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ction:Identification of SSR markers linked to the abscission of cotton boll traits and mining germplasm in Cotton
1
作者 SHUI Guangling LIN Hairong +9 位作者 MA Xiaomei ZHU Bo HAN Peng AINI Nurimanguli GUO Chunping WU Yuanlong PAN Zhenyuan YOU Chunyuan SONG Guoli NIE Xinhui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Correction:J Cotton Res 7,20(2024)https://doi.org/10.1186/s42397-024-00180-3 Following publication of the original article(Shui et al.2024),the author found 5 errors in the published article.1.One of the author’s nam... Correction:J Cotton Res 7,20(2024)https://doi.org/10.1186/s42397-024-00180-3 Following publication of the original article(Shui et al.2024),the author found 5 errors in the published article.1.One of the author’s name has been corrected from Gou Chunping to Guo Chunping.2.The reference(Zhao SQ.2016)in Table 2 has been updated to:Zhao SQ.Analysis on the major gene and multigene mixed inheritance and QTL mapping for early maturity traits in upland cotton.Chin Acad Agric Sci.2016.https://doi.org/10.3969/j.issn.20160050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3.In’Results’part,’Phenotype analysis of 238 cotton boll abscission among cotton accessions’paragraph,the phenotype analysis of AR1 ranging from 19.27%–63.79%,which was wrongly written as 19.27%-63.97%.4.The‘2018KRL’is modified to‘2018KEL’in Table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mplasm TRAITS COT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金京花 李淑芳 +6 位作者 赵亚东 王迪 张妤 金国光 李鹤南 全成哲 张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5,共15页
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拓宽稻种资源的遗传背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2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所有种质资源农艺性... 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拓宽稻种资源的遗传背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2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所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范围为4.42%(谷粒厚度)~89.75%(空粒数),空粒数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585(空粒数)~2.069(抽穗期),抽穗期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通过对11个省(市)种质的单独分析发现,吉林省种质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等7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云南省种质的始穗期及穗长等4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黑龙江省种质的抽穗期等3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对不同类型种质的分析发现,地方品种的剑叶长度、株高等11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选育品种的生育期性状、有效穗数等9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149个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其中始穗期等3个生育期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程度较高。主成分分析发现,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9.309%,且与生育期相关的性状贡献率最大。通过聚类分析,1775份水稻种质被划分成3个类群,其中东北三省及北京和杭州的种质为类群Ⅰ,该群种质的始穗期、分蘖数及有效穗数等10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今后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第Ⅱ类群仅包含宁夏种质,说明宁夏种质资源与其他省(市)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远,可为今后拓宽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起到重要作用。第Ⅲ类群包含河北、山东、云南、江苏及新疆种质,此类群种质谷粒长度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今后水稻品质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紫苏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文娟 罗俊杰 +1 位作者 陈军 欧巧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0-392,共13页
为提高紫苏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甘肃的5个栽培区的127份紫苏地方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127份资源的UPGMA聚类结果,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并结合采集地信息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甘肃地... 为提高紫苏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甘肃的5个栽培区的127份紫苏地方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127份资源的UPGMA聚类结果,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并结合采集地信息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甘肃地方紫苏种质资源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6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724,陇南和天水、平凉和庆阳之间分别具有更高的亲缘关系。最终获得由38份紫苏地方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利用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对紫苏核心种质的7个表型性状、5个油用品质性状检验,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赖上坤 潘明泉 +5 位作者 朱莉 刘敏轩 金倩 刘晓飞 陆平 王卫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1-746,共16页
