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MICS联合Voxar软件引导治疗空洞型肺结核1例
1
作者 龚正 Nanafosu Yeboah +1 位作者 Shamas Amjsd 陈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6-967,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咳嗽2个月,确诊肺结核并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2个月后痰及肺泡灌洗液检查示结核杆菌DNA阳性。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肺部CT提示左肺下叶背段空洞,较2个月前相仿...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咳嗽2个月,确诊肺结核并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2个月后痰及肺泡灌洗液检查示结核杆菌DNA阳性。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肺部CT提示左肺下叶背段空洞,较2个月前相仿。介入手术过程:患者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气管镜下行结核空洞内异烟肼灌注治疗;医学影像交互式控制系统(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提示背段空洞容积为31.3 mL,医学可视化系统Voxar软件虚拟导航提示为左肺背段C支内侧分支(第5级支气管);给予虚拟导航支气管镜引导,0.3g异烟肼加入5mL利多卡因及15mL0.9%氯化钠溶液(总液体20 mL),导管灌入左肺背段C支外侧分支,术中患者诉轻微背痛及胸闷,无其他不适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s软件 Voxar软件 空洞型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个体化重建咯血模型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晓婷 王剑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咯血模型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杭州市某医院实习的47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12月入科的25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2021年1-12月入...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咯血模型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杭州市某医院实习的47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12月入科的25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2021年1-12月入科的22名实习护生为试验组,采取基于三维影像辅助的教学模式。评价并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结果试验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imics软件的三维影像辅助教学模式,可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s软件 三维重建 咯血 护理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imics软件构建人颅骨缺损区植入体的参数设置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范芦芳 徐浩铜 +5 位作者 张正治 刘毅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吴毅 刘光久 李颖 张绍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093-2095,共3页
目的对Mimics软件内构建颅骨缺损区植入体模型的参数设置进行研究,以提高缺损区植入体设计的精确度。方法将30个行颅骨修补术的缺损头颅随机分为2组,利用CT扫描获得这些头颅的薄层图像并导入Mimics软件,在输入插值30,光滑因子0.8的参数... 目的对Mimics软件内构建颅骨缺损区植入体模型的参数设置进行研究,以提高缺损区植入体设计的精确度。方法将30个行颅骨修补术的缺损头颅随机分为2组,利用CT扫描获得这些头颅的薄层图像并导入Mimics软件,在输入插值30,光滑因子0.8的参数(单纯光滑组)和输入相同参数并加入缩减补偿程序(光滑补偿组)后采用镜像技术构建两组缺损区的植入体模型。分析两组植入体表面积与其原始表面积之间是否有差异,并观测两组行颅骨修补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钛钉使用数量。结果 Mimics软件内单纯光滑组的植入体表面积(3 863.0±306.5)小于其原始表面积(4 029.8±392.4)(P<0.01),而光滑补偿组的植入体表面积(4 149.9±341.4)与其原始表面积(4 157.1±335.8)基本一致。光滑补偿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钛钉使用数量比单纯光滑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Mimics软件内设计颅骨缺损区植入体需注意将缩减补偿程序纳入重建参数,使得到的钛网更好地与缺损区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s软件 重建 颅骨缺损 植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体积及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被引量:25
4
作者 江晓兵 黄伟权 +7 位作者 庞智晖 周广全 梁德 晋大祥 姚珍松 杨志东 张顺聪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量与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2012年1月~3月共有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14个椎体),均使用标准化定量推注管道注... 目的:建立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量与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2012年1月~3月共有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14个椎体),均使用标准化定量推注管道注入骨水泥,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准确记录骨水泥量,将他们记录的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术后对患者手术节段进行CT薄层扫描,再将CT数据输入Mimics软件,利用Mimics软件计算测量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及椎体体积,并计算出椎体内骨水泥/椎体的体积比,将2名检测者计算出的骨水泥量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将计算出的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准确性。