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锚一体化锚杆随钻测量岩石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鹏飞 张炜 +5 位作者 陈志良 王子越 罗超 郭吉昌 刘畅 孙洋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81,共19页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是评估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实时、准确地获取锚杆钻进过程中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对于指导巷道顶板支护设计、锚固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钻锚一体化锚杆和钻臂搭建了钻锚一体化锚杆随钻感知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可实时...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是评估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实时、准确地获取锚杆钻进过程中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对于指导巷道顶板支护设计、锚固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钻锚一体化锚杆和钻臂搭建了钻锚一体化锚杆随钻感知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可实时监测液压系统的液压缸、液压马达及钻箱位移等参数。通过对各参数特性、单一参数及组合参数随岩石强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获得钻进单位体积岩石时液压缸、液压马达及系统所做总功与岩石强度的关系,并对比了各参数的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液压系统单一参数及组合参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参数相关性系数较高,液压缸进油端、回油端拟合函数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40 8和0.849 7;钻箱钻进速度随试样单轴抗压强度变化的拟合函数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953 3;其次是液压马达做功、系统总功以及液压缸做功,分别为0.921 5、0.895 0和0.855 2。液压缸回油端压力拟合函数效果最好,误差率为14.33%,小于15%;其次是钻箱钻进速度,误差率为16.12%,小于20%;钻进系统所做总功、液压马达做功、液压缸做功误差率分别为20.73%、21.79%和23.78%,均小于25%,预测效果较好。液压马达做功系统做功占主要部分,平均占比99.22%,随着岩石强度的增加,液压马达做功占系统总功逐渐下降。总体来看,液压缸进油端压力、回油端压力、钻箱钻进速度、液压马达做功、系统总功及液压缸做功随试样单轴抗压强度变化的拟合函数相关性系数较高。研究结果为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锚杆支护方案优化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快速掘进 钻锚一体化 随钻测量 单轴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随钻测量对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刁斌斌 高德利 +2 位作者 康广岩 张富磊 高佳雪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动态随钻测量实现了旋转钻进时测量井眼轨迹参数。文章通过介绍动态随钻测量时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计算模型,对比动态随钻测量与常规随钻测量误差源的差异,建立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对单个误差源的敏感性分析模型,分析动态随钻测量对井眼位... 动态随钻测量实现了旋转钻进时测量井眼轨迹参数。文章通过介绍动态随钻测量时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计算模型,对比动态随钻测量与常规随钻测量误差源的差异,建立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对单个误差源的敏感性分析模型,分析动态随钻测量对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影响。算例表明,动态随钻测量的应用可以降低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动态随钻测量特有的10个误差源对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贡献较小,而且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对这些误差源标准差的变化不敏感;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底部钻具组合下垂误差、磁偏角全局误差、井深伸缩型误差、轴向磁干扰误差、井深刻度误差,与地磁场水平分量相关的磁偏角全局误差和XY轴不对中误差,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对这些误差源也较敏感。在定向钻井工程中,应用可靠的动态随钻测量技术,并针对主要误差源采取校正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井眼位置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井 井眼轨迹 动态随钻测量 测量误差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直径钻孔钻进多参量的煤体应力钻测方法
3
