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井下金属结构等效储能模型耦合电磁波能量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子建 侯明硕 +2 位作者 孙静 杜欣欣 石洋名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6,共11页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设备发射的电磁波能量可以被周围金属结构耦合吸收,这种现象存在点燃矿井内爆炸性气体的危险。现有针对井下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安全性研究只是对金属结构等效阻性模型耦合电磁波能量进行分析,缺乏对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设备发射的电磁波能量可以被周围金属结构耦合吸收,这种现象存在点燃矿井内爆炸性气体的危险。现有针对井下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安全性研究只是对金属结构等效阻性模型耦合电磁波能量进行分析,缺乏对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能量在时间上积累的储能过程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金属结构耦合−积累−释放电磁波能量研究的等效储能结构模型,即金属结构等效容性储能模型与金属结构等效感性储能模型。首先通过低衰减度传输线模型,推导出发射天线输出功率、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与接收端感应电压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金属结构等效储能模型,推导出接收端参数与放电火花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接收端参数对放电火花能量的影响。最后通过接收端感应电压与感应电压有效值的关系,推导出发射天线输出功率、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与放电火花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发射天线输出功率、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对放电火花能量的影响,并给出在其他参数确定情况下2种金属结构等效储能模型各自的理论参考安全点。仿真结果表明:①对于金属结构等效容性储能模型,放电火花能量随着等效储能电容、接收端感应电压有效值增大而增大,安全点向左偏移,对等效储能电容、接收端感应电压有效值的安全要求变得严苛。②放电火花能量随着发射天线功率增大而增大,随着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得到金属结构等效容性储能模型理论参考安全点。③对于金属结构等效感性储能模型,放电火花能量随着等效储能电感、接收端感应电压有效值增大而增大,安全点向左偏移,对等效储能电感、接收端感应电压有效值的安全要求变得严苛。④放电火花能量随着发射天线功率增大而增大,随着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得到金属结构等效感性储能模型理论参考安全点。⑤对比2种金属结构储能模型理论参考安全点,得到金属结构等效容性储能模型的危险性远大于金属结构等效感性储能模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能量 金属结构 等效储能模型 放电火花能量 爆炸性气体最小点燃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燃性气体对PE粉体静电放电点火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义 赵东风 +2 位作者 路帅 钟圣俊 张林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26,共4页
运用标准粉尘爆炸测试装置Hartmann管分别测试了聚乙烯(PE)粗料和经过筛分的PE粉体的最小点火能量,比较了PE粉体和可燃性气体共存时(即杂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量与不同形式的静电放电能量。当PE粉体粒径小于2 mm时,随着粒径的增大,可燃... 运用标准粉尘爆炸测试装置Hartmann管分别测试了聚乙烯(PE)粗料和经过筛分的PE粉体的最小点火能量,比较了PE粉体和可燃性气体共存时(即杂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量与不同形式的静电放电能量。当PE粉体粒径小于2 mm时,随着粒径的增大,可燃性气体对杂混合物最小点火能量的影响也越大,但可燃性气体对PE粉体静电点火的影响变小。当可燃性气体浓度低于10%爆炸下限时,对未经过筛分的原始粉体,各种形式的静电均无法将其点燃;对粒径小于0.5 mm的PE粉体,可以排除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堆表面放电作为点火源的可能性;对粒径小于75μm的PE粉体,堆表面放电、火花放电和传播型刷形放电均是可能的点火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粉尘 爆炸 最小点火能 静电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最小点火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雨成 刘天奇 周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96-800,共5页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最小点火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7种不同变质程度煤尘,采用哈特曼管试验系统,测试不同煤尘云质量浓度c、着火延迟时间t、喷粉压力P下最小点火能E.