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导航路径的分工协作-负反馈蚁群优化
1
作者 牛丽 翟乃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3,338,共6页
为了减少移动机器人导航路径长度、提高机器人路径质量,提出了基于分工协作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介绍了栅格环境建模法原理,从三维投影和膨化角度对栅格法进行了改进。模拟人类社会分工现象,在蚁群算法中引入了角色分配机制,将蚁群... 为了减少移动机器人导航路径长度、提高机器人路径质量,提出了基于分工协作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介绍了栅格环境建模法原理,从三维投影和膨化角度对栅格法进行了改进。模拟人类社会分工现象,在蚁群算法中引入了角色分配机制,将蚁群分为搜索蚁群和创新蚁群两个角色。搜索蚁按照传统模式以正反馈机制负责算法收敛;创新蚁按照交换组合方式构造新路径,负责增加路径多样性和跳出局部极值问题。以路径多样性为反馈因素,使用负反馈极值调节两种角色蚂蚁数量,实现了收敛性和多样性的平衡。将分工协作-负反馈蚁群算法应用于路径规划,在(30×30)栅格环境中这里算法规划路径长度比标准蚁群算法减少了8.28%;与文献[11]双种群蚁群算法、文献[12]人工势场蚁群算法比,分工协作-负反馈蚁群算法规划的最优路径和平均路径长度最短。实验结果验证了分工协作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导航路径规划 负反馈机制 角色分配 路径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韩娅楠 行文妍 +4 位作者 史艳艳 程志芳 常晓轲 董晓宇 姚秋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解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的24个农艺性状、8个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农艺性状中株幅、果梗长度、果肉厚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大... 为了解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的24个农艺性状、8个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农艺性状中株幅、果梗长度、果肉厚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大,性状遗传较丰富;单株产量变异系数最大(73.55%),心室数变异系数最小(9.18%)。单株产量与果肉厚、果纵径、果横径极显著正相关。8个品质性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06.98%和112.44%。相关性分析表明,辣度与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显著负相关。根据品质性状的隶属度将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聚为三大类群(Ⅰ、Ⅱ、Ⅲ),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32、0.47、0.64。炭疽病抗性与农艺、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炭疽病抗性与水分含量、果纵径、心室数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加工型辣椒品种的应用及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影响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琛 王丹 +9 位作者 薛振山 姜明 李濡旭 王孝海 秦树林 邹元春 吕宪国 武海涛 张仲胜 刘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5-1274,共10页
吉林省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近年气候变化导致吉林省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因此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对沼泽湿地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吉林省沼泽湿地6601个样点的30种优势植物分布数据... 吉林省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近年气候变化导致吉林省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因此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对沼泽湿地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吉林省沼泽湿地6601个样点的30种优势植物分布数据和19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SSDMs模拟了现状年(1981—2010年)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对各物种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识别,并对21世纪末(2071—2100年)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3-7.0,SSP5-8.5)优势沼泽湿地物种的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影响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湿季度的降水量、土壤pH和最温暖月份的最高温度。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分布不均匀,东部物种丰富度高于西部,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为敦化市;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分布范围缩小,物种丰富度降低;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大部分现存已经被保护,模拟发现的一些适宜分布区和未来气候风险区,在保护网络建设时应予以考虑保护。期望研究结果为吉林省沼泽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物种分布模型 吉林省 沼泽湿地 优势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4
4
作者 丁海君 韩国栋 +3 位作者 王忠武 王春霞 张睿洋 胡吉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60,共6页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区采用随机区组法设定了3个区组、4个不同载畜率水平,通过连续两年暖季放牧对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群落现存量、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高度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多年生禾草重要值和综...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区采用随机区组法设定了3个区组、4个不同载畜率水平,通过连续两年暖季放牧对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群落现存量、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高度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多年生禾草重要值和综合优势比中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都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2)受持续放牧干扰的影响,多样性指数在2011年、2012年对照区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小区(P<0.05),表明持续放牧会减少群落的物种数,改变群落物种组成;(3)在不同年度之间,轻度放牧区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明显增加,中度和重度放牧区一二年生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畜率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 功能群 多样性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2 位作者 魏艳秀 庆军 杜红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897,共9页