针对江苏高粱产业缺乏本地适宜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的问题,本研究以来自国内外的400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在江苏淮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江苏高粱产业缺乏本地适宜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的问题,本研究以来自国内外的400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在江苏淮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高粱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质量性状芽鞘色、幼苗叶色、主脉色、穗型、穗形、颖壳色、粒色、分蘖性和颖壳包被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366、0.2235、0.6631、1.3980、0.9619、1.7641、1.7039、1.0631和0.9908;而数量性状全生育期、株高、茎粗、穗长、穗柄长、穗粒重、千粒重、着壳率和角质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质量性状,分别为2.0479、1.9254、2.0472、1.9822、2.0531、2.0314、2.0693、1.4375和1.926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全生育期、穗长、穗柄长、穗粒重和着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粒重与全生育期、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柄长、着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15时,供试高粱可以分为3大类,其中类群Ⅰ植株高大,穗粒重和千粒重较小,可作为能源材料开发;类群Ⅱ穗长和穗柄长较短,可从中筛选适合粮饲兼用型育种的资源;类群Ⅲ矮秆、大穗、早熟,可作为粒用高粱材料创新及杂交育种的基础材料。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个主成分对表型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153%;其中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达到了33.209%,载荷较高的性状有穗长和穗柄长;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25.189%,穗粒重载荷最高;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5.427%,千粒重载荷最高;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11.328%,载荷较高的性状有全生育期、株高、茎粗以及角质率。从供试高粱种质中,筛选出8份全生育期较短、株高较矮、穗型偏散的优良资源,可供江苏地区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种质资源 江苏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茶梅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莹 解丰羽 +1 位作者 孙迎坤 李辛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为了筛选出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方法并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有效性评价,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216个茶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45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采用不同... 为了筛选出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方法并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有效性评价,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216个茶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45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采用不同取样比例(10%、20%和30%)、取样方法(优先取样法结合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结合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法和完全随机取样法)和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不加权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和离差平方和法)构建茶梅核心种质,并利用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率和表型频率方差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茶梅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方法为采用优先取样法结合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法取样,取样比例为20%,并采用重心法聚类。利用该方法构建的茶梅初级核心种质包含43个品种,其总体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1.074)高于总群体,表型保留比率达0.978,表型频率方差为0.063。说明采用适宜方法构建的茶梅初级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茶梅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R种质玉米自交系QB2896选育的种质创新应用与思考
6
作者 王天宇 王安贵 +6 位作者 祝云芳 郭向阳 吴迅 刘鹏飞 蒋喻林 涂亮 陈泽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252,共8页
结合国内玉米育种实践,针对西南玉米产区常碰到的玉米种质资源狭窄问题,利用P群、Reid和Lancaster等3个种质类群,融合组建PLR种质,充分利用P群种质的抗叶斑病好,Lancaster种质的果穗长、脱水快、出籽率高,R类群种质的耐密性较好、抗倒... 结合国内玉米育种实践,针对西南玉米产区常碰到的玉米种质资源狭窄问题,利用P群、Reid和Lancaster等3个种质类群,融合组建PLR种质,充分利用P群种质的抗叶斑病好,Lancaster种质的果穗长、脱水快、出籽率高,R类群种质的耐密性较好、抗倒伏性较强等优良性状。用群间选系理论方法为理论指导,选用来自温带PR群体材料选系QB512和来自RL群体材料选系QB1018杂交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择到S_(4)代,用单倍体进行诱导选择,选育了以QB2896为代表的一批聚合3个类群优良特性的自交系,它们都具有配合力高、脱水快、抗病性较好、果穗封尖性好、出籽率高、综合适应性广且耐密性好的特点,解决了自交系本身的丰产性、抗病性、脱水性、秃尖等问题。组配出北玉1507、金玉9608和金玉9632等9个玉米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种质资源的创新融合可以有效地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可作为一种创新方法应用于玉米育种实践,为玉米新种质类群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PLR种质类群 QB2896 选育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萝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 王庆彪 +1 位作者 王艳萍 吴翔宇 《蔬菜》 2025年第3期12-17,共6页
