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Modification Process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with Ti Powder Green Compact Electrode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Zhen-long 1, FANG Yu 1, WU Pei-nian 1, ZHAO Wan-sheng 1, CHENG Kai 2 (1.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2. School of Engineering, 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UK)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共1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method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By using ordinary EDM machine tool and kerosene fluid, a hard ceramic layer can be crea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wi...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method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By using ordinary EDM machine tool and kerosene fluid, a hard ceramic layer can be crea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with Ti or other compressed powder electrode in a certain condition. This new revolutionary method is called Electrical Discharge Coating (EDC). The process of EDC begins with electrode wear during EDM,then a kind of hard carbide is created through the thermal and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the worn electrode material and the carbon particle decomposed from kerosene fluid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he carbide is piled up on a workpiece quickly and becomes a hard layer of ceramic about 20 μm in several minut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EDC systemically by using Ti powder green compact electrode. In order to obtain a layer of compact ceramic fil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elect proper electric pulse parameters, such as pulse width, pulse interval, peak current. Meantime,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its forming mode will effect the machining surface quality great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ries of experiment results to study the EDC process by adopt different technology parameters. Experiments and analyses show that a compact TiC ceramic layer can be created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workpiece. The hardness of ceramic layer is more 3 times higher than the base body, and the hardness changes gradiently from surface to base body. The method will have a great future because many materials can be easily added to the electrode and then be coa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Gearing the parameters ceramic can be created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The switch between deposition and removal process is carried out easily by changing the polarity, thus the gear to the thickness and shape of the composite ceramic layer is carried out easily. This kind of composite ceramic layer will be used to deal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cutting tools or molds possibly, in order to lengthen their life. It also can be found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surface repair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ship or aircr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 Electrical discharge Coating(EDC) Ti powder green compact electrode surface mod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WEDM制备的微织构螺旋微铣刀的铣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巩亚东 金丽雅 +1 位作者 孙瑶 苏志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1-1115,共5页
基于五轴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与回转机构相结合的加工方法,制备了后刀面具有微织构的螺旋微铣刀.建立了微织构螺旋微铣刀微刃单元的切削力理论模型,并开展微织构微铣刀与常规微铣刀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织构螺旋微铣刀的切... 基于五轴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与回转机构相结合的加工方法,制备了后刀面具有微织构的螺旋微铣刀.建立了微织构螺旋微铣刀微刃单元的切削力理论模型,并开展微织构微铣刀与常规微铣刀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织构螺旋微铣刀的切削力相对于常规刀具降低了30%~40%,相同加工条件下,微织构螺旋微铣刀所加工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至0.745μm,而常规微铣刀所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为1.13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线切割 微织构 微铣刀 微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M过程放电状态建模及分析
3
作者 郑红 郭永丰 +1 位作者 刘华 刘晋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8-110,共3页
