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白桦(Betula platyphlla)纯林和白桦山杨(Populus davidiana)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雪峰 张岩 +1 位作者 牛丽君 韩士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82-1790,共9页
采用交互分解实验,研究长白山白桦叶片和白桦、山杨与水曲柳混合叶片在白桦纯林和白桦山杨混交林内的分解过程。两年的分解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类型叶片均存在一个快速分解阶段和一个慢速分解阶段,森林类型和凋落物类型对凋落物分解率的... 采用交互分解实验,研究长白山白桦叶片和白桦、山杨与水曲柳混合叶片在白桦纯林和白桦山杨混交林内的分解过程。两年的分解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类型叶片均存在一个快速分解阶段和一个慢速分解阶段,森林类型和凋落物类型对凋落物分解率的影响在快速分解阶段不显著而在慢速分解阶段显著;混交林内的环境促进了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元素释放;在同一林型内,底物质量高的混合叶片其分解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均大于底物质量低的白桦叶片;凋落物的底物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森林类型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白桦山杨混交林混合叶片分解速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要显著大于白桦纯林内的白桦叶片,说明白桦山杨混交林的物质循环速度和养分元素供应能力要显著大于白桦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分解 森林类型 白桦 山杨 交互分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帝山杨桦混交林土壤动物功能群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因素
2
作者 董江海 李蓉姣 +3 位作者 郑文芳 刘入源 赵立娟 高瑞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9-787,共19页
为探究关帝山不同海拔梯度下杨桦混交林土壤动物功能群的分布格局及环境驱动因素,以山西省关帝山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山杨-桦树”混交林为调查对象,设置4个海拔梯度(1600 m、1800 m、2000 m、2200 m),于2022—2023年的5月、7月、10... 为探究关帝山不同海拔梯度下杨桦混交林土壤动物功能群的分布格局及环境驱动因素,以山西省关帝山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山杨-桦树”混交林为调查对象,设置4个海拔梯度(1600 m、1800 m、2000 m、2200 m),于2022—2023年的5月、7月、10月对杨桦林中土壤动物进行采样调查,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海拔、月份、土层及其交互作用进行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差异显著法(LSD)分析不同海拔、采样季节、土壤各土层间的土壤动物功能群的动态响应;运用Mantel检验、冗余分析以明确环境因素对土壤动物功能群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帝山不同海拔共获得土壤动物24434只,隶属于3门11纲34目(亚目)127个类群,其中菌食性3类、杂食性13类、植食性23类、捕食性30类、腐食性54类,数量占比分别为19.66%、4.33%、8.95%、10.08%、56.98%;随海拔上升,土壤动物功能群类群和个体数下降,菌食性类群数最少,腐食性类群数和数量最多,在时间动态上,土壤动物功能群总类群数随月份变化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为7月>5月>10月,总个体数随时间逐渐下降,变化趋势为5月>7月>10月;在垂直分布上,总类群数和个体数随土层加深逐渐变少,变化趋势为同一海拔凋落物层>0—10 cm层>10—20 cm层>20—30 cm层。此外,腐食性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均高于其它功能群。土壤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电导率、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是决定关帝山土壤动物功能群群落时空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关帝山林区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帝山 土壤动物 杨桦混交林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白桦天然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浩 曹元帅 +3 位作者 吕延杰 徐干君 何友均 王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目的】为准确预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天然林单木生长并制定适应性经营管理措施,构建包含气候因子和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的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第8和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筛选... 【目的】为准确预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天然林单木生长并制定适应性经营管理措施,构建包含气候因子和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的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第8和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固定样地97块,白桦样木4785株。基于筛选的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传统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样地随机效应,构建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分别对已构建的基础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期初胸径的对数、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和、样地内胸径标准差、生长积温和年平均降雨量对白桦单木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影响。与基础模型相比,混合效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提高了0.1206,均方根误差降低了0.0971 cm2,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十折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混合效应模型同样表现出较好的拟合结果。【结论】包含气候因子和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的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能精准预测白桦单木胸径的生长动态,可以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天然林的科学经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管理 模型构建 白桦天然林 单木胸径生长 气候因子 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次生白桦单木冠幅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畅 王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5,共7页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丹清河实验林场30块天然次生白桦林样地的1844棵白桦为研究对象,从常用的10个冠幅基础预测模型中选择白桦的最优模型,通过分析单木因子与冠幅的相关性对模型进行再参数化,引入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构建天然次生...