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煤沉陷区表层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尧 王宁 +2 位作者 张宇 郑刘根 潘晓雪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以淮南市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来源和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水中微塑料丰度为833个/m^(3)~2750个/m^(3),粒径以0.5 mm~1 mm为主,占比为33.53%,形状以纤维状为主,占比为72.17%,颜色以蓝色为... 以淮南市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来源和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水中微塑料丰度为833个/m^(3)~2750个/m^(3),粒径以0.5 mm~1 mm为主,占比为33.53%,形状以纤维状为主,占比为72.17%,颜色以蓝色为主,占比为61.38%;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30个/kg~91个/kg,粒径以1 mm~2 mm为主,占比为32.19%,形状以纤维状为主,占比为89.99%,颜色以蓝色为主,占比为70.37%。研究区微塑料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7.23%)和聚酰胺(30.98%),可能来源于纤维类生产、生活用品;沉陷湖泊微塑料的污染风险等级不高于Ⅱ级,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分布特征 风险等级 表层水 沉积物 采煤沉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功能化利用构想与实践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亮 徐良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高潜水位矿区井工开采往往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积水,矿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沉陷区国土资源由以土地资源为主转变为水资源为主、水土资源共存的局面。目前,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可再生能源开发、多能互补利用和废弃矿井抽水蓄... 高潜水位矿区井工开采往往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积水,矿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沉陷区国土资源由以土地资源为主转变为水资源为主、水土资源共存的局面。目前,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可再生能源开发、多能互补利用和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发展潜力,采煤沉陷区国土空间功能也需结合现有条件重新定位与建构。在此背景下,提出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和功能化利用构想。系统阐述了“三化”面临的科学问题,如采煤沉陷水域水资源量和水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地表残余变形规律;“三化”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包括监测与评价技术,如“天-空-地-水-井”一体化协同监测技术体系、采煤沉陷区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价方法、采煤沉陷区建设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治理利用技术及模式,如采煤沉陷区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模式、采煤沉陷区水资源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模式、水资源区域协调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模式、风光互补模式、制氢-合成氨-掺氨燃烧发电模式、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模式、农业用地功能构建(复垦地土壤重构)技术、建设用地功能构建(采空区注浆地基加固)技术、生态用地功能构建(地表水系重构与生态湿地建设)技术;并从产业融合、资金筹集、科技创新、区域统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资源化 能源化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葛建华 丁雨薇 +4 位作者 李佳 张万 马东坡 任雪 张世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2335,共9页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及丰度等赋存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中多为纤维微塑料和薄膜微塑料,类型主要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颜色以黄色和透明为主,粒径大多小于500μm.采煤沉陷区的地表水丰度范围为0.77~7.1pcs/L,沉积物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540~2800pcs/kg,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380~2380pcs/kg.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进行评估,地表水和农田土壤的风险评估都为于Ⅰ级,属于轻微污染,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风险评估为Ⅱ级,属于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采煤沉陷区 高潜水位 表层水体 土壤 沉积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松散层变形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时昂 吴海波 +1 位作者 欧元超 席超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999-7013,共15页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其中松散层变形是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区保护所关注的重点,获得沉陷变形参数对推动开采减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其中松散层变形是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区保护所关注的重点,获得沉陷变形参数对推动开采减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近30年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现状趋势量化统计与分析,详细地阐述了该方向的研究现状,简要概述了沉陷成因、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原位实测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内容。从多学科交叉促进理论研究发展、多方法联合建立高精度动态监测、发展与创新测试装备和技术等方面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空-天-地-孔”一体化监测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以期通过多维度、网格化立体数据的获取,进一步掌握松散层内部变形特征与传递机理,为实施“源头控制”和“过程治理”理念和评价废弃矿井CO_(2)封存地质条件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层变形 文献计量 矿区复垦 开采沉陷 高潜水位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可拓法的高潜水位煤矿区土地损毁程度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超 崔瑞豪 +3 位作者 张曦 张曦元 马晋明 王培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高潜水位煤矿区井工开采造成了地面塌陷积水、农田减产等情况,但积水农田的损毁程度、损毁范围较难获取;加之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沉陷土地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科学进行土地损毁程度评定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和受损农民... 