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aranteed Consensus Control of Mobile Sensor Networks With Partially Unknown Switching Probabilities
1
作者 Yuan Zhao Ge Guo +2 位作者 Lei Ding Jian Gong Zibao Lu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5-1272,共8页
关键词 移动传感器网络 一致性控制 切换概率 MARKOV跳跃系统 开关控制器 系统稳定性分析 拓扑结构 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参与会促进代际收入向上流动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证据
2
作者 苏丽锋 李泽坤 孙志军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16,共18页
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推进与革新,我国数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能否提高社会流动性,特别是以代际收入流动为代表的纵向流动?为了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利用中国... 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推进与革新,我国数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能否提高社会流动性,特别是以代际收入流动为代表的纵向流动?为了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构建居民数字经济参与指数,将子代与父代的经济社会数据相匹配,综合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门槛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数字经济参与对居民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参与对居民实现代际收入向上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利用门槛模型分析进一步发现数字经济参与对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正向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在影响机制上,数字经济参与通过拓宽居民社会网络、减少对父代社会资本的依赖与继承以及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代际收入向上流动。城乡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参与有利于城镇居民实现代际收入向上流动,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家庭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参与显著提升了男性子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子代、父代在体制外工作的子代实现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可能性。研究为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和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代际收入流动 共同富裕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互文·竞合:社交媒体时代体育赛事议题的传播流布与动员转化
3
作者 卢兴 刘鹏宇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2,共12页
高效灵活的社会动员执行是激发大型体育赛事多元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剖析多类型体育赛事动员议题在社会交往中的信息流向及内在规律,建构合理有效的体育赛事动员框架,对于推进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价值承载与社会凝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灵活的社会动员执行是激发大型体育赛事多元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剖析多类型体育赛事动员议题在社会交往中的信息流向及内在规律,建构合理有效的体育赛事动员框架,对于推进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价值承载与社会凝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21—2023年4项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利用复杂网络建模对不同类型议题在传播规模、广度、深度与时序4个维度的网络结构与流布效果进行差异性透视后发现,现阶段国家情感与文化属性议题的水平扩散效果最为显著,竞技属性议题的深化影响效能更加突出,娱乐属性议题的传播效果整体均衡。据此,从动员结构布局的动态性调整、共意动员的适配性引导与理性动员的制宜化调适3个方面探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社会动员转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复杂网络 社交媒体 传播流布 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Ns中基于TCC感知的数据转发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艳 王诺 +1 位作者 王振楠 唐斌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6-1563,共8页
现有的移动社交网络数据转发方法大多没有考虑到处存在的暂态连通区域(TCC),导致数据转发质量较低。为此,根据5组真实数据对TCC属性与数据转发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TCC感知的数据转发算法。考虑到该算法会增加网络中数据拷... 现有的移动社交网络数据转发方法大多没有考虑到处存在的暂态连通区域(TCC),导致数据转发质量较低。为此,根据5组真实数据对TCC属性与数据转发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TCC感知的数据转发算法。考虑到该算法会增加网络中数据拷贝的数量,提出改进型TCC感知数据转发策略,通过选择TCC中的最优节点集,避免它们的相遇重叠现象,利用少量节点实现数据转发机会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性能在数据投递率和网络开销方面的性能优于当前其它数据转发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暂态连通区域 数据转发 最优节点集 数据投递率 网络开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动背后的社会网络力量:劳动力流动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5
作者 向栩 温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8,共14页