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丹清河实验林场30块天然次生白桦林样地的1844棵白桦为研究对象,从常用的10个冠幅基础预测模型中选择白桦的最优模型,通过分析单木因子与冠幅的相关性对模型进行再参数化,引入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构建天然次生白桦冠幅的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最适宜描述白桦的冠幅变化,引入枝下高、高径比和树冠率可以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引入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改善了数据的异方差问题,再次提高了冠幅的预测精度。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天然次生白桦的冠幅进行预测,从而提高冠幅预测的准确率,为合理经营天然次生白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白桦 冠幅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1 位作者 张志东 黄选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建立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关系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研究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7块标准地(20 m×30 m)的4 953株... [目的]建立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关系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研究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7块标准地(20 m×30 m)的4 953株华北落叶松和3 608株白桦单木数据,选取13个具有代表性且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树高-胸径模型进行拟合,从中筛选出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作为构建混合效应模型的基础模型,并在混合效应模型中加入哑变量以解决样地内不同树种带来的差异。[结果]1)在13个树高-胸径候选模型中,模型13的确定系数最大(R2=0.915 7),绝对误差(Bias=1.200 6)、均方根误差(RMSE=0.129 1)最小,其拟合效果较好。2)以模型13为基础模型建立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树高-胸径关系混合效应模型,华北落叶松混合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26 4,AIC值为319.7,均方根误差(RMSE)值1.070 8,绝对误差(Bias)为0.084 1;白桦混合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18 7,AIC值为297.6,均方根误差(RMSE)为1.102 2,绝对误差(Bias)为0.070 5,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3)利用所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以2 cm为一个径阶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树高进行预测,其树高预测结果与测量值分布一致,表明包含树种哑变量混合效应模型中的参数充分反映出相同径级树高的变异趋势,提高了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预估精度。[结论]包含哑变量的混合效应生长模型可解决混交林中样地间及样地内树种对树高-胸径生长关系的影响,提高模型精度及适用性,为该地区提高针阔混交林经营水平及经营效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模型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树高-胸径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草原交错带白桦林和山杨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庆锁 刘涛 +2 位作者 冯宗炜 罗菊春 张希和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01期110-115,共6页
Betula platyphylla and Populus davidiana forests of the forest\|steppe ecotone in northern Hebei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re abundant in plants,which are,at least,35 families,95 genera and 117 species.The plant spe... Betula platyphylla and Populus davidiana forests of the forest\|steppe ecotone in northern Hebei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re abundant in plants,which are,at least,35 families,95 genera and 117 species.The plant species decrease and a diversity reduces from east to west in the ecotone because of gradually low precipitation.β diversity index reaches peak at the different limits such as those between the ecotone and the forest,and the steppe,and between the forest meadow and the meadow steppe zone in the ecotone.The plant divers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limate,the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succ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白桦林 山杨林 森林-划原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围场典型落叶松-杨桦混交林生物量及固碳能力 被引量:7
7
作者 姜鹏 张绍轩 +4 位作者 任佳佳 王襄平 孟京辉 谷建才 陆贵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37-2945,共9页
以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内典型落叶松-杨桦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次生林、山杨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切割法和分层挖掘法对华北落叶松、白桦、山杨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并通过解析木进行了生长量的测定,从而建立生物量、生... 以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内典型落叶松-杨桦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次生林、山杨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切割法和分层挖掘法对华北落叶松、白桦、山杨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并通过解析木进行了生长量的测定,从而建立生物量、生长量模型对林分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进行了估算。其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杨桦混交林较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次生林、山杨天然次生林具有一定幅度的增产效益。落叶松-杨桦混交林中落叶松、白桦、山杨表现均优于各自的人工林或天然林,平均胸径分别高出6.7%、12.8%、4.1%,平均树高分别高出12.1%、1.4%、11.1%。落叶松-杨桦混交林中落叶松、白桦、山杨的固碳量增幅分别为29.74%、28.36%、34.52%;落叶松人工林固碳量增幅27.09%;白桦天然次生林固碳量增幅26.34%;山杨天然次生林固碳量增幅26.24%。落叶松-杨桦混交林中落叶松、白桦、山杨固碳量的增幅分别高于所对应树种的2.65%、2.02%、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杨桦混交林 落叶松 白桦 山杨 生物量模型 生物量 固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采伐林隙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智婷 宋新章 +4 位作者 肖文发 高宝嘉 张慧玲 胡雁林 国立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减少,但多样性有所增加;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的种子库储量变化较大,且丰富度大小同个体密度大小的变化不一致;种子库中优势种突出,水曲柳、紫椴、山槐与色木槭4个树种的种子数量占种子总量的74.3%以上;地表凋落物层对种子落入土壤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在林隙形成初期,种子库的组成及数量主要由腐殖质层种子库决定,但随时间的推移枯枝落叶层种子库对整个种子库的贡献越来越大;林隙内土壤种子库同地上更新幼苗相似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采伐林隙 杨桦次生林 更新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0