高潜水位煤矿区井工开采造成了地面塌陷积水、农田减产等情况,但积水农田的损毁程度、损毁范围较难获取;加之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沉陷土地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科学进行土地损毁程度评定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和受损农民补偿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采用熵权法确定积水时长、下沉深度、倾斜变形(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曲率(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水平变形(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和水平移动(东西方向,南北方向)10种指标的权重,将极限条件法和可拓评价方法相结合,对芡实地、水稻玉米田和莲藕池共计34个评价单元的土地损毁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芡实地总面积为444.7hm^(2),中度损毁面积为135.7hm^(2),占比30.51%;水稻玉米田总面积为747.2hm^(2),整体属于轻度损毁状态;莲藕池总损毁面积为562.6 hm^(2),中度损毁面积为151.8 hm^(2),占比26.98%;研究区整体土地损毁程度较好。研究结论为科学确定土地损毁程度及范围提供理论支撑,对地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损毁补偿标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损毁 熵权法 物元可拓法 年内水频率指数(AWFI) 高潜水位 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区地表动态沉陷模拟与复垦耕地率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肖武 胡振琪 +3 位作者 李太启 王凤娇 李慧 刘坤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128,共3页
针对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塌陷地稳沉后再复垦存在的复垦率低、复垦成本高、复垦难度大等问题,选取恒源煤矿某采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采前地面地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开采计划,对地表动态沉陷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煤炭开采影响下地... 针对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塌陷地稳沉后再复垦存在的复垦率低、复垦成本高、复垦难度大等问题,选取恒源煤矿某采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采前地面地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开采计划,对地表动态沉陷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煤炭开采影响下地面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沉陷情景模拟的基础上,将地表动态沉陷信息与地面原始地形信息结合,比较了各开采阶段无源复垦条件下的复垦耕地率,定量揭示了各阶段沉陷积水面积与复垦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土地复垦 动态模拟 高潜水位矿区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人居环境与生态重构关键技术:以安徽淮北绿金湖为例 被引量:39
7
作者 刘辉 朱晓峻 +9 位作者 程桦 苏丽娟 戴良军 郑刘根 方申柱 姜春露 张琼 孙庆业 李玉 李栋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21-4032,共12页
以两淮高潜水位矿区为代表的我国东部大量采煤沉陷积水区的形成,严重影响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城中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撂荒、生态系统紊乱、人居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城市建设的三大瓶颈,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 以两淮高潜水位矿区为代表的我国东部大量采煤沉陷积水区的形成,严重影响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城中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撂荒、生态系统紊乱、人居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城市建设的三大瓶颈,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分析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地表沉陷积水演化规律和生态损害特征,基于开采沉陷原理和“采复一体化”理论,提出了地表沉陷积水动态预测方法,构建了沉陷区地形改造分区重构数学模型;研发了沉陷区边采边复施工、水循环与水资源调控、建筑分区设计、水土流失控制与基质改良、水陆复合生态系统重构等关键技术;探索了城中采煤沉陷区人居环境与生态一体化治理新模式,并以淮北绿金湖沉陷区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工程实践。研究表明:①融合Knothe时间函数和水量平衡模型参数,可实现开采任意时刻地表沉陷积水深度、积水面积、积水体积和最大库容的精准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为9.7%;②依据土方量平衡条件,建立了采前地形重构数学模型,将沉陷治理区划分为以地表沉陷盆地中央为中心、两侧对称的中央挖深、边界垫浅4个特征区域,土地闲置时间由14个月缩短至8个月,为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挖深垫浅”超前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③研发了环保疏浚退水及人工湿地尾水处理系统、底泥一体化机械深度干化系统、高填筑围埝多级装配式退水系统等成套施工关键技术,退水效率提高了17%,节约排泥场面积5260 m^(2);④提出了“平整地建筑-斜坡地水土保持-浅水区水生植被-深水区生态渔业”沉陷区分区治理技术,实现了沉陷区水土资源的100%高效利用;⑤与引江济淮、生态走廊、绿金城市等重大民生工程相结合,探索了集市场运作、科学修复、可持续运营于一体的沉陷区综合治理新模式,为城中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矿区 沉陷积水 地形重塑 人居环境 生态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复垦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光华 胡振琪 +2 位作者 赵艳玲 杨耀淇 余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5,共5页