并对2名不同检测者按照同样操作流程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及椎体体积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12例患者(14个椎体)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2名医师记录的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为4.99±0.60ml,检测者A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1±0.61ml、26.66±2.93ml,检测者B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2±0.59ml、26.64±2.92ml,检测者A及B测量出骨水泥体积的平均值(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为5.02±0.60ml,椎体内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为0.19±0.03(0.13~0.23)。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水泥估计量及椎体体积计算量在2名不同检测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精确计算椎体内骨水泥量,并测量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椎体强化术骨水泥量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术 骨水泥量 骨水泥 椎体体积比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维CT图像中的测量与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勇 张纲 +2 位作者 雷涛 吴小波 谭颖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CT测量方法并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法收集需要手术治疗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20例,术前摄颌面部三维CT,利用Mimics软件对双侧颧骨复合体与邻近骨骼解剖标志点中选取的同样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选取同样... 目的探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CT测量方法并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法收集需要手术治疗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20例,术前摄颌面部三维CT,利用Mimics软件对双侧颧骨复合体与邻近骨骼解剖标志点中选取的同样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选取同样的三点之间的角度进行测量分析,计算患侧与健侧之间的差值,以此为骨折移位数据指导手术。术后复查CT并测量各段距离和角度,评价复位效果。结果1)颧骨复合体骨折时,颧骨体骨折块多向后、向内移位。术后患侧与健侧比较,骨折段移位距离差值减少至2 mm以内,角度差值减少至1°以内,复位达到三维对称,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好,手术效果满意。2)健侧的颧弓突点水平角和颧突点水平角数据呈正态分布,分别为138.50°±1.15°和132.72°±0.89°。结论三维CT测量可以实现对颧骨复合体空间移位的定量测量,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手术复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骨折 三维CT测量 mimics软件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在髁突体积和表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琦 魏小二 +1 位作者 邹德荣 俞律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人群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探讨不同位置、性别、年龄的髁突形态特点,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 目的: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人群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探讨不同位置、性别、年龄的髁突形态特点,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300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组1(18~24岁),组2(25~34岁),组3(35~44岁)。每组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Mimics17.0软件对双侧髁突进行三维重建,计算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结果:左右侧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均无明显差别,男性髁突体积、表面积都要大于女性(P<0.05),但男女之间髁突MI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个体之间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未见明显差别,而35~44岁个体的MI值要大于18~24岁个体(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以有效地测量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并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体积 表面积 形态学指数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与Micro-CT内置软件测量小鼠颅骨缺损骨再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玉凤 王璐 +2 位作者 辜向东 王超 吴小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Mimics软件与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内置分析软件对颅骨缺损内新生骨量及骨愈合率的测量结果,评价2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性。