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4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联合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蒙 付三仙 +3 位作者 王素凡 周力为 梁锐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常用量表评分(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 d内的生存情...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常用量表评分(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223)和死亡组(n=7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AR、NRS2002评分及CAR联合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和NRS2002评分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212(1.026~1.432)、1.510(1.233~1.849),P<0.05]。CAR联合NRS2002评分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方程为Y=-3.242+0.412×NRS2002+0.192×CAR,预测短期预后的AUC(95%CI)为0.711(0.639~0.7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48、0.709。结论:CAR联合NRS2002评分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NRS2002评分 高血压脑出血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oferrin过表达对鱼藤酮暴露下PD模型果蝇的影响
2
作者 马雪凯 肖桂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线粒体铁蛋白(mitoferrin)与线粒体功能联系密切,而线粒体功能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密切相关。为研究mitoferrin对帕金森疾病的影响,文章采用模式生物果蝇进行实验发现:鱼藤酮暴露下的PD模型果蝇寿命、运动能力受到显著... 线粒体铁蛋白(mitoferrin)与线粒体功能联系密切,而线粒体功能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密切相关。为研究mitoferrin对帕金森疾病的影响,文章采用模式生物果蝇进行实验发现:鱼藤酮暴露下的PD模型果蝇寿命、运动能力受到显著影响,且PD模型果蝇的大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升高、腺苷三磷酸(ATP)水平降低;多巴胺能神经元mitoferrin OE转基因果蝇在鱼藤酮暴露下的寿命、运动能力、ROS积累等均有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多巴胺能神经元mitoferrin OE可以通过恢复大脑线粒体产能降低大脑的ROS积累挽救鱼藤酮暴露导致的果蝇PD表型。该研究为探究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ferrin蛋白 帕金森病(PD) 果蝇 腺苷三磷酸(ATP)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及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郝烘玉 邢星 +1 位作者 褚红珊 段瑞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及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及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60例,所有患者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颈动脉斑块情况分为无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56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1例,另取同期河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临床资料、sd-LDL、脂蛋白(a)水平,评估sd-LDL、脂蛋白(a)水平对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显著升高,不稳定斑块组总胆固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显著降低,对照组NIHSS评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NIHSS评分、LDL-C、sdLDL、脂蛋白(a)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对照组脂蛋白(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LDL、脂蛋白(a)水平与NIHSS评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LDL-C、sd-LDL、脂蛋白(a)是ACI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d-LDL、脂蛋白(a)及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47、0.92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sd-LDL、脂蛋白(a)单项指标检测(93.44%vs 88.52%、86.89%,P=0.000)。结论血浆sd-LDL、脂蛋白(a)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一定关联性,可作为临床相关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蛋白 LDL 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蛋白提取、改性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芳 韩伟 +4 位作者 郭超 张颖 张维清 刘玉春 王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3-372,共10页
米糠是稻谷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产量大、营养价值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出普通精米的一倍,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高附加值资源。从中提取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种类齐全、过敏性低、生物效价高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优质的植物性蛋白,可... 米糠是稻谷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产量大、营养价值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出普通精米的一倍,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高附加值资源。从中提取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种类齐全、过敏性低、生物效价高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优质的植物性蛋白,可用来弥补蛋白质资源的缺乏。但目前米糠蛋白的提取效率低、成本高,导致加工利用水平不高。