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CO_(2)高压混相驱油与封存理论技术及矿场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勇 张世明 +6 位作者 曹小朋 吕琦 吕广忠 张传宝 李宗阳 张东 郑文宽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91,共12页
针对胜利油田开展CO_(2)驱油与封存面临的原油轻烃含量低混相难、储层非均质性强波及效率低、易气窜全过程调控难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技术攻关和矿场实践,形成CO_(2)高压混相驱油与封存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发现,提高地层压力至1.2倍... 针对胜利油田开展CO_(2)驱油与封存面临的原油轻烃含量低混相难、储层非均质性强波及效率低、易气窜全过程调控难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技术攻关和矿场实践,形成CO_(2)高压混相驱油与封存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发现,提高地层压力至1.2倍最小混相压力之上,可以提高原油中的中重质组分混相能力,增大小孔隙中的原油动用程度,均衡驱替前缘,扩大波及体积。通过超前压驱补能实现快速高压混相,采用梯级气水交替、注采耦合、多级化学调堵等技术全过程动态调控渗流阻力,实现采收率与封存率的协同最优。研究成果应用于高89-樊142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区,区块日产油由254.6 t提高至358.2 t,预计实施15年可提高采出程度11.6个百分点,为CCUS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 高压混相 采收率 封存率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迭代降黏剂驱技术及应用
2
作者 焦红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针对低渗稠油油藏降黏剂驱易形成高黏阻滞带,阻碍驱替能量有效传导的问题,提出迭代降黏剂驱技术,借助岩心流动物理模拟实验及矿场应用效果分析,评价该技术实施效果,分析各主控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迭代降黏驱技术宜采用大排量高速... 针对低渗稠油油藏降黏剂驱易形成高黏阻滞带,阻碍驱替能量有效传导的问题,提出迭代降黏剂驱技术,借助岩心流动物理模拟实验及矿场应用效果分析,评价该技术实施效果,分析各主控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迭代降黏驱技术宜采用大排量高速突破阻滞带,后用适中排量的长时间稳定降黏剂驱方式;实验条件下对于高黏阻滞带突破速度宜选择1 mL/min,闷井时间可取24 h,后续稳态注入速度可取0.5 mL/min,确保降黏剂与储层稠油充分乳化分解重质组分,也借助注入流体能量扩大波及系数;迭代降黏剂驱较常规水驱、常规降黏剂驱采收率提高分别达18.99%、13.19%。实施迭代降黏驱后3口受效井产能分别较措施前提高到1.6、2.5和2.8倍。研究成果可为迭代降黏剂驱技术的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降黏剂驱 主控因素 提高采收率 低渗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盖立学 王艳玲 +1 位作者 柏璐璐 窦绪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诸多不利因素,探索适合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方法。室内研究筛选出一组以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为主的配伍菌,并利用上述配伍菌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展了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微生物吞...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诸多不利因素,探索适合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方法。室内研究筛选出一组以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为主的配伍菌,并利用上述配伍菌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展了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微生物吞吐矿场试验93口井,有效率74.2%,累计增油1.38×10^4t,单井平均增油148t;2注10采微生物驱矿场试验10口井,7口井见效,累计增油1.45×10^4t。2009年10月,开展了9注24采扩大试验,已有15口生产井含水明显下降,产油量上升41.6%。通过对试验井的分析,确定注采关系、层问差异、供液能力是影响微生物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微生物驱试验效果表明,沿主河道砂体和裂缝发育方向注采关系完善的油井见效早,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低渗透油藏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吞吐 微生物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挥发性油藏注烃类气驱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进安 曾贤辉 +2 位作者 陈德斌 梁绍敏 罗松刚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6期58-60,共3页
通过注烃类气驱实验研究 ,了解文留油田低渗透挥发性油藏注气开发的一般机理和开发特点。采用PVT分析方法分析地层流体的物理性质、注入溶剂的组份 ;通过细管实验研究地层流体同注入溶剂在 1 3 0℃时的最小混相压力 ;长岩心驱替实验分... 通过注烃类气驱实验研究 ,了解文留油田低渗透挥发性油藏注气开发的一般机理和开发特点。采用PVT分析方法分析地层流体的物理性质、注入溶剂的组份 ;通过细管实验研究地层流体同注入溶剂在 1 3 0℃时的最小混相压力 ;长岩心驱替实验分析气驱、水驱、水气交替注气的采收率、压力的变化规律。细管实验研究表明 ,最小混相压力为 47 1MPa ,长岩心注天然气驱替实验表现出近混相的特征。天然气驱注气压力低 ,采收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挥发性油藏 注烃类气驱 室内实验研究 天然气驱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底水气藏水侵动态模拟实验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高树生 杨明翰 +2 位作者 叶礼友 刘华勋 朱文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0,共10页