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E值间存在明显界限,变质程度...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最小点火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7种不同变质程度煤尘,采用哈特曼管试验系统,测试不同煤尘云质量浓度c、着火延迟时间t、喷粉压力P下最小点火能E.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E值间存在明显界限,变质程度越高,E越大.在同等粒度下,受煤尘颗粒着火氧化速度限制,最佳点火质量浓度随变质程度增高而减小.随t增大,E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佳着火延迟时间在1 s附近,且t比c对褐煤E值影响作用偏大.无烟煤P与E关系曲线呈"漏斗型",最佳喷粉压力随变质程度降低而减小.建立c、t、P耦合条件下无烟煤E的数学模型,由此确定的最佳测试工况(c,t,P)考虑了因素间关联性,理论上比单因素分析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云 最小点火能 变质程度 粉尘质量浓度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空气混合物的火花着火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畅 马泽鹏 +3 位作者 董哲仁 陈洋洋 苑春苗 白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13-1918,共6页
最小点火能、着火延迟时间和火焰传播速度是表征可燃气体着火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根据可燃气体的着火机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数值计算揭示了环境温度、火花能量对甲烷/空气混合物在电火花作用下着火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环境温... 最小点火能、着火延迟时间和火焰传播速度是表征可燃气体着火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根据可燃气体的着火机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数值计算揭示了环境温度、火花能量对甲烷/空气混合物在电火花作用下着火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上升,甲烷/空气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降低,着火延迟时间缩短,火焰传播速度增大;火花能量对火焰传播速度无影响,当火花能量逐渐接近最小点火能时,火花能量对着火延迟时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气体爆炸 最小点火能 着火延迟时间 火焰传播速度 电火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氧环境下纯棉织物的静电放电引燃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会志 武占成 +1 位作者 王书平 刘伟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7-1130,共4页
织物的引燃性能在不同环境下会有所不同,纯氧环境中较小能量的静电放电可能使织物燃烧而引起火灾。为研究织物的防静电性能,设计了高压纯氧环境静电引燃性测试装置,并测试性研究了纯氧环境下的静电放电的引燃性,分析了纯棉织物静电放电... 织物的引燃性能在不同环境下会有所不同,纯氧环境中较小能量的静电放电可能使织物燃烧而引起火灾。为研究织物的防静电性能,设计了高压纯氧环境静电引燃性测试装置,并测试性研究了纯氧环境下的静电放电的引燃性,分析了纯棉织物静电放电引燃性测试中的影响因素—氧气压力和编制工艺。3种纯棉织物引燃性的对比得出最易点燃的纯棉制品为纯棉手套,采用Bruceton法求得的纯棉手套在纯氧环境下最小点火能为106.4mJ。实验研究得出的结果是织物的静电放电引燃性最低能量—最小点火能随氧气压力的升高而降低且与织物的辅助材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氧 织物 静电放电 氧气压力 编制工艺 最小点火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并联磁集成Buck变换器的本安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玉岗 李龙华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1,61,共6页
对交错并联磁集成变换器的最大电感电流和最大输出短路释放能量进行分析计算。指出采用交错并联磁集成电路能在更好的保证本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变换器输出功率的成倍提高。得出了交错并联磁集成Buck变换器的非爆炸性本质安全判据和使得... 对交错并联磁集成变换器的最大电感电流和最大输出短路释放能量进行分析计算。指出采用交错并联磁集成电路能在更好的保证本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变换器输出功率的成倍提高。得出了交错并联磁集成Buck变换器的非爆炸性本质安全判据和使得其最大输出短路释放能量最小的最佳电感、电容设计参数。实验结果证明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安全 BUCK变换器 交错并联磁集成 最小点燃放电能量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波振子结构在井下5G辐射场中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田子建 降滉舟 +2 位作者 常琳 刘斌 王文清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167,共9页