9
作者 邵方丽 余新晓 +1 位作者 吴海龙 黄枝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7,共6页
分析冀北土石山区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林中的山杨、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种间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山杨、白桦均以中径木为主,林下缺乏可供更新的幼苗、幼树,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山杨、白桦的全部个体在本研究尺度上呈... 分析冀北土石山区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林中的山杨、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种间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山杨、白桦均以中径木为主,林下缺乏可供更新的幼苗、幼树,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山杨、白桦的全部个体在本研究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大其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随机分布;山杨、白桦种群随龄级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以幼树的聚集强度最大;不同生长阶段同种个体间的关联性随尺度的变化,出现正关联、负关联和相互独立的空间关系,以负关联为主;不同生长阶段的山杨和白桦种群间未出现正关联,大多数种对在本研究尺度上为负关联或者在大部分尺度上为负关联;山杨、白桦的种内/种间竞争激烈,群落整体结构不稳定,处于演替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白桦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空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白桦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聂道平 王兵 +1 位作者 沈国舫 董世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4-402,共9页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林型,林下草灌木繁茂,林地枯落物分解迅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营养状况的改善,种间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由于林龄及密度原因,混交林生物量略低于油松纯林,在混交林中白桦对油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因混交距离而变化。本文提出了合适的混交距离和混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白桦 混交林 生物量 混交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3种森林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任启文 毕君 +2 位作者 李联地 王超 尤海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18-1824,共7页
森林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为研究冀北不同森林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差异,以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46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platyphylla)、华北落叶松-白桦混... 森林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为研究冀北不同森林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差异,以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46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platyphylla)、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层测定了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状、持水能力和养分特征,采用土壤质量指数评价法对3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对中下层(20~60 cm)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作用较大,其浅层土壤(0~20cm)物理性质与华北落叶松和白桦纯林差异不明显。(2)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对土壤持水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大,特别是对最大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改善作用明显大于华北落叶松和白桦纯林;对20 cm以下土层毛管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3种植被恢复类型中,土壤养分状况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4)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改善作用最明显的是中下层土壤(20 cm以下)。综上,森林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是由浅及深的过程,随着林龄增大,其对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逐渐深入到土壤中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混交林 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山杨林、辽东栎林及其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秦娟 王凯博 上官周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135,140,共6页
