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ed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on a Multipurpose SEM
1
作者 Christian Lang Matthew Hiscock +1 位作者 Jussi Liipo Hans Otterstroem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15,共1页
Ore grades are currently declining and mines are increasingly required to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in order to save costs and conserve resources. As a result, automated procedures to control and measure process effici... Ore grades are currently declining and mines are increasingly required to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in order to save costs and conserve resources. As a result, automated procedures to control and measure process efficiency have become popular: The demand for sustainable mining and metals processing is globally increasing.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is a well established technique to analyse and optimize mining processes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process mineralogy studies and mineral &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Dedicated systems consisting of an optimiz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 (SEM) and usually several X-ray detectors are an established solution. With the advent of large area SDDs (Silicon drift detector) and progress in stage automation on conventional SEMs, the speed of X-Ray acquisition is no longer a limiting factor. However, until now, the particle analysis packages o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ystems do not lend themselves to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without significant modification. INCAMineral is a new solution for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which runs on conventional SEMs equipped with large area SD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id Large Volume 3D Mineral Processing and Liberation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 to Sub Micron Resolution
2
作者 S H Lau Susan Candell +2 位作者 Sylvia Yun Allen Gu YUN Wenbing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8-78,共1页
We describe a novel lab base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of X-ray Microscopes (XRM) used in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ies to be adapted for mineral processing and mineral liberation ... We describe a novel lab base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of X-ray Microscopes (XRM) used in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ies to be adapted for mineral processing and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As this is a tomographic technique performed with an XRM, it is non-destructive and does not require complex preparation of polished sections typical of SEM-EDS techniques (such as MLA and QEMSCAN). It complements these existing techniques by providing 3D information and mineral liberation of multi-phase particles with much larger sample volume statistics but at a fraction of the time. In several applications, the technique is superior. These includ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ailing loss in precious mineral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sity,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rack and pore network analysis during comminution, heap leaching and for texture and exposure/lock class analysis for floa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mla) 3D mineral processing X-ray microscopy (XRM) COMPUTED TOMOGRAPHY precious base and industrial miner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型锂矿中锂的赋存形态与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厉岩 胡文斌 +2 位作者 王晨晔 李会泉 孙振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7-1142,共6页
黏土型锂矿作为重要的战略锂资源,因其广泛分布、丰富储量和易于开采而备受关注。锂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和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阻碍了传统火法或湿法工艺的大规模提锂。通过逐级化学提取,结合矿物解离分析(MLA)、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 黏土型锂矿作为重要的战略锂资源,因其广泛分布、丰富储量和易于开采而备受关注。锂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和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阻碍了传统火法或湿法工艺的大规模提锂。通过逐级化学提取,结合矿物解离分析(MLA)、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对云南某地区黏土型锂矿的锂分布规律和结合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矿石表面呈现颗粒状和片状结构,伴有微小的凹凸颗粒,结合XRD和MLA分析,原矿主要由一水硬铝石、勃姆石、锐钛矿和黏土矿物(如高岭石[Al_(2)Si_(2)O_(5)(OH)_(4)]和锂绿泥石[LiAl_(5)Si_(3)O_(10)(OH)_(8))]组成,表明该矿物是一种铝土质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矿石中锂的总量为3293μg·g^(-1),其中88.61%锂以结构稳定的硅酸盐/铝硅酸盐结合态存在,9.64%锂以碳酸盐/磷酸盐结合态存在,其余部分的锂以游离态、离子交换态和硫化物结合态存在。TOF-SIMS结果表明了锂与铝、硅、钾等元素在矿石中的分布重叠,证实锂以较为稳定的、不易被其他阳离子取代的结合态分布在黏土型矿相中。经过浓氢氟酸浸出后黏土矿相消失,进一步验证了锂主要分布于黏土型铝硅酸盐矿物中。该研究为黏土型锂矿中锂的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提供了深入分析,为实现黏土型锂矿中锂的选择性高效提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逐级化学提取 矿物解离分析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A分析的某铜矿石选矿工艺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晶 唐鑫 +2 位作者 吕向文 简胜 张琳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6,71,共5页