我国是世界上萝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同时也是萝卜的次生起源中心,具有丰富的萝卜遗传种质资源。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萝卜生产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我国萝卜产业发展现状,综述了萝卜种植规模、种质资源现状和产业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萝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同时也是萝卜的次生起源中心,具有丰富的萝卜遗传种质资源。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萝卜生产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我国萝卜产业发展现状,综述了萝卜种植规模、种质资源现状和产业发展新变化,同时针对目前萝卜栽培过程中品种及技术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及展望,以期进一步促进萝卜产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产业 种质资源 品种 栽培 育种 加工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斌 陈新宇 +2 位作者 廖焕琴 张卫华 杨会肖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对我国5个主要天然分布区共99株棱果花种质资源进行花表型变异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变异系数为18.58%~41.02%,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花梗长和短雄蕊... 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对我国5个主要天然分布区共99株棱果花种质资源进行花表型变异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变异系数为18.58%~41.02%,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花梗长和短雄蕊花药长,雌蕊花柱变异系数最小,以广西来宾、广东阳春居群的变异系数最大,而广东韶关居群最小。棱果花的花表型变异主要来自居群间,居群内变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花的大部分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花萼管长与鄂裂片长、花径、雌蕊花柱长相关性较高,为0.71~0.94。花表型性状可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其中花瓣长、花瓣宽、花萼管长、短雄蕊花丝长是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99株棱果花分为7组,除第Ⅴ组外,同一居群的棱果花大部分植株聚在同一组中,说明棱果花的花表型与来源有一定的关系。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棱果花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果花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叶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9
作者 赵辉 刘新涛 +5 位作者 倪云霞 王婧 贾敏 赵新贝 何碧珀 刘红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7,共9页
为筛选芝麻叶部病害抗性资源,采用自然诱发法和相对抗病性指数对18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叶部病害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叶部病害抗性普遍较差,未出现免疫和高抗类型,抗病种质资源占比较低,仅为7.22%;感病品种占比较高。... 为筛选芝麻叶部病害抗性资源,采用自然诱发法和相对抗病性指数对18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叶部病害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叶部病害抗性普遍较差,未出现免疫和高抗类型,抗病种质资源占比较低,仅为7.22%;感病品种占比较高。江汉夏芝麻区抗性材料数量和比例最高,其次为黄淮夏芝麻区。供试材料中抗病种质仅有13份,分别为:南召农家种,‘鸭嘴芝麻’(ZZM1054),‘ZZM0927’‘观音麻’(ZZM1271),‘独苔’(ZZM1224),‘ZZM03846’‘ZZM02488’,野芝麻(WZM03156),‘野芝1号’‘豫芝4号’(ZZM03410),‘独脚黄’(ZZM1250),‘襄芝2号’和修武农家种,农家种中抗性材料的数量和比例高于现代培育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叶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桃地方品种资源考察与优异种质发掘
10
作者 王力荣 王新卫 +7 位作者 赵国庆 朱更瑞 吴金龙 李芳菲 谢景梅 邵亚杰 徐孟琪 李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1540,共10页
2014年至2024年先后15次对环塔里木盆地24个县的桃地方品种资源(以下简称土桃)进行了系统考察,主要集中在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其中喀什地区的莎车县分布着土桃最大实生群体。鉴定评价土桃种质资源313份,其中原生种桃(Prunus persica L.)... 2014年至2024年先后15次对环塔里木盆地24个县的桃地方品种资源(以下简称土桃)进行了系统考察,主要集中在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其中喀什地区的莎车县分布着土桃最大实生群体。鉴定评价土桃种质资源313份,其中原生种桃(Prunus persica L.)223份,新疆桃(P.ferganensis Kost.et Riab)76份,桃巴旦(Prunus.persica L.×P.communis Fritsch.或P.ferganensis Kost.et Riab×P.communis Fritsch.)13份。果实成熟期从7月上旬至11月上旬,果实类型包括普通桃262份、油桃50份和蟠桃1份。土桃种质果皮和果肉颜色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果皮颜色有纯绿色、纯黄色、纯白色等,发掘了袖珍油桃、和田绿皮桃、和田白桃、莎车绿皮油桃2号、皮山黄艾西1号、墨玉黄1号、黄棱桃、白棱桃等一批稀有、珍稀、濒危种质。通过考察,基本厘清了环塔里木盆地土桃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多样性水平,阐明了其生产利用现状,提出环塔里木盆地是迄今为止我国地方品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并筛选出一批可供生产应用的品种,为该区域土桃的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种质资源 考察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谢鑫鑫 黄建都 +2 位作者 林翮飞 陈雨静 陈继兵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1,共9页