介绍了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煤粮复合、耕地损毁及复垦治理情况,指出了现有政策条件下采煤沉陷耕地报损核减制度缺失、征收补偿标准不合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政策缺乏以及多重税费企业负担重是该区复垦治理中存在的... 介绍了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煤粮复合、耕地损毁及复垦治理情况,指出了现有政策条件下采煤沉陷耕地报损核减制度缺失、征收补偿标准不合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政策缺乏以及多重税费企业负担重是该区复垦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性提出了建立高潜水位采煤沉陷耕地报损核减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是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企业和失地农民最大困难的治本之策,并从增强土地保护意识、提升开采和复垦技术水平、加大复垦治理政策和资金支持角度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复垦治理 耕地报损核减政策 补偿标准 配套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构建平原水库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19
9
作者 肖武 陈佳乐 +2 位作者 胡振琪 陈永春 张建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4-189,共6页
针对我国高潜水位矿区中普遍存大面积积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兼顾水资源与采煤沉陷地土地利用,改善沉陷区生态环境,基于目前沉陷区平原水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经济2方面探讨了构建平原水库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采煤沉陷... 针对我国高潜水位矿区中普遍存大面积积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兼顾水资源与采煤沉陷地土地利用,改善沉陷区生态环境,基于目前沉陷区平原水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经济2方面探讨了构建平原水库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采煤沉陷地平原水库建设的流程与模式,并以安徽淮南张集煤矿采煤沉陷区为例进行了平原水库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式平原水库建设能更有效提高复垦耕地率、增加水库库容,节约水库建设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 平原水库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治理技术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辉 雷少刚 +2 位作者 邓喀中 于洋 王业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7,共6页
为了进行西部采煤沉陷区地表生态恢复治理,针对采动引起的地表永久性地裂缝的治理,在进行超高水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研制了野外超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工艺及充填系统,提出了“深部充填一表层覆土一植被绿化”的地裂缝治理... 为了进行西部采煤沉陷区地表生态恢复治理,针对采动引起的地表永久性地裂缝的治理,在进行超高水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研制了野外超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工艺及充填系统,提出了“深部充填一表层覆土一植被绿化”的地裂缝治理3步法,并以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12203~12205工作面老采空区生态治理示范基地为试验区,进行了超高水材料地裂缝治理试验,通过与常规沙土充填方法对比分析发现,该系统采用水体积为94%的超高水材料进行地裂缝深部充填后,地表下沉量大大减小,且地表保水性能大大提高,植被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水材料 地裂缝 塌陷区治理 西部矿区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平原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形态发育评价 被引量:23
11
作者 胡振琪 李玲 +1 位作者 赵艳玲 冯新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01,共7页
土壤的形态特征含有丰富的环境信息,是环境变化与生态重建的重要依据,可以推断土壤发育的强弱。矿山复垦土壤为人造新土壤,可能构造出不同的土壤形态,复垦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对复垦土壤生产力的提高和复垦技术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 土壤的形态特征含有丰富的环境信息,是环境变化与生态重建的重要依据,可以推断土壤发育的强弱。矿山复垦土壤为人造新土壤,可能构造出不同的土壤形态,复垦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对复垦土壤生产力的提高和复垦技术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高潜水位平原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定量评价复垦土壤形态发育状况。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用土壤剖面描述标准,构建了复垦土壤形态发育评价体系,进行土壤形态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形态发育指数HI(土层发育指数)和WPDI(土壤权重剖面发育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复垦土壤与当地原状土壤的发育程度差异:复垦土壤土层发育指数HI和土壤权重剖面发育指数WPDI平均值分别为0.57、0.56,而当地原状土壤HI和WPDI的平均值为0.68、0.69,表明复垦土壤形态发育程度相对较弱;HI曲线形状异于原状土壤,表层HI高于其他土层,不同复垦方式的WPDI显示的发育程度序列为:充填复垦(外源土)>挖深垫浅>挖深垫浅(泥浆泵)>充填复垦(粉煤灰、煤矸石等);随复垦时间的延长,复垦土壤发育程度呈现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复垦 土壤形态发育评价 土层发育指数 权重剖面发育指数 高潜水位平原区采煤塌陷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积水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氮、磷动态及相关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廷玉 谷得明 +6 位作者 严家平 王顺 程方奎 陈永春 陆春辉 李国瑞 陈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8-1167,共10页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对研究区水体营养状态进行...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对研究区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限制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类沉陷积水区内氮、磷时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降雨、周围农业面源输入、外部河流的互相补给等;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响应关系更强;两类沉陷积水区均属磷限制性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积水区 地表水 浅层地下水 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破坏耕地生产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鲁叶江 李树志 +2 位作者 高均海 韩晶磊 田迎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2-294,共3页