通过设定条件下的实验,用反映EDM过程放电状态的三种参数(空载状态率,正常放电率,非正常放电率进行了动态数据建模,并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及应用分析。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随机模型 放电状态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表面成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岩 石健 +3 位作者 樊凌峰 董颖怀 杨硕 蔡清睿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以TC4钛合金作为工件材料,通过建立高斯热源在工件表面的分布模型,描述了单脉冲电火花加工凹坑的成形机理。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仿真得到的温度场云图和实验测得的数据发现,高斯热源分布模型... 以TC4钛合金作为工件材料,通过建立高斯热源在工件表面的分布模型,描述了单脉冲电火花加工凹坑的成形机理。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仿真得到的温度场云图和实验测得的数据发现,高斯热源分布模型与两者一致。在引入超声振动后,表面粗糙度降低35%~46%,材料表面凹坑明显减少,表面形貌发生显著变化。随振幅增大,高斯热源分布曲线的最大值减小,温度场中心最高温度降低,深度变浅的表面凹坑数量增加,单个凹坑的面积增加,表面粗糙度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电火花加工 高斯热源 表面粗糙度 表面凹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钨小孔电火花–电解复合能场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彦 陈超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钨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以满足航天材料的性能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等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件。在使用传统加工技术制造零件时,加工过程通常受到零件和刀具界面处发热、弹性和塑性变形、高刀具磨损率及工件... 钨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以满足航天材料的性能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等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件。在使用传统加工技术制造零件时,加工过程通常受到零件和刀具界面处发热、弹性和塑性变形、高刀具磨损率及工件材料特性改变等问题的限制。电火花加工(EDM)技术是导电材料最有效的加工工艺之一,但对于金属钨小孔的制造,现有的电火花加工工艺可靠性和加工效率仍无法满足加工需求。提出在具有一定电导率的盐溶液下电火花–电解复合能场加工金属钨小孔的方法,分析加工时材料去除的机理,该方法利用电解作用在工具电极端产生氢气并形成气膜,促进两极之间等离子体放电通道的快速形成。开展了加工工艺优化试验,分析不同参数对加工特性的影响规律。在脉冲宽度3μs、脉冲间隙20μs、峰值电流14.17A、工作液浓度18 g/L的NaNO_(3)电解液下获得了高效率高质量的金属钨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edm) 电解加工(ECM) 复合能场 微小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永华 刘为东 +2 位作者 刘江文 卢家俊 邹治湘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是实现电加工技术创新和突破的重要途径,可通过耦合放电与电解能场,利用其时/空协同效应实现在可加工性、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故在介绍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概念和原理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概述该领域近十年...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是实现电加工技术创新和突破的重要途径,可通过耦合放电与电解能场,利用其时/空协同效应实现在可加工性、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故在介绍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概念和原理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概述该领域近十年来的关键性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创新,对除电火花-电解组合加工和电弧复合加工之外的各类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该技术的规模化工程应用仍需在性能突破、精确建模、加工过程智能控制、复合加工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辅助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辅助电解加工 等离子体辅助电解加工 火花辅助化学雕刻 射流电化学放电加工 电解等离子体化学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工机床安全国际标准解读
7
作者 王应 吴悦 +1 位作者 胡书珺 吴强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ISO 28881:2022是电加工机床安全领域的现行国际标准,主要规定了相关设备的安全要求和防护措施。为促进我国电加工机床产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对该国际标准进行了解读,在帮助相关单位了解国际标准的同时,引导其开展采标验证和风险评估等... ISO 28881:2022是电加工机床安全领域的现行国际标准,主要规定了相关设备的安全要求和防护措施。为促进我国电加工机床产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对该国际标准进行了解读,在帮助相关单位了解国际标准的同时,引导其开展采标验证和风险评估等工作,不断提升国产电加工机床的安全与防护水平。与我国早期编制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相比,ISO 28881:2022在电磁兼容、防火、噪声及有害物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更规范、检验方法更科学,我国电加工机床制造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国际标准的先进技术,从而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工机床 电火花加工 机床安全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加工钛合金电参数对重铸层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泽涵 周明 +3 位作者 宋子雄 赵萌 徐佩 辛方晴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1,共11页
电火花加工(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EDM)后工件表面产生的重铸层(recast layer)严重影响工件的表面完整性和机械性能。重铸层厚度(Recast Layer Thickness,RLT)是电火花加工的一项重要工艺指标,特别是在电火花加工钛合金中更为关... 电火花加工(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EDM)后工件表面产生的重铸层(recast layer)严重影响工件的表面完整性和机械性能。重铸层厚度(Recast Layer Thickness,RLT)是电火花加工的一项重要工艺指标,特别是在电火花加工钛合金中更为关键,重铸层厚度主要受电参数的影响。以钛合金Ti6Al4V为试验对象,首先讨论主要电参数(峰值电流、脉宽、占空比和间隙电压)对重铸层厚度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重铸层对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带来的影响,在考虑重铸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等多目标下优化电参数组合;最后,结合不同重铸层厚度的加工要求,总结电参数选择原则。经试验验证,最优电参数组合在满足薄重铸层厚度和低表面粗糙度的同时,材料去除率提升了2.7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钛合金 重铸层 正交试验 灰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多电极高效加工GH4169D闭式整体叶轮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子雄 周明 +3 位作者 王泽涵 杨建伟 徐佩 辛方晴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3,共9页