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是增强乡村公共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参与意愿作为农村集体行动的重要表征,基于CRERFS2021调查数据实证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效果,并... 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是增强乡村公共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参与意愿作为农村集体行动的重要表征,基于CRERFS2021调查数据实证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挖掘社会网络在弥合集体行动困境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第二,劳动力的非完全性流动通过重构社会关联模式和增强地缘网络依赖来提升留守成员的社会网络强度,是其促进农村集体行动的关键机制;第三,养老和教育制度环境改善,以及家庭农业生产规模缩小会削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第四,不同距离、时间的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远距离、长期以及“县外长期”的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增强农村集体行动能力,为现阶段中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以及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集体行动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人居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中交通感知风险识别与评价:基于在线评论数据
6
作者 郑秀梅 李智恒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43-3150,共8页
感知风险对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探究中国公众对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的感知风险有助于推动UAM市场化进程。采用扎根理论挖掘在线评论数据,提取UAM感知风险因素,构建UAM感知风险理论框架;借助可视化软件Ucinet和Ne... 感知风险对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探究中国公众对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的感知风险有助于推动UAM市场化进程。采用扎根理论挖掘在线评论数据,提取UAM感知风险因素,构建UAM感知风险理论框架;借助可视化软件Ucinet和Netdraw开展UAM感知风险语义网络分析,探究UAM感知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结果表明:中国情境下公众UAM感知风险包括六个风险类型、19个风险因素;六类感知风险的重要度排序由高至低依次是感知社会风险、感知侵权风险、感知环境风险、感知绩效风险、感知技术风险和感知政策风险;其中,身体损伤、公共安全、信息泄露、自然环境、服务性能、人居环境、政策制定、设施环境、机体结构、飞行性能等10个风险因素处于语义网络中的核心区域,是更为关键的UAM感知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科学 城市空中交通 感知风险 扎根理论 语义网络 Word2Ve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WB技术在DT-MSNs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宁磊 林锋 +1 位作者 周激流 丁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3,120,共4页
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DT-MSNs)是将容延迟技术引入到无线传感器网络(W SNs)而产生的新兴网络模型。它具有节点移动,网络密度稀疏、非持续连接等特点。针对DT-MSNs方法这些特点,分析了其底层基于传统窄带通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将超宽... 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DT-MSNs)是将容延迟技术引入到无线传感器网络(W SNs)而产生的新兴网络模型。它具有节点移动,网络密度稀疏、非持续连接等特点。针对DT-MSNs方法这些特点,分析了其底层基于传统窄带通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将超宽带(UWB)技术应用到DT-MSNs中的想法,利用UWB的高传输速率、低能耗、高抗干扰能力,提高DT-MSN中的数据传输能力,改善网络性能。采用DCC-MAC协议到已有的DT-MSNs仿真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将UWB技术应用在DT-MSNs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 DCC—MAC协议 超宽带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I:支持信息中心范型的BBO启发式MSN路由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涂盼鹏 王兴伟 +1 位作者 李婕 黄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18-1926,共9页
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s, MSNs)的发展.人类作为终端设备的载体具备频繁的移动性,导致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并给MSN路由带来了时延长、投递率低、开销大等诸多难题.为提升路由效率,基于信息中... 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s, MSNs)的发展.人类作为终端设备的载体具备频繁的移动性,导致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并给MSN路由带来了时延长、投递率低、开销大等诸多难题.为提升路由效率,基于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 ICN)以内容为中心的思想以及生物地理优化(biogeography-based optimization, BBO)算法,设计了一种高效的支持信息中心范型的BBO启发式MSN路由算法(BBO-inspired MSN routing algorithm with information-centric paradigm support, BIRI).首先,该机制基于重定义的社交度量——社会关系强度和中心度——使用BBO算法进行社区划分.其次,设计了内容聚集、数据缓存以及桥节点选取策略,支持高效的内容检索和访问.基于上述策略,提出了优化的社区间和社区内路由过程,缓解终端移动性对数据传输带来的影响.在机会网络环境(opportunistic network environment, ONE)中,仿真实现BIRI机制,并且与其他3种MSN路由机制从投递率、平均时延、网络开销比率3个指标进行性能对比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BIRI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MSN路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信息中心网络 生物地理优化 社区发现 社交度量 路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N网络架构的社区感知型MSN路由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峻岭 王兴伟 黄敏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86-1801,共16页