该文综述了米糠蛋白的提取和改性技术,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对米糠蛋白含量和提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改性方法对米糠蛋白乳化性、起泡性、溶解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简述了米糠蛋白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情况,展望了生物发酵法、组合法高效提取并改性米糠蛋白的研究前景以及米糠蛋白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应用前景,旨在提高米糠的综合利用率,为米糠蛋白的生产、加工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蛋白 发酵 改性 应用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多重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丹 张小杉 +4 位作者 施依璐 刘笑笑 马岚 赵捷 王雅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4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脂质、炎性细胞、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和坏死细胞碎片在血管内壁单层内皮细胞下与...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脂质、炎性细胞、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和坏死细胞碎片在血管内壁单层内皮细胞下与内膜空间中积累和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及病死率较高[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卒中 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杏仁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晶晶 罗婷婷 +5 位作者 胡海玥 耿东宇 刘雅萱 王丽娜 杨晨 汪建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0,共9页
为提高杏仁蛋白(Almond protein,AP)的利用率,本研究使用等电点沉淀法(Alkaline extraction by 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AI)、热碱法(Thermal-alkaline,TA)和盐析法(Salt extraction,SE)提取AP,分别为AIAP、TAAP和SEAP,探究提取方法... 为提高杏仁蛋白(Almond protein,AP)的利用率,本研究使用等电点沉淀法(Alkaline extraction by 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AI)、热碱法(Thermal-alkaline,TA)和盐析法(Salt extraction,SE)提取AP,分别为AIAP、TAAP和SEAP,探究提取方法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AP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具有显著影响。SEAP的提取率(55.94%)和纯度(88.21%)最高,AIAP的纯度最低(75.06%),TAAP的提取率最低(50.71%)。AIAP表面粗糙且结构疏松,而TAAP和SEAP的结构致密,AIAP的β-折叠含量(44.97%)和表面疏水性高于TAAP和SEAP。相较于TAAP和SEAP,AIAP的持水性和持油性较高。SEAP和TAAP的溶解度显著高于AIAP,且乳化特性和起泡特性较好。本研究为杏仁蛋白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方法 杏仁蛋白 结构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曹荣安 张学敏 +4 位作者 刁静静 陈芸华 李美麒 张佳苗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探究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功率(150、200、250、300、350 W)和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 min)在低频(20 kHz)处理条件对黑豆蛋白进行超声处理。先探究超声处理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 探究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功率(150、200、250、300、350 W)和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 min)在低频(20 kHz)处理条件对黑豆蛋白进行超声处理。先探究超声处理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粒度分布、乳化性、溶解度、Zeta电位等分析明确黑豆蛋白在超声处理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00 W、6 min的超声处理后,减小了黑豆蛋白的粒径(由56μm减小到32μm);改变了黑豆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提高了溶解度、乳化性和Zeta电位绝对值,最终改善了黑豆蛋白的消化性,体外消化率从66.50%增加到90.9%。然而,不当的超声处理可能适得其反。在300 W下,12、18、24 min的超声处理会诱导聚集体的形成,从而降低溶解度和消化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超声处理在提高黑豆蛋白消化特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黑豆蛋白 消化特性 结构性质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乳酪蛋白κ和β亚组分的共富集及婴幼儿体外消化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静 洪欣慧紫 +4 位作者 陶秀梅 刘昌树 王赛 刘大松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2,共8页
为探究羊乳酪蛋白亚组分及其配比调控对婴幼儿消化性的影响,该研究以山羊乳胶束态酪蛋白为原料,采用选择性沉淀技术分离制备κ-酪蛋白富集物、β-酪蛋白富集物和αs-酪蛋白富集物,并按母乳酪蛋白亚组分配比进行复配。通过婴幼儿体外模... 为探究羊乳酪蛋白亚组分及其配比调控对婴幼儿消化性的影响,该研究以山羊乳胶束态酪蛋白为原料,采用选择性沉淀技术分离制备κ-酪蛋白富集物、β-酪蛋白富集物和αs-酪蛋白富集物,并按母乳酪蛋白亚组分配比进行复配。通过婴幼儿体外模拟胃肠消化,以山羊乳全酪蛋白为对照,比较5种酪蛋白样品的胃凝块、蛋白残留率、游离氨基含量和多肽分子质量分布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κ-酪蛋白富集和β-酪蛋白富集物在胃消化过程中均形成小而松散的凝块,有利于蛋白的降解并产生更多的游离氨基和小分子肽段,而αs-酪蛋白富集物的胃凝块大且致密,蛋白残留率和蛋白水解度显著较低。与全酪蛋白相比,复配酪蛋白在胃消化过程中形成的凝块颗粒尺寸小,结构松散,蛋白残留率低、水解程度高,产生较多的小分子肽段;肠消化过程中蛋白水解产生的游离氨基、小分子肽段占比显著增加。综上所述,κ-酪蛋白富集物和β-酪蛋白富集物的消化性优于αs-酪蛋白富集物,按照母乳酪蛋白亚组分配比调控的复配酪蛋白的消化性优于全酪蛋白。