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年来蠕变和短基线观测反映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冠中 马瑾 +3 位作者 张鸿旭 王建军 杨永林 王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8-891,共14页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1990年1月—2009年12月的蠕变与短基线数据,采用小波变换与断层运动学分析方法,获取构造活动产生的断层形变速率.结合近场断层形变测量与GPS资料,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特征及时空演化.结果显示:(1)不同段落断层活...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1990年1月—2009年12月的蠕变与短基线数据,采用小波变换与断层运动学分析方法,获取构造活动产生的断层形变速率.结合近场断层形变测量与GPS资料,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特征及时空演化.结果显示:(1)不同段落断层活动方式存在差异性.鲜水河断裂带分段活动现象显著,以道孚县为界,以北的炉霍、道孚断层走滑量相对较大且活动方式稳定,显示张性和左行走滑;以南的乾宁、折多塘断层活动微弱,走滑量小,且滑动状态复杂,其中,乾宁断层为压性和左行走滑,折多塘断层为微弱的右行走滑.这种分段活动特征可能与断层几何及巴颜喀拉块体内部次级块体的差异运动有关.(2)不同时期断层走滑方式存在交替性.鲜水河断裂带虽以左行走滑为主,但在汶川地震前一些断层段出现过逆向走滑现象.汶川地震前2年,炉霍、道孚断层左行走滑减弱,乾宁、折多塘断层在2007年出现过逆向走滑,至2009年底,逆向走滑区域保持扩展态势.(3)不同测点间距得到的断层错动速率和变形带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不同测量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不同段落和跨距宽度的走滑速率有所不同:测点间距18.7~65.1m的蠕滑速率为0.01~0.78mm/a;测点间距72~288m的短基线测量为0.02~2.46mm/a,点距十几至几十公里的GPS观测为6~11mm/a;地质滑动速率5~15mm/a.随测点间距的增加,平行断层的位移速率按对数函数增长,视剪应变率按幂函数衰减.我们推测,大间距测点的数据中既包含了跨断层的错动,也包含了断层两侧块体的分布变形;现今的断层形变测量与地质调查之间的差异,说明断层错动速率在时间上不是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蠕变 短基线 分段活动 逆向走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形变不同观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杰 冯志军 +3 位作者 王强 申键 殷海涛 崔居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1期45-49,共5页
基于安丘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和MD断层蠕变观测同期资料的变化特点、干扰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安丘定点短水准观测受温度和地下水位的影响,与温度负相关,与地下水位正相关;安丘基线与温度显... 基于安丘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和MD断层蠕变观测同期资料的变化特点、干扰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安丘定点短水准观测受温度和地下水位的影响,与温度负相关,与地下水位正相关;安丘基线与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95;MD断层蠕变观测水平正交、斜交和垂直观测均受温度影响,MD断层水平正交、斜交长期资料与温度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9,但短时间MD观测与温度相关性比较复杂,观测到的地表形变超前于温度变化;垂直观测分量在不同的季节,观测值与温度相关程度不同。2)短基线和MD断层水平正交一致性较好,在场地合适的情况下可进行对比观测;短水准和MD垂直观测分量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特征,MD仪安装在半地下室的情况下,两者不适合进行同步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 短水准 基线 MD断层蠕变仪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冶、五胜流动短水准异常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杰 闫洪朋 +1 位作者 郑传贝 张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65-69,共5页
对西冶、五胜流动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异常成因的探讨。认为 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6月出现的异常变化 ,是 1998年降雨量增大导致断层之间摩擦力减少 ,在区域应力背景增强的情况下出现的断层蠕滑活动 ,而不是环境、降雨、地下... 对西冶、五胜流动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异常成因的探讨。认为 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6月出现的异常变化 ,是 1998年降雨量增大导致断层之间摩擦力减少 ,在区域应力背景增强的情况下出现的断层蠕滑活动 ,而不是环境、降雨、地下水位等干扰因素引起的水准点标志升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短水准 断层 蠕滑 观测资料 地震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解释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杰 殷海涛 +3 位作者 吴晨 宁斌 韩冰 刘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1,共4页
对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北西向断裂上存在的甘霖、五胜和高峰头流动短水准异常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存在的3项短水准异常是汶川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应力增强引起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跨断层形变 流动短水准 异常 地壳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门、民乐等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及与定点前兆观测的相互印证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瑞莎 张希 +1 位作者 唐红涛 贾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2,共5页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断增强后松弛的变化过程,在转折松弛时段易发生地震。其异常空间分布、出现时间等与定点前兆异常具有较好的相互印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定点前兆异常 短水准流动形变观测 玉门5 9级地震 民乐6 1和5 8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