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干支流沿岸城市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1
作者 罗畅 段学军 邹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状况可以揭示城市绿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2000—2020年长江干支流沿岸64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和地理区位数据,探索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转移特征。结果表明:(1)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逐步下降,2015... 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状况可以揭示城市绿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2000—2020年长江干支流沿岸64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和地理区位数据,探索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转移特征。结果表明:(1)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逐步下降,2015—2020年产值增速出现负增长,反映产业结构进入转型调整期;(2)从流域特征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自长江下游向中上游转移和扩散的趋势愈发显著,支流沿岸城市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从行业特征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总体上分布较为集中,但多数行业产业集中度随时间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3)产业结构、外向度、劳动力成本和基础设施是驱动长江干支流沿岸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格局演变 驱动因素 岸线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林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迪 张蕊 +4 位作者 高升华 付晓 邓红兵 邵国凡 张旭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724,共8页
土壤呼吸是土壤碳库向大气输出碳的主要途径,也是大气CO2重要的源。活性氮的生成和沉降速率的增加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氮沉降量增加对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影响,对于了解土壤呼吸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下游滩地杨... 土壤呼吸是土壤碳库向大气输出碳的主要途径,也是大气CO2重要的源。活性氮的生成和沉降速率的增加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氮沉降量增加对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影响,对于了解土壤呼吸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定位模拟氮沉降实验,研究了滩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和土壤呼吸各组分对几种氮沉降量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由于试验地发生淹水现象而呈现双峰曲线特征;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作用。对照组、低氮水平处理组、中氮水平处理组和高氮水平处理组的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年均值分别为3.21、2.82、2.82、2.72μmol m-2s-1,相当于每年排放出的CO2的量分别为42.06、37.06、36.20、35.69 t/hm2;各组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年均值分别为2.12、2.05、1.96、1.99μmol m-2s-1,模拟氮沉降抑制了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但其影响不显著;各组根呼吸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09、0.77、0.86、0.75μmol m-2s-1,模拟氮沉降对根系呼吸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氮沉降 杨树 滩地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界定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侯利军 杨善印 +3 位作者 陈达 达波 吴腾 廖迎娣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4,137,共8页
为了推进长江岸线保护的精细化管理和规划,初步探索了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河湖岸线保护相关文献、标准及法规,综合考虑水利行业河道岸线行政管理范围和“河岸线-河岸带-缓冲带”保护... 为了推进长江岸线保护的精细化管理和规划,初步探索了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河湖岸线保护相关文献、标准及法规,综合考虑水利行业河道岸线行政管理范围和“河岸线-河岸带-缓冲带”保护范围,提出了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界定与规划方法,指出长江岸线河岸带和缓冲带范围需综合考虑岸线生态、水文功能和后方陆域利用方式予以界定。对扬州段长江岸线界定结果表明,提出的岸线保护界定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与现行岸线管理办法有较好的关联性,可用于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段 保护范围 河岸线 河岸带 缓冲带 岸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不同尺度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哲 倪贺伟 +3 位作者 王维 杨冉冉 张志苗 杨柯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00-508,共9页
利用2010年和2000年数据,分析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的岸带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其10年间的变化,并对比分析干、支流不同宽度缓冲距离内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时空变化,探讨不同地理尺度下的人类开发活动对长江岸带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结... 利用2010年和2000年数据,分析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的岸带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其10年间的变化,并对比分析干、支流不同宽度缓冲距离内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时空变化,探讨不同地理尺度下的人类开发活动对长江岸带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岸带区域是流域内人类开发建设和农业活动的重要区域,岸带区域的耕地和人工表面面积占比分别为31.9%和6.8%,明显大于流域平均(24.9%和3.1%);其中,长江中游岸带区域的人类开发建设和农业活动强度相对较高,干、支流岸带区域的林地占比仅为长江流域平均的14.1%和66.0%。从2000年与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看,长江干、支流岸带区域的人工表面占比增幅最大,其中,中游干、支流的岸带区域人工表面增幅分别为流域平均的5.3和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岸带 尺度 土地利用 格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长江滩地杨树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政达 张蕊 +4 位作者 高升华 张旭东 付晓 唐明方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947-6956,共10页
