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机混驾环境下交叉口自动驾驶车辆轨迹优化
1
作者 秦雅琴 刘小云 +3 位作者 刘拥华 张森 谢济铭 赵仕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解决现有信号控制交叉口场景中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CAV)轨迹优化方法计算量大,模型难以求解,以及人机混驾冲突对CAV车辆轨迹产生的负面影响,构建两阶段异步轨迹优化模型,在给定信号时序和CAV已知周围车辆的轨... 为解决现有信号控制交叉口场景中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CAV)轨迹优化方法计算量大,模型难以求解,以及人机混驾冲突对CAV车辆轨迹产生的负面影响,构建两阶段异步轨迹优化模型,在给定信号时序和CAV已知周围车辆的轨迹信息的情况下对CAV纵向轨迹进行优化;采用滚动优化算法动态求解轨迹优化模型,在每个时间步长确定未来时域内的车辆最优轨迹,提高轨迹优化模型的求解速度;基于Matlab平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同优化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人工驾驶车辆和混合交通的运行性能,随着CAV渗透率的提高,自动驾驶车辆、人工驾驶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停车次数和车辆延误均呈下降趋势,且自动驾驶车辆数量越多,人工驾驶车辆在交叉口通行效率受益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动驾驶车辆 交叉口 轨迹优化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发事故下人机混驾交通流的影响机理研究
2
作者 张文会 施鑫涛 周舸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72,共12页
考虑当前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工驾驶车辆(HDV)和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构成的人机混驾交通流将是未来交通的主要组成方式。为探索偶发事故下CAV类人行驶策略以及感知信息能力对人机混驾交通流的影响机理,改进KKW(Kerner-Kleno... 考虑当前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工驾驶车辆(HDV)和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构成的人机混驾交通流将是未来交通的主要组成方式。为探索偶发事故下CAV类人行驶策略以及感知信息能力对人机混驾交通流的影响机理,改进KKW(Kerner-Klenov-Wolf)模型框架下的元胞自动机规则,引入考虑CAV类人行驶策略的同步因子,针对不同跟驰模式构建HDV和CAV跟驰规则;基于事故场景车辆换道需求,构建考虑中间车道选择意愿的HDV和CAV多车道自由换道策略,建立考虑换道压力的CAV强制换道规则,分析不同换道压力参数的敏感性;经过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不同交通量、CAV渗透率、CAV事故信息感知范围、CAV类人行驶策略对人机混驾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V的增加可以有效缓解偶发事故后交通流的拥堵,限制拥堵时空范围,且CAV渗透率由0增加到1时,低交通量的平均速度和平均流量分别提高11.74%和6.32%,提升程度低于中、高交通量;在渗透率大于0.4的中、高交通量情形下,随着CAV事故信息感知范围的增加,合流区的拥堵空间逐渐分散,交通效率得到提高;CAV类人行驶策略由激进型过渡到保守型的过程中,人机混驾交通流的流量逐渐降低,排队缓行范围扩大,交通拥堵逐渐恶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车道速度波动趋势逐渐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 偶发事故 元胞自动机 人机混驾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辆轨迹重构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涛 马玉琴 +2 位作者 刘梦 姚志洪 蒋阳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7,共10页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介绍并分析智能网联环境下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车辆组成及排队通过情况;然后,构建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轨迹数量估计模型,并针对前后车的排队情况提出虚拟车的概念,用于估计不同车辆的交通状态;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分析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对模型的影响,并基于NGSIM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轨迹重构模型的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随着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如交通流密度由20 veh/km增大至50 veh/km的过程中,模型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6.88%和8.02 m;与网联人工驾驶车渗透率相比,智能网联车的渗透率对模型结果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跟驰模型 交通波理论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CAV自主停车行为的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飞 王子捷 +1 位作者 王建 孙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为了评估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自主停车行为对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CAV通勤流、人工驾驶汽车(HDV)通勤流、CAV自主停车流3类交通流混行下的交通均衡配流模型.通过引入CAV停车需求内生变量,考虑CAV对路段通行能力的提升效应,从... 为了评估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自主停车行为对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CAV通勤流、人工驾驶汽车(HDV)通勤流、CAV自主停车流3类交通流混行下的交通均衡配流模型.通过引入CAV停车需求内生变量,考虑CAV对路段通行能力的提升效应,从而定量描述CAV停车需求分布以及3类交通流在路段上混行的拥挤效应.分别采用用户均衡、随机用户均衡原则描述CAV、HDV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采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描述自主停车CAV的停车场选择行为,由此建立多用户混合交通均衡条件以及等价的变分不等式(VI)模型.