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细菌内毒素检查微量凝胶法的研究
1
作者
张晨雪
蔡彤
+3 位作者
陈晨
刘涛
李文龙
裴宇盛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841-846,851,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微量凝胶法确定其能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简称“《中国药典》”)要求,作为现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补充。方法依据《中国药典》四部“9101药品质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规定,按照其项下“杂质测定”中...
目的通过研究微量凝胶法确定其能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简称“《中国药典》”)要求,作为现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补充。方法依据《中国药典》四部“9101药品质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规定,按照其项下“杂质测定”中“限度”项目具体要求,对微量凝胶法(5μL样品+50μL鲎试剂)进行专属性、检测限、耐用度3项内容进行验证,并采用凝胶法和微量凝胶法对85批样品进行品种适用性比较研究,对384批样品进行一致性比对研究。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微量凝胶法符合《中国药典》对定性方法的要求,微量凝胶法与凝胶法相比,品种适用性与一致性比对具有等效结果。结论微量凝胶法可以作为凝胶法的补充方法在我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微量凝胶法
方法学验证
品种适用性
一致性评价
补充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壳结构P(AM-co-MAA)-W-Ag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
11
2
作者
吴华涛
张颖
+2 位作者
宁向莉
梁红莲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652,共7页
以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的共聚微凝胶(P(AM-co-MAA))为模板,通过离心沉积法将钨粉沉积于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复合微球;再以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修饰的P(AM-co-...
以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的共聚微凝胶(P(AM-co-MAA))为模板,通过离心沉积法将钨粉沉积于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复合微球;再以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修饰的P(AM-co-MAA)-W复合微球为模板,在硝酸银溶液中充分溶胀后,通过向反相悬浮体系中缓慢通入氨气,制备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Ag双金属复合微球材料.实验发现,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AgNO3的初始浓度和PVP的用量等条件,可以改变复合微球表面银的沉积量;并结合实验结果初步提出了银的形成机理,即PVP的存在,不仅可以作为稳定剂固定Ag+离子,同时可以作为还原剂促进Ag+还原为Ag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凝胶
模板法
钨粉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娅宁
高龙
《现代盐化工》
2019年第5期59-60,共2页
细菌内毒素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可引起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细菌内毒素,所以药品质量控制中对内毒素的检测尤为重要。目前,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
细菌内毒素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可引起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细菌内毒素,所以药品质量控制中对内毒素的检测尤为重要。目前,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家兔热原试验法、鲎试剂法、微量凝胶法、重组C因子法、酶联免疫法等检测方法。文章对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比较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内毒素的检测提供更合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鲎试剂
微量凝胶法
重组C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食品微凝胶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鸿强
仇丹
+2 位作者
郑红霞
高彦祥
毛立科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12期171-180,共10页
微凝胶是通过聚合物分子(如多糖、蛋白等)间的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保持大量的溶剂分子,尺寸在0.1~1000μm的颗粒。微凝胶适合于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功能因子的包埋;尺寸上的优势使其更易于与其它食品原料混合,对改善食品营养价值...
微凝胶是通过聚合物分子(如多糖、蛋白等)间的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保持大量的溶剂分子,尺寸在0.1~1000μm的颗粒。微凝胶适合于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功能因子的包埋;尺寸上的优势使其更易于与其它食品原料混合,对改善食品营养价值、质构、感官等发挥重要作用。依据制备原理的不同,微凝胶的制备过程可分为注射法、剪切和研磨法、模板法等,能够满足不同研究或生产的需要。本文结合近几年该领域研究进展,全面综述微凝胶的制备、表征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制备方法
表征
应用
功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菌内毒素检查微量凝胶法的研究
1
作者
张晨雪
蔡彤
陈晨
刘涛
李文龙
裴宇盛
机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学药品检定所药理室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出处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841-846,851,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2606100)。
文摘
目的通过研究微量凝胶法确定其能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简称“《中国药典》”)要求,作为现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补充。方法依据《中国药典》四部“9101药品质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规定,按照其项下“杂质测定”中“限度”项目具体要求,对微量凝胶法(5μL样品+50μL鲎试剂)进行专属性、检测限、耐用度3项内容进行验证,并采用凝胶法和微量凝胶法对85批样品进行品种适用性比较研究,对384批样品进行一致性比对研究。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微量凝胶法符合《中国药典》对定性方法的要求,微量凝胶法与凝胶法相比,品种适用性与一致性比对具有等效结果。结论微量凝胶法可以作为凝胶法的补充方法在我国推广。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微量凝胶法
方法学验证
品种适用性
一致性评价
补充方法
Keywords
bacterial endotoxin
limulus ambocyte lysate(LAL)
microgel method
method
ological validation
variety suitability
consistency comparison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thod
分类号
R927.1 [医药卫生—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壳结构P(AM-co-MAA)-W-Ag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
11
2
作者
吴华涛
张颖
宁向莉
梁红莲
房喻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65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3039,2054300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718800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E106)资助项目
文摘
以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的共聚微凝胶(P(AM-co-MAA))为模板,通过离心沉积法将钨粉沉积于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复合微球;再以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修饰的P(AM-co-MAA)-W复合微球为模板,在硝酸银溶液中充分溶胀后,通过向反相悬浮体系中缓慢通入氨气,制备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Ag双金属复合微球材料.实验发现,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AgNO3的初始浓度和PVP的用量等条件,可以改变复合微球表面银的沉积量;并结合实验结果初步提出了银的形成机理,即PVP的存在,不仅可以作为稳定剂固定Ag+离子,同时可以作为还原剂促进Ag+还原为Ag的反应.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凝胶
模板法
钨粉
纳米银
Keywords
Composites
microgel
s
Template
method
s
Tungsten powder
Nano-silver
分类号
TB383.4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娅宁
高龙
机构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出处
《现代盐化工》
2019年第5期59-60,共2页
文摘
细菌内毒素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可引起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细菌内毒素,所以药品质量控制中对内毒素的检测尤为重要。目前,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家兔热原试验法、鲎试剂法、微量凝胶法、重组C因子法、酶联免疫法等检测方法。文章对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比较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内毒素的检测提供更合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鲎试剂
微量凝胶法
重组C因子法
Keywords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reagent
microgel method
recombinant C-factor
method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食品微凝胶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鸿强
仇丹
郑红霞
高彦祥
毛立科
机构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宁波工程学院奉化研究院
出处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12期171-18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01648)
文摘
微凝胶是通过聚合物分子(如多糖、蛋白等)间的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保持大量的溶剂分子,尺寸在0.1~1000μm的颗粒。微凝胶适合于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功能因子的包埋;尺寸上的优势使其更易于与其它食品原料混合,对改善食品营养价值、质构、感官等发挥重要作用。依据制备原理的不同,微凝胶的制备过程可分为注射法、剪切和研磨法、模板法等,能够满足不同研究或生产的需要。本文结合近几年该领域研究进展,全面综述微凝胶的制备、表征和应用。
关键词
微凝胶
制备方法
表征
应用
功能因子
Keywords
microgel
s
preparation
method
s
characterization
application
functional component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细菌内毒素检查微量凝胶法的研究
张晨雪
蔡彤
陈晨
刘涛
李文龙
裴宇盛
《中国药物警戒》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核-壳结构P(AM-co-MAA)-W-Ag复合微球的制备
吴华涛
张颖
宁向莉
梁红莲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进展
王娅宁
高龙
《现代盐化工》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食品微凝胶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陈鸿强
仇丹
郑红霞
高彦祥
毛立科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