作者 赵同彬 赵志刚 +3 位作者 齐炎山 尹延春 牛旭 李淇凡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煤体高应力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及时准确测量评估煤体应力是冲击地压预警工作的关键环节。大直径钻孔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最常用的预卸压、卸压解危和应力调控方法,研发和应用基于大直径卸压钻孔的煤体应力随钻测量技术方法,可以... 煤体高应力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及时准确测量评估煤体应力是冲击地压预警工作的关键环节。大直径钻孔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最常用的预卸压、卸压解危和应力调控方法,研发和应用基于大直径卸压钻孔的煤体应力随钻测量技术方法,可以得到煤矿井下大量煤体应力数据。本文根据煤体钻削破坏特征,对钻头破煤进行了力学分析,以钻头钻削力为纽带,研究了钻头受力与煤体应力关系,建立了煤体钻削力学模型,给出了包含钻进多参量的煤体应力反演方程;开展不同强度和煤体应力的原煤室内钻进实验,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自主研制了大直径卸压钻机配套的随钻测量装置,开展煤矿井下实测实验,获取钻头位移、转速、转矩随时间变化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钻孔深度的煤体应力,给出了卸压孔区应力场分布形态,并与钻进能量和钻进时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室内钻进实验加载应力与钻削力学模型计算应力平均误差为4.9%、最大误差为15.7%;现场实测煤体应力随孔深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煤壁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一致,同一钻孔的煤体应力、钻进时间和钻进能量随孔深变化曲线基本一致,表明高应力区钻孔消耗能量较多,所需钻进时间也较长;对比相邻钻孔应力发现,先施工钻孔的应力峰值较高,后施工钻孔应力峰值较低,且峰值位置向深部转移,表明先施工钻孔起到明显的卸压作用。通过建立钻进多参量和煤体应力的定量关系,进行基于大直径卸压钻孔钻进多参量的煤体应力原位测量,将大直径卸压钻孔从卸压工程孔拓展为应力测量孔,实现钻孔卸压与应力测量评估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卸压钻孔 钻削力学模型 煤体应力 钻进多参量 钻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干热岩大斜度定向井关键技术与应用
4
作者 李宽 施山山 +2 位作者 张恒春 吴纪修 王文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由美国能源部主导的FORGE项目在Milford场地部署的第一口大斜度定向井16A(78)-32井,由于花岗岩地层致密坚硬、井底温度高、井壁稳定性差等问题,定制了硬岩PDC钻头,该钻头从切削齿、切削深度控制组件、喷嘴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结合机械... 由美国能源部主导的FORGE项目在Milford场地部署的第一口大斜度定向井16A(78)-32井,由于花岗岩地层致密坚硬、井底温度高、井壁稳定性差等问题,定制了硬岩PDC钻头,该钻头从切削齿、切削深度控制组件、喷嘴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结合机械比能优化钻井技术,在花岗岩地层中机械钻速达到16 m/h、单只钻头进尺330 m以上,显著提高了钻井机械钻速和钻头寿命;使用蒸发冷却式钻井液冷却装备将井底循环温度控制在135℃以内,改善井下工具工作环境;采用机械式垂直钻井工具、XBOLT双信道随钻测量仪器等测控仪器与工具,控制实钻井眼轨迹严格参照设计轨道执行;并综合采用防堵塞取心、钻柱减阻降扭等技术手段,达到花岗岩地层机械钻速大于8 m/h、单只钻头进尺超过200 m的经济指标,钻井周期缩短近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硬岩PDC钻头 钻井液冷却 井眼轨迹测控 机械比能优化钻井 防堵塞取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GJO的随钻重力加速度在线提取
5
作者 杨金显 杨潇健 +1 位作者 蔺钰柯 张颖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为获得随钻重力加速度,研究了用磁惯性金豺优化算法(MIGJO)在线提取重力加速度问题。首先对随钻振动信号特性进行分析,建立随钻重力提取模型,并把各种非重力加速度整理为解向量;其次,根据随钻磁惯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给出理想重力加速... 为获得随钻重力加速度,研究了用磁惯性金豺优化算法(MIGJO)在线提取重力加速度问题。首先对随钻振动信号特性进行分析,建立随钻重力提取模型,并把各种非重力加速度整理为解向量;其次,根据随钻磁惯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给出理想重力加速度的输出目标函数,以及重力夹角和钻具径切向皮尔逊系数约束条件;然后,在金豺优化(GJO)的基础上,针对随钻中不同非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特性,利用上一次解向量进行逐维动态尺度随机游走的种群初始化;并利用重力模值相对误差和三角函数设计重力因子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此外,根据当前解的信息交互因子和适应度值设计攻击防御系数协调磁惯性金豺的攻击防御行为,利用最优解和次优解位置的攻击搜索策略提高重力提取精度和速度,利用上下界和突变点位置的防御搜索策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然后利用当前重力解与当地重力设计相似度来动态更新解向量位置,进一步提高重力提取精度。最后,设计模拟钻进和实钻实验,结果表明:使用MIGJO提取的重力加速度精度得到明显提升,解算的井斜角和工具面角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控制在0.63°和0.8°以内,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随钻重力加速度的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量 重力提取 金豺优化器 磁惯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PSO和布局特征指标的钻机界面优化研究
