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冀北山地南麓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1
作者
罗佳宁
王水
侯菲菲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为明确冀北山地南麓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并探究其水土保持能力,选取油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均值以油松纯林(1.26 g·cm^(-3))>油栎混交林(1.21 ...
为明确冀北山地南麓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并探究其水土保持能力,选取油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均值以油松纯林(1.26 g·cm^(-3))>油栎混交林(1.21 g·cm^(-3))>蒙古栎纯林(1.08 g·cm^(-3));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以油松纯林(42.39%)<油栎混交林(43.32%)<蒙古栎纯林(51.53%);土壤最大持水率与土壤毛管持水率呈现出相同的大小关系为蒙古栎纯林>油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出递减的态势,而土壤容重对土层深度的增加体现出递增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栎混交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
土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冀北山地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孟成生
汪林华
+2 位作者
杨新兵
刘凤芹
曹云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5,共6页
在河北省围场县北沟林场的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中选取面积为1.0hm2的样地,通过对样地内每株林木树高、胸径的测量及坐标定位,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以及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中主要有6个种群,油松(P...
在河北省围场县北沟林场的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中选取面积为1.0hm2的样地,通过对样地内每株林木树高、胸径的测量及坐标定位,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以及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中主要有6个种群,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在数量和断面积比例上占优势,是林分中优势树种;油松和蒙古栎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1和0.38,混交程度较低,主要以零度、弱度和中度混交为主,其他树种的混交程度较高;林分中油松和蒙古栎的相对优势度较高,其它树种的优势度不明显;该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两种格局分析方法的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蒙古栎混交林
混交度
大小比数
角尺度
点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玮
徐文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42,共7页
该文以沈阳市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栎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161种,分属49科12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8.82%,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
该文以沈阳市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栎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161种,分属49科12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8.82%,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关系.在群落结构上,油松栎林群落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6.02%.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利用Ievins和MacArthus指数测算了群落10个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以榆树、山里红、油松和卫矛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19 3、0.491 6、0.481 7和0.459 4.油松与其他树种种间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它在群落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稠李同其他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形成了局部小生境地段的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以山里红与黄菠萝呈显著正关联外,其他种对联结性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栎林
群落特征
区系成分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文菲
陈玮
徐文铎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以沈阳市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栎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161种,分属49科12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8.82%,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
以沈阳市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栎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161种,分属49科12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8.82%,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关系;在群落结构上,油松栎林群落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6.0%;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种间联结性以山里红与黄波罗呈显著正关联外,其他种间联结性都较低。群落木本植物科-属-种组成多样性大小顺序为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栎林
群落特征
区系成分
种间联结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退化柞蚕场人工促进柞树-红松混交林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张慧东
尤文忠
+4 位作者
毛沂新
颜廷武
魏文俊
王睿照
赵刚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1期8-10,21,共4页
近年来退化柞蚕场栽植红松成为辽东山区一种被林农广泛接受的生态恢复模式;但是,目前对这种恢复模式的适用范围、具体技术和实施效果还不甚了解。通过对辽东山区典型退化柞蚕场营建的柞树-红松混交林林分生长规律、红松结实规律的调查分...
近年来退化柞蚕场栽植红松成为辽东山区一种被林农广泛接受的生态恢复模式;但是,目前对这种恢复模式的适用范围、具体技术和实施效果还不甚了解。通过对辽东山区典型退化柞蚕场营建的柞树-红松混交林林分生长规律、红松结实规律的调查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域退化柞蚕场营建柞树-红松混交林的生长情况,确定了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的最适造林密度。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山区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柞蚕场
混交林
柞树
红松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火烧强度迹地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11
6
作者
陈小雪
李红丽
+3 位作者
董智
王强
陈鹏
李锡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为揭示胶东丘陵区麻栎黑松混交林过火后林下灌丛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探究群落物种分布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以威海仙姑顶中度、轻度、未过火林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火烧强度林地进行土壤的定量分析和植物物种...
为揭示胶东丘陵区麻栎黑松混交林过火后林下灌丛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探究群落物种分布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以威海仙姑顶中度、轻度、未过火林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火烧强度林地进行土壤的定量分析和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和冗余分析法(RDA)进行排序,以明确影响不同火烧迹地林下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1)各林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在群落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灌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随火烧强度的增加先升后降,轻度火烧达到最大值,是灌丛群落特征变化的关键转折期;草本层Patrick、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逐渐降低,Margalef指数先降低后微弱上升,均在未过火林地达到最大值,均匀度指数各林地无显著差别(P>0.05)。(2)未过火与中度火烧地之间的Morista-Horn指数在灌木层、草本层和灌草层中均为最小,β多样性最高,林下物种组成差别迥异;轻度与中度火烧地在灌木层次上物种异质性较高,未过火与轻度火烧地在草本层次上拥有较高异质性的物种更替。(3)中度和轻度火烧地林下灌丛群落大致均可分为3个类群,未过火林下灌丛植物疏离分散,则未形成类群;中度火烧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正向主要因子为碳氮比(C/N),逆向主要因子为全磷(TP)、全钾(TK);轻度火烧正向因子为氮磷比(N/P),逆向因子为pH;未过火林地物种多样性受多种土壤因子的共同作用。(4)火烧提高了林下灌丛群落物种更替速率,增加了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降低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轻度火烧地的物种丰富度水平较高,火烧迹地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因子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TK和TP是火烧迹地物种多样性的共同影响因子,磷(P)是火烧迹地物种多样性的共同限制性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黑松混交林
火烧强度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CCA)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生态效益的研究
7
作者
宋晓刚
王洪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22-24,共3页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油松
蒙古栎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类型油松林细根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赵方明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2期11-13,共3页
在辽西干旱地区选择2种油松混交模式与油松纯林,比较研究了不同林分土壤中细根生物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层中均表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细根生物量逐渐降低,相对于油松纯林,混交林模式下各土层中细根生物量的分...