方法:在小鼠右侧颅顶骨制备直径4 mm圆形骨缺损,分别于术后当天、6周、12周,... 目的:对比分析Mimics软件与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内置分析软件对颅骨缺损内新生骨量及骨愈合率的测量结果,评价2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性。方法:在小鼠右侧颅顶骨制备直径4 mm圆形骨缺损,分别于术后当天、6周、12周,对小鼠颅骨进行活体Micro-CT扫描,然后利用Micro-CT扫描仪内置软件重建颅骨缺损的三维图像并测量缺损内新生骨体积及愈合率,且利用Mimics软件对Micro-CT扫描的二维图片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缺损内新生骨体积及愈合率。结果:与术后6周相比,术后12周Micro-CT扫描仪内置软件和Mimics软件测量的缺损内新生骨体积和骨愈合率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和12周,Mimics软件的测量结果与Micro-CT扫描仪内置软件测量的颅骨缺损内新骨体积及骨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损术后6周和术后12周,Mimics软件对Micro-CT扫描后的二维图片进行重建并计算出的颅骨缺损新生骨体积及骨愈合率,与Micro-CT扫描仪内置软件的测量结果均一致,且测量方法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显微CT 颅骨缺损 mimics软件 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结合Mimics软件实现颏管区种植术前测量和可视化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邓文正 周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35-337,34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检查数据经过Mimics软件处理后对颏管区的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为颏管区种植手术可能损伤这个解剖结构的风险做出提示。方法:由CBCT自带的Galaxis软件将患者的CBCT数...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检查数据经过Mimics软件处理后对颏管区的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为颏管区种植手术可能损伤这个解剖结构的风险做出提示。方法:由CBCT自带的Galaxis软件将患者的CBCT数据转化成DICOM 3.0格式保存;然后将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在CBCT二级重建图像上,进行测量和观察。结果:颏孔有65%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根尖区,23%位于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12%位于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之间的下方,同性别左右之间以及男女性之间颏孔位置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颏孔的横径和纵径,颏管水平距,颏孔前3mm冠状面的管嵴距、管下缘距、管舌距、管颊距、颏管横纵径,同性别左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比女性大(P<0.05)。重建的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可多方位对下颌骨颏管区的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结论:CBCT结合Mimics软件实现了颏管区种植术前精确测量和建立可视化三维模型,能为种植牙的医患交流、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mimics软件 颏管区 种植牙 可视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的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的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汤春艳 陈洁 +5 位作者 汪小海 李冰冰 蒋明 张晓坤 王焱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通过Mimics软件构建的支气管三维模型分析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提供参考。方法第1部分,回顾性分析2021年4—7月行胸部CT检查的成年患者256例,采用Mimics软件构建支气管三维模型并进行多平面... 目的通过Mimics软件构建的支气管三维模型分析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提供参考。方法第1部分,回顾性分析2021年4—7月行胸部CT检查的成年患者256例,采用Mimics软件构建支气管三维模型并进行多平面重建,测量右支气管内径(RBD)、右支气管长度(RBL和RMSBL)、左支气管内径(LBD)、左支气管长度(LBL),并与临床常用型号DLT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第2部分,选择2021年7—11月择期全麻下行左肺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Mimics软件测量组(M组)和传统方法组(C组),每组30例。M组根据Mimics软件测量的支气管长度和内径值选择导管型号;C组根据患者的性别、身高选择导管型号。计算DLT型号首次选择准确率。结果第1部分,RBL和RMSBL变异系数较大,右支气管开口于隆突及以上患者3例(1.2%),243例(95%)患者RMSBL≤30 mm,其中50例RMSBL≤18.1 mm。