为深入探究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与营养价值,对193份不同种质雄花的氨基酸含量与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杜仲雄花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0.62 g/100 g,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主要的2种氨基酸。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 为深入探究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与营养价值,对193份不同种质雄花的氨基酸含量与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杜仲雄花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0.62 g/100 g,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主要的2种氨基酸。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以蛋氨酸变异系数最大(43.13%),总氨基酸变异系数最小(12.56%)。杜仲雄花蛋白贴近度为0.887。杜仲雄花人体必需氨基酸中仅(Met+Cys)低于FAO/WHO推荐模式的比例,RAA和RC值大都接近于1,SRC值为81.42。杜仲雄花中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味觉氨基酸含量与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不同来源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贵州种质总氨基酸含量(21.32 g/100 g)和必需氨基酸含量(7.50 g/100 g)最高,而不同来源杜仲雄花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将193份种质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Ⅱ类群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平均含量最高,分别达22.46、7.92、4.10 g/100 g和1.64 g/100 g。杜仲雄花氨基酸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表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雄花用杜仲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氨基酸 多样性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殷云浩 薛白 +2 位作者 阎天海 王之盛 宋良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3-1180,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 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 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 et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 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Val-M et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发酵 二肽 微生物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颊黏膜微生物群落年龄相关性演替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洋洋 何金枝 +4 位作者 周学东 曹森 吴腾 曹阳佩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健康人群颊黏膜菌群组成在不同年龄及牙列阶段的动态演替过程。方法 25例健康受试者根据年龄及牙列情况分为5组: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分别提取各样本的细菌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采用Quantit... 目的初步探讨健康人群颊黏膜菌群组成在不同年龄及牙列阶段的动态演替过程。方法 25例健康受试者根据年龄及牙列情况分为5组: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分别提取各样本的细菌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对扩增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颊黏膜菌群的组成具有个体差异性。2)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DGGE指纹图谱的平均条带数分别为21.2±4.0、17.8±3.9、15.8±4.3、16.8±3.7、22.2±6.5,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颊黏膜优势菌群的数量在各个年龄阶段保持相对稳定。3)5组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1.73±0.2、1.43±0.1、1.05±0.2、1.45±0.2和1.63±0.3,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提示颊黏膜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儿童至青少年阶段呈下降趋势,在青年至老年阶段呈上升趋势。4)群落结构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同组内大部分样本聚类位置相近,群落结构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不同组的大部分样本未聚类在一起,群落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颊黏膜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青少年期可能是颊黏膜微生物多样性改变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黏膜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年龄 演替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种体色拟穴青蟹群体ISSR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蔡小辉 宋忠魁 +3 位作者 彭银辉 聂振平 赵鹏 苏琼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368,共6页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二种体色拟穴青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81条带,其中73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条带数的90.12%.暗红色和深绿色拟穴青蟹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率分别为81.48%和77.78%,暗红色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二种体色拟穴青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81条带,其中73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条带数的90.12%.暗红色和深绿色拟穴青蟹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率分别为81.48%和77.78%,暗红色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0.318 9)和Shannon’s信息指数(I=0.469 0)略高于深绿色群体(He=0.305 4,I=0.449 1).群体间的Nei’s遗传相似性(0.948 4)和遗传距离(0.052 9)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属于种内遗传分化.POPGENE和AMOVA分析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群体间发生中等程度遗传分化,群体间存在强大的基因流.UPGMA聚类图可视化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显示60个个体并没有按体色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拟穴青蟹 体色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湖高原湿地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土壤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澍 熊智 +1 位作者 杨宇明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0,共5页
