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ST1在中国人群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1
作者 朱艳 陈阳阳 +3 位作者 李溪 王利雅 晁子豪 梁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3,共9页
为了探讨微管相关丝/苏氨酸激酶1(microtubule-associa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MAST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本研究利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MAST1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从中国脑胶质瘤基... 为了探讨微管相关丝/苏氨酸激酶1(microtubule-associa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MAST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本研究利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MAST1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下载mRNA seq_325和mRNA seq_693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胶质瘤组织中MAST1 mRNA的表达差异.利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MAST1的表达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软件探讨MAST1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显示MAST1 mRNA在脑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WHO分级、IDH突变、1p/19q共缺失状态有关. MAST1低表达,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差.进一步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AST1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MAST1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本研究为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丝/苏氨酸激酶1 脑胶质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2
作者 赵江桥 付立平 +3 位作者 杨龙 董志强 宋淑莉 杨本鑫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3-2038,共6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ISOC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KT1、ISOC1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评...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ISOC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KT1、ISOC1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评分;比较不同特征胃癌患者癌组织AKT1、ISOC1阳性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癌组织中AKT1、ISOC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AKT1联合ISOC1诊断胃癌的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AKT1、ISOC1及两项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癌组织中AKT1、ISOC1阳性表达率、阳性评分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癌组织AKT1、ISOC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KT1、ISOC1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AKT1、ISOC1及两项联合诊断胃癌的AUC值分别为0.735、0.726、0.875,(P<0.05);敏感度分别为60.00%、56.70%、75.60%;特异度分别为85.60%、83.30%、87.80%;AKT1联合ISOC1诊断胃癌的AUC值高于AKT1、ISOC1单独诊断(Z=-3.003、-3.196,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AKT1、ISOC1呈高表达趋势,且其表达会随病情进展而上调,联合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诊断胃癌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 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 临床特征 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增殖、凋亡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鑫 储李婧 颜宗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PIM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AK2/STAT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初诊成人AML患者和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IM1 mRNA表达。将AML细胞系U937细胞分为:U937组(... 目的:探讨PIM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AK2/STAT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初诊成人AML患者和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IM1 mRNA表达。将AML细胞系U937细胞分为:U937组(U937细胞正常培养)、Si-PIM1组(U937细胞转染含PIM1 mRNA的低表达腺病毒载体)、Si-NC组(U937细胞转染不含PIM1 mRNA的低表达腺病毒载体)、CoA1组(U937细胞中加入浓度为20μmol/L的JAK2激活剂CoA1)、Si-PIM1+CoA1组(U937细胞转染含PIM1 mRNA低表达的腺病毒载体并加入浓度为20μmol/L的CoA1)。培养24 h。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U937细胞PIM1 mRNA和蛋白、JAK2/STAT3通路、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结果: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IM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P<0.05)。与U937组相比,Si-PIM1组细胞PIM1 mRNA和蛋白、p-JAK2/JAK2、p-STAT3/STAT3、Cyclin D1、CDK2蛋白、细胞增殖活性、S期比例、G2/M期比例降低(均P<0.05),p27、Caspase-3蛋白、G0/G1期、凋亡率升高(均P<0.05),而CoA1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与Si-PIM1组正好相反,CoA1可逆转Si-PIM1对U937细胞的作用效果。U937组、Si-PIM1+CoA1组、Si-NC组U937细胞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敲低PIM1基因表达可抑制U93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缓解ALM进程,且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1 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 增殖 凋亡 Janus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过表达miR-125b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光远 詹学 +1 位作者 张祯祯 李娅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8-962,967,共6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25b和靶基因Raf1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1)表达;观察miR-125b对巨噬细胞凋亡和细胞活力的调节。