LBD≤35和37 Fr导管外径值以及RBD≤35和37 Fr导管外径值的患者均为女性,女性患者支气管内径≤39 Fr导管外径的人数以及RMSBL≤35 Fr导管支气管套囊近端到侧孔近端距离(18.1 mm)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第2部分,M组DLT型号首次选择准确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术前运用Mimics软件测定支气管解剖参数有益于DLT型号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长度 支气管内径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mics软件构建钩骨3D可视化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明杰 徐永清 +6 位作者 罗浩天 吴一芃 王毅 张旭林 吴欢 许育健 袁礼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结果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结果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和掌侧表面呈三角形,掌侧面尺侧向掌侧延伸形成钩骨钩。钩骨钩分为顶部,中部及基底部。钩骨远端关节面与第4、5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桡侧与头状骨形成关节,尺侧与三角骨形成关节。在背侧非关节面由微小动脉网分支成数根滋养血管进入钩骨体内,并在各方向分支营养钩骨体。在掌侧非关节面钩骨体钩骨钩移行处,即钩骨钩基底部桡侧1-2根滋养血管直接或分支进入骨内,并分别向钩骨体及钩骨钩内走行。部分标本钩骨钩基底部尺侧出现滋养血管由此进入骨内并向钩骨钩内分支走行。钩骨钩顶端有单独的小血管进入并在骨内分支。钩骨钩基底部桡侧滋养血管骨内分支分别与由钩骨体背侧及钩骨钩顶端滋养血管骨内分支相互吻合。结论钩骨体和钩骨钩内血供丰富,较难发生缺血性坏死。钩骨钩骨折保守治疗不愈合可能是由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较大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骨 骨内血管 解剖学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及颈椎模型用于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远政 田晓滨 +4 位作者 刘洋 李波 孙立 张一 王楠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及Mimics软件设计一种新的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入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16例成人下颈椎标本行CT扫描收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标本进行三维重建。利用Mimics相关功能在三维重建图像上寻找下颈椎椎...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及Mimics软件设计一种新的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入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16例成人下颈椎标本行CT扫描收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标本进行三维重建。利用Mimics相关功能在三维重建图像上寻找下颈椎椎弓根最佳轴线并测量椎弓根相关参数,制定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方案。然后将三维重建图像以STL格式导入三维打印机,制作出下颈椎的实体模型,根据个体化置钉角度置入导向针。依照制定的个体化指定参数,并配合实体模型的直观指导,在标本上进行置钉。置钉后标本行CT扫描,判断置入准确性。利用上述方法对2例患者进行个体化置钉,术后通过CT扫描验证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成功建立了与标本相似度极高的下颈椎三维重建图像和实物模型,通过测量结果设计了每个椎弓根的置钉参数。共在标本上置入148枚椎弓根螺钉,140枚位于椎弓根骨皮质之内,8枚稍穿破椎弓根骨皮质。对患者置入10枚椎弓根螺钉,CT示螺钉位置满意。结论用Mimics软件对下颈椎进行三维重建,制定个体化置钉参数,同时配合实物模型的直观指导,提供了一种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钉的方法,利用该法能提高置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 mimics软件 快速成型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简介
12
作者 杨坚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数据软件分析软件 SPSS10.0 系统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三维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刘珊珊 唐强 +4 位作者 廖烨晖 冷叶波 王清 唐超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目的:测量正常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pedicle isthmus complex,PIC)解剖形态学参数,分析PIC三维结构特征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颈椎或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无椎动脉高跨患者[男性57... 目的:测量正常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pedicle isthmus complex,PIC)解剖形态学参数,分析PIC三维结构特征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颈椎或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无椎动脉高跨患者[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56.1±1.8岁(18~79岁)]和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且术后复查颈椎CT的28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55.5±14.6岁(18~80岁)]的影像资料。将原始CT数据上传至Mimics 21.0软件,利用软件从枢椎上分割出双侧PIC,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重建坐标轴,在新坐标轴上对PIC复合体的上、中、下行断层切割,并确定PIC最前端、最狭部和最后端。在三维图像上测量PIC上、中、下断层最前端宽度、最狭部宽度、最后端宽度以及内倾角度。基于后路枢椎椎弓根置钉患者的螺钉是否穿破PIC分为穿破组及未穿破组。并以枢椎椎弓根螺钉为参照,测量螺钉中心点距离PIC上壁高度、PIC内壁宽度以及螺钉内倾角。结果:100例患者PIC各参数左右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合并统计。