水侵是底水气藏衰竭开发的常态,而水侵对于气藏开发动态有何影响,又如何影响采收率是气藏开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气藏构造及底水水侵特征,设计出入口之间多测压点的实验流程,运用带有多个测压点的长岩样模拟低渗透底水气藏衰竭开发... 水侵是底水气藏衰竭开发的常态,而水侵对于气藏开发动态有何影响,又如何影响采收率是气藏开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气藏构造及底水水侵特征,设计出入口之间多测压点的实验流程,运用带有多个测压点的长岩样模拟低渗透底水气藏衰竭开发动态过程,研究均质和纵向非均质底水气藏的水侵动态、规律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均质气藏衰竭开发过程中底水侵入动态受储层渗透率影响明显,渗透率在0.1 mD左右或更致密时,底水侵入非常缓慢,水体能量补充有效性不足,废弃压力决定于渗透率,对采收率影响不大;相反,渗透率越高,水侵越快,水体能量有效性强,见水越早,废弃压力越高,采收率明显降低。(2)纵向非均质底水气藏的水侵动态受控于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叠置模式,致密储层接近于底水可有效延缓水侵速度,降低废弃压力,提高采收率;相反,水侵速度加快,废弃压力高,采收率低。结论认为,运用物质平衡方程导出的底水气藏采收率计算模型可以准确拟合岩样的开发动态特征与采收率,气藏开发实例证明了采收率模型对于底水气藏水侵开发动态及采收率预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水侵动态 模拟实验 储集层 非均质性 低渗透 致密 废弃压力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值模拟研究低渗透油藏CO_2驱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6
作者 廖海婴 吕成远 +4 位作者 赵淑霞 陈艳 何应付 周银邦 王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0-522,共3页
低渗透油藏具有低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产等特点,经济有效开发难度较大。目前,"注气开发"是国内外针对低渗透油藏较为有效的开采方法。运用数值模拟器,确定了影响CO2驱替效果的主要因素,用组分的劈分与拟合、状态方程的选... 低渗透油藏具有低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产等特点,经济有效开发难度较大。目前,"注气开发"是国内外针对低渗透油藏较为有效的开采方法。运用数值模拟器,确定了影响CO2驱替效果的主要因素,用组分的劈分与拟合、状态方程的选取、实验数据回归等方法分析了CO2驱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气水交替开发方式,并适度增加注入压力,选取合适的井底流压对增油和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数模结果表明,不同井网井距、非均质性、裂缝方向、注气介质等是CO2驱替的敏感控制因素,直接影响油藏开发指标和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低渗透油藏 数值模拟 采收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仁静 刘慧卿 +2 位作者 李秀生 李建军 庞长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注入速度、注入方式、段塞大小及气液比等注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O2能很好地改善原油性质,CO2溶解能力强,能有效增加地层弹性能量,降低原油黏度;但是注气参数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大,气水交替注入方式优于连续注气开发,最优注气量为0.3PV,最佳注气速度为8×103m3/d.采用变气液比的方式开采,可以缩短投资回收期.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及类似油田的注气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特低渗透储层 注二氧化碳 注气参数 原油物性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低渗透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史云清 贾英 +3 位作者 潘伟义 黄磊 严谨 郑荣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9,共8页
CO_2驱替天然气气藏是将CO_2以超临界相态形式驱替天然气,在实现提高天然气气藏采收率的同时也达到将CO_2地质封存的目的。注CO_2提高气藏采收率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程度不清楚、适合开展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的地质条... CO_2驱替天然气气藏是将CO_2以超临界相态形式驱替天然气,在实现提高天然气气藏采收率的同时也达到将CO_2地质封存的目的。注CO_2提高气藏采收率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程度不清楚、适合开展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的地质条件不明确、CO_2驱替的合理工作制度也不明确。为此,首先开展长岩心驱替实验,以明确低渗透储层是否能通过注入CO_2提高采收率及提高采收率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出口端CO_2含量为10%时,CO_2可提高气藏采收率12%;其次建立超临界CO_2驱替天然气多组分渗流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应用该数学模型,开展超临界CO_2驱替天然气影响因素分析,明确选区条件;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优选出DK13井区作为CO_2驱替天然气评价区,并开展注CO_2提高采收率潜力的评价研究。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DK13井区生产井CO_2含量为10%(防腐成本较低)时,CO_2可提高气藏采收率介于8.0%~9.5%,同时可实现31.1%HCPV的CO_2封存量。结论认为,此举既提高了气藏采收率,又能实现对CO_2的地下有效封存,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2 低渗透致密气藏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CO2埋存 长岩心实验 主控因素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黄3区长8超低渗油层CO_(2)驱埋实验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小东 王进 +3 位作者 宋鹏 刘建 杨卫国 张宝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2-597,共6页