该研究为羊乳基婴儿配方奶粉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乳 蛋白 婴幼儿体外消化 胃凝块 蛋白残留率 蛋白水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和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丽莉 段京瑶 +5 位作者 郭悦 邵贝贝 谢天怡 程伟伟 丁玥 肖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3-260,共8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结构以及3D打印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在1∶8~6∶8(质量比,下同)范围内,随着比例增加,自由水比例降低,不易流动水比例升高,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不易流动水比例最高,占比为2.48%。复配凝胶的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逐渐降低,6∶8时达到最低,质地最为柔软。随着剪切速率升高,凝胶的黏度均下降,样品的G′和G″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也均呈升高趋势。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添加了明胶和马铃薯淀粉的样品在波长3295.44 cm-1处的—OH振动发生红移,氢键作用增强。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复配凝胶孔径逐渐减小,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凝胶孔隙分布呈现出最高的均匀性,打印精度最好,高度打印精确度99.60%,直径打印精确度99.92%,且在1 h内未出现明显塌陷。综上所述,明胶/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改善最为显著,这为开发蛋白基3D打印油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马铃薯淀粉 大豆分离蛋白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自然流产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丽亚 刘宾 +9 位作者 郭申 俎兆轩 杜婧雯 高佳豪 张鑫 张童 齐傲宇 唐雨 张明昊 张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8-280,共13页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自然流产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孕1天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和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孕1-12天分别灌胃当归芍药散5.175 g·kg^(-1)...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自然流产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孕1天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和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孕1-12天分别灌胃当归芍药散5.175 g·kg^(-1)、10.35 g·kg^(-1)、20.7 g·kg^(-1),地屈孕酮组大鼠灌胃地屈孕酮溶液2 mg·kg^(-1),1次·d^(-1)。孕13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米非司酮溶液5 mg·kg^(-1)建立自然流产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孕14天取血检测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剖取子宫观察形态和计算子宫系数、流产率;HE染色观察大鼠妊娠子宫病理形态;非标记差异定量蛋白组技术检测大鼠妊娠子宫中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PPI、GO和KEGG分析,免疫组化实验验证当归芍药散的主要调控靶点。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系数和血清GnRH、FSH、LH、E_(2)水平显著降低(P<0.05),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妊娠子宫内膜存在流产病变;经当归芍药散干预后,大鼠子宫系数和血清GnRH、FSH、LH、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流产率显著减小(P<0.05),妊娠子宫内膜病变减轻。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共检测550个有效差异蛋白;PPI分析表明160个蛋白质为枢纽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当归芍药散干预自然流产进程与黏着斑途径有关,涉及上调Akt2、Col1a2、Col6a2,下调Pten等主要靶点;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妊娠子宫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kt2、Col6a1、Col6a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屈孕酮组和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妊娠子宫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kt2、Col6a1、Col6a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可通过下调Pten水平,上调Akt2、Col6a1、Col6a2水平来实现对自然流产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自然流产 蛋白质组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沿航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19,共5页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物、动物、植物宿主上进行高效表达,为HSA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重组HSA(rHSA)在不同表达系统以及利用异种动物如猪、牛等生产rHS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引发对基因工程技术在HSA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及rHSA在未来生物医药领域重要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肝疾病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FliC蛋白D0/D1结构域与Pal蛋白融合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12
作者 陈洪 车业贵 +6 位作者 陈长春 丁小丽 邱树磊 陆辉 王永娟 温洪伟 周子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94-4903,共10页
