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5
1
作者 田卫东 李声伟 +2 位作者 潘剑 高振南 郑晓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98例面中部骨折病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手术切开复位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临床效果及...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98例面中部骨折病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手术切开复位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共98例,男性占78.6%,好发于21~40岁年龄段。伤因,车祸伤占32.6%,工伤事故的打击伤占24.5%,跌伤占17.3%。骨折以上颌骨为主的联合骨折为最多(72.45%)。行骨折Ⅰ期处理的45例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Ⅱ期处理的42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治疗面中部骨折,尤其是复杂骨折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解剖复位侧向螺钉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 被引量:11
2
作者 孟凡文 刘彦普 +2 位作者 胡开进 周树夏 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定骨折,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平均追踪1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满意,下颌运动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复位良好,髁突形态无异常。结论: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省时、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矢状骨折 解剖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侧向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屏前直线切口直视下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及其疗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亚娣 黄永清 +1 位作者 乔光伟 马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9侧)髁突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9侧)髁突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此手术入路暴露充分,视野较好,直视下即可操作进行手术,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部分病例面神经轻瘫,经治疗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此方法是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骨折 坚固内固定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70例面中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守宏 李金超 刘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4-746,共3页
目的:对70例面中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术进行总结,探讨面中部骨折复位的方法。方法:70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小型、微型钛板和不同的手术入路完成手术。结果:术后咬合和外观恢复满意,但不同手术入路存在各自优缺点。结论:坚固内固定术是... 目的:对70例面中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术进行总结,探讨面中部骨折复位的方法。方法:70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小型、微型钛板和不同的手术入路完成手术。结果:术后咬合和外观恢复满意,但不同手术入路存在各自优缺点。结论:坚固内固定术是面中部骨折复位固定的好方法,但手术入路要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部骨折 手术切口 坚固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术后超早期拆除石膏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亮 崔晓龙 +3 位作者 刘万林 赵振群 王勇 白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82-987,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术后超早期(术后2周)拆除石膏外固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00例GartlandⅡ和Ⅲ型儿童伸直型肱骨...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术后超早期(术后2周)拆除石膏外固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00例GartlandⅡ和Ⅲ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8例符合纳入标准,男52例、女33例,均于伤后早期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5)。观察组于术后2周拆除石膏外固定,术后4周拔出克氏针;对照组于术后4周拆除石膏外固定,术后6~8周拔出克氏针。两组均于术后即刻及术后12周行X线检查。评估内容包括:术后即刻及术后12周患侧肘关节Baumann角、提携角、肱头角、术后6周及12周患侧肘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两组Baumann角、提携角、肱头角、肘关节活动度、Flynn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两组患儿均至少随访至术后12周。结果两组均于术后4~8周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术后6周时患侧肘关节平均活动受限度:观察组为(3.09±1.38)°,对照组为(15.9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平均活动受限度均<5°,其中观察组为(0.95±0.95)°,对照组为(1.02±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12周患侧肘关节Baumann角、提携角及肱头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因超早期拆除石膏而导致复位角度丢失。末次随访时按照Flynn评分标准,两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对照组发生4例,经拔除克氏针后口服抗生素治愈。结论儿童GartlandⅡ、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接受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采取超早期(术后2周)拆除石膏不会导致复位角度丢失而增加再次手术风险,术后6周患侧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肘关节康复时间明显缩短,针道感染发生率低。但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其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还需更高等级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石膏 外科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面中部骨折临床分析
6
作者 刘雨 孙世尧 +2 位作者 魏欣 苏波 李祖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2-844,共3页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12~2009-12我院资料完整的37例面中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根据螺旋三维CT重建显示的骨折情况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面形和...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12~2009-12我院资料完整的37例面中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根据螺旋三维CT重建显示的骨折情况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面形和功能恢复。结论:开放复位固定是面中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螺旋三维CT重建对面中部骨折的治疗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部骨折 坚固内固定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颧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守卫 钱浩亮 +5 位作者 江宏兵 程杰 杜一飞 郭松松 叶金海 袁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8-663,共6页
