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PDMS-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Cell-based Assays
1
作者 LI Chenuk-Wing YANG Jun TZANG Chi-Hung YANG Meng-Su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6,共3页
In a single step photolithography, muhi-level microfluidic device is fabricated by printing novel architectures on a film photomasks. The whole fabrication process is executed by classical PCB technology without the n... In a single step photolithography, muhi-level microfluidic device is fabricated by printing novel architectures on a film photomasks. The whole fabrication process is executed by classical PCB technology without the need to access clean room facilities. Different levels of protruding features on PCB master are produced by exposing a photomask with specifically arranged "windows and rims" architectures, followed by chemical wet etching.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 is then molded against the positive relief master to generate microfluidic device featured with multi-level sandbag structure and peripheral microchannels. This sandbag structure is an analog to traditional dam or weir for particle entrapment. The microstructure does not collapse when subjected to applied pressure, which is suitable for operation on elastic PDMS substrate.Typical immunocytochemcial staining assays were performed in the microdevice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andbag structure for cellular analysis. This simplified microfabrication process employs low-cost materials and minimal specialized equipment and can reproducibly produce mask lines with about 20 μm in width, which is sufficient for most microfluid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 device PDMS Cell-based assa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式细胞载药微流控装置设计
2
作者 杨千宇 牛嘉琦 +1 位作者 牛群峰 王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5-40,共6页
为探究细胞在药物加载中作为载体的潜力,提出一种综合性强的物理挤压微流控载药装置,用于将各种药物高效地装载到细胞中。该装置由前端的流体分布器和后端多路并行的挤压通道组成,在具有较高的样品通量和低堵塞的同时能确保良好的载药... 为探究细胞在药物加载中作为载体的潜力,提出一种综合性强的物理挤压微流控载药装置,用于将各种药物高效地装载到细胞中。该装置由前端的流体分布器和后端多路并行的挤压通道组成,在具有较高的样品通量和低堵塞的同时能确保良好的载药效果。通过数值研究阐明了该装置的工作机理以及流速对细胞挤压效果的影响,并使用面应变的大小作为细胞挤压效果的表征。结果表明:在挤压过程中,加载效果随挤压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该挤压芯片能够将细胞更加均匀地分散到不同的挤压通道内,减少多通道内细胞分布差异大而造成的部分通道堵塞以及多通道间流速分布的差异,从而减小挤压效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载药装置 挤压通道 细胞模型 流体分布器 面应变 流动颗粒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的液晶微流控技术及其应用
3
作者 李世隆 陈鹭剑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308,共25页
液晶与微流控技术的结合开辟了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不仅提升了对液晶在微尺度下行为的精确控制,也促进了新型光学器件、传感技术等多领域的创新。液晶材料的独特分子排列和光学特性拓展了微流控技术的应用,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与复杂... 液晶与微流控技术的结合开辟了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不仅提升了对液晶在微尺度下行为的精确控制,也促进了新型光学器件、传感技术等多领域的创新。液晶材料的独特分子排列和光学特性拓展了微流控技术的应用,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与复杂的流体行为。本文综述了液晶微流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液晶材料及其在微流控中的应用,分析了微通道表面功能化对液晶取向的影响以及液晶流动与分子取向的耦合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液晶微流控在光学元件、传感器和生物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微流控 光学器件 传感 拓扑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纸基装置快速检测5种金属离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然兵 刘毅 +3 位作者 罗小 李丛蕾 张淑仁 陈铭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0,共6页