GB 3836.1-202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规定,爆炸性环境中射频设备的射频阈功率不得大于6 W,该规定引自欧盟标准,缺乏试验验证,严重制约了5G技术在煤井下的应用。为了重新评价矿井5G通信设备辐射电磁波能量的安全性,分析得... GB 3836.1-202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规定,爆炸性环境中射频设备的射频阈功率不得大于6 W,该规定引自欧盟标准,缺乏试验验证,严重制约了5G技术在煤井下的应用。为了重新评价矿井5G通信设备辐射电磁波能量的安全性,分析得出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产生放电的形式应为低压分断电路电弧放电;分析了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产生的放电能量,选择最易耦合电磁波的半波振子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得出等效半波振子等价直流放电电路产生的放电能量大于等价高频放电电路产生的放电能量,从而将分析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放电的安全性转换为分析金属结构的等效半波振子天线等价直流放电电路的安全性。选择直流本安电路的安全性判别原则来判断等效半波振子等价直流放电电路的安全性,通过计算放电功率和能量,得出5G射频设备辐射功率不大于10.5 W时,将不会点燃爆炸性的瓦斯气体,因此,可将5G通信系统射频基站的安全辐射功率提高到10.5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系统 射频阈功率 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放电 半波振子 低压分断电路电弧放电 最低点火能 本安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电感电路最小点燃电流和电感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庆海 胡天禄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70-373,共4页
低压电感电路当电感大于95mH时,最小点燃电流MIC与电源电压无关;当电感小于95mH且电源电压小于20V时,MIC随电源电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直线关系;若电源电压大于20V且电感小于0.2mH时,MIC与电感量无关。本文利用放电电流线性衰减模... 低压电感电路当电感大于95mH时,最小点燃电流MIC与电源电压无关;当电感小于95mH且电源电压小于20V时,MIC随电源电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直线关系;若电源电压大于20V且电感小于0.2mH时,MIC与电感量无关。本文利用放电电流线性衰减模型和抛物线衰减模型分析了低压电感电路最小点燃电流和电感之间的这种关系,给出数学关系式,并分析了误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点燃电流 最小点燃能量 放电时间 电感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药物粉尘输运过程静电特性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小良 张志凯 +1 位作者 沈倩 叶圣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59,共5页
兽药制药粉尘加工工艺过程中,由于粉尘颗粒之间或颗粒与设备、管壁之间的碰撞、摩擦,导致装置内部静电荷量积聚,激发静电放电,粉尘燃烧或爆炸的事故频发。实验主要通过包括粉尘与管材摩擦的漏电电流测试和静电放电火花对粉尘云点燃敏感... 兽药制药粉尘加工工艺过程中,由于粉尘颗粒之间或颗粒与设备、管壁之间的碰撞、摩擦,导致装置内部静电荷量积聚,激发静电放电,粉尘燃烧或爆炸的事故频发。实验主要通过包括粉尘与管材摩擦的漏电电流测试和静电放电火花对粉尘云点燃敏感性测试两部分。结果表明:单一药物药粉的静电漏电电流随着管材管径的增大,管长的增长,静电漏电电流逐渐变大;随着倾斜角的增大,静电漏电电流先增大后降低;镀锌铁管的漏电电流大于PVC管,电荷逸散速度更快。单一兽药粉的粉尘云放电火花最小点燃能量随质量浓度的变化,呈现二次曲线的变化趋势。混合兽药粉与单一兽药粉的漏电电流和粉尘云放电火花最小点燃能量的测试结果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静电放电 静电漏电电流 最小点火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充氧阀头材料静电放电引燃性研究
10
作者 段泽民 丁晨迪 +3 位作者 左曦 傅毓斐 张力 汪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03-1207,1239,共6页
飞机充氧过程中,可能发生充氧阀头静电放电引起的火灾事故。为研究充氧阀头静电放电引燃特性,文章结合充氧阀头静电放电能量分析,进行了高压纯氧环境下飞机充氧阀头材料的静电放电引燃实验研究,并对其静电放电引燃可能性展开了初步讨论... 飞机充氧过程中,可能发生充氧阀头静电放电引起的火灾事故。为研究充氧阀头静电放电引燃特性,文章结合充氧阀头静电放电能量分析,进行了高压纯氧环境下飞机充氧阀头材料的静电放电引燃实验研究,并对其静电放电引燃可能性展开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纯氧压强范围内,阀头尼龙材料的最小点火能量随气压升高迅速减小;在0.1 MPa时,最小点火能量为750.78 mJ;而当压强为3 MPa时,最小点火能量已降至0.55 mJ,并低于所分析的mJ量级的充氧阀头静电放电能量上限值,具有静电放电引燃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为飞机氧气系统静电危险性及3 MPa以上气压下阀头静电放电引燃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氧阀头 静电放电能量 高压纯氧 静电放电引燃 最小点火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4/H2-空气预混气流动点火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晓阳 李孝天 +1 位作者 胡二江 黄佐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7-293,共7页