6
作者 陈晓鹂 刘润余 +1 位作者 文国军 郝国成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提升地质操作钻机的用户满意度,提出基于界面布局特征衡量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多目标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从而获取更合理的钻机界面布局。对钻机界面进行拓扑化并建立坐标系;基于衡量指标的计算对界面内元素进行范围约束并构建... 为提升地质操作钻机的用户满意度,提出基于界面布局特征衡量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多目标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从而获取更合理的钻机界面布局。对钻机界面进行拓扑化并建立坐标系;基于衡量指标的计算对界面内元素进行范围约束并构建数学模型;采用改进后的多目标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综合最优平衡解;将最优平衡解对应的坐标应用至界面并进行布局改进;通过SUS评估布局优化的有效性。以某型号钻机操纵界面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界面可有效提升用户满意度。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作为一种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的复杂操控界面布局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 布局优化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钻机界面 布局特征衡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共焦原理的钻杆接头内螺纹参数测量
7
作者 陈彦宇 田东庄 居培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2-873,共12页
为实现钻杆螺纹参数自动化、非接触式检测,本文基于光谱共焦测量原理,提出短量程传感器大锥度螺纹轮廓扫描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光谱共焦传感器和被测螺纹协同运动的方式,快速获取螺纹轴线的截面轮廓数据,以表征螺纹表面质量。为修正螺... 为实现钻杆螺纹参数自动化、非接触式检测,本文基于光谱共焦测量原理,提出短量程传感器大锥度螺纹轮廓扫描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光谱共焦传感器和被测螺纹协同运动的方式,快速获取螺纹轴线的截面轮廓数据,以表征螺纹表面质量。为修正螺纹轴线与回转台的轴线不同轴引起的测量误差,建立锥螺纹点激光测量模型,开发螺纹牙形畸变补偿算法,研制钻杆接头内螺纹参数二维激光测量系统,并将其与自动化生产线集成。该测量系统采用立式结构,主要由基座、精密5轴位移平台、光栅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系统等部分组成。同时开发钻杆接头内螺纹参数二维测量与评价软件,用于实现螺距、牙高、锥度、牙形角、基面中径等关键参数的计算与评定。实验结果表明,牙型畸变补偿算法基面中径的补偿率为45.4%,牙型半角的补偿率为45%,锥度的补偿率为26.7%,牙高补偿率为25%,对螺距几乎无影响;研制的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可达±2μm,测量节拍为102 s。通过与传统测量方法对比,该测量系统具有非接触式测量、自动化程序高和精度高等特点,满足钻杆螺纹测量的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螺纹 螺纹测量 轮廓扫描测量 光谱共焦传感器 螺纹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OA的随钻加速度计误差在线补偿
8
作者 杨金显 贺紫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4,共8页
为了提高随钻加速度计测量精度,设计一种基于磁惯性长鼻浣熊算法的加速度计误差在线补偿方法。首先,根据误差来源建立误差补偿模型;利用陀螺仪和磁强计建立重力夹角与磁重力夹角约束条件;将加速度真值与理论值模值之差设置为目标函数。... 为了提高随钻加速度计测量精度,设计一种基于磁惯性长鼻浣熊算法的加速度计误差在线补偿方法。首先,根据误差来源建立误差补偿模型;利用陀螺仪和磁强计建立重力夹角与磁重力夹角约束条件;将加速度真值与理论值模值之差设置为目标函数。其次,在长鼻浣熊算法基础上,根据递推重力加速度确定误差参数的初始搜索边界,同时根据当前误差参数、最优误差参数、边界值三者的相对距离缩小边界;再设计分界点筛选初始误差参数,使算法最初就朝着高质量解的方向搜索,同时保留部分劣解以增加误差参数多样性;接着在算法的全局探索阶段设计参数使其根据加速度计当前误差参数与误差参数平均值之间的误差来调整加速度计误差参数的搜索范围;最后,将重力模值之比设为深度开发阈值,构造高斯变异个体向量使加速度计误差参数跳出局部最优。实验结果表明:经MICOA补偿之后,加速度误差减小,井斜角范围降低了约62.5%,不同钻进角度下,井斜角均方根误差与标准差均能保持在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量 加速度计 长鼻浣熊算法 误差补偿 井斜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智能钻井井下工程参数实时测量技术及工具研发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中 吴怡 +6 位作者 李辉 张天玮 焦金刚 邓月 满曰南 袁亚圣 李帅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9,共7页