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简称MSN)利用移动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通过节点间的协作式转发实现消息交付.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MSN需要满足移动用户日益增长的对内容(如视频)的需求.由于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centric... 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简称MSN)利用移动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通过节点间的协作式转发实现消息交付.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MSN需要满足移动用户日益增长的对内容(如视频)的需求.由于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简称ICN)对移动性的支持,基于ICN架构,提出了一种MSN中基于社区划分的路由机制.在兴趣决策中,利用节点请求中的内容名字获取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而计算用户间的兴趣差异度量;根据兴趣差异将节点划分为兴趣社区,依据这些兴趣社区进行兴趣包路由.在数据决策中,根据节点历史相遇信息计算用户间的相遇规律度量,根据相遇规律将节点划分为社交社区,依据这些社交社区进行数据包路由.同时,根据兴趣社区和社交社区信息优化节点的内容缓存,以快速满足未来的内容请求.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与现有机制在包交付率、平均延迟、平均跳数和网络开销方面的性能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机制是可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信息中心网络 路由 社区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朋友圈和节点感知的内容中心MSN路由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卜聆 王兴伟 +2 位作者 李婕 易波 黄敏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了解决移动社交网络(MSN)中由于网络拓扑的时变性以及节点资源的受限性导致路由时延长、投递率低等诸多难题,利用信息中心网络(ICN)内容和位置分离的特点更好地支持终端移动性和网内缓存,设计了一种基于朋友圈和节点感知的内容中心MS... 为了解决移动社交网络(MSN)中由于网络拓扑的时变性以及节点资源的受限性导致路由时延长、投递率低等诸多难题,利用信息中心网络(ICN)内容和位置分离的特点更好地支持终端移动性和网内缓存,设计了一种基于朋友圈和节点感知的内容中心MSN路由机制(FACMR)。首先,明确了节点模型的功能表,使节点具有感知能力。然后,基于节点关系强度和其缓存内容相似性构造朋友圈,快速高效地指导路由。其次,利用缓存特征和置换策略进行朋友圈的维护。最后,利用网络模拟器(NS3)对FACMR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FACMR与现有的典型算法相比,缓存置换率减少了6.35%,误包数减少了22.9%,平均路由时延降低了43.5%,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MSN路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信息中心网络 节点感知 朋友圈 路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T-MSN的性能预评估方法
11
作者 何林 林锋 周激流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21期81-85,共5页
为提高网络的利用率,解决DT-MSN中网络部署问题,运用子图的扩展理论,给出一种判定是否存在和全网同构的样本网络方法。在存在样本网络的前提下,用最小生成树原理提出一种基于节点间最大连接次数的节点分簇算法。该算法可以构建一种样本... 为提高网络的利用率,解决DT-MSN中网络部署问题,运用子图的扩展理论,给出一种判定是否存在和全网同构的样本网络方法。在存在样本网络的前提下,用最小生成树原理提出一种基于节点间最大连接次数的节点分簇算法。该算法可以构建一种样本网络,在投递的数据流上和全网同构。构建一个样本网络场景,并和全网作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构建样本网络模型可以代替全网做性能的预评估,能为部署大型网络场景提供可靠的性能评估报告,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 最小生成树 子图扩展 样本网络场景 分簇算法 性能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NS中基于手机通讯录的信任度计算方法
12
作者 刘凯 金光 +1 位作者 何加铭 王千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年第4期90-93,96,共5页
随着手机移动社交的飞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用户间的信任度对于移动社交网络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并改进现有的手机通讯录,提出了移动社交网络中一种基于手机通讯录的信任度计算方法,帮助手机用户减... 随着手机移动社交的飞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用户间的信任度对于移动社交网络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并改进现有的手机通讯录,提出了移动社交网络中一种基于手机通讯录的信任度计算方法,帮助手机用户减少面临的威胁。该方法将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信任度分为直接信任度与间接信任度。初始时对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进行信任度评分,由可信联系人的推荐信息来计算不在通讯录中联系人的信任度。根据用户在社交活动中不同的社交行为,对通讯录中的联系人信任度进行实时更新。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信任度 人际关系 手机通讯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自定义位置共享方案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自浩 刘梦珂 +2 位作者 王辉 刘沛骞 刘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5-663,共9页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位置共享服务存在的隐私泄漏问题,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自定义位置共享(BUDLS)方案.