雨的时序关系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探明降雨-地震时序作用对边坡动力响应及变形失稳的影响机理,通过12组砂质黏土土样的空心圆柱扭剪试验,分析了降雨-地震时序作用下砂质黏土土样剪应力和体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 地震和降雨的时序关系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探明降雨-地震时序作用对边坡动力响应及变形失稳的影响机理,通过12组砂质黏土土样的空心圆柱扭剪试验,分析了降雨-地震时序作用下砂质黏土土样剪应力和体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降雨-地震时序作用对砂质黏土的极限剪应力影响显著,尤其是震后降雨条件下的影响更为明显;体应变分别出现了负方向性和负摩擦力现象,从而会影响土体的变形和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以边坡永久位移和滑移面为边坡动力损伤破坏的定量评价指标,重点研究了震后降雨作用下砂质黏土边坡的动力响应及变形失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之前有无震动损伤,对边坡内部地下水位的上升速度有较大影响,边坡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形失稳破坏模式;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边坡损伤程度不同,后期降雨时边坡的滑移面形状、滑移规模、剪出口位置不同,但是整体表现为在边坡某一高度位置形成拉裂缝,随着降雨的持续作用拉裂缝逐步向坡脚底部逐级扩展,并产生滑移破坏,最后在坡脚形成堆积体。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工程问题中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护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地震时序作用 砂质黏土边坡 破坏模式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桩加固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及破坏模式研究
3
作者 代和树 李龙起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探究h型桩加固边坡的动力响应及破坏特征,本文以四川康定某铁路沿线堆积体边坡为原型,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探究了坡体在多次地震作用下其加速度和频谱响应规律,分析了强震作用下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及桩身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随地... 为探究h型桩加固边坡的动力响应及破坏特征,本文以四川康定某铁路沿线堆积体边坡为原型,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探究了坡体在多次地震作用下其加速度和频谱响应规律,分析了强震作用下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及桩身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随地震荷载强度增大,边坡内部及坡表加速度均沿高程表现出不同程度放大效应;基岩与滑体发生不协调变形,进而导致其傅里叶频谱的响应差异增大;h型桩加固边坡表现出张拉-剪切-滑移式的复合破坏模式;在h型桩支护体系中,h型桩横梁与短桩连接处为薄弱点,1~3号桩体均在此处发生损伤破坏;边缘桩体对内部结构具有支撑和约束作用,降低了内部桩的破坏;相较于传统抗滑桩,h型桩破坏后,其后排桩仍能提供抗滑力,支护体系表现出一定的残余支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 边坡支护 h型桩 动力响应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露天矿采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4
作者 郭马磊 《现代矿业》 202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为探讨某一露天采矿场边坡的稳定性,对采场的各个边坡区进行表面变形、应力和地下水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区域均维持在稳定状况,整体监测工作态势良好。针对边坡稳定性所固有的随机性与模糊性,以10个具有代表性的现状边坡断面及... 为探讨某一露天采矿场边坡的稳定性,对采场的各个边坡区进行表面变形、应力和地下水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区域均维持在稳定状况,整体监测工作态势良好。针对边坡稳定性所固有的随机性与模糊性,以10个具有代表性的现状边坡断面及3个计划边坡断面作为分析对象,运用Geo-Slope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下限,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模拟结果表明,首采区、第三采区的东侧及西侧边坡安全系数设定为1.20,北侧边坡则为1.15;第二采区的东侧、北侧及西侧边坡均设定了1.20的安全系数。该采矿场潜在的滑坡模式主要为以6-1煤层顶板为滑动基面的复合型滑移和典型的圆弧形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边坡稳定性 安全系数 滑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upled Perturbed Modes over Sloping Penetrable Bottom
5
作者 Fei-Long Zhu Eric I. Thorsos Feng-Hua L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26-129,共4页