男性在各分割层面PIC宽度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视角PIC宽度结果显示:上层整体宽度为9.6±1.3mm,中层整体宽度为9.5±1.4mm,下层整体宽度为8.0±1.1mm,上层、中层整体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41),其余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断位视角PIC整体宽度结果显示:最前端整体宽度为8.8±1.4mm,最狭部整体宽度为7.2±1.3mm,最后端整体宽度为11.0±1.5mm,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内倾角结果显示:上层内倾角为15.1°±8.7°,中层内倾角为19.5°±8.4°,下层内倾角为26.3°±9.0°,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共计50枚螺钉置入,未穿破组和穿破组各有25枚。未穿破组螺钉中心点距离PIC上壁高度[4.4(3.6~5.3)mm]和距离PIC内壁宽度[3.3(2.8~3.8)mm]小于穿破组[5.1(4.5~6.0)mm和4.0(3.1~5.4)mm,P<0.05]。两组之间螺钉内倾角无统计学差异[17.6°(10.5°~21.5°) vs 16.9°(9.6°~23.1°),P=0.854]。结论:不伴椎动脉高跨的正常PIC冠状位视角呈上宽下窄的形态特点,横断位视角呈前后宽、中间窄的形态特点,内倾角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提示该PIC三维结构呈现扭曲改变。将枢椎椎弓根-峡部作为复合体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解剖形态和变化特点,指导枢椎安全置钉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峡部复合体 三维结构 形态特征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taV的MIMIC工业仿真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冰岩 石红瑞 《控制工程》 CSCD 2007年第5期470-472,共3页
为了体现仿真技术在当前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控制系统检测、工艺流程优化、人员能力培养等作用,结合美国Mynah公司推出的MIMIC工业仿真软件,基于DeltaV系统在某德国化工公司的实际项目应用,根据项目中的应用状况,阐述整套仿真系... 为了体现仿真技术在当前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控制系统检测、工艺流程优化、人员能力培养等作用,结合美国Mynah公司推出的MIMIC工业仿真软件,基于DeltaV系统在某德国化工公司的实际项目应用,根据项目中的应用状况,阐述整套仿真系统的功能作用。并运用了该软件的实用性、灵活性和易于使用性等特点,针对某装置中的生产过程,进行相应模型建立,切实体现了仿真技术的优势和所带来的效益,展现了仿真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aV系统 mimic软件 仿真系统 化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GIS与91卫图助手软件结合在永平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晓伟 施俊美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6期1-4,10,共5页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按照传统的林业工作方法实施,工作量大、勾绘不准确、进度慢。以永平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为例,研讨将ArcGIS和91卫图助手软件结合应用,通过计算坐标转换参数、求取公共点、地块勾绘、成果图层导出导入等方法及步骤...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按照传统的林业工作方法实施,工作量大、勾绘不准确、进度慢。以永平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为例,研讨将ArcGIS和91卫图助手软件结合应用,通过计算坐标转换参数、求取公共点、地块勾绘、成果图层导出导入等方法及步骤,得到退耕还林小班矢量图层文件,即可用于作业设计文件的编制以及用作检查验收、工程管理的基础材料。二者的组合应用可快速高精度实现退耕还林作业设计,提高工作效率,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10.0软件 91卫图助手软件 新一轮退耕还林 坐标转换参数 地块勾绘 永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举办医学统计软件(SPSS10.0、EP16.0)应用讲习班的通知
16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81-681,共1页
关键词 医学统计软件 SPSS10.0 EP16.0 讲习班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不同置入方向影响螺钉松动的疲劳测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占旭强 杨洋洋 +2 位作者 蔡宗远 于研 程黎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9-209,共1页
目的采用人工椎骨模型及疲劳载荷对椎弓根螺钉松动程度进行评估,研究螺钉不同置入方向下螺钉松动的差异及二者间相关性。方法基于人体腰椎椎骨尺寸制作人工椎骨模型,并依据术中螺钉置入角度定义3种置入方向(-10°:头倾、0°:平... 目的采用人工椎骨模型及疲劳载荷对椎弓根螺钉松动程度进行评估,研究螺钉不同置入方向下螺钉松动的差异及二者间相关性。方法基于人体腰椎椎骨尺寸制作人工椎骨模型,并依据术中螺钉置入角度定义3种置入方向(-10°:头倾、0°:平行、+10°:尾倾)。于疲劳载荷(100~250 N,30000次循环)加载过程中记录循环-位移曲线。结束后旋出螺钉,利用MicroCT设备及Mimics软件来重建和计算螺钉孔洞体积比值(加载后螺钉孔洞体积与螺钉置入时该区域体积的比值)。结果循环-位移曲线结果表明尾倾组的位移最小,其次为平行组,最后为头倾组。螺钉孔洞体积比值结果表明尾倾组的比值小于头倾组及平行组的比值(1.22±0.04 vs 1.36±0.02头倾组,P<0.001;vs 1.30±0.02平行组,P=0.009),平行组的比值小于头倾组的比值(1.30±0.02 vs 1.36±0.02,P=0.21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螺钉方向与最大位移终末值(最大位移中末次循环对应的位移)(P=-0.95,P<0.001)、螺钉孔洞体积比值(P=-0.94,P<0.001)都呈负相关。