在辽西干旱地区选择2种油松混交模式与油松纯林,比较研究了不同林分土壤中细根生物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层中均表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细根生物量逐渐降低,相对于油松纯林,混交林模式下各土层中细根生物量的分布更加均衡、合理,以油松+蒙古栎模式为最佳;不同的季节中,各林分类型土壤中不同土层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相同的土层中以6月左右细根生物量为最大,之后逐渐降低,1月左右最低。结合辽西地区的实际,建议当地的油松人工造林推广油松+蒙古栎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蒙古栎
刺槐
混交造林
细根生物量
土层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连岩质海岸黑松蒙古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庆红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2期40-41,70,共3页
通过对黑松蒙古栎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评价了其水土保持效果。结果显示: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比纯林有显著的改善。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采用营林技术措施提高人工林和次生林混交度,能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连岩质海岸
黑松蒙古栎混交
水土保持
效果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冀北山地南麓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1
作者
罗佳宁
王水
侯菲菲
机构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文摘
为明确冀北山地南麓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并探究其水土保持能力,选取油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均值以油松纯林(1.26 g·cm^(-3))>油栎混交林(1.21 g·cm^(-3))>蒙古栎纯林(1.08 g·cm^(-3));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以油松纯林(42.39%)<油栎混交林(43.32%)<蒙古栎纯林(51.53%);土壤最大持水率与土壤毛管持水率呈现出相同的大小关系为蒙古栎纯林>油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出递减的态势,而土壤容重对土层深度的增加体现出递增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油栎混交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
土层深度
Keywords
mixed
forest
of
pinus
tabuliformis and
quercus
mongolica
soil physical property
soil bulk density
soil depth
分类号
S792.186.0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冀北山地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孟成生
汪林华
杨新兵
刘凤芹
曹云生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林业局
北京林业大学
出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5,共6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冀北山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04022F)
文摘
在河北省围场县北沟林场的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中选取面积为1.0hm2的样地,通过对样地内每株林木树高、胸径的测量及坐标定位,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以及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中主要有6个种群,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在数量和断面积比例上占优势,是林分中优势树种;油松和蒙古栎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1和0.38,混交程度较低,主要以零度、弱度和中度混交为主,其他树种的混交程度较高;林分中油松和蒙古栎的相对优势度较高,其它树种的优势度不明显;该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两种格局分析方法的结果相近。
关键词
油松蒙古栎混交林
混交度
大小比数
角尺度
点格局分析
Keywords
pinus
tabuliformis and
quercus
mongolica
mixed
forest
mingling degrees
neighborhood comparisons
uniform angle index
point pattern analysis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玮
徐文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4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411019)
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项目(K07CE--03971003)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十五"科研项目(K070K--YZX010505)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C03DQ--YCXZY0501)
文摘
该文以沈阳市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栎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161种,分属49科12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8.82%,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关系.在群落结构上,油松栎林群落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6.02%.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利用Ievins和MacArthus指数测算了群落10个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以榆树、山里红、油松和卫矛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19 3、0.491 6、0.481 7和0.459 4.油松与其他树种种间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它在群落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稠李同其他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形成了局部小生境地段的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以山里红与黄菠萝呈显著正关联外,其他种对联结性都较低.