搭建了隧道燃烧室流动点火平台,使用纳秒脉冲高频放电探索CH4/H2-空气预混气的流动点火特性.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掺氢比(a为0、5%、10%)和不同放电频率(f为10 k Hz、15 k Hz、20 kHz)对点火成功率Pig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和放电频... 搭建了隧道燃烧室流动点火平台,使用纳秒脉冲高频放电探索CH4/H2-空气预混气的流动点火特性.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掺氢比(a为0、5%、10%)和不同放电频率(f为10 k Hz、15 k Hz、20 kHz)对点火成功率Pig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和放电频率的增加,点火能量相同时,Pig也迅速提高.在相同放电时间内存在最佳的放电功率,功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点火.此外,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初始火核的发展,进一步阐明了掺氢有利于提高P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点火 点火成功率 最小点火能量 放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测试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志宇 杨遂军 +1 位作者 栾伟玲 叶树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7-1369,共13页
最小点火能(minimum ignition energy,MIE)是表征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核心参数,其测试准确性对粉尘爆炸控制至关重要。然而最小点火能测试方法多样,测试结果有诸多影响因素,不利于粉尘爆炸控制工作开展。为此,梳理了最小点火能测试过... 最小点火能(minimum ignition energy,MIE)是表征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核心参数,其测试准确性对粉尘爆炸控制至关重要。然而最小点火能测试方法多样,测试结果有诸多影响因素,不利于粉尘爆炸控制工作开展。为此,梳理了最小点火能测试过程中粉尘分散、静电火花发生、火花能量计算及最小点火能判定等阶段不同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粉尘理化性质、粉尘分散状态、火花发生参数以及测试环境等因素对最小点火能测试结果的影响,归纳了近五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点火能(MIE) 粉尘爆炸 粉尘分散 火花能量 静电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低点火温度条件下煤粉自燃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砺 李超华 +1 位作者 武瑞龙 邹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火电厂及煤化工行业中需要将原煤加工成煤粉,煤粉在制备及输送过程中具有粒度小、环境温度高和供氧条件充分等特点,易发生自燃现象。最低点火温度Tm指在一定条件下煤粉能够发生自燃的最低环境温度,是衡量煤粉自燃危险性的重要参数。因此... 火电厂及煤化工行业中需要将原煤加工成煤粉,煤粉在制备及输送过程中具有粒度小、环境温度高和供氧条件充分等特点,易发生自燃现象。最低点火温度Tm指在一定条件下煤粉能够发生自燃的最低环境温度,是衡量煤粉自燃危险性的重要参数。因此,研究煤粉在最低点火温度下的自燃特性参数及热动力学行为,对了解在最低点火温度时煤粉自燃行为、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粉(张家卯弱黏煤ZJM、兖州气煤YZ和长治贫瘦煤CZ)为研究对象,采用油浴程序控温试验装置对煤样自燃特性进行测试,确定了3种煤粉的Tm和延迟点火时间ti;得出最低点火温度下各煤样耗氧速率、CO及C2H4产生量的变化规律;采用热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了3种煤粉的表观活化能。试验结果表明:①ZJM、YZ和CZ煤粉的最低点火温度分别为120、130、164℃,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内部活性基团数量越少,自燃需要热量更多,导致高变质程度煤的最低点火温度较高;3种煤粉在最低点火温度处的延迟点火时间均约为20 min。②耗氧速率呈现出先增加后缓慢减少的趋势,在试验后期由于氧气浓度较低,引起煤粉氧化反应强度降低,最终导致耗氧速率出现缓慢下降;最低点火温度处的CO产生量随时间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煤粉温度约120℃时,产生C2H4。