In environments with water depth variations, one-way modal solutions involve mode coupling. Higham and Tindle developed an accurate and fast approach using perturbation theory to locally determine the change in mode f... In environments with water depth variations, one-way modal solutions involve mode coupling. Higham and Tindle developed an accurate and fast approach using perturbation theory to locally determine the change in mode functions at steps. The method of Higham and Tindle is limited to low frequency (≤250 Hz). We extend the coupled perturbation method, thus it can be applied to higher frequencies. The approach is described and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Perturbed modes over Sloping Penetrable Bott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在岩质边坡坡面的放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明 赵逢泽 +2 位作者 张威 卢文波 程豪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岩质边坡坡面的爆破振动放大现象,影响着边坡爆破振动监测及安全评价的准确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边坡坡面的振动放大现象,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根据振型分析理论揭示了边坡坡面振动放大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边坡振动放大现象... 岩质边坡坡面的爆破振动放大现象,影响着边坡爆破振动监测及安全评价的准确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边坡坡面的振动放大现象,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根据振型分析理论揭示了边坡坡面振动放大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边坡振动放大现象主要发生在台阶坡顶线附近区域,受台阶突出物几何尺寸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随着平台宽度增大、台阶高度减小、台阶坡比减小以及岩体工程质量等级的降低,台阶坡顶线位置振动速度峰值相对于台阶坡底线位置的振动放大现象逐渐显著,但第一主应力分布与振动速度峰值分布规律相反,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进行爆破振动安全评价,建议将监测点布置于台阶坡底线位置。振型分析结果表明:台阶突出物的低阶振型中坡底线位置与坡顶线位置的振动速度峰值之比随着台阶几何尺寸及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一致。由此可见:边坡坡面的振动放大效应主要由台阶突出物几何尺寸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决定的低阶振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振动放大 振型分析 振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高陡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及路径分析——以博瓦水电站左岸边坡为例
7
作者 强新刚 李嘉昊 +2 位作者 叶堃 李嘉雨 张广泽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732-739,共8页
西南地区由于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储备,已成为我国水电站建设最为集中的区域。为了解决高山峡谷区修建水电站时开挖引起的高陡岩质边坡问题,以博瓦水电站左岸边坡3号危岩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无人机三维建模手段,采用赤平投影法和极限平衡法... 西南地区由于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储备,已成为我国水电站建设最为集中的区域。为了解决高山峡谷区修建水电站时开挖引起的高陡岩质边坡问题,以博瓦水电站左岸边坡3号危岩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无人机三维建模手段,采用赤平投影法和极限平衡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论述了该危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及路径,并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完成结果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3号危岩体的破坏主要受两侧优势结构面控制,属多级、多次的楔形体破坏模式,其在天然工况下较为稳定,但在暴雨、地震等极端工况下可能发生破坏;数值分析结果则表现出“先滑移后倾倒”的破坏形式,为理论分析提供支撑。研究成果对类似的高陡水电岩质边坡破坏及防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和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赤平投影法 破坏模式及路径 稳定性评价 数值模拟 博瓦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号运载火箭发射场模态试验技术
8
作者 尹春雷 李双 +2 位作者 杨学印 霍懿 祝明昊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0期79-86,共8页
目的在取消传统的自由-自由状态全箭模态试验的前提下,通过发射场自由-固支状态模态试验获取某型号运载火箭的模态参数,为火箭总体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成熟型号相同部段的仿真模型和模态试验数据基础,建立高精度的全箭三维动力学模型... 目的在取消传统的自由-自由状态全箭模态试验的前提下,通过发射场自由-固支状态模态试验获取某型号运载火箭的模态参数,为火箭总体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成熟型号相同部段的仿真模型和模态试验数据基础,建立高精度的全箭三维动力学模型,预示结构模态参数,为发射场模态试验的激励方案和测量方案等提供指导。通过多点全相干步进正弦激励模态试验方法,运用测试得到的“伪频响函数”进行参数识别,从而获取结构的模态参数。结果获得了发射场竖立状态下全箭前4阶弯曲模态和1阶扭转模态,基于“伪频响函数”的识别结果与真实频响函数的识别结果频率最大偏差为0.82%,阻尼比最大偏差为1.89%。结论某型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模态试验为火箭总体设计提供了关键参数,型号首飞成功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也为获取火箭模态参数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发射场 仿真计算 模态试验 多点全相干激励 振型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破坏模式下临坡地基的Meyerhof承载力新解
9
作者 晏青 赵均海 张常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7-1084,共8页