【目的】构建并表达大肠杆菌FliC蛋白D0/D1结构域与Pal蛋白的融合蛋白,为开发新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疫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析GenBank数据库中大肠杆菌O1血清型菌株的FliC及Pal蛋白氨基... 【目的】构建并表达大肠杆菌FliC蛋白D0/D1结构域与Pal蛋白的融合蛋白,为开发新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疫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析GenBank数据库中大肠杆菌O1血清型菌株的FliC及Pal蛋白氨基酸序列特征,选择FliC蛋白的D0/D1结构域(N-端5-140位氨基酸和C-端499-583位氨基酸)及Pal蛋白主要结构(21-173位氨基酸)构建“三明治型”融合蛋白。对融合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抗原性、致敏性及线性和不连续表位预测。通过分子对接和免疫模拟分别评估融合蛋白与免疫受体的结合能力及免疫效果。合成融合蛋白碱基序列并使用pET-28a(+)进行载体构建,采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融合蛋白表达,利用镍-琼脂糖凝胶6FF纯化融合蛋白并进行复性,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42.72 ku,是亲水蛋白;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48.79%、14.25%、6.76%和30.19%,其中α-螺旋主要处于FliC蛋白D0/D1结构域;三级结构拉氏图显示,优势区域中含有的残基数占96.9%。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无致敏性,含有8个线性表位和5个不连续表位。该融合蛋白与Toll样受体2、4、5均能进行分子对接,且免疫模拟结果显示,该蛋白能引起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经PCR鉴定和测序确定嵌合基因FliCN-Pal-FliCC阳性单克隆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成功表达纯化出融合蛋白FliCN-Pal-FliCC。融合蛋白能与大肠杆菌O1血清型阳性小鼠的血清发生反应。【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并表达了以APEC O1血清型的FliC和Pal蛋白为基础的“三明治”型融合蛋白FliCN-Pal-FliCC,为研发APEC疫苗候选抗原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FliC蛋白 结构域 Pal蛋白 融合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参蛋白在急性高原缺氧诱导肺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选择
13
作者 刘佳 张小玉 +7 位作者 张依曼 王飞 来宝长 张俊 乌仁塔娜 郑晓晖 田红燕 殷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9,146,共11页
目的应用免疫印记实验(Western blot)评价急性高原缺氧诱导肺损伤模型组织和细胞的内参蛋白变化及选择。方法本文应用C57BL/6J小鼠置于低压低氧大舱模拟6000 m海拔进行缺氧8 h、24 h和72 h建立高原肺损伤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明确... 目的应用免疫印记实验(Western blot)评价急性高原缺氧诱导肺损伤模型组织和细胞的内参蛋白变化及选择。方法本文应用C57BL/6J小鼠置于低压低氧大舱模拟6000 m海拔进行缺氧8 h、24 h和72 h建立高原肺损伤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明确高原肺损伤模型的成功建立;Western blot检测内参蛋白粘着斑蛋白(vinculin)、α微管蛋白(α-tubulin)、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EIF5)、β肌动蛋白(β-actin)、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的表达,并应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总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应用支气管上皮细胞(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BEAS-2B)和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进行缺氧诱导损伤模型的建立,TUNEL染色明确细胞损伤模型的成功建立;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内参蛋白表达,并应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总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成功建立急性高原缺氧8 h、24 h和72 h模型的基础上,总蛋白表达量一致,内参蛋白vinculin、α-tubulin、EIF5和β-actin表达量一致,GAPDH表达量在低压低氧8 h、24 h和72 h组较常氧组升高,其中低压低氧72 h组表达量较常氧组显著升高。在成功建立BEAS-2B和HUVECS缺氧8 h、24 h和48 h的基础上,总蛋白表达量一致,BEAS-2B内参蛋白β-actin和GAPDH和常氧组表达量一致,在缺氧24 h组vinculin、α-tubulin、EIF5较常氧组表达明显下降;HUVCES内参蛋白vinculin和α-tubulin和常氧组表达量一致,在缺氧8 h后EIF5、β-actin和GAPDH较常氧组表达明显下降,缺氧48 h后表达增高。结论急性高原缺氧诱导肺组织损伤,进行Western blot时内参蛋白vinculin、α-tubulin、EIF5和β-actin的表达稳定,可作为内参选择;体外应用肺组织最主要的BEAS-2B和HUVECS等细胞诱导缺氧损伤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内参蛋白vinculin、α-tubulin、EIF5、β-actin、GAPDH的表达量在缺氧后皆有所变化,选择总蛋白作为内参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缺氧 肺损伤 内参蛋白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原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增利 李永娥 +2 位作者 戴义国 刘光辉 张伟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1,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质原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50只“杜×寒”杂交肉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肉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15%豆粕),棉籽粕组、花生粕组、菜籽粕组...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质原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50只“杜×寒”杂交肉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肉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15%豆粕),棉籽粕组、花生粕组、菜籽粕组分别使用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替代豆粕,混合粕组使用1∶1∶1的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替代豆粕。