2011年在剑湖高原湿地3个入水口,1个出水口和湖面上分别采集茭草根系及对应土样,通过对样品DNA提取和PCR扩增,采用DGGE方法分析及内生细菌16S rDNA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对剑湖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类群及种群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011年在剑湖高原湿地3个入水口,1个出水口和湖面上分别采集茭草根系及对应土样,通过对样品DNA提取和PCR扩增,采用DGGE方法分析及内生细菌16S rDNA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对剑湖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类群及种群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剑湖不同取样地点的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不同,入水口金龙河的茭草根系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而出水口黑惠河的茭草根系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所得细菌DGGE片段序列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Firmicutes、Bet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和Uncultured bacterium;冗余分析显示,NH4+显著影响着茭草根系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草根系 内生细菌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 类群 高原湿地 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回归模型的Boosting变量选择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毓 张春霞 王冠伟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689,共13页
针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选择问题,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Boosting学习方法.该方法对每一训练个体赋予权重,以遗传算法作为Boosting的基学习算法,将带有权重分布的训练集作为遗传算法的输入进行变量选择.同时,根据前一次变量选... 针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选择问题,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Boosting学习方法.该方法对每一训练个体赋予权重,以遗传算法作为Boosting的基学习算法,将带有权重分布的训练集作为遗传算法的输入进行变量选择.同时,根据前一次变量选择效果的好坏更新训练集上的权重分布.重复上述步骤多次,最后以加权融合方式合并多次变量选择的结果.基于模拟和实际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新提出的Boosting方法能显著提高传统遗传算法用于变量选择的质量,准确识别出与响应变量相关的协变量,这为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选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ING算法 变量选择 集成学习 遗传算法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肥对番茄连作土壤质量及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立伟 王明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明确生物菌肥在减轻设施番茄连作障碍中的作用,以设施番茄连作5a地块及其栽植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菌肥和化肥配施(CK:标准化肥处理,T1:2/3CK+1/3等CK价格生物菌肥,T2:1/2CK+1/2等CK价格生物菌肥,T3:1/3CK+2/... 为明确生物菌肥在减轻设施番茄连作障碍中的作用,以设施番茄连作5a地块及其栽植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菌肥和化肥配施(CK:标准化肥处理,T1:2/3CK+1/3等CK价格生物菌肥,T2:1/2CK+1/2等CK价格生物菌肥,T3:1/3CK+2/3等CK价格生物菌肥,T4:等cK价格生物菌肥)对番茄连作土壤质量和植株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茵肥可明显改善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随生物茵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电导率和容重呈相反变化;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随着生物茵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三者均在T2处理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29.2、254.6、403.1mg/kg;生物菌肥还可增加设施番茄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随生物菌肥的增加细菌数量增加,放线茵、真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T3处理最高,三者数量分别增加21.37%~75.57%、35.239/6~113.52%、17.OO9/6~40.27%。同时,施用生物菌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植株综合抗病性,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预防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肥 番茄 连作 土壤理化性状 微生物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地区三个鸡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管松 侯冠彧 +3 位作者 王东劲 曾鸿普 吴金山 马月辉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3期22-27,共6页
为了解中国热带主要鸡品种的遗传资源现状,应用21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文昌鸡、粤黄882和海南黎鸡3个群体,共138个体(公母各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21个微卫星位点在三个群体检测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48,从3到32不等;三个群体平均遗传杂... 为了解中国热带主要鸡品种的遗传资源现状,应用21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文昌鸡、粤黄882和海南黎鸡3个群体,共138个体(公母各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21个微卫星位点在三个群体检测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48,从3到32不等;三个群体平均遗传杂合度分别为0.840、0.768、0.825;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09、0.738、0.770,结果表明文昌鸡、粤黄882和海南黎鸡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且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为中国热带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鸡 粤黄882 海南黎鸡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志刚 赵晓松 +6 位作者 徐伟慧 苏云鹏 由义敏 刘帅 胡影 胡云龙 张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9-205,共7页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已被我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的DBP污染对黑土呼吸、微生物量以及黑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BP污染处理的黑土呼吸速...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已被我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的DBP污染对黑土呼吸、微生物量以及黑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BP污染处理的黑土呼吸速率和微生物量碳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微生物氮在DBP污染过程中呈"降低-升高-降低"波动性变化;微生物磷与DBP污染浓度呈显著负相关;DBP对黑土多酚氧化酶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对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在DBP污染过程中脲酶呈现被激活状态;黑土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均受到DBP污染的显著抑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DBP污染浓度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由此可推断,DBP污染改变了黑土呼吸、微生物量和酶学活性的代谢特征,进而有可能影响了黑土的生态系统功能,威胁到黑土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土壤呼吸 微生物量 土壤酶 黑土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意义——一种法哲学方法论上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9