为明确姬塬油田超低渗油藏CO_(2)驱替及碳埋存机制,通过开展长岩心实验,对比分析气水不同组合驱替方式对提高采收率和CO_(2)埋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CO_(2)与水交替驱采收率最高,其次为CO_(2)与水交替驱,而连续CO_(2)驱采... 为明确姬塬油田超低渗油藏CO_(2)驱替及碳埋存机制,通过开展长岩心实验,对比分析气水不同组合驱替方式对提高采收率和CO_(2)埋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CO_(2)与水交替驱采收率最高,其次为CO_(2)与水交替驱,而连续CO_(2)驱采收率最低,CO_(2)突破是影响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交替注入可以抑制气窜;油藏中CO_(2)埋存位置以大孔隙为主,气水交替驱比纯气驱更有利于小孔隙中CO_(2)埋存,埋存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连续CO_(2)驱、CO_(2)与水交替驱、水驱后CO_(2)与水交替驱及水驱后CO_(2)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超低渗油藏 CO_(2)驱 气水交替驱 采收率 CO_(2)埋存 岩心实验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伟才 崔连训 赵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6-801,810,共7页
针对低渗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水驱效果差、液流方向单一等问题,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对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从水动力改变液流原理出发,总结出调整注水井、调整采油井和采油井转注3种... 针对低渗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水驱效果差、液流方向单一等问题,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对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从水动力改变液流原理出发,总结出调整注水井、调整采油井和采油井转注3种水动力改变液流的工作原理。其次,结合油田实际地质及生产情况,从注水井增补及开发层位调整方面,对油田52口生产井制订了改变液流方向的具体措施。最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上述措施进行了评价,预测措施实施后15年综合含水率上升6.36%,产油量增加26.51×104t,日产油增加59.34 t/d。预测结果表明,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应用在宝北区块这样的高含水、低渗透油藏中能取得较好效果。该技术可有效抑制低渗透储层含水率上升,增加单井产量,提高储层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液流方向技术 数值模拟 水驱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 宝浪油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驱转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21
11
作者 付美龙 黄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6,118,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利用室内驱油物理模拟技术,开展了水驱转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探讨了空气泡沫驱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初始水驱阶段的平均采收率为29.06%... 为进一步提高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利用室内驱油物理模拟技术,开展了水驱转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探讨了空气泡沫驱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初始水驱阶段的平均采收率为29.06%,水驱转空气泡沫驱后,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增量均在10%以上;再次水驱后,最终采收率平均可达到45.42%。随着空气泡沫注入速度的增加,采收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注入速度越大,气体突破时间越早,不过实验过程中并未发生明显的因气窜而导致采收率降低的现象;在相同条件下,空气泡沫注入总量为1倍孔隙体积时的采收率比0.6倍孔隙体积时的高5%。研究认为,通过交替注入起泡剂溶液与空气实现空气泡沫驱对于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空气泡沫驱 物理模拟 气窜 采收率 镇泾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CO_2驱特征曲线理论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亮 顾鸿君 +3 位作者 刘荣军 屈怀林 董海海 赵逸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基于低渗油藏CO_2驱过程中CO_2与原油渗流符合幂指数规律的假设,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基础上,推导了低渗油藏CO_2驱特征曲线,建立了CO_2拟含气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形成低渗油藏CO_2驱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等指标的预测方法。低... 基于低渗油藏CO_2驱过程中CO_2与原油渗流符合幂指数规律的假设,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基础上,推导了低渗油藏CO_2驱特征曲线,建立了CO_2拟含气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形成低渗油藏CO_2驱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等指标的预测方法。低渗油藏CO_2驱特征曲线形式表明,修正后的累计CO_2产量与累计产油量呈半对数直线关系。现场生产实例应用表明,CO_2驱特征曲线能较好地预测低渗油藏CO_2驱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等动态指标,对区块开发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CO2驱特征曲线 可采储量 采出程度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开发低渗油藏CO_2与N_2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范智慧 邴绍献 +1 位作者 聂法健 田巍 《中外能源》 CAS 2017年第5期55-60,共6页