目的:介绍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下的颧上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例单侧颧上颌骨骨折的患者,术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并将数据导入Accu Navi软件,采用镜像原理规划骨折复位,实时导航技术对术中骨折端复位进... 目的:介绍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下的颧上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例单侧颧上颌骨骨折的患者,术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并将数据导入Accu Navi软件,采用镜像原理规划骨折复位,实时导航技术对术中骨折端复位进行精确指导。术后1个月拍摄CBCT,在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3个维度上,测量患侧和健侧参考点间的差值,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成功完成所有患者的复位固定;术前CT数据分析显示患侧与健侧差值范围0.037~9.257 mm,术后数据分析显示患侧与健侧差值范围0.000~3.490 mm,术后较术前差值明显减小(P<0.001),提示术后复位良好;术前各维度健患侧差值2~4 mm比例为33.9%(61/180),4~6 mm比例为7.8%(14/180),>6 mm比例为6.1%(11/180);术后各维度上健患侧差值均<4 mm,其中2~4 mm比例为3.3%(6/180)。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用于指导颧上颌骨骨折的精准复位,在三维方向上获得满意的面部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导航 颧上颌骨 骨折 复位 坚固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SongⅢ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悦 管之也 +2 位作者 孙军 金斌 李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Song分型中Ⅲ型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ongⅢ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采...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Song分型中Ⅲ型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ongⅢ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共20例;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共20例。两组术后均予石膏固定,均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门诊随访,评价并记录肘关节活动度,并予X线检查评估;于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时使用Hardacre标准评估患儿临床及影像学复查结果。结果所有患儿均于术后6周达到骨折影像学愈合标准,于门诊拔出克氏针后开始功能锻炼;6个月半年按照Hardacre标准评估,切开复位组疗效优12例,良7例,差1例;闭合复位组疗效优15例,良5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按照Hardacre标准评估,切开复位组疗效优15例,良4例,差1例;闭合复位组疗效均为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SongⅢ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合理选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较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微创无切口,且对恢复肘关节活动度,减少骨关节并发症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修复外科手术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手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近期手术疗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被引量:28
9
作者 郭明刚 冯志尉 +2 位作者 李亮 李伟 袁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手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近期手术疗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64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手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近期手术疗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64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近期相关手术疗效指标,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血清生化指标,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病例。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负重下地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RASMUSSEN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VS 75.00%,P<0.05),伸膝、屈膝最大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AM)、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aVCA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GF、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8%VS 31.55%,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并有效降低血清NGF、sVCAM及ALP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近期手术疗效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Delbet Ⅱ型及Ⅲ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育耿 马洪 +5 位作者 李留阳 陈泳格 柯华荣 曾钰淇 李伟强 郭跃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初步分析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DelbetⅡ型及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住院治疗的54例(54髋)儿童股骨颈骨折... 目的初步分析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DelbetⅡ型及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住院治疗的54例(54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侧、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随访时间等)。根据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收集两组患儿手术时长、术中穿针次数、术后第1次X线复查时置入螺钉与股骨颈干角的偏离角度、螺钉间平行度、末次随访时疗效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共54例(54髋)患儿纳入本研究并获得随访,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平均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穿针次数[(4.15±1.7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0.93±2.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1,P<0.05);术后第1次X线复查时置入螺钉与股骨颈干角的偏离角度[0.87°(0.51°,1.53°)]优于对照组[3.57°(2.45°,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23,P<0.05);观察组螺钉间的平行度[0.93°(0.52°,1.65°)]优于对照组[2.44°(1.5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5,P<0.05);末次随访时依照Ratliff标准,观察组(优20例,良3例,差3例)与对照组(优17例,良6例,差5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1,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3.1%(6/26)]低于对照组[39.3%(11/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2,P>0.05)。结论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可以减少术中穿针次数,提高置钉的准确性,置钉效果更满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机器人手术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前长角形切口在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剑虹 许振华 +2 位作者 任常群 王文峰 黄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耳前长角形切口在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06例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耳前长角形切口,术区皮下肿胀分离后沿皮下翻瓣,在颧弓上方2cm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并沿此层深面剥... 目的:探讨应用耳前长角形切口在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06例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耳前长角形切口,术区皮下肿胀分离后沿皮下翻瓣,在颧弓上方2cm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并沿此层深面剥离到颧弓,分离显露骨折部位,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耳前长角形切口结合皮下肿胀分离技术不但为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提供良好的视野,方便骨折复位固定,而且与头皮冠状切口相比大大减少了损伤和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 颧骨复合体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