海上油气钻井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技术水平的隐蔽性地下工程,在钻井各个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形式各异的风险,尤其是在进行深层、深水、高温高压和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时,由于储层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潜在风险更为突出,需要综合... 海上油气钻井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技术水平的隐蔽性地下工程,在钻井各个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形式各异的风险,尤其是在进行深层、深水、高温高压和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时,由于储层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潜在风险更为突出,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岩石力学、钻井工程、智能科学、计算机等多种学科。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海上智能钻井的关键技术,为智能钻井工具研制、配套钻参优化软件系统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近年来随着钻井的智能化发展,对井底数据的精确性和实时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井底数据传输依赖传统的MWD模式,传输速度为8~15 bits,传输数据容量低,无法满足现场作业实时监测的需求,也无法应对智能井下数据传输分析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井下工程参数实时监测技术及工具入手,实现关键数据从计算获得到实时监测,通过数据优选和压缩技术,再结合LWD/MWD或智能钻杆进行井下数据低滞后传输,从而实现井下数据的实时监测,为监测井下状况和智能化钻井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钻头 随钻测量 高集成化 无线短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平台式旋转导向工具测控系统
10
作者 刘庆波 底青云 +3 位作者 王向阳 杨永友 谢棋军 马良令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6-2431,共16页
稳定平台式旋转导向工具测控系统可以自发电、测量井眼轨迹、自动保持或调整工具面角度,且不受外部旋转影响,是旋转导向工具的技术核心.本文对稳定平台式导向工具测控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稳定平台动力学平衡方程和工作模式,推导... 稳定平台式旋转导向工具测控系统可以自发电、测量井眼轨迹、自动保持或调整工具面角度,且不受外部旋转影响,是旋转导向工具的技术核心.本文对稳定平台式导向工具测控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稳定平台动力学平衡方程和工作模式,推导多参数融合下导向工具轨迹测量计算方法,结合钻井延迟因素,提出用于实现闭环钻井的导向决策算法.建立稳定平台理论仿真模型,对单电机和双电机状态下控制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双PID控制器对稳定平台进行转矩环控制,通过CLARK变换和PARK变换对静止三相坐标系、静止两相坐标系和旋转两相坐标系进行转换,利用SV_(P)WM算法转换为占空比信号,实现稳定平台测控系统电机驱动电路控制.最后搭建一套实验室用实物测试样机,开发驱动电路硬件和专用控制软件,验证本文测量方法和闭环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旋转导向 稳定平台 测控系统 井眼轨迹测量 转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柔性装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作者 张永亮 张辉 +2 位作者 李智 汪海晋 毕运波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4,共12页
飞机柔性装配技术因其较高的装配效率、精度和灵活性,已成为航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组成部分。文章首先从国内外航空企业、科研机构的角度,重点从数字化测量、柔性对接装配及自动化钻铆3个方面,评述了飞机柔性装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飞机柔性装配技术因其较高的装配效率、精度和灵活性,已成为航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组成部分。文章首先从国内外航空企业、科研机构的角度,重点从数字化测量、柔性对接装配及自动化钻铆3个方面,评述了飞机柔性装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其次,总结了飞机柔性装配的三大关键技术,即大空间高精度测量、柔性工装调姿定位与自动钻铆离线编程,并深入探讨了相关理论技术研究现状。最后,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新技术,对飞机柔性装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柔性装配技术在提升飞机装配质量和效率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柔性装配 数字化测量 柔性对接装配 自动化钻铆 柔性工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冲钻机钻测智能化试验平台研制及初步应用
12
作者 谭健 刘学生 +3 位作者 耿艳峰 付彪 王洪磊 许珂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3-684,共12页