由于模型中CAV自主停车需求为未知的内生变量,提出一种改进的相继加权平均法求解该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及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分配 自主停车行为 网联自动驾驶汽车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智能网联车队要素的交通震荡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龙海 车婷婷 +2 位作者 熊月程 章锡俏 吴淑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的加入所引发的交通震荡问题,以不同CAV市场渗透率的异质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引入CAV车队规模和强度,对异质车队组成进行划分并仿真复现交通震荡现象,采用时空轨迹图和加减速波传...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的加入所引发的交通震荡问题,以不同CAV市场渗透率的异质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引入CAV车队规模和强度,对异质车队组成进行划分并仿真复现交通震荡现象,采用时空轨迹图和加减速波传播速度可视化交通震荡的演变情况,同时选用加速、减速持续时间衡量交通震荡周期,速度标准差衡量交通震荡振幅.通过设计考虑CAV车队规模、强度和渗透率因素以及头车不同变速模式的交互实验,探究CAV车队要素和头车不同变速模式对交通震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V车队规模、强度和渗透率的提高均对震荡周期的减小具有积极影响;车队规模的扩大会增加震荡振幅,而车队强度的增强会减小震荡振幅;随着CAV渗透率的提高,震荡振幅先上升再下降,当渗透率为0.5~0.6时,震荡振幅达到峰值;头车急减速-急加速模式下的交通震荡周期和振幅最小,头车缓慢减速-缓慢加速模式下的交通震荡周期和振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震荡 智能网联车辆 异质交通流 CAV车队规模和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智能网联汽车的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
6
作者 梁军 杨航 +3 位作者 任彬彬 陈小波 陈龙 杨相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行交通流中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协同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比例及延迟时间关键参数进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跟驰过程中车头间距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小于0时,混行交通流存在混沌;CACC车辆比例增加能够减弱混沌的时间区域,比如当CACC车辆比例达到0.6时,跟驰系统趋于稳定;CACC车辆的延迟时间对混沌的影响显著,保持低通信延迟才能发挥CACC车辆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混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行交通流 混沌特性 相空间重构 李雅普诺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和人驾车辆混合交通流排队长度估计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宁博 陈家辉 赵利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5-1944,共10页
为了解决智能网联车(ICVs)和人驾车辆(HDVs)混行交叉口的排队估计问题,提出基于概率统计和贝叶斯定理的排队长度估计模型.综合考虑队列中智能网联车位置、速度和渗透率等因素,分别构建可观测队列排队长度估计模型、不可观测队列排队长... 为了解决智能网联车(ICVs)和人驾车辆(HDVs)混行交叉口的排队估计问题,提出基于概率统计和贝叶斯定理的排队长度估计模型.综合考虑队列中智能网联车位置、速度和渗透率等因素,分别构建可观测队列排队长度估计模型、不可观测队列排队长度估计模型和渗透率估计模型,通过迭代实现排队长度和渗透率的实时估计.利用随机种子模拟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智能网联车在队列中的分布特征,分析不同交通条件下模型的估计精度.与已有模型的对比表明,在智能网联车低渗透率(10%)条件下,在非高峰时段,本研究模型、已有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29.35%、59.68%;在高峰时段,本研究模型、已有模型的MAPE分别为26.50%、34.66%.在智能网联车高渗透率条件下(90%),在非高峰时段,本研究模型、已有模型的MAPE分别为6.90%、17.85%;在高峰时段,本研究模型、已有模型的MAPE分别为1.45%、1.05%,误差接近.本研究所提出的排队估计模型在低渗透率和高渗透率条件下均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智能网联车 贝叶斯定理 轨迹数据 排队长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混合流量表征的通用自动化流量分类方法
8
作者 张虎 王晨飞 +5 位作者 徐李阳 李慧芹 李子乾 曹彭程 王蕾 李晓红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提出一种自动化流量分类方法,用于解决机器学习在网络流量分析任务时的问题。该方法通过语义和二进制的混合流量表征方法生成统一的网络流量数据包表示,应用于特征表示和模型训练。同时,将这种网络流量表征方法与自动化机器学习相结合,... 提出一种自动化流量分类方法,用于解决机器学习在网络流量分析任务时的问题。该方法通过语义和二进制的混合流量表征方法生成统一的网络流量数据包表示,应用于特征表示和模型训练。同时,将这种网络流量表征方法与自动化机器学习相结合,提出具有兼容性的通用自动化机器学习流量表征和分类方法。此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各种流量分析任务中的特征提取和模型调整步骤,有助于将机器学习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流量分析任务中。在ISCX2016-VPN和Kitsune数据集上对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估,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这些数据集上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流量分析 流量表征 自动化流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arkov智能网联多车型混合流编队策略
9
作者 赵峥 庞明宝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2,共10页