[目的]设计一种微流控纸基装置,探究其对汞、铅、铝、铁、铜离子的定性检测能力及对实际样品的检测能力。[方法]通过组合玫红三羧酸铵(ATA)、双硫腙(DZ)、二苯偶氮碳酰肼(DP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和铬黑T(EBT)5种络合试剂与... [目的]设计一种微流控纸基装置,探究其对汞、铅、铝、铁、铜离子的定性检测能力及对实际样品的检测能力。[方法]通过组合玫红三羧酸铵(ATA)、双硫腙(DZ)、二苯偶氮碳酰肼(DP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和铬黑T(EBT)5种络合试剂与掩蔽剂构建微流控纸基装置,并结合反应前后的欧氏距离(ED)对反应进行追踪。[结果]目标金属离子与纸基装置快速(10 s)响应可产生明显色变。在其他常见金属离子的干扰下,该装置仍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该纸基具有在实际样品(自来水、茶、果汁)中检测的能力。[结论]该方法制备简单、便携、响应快速,可实现对汞、铅、铝、铁、铜离子的定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微流控纸基装置 络合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纸基微芯片的样本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亚星 顾梦杰 +1 位作者 李旭东 沈先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纸基微芯片(μPADs)是一种以纸质材料为基底的简易、便携式检测平台,在临床诊断、食品质量控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作为快速检测平台,纸基微芯片除了需要对目标物进行快速定量,还要完成样本的前处理过程。科学家近... 纸基微芯片(μPADs)是一种以纸质材料为基底的简易、便携式检测平台,在临床诊断、食品质量控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作为快速检测平台,纸基微芯片除了需要对目标物进行快速定量,还要完成样本的前处理过程。科学家近年来开发了多种基于纸基微芯片的样本前处理方法,用于不同样本中目标物的分析。由于纸基具有强兼容性能,增强纸基芯片的样本前处理功能并将其与各种快速检测方法联用,能极大地扩展纸基微芯片的应用领域。该文对纸基微芯片的自驱动以及纸基微芯片自驱动与外驱动相结合的样本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概述了纸基微芯片在目标分析物提取、富集等前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种纸基微芯片前处理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另外还展望了纸基微芯片的发展方向—除了不断提高样品前处理能力来扩展其在样本制备中的应用,还需要开发商业化的纸基微芯片来满足各类行业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分析 纸基微芯片 分离 驱动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框架核酸的高灵敏多元生物分析
6
作者 闫庆龙 夏凯 +2 位作者 冯世伦 彭红珍 王丽华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27-1740,共14页
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多标志物高通量检测提出了新的需求,构建可精准分配的多元检测体系是核心。框架核酸(FNAs)具有高度可编程的结构和功能可扩展性,是构建新型精准生物分析平台的理想材料。FNAs可实现对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 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多标志物高通量检测提出了新的需求,构建可精准分配的多元检测体系是核心。框架核酸(FNAs)具有高度可编程的结构和功能可扩展性,是构建新型精准生物分析平台的理想材料。FNAs可实现对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蛋白质及代谢产物等多类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具备优越的特异性与信号放大能力,尤其适用于多靶协同识别。结合微流控芯片与便携式检测设备,可进一步提高检测通量及灵敏度,推动其在疾病早筛、个体化干预及基层诊疗等临床场景中的应用转化。该文系统综述了FNAs在多元生物分析中识别单元、传感界面、空间调控、信号放大、硬件集成与信号收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典型应用,旨在为多标志物检测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酸(FNAs) 多标志物检测 微流控芯片 便携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空化的微通道设备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金凤 徐笑 +2 位作者 赵东波 张静 王禹涵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6-675,共10页
针对微通道设备中的水动力空化现象,从限流元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工作流体和通道粗糙度3个方面分析了其影响规律.限流元件的常见形状主要有微孔、微文丘里、微隔膜和微柱,不同几何形状的限流元件具有不同的空化流动特性;限流元件自身... 针对微通道设备中的水动力空化现象,从限流元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工作流体和通道粗糙度3个方面分析了其影响规律.限流元件的常见形状主要有微孔、微文丘里、微隔膜和微柱,不同几何形状的限流元件具有不同的空化流动特性;限流元件自身的尺寸参数以及尺寸缩小引起的尺度效应都对空化流型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工作流体包含去离子水、乙醇、磷酸盐缓冲盐水(PBS)、制冷剂(R-123)、聚乙烯醇(PVA)微泡(MBs)悬浮液、全氟戊烷(PFC5)悬浮液、二氧化钛(TiO_(2))纳米颗粒悬浮液、多元液体混合物等;与水相比,其余工作流体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空化强度.粗糙度的引入主要体现于通道的表面粗糙元件和侧壁粗糙元件,其空化强度相较于光滑表面得到明显提高.微通道水动力空化设备主要应用于能量收集、液相剥离和生物医学领域.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微尺度水动力空化的研究现状,设想了微通道设备中的水动力空化现象的潜在研究方向及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设备 微流体技术 限流元件 工作流体 通道粗糙度 水动力空化 空化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画菡 朱君海 +3 位作者 高飞 简伟俊 黄丽红 亓文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0,共10页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疫情的暴发,严重威胁全球生猪养殖业安全,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ASF疫苗,因此,及时、准确的ASF实验室诊断成为疫情...