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棉籽粕组肉羊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混合粕组肉羊末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棉籽粕组肉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混合粕组肉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棉籽粕组、花生粕组、菜籽粕组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混合粕组与对照组的各养分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肉羊免疫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混合粕替代豆粕作为蛋白质源饲喂肉羊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在肉羊养殖业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原料 肉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D样受体3炎性小体通路对利拉鲁肽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玲 徐锐 +2 位作者 程新春 张占英 徐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1-606,共6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炎症是目前研究热点,其中NOD样受体3(NLRP3)是研究最为深入的炎症小体。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利拉鲁肽通过拮抗...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炎症是目前研究热点,其中NOD样受体3(NLRP3)是研究最为深入的炎症小体。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利拉鲁肽通过拮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2022-03-25—05-19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取HUVEC加空白血清作为对照组,100μg/mL的ox-LDL干预HUVEC 48 h作为模型组,100μg/mL的ox-LDL干预HUVEC 24 h后分别加入100、200、400 nmol/L利拉鲁肽处理24 h作为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CCK-8法计算细胞增殖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焦亡细胞形态。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介素(IL)-1β、IL-18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NLRP3、接头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焦亡执行蛋白(GSDMD)、N端结构域的焦亡执行蛋白(N-GSDMD)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和利拉鲁肽中浓度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高于模型组(P<0.05)。细胞扫描电镜结果示模型组细胞焦亡明显,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细胞焦亡情况明显改善。模型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LDH活力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IL-1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IL-1β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IL-1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IL-18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NLRP3、ASC、Caspase-1、GSDMD、N-GSDMD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ASC、Caspase-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NLRP3、ASC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并且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的焦亡,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利拉鲁肽 内皮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NOD样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冻蛋白对冷冻猪肉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廖洪梅 王尚龙 +3 位作者 张宝雪 丁寅寅 刘明广 熊国远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5,共8页
研究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对猪肉冷冻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商业抗冻剂海藻糖(4 mg/m L)的抗冻效果为参考,以未添加AFP组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添加量(0.05、0.1、0.2、0.3 mg/mL)AFP对冷冻猪肉品质、肌原纤维蛋白理化性质... 研究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对猪肉冷冻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商业抗冻剂海藻糖(4 mg/m L)的抗冻效果为参考,以未添加AFP组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添加量(0.05、0.1、0.2、0.3 mg/mL)AFP对冷冻猪肉品质、肌原纤维蛋白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和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AFP可以减少冷冻猪肉的水分损失,有利于维持猪肉色泽和微观结构;在冷冻贮藏过程中,0.3 mg/mL AFP组猪肉的蒸煮损失、解冻损失及色泽的保护效果最好,其次是0.2 mg/mL AFP组和4 mg/mL海藻糖组;0.2、0.3 mg/mL AFP组剪切力和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AFP组(P<0.05);核磁共振成像验证了AFP的渗入降低了猪肉中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损失;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0.2 mg/mL AFP使猪肉肌纤维排列整齐,更加紧凑和致密。总体而言,添加AFP对改善冷冻猪肉品质有积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安全、高效冷冻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蛋白 冷冻猪肉 水分分布 肌原纤维蛋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浆蛋白-海藻酸钠凝胶珠对植物乳杆菌的包埋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睿 康旭 +1 位作者 袁江兰 曾含馨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3,共6页