为提高智能网联(connected and automated,CA)卡车、小车及人工驾驶卡车、小车的混合流道路通行能力,提出基于排强度和渗透率的CA车辆单独编队和合作编队策略.分别设计两种策略下混合流车辆跟驰模式,推导出基于改进Markov模型,涵盖CA车... 为提高智能网联(connected and automated,CA)卡车、小车及人工驾驶卡车、小车的混合流道路通行能力,提出基于排强度和渗透率的CA车辆单独编队和合作编队策略.分别设计两种策略下混合流车辆跟驰模式,推导出基于改进Markov模型,涵盖CA车辆渗透率和排强度的车辆状态转移概率;分析两种策略下CA车辆队列分布,建立各策略下的混合流道路容量模型,并通过理论证明和仿真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与不编队策略相比,两种策略下道路容量分别提高1.23%~49.62%和1.47%~60.34%,合作编队策略与单独编队策略相比能将道路容量再提高11%;当CA车辆渗透率大于50%和排强度大于0时,编队策略对道路容量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容量能提高13.27%~60.34%;单独编队策略下CA小车和CA卡车最大队列规模分别为8辆和6辆,合作编队下CA车辆最大队列规模为8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能网联混合交通流 编队策略 改进马尔科夫链模型 排强度 最大队列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辅助驾驶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王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8-194,共7页
针对常规人工驾驶车辆和网联辅助驾驶车辆随机混合的交通流,分析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基于紧跟常规车的网联车退化为常规车的跟驰特性,提出了网联车随机退化为常规车情形的数学期望表达式,进而建立网联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一般性分析方法... 针对常规人工驾驶车辆和网联辅助驾驶车辆随机混合的交通流,分析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基于紧跟常规车的网联车退化为常规车的跟驰特性,提出了网联车随机退化为常规车情形的数学期望表达式,进而建立网联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一般性分析方法.选取全速度差模型和智能驾驶员模型分别作为常规车和网联车跟驰模型,进行混合交通流稳定性案例分析,考虑常规车与网联车相对数量及相对空间位置的随机性,设计上匝道瓶颈交通安全影响的数值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网联车有助于提升交通流稳定性与安全性,平衡态速度越接近9.8~10.6 m/s速度范围,混合交通流满足稳定状态所需的网联车市场率临界值越大;当网联车市场率大于0.37时,混合交通流可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稳定;相比于常规车交通流,网联车交通流的交通安全水平可提高54.29%~7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稳定性分析 交通安全 网联辅助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入智能网联车队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被引量:18
11
作者 蒋阳升 王思琛 +2 位作者 高宽 刘梦 姚志洪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5-1032,共8页
针对现有自动-手动驾驶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未考虑智能网联车队队列行为,提出了考虑智能网联车队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混入智能网联汽车车队的混合交通流特征。对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跟驰行为的特征... 针对现有自动-手动驾驶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未考虑智能网联车队队列行为,提出了考虑智能网联车队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混入智能网联汽车车队的混合交通流特征。对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跟驰行为的特征,分别构建人工驾驶跟驰模式、自适应巡航模式、协同自适应巡航车队模式的元胞自动机规则,基于数值仿真实验对不同智能网联车渗透率下的混合交通流特性及拥堵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可显著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平均速度,进而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车队 交通流特性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有网联车队的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常鑫 李海舰 +2 位作者 荣建 赵晓华 王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148,共7页
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跟车间距减小,连续行驶的网联车辆可以组建为柔性车队,车队内车辆可以保持更小的车头间距行驶,进而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文中针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传统车辆和网联车辆混行交通流,提出了交通流稳态条件下4种可能的... 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跟车间距减小,连续行驶的网联车辆可以组建为柔性车队,车队内车辆可以保持更小的车头间距行驶,进而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文中针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传统车辆和网联车辆混行交通流,提出了交通流稳态条件下4种可能的车辆跟驰特性及其空间分布概率,进而建立了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基本图模型和车辆换算系数(PCE)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网联车辆渗透率和车队规模等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联车辆渗透率的提高和车队规模的增加有利于提升通行能力和减小车辆换算系数,且网联车辆渗透率越大正面影响愈明显。另外,当车队规模大于4后,车队规模的增加对通行能力的提升和换算系数的降低作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混合交通流 网联车队 渗透率 车队规模 通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跟驰特性的智能网联车混合交通流轨迹重构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阳升 刘梦 +2 位作者 王思琛 高宽 姚志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5-1142,F0002,共9页