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疫情的暴发,严重威胁全球生猪养殖业安全,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ASF疫苗,因此,及时、准确的ASF实验室诊断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ASF现有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温扩增技术和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CRISPR/Cas)等,其中,血清学检测、PCR检测和CRISPR/Cas都需要专业人员和设备,而等温扩增技术受限于单一类型的检测样品,且灵敏度较低,因此ASF现有检测方法无法同时达到灵敏度高,又快速、简便、可用于现场检测的要求。相较之下,ASF新型检测方法可以达到便捷、高效、省时省力以及可以在现场实现快速检测的优势,其中,生物传感器无需专业人员操作,人工智能(AI)可减少人员成本,并可用于疫情的早期监测,基于磁珠的技术无需复杂的设备,微流体技术可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磁流体装置可解决核酸污染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免疫层析试纸条和各类传感器的ASF新型检测方法将蓬勃发展。本文总结了ASF现有检测方法,并综述了近5年ASF新型检测方法的发展情况,以期对ASF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新型检测方法 生物传感器 人工智能 微流体技术 磁流体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甾相液晶微球光子禁带的动态调控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珺 秦朗 俞燕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共21页
胆甾相液晶微球是空间结构高度对称的三维光子晶体,能够全方位地选择性反射特定波长的圆偏振光,具有无角度依赖性的光子禁带,作为一种新兴的光学材料在全向激光器、反射式显示和微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毛细管微流... 胆甾相液晶微球是空间结构高度对称的三维光子晶体,能够全方位地选择性反射特定波长的圆偏振光,具有无角度依赖性的光子禁带,作为一种新兴的光学材料在全向激光器、反射式显示和微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毛细管微流控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连续、可控、高通量地制备结构复杂且分子规则取向的单分散胆甾相液晶微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综述重点关注利用毛细管微流控技术制备胆甾相液晶微球的相关研究工作,首先分析了毛细管微流控装置在设计微球结构中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溶液体系的选择与液晶分子取向间的关系以及边界效应对微球尺寸的影响;随后,从胆甾相液晶微球的光学特性切入,介绍了利用温度、溶剂和光等外界刺激调控螺旋结构自组装的原理和策略以及微球之间独有的“光子交叉通讯”现象;最后,总结了现阶段胆甾相液晶微球的潜在应用方向并讨论了该材料体系未来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甾相液晶 结构色 微流控 微球 光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互溶体系中HMX基PBX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0
作者 任俊铭 张雪 +3 位作者 王鹏 凌会君 李兆乾 裴重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9-558,I0004,共11页
为了探索球形奥克托今(HMX)的制备方法,以二甲亚砜为溶剂,二甲基硅油/四氯化碳(体积比为1∶2)为非溶剂,硝化棉为黏结剂,采用液上滴落成球、液下扰动成球和微流控成球3种方法研究了HMX在不互溶体系中的制备及性能;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 为了探索球形奥克托今(HMX)的制备方法,以二甲亚砜为溶剂,二甲基硅油/四氯化碳(体积比为1∶2)为非溶剂,硝化棉为黏结剂,采用液上滴落成球、液下扰动成球和微流控成球3种方法研究了HMX在不互溶体系中的制备及性能;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摩擦感度仪和撞击感度仪等,表征了样品的形貌、晶型、活化能、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结果表明,液上滴落成球法可以制备出球形HMX,其粒径在1500μm左右;液下扰动法同样可以制备出球形HMX,其粒径在950μm左右;微通道法制备的HMX球形度偏低,粒径在300μm左右。3种方法制备HMX晶型均与原料HMX的一致,为β晶型;液上滴落成球方法制备的HMX活化能相比原料值提高了141.22kJ/mol,撞击感度降低了2J,摩擦感度由原来的120N降至240N;液下扰动成球和微流控方法制备的球形HMX活化能比原料分别提高了5kJ/mol和21kJ/mol, HMX撞击感度没有明显改变,摩擦感度由原来的120N降低至216N,表明该微球结构取得了良好的降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HMX 不互溶体系 成球 微通道 二甲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电场叠加效应的诱导电荷电渗调控方法
11
作者 陈晓明 沈默 +1 位作者 刘顺 赵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5-1072,1095,共9页
为了从多种细胞群体中提取纯净细胞群或者从复杂的样本中提取所需成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电场叠加效应的诱导电荷电渗调控新方法,研究诱导电荷电渗漩涡的重塑机理及其颗粒操控性能.首先,建立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并研究双电场叠加作用下... 为了从多种细胞群体中提取纯净细胞群或者从复杂的样本中提取所需成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电场叠加效应的诱导电荷电渗调控新方法,研究诱导电荷电渗漩涡的重塑机理及其颗粒操控性能.首先,建立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并研究双电场叠加作用下诱导电荷电渗漩涡的非对称演变机理.其次,设计并加工颗粒操控器件,搭建颗粒操控实验系统.然后,研究不同电压下非对称诱导电荷电渗漩涡对单种颗粒的聚集和纵向偏移特性.最后,研究非对称诱导电荷电渗漩涡对不同颗粒的聚集和分离特性.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以简单的控制方式实现微尺度颗粒的聚集、偏移和分离,其在环境检测、疾病诊断领域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电荷电渗 双极性电极 颗粒聚集 颗粒分离 微流控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器件中的多相流动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晓东 胡国庆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110,共56页