为抵抗不良环境影响以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该研究采用锐孔-凝固法将猪血浆蛋白(porcine plasma protein,PPP)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复合制备成凝胶珠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包埋。当PPP质量浓度为50 g/L,SA质量浓度为4 g/L时,复... 为抵抗不良环境影响以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该研究采用锐孔-凝固法将猪血浆蛋白(porcine plasma protein,PPP)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复合制备成凝胶珠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包埋。当PPP质量浓度为50 g/L,SA质量浓度为4 g/L时,复合凝胶珠的硬度、弹性和持水力均优于单一凝胶,且可实现高效包埋,包埋率为94.51%,通过扫描电镜能观察到复合凝胶珠的多孔网络状结构及被成功包埋的植物乳杆菌。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存活率高达89.19%,4℃条件下贮藏60 d活菌损失数仅为1.09 lg CFU/g,表现出优良的抗消化性和贮藏稳定性。由此表明复合凝胶珠可为植物乳杆菌提供强有力保护,极大增加了最终发挥益生作用的活菌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包埋 猪血浆蛋白 海藻酸钠 凝胶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春萍 冯娟 +1 位作者 项缨 朱国强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0-1011,共12页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揭示两者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溶液的浊度先增大后减小,在pH值7.25时达最大值;果胶比例的增加导致最大浊度的pH值下降,并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比例为4∶1时达到最小值,且体系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盐离子明显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推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此外,果胶的包覆作用使复合物游离巯基含量降低,紫外光谱产生增色效应,并猝灭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固有荧光,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同时存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共价结合。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玉米醇溶蛋白-果胶复合物,以用于pH驱动处理包埋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果胶 pH驱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鱼皮明胶的响应面优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文娟 陈建福 庄远红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青鱼皮明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提高青鱼的附加产值。以青鱼皮为原料,以明胶提取率为响应值,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定关键工艺参数超声时间、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探讨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明胶提取率... 为探究青鱼皮明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提高青鱼的附加产值。以青鱼皮为原料,以明胶提取率为响应值,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定关键工艺参数超声时间、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探讨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明胶提取率的影响,构建了回归模型,并用红外光谱对所取的明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青鱼皮明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25 min、酶用量0.22%、酶解时间154 min和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验证,得到的青鱼皮明胶提取率平均值为18.28%,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仅为0.22%,这充分证明了所建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和高精度。红外光谱表明所提取的物质具有明胶的基本特征。该研究为青鱼皮资源在明胶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中性蛋白 青鱼皮 明胶 响应面优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样蛋白VILL通过与LMO7蛋白相互作用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
20
作者 曾玉梅 李继科 +1 位作者 黄仲曦 周毅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4-961,共8页
目的探索绒毛样蛋白VILL抑制鼻咽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136例鼻咽癌和67例鼻咽非癌组织,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质谱、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和GST pull down实验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筛查并验证VILL相互作用丰度最高蛋白。采用... 目的探索绒毛样蛋白VILL抑制鼻咽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136例鼻咽癌和67例鼻咽非癌组织,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质谱、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和GST pull down实验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筛查并验证VILL相互作用丰度最高蛋白。采用转基因实验,在体外(鼻咽癌细胞株)和体内(裸鼠)验证VILL与靶蛋白对鼻咽癌增殖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组化实验在临床组织标本中验证VILL与靶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鼻咽癌细胞(HONE1 EBV、S18)中,VILL与E3泛素连接酶LMO7相互作用的丰度最高,二者共定位于细胞浆,直接相互作用。过表达LMO7部分逆转VILL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67例鼻咽非癌组织比较,VILL表达在136例鼻咽癌组织中下调(P<0.0001)且与临床T分期(P=0.04)、N分期(P=0.01)和M分期(P=0.013)显著相关,而LMO7在鼻咽癌普遍高表达。结论VILL可能通过抑制LMO7的促癌功能而抑制鼻咽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VILL蛋白 LMO7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