为研究钻机钻进参数与围岩参数定量关系,实现冲击地压卸压钻进与预警评价同步,自主研发一套防冲钻机钻测智能化试验平台。该平台由智能钻测试验钻机、大尺度真三轴应力加载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其他辅助装置等组成。平台能够较好地还... 为研究钻机钻进参数与围岩参数定量关系,实现冲击地压卸压钻进与预警评价同步,自主研发一套防冲钻机钻测智能化试验平台。该平台由智能钻测试验钻机、大尺度真三轴应力加载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其他辅助装置等组成。平台能够较好地还原现场环境下的岩体力学参数与结构特征,实现随钻参数的实时测量与收集;利用该平台初步开展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真三轴应力加载系统通过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横向与竖向加载液压缸,实现大尺度试件的精确均匀真三轴加载,最大压力达6000kN,可真实再现千米深井围岩应力状态;智能钻测试验钻机在导轨式液压钻机基础上,设计新型高精度传感装置及信号传输模块,实现复杂工况下钻杆钻进过程中近钻头处随钻参数的实时测量与传输;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真三轴加载、钻机钻进控制、钻进参数收集等功能,实现钻进与参数采集同步;平台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研发的试验平台可开展真三轴应力状态下大尺度试件钻进试验,对于研究建立钻机钻进参数与围岩参数定量关系,研发钻进过程中冲击危险性同步智能预警技术,实现围岩稳定性评估并进行同步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平台 冲击地压 真三轴加载 随钻参数 实时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甲酸盐含量测定方法
13
作者 张晓光 杨俊贞 +4 位作者 王萍 李彬 李慧敏 陈蕾旭 张灵英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针对当前钻井液用甲酸钠、甲酸钾标准应用现状,分析了甲酸盐含量测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并筛选优化出最佳的检测方法。对于甲酸钠含量测定结果普遍偏高甚至超百的技术难题,通过红外等分析方法确定了目前钻井用甲酸钠的均为副产... 针对当前钻井液用甲酸钠、甲酸钾标准应用现状,分析了甲酸盐含量测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并筛选优化出最佳的检测方法。对于甲酸钠含量测定结果普遍偏高甚至超百的技术难题,通过红外等分析方法确定了目前钻井用甲酸钠的均为副产法产品,其含有季戊四醇等有机杂质,适合的方法是灼烧滴定法,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实验发现该方法中灼烧产物的洗涤转移过程中引入酚酞会导致滴定终点延后结果偏高,通过改进洗涤转移过程,排除了该影响;对于甲酸钾含量测定,适合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同时增加钾离子含量测定,提高了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解决了以单一甲酸根折算甲酸钾含量存在无法有效鉴别低成本甲酸盐掺假的弊端。以上研究成果已作为标准方法引入T/CPSI 06401—2024《钻井液用加重剂甲酸盐类》标准,该标准已于2024年4月正式发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甲酸钠含量测定 甲酸钾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孔钻机随钻参数对钻孔效率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杨巍 田帅康 +2 位作者 郭大超 姚毅 于海航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1,共8页
潜孔钻机通过冲击力、轴力和扭矩共同作用进行凿岩,其钻孔效率严重依赖于各工作参数的选择。因此,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潜孔钻机随钻测量系统,通过采集钻孔过程中的随钻参数,分析了推进力、扭矩、风压、冲击频率等8个工作参数对冲击钻孔... 潜孔钻机通过冲击力、轴力和扭矩共同作用进行凿岩,其钻孔效率严重依赖于各工作参数的选择。因此,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潜孔钻机随钻测量系统,通过采集钻孔过程中的随钻参数,分析了推进力、扭矩、风压、冲击频率等8个工作参数对冲击钻孔效率的影响。基于潜孔钻机的凿岩特性,设计了正交试验并进行了现场钻孔测试,揭示了主要影响钻孔效率的随钻参数分别为风压、冲击频率和轴力。此外,笔者发现,在不同风压条件下,轴力与钻进速度之间存在最佳匹配值;而在不同轴力水平下,风压与碎岩比功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基于钻速和碎岩比功这两个评价指标,确定了轴力为10.5 kN、风压为1.75 MPa、冲击频率为26 Hz时的最优钻孔参数组合。研究结果可为潜孔钻机钻孔工艺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量 潜孔钻机 露天矿 参数优化 钻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钻参数响应特征的巷道顶板岩层界面识别方法研究
15