微流控技术及微流控器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方法,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对微量多相流体的精准操控,可应用于化学分析、先进材料合成、蛋白质结晶、单细胞培育及检测、信息处理等领域.该文回顾微流控器件中的... 微流控技术及微流控器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方法,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对微量多相流体的精准操控,可应用于化学分析、先进材料合成、蛋白质结晶、单细胞培育及检测、信息处理等领域.该文回顾微流控器件中的多相流动现象,概述其所涉及的流体力学机理,阐述实现多相微流控的各种方法,并分析多相微流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总结针对多相微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测量技术,展望多相微流控器件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流动 多相流动 液滴 微流控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骆广生 兰文杰 +2 位作者 李少伟 徐建鸿 吕阳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这一新兴领域,将制备过程分为微设备中的液液微分散与后续的固化两方面,分别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特别针对错流剪切型、水力学聚焦型和同轴环管型3种微通道结构和不同的功能材料,系统介绍了近年... 针对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这一新兴领域,将制备过程分为微设备中的液液微分散与后续的固化两方面,分别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特别针对错流剪切型、水力学聚焦型和同轴环管型3种微通道结构和不同的功能材料,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利用微流控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对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功能材料 液液微分散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的键合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怡 王晓东 王立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3012-3018,共7页
在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中,键合是关键技术之一,基片与盖片只有通过键合才能形成封闭的微通道,因此键合质量直接影响芯片的制作质量。对键合方法进行了分类,综述了目前已有的芯片键合技术及方法,分析了各种键合方法在制作质量、制作效率以... 在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中,键合是关键技术之一,基片与盖片只有通过键合才能形成封闭的微通道,因此键合质量直接影响芯片的制作质量。对键合方法进行了分类,综述了目前已有的芯片键合技术及方法,分析了各种键合方法在制作质量、制作效率以及是否适用于批量化制作等方面的局限性,详细介绍了具有效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等优点的超声波键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芯片的键合技术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工艺 生化MEMS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分选富集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杜晶辉 刘旭 徐小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2,共6页
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CTCs)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研究报告已经证实其在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个体化治疗及探索肿瘤转移机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然而CTCs在循环系统中的含量极低,这成为限制其临床相关应用的主... 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CTCs)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研究报告已经证实其在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个体化治疗及探索肿瘤转移机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然而CTCs在循环系统中的含量极低,这成为限制其临床相关应用的主要难点。微流控芯片技术具有低成本、快速、高通量及操作简单等优势,利用微流控芯片可实现CTCs的高速、高回收率、高纯度的分选富集,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微流控芯片内进行CTCs分选富集的研究并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本研究团队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循环肿瘤细胞 分选 富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微流控通道中微液滴形成机制的CFD模拟 被引量:8
16