利用统一强度理论的平面应变强度方程,综合考虑中间主应力、基础至坡肩的水平距离、边坡高度和基底粗糙情况等因素,提出临坡地基坡面非对称破坏模式和坡底非对称破坏模式,继而建立条形基础下临坡地基新的Meyerhof承载力解答,给出具体应... 利用统一强度理论的平面应变强度方程,综合考虑中间主应力、基础至坡肩的水平距离、边坡高度和基底粗糙情况等因素,提出临坡地基坡面非对称破坏模式和坡底非对称破坏模式,继而建立条形基础下临坡地基新的Meyerhof承载力解答,给出具体应用步骤并开展理论退化分析与对比验证。研究表明:考虑坡后土体强度贡献所提出的非对称破坏模式更符合临坡地基的实际破坏形态;所得临坡地基Meyerhof承载力解答与文献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均吻合良好;中间主应力可明显提高临坡地基的承载力;临坡地基承载力随边坡高度增加先减小后恒定。研究结果合理反映了土体强度的中间主应力效应、破坏模式的非对称性以及基础旁侧土体强度等工程实际情况,对临坡地基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坡地基 地基承载力 非对称破坏模式 Meyerhof理论 统一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高海拔地区某排土场边坡滑坡模式分析与雷达监测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沙仙武 张亦海 谢启源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71-76,共6页
为解决高海拔露天矿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监测中存在的常规监测仪器布置以及人员值守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等问题,本文以西藏某露天铜矿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剖面,通过岩石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获得坡体岩石物理力学参数,采用简化Bisho... 为解决高海拔露天矿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监测中存在的常规监测仪器布置以及人员值守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等问题,本文以西藏某露天铜矿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剖面,通过岩石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获得坡体岩石物理力学参数,采用简化Bishop和Morgenstern-Price极限平衡法方法分别计算排土场不同滑坡模式下现状边坡各分区稳定性系数,针对高海拔地区的独特气候,利用InSAR监测高海拔排土场边坡形变信息,综合评价高海拔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为高海拔排土场边坡滑坡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模式 边坡雷达 边坡稳定性 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孕灾环境下隧道进口斜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1
作者 徐正宣 林之恒 +3 位作者 刘云鹏 聂晓芳 任利 张志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8-1077,1085,共11页
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陡、高寒等复杂孕灾环境下的隧道洞口斜坡,在降雨、强震或人类强烈工程活动影响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探究复杂孕灾环境下隧道进口斜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我国西南某加日山隧道... 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陡、高寒等复杂孕灾环境下的隧道洞口斜坡,在降雨、强震或人类强烈工程活动影响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探究复杂孕灾环境下隧道进口斜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我国西南某加日山隧道为依托,通过无人机摄影、槽探、室内实验及洞探原位测试等“天空地”一体化勘察技术,实现斜坡工程地质信息精细获取,系统揭示斜坡典型破坏特征,讨论斜坡2种破坏成因与演化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量化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斜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日山隧道进口斜坡在自然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3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15,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仅后缘表部存在局部变形失稳的可能,成果可为类似隧道的选线规划以及建设运营安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灾环境 斜坡变形 演化模式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扎拉水电站倾倒边坡失稳模式及加固措施研究
12
作者 刘登学 陈兴 +2 位作者 徐果 黄书岭 张雨霆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
西藏扎拉水电站枢纽区边坡倾倒变形现象普遍发生,对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行带来隐患。对此,采用三维非连续分析方法,对大坝右岸倾倒边坡开挖失稳模式及加固措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大坝右岸倾倒边坡开挖后,潜在失稳区域主要集中在开挖... 西藏扎拉水电站枢纽区边坡倾倒变形现象普遍发生,对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行带来隐患。对此,采用三维非连续分析方法,对大坝右岸倾倒边坡开挖失稳模式及加固措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大坝右岸倾倒边坡开挖后,潜在失稳区域主要集中在开挖边坡上部钙质板岩极强倾倒区岩体内,后缘主要发生边坡上部崩坡积层破坏,失稳岩体沿着钙质板岩极强倾倒变形区和弱倾倒变形区分界面滑动,呈现典型的“滑移-拉裂”型变形破坏模式;(2)锚索+锚杆的联合支护措施可有效限制开挖施工期间大坝右岸倾倒边坡上部钙质板岩极强倾倒区岩体的变形。采取支护措施后,大坝右岸倾倒边坡各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边坡 破坏模式 边坡加固 扎拉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变化条件下反倾层状斜坡倾倒变形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睿锡 郑达 +2 位作者 吴章雷 陶诗鑫 周鸿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9,168,共11页