基于区块链实现位置信息分布式管理,防止中央服务器收集大量用户隐私,增强用户位置信息的可控性.设计基于公钥数字签名和同态加密相结...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位置共享服务存在的隐私泄漏问题,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自定义位置共享(BUDLS)方案.基于区块链实现位置信息分布式管理,防止中央服务器收集大量用户隐私,增强用户位置信息的可控性.设计基于公钥数字签名和同态加密相结合的加密机制,防止位置信息被攻击者非法获取.定义灵活的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可靠的服务.安全分析验证结果显示,BUDLS方案满足隐私安全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案,BUDLS方案降低了时间成本,提高了位置查询的准确性,有效保护了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用户的位置隐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区块链 位置共享 位置隐私 同态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OECD国家留学生流动网络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
14
作者 杨雨晴 丁子军 戴靓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8-1768,共11页
构建和推动高质量人才环流是中国国际人才培养和人才磁石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与3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之间高等学校留学生流动数据,构建有向加权的国际人才流动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讨国际人才... 构建和推动高质量人才环流是中国国际人才培养和人才磁石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与3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之间高等学校留学生流动数据,构建有向加权的国际人才流动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讨国际人才流动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结果显示:① 39个国家之间留学生交流密切,区域组团明显,形成北美亚太组团、南美欧洲组团、北欧波罗的海组团、捷克斯洛伐克组团。中国和美国是国际人才交流的中心,同时中国、英国、德国、美国、法国也是人才流动的门户与枢纽。②各国家在输出和接收留学生上存在非对称性。中国留学生流出量占总网络的近50%,而OECD各国输出量相对均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成为留学生流入量排名前3,中国以7.17%的占比居第四。③国家的开放程度、教育质量、经济水平对留学生流动的影响均存在发送者效应和接收者效应,地理、语言文化、贸易方面的邻近可促进留学生流动。结构依赖是留学生流动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互惠效应、择优依附效应与传递闭合效应最为显著,对于外生动力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中国与OECD国家间的人才联系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从个体属性、多维邻近性和结构内生性方面进行优化,促进区域内人才更加扁平化多元化交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留学生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图感知的社交网络用户城外移动行为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胥帅 李博涵 +2 位作者 许建秋 曹玖新 傅晓明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79-2593,共15页
基于社交网络用户生成的时空数据预测用户在城外的移动行为已成为城市协同管理的迫切需求.用户城外出行相对于城内移动而言属于“长尾”事件,导致用户在城外生成的签到数据极度稀疏,现有研究难以利用有限的跨城市签到数据建模用户城外... 基于社交网络用户生成的时空数据预测用户在城外的移动行为已成为城市协同管理的迫切需求.用户城外出行相对于城内移动而言属于“长尾”事件,导致用户在城外生成的签到数据极度稀疏,现有研究难以利用有限的跨城市签到数据建模用户城外出行偏好,进而准确预测用户在城外的移动行为.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意图感知的社交网络用户城外移动偏好建模框架TIEMPO.首先,为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通过随机游走从构建的城外地点网络中采样移动轨迹,利用无监督聚类发现特定数目的用户城外出行意图;其次,引入记忆网络从相似用户在城外的移动轨迹中进一步提炼出行意图;然后,基于迁移学习思想,将用户城内签到与城外出行意图进行交互建模,从而强化用户城外移动偏好表示;最后,融合用户城外移动偏好表示与地点隐含表示对用户访问城外地点的概率进行量化.本文基于多个跨城市签到数据集进行广泛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TIEMPO能有效预测社交网络用户在城外的移动行为,预测准确性指标Acc@10相比基线模型体现出12%~15%的明显优势,排序可靠性指标NDCG@10相比基线模型则超出3%~5%,即使在冷启动预测场景下TIEMPO依然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行为预测 跨城市 意图感知 偏好建模 知识迁移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应用的用户隐私泄漏问题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程瑶 应凌云 +2 位作者 焦四辈 苏璞睿 冯登国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100,共14页
智能移动终端以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功能应用迅速得到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储和处理个人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众多的移动应用中,社交通信类应用致力于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日常通信服务,这类应用相比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传统短... 智能移动终端以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功能应用迅速得到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储和处理个人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众多的移动应用中,社交通信类应用致力于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日常通信服务,这类应用相比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传统短消息服务更加经济实用,同时提供多媒体通信方式进一步增强用户的社交体验,从而迅速地被广泛接受.