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连续制造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芬 徐冰 +3 位作者 刘雨 李建宇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66-573,共8页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鼓励采用创新制药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连续制造(Continuous Manufacturing)指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提供原料并生产出终产品的过程。与间歇(Batch)生产相比,连续制造具有占...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鼓励采用创新制药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连续制造(Continuous Manufacturing)指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提供原料并生产出终产品的过程。与间歇(Batch)生产相比,连续制造具有占地面积少、生产周期缩短、智能化程度高、工艺易放大、产品质量一致性高等特点,符合未来药品生产发展趋势和需求。本文总结了连续制药过程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连续喂料、连续混合、连续制粒等单元型连续制药过程,以及口服固体制剂、化学药合成和生物制品的全程型连续生产过程,介绍了停留时间分布分布(RTD)模型和过程分析技术(PAT)等先进控制方法在连续制药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药品和中药生产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连续制造 停留时间分布模型 过程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气相聚合反应器中颗粒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宝柱 王靖岱 阳永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以Unipol-HDPE聚合工艺为例,从聚乙烯颗粒的演化出发,建立了基于反应动力学的聚乙烯颗粒动力学模型,通过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和筛分得到的聚乙烯产品颗粒粒径的各级分,获得催化剂动力学和床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数据,确立催化剂活性和床内... 以Unipol-HDPE聚合工艺为例,从聚乙烯颗粒的演化出发,建立了基于反应动力学的聚乙烯颗粒动力学模型,通过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和筛分得到的聚乙烯产品颗粒粒径的各级分,获得催化剂动力学和床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数据,确立催化剂活性和床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关系。考察了两种工业催化剂实例的颗粒动力学,建立了催化剂活性和床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计算结果同时表明,不同粒径的聚乙烯颗粒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并且流化床内颗粒并未达到完全返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 乙烯聚合 粒度分布 催化剂活性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中的混沌混合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林生 马玉录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08,共5页
运用混沌流动理论,对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混炼流场的混沌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以物料停留时间为基准的修正Lyapunov指数来描述混合过程中发生的拉伸应变,并借助于有限元计算,得出流场绝大部分区域的修正Lyapunov指数大于零,... 运用混沌流动理论,对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混炼流场的混沌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以物料停留时间为基准的修正Lyapunov指数来描述混合过程中发生的拉伸应变,并借助于有限元计算,得出流场绝大部分区域的修正Lyapunov指数大于零,并发现混炼流场中存在非常有利于拉伸、折叠流动的涡旋流动,赋予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优异的分散与分布混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 混沌混合 停留时间 分散混合 分布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桨搅拌槽内气液分散特性的CFD-DPM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良超 徐斌 向科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研究气液搅拌反应器内气体的分散和返混效果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 6.2,液相和气相分别采用Euler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PM),对双层六直叶圆盘涡轮桨(6-DT)搅拌槽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槽内... 为研究气液搅拌反应器内气体的分散和返混效果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 6.2,液相和气相分别采用Euler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PM),对双层六直叶圆盘涡轮桨(6-DT)搅拌槽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槽内宏观流动场和气含率分布.通过统计不同时刻逸出液面的示踪气泡数量,对搅拌槽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槽内液相在每层桨区形成了典型的双循环流型,槽内共有4个循环涡存在,气体易在循环涡涡心处聚集导致局部气含率相对较高,而在槽底区和两桨间区局部气含率相对较低;搅拌槽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具有单峰和拖尾现象,并受流型、气泡尺寸和操作条件等影响;提高搅拌转速或减小通气量有利于气体在槽内返混和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槽 气液两相流 气含率 离散相模型 数值模拟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桨型下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聪 吴可君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4-561,共8页