方法收集和分离肺结核患儿和健康儿童的PBMC,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b和R...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25b和靶基因Raf1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1)表达;观察miR-125b对巨噬细胞凋亡和细胞活力的调节。方法收集和分离肺结核患儿和健康儿童的PBMC,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b和RAF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RAF1的蛋白水平。THP-1巨噬细胞分别转染miR-125b模拟物(miR-125b mimic)、阴性对照模拟物(NC-mimic)、miR-125b抑制物(miR-125b inhibitor)以及阴性对照抑制物(NC-inhibitor),共培养48 h;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HP-1巨噬细胞中RAF1表达,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在结核患儿PBMC的miR-125b表达下调,RAF1的mRNA和蛋白水平都升高。在THP-1巨噬细胞中过表达miR-125b时,RAF1表达下调,促进巨噬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活力;在THP-1巨噬细胞中miR-125b表达被抑制时,RAF1表达升高,抑制巨噬细胞凋亡,提高细胞活力。结论结核患儿PBMC中miR-125b水平降低,上调THP-1巨噬细胞miR-125b水平促进巨噬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b Raf1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1) THP-1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NR6A1通过上调RIPK3基因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辉 汪雄 +6 位作者 吴胜英 彭吉霞 武福云 柯镜 张鹏 张秋芳 吕艳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81-1586,共6页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6A1(NR6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腺病毒Ad-NR6A1感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 h、24 h和48 h时进行MTT实验,以时间为横坐标,A570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R6A1对...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6A1(NR6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腺病毒Ad-NR6A1感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 h、24 h和48 h时进行MTT实验,以时间为横坐标,A570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R6A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DAPI染色、TUNEL染色及caspase活性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寻找NR6A1的靶基因;采用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观察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沉默对NR6A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腺病毒Ad-NR6A1感染细胞48 h时,NR6A1过表达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 Z)明显减少;DAPI染色显示NR6A1过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核浓缩和核碎裂的凋亡表型,TUNEL染色显示NR6A1过表达引起细胞凋亡,caspase活性检测结果显示NR6A1过表达细胞内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均较对照组高;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发现,NR6A1过表达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中RIPK3基因表达;RIPK3基因沉默可以显著抑制NR6A1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结论:NR6A1通过上调RIPK3基因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亚家族6A1 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嗜铬细胞瘤细胞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代政伟 张华 +3 位作者 孟涛 晏宁 李洁颖 晏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630,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涉及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CE1mRN...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涉及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CE1mRNA及蛋白表达;继以LY294002和PD98059分别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及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MAPK/ERK1/2)通路,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NaHS诱导的通路下游蛋白Akt1和ERK1/2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对BACE1蛋白表达变化的调节;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β42水平的变化。结果 NaHS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下调BACE1mRNA及蛋白表达,200μmol/L时最明显,各NaH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抑制NaHS诱导的Akt1蛋白磷酸化,削弱NaHS对BACE1蛋白的下调作用,其表达在LY294002预处理组与NaHS200μmol/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98059虽能抑制NaHS导致的ERK1/2蛋白磷酸化,但对其调节BACE1蛋白表达无影响,PD98059预处理组与NaHS200μmol/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理条件下的Aβ42表达与BACE1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外源性H2S下调PC12细胞BACE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而与MAPK/ERK1/2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硫化氢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DF-1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朱雪龙 黄兵 +7 位作者 韩红玉 赵其平 朱顺海 李聪 门启斐 王自文 夏伟丽 董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共7页