为了研究混交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山杨纯林、辽东栎纯林及山杨-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由先锋群落(山杨纯林)向顶极群落(辽东栎纯林)演替的过程中,其群落物种丰富度指... 为了研究混交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山杨纯林、辽东栎纯林及山杨-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由先锋群落(山杨纯林)向顶极群落(辽东栎纯林)演替的过程中,其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植物种类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而混交林类型是处于演替的中间过渡阶段,所以其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种类多样性也介于以上两种林型之间,即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纯林。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和辽东栎纯林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Gleason指数与Margalef指数)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草本层、灌木层及乔木层均呈下降趋势,除辽东栎纯林的乔木层外,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差异较小。植物种类多样性与森林群落稳定性之间存在一个最优点,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代表群落的稳定性,但却是反映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纯林 辽东栎纯林 山杨-辽东栎混交林 植物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子午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主要立地类型针阔混交林树高曲线构建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2 位作者 王方 张志东 黄选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4,共8页
地位指数模型是一种有效、可用的评价林分立地生产力过程的方法,然而在多树种、多层次、林分结构复杂的混交林中,如何构建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华... 地位指数模型是一种有效、可用的评价林分立地生产力过程的方法,然而在多树种、多层次、林分结构复杂的混交林中,如何构建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华北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不同树种348株优势木解析木数据(华北落叶松174株、白桦174株),对基于Bertalanfy-Richards模型、Hossfeld模型和Lundqvist-Korf模型的5种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在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线性几何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立地类型下混交林树种地位指数转换方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最优模型为基于Bertalanfy-Richards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48、Bias为0.088、RMSE为1.089;白桦最优模型为基于Lundqvist-Korf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66、Bais为0.066、RMSE为1.322;不同立地类型(低海拔阳坡、低海拔阴坡、高海拔阳坡、高海拔阴坡)华北落叶松和白桦立地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1、0.84、0.91,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经过验证表明,地位指数转换方程适用于不同立地类型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生产力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代数差分算法 转换方程 地位指数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红松阔叶林及其次生林细根分解动态和氮元素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丽韫 李文华 吴松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5,共6页
该文采用网袋分解法对长白山不同演替状态的原始红松阔叶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白桦山杨幼林中优势树种的细根分解动态及其氮元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3块样地中,细根分解初期速率较快,然后趋于缓慢.在原始红松阔叶林中,水曲柳... 该文采用网袋分解法对长白山不同演替状态的原始红松阔叶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白桦山杨幼林中优势树种的细根分解动态及其氮元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3块样地中,细根分解初期速率较快,然后趋于缓慢.在原始红松阔叶林中,水曲柳细根的分解最快,红松次之,而紫椴细根的分解最慢.在白桦山杨成熟林和幼林中,山杨的细根分解均比白桦细根快.细根的分解不仅受其本身化学性质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原始红松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细根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或富集氮元素.温度较低和降雨较少的春秋季节,细根分解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释放氮元素,而温度较高和降雨较多的夏季,则表现为富集氮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原始红松阔叶林 白桦山杨成熟林 白桦山杨幼林 细根分解 氮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辽河流域天然杨桦林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娟 陈丽华 +3 位作者 郭文体 武巧英 李长暄 李海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3,共7页
以辽宁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杨桦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混交度、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2,其强度和极强度混交比例达53.1%,黄桦、山杨的平均混交度分... 以辽宁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杨桦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混交度、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2,其强度和极强度混交比例达53.1%,黄桦、山杨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87和0.74,表明天然杨桦林混交程度较高;以胸径、树高为参数的大小比数基本一致,表明黄桦、山杨处于优势向亚优势的过渡状态,且优势木的比例都超过70%;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2,黄桦和山杨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4、0.55,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杨桦林 混交度 大小比数 角尺度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位对天然杨桦混交林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亚飞 胡静霞 +4 位作者 杨新兵 刘薇 钟良子 朱辰光 马俊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了解坡位对天然杨桦混交林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和平林场不同坡位的天然杨桦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杨桦混交林坡下山杨占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为:山杨(Populu... 