作者 李点尚 刘灿灿 +3 位作者 王传兵 任波 任帅 康志鹏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实现煤矿地质透明化,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进程,解决传统岩层界面识别方法速度慢、成本高以及精度差的难题,围绕岩层界面智能识别进行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内浇筑地层模型,通过自主研制的随钻装置开展位移、转速、扭矩和声压级等参数的... 为实现煤矿地质透明化,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进程,解决传统岩层界面识别方法速度慢、成本高以及精度差的难题,围绕岩层界面智能识别进行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内浇筑地层模型,通过自主研制的随钻装置开展位移、转速、扭矩和声压级等参数的实时采集;其次,采用指数加权损失函数自动过滤位移数据异常值,提出钻速计算方法;然后,用变点检测算法、RStudio软件的Strucchange模型和决策树算法分析钻速、转速、声压级和扭矩等参数,对比分析其识别岩层界面的准确性;最后,在2种典型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层界面随钻识别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以钻速为输入参数,决策树算法是快速准确识别岩层界面的最佳方式;现场试验中煤岩界面位置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04 m,但对于复合顶板岩层界面识别准确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顶板 钻进参数 岩层界面随钻探测 煤岩界面 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随钻测控技术现状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16
作者 汪海阁 冯鑫 +3 位作者 王岩松 滕鑫淼 熊昕 李泽群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5,共14页
深层煤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优化能源结构具有关键意义。随钻测控技术涵盖了钻井过程中随钻测量、井-地传输、导向控制,是保障深层煤岩气安全高效开发的重要工程技术之一。文章围绕深层煤岩气“... 深层煤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优化能源结构具有关键意义。随钻测控技术涵盖了钻井过程中随钻测量、井-地传输、导向控制,是保障深层煤岩气安全高效开发的重要工程技术之一。文章围绕深层煤岩气“打长、打快、打好”目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随钻测控技术关键装备的分类、关键技术的指标、主要产品特征,以及应用实践情况等,总结了深层煤岩气开发过程中随钻测控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与需求,并且从智能化发展角度,提出了深层煤岩气随钻测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深层煤岩气工程技术升级提供新理念、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随钻测控技术 人工智能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随钻方位电磁波仪器正交天线响应特征
17
作者 陈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和方法】为掌握煤层水平井中随钻电磁波仪器探测影响因素,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采用多频、多线圈距的正交耦合线圈进行边界探测研究,确定了仪器线圈最佳排布非对称方式,并获得了适合高阻煤层的频率、源距、线圈间距的优化工作参数... 【目的和方法】为掌握煤层水平井中随钻电磁波仪器探测影响因素,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采用多频、多线圈距的正交耦合线圈进行边界探测研究,确定了仪器线圈最佳排布非对称方式,并获得了适合高阻煤层的频率、源距、线圈间距的优化工作参数选择。【结果和结论】通过正交线圈与倾斜线圈对比研究,发现倾斜线圈时定向信号虽然理论上幅度比信号随着线圈距增大在增强,但实际的倾斜线圈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却随着线圈距增大而减小,增大了信号采集的难度。通过研究设计了一种适合煤矿使用的方位电磁波电阻率正交线圈系结构,满足高阻情况下同时具备电阻率和界面探测的功能,获得了适合高阻煤层的频率、源距、线圈间距的优化参数,为煤矿井下孔内顺煤层方位电磁波探测技术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电磁波仪器 煤层水平孔 有限元模拟 线圈系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e disc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itigation approach by a novel developed drill bit in deep rocks 被引量:7
18
作者 ZHENG Min-zong LI Shao-jun +3 位作者 YAO Zou ZHANG Ao-dong XU Ding-ping ZHOU Ji-f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822-2833,共12页
Core discing often occurs in deep rocks under high-stress conditions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for deep rock engineering.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re discing firstly... Core discing often occurs in deep rocks under high-stress conditions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for deep rock engineering.