采用自动矿物参数分析系统(MLA)分析了某矽卡岩型铜矿矿物组成、嵌布关系,测定了不同磨矿细度下原矿及混合精矿产品的粒度分布特征及解离度特征,并根据该结果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初步研究,确定选矿流程为:磨矿、铜硫混合浮选、粗精... 采用自动矿物参数分析系统(MLA)分析了某矽卡岩型铜矿矿物组成、嵌布关系,测定了不同磨矿细度下原矿及混合精矿产品的粒度分布特征及解离度特征,并根据该结果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初步研究,确定选矿流程为:磨矿、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浮选。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粒级占70%、再磨细度-20μm粒级占75%条件下,可以得到铜品位20.88%、铜回收率70.42%、银品位183.9 g/t、银回收率76.78%的铜精矿和硫品位32.65%、硫回收率91.47%的硫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工艺矿物学 mla分析 单体解离度 粗精矿再磨 浮选 铜硫混合浮选 铜硫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思茅地区铜锌硫化矿工艺矿物学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谢海云 叶群杰 +3 位作者 周平 高利坤 庄故章 童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云南思茅地区有大量难选铜锌多金属硫化矿资源,由于其矿石结构、成分及构造复杂,采用传统的镜下鉴定工艺矿物学分析对铜、锌等有价金属的赋存状态等难以自动准确定量。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分析及矿物解离度分析(MLA)等多种现代... 云南思茅地区有大量难选铜锌多金属硫化矿资源,由于其矿石结构、成分及构造复杂,采用传统的镜下鉴定工艺矿物学分析对铜、锌等有价金属的赋存状态等难以自动准确定量。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分析及矿物解离度分析(MLA)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研究该地区矿石的主要元素组成、矿物种类、嵌布和包裹特性等。分析表明,铜锌硫化矿的主要元素及含量为Cu 3.03%、Zn 3.90%、S 27.44%、Pb 0.13%。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含少量方铅矿;目的矿物黄铜矿、闪锌矿主要与黄铁矿连生和被其包裹;其次黄铜矿和闪锌矿相互连生和被其包裹,且96%以上的黄铜矿、闪锌矿和黄铁矿均分布在粒度大于9.6μm的易选粒级范围。方铅矿多呈细粒嵌布状,与铜、锌、硫矿物之间的磨矿解离有一定困难。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思茅地区的铜锌硫化矿矿石需磨至约31μm方能实现铜-锌-硫矿物的解离,需磨至约14μm方能实现铅与其他矿物的解离,同时预测了铜锌硫化矿中铜和锌的理论选矿回收率分别为91.22%和84.92%。本文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难选多金属硫化矿的选矿技术制定和指标选择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硫化矿 工艺矿物学 矿物解离分析系统(mla) 云南思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尾矿中金银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建红 高翔 +4 位作者 段敏 万凡 邱廷省 陈江安 胡咏梅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80-85,共6页
安徽某金矿浮选尾矿中金的品位为1.28 g/t,浮选尾矿中的金损失较为严重.为了查明其原因,作者采用MLA等大型先进的仪器对其浮选尾矿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本矿石中金主要为自然金,而且主要为包裹金;其主要共生矿物为黄... 安徽某金矿浮选尾矿中金的品位为1.28 g/t,浮选尾矿中的金损失较为严重.为了查明其原因,作者采用MLA等大型先进的仪器对其浮选尾矿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本矿石中金主要为自然金,而且主要为包裹金;其主要共生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及毒砂.颗粒金分布在5~10μm,5μm以下粒级的银矿物颗粒占比20.17%.因此对于浮选富集来看,需要进一步磨矿,提高单体解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a 尾矿 黄铁矿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铅锌混合精矿的矿物学特征分析及分离效率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谢海云 柳彦昊 +4 位作者 纪翠翠 晋艳玲 张培 田小松 刘榕鑫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2-549,共8页
中国云南省有大量的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资源,该类矿产资源的高效选矿分离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云南迪庆地区的硫化混合精矿,该混合精矿铜、铅、锌三种有价金属共存,分离难度较大,导致其产品难以销售或冶炼。本文采用... 中国云南省有大量的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资源,该类矿产资源的高效选矿分离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云南迪庆地区的硫化混合精矿,该混合精矿铜、铅、锌三种有价金属共存,分离难度较大,导致其产品难以销售或冶炼。本文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法和矿物解离度分析(MLA)等多种检测方法,对该混合精矿的主要元素含量、矿物组成、物相组成、主要目的矿物的嵌布特性和单体解离度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精矿的粒度较细,各矿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连生或包裹现象,目的矿物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的单体解离度中等偏低,为69.28%~70.56%。初步预测该混合精矿中铜、铅和锌的理论选矿分离效率依次为71.63%、62.97%和72.72%。根据实验分析结果,本文提出进一步提高该混合精矿的磨矿细度促使金属矿物充分解离,是提升铜、铅、锌各矿物选矿分离效率的关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精矿 矿物解离度分析 单体解离度 理论分离效率 工艺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在低品位铜矿渣工艺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涛 宋文磊 +5 位作者 陈倩 杨金昆 胡轶 黄军 许丹妮 徐亦桐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759,共12页