为探究不同来源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以引进的30份茄子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形、果色、单果质量等16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变异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遗传多样性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份... 为探究不同来源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以引进的30份茄子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形、果色、单果质量等16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变异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遗传多样性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份茄子种质资源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4~1.36,变异系数为15.73%~46.86%。5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9.86%~19.89%,平均为14.8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68~1.96,平均值为1.86。通过对30份茄子种质资源的16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有12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5对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在1.0以上,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0.86%,基本能够反映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7.5处将30份茄子种质资源聚为4类。研究结果为提高茄子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种质资源 表型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海燕 徐芝亮 何俊海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124-128,134,共6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所在,也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江西省通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育种原始创新能力不够、...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所在,也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江西省通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育种原始创新能力不够、种业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帮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借鉴河南、湖南两省的先进做法,提出了扶持潜力种企、培育赣种“领头雁”,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优异种质基因,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种业保障体系、发挥政策积极效用,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助力种企高质量发展等措施以实现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种业 种质资源 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13
作者 钟淮钦 罗宇婷 +3 位作者 钟声远 吴建设 林兵 樊荣辉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构建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为蝴蝶兰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0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2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采用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优先...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构建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为蝴蝶兰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0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2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采用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3种取样比例(20%、25%、30%)和8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不加权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探讨最佳取样策略,构建核心种质。利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ean difference percentage,MD)、方差差异百分率(Variance difference percentage,VD)、极差符合率(Range coincidence rate,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ariation coefficient change rate,VR)对备选核心种质进行评价,利用均值、极值比较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优先取样法能够使核心种质更具代表性,欧式距离优于马氏距离,25%为最佳取样比例,最优聚类方法为最长距离法,最终抽提出52份材料的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项评价参数优秀,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信息得到保留,并且很好地去除了原种质的遗传冗余。【结论】构建的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可以优先作为后续蝴蝶兰种质资源研究的材料,为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初级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末位标记可变的杏种质分子身份证构建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苑克俊 牛庆霖 《中国果树》 2025年第4期42-50,共9页