为了解坡位对天然杨桦混交林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和平林场不同坡位的天然杨桦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杨桦混交林坡下山杨占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为:山杨(Populus davidiana)(0.68)>白桦(Betula platyphylla)(0.23)>云杉(Picea wilsonii)(0.04)>华北落叶松(Larix pnncipis-rupprechtii)(0.03)>鼠李(Rhamnus davurica)(0.02)>花楸(Sorbus pohuas hanensis)(0.00);坡上白桦占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为:白桦(0.68)>山杨(0.16)>华北落叶松(0.09)>云杉(0.05)>鼠李(0.02)﹥花楸(0.00);(2)坡下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范围为5.0~28.9cm,坡上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范围为5.0~32.9cm,坡上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近似呈倒"J"型,幼树较多,较坡下结构好;(3)坡下山杨、白桦、华北落叶松均呈显著聚集分布;坡上山杨呈显著聚集分布,白桦、华北落叶松随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转为随机分布;(4)山杨和白桦、山杨和华北落叶松、白桦和华北落叶松种间关系在坡下均呈正相关,而坡上则随着尺度增大由正相关逐渐转变呈无关联。综合来看,坡下山杨占绝对优势,林分密度较大,径级分布范围较窄,山杨、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在研究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种间关系在研究尺度上呈正相关;坡上白桦占绝对优势,林分密度较小,径级分布范围较广,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呈随机分布,种间关系在小尺度呈正相关,随着尺度增大呈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天然杨桦林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杨混交类型生产力及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建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44-50,共7页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4种人工山杨林分的试验研究表明,山杨沙棘混交林年生产力最高(为各对比的2.2~8.2倍),改良土壤作用最好,具体表现在林地土壤水分储量、供水能力、养分容量、供肥能力均为最大。用试验区各对比土壤水肥的数...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4种人工山杨林分的试验研究表明,山杨沙棘混交林年生产力最高(为各对比的2.2~8.2倍),改良土壤作用最好,具体表现在林地土壤水分储量、供水能力、养分容量、供肥能力均为最大。用试验区各对比土壤水肥的数量和强度指标建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是很成功的。土壤质量评价结果与各对比年生产力相当吻合,并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文中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人工林 混交 生产力 水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杨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特性及经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武社 张京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96-199,共4页
杨桦林是太行山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状是萌生代数多 ,破坏严重 ,林相残破 ,材质差 ,经济价值低。现行的经营措施又是以改造为主 ,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杨桦林资源。本文根据太行山天然杨桦次生林现状 ,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 杨桦林是太行山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状是萌生代数多 ,破坏严重 ,林相残破 ,材质差 ,经济价值低。现行的经营措施又是以改造为主 ,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杨桦林资源。本文根据太行山天然杨桦次生林现状 ,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将其划分为 5种经营类型 ,并分别制定经营措施 ,为杨桦次生林探索一条科学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天然杨桦林 现状 经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树柠条混交林生长效应的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得庆 白永强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3期17-18,共2页
通过对桦树柠条混交林及桦树纯林、柠条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林分生物量、根系分布规律等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桦树高生长量比纯林桦树提高47.6%~119.5%,胸径提高44.1%~143.1%;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及单株生物量均高... 通过对桦树柠条混交林及桦树纯林、柠条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林分生物量、根系分布规律等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桦树高生长量比纯林桦树提高47.6%~119.5%,胸径提高44.1%~143.1%;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及单株生物量均高于纯林;混交林中桦树根系分布比纯林均匀,使林木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水分、空间,利于林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树 柠条 混交林 纯林 生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白桦山杨次生林细根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5
20
作者 洪梓明 邢亚娟 +2 位作者 闫国永 张军辉 王庆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8-620,共13页
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物质交换和养分循环的桥梁,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于2017年7月植物生长季,对长白山模拟11年氮(N)沉降控制试验样地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根系采样,并利用根... 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物质交换和养分循环的桥梁,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于2017年7月植物生长季,对长白山模拟11年氮(N)沉降控制试验样地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根系采样,并利用根序法研究了根系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对不同梯度N添加处理的响应,旨在探求两物种根系之间潜在生态联系。本试验共设置了三个N添加梯度,分别为对照(CK,0 g N m^-2a^-1)、低N处理(TL,2.5 g N m^-2a^-1)和高N处理(TH,5.0 g N m^-2a^-1)。研究结果如下:1)TL显著抑制白桦和山杨前三级细根皮层厚度的生长。白桦通过增加皮层细胞直径(一级根增加了72.77%,二级根增加了53.22%,三级根增加了39.96%)但减少皮层层数来降低皮层厚度,而山杨主要通过皮层细胞直径的减少(一级根下降了40.80%,二级根下降了28.17%)来降低其皮层厚度。2)TH显著抑制山杨前三级细根生长。主要通过增加皮层厚度(一级根增加了68.78%,二级根增加了50.81%,三级根增加了88.53%)以及降低导管横截面积来抑制吸收养分,从而达到影响生长的目的。3)白桦TH相比于TL细根直径呈抑制生长状态。其主要通过抑制中柱直径(一级根下降了17.61%,二级根下降了16.89%,三级根下降了20.62%)的生长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白桦和山杨的细根对不同浓度N沉降的响应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 细根形态特征 细根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