针对矿区面临的问题,在综合分析东部高潜水矿区开采对耕地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了潜水位、裂缝、坡度、农田水利设施等作为破坏耕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模型,利用兖州矿区鲍店矿采煤沉陷区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实地应用验证... 针对矿区面临的问题,在综合分析东部高潜水矿区开采对耕地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了潜水位、裂缝、坡度、农田水利设施等作为破坏耕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模型,利用兖州矿区鲍店矿采煤沉陷区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实地应用验证,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关性显著,表明构建的耕地生产力评价模型可用于东部高潜水采煤沉陷区破坏耕地生产力的评价定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破坏耕地 生产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采煤沉陷区玉米生物量反演与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肖武 陈佳乐 +3 位作者 笪宏志 任河 张建勇 张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9-180,共12页
为了探索运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监测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扰动下原有生态系统破坏及地表耕地损毁程度的方法,以高潜水位矿区开采沉陷导致地面积水所引起的农作物渍害影响为例,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传统植被指数的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 为了探索运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监测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扰动下原有生态系统破坏及地表耕地损毁程度的方法,以高潜水位矿区开采沉陷导致地面积水所引起的农作物渍害影响为例,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传统植被指数的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进行扩展,优选了22种植被指数,结合田间同步实测生物量数据,采用经验模型法分别构建了一元回归、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逐步回归(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ML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NN)的生物量反演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估测精度(EA)3个指标筛选出最佳模型。最后,基于最佳模型进行研究区玉米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反演和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的植被指数均与生物量显著相关,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算精度最高,其决定系数R2为0.83,比其他模型增加了0.10~0.1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为178.72 g/m2,比其他模型减少了29.65~60.23 g/m2,估测精度EA可达到79.4%,比其他模型提高了3.3%~7.1%。这说明红边波段更适于采煤沉陷区作物生物量的估算,引入红边波段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可以显著提高采煤沉陷影响下玉米生物量无人机遥感反演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盆地内玉米生物量主要分布于592~1 050 g/m2,其面积占研究区的74.4%,地表生物量低于352 g/m2的作物面积达到14.1%,玉米整体长势受采煤扰动影响较为严重,玉米生物量呈现从沉陷盆地边缘往中心逐渐降低的趋势。本文研究为同类型其他高潜水位矿区土地损毁监测与评价、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等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采煤沉陷区 生物量反演 植被指数 土地复垦 高潜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移矩阵的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以淮南某高潜水位煤矿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瑞娅 肖武 +4 位作者 张建勇 杨洁 周祥勃 位蓓蕾 王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6-209,共4页
为了解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和土地治理提供参考,以安徽淮南某煤矿为例,根据矿山2008—2035年的开采计划,利用MSPS软件模拟预测采煤沉陷及积水情况,通过ArcGIS和Excel软件构建矿区开采前后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而... 为了解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和土地治理提供参考,以安徽淮南某煤矿为例,根据矿山2008—2035年的开采计划,利用MSPS软件模拟预测采煤沉陷及积水情况,通过ArcGIS和Excel软件构建矿区开采前后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而分析煤炭开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矿区28年的煤炭开采,预计将导致近一半土地塌陷入水中,其中对耕地的影响最大,开采后将导致51.19%的耕地(1 547.69hm2)出现积水而无法耕种,预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1.21亿元。应采取边采边复技术保证复垦后耕地的生产力水平,使其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矿区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高潜水位采煤沉陷湿地植被分类 被引量:33
16
作者 肖武 任河 +2 位作者 吕雪娇 闫皓月 孙诗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为了掌握采煤沉陷湿地植被的类别和空间分布,促进矿区土地利用、管理和修复,以山东省济宁市东滩煤矿3304工作面为研究区,以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和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湿地植被进行分类。基于优选的面... 为了掌握采煤沉陷湿地植被的类别和空间分布,促进矿区土地利用、管理和修复,以山东省济宁市东滩煤矿3304工作面为研究区,以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和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湿地植被进行分类。基于优选的面向对象尺度分割参数,确定分类规则后构建面向对象分类模型,对湿地植被进行分类,生成植被分布图。同时,利用野外获取的322个采样点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与基于像元的监督分类方法相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显著提高了影像分类精度。监督分类方法总体精度为44. 3%,Kappa系数为0. 4;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总体精度达到84. 2%,Kappa系数为0. 8。该研究为采煤沉陷区湿地调查与开采沉陷影响下地表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方法与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采煤沉陷湿地 高潜水位 无人机遥感 面向对象 Kappa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原始地形的采煤沉陷积水范围确定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瑞娅 肖武 +3 位作者 史亚立 陈慧玲 李文玉 袁冬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147,共5页