针对前期研究中使用5个SSR标记构建杏种质分子身份证时,有2份种质不能区分的问题,研究了用2个SSR标记UDP98-409和UDAp-471替换分子身份证中图谱特征条带数少的末位标记BPPCT 011。基于等位基因两位特征数字的发现和分子身份证保持适当... 针对前期研究中使用5个SSR标记构建杏种质分子身份证时,有2份种质不能区分的问题,研究了用2个SSR标记UDP98-409和UDAp-471替换分子身份证中图谱特征条带数少的末位标记BPPCT 011。基于等位基因两位特征数字的发现和分子身份证保持适当长度的需要,创建了一种新颖的前4个SSR标记为固定标记、末位标记可变的分子身份证构建方法,其等位基因以图谱特征条带数值的后两位数字作代码,不需要转换为其他数字或字母代码,方法简单易行。对于前4个SSR标记,其图谱带型采用每个标记的两个等位基因代码编码;对于末位标记,基于前4个SSR标记可区分多数种质、末位标记仅需区分少数几种种质的特点,其图谱带型以1个等位基因代码和1个SSR标记代码的组合作为编码;对于前4个SSR标记已区分的种质,其分子身份证末位标记以0000作为编码。新方法分子身份证长度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为5个标记长度和20位数字长度,能根据需要增加末位标记区分少数种质,且5个标记不受连锁遗传影响,前4个标记的图谱带型还能区分纯合和杂合基因型,是一个理想方案。由于其前4个标记分子身份证编码以及末位标记1个等位基因分子身份证编码使用的是原始的等位基因特征数字,故称之为“等位基因特征数字编码法”。利用该方法成功鉴别包括5个新品种在内的25份种质,试验结果可为利用分子鉴定进行立园、满园、国华、玉华、夏华等杏新品种的品种权保护提供依据。新方法也可在其他果树和农作物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 品种 SSR标记 编码方法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瓠瓜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鉴定分析
15
作者 钦洁 张力 +3 位作者 黄皓 尚小红 郭元元 周生茂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6,共5页
2015-2021年通过普查征集和系统调查,对广西14个地级市、49个县(县级市、区)、81个乡镇的瓠瓜资源进行了收集、调查、鉴定,对收集到的59份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表型鉴定和资源评价鉴定,对其分布情况、资源分类和优异资源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2015-2021年通过普查征集和系统调查,对广西14个地级市、49个县(县级市、区)、81个乡镇的瓠瓜资源进行了收集、调查、鉴定,对收集到的59份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表型鉴定和资源评价鉴定,对其分布情况、资源分类和优异资源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广西共收集了59份瓠瓜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桂北、桂西地区,多集中在海拔0~250 m,细腰葫芦形、葫芦形和梨形瓠瓜是广西瓠瓜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型,通过鉴定筛选出了民兴瓠瓜、建新葫芦、牛白观赏葫芦、黎村葫芦、对面岭长颈葫芦、晒禾坪葫芦6份特色优异的瓠瓜种质资源,为进一步利用和创新种质奠定了基础。并提出继续开展瓠瓜种质资源的引进收集、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优异种质的挖掘利用和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等建议,为加快推进瓠瓜育种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 种质资源 调查与收集 鉴定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糜子骨干种质构建
16
作者 张磊 董孔军 +5 位作者 何继红 任瑞玉 刘天鹏 李亚伟 刘敏轩 杨天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0-941,共12页
中国糜子拥有众多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糜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宝贵的亲本资源。然而,关于如何从庞大的种质资源库中构建骨干种质资源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490份糜子种质资源为材料,按照品种类型和穗型分组,运用平方根... 中国糜子拥有众多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糜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宝贵的亲本资源。然而,关于如何从庞大的种质资源库中构建骨干种质资源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490份糜子种质资源为材料,按照品种类型和穗型分组,运用平方根比例法确定取样数量。组内聚类分析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20个),并结合随机取样法,建立骨干种质;利用均值、方差、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和性状保留比例等指标具体评估糜子骨干种质的代表性,并利用直方图、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明确全部种质与骨干种质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55份糜子骨干种质占全部种质的11.22%,包括地方品种26份(47.28%)、育成品种9份(16.36%)、野生品种9份(16.36%)和国外品种11份(20.00%)。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全部种质与骨干种质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方差、均值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所建立的骨干种质基本能覆盖全部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糜子 骨干种质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鉴定评价
17
作者 杨文博 秦子钰 +4 位作者 马锦霞 王生轩 王能波 李晶晶 曹言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3-645,共13页
2021—2023年,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办公室对省内12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工作,共普查到水稻种植县信息累计120条;征收集到水稻种质资源37份,并对其中33份的田间性状进行了调查鉴... 2021—2023年,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办公室对省内12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工作,共普查到水稻种植县信息累计120条;征收集到水稻种质资源37份,并对其中33份的田间性状进行了调查鉴定。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水稻呈现种植区域集中、种植面积增加、地方品种急剧减少的特征。征收集到的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豫北稻区和豫南稻区,大部分分布在海拔50~100 m范围。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中,粳稻多于籼稻,水稻多于陆稻,粘稻多于糯稻,香稻和有色稻分别占总资源数的27.27%和21.21%。资源表型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多表现为株高在100.1~120.0 cm之间,茎秆直立且长度在80.1~100.0 cm之间,叶鞘色和叶片色绿色,叶舌二裂,剑叶和倒二叶为直立型,剑叶长度在25.1~30.0 cm和41.0~45.0 cm之间,剑叶宽度在1.50~1.75 cm之间,穗抽出良好,穗型以中间型为主,穗长在15.1~30.0 cm之间,穗成熟后呈弯曲状,穗部二次枝梗多分枝,籽粒无芒,外颖黄色且有毛。综合表型性状筛选出息县香稻丸1号、三粒寸、菡香一号F11、毛铺软稻、黑香糯、绿米等6份优异水稻种质资源。