研究氮沉降量增加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于研究土壤呼吸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定位模拟氮沉降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滩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和土壤呼吸各组分的... 研究氮沉降量增加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于研究土壤呼吸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定位模拟氮沉降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滩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和土壤呼吸各组分的温度敏感性对几种氮沉降量浓度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1)各处理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根系呼吸与各层次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和5cm层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大。5cm层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根系呼吸季节变化的比例分别为50.5%—71.0%、51.5%—73.9%、35.7%—63.2%;(2)对照组(CK,0g N m-2a-1)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与根呼吸的Q10值分别为2.54、2.72和1.94;(3)在各氮添加水平中,中氮水平(MN,10g N m-2a-1)促进了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植物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高氮水平(HN,20g N m-2a-1)都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植物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低氮水平(LN,5g N m-2a-1)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促进了根呼吸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滩地 杨树人工林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宜昌至武汉段岸线1 km近二十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易斯倚 李前正 +3 位作者 武俊梅 徐栋 吴振斌 周巧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8-1315,共8页
长江拥有中国最长、开发条件最好的内陆岸线,岸线资源的存量大且开发潜力高。了解岸线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保障岸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土地利用为数据源,分析长江宜昌至武汉段岸线... 长江拥有中国最长、开发条件最好的内陆岸线,岸线资源的存量大且开发潜力高。了解岸线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保障岸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土地利用为数据源,分析长江宜昌至武汉段岸线1 km区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景观格局指数。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主要以农田和建筑用地为主,变化的明显特点是农田面积在2019年较2000年下降了9.39%,建筑用地和草地/林地面积扩张,其中农田-建筑用地的转化较为剧烈。研究区域湿地资源丰富,湿地总面积占比均在70%以上,人工湿地占总湿地面积比均在92%以上。从斑块类型水平上看,各用地类型斑块数量增长明显,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景观破碎化现象;其中草地/林面积虽增加了35.63 km^(2),但斑块数量从0.114万个增加到0.618万个,景观形状指数由34.92增加到95.19,景观聚集度指数下降了10.82%,其斑块趋向破碎化、形状不规则化,这会阻碍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改变物种生存的生物地理环境,减少生物物种多样性,结构趋向紧凑对某些干扰的蔓延如虫灾、火灾等的抑制作用减弱。在景观类型层级,斑块数量由1.24万个增加到2.34万个,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加了0.14,蔓延度指数下降了8.48%,整个研究区域景观的破碎化现象加剧,区域原本优势的斑块类型破裂,优势度差距逐渐缩小,且空间的连通性降低,空间优势减弱。文章定量揭示了长江宜昌至武汉岸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可为该区域景观格局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宜昌至武汉段 岸线1 km 湿地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河道岸滩低空机载LiDAR点云地形滤波算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建红 杨彪 +3 位作者 王华 张行南 蒋建平 李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1,共6页
探索新兴的低空机载Li DAR技术,解决长江中下游植被高覆盖、高遮挡区岸滩地形测绘难题。提出一种针对多层次、高密度植被覆盖区的低空机载Li DAR点云植被滤波算法,该算法通过多回波分析对点云进行粗滤波后,采用数学形态学运算获取地面... 探索新兴的低空机载Li DAR技术,解决长江中下游植被高覆盖、高遮挡区岸滩地形测绘难题。提出一种针对多层次、高密度植被覆盖区的低空机载Li DAR点云植被滤波算法,该算法通过多回波分析对点云进行粗滤波后,采用数学形态学运算获取地面种子点,对地形局部进行趋势面拟合,再通过随机采样一致性检测,剔除植被点,保留地面点,从而获取测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典型测区试验表明,该滤波算法能解决长江中下游河道岸滩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植被高覆盖区域植被点云智能化剥离难题。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滤波算法,即使是植被与地面点云高度混淆、激光穿透率低于15%的复杂情形,仍能有效分离出地面和非地面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机载LiDAR 滤波算法 地形测量 长江中下游河道岸滩 植被覆盖 激光点云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河漫滩种子库组成与地上植被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刚梅 经博翰 +1 位作者 袁龙义 薛兴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61-1470,共10页
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龙洲垸引水至汉江高石碑镇兴隆河段的大型输水工程,该工程可能引起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因子及植被特征变化。为揭示这种变化,在引江济汉工程正式分流前,对长江中游河漫滩种子库进行调查研究。以长江中游较... 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龙洲垸引水至汉江高石碑镇兴隆河段的大型输水工程,该工程可能引起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因子及植被特征变化。为揭示这种变化,在引江济汉工程正式分流前,对长江中游河漫滩种子库进行调查研究。以长江中游较为典型江段中的石首芦苇站河漫滩、岳阳七弓岭河漫滩及九江沙洲村河漫滩为研究对象,利用种子萌发法结合野外植被群落调查,研究长江中游河漫滩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及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种子库种子密度九江(6 541±5 534)seeds?m-2>岳阳(3 840±2 948)seeds?m-2>石首(1 981±1 818)seeds?m^(-2),其中九江与岳阳、石首差异显著(P<0.05),而岳阳与石首差异不显著;物种数为九江(39)>石首(35)>岳阳(30),禾本科与菊科植物种类较多,且一年生物种明显多于多年生物种;所有萌发物种中有19个物种为3个位点共有,19个共有种皆为3个位点中的优势种,但在不同位点,不同优势种的种子密度与分布频率差异很大。(2)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的物种相似性都较低,岳阳(0.25)>九江(0.173)>石首(0.127),其中石首与岳阳种子库物种数高于地表植被物种数,而九江反之;3个位点种子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Pl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地表植被;石首与九江种子库Simpson优势度指数高于地表植被,而岳阳反之;3个位点种子库Shannon、Plelou、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地表植被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石首、九江高而岳阳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汉”工程 河漫滩 种子库 物种组成 地表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