为了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用户群体,增加用户黏度,这类应用在其内部增添了一种称为"通讯录匹配"的功能.该功能能够向用户推荐其手机通讯录中已经注册过该应用的线下联系人为好友,从而帮助用户快速地将线下社交圈移植到应用线上.然而,用户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潜在的隐私泄露风险.文中首次提出了一种独立于各移动智能平台的、能有效利用移动社交通信类应用的通讯录匹配功能实现大规模收集用户私人数据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收集到存储于目标应用服务器的用户个人资料,包括手机号码和虚拟应用账户资料以及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为了获取规模更大,内容更全面、更真实的用户资料,文本提出了基于多款社交通信类应用的跨应用整合分析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应用来源的用户资料数据一致性与真实性分析;最后,在信息获取和分析方法的指导下,文中建立了利用上述漏洞的原型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数据实验,最终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移动终端 社交通信类应用 隐私泄露 移动社交网络 隐私保护 智能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推荐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124
17
作者 孟祥武 胡勋 +1 位作者 王立才 张玉洁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108,共18页
近年来,移动推荐系统已成为推荐系统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课题之一.如何利用移动上下文、移动社会化网络等信息进一步提高移动推荐系统的推荐精确度和用户满意度,成为移动推荐系统的主要任务.对最近几年移动推荐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 近年来,移动推荐系统已成为推荐系统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课题之一.如何利用移动上下文、移动社会化网络等信息进一步提高移动推荐系统的推荐精确度和用户满意度,成为移动推荐系统的主要任务.对最近几年移动推荐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其关键技术、效用评价以及应用实践等进行前沿概括、比较和分析.最后,对移动推荐系统有待深入的研究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推荐系统 上下文 社会化网络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 被引量:324
18
作者 蒋东兴 付小龙 +2 位作者 袁芳 吴海燕 刘启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3期119-125,131,共8页
本文从分析高校信息化当前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的概念,分析了高校智慧校园的典型特征与发展目标,设计了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融合的高校智慧校园体系结构,并探讨了高校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智慧校园 大数据 知识管理 社交网络 移动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感知的P2P移动社交网络构造及发现算法 被引量:24
19
作者 曹怀虎 朱建明 +1 位作者 潘耘 李海峰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3-1234,共12页
如何通过情景感知,获得用户的行为特征,从而自动发现潜在的社会关系,是移动社交网络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文提出了情景感知的移动P2P社交网络系统架构、聚合模型及发现算法,将用户的位置信息、环境特征、运动轨迹等引入到聚合算法中,... 如何通过情景感知,获得用户的行为特征,从而自动发现潜在的社会关系,是移动社交网络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文提出了情景感知的移动P2P社交网络系统架构、聚合模型及发现算法,将用户的位置信息、环境特征、运动轨迹等引入到聚合算法中,智能地聚合成潜在的P2P社交网络,根据用户需求自主发现匹配的社会关系,避免了社交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后对该方案和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方案和算法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准确率及用户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情景感知 聚合模型 社交发现 P2P 移动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移动感知中的社会关系认知模型 被引量:22
20
作者 安健 桂小林 +2 位作者 张文东 蒋精华 张进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4-1174,共11页
社会关系量化是物联网移动感知服务的基础,涉及时间、空间和行为等多种决策因子,对此借助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一种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节点社会关系认知模型:(1)从多个角度推理和评估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物联网移动感知中节... 社会关系量化是物联网移动感知服务的基础,涉及时间、空间和行为等多种决策因子,对此借助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一种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节点社会关系认知模型:(1)从多个角度推理和评估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物联网移动感知中节点社会关系的时空特性;(2)综合考虑影响社会关系的多种要素,引入位置因子、交互因子、服务质量因子和反馈聚合因子对移动节点社会关系进行合理量化,克服已有量化模型中决策因子单一、计算结果具有较大局限性的缺点;(3)通过信息熵和粗糙集理论确立各个决策因子的权重分配,克服已有权重分配中存在的主观性、动态适应性差的问题.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方法相比,该认知模型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性和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移动感知 社会关系 认知模型 决策因子 社会网络 社会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