本研究可为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普查收集 鉴定评价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杏种质创新培育及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胜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山杏具有根系发达、耐寒、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作为亚洲地区特有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疗保健、生物能源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能源... 山杏具有根系发达、耐寒、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作为亚洲地区特有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疗保健、生物能源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能源和粮油安全以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杏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多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育种工作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通过查阅国内外山杏相关报道,本研究综述了种质创新、基础生物学、高效培育技术、种仁功能成分评价及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山杏研究的重要成果。目前已建成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为山杏种质资源保护、种质创新及共享利用提供了重要平台,国内相关科研单位挖掘并选育了丰产、抗冻、晚花及变异类型等优异山杏种质资源和新品种。同时在山杏开花进程、花器官败育、授粉亲和性及低温胁迫响应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为山杏产量及品质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山杏重要经济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种仁成分合成累积与调控分子机制的解析为山杏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山杏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中,嫁接技术是加快推进山杏良种化、品种化进程的主要手段,山杏栽培技术亦由粗放管理逐步向集约化栽培方向发展,低产林改造、农林复合经营和抚育管理技术已逐渐成熟。山杏种仁富含多种功能成分,是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等行业的优质原料,其加工副产物亦可转化利用成为工业原料、医药试剂及农业物质,实现资源多元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种质创新 基础生物学 高效栽培 功能成分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的胡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伊六喜 牟英男 +5 位作者 萨如拉 高凤云 周宇 李志伟 邬阳 陈永胜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9-1236,共8页
【目的】评价269份不同地理来源的胡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胡麻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对269份胡麻种质材料进行Hiseq测序开发SNP数据,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机构分析。【结果】获得1.3684 Tb有效序列数据,与胡麻参考基因组平... 【目的】评价269份不同地理来源的胡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胡麻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对269份胡麻种质材料进行Hiseq测序开发SNP数据,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机构分析。【结果】获得1.3684 Tb有效序列数据,与胡麻参考基因组平均比对率为96.32%,碱基GC含量平均值为38.57%。平均测序深度为12.55 X;通过过滤(deep>=4,miss <0.2,MAF> 0.01)检测到1069 106个SNPs,分布在15条染色体上,平均密度为每千碱基2.87个SNP。按花冠形状269份胡麻种质分为漏斗形群体(47)、五角星形群体(117)、碟形群体(93)、轮形群体(12)4个群体。5个地理来源的品种在4个群体中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品种主要集中在漏斗形群体和碟形群体中,中国华北品种主要集中在碟形群体中,欧洲和亚洲品种主要集中在五角星群体中。群体结构分析表明,最佳分群K值为9,LD衰减数值为15 Kb。【结论】胡麻花冠形状与当地的育种目标和胡麻重要农艺性状有一定关联,有利于形态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20
作者 吴超 李志强 +5 位作者 陶亮 马静 李婷玉 李扬 耿建建 宫丽丹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构建澳洲坚果的核心种质是提升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基于208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利用Core Hunter软件和基因覆盖度指标,构建了一套核心种质。通过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 构建澳洲坚果的核心种质是提升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基于208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利用Core Hunter软件和基因覆盖度指标,构建了一套核心种质。通过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综合评估,共鉴定出5470885个SNP标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41份种质作为核心种质,其中美国种质11份(26.83%),澳大利亚种质12份(29.27%),中国种质18份(43.90%)。在18份国内种质中,包含了经实生选种(11份)、杂交育种(5份)和诱变育种(2份)途径获取的种质。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93和0.20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11和0.274)、平均Nei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315和0.275)、平均香浓维纳指数(分别为0.481和0.43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56和0.228)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此外,10种基因型在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中的比例几乎一致,次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很小。另外,核心种质的主成分分布图和原始种质的分布图的趋势相吻合。本研究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变异,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