叶轮是飞机发动机的重要核心零/部件之一,镍基高温合金GH4169D闭式整体叶轮是其中加工难度最大的一种。传统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闭式整体叶轮,主要受限于加工效率低,成品率低。为此,创新研发了电火花多电极... 叶轮是飞机发动机的重要核心零/部件之一,镍基高温合金GH4169D闭式整体叶轮是其中加工难度最大的一种。传统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闭式整体叶轮,主要受限于加工效率低,成品率低。为此,创新研发了电火花多电极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系统,根据加工过程中的放电状态和加工环境,自适应调节间隙电压、抬刀周期和脉冲间隔时间,既保证了多电极同时加工的条件,又可以维持高效加工的极间加工环境。在大能量放电条件下,采用多个电极同时加工闭式整体叶轮的多个流道型面;在小能量放电条件下,通过分步加工的方法,修整粗加工后的流道型面,这样既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又可以满足加工表面质量的要求。实验结果显示,在多电极粗加工中,单个流道型面加工平均用时仅需17 min,相比单电极加工单个流道型面,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在多电极精加工中,叶盆和叶背表面粗糙度分别仅为1.246和1.487μm。该结果表明了电火花多电极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闭式整体叶轮的加工制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整体叶轮 镍基高温合金 电火花加工 多电极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勤河 张建华 +1 位作者 杜如虚 艾兴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586-1592,共7页
从电火花加工基础理论、电火花加工工艺理论等方面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论述了电火花加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加工理论 加工工艺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底面轮廓模型及定长补偿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裴景玉 邓容 胡德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针对三维金属微细结构的微细电火花加工,应用等损耗理论,采用分层加工方法建立了单道加工时底面形状随电极损耗变化的轮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定长补偿的方法,给出了补偿长度计算公式,并对底面轮廓模型以及定长补偿方法进行仿真分析.... 针对三维金属微细结构的微细电火花加工,应用等损耗理论,采用分层加工方法建立了单道加工时底面形状随电极损耗变化的轮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定长补偿的方法,给出了补偿长度计算公式,并对底面轮廓模型以及定长补偿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实验测定了微细条件下钨打钢的相对体积损耗比,进行了无补偿和定长补偿的实验加工.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无补偿时底面轮廓呈指数曲线,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定长补偿方法加工的底面轮廓为恒定的波动曲线;随着补偿精度增加,底面轮廓的波动范围增大;在符合端面损耗理论的范围内,分层厚度越大,加工的相对误差越小.所提出的定长补偿方法提高了加工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微细电火花加工 底面轮廓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及其工艺技术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勇 赵航 +2 位作者 张广玉 王振龙 赵万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开发了一套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加工微细轴、微细孔,还能实现微三维结构的微细电火花加工。研究了针对该系统的微细电火花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了放电电压、放电电容等工艺参数,主轴转速,以及工作液介质对微细电火花加工效率... 开发了一套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加工微细轴、微细孔,还能实现微三维结构的微细电火花加工。研究了针对该系统的微细电火花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了放电电压、放电电容等工艺参数,主轴转速,以及工作液介质对微细电火花加工效率、相对电极损耗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旋转削边电极技术大大提高了进行大深径比微细孔加工时的加工效率。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实验,加工出了最小直径为6μm的微细轴以及最小直径为10μm的微细孔;通过对电极损耗的在线补偿策略研究,实现了微三维结构的加工,加工出了外径为4mm、具有24个叶片的微型涡轮盘及具有微三维结构的微细梁,充分证实了该系统的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电火花加工 微细轴 微细孔 微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3
作者 秦勇 王霖 +4 位作者 张建华 张勤河 霍孟友 张代林 李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6,共6页
介绍了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综合评述了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在加工理论、加工设备结构的改进、加工工艺、数控系统、操作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火花成形加工 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技术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杜建华 刘永红 +3 位作者 李小朋 苗春彦 洪能国 肖志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6,共4页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对高速深切磨削、超声波辅助磨削、激光预热辅助磨削、延性域磨削、在线电解修锐、电解间隙修锐磨削等几种典型的磨削加工技术的特点及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评述;提出了非导电陶瓷双电...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对高速深切磨削、超声波辅助磨削、激光预热辅助磨削、延性域磨削、在线电解修锐、电解间隙修锐磨削等几种典型的磨削加工技术的特点及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评述;提出了非导电陶瓷双电极同步伺服跟踪电火花磨削加工工艺,并介绍了其磨削加工特点及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今后的发展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高速深切磨削 电火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微细电火花沉积的工艺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柏冬 曹国辉 +2 位作者 王振龙 肖凯 赵万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论述了一种新的电火花加工方法,它通过合理选择工艺条件在空气中将金属材料放电沉积在工件上。对电火花沉积加工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实现条件,使用通用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和常见的电极材料黄铜,在空气介质中,通过大量实验对... 