结论在椎弓根螺钉不同方向置入人工椎骨模型的疲劳载荷实验中,螺钉置入方向与最大位移终末值及螺钉孔洞体积比值都呈负相关,其中尾倾方向下螺钉松动程度最小,其次为平行方向,最后为头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螺钉孔 mimics软件 MICROCT 螺钉松动 最大位移 疲劳载荷 疲劳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髋关节脱位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运平 陈鸿奋 +2 位作者 王富明 贾谊 王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腰-骶-髂复合体的数字模型,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为临床上采用联合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0例正常骨盆CT平扫数据,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在虚拟的髂骨...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腰-骶-髂复合体的数字模型,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为临床上采用联合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0例正常骨盆CT平扫数据,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在虚拟的髂骨上模拟髂骨钉的置入,测量不同进钉方向时进钉角度及髂骨钉的解剖参数。结果进钉方向Ⅰ: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00±0.84)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59.97±7.99)mm,TSA(12.48±7.16)°,CSA(56.41±6.47)°,SSA(29.91±5.55)°。进钉方向Ⅱ: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95±0.50)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106.69±8.74)mm,TSA(43.93±6.09)°,CSA(39.25±6.11)°,SSA(19.24±3.78)°。结论数字骨科模型能更好的指导临床上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髋关节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椎弓根 髂骨钉系统 骶髂关节 内固定 mimics10.0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负荷下前臂旋转时肱桡关节接触面积变化的活体研究
19
作者 卞浩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3-593,共1页
目的本研究以模拟人摔倒后手伸直撑地来探究活体肘关节在有无轴向负荷下,前臂旋前旋后时肱桡关节接触面积及接触中心在桡骨小头表面的变化情况。方法招募6名志愿者,对完全伸直的右侧肘关节在旋前旋后位置进行CT扫描,获取无负荷旋后/旋... 目的本研究以模拟人摔倒后手伸直撑地来探究活体肘关节在有无轴向负荷下,前臂旋前旋后时肱桡关节接触面积及接触中心在桡骨小头表面的变化情况。方法招募6名志愿者,对完全伸直的右侧肘关节在旋前旋后位置进行CT扫描,获取无负荷旋后/旋前位、负荷旋后/旋前位的CT图像。所得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肱骨桡骨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3Matic Medical软件运用膨胀法进行肱桡关节面积测量,获得相应图像以及面积中心,并将面积中心导入由Geomagic软件生成的坐标系以观察面积中心的移动。结果与无负荷旋前及旋后位置比较,负荷旋前和旋后位置的肱桡关节面积分别增加了8.6%和10.5%。与无负荷旋前位置相比,无负荷旋后位置的肱桡关节面积接触中心显著地向桡骨小头前内侧移动2.4 mm,负荷旋前位置的肱桡关节面积接触中心向桡骨小头中心移动1.0 mm。肱桡关节接触中心从负荷旋前位置到负荷旋后位置向桡骨小头前内侧移动了2.4 mm。桡骨小头前侧的接触面积在无负荷旋后位置比旋前位置增加了14%,负荷旋后位置比旋前位置增加了8%。结论无论旋前旋后,轴向负荷都会增加肱桡关节的接触面积。肱桡关节接触面中心的位置变化与有无负荷和前臂位置相关。无论有无负荷,旋后时的肱桡关节接触位置更偏向于桡骨小头前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小头 肱桡关节 旋前位 轴向负荷 mimics软件 面积测量 接触位置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主动脉弓区域性力学性能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关系的研究
20
作者 赵雅威 曹祎凡 +2 位作者 石怡柯 李芬 陈凌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70,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猪主动脉弓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并探讨其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方法采集健康猪的主动脉,将弓部分割为24个区域作为样本,采用1 mm直径球形压头进行压痕力学测试,并应用Hertz模型计算弹性模量。通过EVG染色...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猪主动脉弓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并探讨其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方法采集健康猪的主动脉,将弓部分割为24个区域作为样本,采用1 mm直径球形压头进行压痕力学测试,并应用Hertz模型计算弹性模量。通过EVG染色法观察弹性纤维分布。基于猪主动脉CTA图像,通过Mimics软件重建动脉模型,并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流固耦合计算,以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猪主动脉弓的周向方向弹性模量在小弯侧略高于大弯侧,并在远心端节段表现出显著差异;轴向方向上其弹性模量未呈现明显规律。EVG染色结果显示小弯侧的弹性纤维面积占比略高于大弯侧,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在远心端小弯侧观察到低时间平均壁面切应力(TAWSS<0.4 Pa)以及高振荡剪切指数(OSI>0.25)和高粒子驻留时间(RRT>5 Pa^(-1))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布,这些区域与较高弹性模量值所在区域相吻合。结论猪主动脉弓的弹性模量在空间上呈现差异性,在远心端小弯侧的值显著高于大弯侧。同时,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主要分布在小弯侧,提示动脉组织的高弹性模量值与血流动力学环境异常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小弯侧 远心端 动脉组织 弹性纤维 主动脉弓 mimics软件 壁面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