为深化研究已开发低渗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优化注气方式,通过采用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油藏在目前地层压力条件下连续注CO_2驱、连续注N2驱、CO_2前段塞+N_2后续驱等不同注入方式下的气驱驱油效果。研究表明,N_2助推CO_2方式可... 为深化研究已开发低渗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优化注气方式,通过采用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油藏在目前地层压力条件下连续注CO_2驱、连续注N2驱、CO_2前段塞+N_2后续驱等不同注入方式下的气驱驱油效果。研究表明,N_2助推CO_2方式可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产出关系曲线呈现"S"形态,分为3个阶段,采出程度的大幅增加主要发生在注气开发开采的第一阶段,对于衰竭开采后的注气实验,连续注CO_2驱、0.41HCPVCO_2前段塞+N_2后段塞的总采收率几乎相当,都超过了80%,因此采用N_2助推,如果CO_2段塞体积选择适当,其效果完全不逊于连续CO_2驱,而且降低了CO_2使用量,另N_2制备和运输整个流程中风险都较小,即使出现气体泄漏,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伤害和影响,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该研究成果将为低成本高效动用已开发低渗油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N2助推CO2驱 采收率 高效动用 长岩心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岩 张菂 +3 位作者 樊晓伊 张金通 杨瑞莎 叶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焉耆盆地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早期采用注水开发,储集层伤害严重,注水困难,采出程度低,亟需开展转换注驱研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确定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 焉耆盆地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早期采用注水开发,储集层伤害严重,注水困难,采出程度低,亟需开展转换注驱研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确定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原油膨胀性好,易降黏,易混相;最小混相压力为25 MPa,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可达到近混相驱,驱油效率较高,具有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利用数值模拟对CO_(2)驱开发技术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五点法井网,连续注气开发,预计提高采收率13.37%,CO_(2)换油率0.330 t/t,为下一步矿场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本布图油田 低渗透砂砾岩油藏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长岩心驱替 室内模拟实验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后氮气驱油实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浩光 马坤 岳湘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开展了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后氮气驱油的效果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氮气驱可在水驱波及区内提高原油采收率3.4%左右,见气前与低气液比阶段是油井的主要采油期,后续注气压力梯度为注水压力梯度的1/4~1/3;多个油... 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开展了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后氮气驱油的效果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氮气驱可在水驱波及区内提高原油采收率3.4%左右,见气前与低气液比阶段是油井的主要采油期,后续注气压力梯度为注水压力梯度的1/4~1/3;多个油层合注合采时,氮气驱波及程度低,低渗透层不具备吸气能力,气体完全进入高渗透层;气窜在高渗透层形成后,剩余油主要分布于低渗透层。选用SCT-1复合凝胶体系对已形成气窜的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调节高渗透层与低渗透层的吸气能力,封堵后的高渗透层吸气能力变弱,低渗透层剩余油被有效开发。注气封堵结合可有效抑制气窜,提高氮气驱波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氮气驱 提高采收率 物理模拟实验 开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建英 张航州 +3 位作者 侯军刚 张蓓 董昭 怀海宁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115-117,121,共4页