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re discing firstly.The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amond drill bits and rock was analyzed based on numerical modeling.A novel drill bit with an inner conical crown for the mitigation of core discing was designed and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The mitig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cavern B1 of CJPL-Ⅱ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had been achieved.The percentage of core discing had been obviously decreased from 67.8%when drilling with a rectangular crown drill bit,to 26.5%when an inner conical crown drill bit had been adopted.This paper gives full insight into core disc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core discing mitigation;it will potentially contribute to stress measurement in deep rock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 discing MITIGATION drill bit crown deep rocks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岩定向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宽 施山山 +3 位作者 张新刚 王跃伟 许洁 张恒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为推动干热岩产业化步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盆地部署了我国首例干热岩试验性开发工程,采用一口直井注入和两口定向井采出的开发模式,文章就定向井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主要为花岗岩,地层硬度大、研磨... 为推动干热岩产业化步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盆地部署了我国首例干热岩试验性开发工程,采用一口直井注入和两口定向井采出的开发模式,文章就定向井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主要为花岗岩,地层硬度大、研磨性强、温度高,加上大规模储存改造的影响,定向井钻井作业存在机械钻速低、碎岩工具寿命短、测量仪器耐温差、信号不稳定、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为保证钻井作业顺利推进,从井眼轨迹控制、提高井下工具耐温耐磨能力、提高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能、钻井液主动降温等技术手段入手,创新研发了耐高温MWD、抗高温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螺旋板式钻井液冷却装置等关键技术与装备,优选了“牙轮钻头+单弯螺杆+MWD”钻具组合,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双靶点定向井施工,AB靶心的中靶精度分别为4.85 m和8.97 m,钻井周期缩短20%以上,并取得了最高进尺175.00 m、最快机械钻速3.74 m/h的提速增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定向钻井 高温随钻测控 聚合物钻井液 钻井液冷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电磁传输的防冲钻孔机器人钻进轨迹随钻测量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忠宾 司垒 +6 位作者 顾进恒 魏东 戴剑博 辛德忠 张修峰 陈航 邢飞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0-237,共18页
防冲钻孔机器人是高地应力矿井实现无人化卸压的必要装备,研发可靠的钻进轨迹随钻测量系统是保障钻孔卸压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在分析钻进轨迹算随钻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无线电磁传输技术的钻进轨迹随钻测量钻杆;分析了不... 防冲钻孔机器人是高地应力矿井实现无人化卸压的必要装备,研发可靠的钻进轨迹随钻测量系统是保障钻孔卸压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在分析钻进轨迹算随钻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无线电磁传输技术的钻进轨迹随钻测量钻杆;分析了不同电磁信号调制方式的频谱效益和抗噪声性能,设计了钻杆姿态信号的频移键控(FSK)调制和解调流程,进而开发了先放大后滤波的微弱信号调理系统,设计了相应的功能电路,并基于Multisim软件对其进行了测试,各电路模块满足设计要求。对比分析了5种轨迹解算算法的精度和执行效率,选择了均角全距法进行钻进轨迹解算,研究了基于小波滤波的惯性测量单元测量数据振动误差处理方法,验证了小波滤波算法对于提高姿态角解算精度的有效性。提出了基于拉线位移传感器与机器人动作标志位的钻进深度测量方法,并开展了地面试验与井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微弱信号调理系统可以实现煤矿井下微弱信号的接收与处理,基于拉线位移传感器与机器人动作标志位的钻进深度测量方法可以提高钻进轨迹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冲钻孔机器人 随钻测量 无线电磁传输 钻进轨迹解算 微弱信号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