关键词
油松栎林
群落特征
区系成分
生态位
种间联结
Keywords
mixed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quercus
mongolica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phytogeo-graphical elements
nich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s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文菲
陈玮
徐文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25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C12SR-SLYQY0414)
文摘
以沈阳市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栎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161种,分属49科12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8.82%,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关系;在群落结构上,油松栎林群落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6.0%;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种间联结性以山里红与黄波罗呈显著正关联外,其他种间联结性都较低。群落木本植物科-属-种组成多样性大小顺序为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种多样性。
关键词
油松栎林
群落特征
区系成分
种间联结
物种多样性
Keywords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quercus
mongolica
mixed
fores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phytogeographical elements,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s, species diversity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化柞蚕场人工促进柞树-红松混交林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张慧东
尤文忠
毛沂新
颜廷武
魏文俊
王睿照
赵刚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1期8-10,21,共4页
基金
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401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2B04)
文摘
近年来退化柞蚕场栽植红松成为辽东山区一种被林农广泛接受的生态恢复模式;但是,目前对这种恢复模式的适用范围、具体技术和实施效果还不甚了解。通过对辽东山区典型退化柞蚕场营建的柞树-红松混交林林分生长规律、红松结实规律的调查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域退化柞蚕场营建柞树-红松混交林的生长情况,确定了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的最适造林密度。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山区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退化柞蚕场
混交林
柞树
红松
生态恢复
Keywords
degraded tussah
mixed
forest
quercus
mongolica
pinus
koraiensi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分类号
S725.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火烧强度迹地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11
6
作者
陈小雪
李红丽
董智
王强
陈鹏
李锡杰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东省林业外资与工程项目管理站
威海市环翠区自然资源局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基金
山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LYCX03-2018-17)
欧洲投资银行贷款山东沿海防护林工程项目监测与评价(SCSFP-JP)。
文摘
为揭示胶东丘陵区麻栎黑松混交林过火后林下灌丛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探究群落物种分布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以威海仙姑顶中度、轻度、未过火林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火烧强度林地进行土壤的定量分析和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和冗余分析法(RDA)进行排序,以明确影响不同火烧迹地林下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1)各林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在群落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灌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随火烧强度的增加先升后降,轻度火烧达到最大值,是灌丛群落特征变化的关键转折期;草本层Patrick、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逐渐降低,Margalef指数先降低后微弱上升,均在未过火林地达到最大值,均匀度指数各林地无显著差别(P>0.05)。(2)未过火与中度火烧地之间的Morista-Horn指数在灌木层、草本层和灌草层中均为最小,β多样性最高,林下物种组成差别迥异;轻度与中度火烧地在灌木层次上物种异质性较高,未过火与轻度火烧地在草本层次上拥有较高异质性的物种更替。(3)中度和轻度火烧地林下灌丛群落大致均可分为3个类群,未过火林下灌丛植物疏离分散,则未形成类群;中度火烧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正向主要因子为碳氮比(C/N),逆向主要因子为全磷(TP)、全钾(TK);轻度火烧正向因子为氮磷比(N/P),逆向因子为pH;未过火林地物种多样性受多种土壤因子的共同作用。(4)火烧提高了林下灌丛群落物种更替速率,增加了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降低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轻度火烧地的物种丰富度水平较高,火烧迹地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因子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TK和TP是火烧迹地物种多样性的共同影响因子,磷(P)是火烧迹地物种多样性的共同限制性元素。
关键词
麻栎黑松混交林
火烧强度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CCA)
冗余分析(RDA)
Keywords
pinus
thunbergii
-
quercus
acutissima
mixed
forest
s
fire intensity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edaphic factor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
redundancy analysis(RDA)
分类号
Q948.112.9 [生物学—植物学]
S718.51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生态效益的研究
7
作者
宋晓刚
王洪江
机构
朝阳市林业局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22-24,共3页
文摘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关键词
混交林
油松
蒙古栎
生态效益
Keywords
mixed
forest
pinus
tabulaeformis
quercus
mongolica
ecological benefit
分类号
S718.5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类型油松林细根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赵方明
机构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2期11-13,共3页
文摘
在辽西干旱地区选择2种油松混交模式与油松纯林,比较研究了不同林分土壤中细根生物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层中均表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细根生物量逐渐降低,相对于油松纯林,混交林模式下各土层中细根生物量的分布更加均衡、合理,以油松+蒙古栎模式为最佳;不同的季节中,各林分类型土壤中不同土层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相同的土层中以6月左右细根生物量为最大,之后逐渐降低,1月左右最低。结合辽西地区的实际,建议当地的油松人工造林推广油松+蒙古栎混交模式。
关键词
油松
蒙古栎
刺槐
混交造林
细根生物量
土层
季节
Keywords
pinus
tabulaeformis
quercus
mongolica
Robinia pseudoacacia
mixed
forest
ation
fine root biomass
soil layer
season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连岩质海岸黑松蒙古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庆红
机构
大连普兰店市林业局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2期40-41,70,共3页
文摘
通过对黑松蒙古栎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评价了其水土保持效果。结果显示: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比纯林有显著的改善。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采用营林技术措施提高人工林和次生林混交度,能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连岩质海岸
黑松蒙古栎混交
水土保持
效果探讨
Keywords
rocky coast
of
Dalian City
mixed forest of pinus thunbergii & quercus mongolica
water and soil con servation
effect discussion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S791.25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冀北山地南麓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罗佳宁
王水
侯菲菲
《防护林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冀北山地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孟成生
汪林华
杨新兵
刘凤芹
曹云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
陈玮
徐文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王文菲
陈玮
徐文铎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退化柞蚕场人工促进柞树-红松混交林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张慧东
尤文忠
毛沂新
颜廷武
魏文俊
王睿照
赵刚
《防护林科技》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同火烧强度迹地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陈小雪
李红丽
董智
王强
陈鹏
李锡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生态效益的研究
宋晓刚
王洪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不同类型油松林细根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研究
赵方明
《防护林科技》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大连岩质海岸黑松蒙古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王庆红
《防护林科技》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