为解决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区块综合含水逐年升高、采收率提高难度大的问题,引进了先进的微生物采油技术,通过菌种优选、菌液性能评价以及合理注入参数界限选择,成功地开展了矿场研究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微生物驱油具有较... 为解决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区块综合含水逐年升高、采收率提高难度大的问题,引进了先进的微生物采油技术,通过菌种优选、菌液性能评价以及合理注入参数界限选择,成功地开展了矿场研究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微生物驱油具有较好的降水增油作用,是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采收率 特低渗透油藏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弓启 王晓辉 +4 位作者 莫磊 沈焕文 刘强灸 蔡涛 范鹏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8期22-26,共5页
长庆油田大部分已开发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属于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21.0%,远低于国内中高渗透水驱油藏标定采收率,如何利用三次采油技术继续提高油田采收率,对于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 长庆油田大部分已开发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属于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21.0%,远低于国内中高渗透水驱油藏标定采收率,如何利用三次采油技术继续提高油田采收率,对于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空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适应性和驱油规律的研究,优选了五里湾长6油藏部分井组进行了先导性矿场应用,矿场应用表明了空气泡沫驱采油技术能够有效起到"封堵调剖",改善井组注入剖面,均衡平面渗流场,有效动用剩余油的作用,预计可提高试验井组最终采收率4.2%,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特低渗透油藏 空气泡沫驱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子坪西区长6特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驱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邢强 席天德 +1 位作者 薛金泉 谢利成 《中外能源》 CAS 2017年第8期58-62,共5页
化子坪西区长6油藏为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差,油相渗流能力下降快,油层吸水能力相对较低,水驱开发效果较差。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调剖和驱油双重功能,适合特低渗透油层驱替开发。... 化子坪西区长6油藏为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差,油相渗流能力下降快,油层吸水能力相对较低,水驱开发效果较差。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调剖和驱油双重功能,适合特低渗透油层驱替开发。室内岩心驱替实验表明,长6储层岩心进行空气泡沫驱后,比水驱最终采收率平均提高6.9个百分点。甘谷驿采油厂唐80井区为长6油藏同类油藏,其开发实践表明,井区8个试验井组全部进行空气泡沫驱后,视吸液指数下降了71%,注入能力低于水驱井组,但含水下降至18.8%,比水驱井组低29.6个百分点,初期平均单井月增油11t以上,具有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从地质、渗流特征、驱替效果、井网等方面考虑,长6储层适合水驱后转空气泡沫驱,建议在长6油藏进行空气泡沫驱试验和推广,以提高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空气泡沫驱 驱替实验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芦湖油田氮气驱提高厚层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先导试验 被引量:20
19
作者 董平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4-106,141,共3页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大多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开采效果越来越差,急需转变开发方式。在进行室内精细研究基础上,优选大芦湖油田樊29块作为试验区,开展厚层低渗透油藏氮气驱先导试验。氮气具有易获取、密度较低、压缩性较好、腐蚀性小等...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大多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开采效果越来越差,急需转变开发方式。在进行室内精细研究基础上,优选大芦湖油田樊29块作为试验区,开展厚层低渗透油藏氮气驱先导试验。氮气具有易获取、密度较低、压缩性较好、腐蚀性小等优点。经过优化试验方案、矿场施工、深入分析后认为,氮气驱是一项能较好改善厚层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先进技术,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低渗透 氮气驱 采收率 先导试验 大芦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微生物驱油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先导性试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尹志青 赵明宸 +4 位作者 高进锋 杨峰 王庆 张兴 单俊杰 《河南石油》 2002年第5期21-23,共3页
胜利油田东辛高温低渗透油藏含蜡高,常温微生物无法存活,针对这一问题,引进美国NPC公司耐高温菌种,在Y6-16井组开展高温低渗油藏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现场试验。施工后Y6-16井日增注52m3,表皮系数由施工前的2.069减小为施工后的-6... 胜利油田东辛高温低渗透油藏含蜡高,常温微生物无法存活,针对这一问题,引进美国NPC公司耐高温菌种,在Y6-16井组开展高温低渗油藏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现场试验。施工后Y6-16井日增注52m3,表皮系数由施工前的2.069减小为施工后的-6.31,油层污染得到较好改善;原油含蜡量、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轻质组分增加,重质组分降低;井组采收率提高5.0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微生物驱油 低渗透油藏 先导性试验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