车辆轨迹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交通信息,是交通状态估计的基础数据之一.为解决现有数据采集环境难以获得全样本车辆轨迹的问题,面向智能网联环境,构建了混合交通流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分析了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交通流的车辆构... 车辆轨迹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交通信息,是交通状态估计的基础数据之一.为解决现有数据采集环境难以获得全样本车辆轨迹的问题,面向智能网联环境,构建了混合交通流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分析了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交通流的车辆构成及其轨迹数据采集环境;然后,提出了基于智能驾驶员跟驰模型的车辆轨迹重构模型,实现了对插入轨迹数量、轨迹位置和速度等参数的估计;最后,设计仿真试验验证了模型在不同交通流密度和智能网联车(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CAV)渗透率条件下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CAV和网联人工驾驶车(connected vehicle,CV)的渗透率为8%和20%时,该车辆轨迹重构模型在不同交通流密度下均能重构84%以上的车辆轨迹;重构轨迹准确性随着CAV和CV渗透率的增加而提高;当交通密度为70辆/km,且CAV渗透率仅为4%的情况下,模型也能重构82%的车辆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跟驰模型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入智能网联汽车的交通流稳定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姚志洪 金玉婷 +2 位作者 王思琛 胡路 蒋阳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143,共8页
为揭示智能网联汽车(ICV)对交通流的影响特征,首先,考虑ICV的退化机制,分析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模式及其比例关系;然后,采用不同参数的智能驾驶员模型(IDM)来描述不同的跟驰模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判别条件;最后,选取... 为揭示智能网联汽车(ICV)对交通流的影响特征,首先,考虑ICV的退化机制,分析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模式及其比例关系;然后,采用不同参数的智能驾驶员模型(IDM)来描述不同的跟驰模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判别条件;最后,选取车速标准差变异系数、碰撞时间(TTC)、碰撞暴露时间(TET)和碰撞积分时间(TIT)等作为混合交通流安全性评价指标,并基于元胞自动机进行数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ICV渗透率的增加,车速的离散程度逐渐降低,且尾部碰撞风险逐渐减小。因此,ICV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ICV) 人工驾驶汽车(HDV) 混合交通流 跟驰模型 稳定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混合交通流稳定性解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阳升 顾秋凡 姚志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7-940,共14页
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是研究交通拥堵形成机理、车队队列控制的基础,面向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队列线性稳定性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根据受到的扰动大小和范围,介绍了线性稳定性、非线性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队列稳定性的相关概... 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是研究交通拥堵形成机理、车队队列控制的基础,面向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队列线性稳定性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根据受到的扰动大小和范围,介绍了线性稳定性、非线性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队列稳定性的相关概念,并指出了交通流队列稳定性的基本判别准则.基于控制理论,回顾了交通流车队队列线性稳定性条件的经典解析方法,其中,特征方程法评估了交通流内部扰动的增长速度,传递函数法依托于拉普拉斯变换构建了扰动的传递关系.从经典跟驰模型、考虑时延的跟驰模型和考虑多前车驾驶信息反馈的跟驰模型出发,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混合交通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回顾了交通流稳定性理论研究在车队队列控制等方面的实验和工程应用.最后,展望了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分析领域的研究前景,指出了在后车跟驰行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交互协同、复杂混合交通流等几个方面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合交通流 队列稳定性 跟驰模型 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辆混行交通流效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明伟 张芷铭 陈湘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70-2278,共9页
为研究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联车辆的混行交通流效益,针对智能网联车辆的“智能化”与“网联化”2种特性,通过对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具备智能网联车辆交通流建模功能,仿真了不同市场渗透率条件下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 为研究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联车辆的混行交通流效益,针对智能网联车辆的“智能化”与“网联化”2种特性,通过对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具备智能网联车辆交通流建模功能,仿真了不同市场渗透率条件下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联车辆构成的混行交通流,通过对比不同时段及不同渗透率情况下的交通效益发现,随着智能网联车辆市场渗透率的增加,道路混行交通流的平均车速有明显增加,出行时间降低。通过对高峰和平峰期的交通效益敏感性分析,发现智能网联车辆在高峰期对道路交通流产生的效益较平峰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车辆 交通仿真 混行交通流 交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环境下混合交通流偶发拥堵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庆禄 牛圣平 +1 位作者 曾皓威 段学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6,共10页