作者 董立春 吴纪周 +4 位作者 任桂香 谭世语 黄大富 李文平 黄少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9,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宽型微米级T-型微通道中微液滴形成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已有文献实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发现液滴在微通道中的形成过程可分为液滴形成和成长、液滴与分散相的脱离和液滴从通道壁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宽型微米级T-型微通道中微液滴形成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已有文献实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发现液滴在微通道中的形成过程可分为液滴形成和成长、液滴与分散相的脱离和液滴从通道壁的脱落3个阶段。首次系统分析了通道壁的润湿性对液滴形成的影响,发现当分散相在通道壁上的接触角小于90°时,才能形成微液滴;通道壁越疏分散相,微液滴越容易形成,并且从通道壁上脱离的时间也越短。通过分别改变连续相的黏度、流速以及两相间界面张力,研究了毛细准数Ca对微液滴的形成机制及液滴大小的影响。发现在T-型通道中能形成液滴的范围内,Ca越大,则形成的微液滴体积越小;当Ca大于0.067时,微液滴的直径与连续相Ca的倒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微流控设备 T-型微通道 微液滴形成机制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型微通道内气泡形成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付涛涛 惠晓荣 +2 位作者 朱春英 马友光 李怀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7-340,共4页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聚焦十字型微装置内分散小气泡的生成进行了研究。方形截面微通道的尺寸分别为400μm×400μm和600μm×600μm。氮气为气相,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0~0.5%(wt))的水—甘...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聚焦十字型微装置内分散小气泡的生成进行了研究。方形截面微通道的尺寸分别为400μm×400μm和600μm×600μm。氮气为气相,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0~0.5%(wt))的水—甘油(25%(wt),50%(wt),62%(wt))溶液为液相。考察了不同的操作条件如液体流速、黏度和表面张力对气泡生成尺寸的影响。泡状区内生成的气泡尺寸随连续相流体流量和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增大。讨论了气泡的生成机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数模型来描述气泡生成尺寸与局部毛细管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泡 高速摄像仪 聚焦十字型微装置 微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体数字化技术制备聚合物微透镜阵列 被引量:12
18
作者 朱晓阳 侯丽雅 +2 位作者 郑悦 王洪成 章维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0-368,共9页
基于微流体数字化技术搭建了聚合物微透镜阵列按需喷射制备实验系统。以UV固化胶为喷射材料,将其按需喷射到镀有疏水化薄膜的玻璃基片上,在界面张力和疏水化效应的作用下,形成平凸状的微液滴,再经紫外光固化后形成微透镜阵列。实验研究... 基于微流体数字化技术搭建了聚合物微透镜阵列按需喷射制备实验系统。以UV固化胶为喷射材料,将其按需喷射到镀有疏水化薄膜的玻璃基片上,在界面张力和疏水化效应的作用下,形成平凸状的微液滴,再经紫外光固化后形成微透镜阵列。实验研究了系统参量对稳定微喷射与微透镜直径的影响,稳定微喷射出了黏度值为50×10-3 Pa·s的UV胶,制得了最小直径达25μm的微透镜,进而制备出了直径变异系数C·V达0.64%、焦距均匀性误差为1.7%的15×15微透镜阵列。微透镜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具有较好的表面形貌,采用白光干涉/轮廓仪(VSI模式)测得其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为247.99nm(扫描区域:29.4μm×39.3μm),扫描区域轮廓曲线平滑。通过微透镜阵列的成像实验,得到了微透镜阵列所成的清晰实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流体数字化技术进行聚合物微透镜阵列的按需喷射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工艺参数稳定;制备的微透镜阵列几何与光学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学器件 微流体数字化 按需喷射 紫外光固化胶 聚合物微透镜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微流体器件制备仪的研制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穆莉莉 侯丽雅 章维一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581-1585,共5页
为获得良好微流动特性的耐高温透明微流体器件,设计了一种制备石英玻璃材质的透明微流体器件的多功能制备仪。利用玻璃材料加热到热熔融状态可进行塑形的特点对石英玻璃毛细管进行拉制、锻制、开孔、焊接,制备出微米级的微针、微管道、... 为获得良好微流动特性的耐高温透明微流体器件,设计了一种制备石英玻璃材质的透明微流体器件的多功能制备仪。利用玻璃材料加热到热熔融状态可进行塑形的特点对石英玻璃毛细管进行拉制、锻制、开孔、焊接,制备出微米级的微针、微管道、微三通等微流体器件。在样机上进行了基于温度、拉力二因素的实验,分析了各参数对微流体器件几何尺寸的影响。该仪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器件 微管道 微针 微三通 微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与生物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水雯箐 苏佳 +2 位作者 黄珍玉 黄懿 杨芃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0-111,99,共13页
本文系统归纳了当前微流控电泳芯片与生物质谱的联用模式。芯片材质涵盖玻璃与高聚物 ,与接口衔接的电离手段包括电喷雾电离 ( 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 MAL DI)。
关键词 联用技术 发展 微流控芯片 生物质谱 电泳芯片 生物大分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