为了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imeria tenella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Et STK)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实现在DF-1细胞中的表达,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 DNA为模板,PCR扩增Et STK基因,将扩展产物与真核... 为了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imeria tenella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Et STK)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实现在DF-1细胞中的表达,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 DNA为模板,PCR扩增Et STK基因,将扩展产物与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flag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flag-Et STK,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DF-1细胞进行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 uorescene assay,IFA)对其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 DNA3.1-flag-Et STK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在54 k Da处出现条带;IFA检测到特异性的绿色荧光,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pc DNA3.1-fl ag-Et STK成功地在DF-1中实现了表达。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功能及球虫核酸疫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DF-1细胞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通过抑制转移抑制基因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激活抑制HeLa细胞增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思 刘元林 +5 位作者 李雪 周向东 赵岳 张萍萍 童英 张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研究顺铂(DDP)抑制He La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顺铂0.02~75μmol·L-1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转移抑制基因1(MTSS1... 目的研究顺铂(DDP)抑制He La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顺铂0.02~75μmol·L-1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基因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和转移抑制基因1(MTSS1)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DDP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可明显抑制He La细胞增殖(P〈0.0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14和11.82μmol·L-1;DDP处理组He La细胞较对照组迁移能力下降(P〈0.05);DDP使He La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DDP抑制He La细胞MTSS1的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r24 h=-0.965,P〈0.01;r48 h=-0.953,P〈0.01);p-ERK,p-AKT及胞内MTSS1蛋白表达水平均随DDP浓度增加显著下降(pERK:r24 h=-0.875,P〈0.01;r48 h=-0.966,P〈0.01;p-AKT:r24 h=-0.831,P〈0.01;r48 h=-0.863,P〈0.01;MTSS1:r24 h=-0.969,P〈0.01;r48 h=-0.988,P〈0.01)。结论 DDP可能通过下调MTSS1的表达水平并抑制ERK和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而抑制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He La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转移抑制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活化蛋白激酶与心血管疾病:从病理生理学到药物发现(英文)
9
作者 王守宝 徐可怡 +2 位作者 刘巍 雷鸣 王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83,共9页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是排在首位的。从心脏信号转导这一新兴领域寻找新疗法的可能性促使人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心肌重塑开展了广泛深入研究。本综述将对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21活化激酶1(Pak1)—...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是排在首位的。从心脏信号转导这一新兴领域寻找新疗法的可能性促使人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心肌重塑开展了广泛深入研究。本综述将对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21活化激酶1(Pak1)——在心脏方面,特别是其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我们提出一种Pak1信号转导模型,揭示其特异性影响心脏细胞进程的机制;进而从抗心肌肥厚,抗缺血性损伤以及在生理条件、β-肾上腺素能和肥厚性应激条件下维持心室钙稳态和电生理稳定性的角度探讨它的心脏保护作用。此外,还将通过天然存在的鞘氨醇及其类似物FTY720,以及旨在减少Pak1自抑制而设计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实例来讨论Pak1激活作为心血管疾病新型疗法以及开展药物研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1 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Pak1信号转导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STYK1基因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与侵袭
10
作者 唐佳佳 叶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探讨STYK1基因下调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5增殖、凋亡和迁移以及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干扰技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STYK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抑制效果,CCK-8检测STYK1表达下调对HC-T15细胞增殖的影... 目的探讨STYK1基因下调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5增殖、凋亡和迁移以及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干扰技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STYK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抑制效果,CCK-8检测STYK1表达下调对HC-T15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STYK1表达下调对HC-T15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TYK1表达下调对HCT-15细胞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TYK1表达下调对HCT-15细胞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干扰对照组相比,STYK1表达下调明显抑制HCT-15细胞增殖活性(P<0.01)和侵袭能力(P<0.01),并诱导细胞凋亡(P<0.01);同时,STYK1表达下调明显抑制HCT-15细胞ERK1/2和AKT蛋白的磷酸水平。结论 STYK1基因干扰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671 直肠癌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TAK1可加重甲苯二异氰酸酯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11