论述了一种新的电火花加工方法,它通过合理选择工艺条件在空气中将金属材料放电沉积在工件上。对电火花沉积加工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实现条件,使用通用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和常见的电极材料黄铜,在空气介质中,通过大量实验对微细电火花沉积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各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在高速钢工件表面沉积出直径为0.19mm、高度为7.35mm的微小圆柱体。对沉积材料的测试表明,沉积材料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成分取决于工具电极材料,同时基体硬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加工 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沉积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颗粒在混粉电火花加工中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福令 吕战竹 +1 位作者 王辉 钱志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8-671,共4页
混粉电火花加工在小脉冲能量下可稳定进行,良好的加工效果主要归因于工作液煤油中粉末颗粒.从粉末颗粒在放电间隙中引起的电场畸变入手,运用W agner模型,分析计算了粉末颗粒对放电间隙和工作液复合介电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间隙和工... 混粉电火花加工在小脉冲能量下可稳定进行,良好的加工效果主要归因于工作液煤油中粉末颗粒.从粉末颗粒在放电间隙中引起的电场畸变入手,运用W agner模型,分析计算了粉末颗粒对放电间隙和工作液复合介电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间隙和工作液的复合介电系数均有所增大,但放电间隙的增大程度更高,于是得出了混粉电火花加工放电过程稳定性提高的根本原因,即混粉电火花加工时的极间等效电容较常规电火花加工时大大减小,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程度减弱.相关的实验结果与分析计算值相一致,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混粉电火花加工 机理 模具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火花加工方法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方宇 赵万生 +1 位作者 王振龙 吴佩年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95-1098,共4页
研究了一种在普通电火花加工机床上实现金属工件表面改性的新方法。它是在传统电火花加工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TiC -Co半烧结体电极和普通煤油工作液 ,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硬质陶瓷层 ,从而达到改善工件表面性能的目的 ,这种新方法被称之... 研究了一种在普通电火花加工机床上实现金属工件表面改性的新方法。它是在传统电火花加工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TiC -Co半烧结体电极和普通煤油工作液 ,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硬质陶瓷层 ,从而达到改善工件表面性能的目的 ,这种新方法被称之为放电沉积。对放电沉积原理进行了探讨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总结了放电沉积的工艺方法。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摩擦磨损等试验 ,对形成的沉积层特性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利用该方法在普通的高速钢车刀上进行了初步应用。试验与分析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金属表面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表面改性 放电沉积 半烧结体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型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黄瑞宁 李毅 刘晓飞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520-2523,共4页
设计了一种采用LCL-T主电路结构的新型节能型脉冲电源系统,给出了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思路,分析了脉冲电源主要能耗部分的电能损耗,并且利用设计的脉冲电源样机进行了工艺试验,检验了节能型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加工工艺性能,考察了... 设计了一种采用LCL-T主电路结构的新型节能型脉冲电源系统,给出了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思路,分析了脉冲电源主要能耗部分的电能损耗,并且利用设计的脉冲电源样机进行了工艺试验,检验了节能型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加工工艺性能,考察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试验证明所设计的节能型脉冲电源具有良好的加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节能 脉冲电源 LC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改善气体介质电火花加工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明刚 张建华 +1 位作者 张勤河 任升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61-1264,共4页
提出了超声振动-气体介质电火花复合加工技术,在简述其加工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超声振动在改善气体介质电火花加工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理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附加超声振动能改善放电间隙状态,减少短路、拉弧现象,提高了材料的去除率。... 提出了超声振动-气体介质电火花复合加工技术,在简述其加工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超声振动在改善气体介质电火花加工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理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附加超声振动能改善放电间隙状态,减少短路、拉弧现象,提高了材料的去除率。进行了超声振动-气体介质电火花加工单脉冲实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气体介质 电火花加工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粉电火花加工中极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战竹 赵福令 +2 位作者 杨连文 王辉 郭东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9-552,共4页
为研究极性效应对混粉电火花加工的影响规律 ,采用钢对钢加工、铜对钢加工两种电极组合在添加硅粉的煤油工作液及普通煤油工作液中进行实验 ,并更换不同的极性 ,考察了两极材料的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 ,结果表明负极总能得到更高的材料去... 为研究极性效应对混粉电火花加工的影响规律 ,采用钢对钢加工、铜对钢加工两种电极组合在添加硅粉的煤油工作液及普通煤油工作液中进行实验 ,并更换不同的极性 ,考察了两极材料的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 ,结果表明负极总能得到更高的材料去除率 ,而正极总能得到更低的表面粗糙度值。此现象可从两极表面能量密度差异的角度予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混粉电火花加工 极性效应 能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