倾倒变形是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一种典型破坏模式,为了研究不同岩层倾角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影响,以澜沧江上游古水水电站坝前倾倒变形体为原型,从岩层倾角变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机试验分析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失稳... 倾倒变形是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一种典型破坏模式,为了研究不同岩层倾角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影响,以澜沧江上游古水水电站坝前倾倒变形体为原型,从岩层倾角变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机试验分析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变形演化特征与最终失稳模式等。结果表明:①反倾层状斜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基本概括为岩层压密-坡脚压裂阶段、弯折面形成-部分失稳阶段和弯折面贯通-彻底失稳3个阶段,岩层倾角的改变并不会影响斜坡阶段性演化过程;②岩层倾角越大的斜坡,斜坡形成弯折面所需时间越短,失稳破坏发生后坡体贯通性倾倒破坏深度更大,对应的变形范围越大,折断岩层的破坏程度越剧烈;③岩层倾角变化会导致斜坡的倾倒变形过程与最终失稳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倾角较小的55°和70°模型斜坡前部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明显弯曲倾倒变形,最终以“倾倒-弯曲-滑移”的失稳模式发生破坏;倾角最大的85°斜坡岩层发生的弯曲变形较小,最终以“倾倒-折断-崩塌”的模式发生破坏。研究结果对大型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变形 反倾层状岩质斜坡 破坏模式 弯折面 离心机模型试验 古水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超载和纵坡效应的隧道开挖面破坏分析
14
作者 杨峰 高益康 +2 位作者 秦傲韩 宋智慧 赵炼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3-2332,共10页
针对地表超载和纵向坡度影响下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问题,提出源于构造破坏机制的初始三角形网格更新策略,应用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分析(UB-RTME)方法开展非线性规划运算,获得地表临界超载系数σs/c图表与滑移线网破坏模式。结果表明:①... 针对地表超载和纵向坡度影响下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问题,提出源于构造破坏机制的初始三角形网格更新策略,应用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分析(UB-RTME)方法开展非线性规划运算,获得地表临界超载系数σs/c图表与滑移线网破坏模式。结果表明:①以网格更新得到的UB-RTME滑移线网与OptumG2自适应加密网格,均可反映隧道开挖面破坏影响范围及承载关键区域,且UB-RTME以有效间断线及单元速度确定破坏范围,可揭示相对破坏范围S/D2定量数据及滑移线网破坏形态与影响因素的关联规律。②临界超载系数σs/c随纵向坡度角θ增大而显著降低,随埋深比C/D增大而增大,随重度系数γD/c增大而不断减小,随内摩擦角ϕ增大而非线性增大。③对于C/D和ϕ数值较大的情况,网格密度将显著影响UB-RTME运算得到的σs/c数值解精度;网格密度增加后,σs/c计算结果精度显著提高,且体现破坏特征的网状滑移线变得更加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超载 纵向坡度 隧道开挖面 稳定性分析 网格更新 破坏模式 滑移线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2#倾倒体时效变形及失稳模式的离散元分析
15
作者 杨彦军 邱俊 +1 位作者 张一军 王云南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48-57,共10页
为深入研究倾倒体变形破坏全过程特征,以某水电站消力塘左岸2#倾倒体为例,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利用离散元模拟,从模型时效变形及变形机理出发,分析该倾倒边坡在现状及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模式。结果表明:当边坡变形累积到一定程度,不稳定地... 为深入研究倾倒体变形破坏全过程特征,以某水电站消力塘左岸2#倾倒体为例,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利用离散元模拟,从模型时效变形及变形机理出发,分析该倾倒边坡在现状及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模式。结果表明:当边坡变形累积到一定程度,不稳定地质体将发生失稳,其位移表现为宏观的快速增加,若地质体的失稳是强震触发的,其位移还具有一定的“震荡”特征;倾倒边坡前期或前中期的变形破坏以沿结构面的剪切错动为主导,之后,随着拉张效应的逐渐积累,变形转为以沿结构面的拉张破裂为主;地震作用下,边坡中质点的水平速度及加速度均有高程放大效应,其中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速度放大系数,边坡破坏时,由于动力波的加速效应及岩体弹性应变能的释放将获得较大的水平加速度,表明岩体中的弱面对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现状条件下,2#倾倒体整体稳定,其失稳模式以浅表层岩体的局部垮塌或沿小型山脊的滑塌为主,而遭受地震时则有整体失稳的可能,若整体失稳,其失稳过程应为:表层松动岩体率先垮塌、滚落→坡体震裂松弛→形成“滑移-拉裂”型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边坡 倾倒变形 失稳模式 离散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坡地基变形破坏机制与失稳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兴洪 李侠 +2 位作者 陈刚 李正坤 袁浩 《公路工程》 2024年第1期89-97,共9页