作者 杨淑銮 赵文驱 +6 位作者 彭显如 蓝紫涵 黄俊文 韩慧珊 陈颖 蔡绍曦 赵海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TDI哮喘小鼠模型,为探讨TAK1在TDI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AOO+5Z-7-Oxozeaenol组,TDI组,TDI+5Z-7-Oxozea...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TDI哮喘小鼠模型,为探讨TAK1在TDI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AOO+5Z-7-Oxozeaenol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为进一步探讨RIPK1在体内模型的作用,将另外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TDI+5Z-7-Oxozeaenol+Necrostatin-1组。每次激发前使用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5 mg/kg)和/或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5 mg/kg)。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等指标。体外实验:配制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复合物联合TAK1抑制剂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Westernblot检测各组TA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酶1(RIPK1)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使用RIPK1抑制剂进一步评估对细胞活力及TDI哮喘模型的影响。结果与单独TDI致敏激发哮喘小鼠相比,TAK1抑制剂加重了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P<0.05)。抑制TAK1降低了RAW264.7细胞活力,与TDI-HSA共同处理进一步降低(P<0.05)。抑制TAK1降低了TDI-HSA诱导的TAK1磷酸化水平及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5)。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后,RIP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同时Caspase 8持续活化(P<0.05);使用RIPK1抑制剂可以恢复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引起的细胞活力的减低(P<0.05)。体内RIPK1抑制剂亦可以减轻TAK1抑制剂对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加重(P<0.05)。结论抑制TAK1可能通过增加RIPK1的活性,引起Caspase 8的持续活化而增加巨噬细胞的死亡,参与促进TDI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二异氰酸酯 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酶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苯酞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及其在局部脑缺血损伤脑梗死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晓荣 乌云高娃 +1 位作者 赵福全 高玉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998-3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NBP)对局部脑缺血损伤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在PI3K/Akt/GSK 3β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100只12~15周龄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丁基苯酞组(NBP...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NBP)对局部脑缺血损伤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在PI3K/Akt/GSK 3β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100只12~15周龄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丁基苯酞组(NBP组)、P1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LY组)和丁基苯酞+LY294002组(NBP+LY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造模后第1天开始,NBP组、LY组、NBP+LY组分别腹腔注射10 mg/kg NBP、10 mg/kg LY和10 mg/kg NBP+10 mg/kg LY,注射剂量10μL,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Sham和Model组腹腔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7天给药30 min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NNS)评分,并采用磁共振成像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再用尼氏染色检测脑组织中神经元数损伤情况,同时在光镜下观察记录完整神经元数目,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I3K/Akt/GSK 3β信号通路中的Akt、P Akt、GSK 3β、P GSK 3β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脑组织中完整的神经元数量及Akt、GSK 3β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NBP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下降,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脑组织中完整神经元的数量及Akt、GSK 3β磷酸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组、NBP+LY组与Model组各指标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P可以激活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的PI3K/Akt/GSK 3β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发挥对局部缺血致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细胞凋亡 缺血性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LY294002缓解大鼠骨癌痛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迪 杨建平 +1 位作者 胡计嬅 王丽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 intrathecal injection,i. t.)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抑制剂LY294002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学、脊髓背角磷酸化Akt ( p-Akt )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 intrathecal injection,i. t.)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抑制剂LY294002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学、脊髓背角磷酸化Akt ( p-Akt )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LY294002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二甲基亚砜( DMSO )组( IV 组)、骨癌痛+LY294002(V 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构建胫骨癌痛模型。术后d 7~9鞘内连续注射浓度为2.5 g·L^-1的LY29400210μL 或10μL 的5%DMSO。观测术前及术后d 7给药后每小时机械痛阈(至8 h)。术后d 9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的L4~6脊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背角PI3K 活化标志p-Akt 的表达。结果骨癌痛组大鼠(Ⅲ、Ⅳ、Ⅴ组)机械痛阈(MWT)明显低于假手术组(Ⅰ组)(P 〈0.01),V 组在给药后2~4h 痛阈明显升高(P 〈0.05),3 h 达到峰值(P 〈0.01)。与Ⅰ组比较,Ⅲ、Ⅳ组脊髓背角p-Akt 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Akt 表达增多( P 〈0.01)。与Ⅲ、Ⅳ组比较,Ⅴ组鞘内注射 LY294002后能明显降低脊髓背角p-Akt 的表达(P 〈0.05)。结论 PI3K/ Akt 通路可能参与大鼠骨癌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疼痛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小胶质细胞 脊髓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Hippo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平平 佟鑫 +2 位作者 张天乐 黎子琛 龚清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8-575,共8页