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后,将导致大面积积水,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过程中需要对未来沉陷积水范围进行预测,常规做法是根据预计的下沉等值线和当地潜水位埋深确定采煤沉陷后的... 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后,将导致大面积积水,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过程中需要对未来沉陷积水范围进行预测,常规做法是根据预计的下沉等值线和当地潜水位埋深确定采煤沉陷后的积水范围,由于没有考虑原始地形的影响,通过这种简单预测所获得的积水范围往往与实际积水范围有所差异。本文利用GIS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原始地形纳入地表沉陷分析中确定了煤炭开采后地面将出现的积水区域范围,并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实际积水信息,对以上两种方法确定的沉陷积水范围进行了精度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原始地形后确定的沉陷积水范围与传统未考虑原始地形方法相比,其面积相对精度提高了约13%,位置精度也由传统方法的106提高到58,因此考虑原始地形确定沉陷积水范围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且更贴近于实际情况,这将为采煤沉陷地复垦规划与方案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从而促进复垦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沉陷积水范围 原始地形 GIS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矿区耕地生产力损害评价GIS系统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越 王旭春 +3 位作者 张鹏 管晓明 李东发 张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GIS技术已成为煤炭开采损害评价重要和便捷的工具。针对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开采沉陷耕地损害的特征,着重从系统构建的角度,分析了系统功能的总体设计、数据库的建立和实现的技术方法。基于Arcgis的AO组件库,借助ActiveX技术、三维可... GIS技术已成为煤炭开采损害评价重要和便捷的工具。针对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开采沉陷耕地损害的特征,着重从系统构建的角度,分析了系统功能的总体设计、数据库的建立和实现的技术方法。基于Arcgis的AO组件库,借助ActiveX技术、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构建了采煤沉陷区耕地生产力损害评价、二维及三维可视化和补偿计算的一体化评价系统。选取鲍店矿典型采煤沉陷区为评价对象,对本系统进行了工程应用。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况,表明了系统的科学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耕地生产力损害 GIS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时序数据的高潜水位煤矿区植被扰动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良成 陈永春 +5 位作者 安士凯 徐燕飞 殷梦杰 李志辉 赵萍 陈业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7-215,共9页
我国东部矿区是重要的煤粮生产复合区,由于境内地势平坦,地下潜水位高,采空区形成的沉陷大多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尤为严重。植被作为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外界干扰和环境要素的变化而具有动态... 我国东部矿区是重要的煤粮生产复合区,由于境内地势平坦,地下潜水位高,采空区形成的沉陷大多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尤为严重。植被作为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外界干扰和环境要素的变化而具有动态特征。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是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的常用指示因子,基于NDVI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揭示植被的扰动效应。以安徽淮南顾桥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8年Landsat NDVI时间序列数据的分级统计,以及热点分析、聚类与异常值分析和剖面线分析,研究NDVI值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煤矿开采沉陷对周围植被的扰动效应。研究表明:2007—2018年间顾桥矿植被生长状况整体良好,但植被覆盖离散程度在增大;NDVI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均为“高–高”聚类和“低–低”聚类,无异常出现;受煤炭开采影响,热点区减少,冷点区增加,热点向冷点的转化主要发生在沉陷积水区、德上高速和永幸河附近;沉陷积水区周围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的植被扰动,开采初期扰动较小,随着积水区范围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扰动范围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具有时序滞后性和时空累积性。研究成果为采煤沉陷区生态影响范围的确定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植被扰动 高潜水位 NDVI Landsat时序数据 淮南顾桥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农田整理设计方法和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自威 吴克宁 +1 位作者 赵华甫 曹绍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912-6915,6936,共5页
针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受损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开展3方面研究:①在框架导向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观与问题导向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②提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 针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受损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开展3方面研究:①在框架导向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观与问题导向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②提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生态坑塘等特色工程布局;③针对采煤塌陷区区特有潜水位上升,生态环境恶化与土壤质量及结构受到破坏等现状,提出生态型降水排水沟道与土壤修复工程等特色设计。这一针对性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科学开展土地整理,科学恢复生产能力,重建农田生态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塌陷区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问题导向方法 框架导向方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