临坡地基的安全控制是岩土工程设计中常见的稳定性问题之一,而临坡地基的变形破坏规律是临坡地基安全控制的核心要素。为了分析地形因素对临坡地基变形破坏和失稳模式的影响,利用数值仿真试验,以临坡地基为研究对象,引入坡角和坡顶距两... 临坡地基的安全控制是岩土工程设计中常见的稳定性问题之一,而临坡地基的变形破坏规律是临坡地基安全控制的核心要素。为了分析地形因素对临坡地基变形破坏和失稳模式的影响,利用数值仿真试验,以临坡地基为研究对象,引入坡角和坡顶距两个特征参数,对基础进行加载,揭示了临坡地基在受荷加载过程中滑面的破坏形态和地基的动态破坏规律,并分析不同理论下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特点。结果表明:①采用不同理论方法对临坡地基进行分析时,其主要差异为破坏模式和假定条件的不同。②临坡地基的滑移模式主要为基础下尖端向临空侧优势滑移的单侧滑移破坏模式,坡角或坡顶距的增加会使临坡地基从坡面承载力破坏转变为边坡失稳破坏。③随着基础荷载的增加,临坡地基渐进破坏过程为:基础两端优先起裂产生变形→基础下方地基形成三角形压密区→滑面逐渐发育形成→滑面贯通造成失稳破坏。该研究成果对科学合理评价临坡地基失稳破坏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坡条形基础地基 数值模拟 变形演化机制 破坏模式 临坡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酿酒葡萄“一面坡”整形技术及效果调查
17
作者 程国利 黄平 +3 位作者 田玉娇 周多进 李新 马莉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伊犁河谷产区酿酒葡萄通常采用东西行向的篱壁式栽培,这种模式存在着南北架面葡萄品质差异大、田间农艺操作难等问题,为此研发出“一面坡”整形方式。本文总结了“一面坡”整形技术要点及优势,并对葡萄产量、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 伊犁河谷产区酿酒葡萄通常采用东西行向的篱壁式栽培,这种模式存在着南北架面葡萄品质差异大、田间农艺操作难等问题,为此研发出“一面坡”整形方式。本文总结了“一面坡”整形技术要点及优势,并对葡萄产量、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篱壁式相比,“一面坡”整形方式使葡萄产量增加71.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23.9%,可滴定酸含量提高14.1%;果实硬度降低14.4%,果皮破裂距离上升7.7%。另外,“一面坡”整形方式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投入,有利于全过程机械化管理。因此,“一面坡”整形方式适宜在伊犁河谷地区酿酒葡萄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方式 一面坡 葡萄品质 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斜坡补偿电路的设计
18
作者 张朋 张洪俞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6期12-13,共2页
阐述在采用电流模为控制架构的开关电源电路中,需要引入斜坡补偿电路来避免因系统占空比大于50%以后,而带来的次谐波振荡。提出一种全程斜坡补偿办法,通过负反馈结构,实现线性补偿。
关键词 电流模 斜坡补偿 次谐波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马湖连通工程边坡失稳模式及应对措施研究
19
作者 罗飞 贺金明 +1 位作者 杨火平 李会中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192-197,共6页
为了解决花马湖上湖与中湖水系连通工程的沿线边坡失稳问题,以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边坡失稳情况为基础,对边坡失稳机理、变形破坏特征及产生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四类边坡失稳模式,即均质蠕滑-拉裂型(Ⅰ型)、缓-中倾顺向坡滑移-... 为了解决花马湖上湖与中湖水系连通工程的沿线边坡失稳问题,以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边坡失稳情况为基础,对边坡失稳机理、变形破坏特征及产生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四类边坡失稳模式,即均质蠕滑-拉裂型(Ⅰ型)、缓-中倾顺向坡滑移-拉裂型(Ⅱ型)、块体结构楔形块体剪切-滑移型(Ⅲ型)和复合型(Ⅳ型)四类,并根据每种类型的失稳主控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对于Ⅰ型边坡不宜太陡,全强风化基岩开挖坡比1∶1~1∶0.75较适宜,及时对边坡进行喷护;对于Ⅱ型边坡主要采用锚杆(索)进行系统加固和锁口处理;对于Ⅲ型是对不稳定块体及时进行加固或清除处理,加固手段主要根据块体大小可采取不同长度锚杆(索);对于Ⅳ型应结合地质地形条件找出关键边坡失稳模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所采取的不同开挖坡比和锚杆支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类似边坡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模式 蠕滑-拉裂型 顺向坡滑移-拉裂型 楔形体剪切-滑移型 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高陡边坡结构数字识别与破坏模式分析
20
作者 张亦海 胡接枝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15-20,共6页
岩体是由结构面和岩石组成的复合地质体,结构面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岩体质量和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本文总结了常见的边坡破坏模式,以某露天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Sirovision系统的岩体结构面调查与统计分析工作,获取了研究... 岩体是由结构面和岩石组成的复合地质体,结构面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岩体质量和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本文总结了常见的边坡破坏模式,以某露天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Sirovision系统的岩体结构面调查与统计分析工作,获取了研究区域内48条结构面。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3组优势结构面产状,发现区域边坡有发生楔形体破坏的可能,经计算楔形体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表明区域边坡处于较为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边坡 Sirovision 结构面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