用于含能化合物制备的连续釜式反应器通常安装有螺旋盘管,釜内流动情况复杂。研究搭建了一套含螺旋盘管的连续搅拌釜装置,对四斜叶桨(PBT)、推进桨(PRO)和翼型桨(CBY)作用下连续搅拌釜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桨型、进料流量... 用于含能化合物制备的连续釜式反应器通常安装有螺旋盘管,釜内流动情况复杂。研究搭建了一套含螺旋盘管的连续搅拌釜装置,对四斜叶桨(PBT)、推进桨(PRO)和翼型桨(CBY)作用下连续搅拌釜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桨型、进料流量、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等因素对无因次方差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对有气体产生的体系在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中多级混合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级混合模型基本适用于对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非理想流动的描述,可用于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当其他条件相同,随着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的增大,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的无因次方差逐渐增大。对于强放热反应,推荐使用四斜叶桨或推进桨,可以较好地增强釜内物料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搅拌釜 螺旋盘管 停留时间分布 含能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床反应器中液体停留时间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兴军 高邈 +2 位作者 于广锁 王辅臣 于遵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7,50,共4页
在对置式复合床液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对2喷嘴对置式复合床液体停留时间分布的三维模型进行了研究。使用压力喷嘴模型,水-氮气系统,用Fluent模拟了气量、液体流量对液体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 在对置式复合床液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对2喷嘴对置式复合床液体停留时间分布的三维模型进行了研究。使用压力喷嘴模型,水-氮气系统,用Fluent模拟了气量、液体流量对液体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实验值与模拟值的平均停留时间tm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但在整个停留时间分布上,二者吻合较好。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喷嘴撞击区有较强混合,但在撞击区之后较长的空间,气体保持平推流,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式复合床 液体停留时间分布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速分布测定与连续杀菌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福南 孙梅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3,28,共5页
无菌包装通常采用连续杀菌的方法。本研究为连续杀菌值的计算发展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实现的。根据停留时间测定,进而开发了连续杀菌值计算数学模型。此数学模型可用于连续杀菌值计算。为了便于在生产线上进行... 无菌包装通常采用连续杀菌的方法。本研究为连续杀菌值的计算发展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实现的。根据停留时间测定,进而开发了连续杀菌值计算数学模型。此数学模型可用于连续杀菌值计算。为了便于在生产线上进行监测,本研究还开发了计算机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杀菌值 无菌包装 管式杀菌器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循环流化床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焦伟堂 冯旭东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14-16,共3页
通过脉冲示踪法,研究气液两相循环流化床停留时间分布,并从整个循环体系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中,分离出提升管的停留时间,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
关键词 气液两相 停留时间分布 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混合室萃取箱研究──Ⅰ:连续相停留时间分布
9
作者 全学军 苏立民 陈家镛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5-51,共7页
本文用数学模型方法,以煤油/水体系。研究了双混合室萃取箱连续相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操作参数的优化,混合室设计、放大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连续相 双混合室萃取箱 萃取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一般工期与返工的耦合设计任务评审策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梦娜 王小明 +1 位作者 陈庆新 毛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6-1344,共9页
为了有效评价具有一般工期与随机返工的耦合设计任务评审策略,基于相型分布和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构建了项目完工时间概率分布估算解析模型。分析了两种基于平方变异系数的一般分布近似方法,选择其中一种更高效的方法对任务常规工期和返... 为了有效评价具有一般工期与随机返工的耦合设计任务评审策略,基于相型分布和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构建了项目完工时间概率分布估算解析模型。分析了两种基于平方变异系数的一般分布近似方法,选择其中一种更高效的方法对任务常规工期和返工工期进行近似,将任务执行相位视为虚拟任务进行项目网络转换;利用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描述转换网络的执行状态转移过程,并利用相型分布计算项目完工时间概率分布。以一类典型模具设计项目为例进行计算实验,分析多种项目环境参数对评审策略表现的影响,并通过模具设计项目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评审 耦合任务 随机返工 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 相型分布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钨矿连续酸浸槽内固体颗粒的流动特性实验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国祥 唐忠阳 +3 位作者 李江涛 李永立 赵中伟 伏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565-4571,共7页
以停留时间分布(RTD)为评价指标,对硫磷混酸浸出白钨矿的连续浸出槽内固相颗粒流动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同时探究了进料流量、搅拌转速、连续浸出槽中物料进出口位置组合对固相颗粒流动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进口流量的增大,一开... 以停留时间分布(RTD)为评价指标,对硫磷混酸浸出白钨矿的连续浸出槽内固相颗粒流动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同时探究了进料流量、搅拌转速、连续浸出槽中物料进出口位置组合对固相颗粒流动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进口流量的增大,一开始槽内的返混程度得到了增强,量纲为1化方差变大,但是继续增大进口流量,进口处物料的横向迁移速度加强,使槽内流体流动趋向平推流,导致量纲为1化方差减小;量纲为1化方差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但是此时在槽下部区域会逐渐形成循环死区,槽内死区体积分数随之增大;平均停留时间随着物料进出口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进下出的进出料位置组合其平均停留时间最大,且最接近理论平均停留时间。最后利用非理想流动模型来表征实验过程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模型拟合的停留时间曲线与实验测量的曲线吻合程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固体颗粒 连续浸出槽 停留时间分布 非理想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