植物器官大小如何决定是发育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Hippo信号通路是动物中最重要的负调控器官大小的信号通路。近期研究表明,植物中可能也存在Hippo信号通路。本文回顾了植物中已经发现的两个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蛋白——Ste20/Hippo... 植物器官大小如何决定是发育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Hippo信号通路是动物中最重要的负调控器官大小的信号通路。近期研究表明,植物中可能也存在Hippo信号通路。本文回顾了植物中已经发现的两个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蛋白——Ste20/Hippo同源蛋白SIK1与MOB1/Mats同源蛋白MOB1,着重论述了SIK1和MOB1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并对未来建立一条完整的植物Hippo信号通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信号通路 SIK1 MOB1 器官大小 细胞分裂 细胞延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滕伟强 陈梦婕 +4 位作者 韩换 高颖娜 张才云 郑宏良 朱乘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3)、p5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HBME-1)、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3)、p5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HBME-1)、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PTC和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CK19、Gal-3、p53、TopoⅡ、Ki-67、CCND1和HBME-1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PCR检测BRAF^(V600E)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C组织中CK19、Gal-3、TopoⅡ、CCND1、HBME-1和BRAF^(V600E)阳性表达率[97.0%(97/100)、98.0%(98/100)、56.0%(56/100)、95.0%(95/100)、66.0%(66/100)、75.0%(75/100)]高于甲状腺良性组织[45.0%(18/40)、20.0%(8/40)、15.0%(6/40)、55.0%(22/40)、25.0%(10/40)、12.5%(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8种标志物单独用于PTC的诊断时,CK19、Gal-3的灵敏度最高(97.0%、98.0%),Gal-3的准确度最高(92.9%);3种标志物联合应用并以其中任意2种阳性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时,CK19、Gal-3、HBME-1组合检测PTC的准确度最高(96.4%),其次为BRAF^(V600E)、CK19、Gal-3组合(91.4%)。结论CK19、Gal-3、TopoⅡ、CCND1、HBME-1、BRAF^(V600E)是诊断PTC的重要标志物,这些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对形态不典型PT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角蛋白19 半乳糖凝集素3 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p53 拓扑异构酶Ⅱ Ki-67 细胞周期蛋白D1 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维生素C通过减少糖酵解和蛋白质合成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青梅 徐千姿 +3 位作者 魏安怡 陈世硕 张翀 曾玲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以乳腺癌细胞Bcap37和MDA-MB- 453为体外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小(0.01 mmol/L)、中(0.10 mmol/L)、大(2.00 mmol/L)剂量的维生素C。采用CCK-8试...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以乳腺癌细胞Bcap37和MDA-MB- 453为体外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小(0.01 mmol/L)、中(0.10 mmol/L)、大(2.00 mmol/L)剂量的维生素C。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比色法测定乳酸含量。同时,取10只6周龄雌性BALB/c裸鼠,采用皮下接种乳腺癌Bcap37细胞建立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取5只小鼠腹腔注射维生素C( 4 g/kg ),观察肿瘤重量和小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作用下Bcap37和MDA-MB- 45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均 P < 0.01 ),Glut1转运蛋白表达减少(均 P <0.05),乳酸分泌量减少(均 P < 0.01 ),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 P < 0.05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组肿瘤重量明显减小( P <0.05),但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这一效果可能与大剂量维生素C抑制乳腺癌细胞能量摄取和下调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生理学 抗坏血酸/投药和剂量 葡萄糖转运体1型/代谢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生物合成 信号传导 乳酸/代谢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机制及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建生 王雯 +2 位作者 刘海旺 张欣颖 孙林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8-1092,共5页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肿瘤细胞由于凋亡机制的失调而具有耐药性。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如坏死性凋亡给结直肠肿瘤治疗带来希望,坏死性凋亡是一种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通常表现为坏死的形态学特征,主要通过RIPK1和RIPK3调控,并且由MLKL执行完成。目前,基于坏死性凋亡的结肠直肠肿瘤靶向治疗研究正在进行,提示坏死性凋亡将为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本篇综述重点阐述坏死性凋亡,并讨论坏死性凋亡在结直肠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坏死性凋亡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语馨 张乐蒙 陈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8-425,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ICIs的疗效可能与不同的驱动基因类型、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ICIs的疗效可能与不同的驱动基因类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等相关,同时可能需要参考其他因素,如临床特征、免疫细胞密度等。ICIs单药或联合治疗可能会在一部分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中发挥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筛选出这些患者,这或许是晚期NSCLC治疗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驱动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V-Ki-Ras2 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 BRAF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