针对混合交通流中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CAVs)和人工驾驶车辆的交织干涉问题,本文在传统交通流统计理论模型和一阶连续介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智能驾驶员跟驰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IDM)和协同自... 针对混合交通流中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CAVs)和人工驾驶车辆的交织干涉问题,本文在传统交通流统计理论模型和一阶连续介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智能驾驶员跟驰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IDM)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模型(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构建人工驾驶车辆和CAVs的混合交通流偶发拥堵演化模型,探索CAVs混入和诱导干涉措施对混合交通流偶发性拥堵传播规律的影响。实验选取重庆市华陶立交至巴南立交路段为路网原型,对CAVs不同渗透率(P)下的路段拥堵演化情况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CAVs渗透率越高,混合流流量、占有率和速度的改善情况越显著,但只有当P≥0.2时,网联车辆对拥堵消散的改善效果才较为明显;P≤0.8时,干涉措施下,拥堵消散状态的持续时间约为不采用干涉措施的50%;当P=1.0时,网联车辆的通行能力是纯人工驾驶交通流的2.34倍;分别在非干涉措施和干涉措施下计算拥堵评价指标,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最大相对误差在5.38%之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对疏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拥堵 拥堵演化模型 混合交通流 网联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区混行车流跟驰及换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玲娟 张思琦 马东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研究施工区网联车与普通车混行状态下的车流跟驰及换道行为,分析网联车的区域内通讯及更小安全车距等特性,改进普通车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减速规则和随机慢化规则,构建网联车跟驰模型。建立普通车和网联车在施工区不同区段的换道意向规则... 为研究施工区网联车与普通车混行状态下的车流跟驰及换道行为,分析网联车的区域内通讯及更小安全车距等特性,改进普通车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减速规则和随机慢化规则,构建网联车跟驰模型。建立普通车和网联车在施工区不同区段的换道意向规则,基于车距采集和空位排序算法建立网联车在通讯区域的预期换道和施工区域的强制换道模型,结合普通车换道模型模拟施工区混行车辆的换道规则及车流分布规律。采用算例验证模型,运用MATLAB仿真,多次实验消除随机因素影响,结果验证了网联车对扩大通行能力,提高平均车速及降低走行时间的有效性;不同比例下的换道点分布显示,网联车比例越高,预期换道区的换道点越靠近强制换道区,且强制换道点越靠前;而普通车换道点分布受混行车流比例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网联车换道模型 改进元胞自动机 混行车流 施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辆混行交通流中灯语意图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军 钱晨阳 +2 位作者 陈龙 王文飒 赵彤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4,共9页
为使混行交通流下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CAV)实现对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前照灯灯语意图(Vehicle Headlights Intention, VHI)的识别,弥补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 V2V)和鸣笛意图识别... 为使混行交通流下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CAV)实现对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前照灯灯语意图(Vehicle Headlights Intention, VHI)的识别,弥补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 V2V)和鸣笛意图识别技术的不足,更好地与HV交互沟通,提出CAV对HV的VHI识别模型.模型包括:灯光感知、光数据处理、VHI识别3个模块,灯光感知模块通过RGB(Red-Green-Blue, RGB)和HSV(Hue-Saturation-Value, HSV)颜色空间感知前照灯(Vehicle Headlights, VH),采用KLT(Kanade-Lucas-Tomasi Tracking,KLT)和车辆匹配算法定位跟踪发出灯语的HV;光数据处理模块采用光通道增益算法计算光辐射通量变化;VHI识别模块基于双层隐马尔可夫模型(Double-layer Hidden Markov Model,DHMM)辨识VH闪烁次数和HV行驶状态,实现VHI识别.在3种灯语示意典型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1 s内VH感知准确率为96.8%,定位跟踪精度小于1°,VHI识别率为96.6%,满足混行交通环境下CAV对HV驾驶意图的识别要求,基本保证实时性,为混行交通流中CAV自动驾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灯语意图识别 识别模型 智能网联车辆 混行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有CACC和ACC车辆的连续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建旭 胡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340-6346,共7页
现有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自动驾驶车辆与手动驾驶车辆在跟驰模型上大多仅存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别,并不能体现自动驾驶上层控制系统实时调节加速度保持车速稳定的特点,基于Gipps模型和Path实验室标定的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 现有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自动驾驶车辆与手动驾驶车辆在跟驰模型上大多仅存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别,并不能体现自动驾驶上层控制系统实时调节加速度保持车速稳定的特点,基于Gipps模型和Path实验室标定的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跟驰模型提出了更符合自动驾驶机理的连续型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分别从速度、流量、拥堵比例以及期望车间时距方面对不同渗透率下的混合交通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车辆能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当渗透率为40%~60%时,道路通行能力比纯人工驾驶车辆时提升14%~30%,当道路上全为智能网联车时,其通行能力约为纯人工驾驶车辆的1.9倍;同时在相同智能网联车渗透率下,道路通行能力随智能网联车辆期望车间时距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车 Gipps跟驰模型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