③最低点火温度处ZJM、YZ和CZ煤粉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4.33、29.50和18.67 kJ/mol,其中变质程度最高的CZ煤粉的表观活化能低于另外2个煤样,这表明高变质程度煤样的最低点火温度高,初期氧化反应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自燃 最低点火温度 延迟点火时间 耗氧速率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生杨木粉尘最小点火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逄智宏 李万兆 +2 位作者 郭露 徐长妍 朱南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为防止木材加工中木质粉尘燃爆事故的发生,以纤维板生产中常见的原材料速生杨木粉尘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粉尘粒径分布、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及形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1. 2 L哈特曼管对3种不同粒径(0~50,> 50~96,> 96~180μm)速... 为防止木材加工中木质粉尘燃爆事故的发生,以纤维板生产中常见的原材料速生杨木粉尘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粉尘粒径分布、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及形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1. 2 L哈特曼管对3种不同粒径(0~50,> 50~96,> 96~180μm)速生杨木粉尘进行最小点火能实验,探究点火延迟时间、喷粉压力、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对速生杨木粉尘最小点火能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00 g/m3时,分别增加点火延迟时间和喷粉压力,最小点火能都先减小后增大;最佳点火延迟时间和最佳喷粉压力分别为120 ms和120 k Pa;粒径对最佳点火延迟时间和最佳喷粉压力无显著影响。在点火延迟和喷粉压力分别为120 ms和120 k Pa条件下,最小点火能随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粉尘粒径与最小点火能呈正相关性,3种样品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1~3,1~3和7~13 m J,对应的敏感质量浓度分别为500,750和1 250 g/m3,属于特别着火敏感性粉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木粉尘 最小点火能 点火延迟时间 喷粉压力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质煤尘云最小点火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天奇 郑秋雨 苏长青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468,共4页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最小点火能量随煤尘云质量浓度、点火延迟时间和喷粉压力的变化规律,采用煤尘喷射扩散系统、电火花发生系统、哈特曼管体系统及点火能量数据收集传输系统组成的煤尘云最小点火能量测试装置,对褐煤、长焰煤、不...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最小点火能量随煤尘云质量浓度、点火延迟时间和喷粉压力的变化规律,采用煤尘喷射扩散系统、电火花发生系统、哈特曼管体系统及点火能量数据收集传输系统组成的煤尘云最小点火能量测试装置,对褐煤、长焰煤、不粘煤、气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的最小点火能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8种煤质的c-E拟合曲线之间存在明显界限,变质程度越高,E越大,说明煤尘越不容易着火,其爆炸敏感性越弱。无烟煤的最佳着火质量浓度在2.08~2.50g/L范围内,6种烟煤最佳着火质量浓度在2.50~2.92g/L范围内,而褐煤的E总体上随c变化波动幅度相对最小。8种煤尘云最佳着火延迟时间均在1s附近,该时刻喷粉动力与重力沉降效应之间达到最易着火状态。变质程度越低,最佳喷粉压力越小,煤尘云越容易着火,爆炸危险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云 最小点火能量 质量浓度 点火延迟时间 喷粉压力 哈特曼管 拟合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粉最小点火能的研究
16
作者 黄兴旺 张延松 胡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68,共3页
选用测试设备1.2L哈特曼管,深入研究了面粉在多因素条件下单一变量的点火敏感特性。结果表明:在室温常压、单一控制变量试验条件下,面粉的最小点火能随着浓度、点火延迟时间和喷粉压力的改变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规律,且在一定的变量范围... 选用测试设备1.2L哈特曼管,深入研究了面粉在多因素条件下单一变量的点火敏感特性。结果表明:在室温常压、单一控制变量试验条件下,面粉的最小点火能随着浓度、点火延迟时间和喷粉压力的改变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规律,且在一定的变量范围内,均存在一个最小的点火能量值;此最小点火能量值对应的最佳着火浓度、最佳点火延迟时间、最佳喷粉压力分别为400 g/m^3、90 ms、0.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点火能 面粉 浓度 喷粉压力 点火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