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是目前全球矿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在查明许多低品位矿石的元素赋存状态等方面具有局限性,且无法提供定量化的矿物学信息,制约了对这些金属矿石选矿工艺的提升。近年来,基于扫描电镜... 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是目前全球矿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在查明许多低品位矿石的元素赋存状态等方面具有局限性,且无法提供定量化的矿物学信息,制约了对这些金属矿石选矿工艺的提升。近年来,基于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的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复杂矿石和工艺矿物学的研究中。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该类系统在工艺矿物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本文利用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对中国某矿山低品位铜矿渣样品进行矿物学测试分析,展示其在提取多种工艺矿物学参数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铜矿渣中铜元素含量(0.08%)很低,主要赋存在黄铜矿中,该矿物含量为0.21%;脉石矿物含有大量石英(47.46%)、白云母(10.10%)和方解石(9.88%)等;黄铜矿连生关系复杂,主要以连生体形式呈不规则粒状零散分布在石英和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中,粒度小且分布极不均匀,其中11~76μm颗粒占比较大;解离度低于30%的黄铜矿颗粒质量占全部的85%左右,整体解离度较低,因而需要进一步磨矿来提升黄铜矿回收率。以上研究表明,对于有用矿物含量低、粒度细小且嵌布关系复杂的矿石样品,包括TIMA在内的矿物分析系统能够提供快速、定量、全面且准确的工艺矿物学参数信息,有利于优化选冶流程,在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A 矿物自动定量分析 工艺矿物学 铜矿渣 解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谦比希铜矿中铜矿物的解离特性及其可浮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苏敏 窦培谦 +3 位作者 张瑞洋 孙春宝 寇珏 刘子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矿物的单体解离是浮选分离的前提,查明矿石细度、目的矿物单体解离度和矿石可浮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为浮选前物料的准备提供指导。为此,以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矿石为例,借助矿物解离分析系统(MLA),初步探讨了不同细度下有用矿物的解... 矿物的单体解离是浮选分离的前提,查明矿石细度、目的矿物单体解离度和矿石可浮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为浮选前物料的准备提供指导。为此,以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矿石为例,借助矿物解离分析系统(MLA),初步探讨了不同细度下有用矿物的解离特性与可浮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谦比希铜矿中的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量为5.32%,脉石矿物主要有正长石、石英和云母;原矿中黄铜矿属于以微细粒为主的不等粒嵌布,黄铜矿颗粒介于10~500μm,且多数与长石和石英毗邻,部分细颗粒被包裹在粗颗粒的长石和云母中,仅有少量单体解离颗粒存在;将原矿磨至-74μm占70%,黄铜矿的自由表面由60.88%升高至78.14%,单体解离颗粒含量由28.90%增加至54.24%,但连生体中铜矿物的分布规律没有改变;试验矿石浮选过程最有效的选别粒度为18~100μm,粗颗粒中铜的损失是由于铜矿物单体解离度低,过细物料的损失则是因为物料可选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矿 mla 嵌布粒度 矿物解离特性 可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斑岩型多金属金矿的嵌布特征及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榕鑫 朱坤 +4 位作者 谢海云 张鹏飞 丁超 吴继宗 童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410,共7页
云南西部有大量低品位金矿资源,且具有嵌布粒度不均匀、矿石结构复杂、解离不完全等特点,传统工艺矿物学分析不易快速、准确测定金赋存状态及载金矿物的嵌布特征。本文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MLA)、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滇西多金属金矿进行... 云南西部有大量低品位金矿资源,且具有嵌布粒度不均匀、矿石结构复杂、解离不完全等特点,传统工艺矿物学分析不易快速、准确测定金赋存状态及载金矿物的嵌布特征。本文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MLA)、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滇西多金属金矿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该矿的矿物组成、嵌布粒度、连生及包裹关系,同时阐明了载金矿物的工艺矿物学性质对金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主要以游离态自然金的形式存在,嵌布粒度极细,主要集中在0.01~0.02 mm粒度级别;小于0.074 mm粒级的金占原矿总金量的50.08%,其余金以微细包裹体分散于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等载金矿物中。但载金矿物粒度较细,解离性差,嵌布不均匀,因此提高载金矿物解离度是提高金回收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多金属金矿 工艺矿物学 矿物自动分析系统 矿物解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秘鲁铜硫矿石选矿工艺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曾广圣 欧乐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8,共9页
秘鲁铜硫矿石的主要回收对象是铜和硫矿物,由于铜矿物嵌布复杂、粒度过细以及与各种脉石矿物或金属矿物交生关系紧密,利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如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等较难准确定量其工艺矿物学参数。本文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 秘鲁铜硫矿石的主要回收对象是铜和硫矿物,由于铜矿物嵌布复杂、粒度过细以及与各种脉石矿物或金属矿物交生关系紧密,利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如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等较难准确定量其工艺矿物学参数。本文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及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LA)等技术手段,研究秘鲁铜硫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及单体解离特性等,并对影响选矿指标的主要矿物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元素为Cu(0.65%)和S(9.53%)。矿石中黄铁矿(16.57%)含量较高,形态较为规则,与其他矿物之间的交生关系相对简单,粒度普遍偏粗,其中粒径大于0.30mm的黄铁矿占95.06%。铜矿物主要以不规则粒状、皮壳状、网脉状、纤维状、尘粒状、斑点状分布于脉石中或与黄铁矿、闪锌矿、磁铁矿等金属矿物交生紧密,粒度极不均匀,使得铜矿物解离难度加大,且矿石中云母(12.51%)、绿泥石(3.74%)、滑石(3.34%)、高岭石、蒙脱石(3.59%)等黏土质矿物含量较高,在磨矿过程中易发生泥化从而恶化分选环境。根据该类型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本文建议采用"粗磨-部分优先浮铜-铜硫混浮-混合精矿再磨再选分离"的工艺流程,可得到质量高的铜、硫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 铜硫矿石 工艺矿物学 黏土矿物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