14
作者 公丕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72,共16页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层级...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层级的地区单元的集合体,因而构成了本文的讨论范围。区域法治发展是国家法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法治发展在主权国家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具体实现。国家层面的区域法治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系统,这里主要从法哲学方法论意义上加以研究。马克思提出的"多样性统一"的概念命题,为我们研究区域法治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区域法治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又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的品格,进而呈现多样性统一的运动样式。"个别化的方法原则",这是从黑格尔到19世纪德国世俗历史主义的思想流变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方法论准则,在马克斯·韦伯那里达到了集大成。批判地改造并运用个别化的分析原则,有助于我们发现区域法治发展现象的内在奥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拟应妥当地处理好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揭示和概括个体行动的本质性关系;努力探索个体性行动的因果性联系;从现实中升华并形成思维类型;对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的历史性的分析;高度重视价值基础和价值评价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治发展 区域法治发展 多样性统一 个别化的方法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易祎 郑粉莉 +2 位作者 王彬 冯志珍 姜义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5,50,共5页
选取土壤侵蚀较严重的黑龙江省宾县宾州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采集流域上、中和下游6个典型坡面的坡上、坡中和坡下部土壤样品,分析了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在流域和坡面尺度上的分布规律,并比较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空间分布与土壤侵... 选取土壤侵蚀较严重的黑龙江省宾县宾州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采集流域上、中和下游6个典型坡面的坡上、坡中和坡下部土壤样品,分析了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在流域和坡面尺度上的分布规律,并比较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空间分布与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上,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和细菌数量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土壤真菌数量表现为:上游>下游>中游;土壤放线菌数量表现为中游最大,而上游和下游数量相当。在坡面尺度上,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和细菌数量均呈现:坡中部<坡上部<坡下部,土壤真菌数量呈现: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土壤放线菌数量呈现: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研究表明,流域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和土壤细菌数量的空间分布皆与侵蚀—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相对应,反映出侵蚀—沉积速率是影响该流域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 坡耕地 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体外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婉 陈海 张艳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为了解我院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及体外耐药情况。方法:从348例患者的尿道和宫颈留取标本进行体外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2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占81.7%,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占5.8%,混合感染占12.5%,女... 目的:为了解我院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及体外耐药情况。方法:从348例患者的尿道和宫颈留取标本进行体外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2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占81.7%,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占5.8%,混合感染占12.5%,女性75例,男性45例,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1.7%、71.7%、73.3%,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较敏感。结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女性较男性容易感染,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并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提示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炎 支原体 耐药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宁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6期67-70,共4页
云南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性、完整性等自然属性特点;就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对保护区的保护属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保护区的建设是一... 云南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性、完整性等自然属性特点;就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对保护区的保护属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保护区的建设是一项生态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的生态工程,对连接南北动、植物区系起着重要作用,在科研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综合评价 动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抢救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桂芹 格尔乐其木格 +7 位作者 张心壮 邢敬亚 曲洪磊 王涛 苏少锋 刘明丽 赵一萍 芒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6-71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重[(215±10)kg]相近、2周岁左右的健康德州公驴15头,随机分为C1组(饲喂方式为先粗后精)、C2组(饲喂方式为先精后粗)、C3组[饲喂方式为全...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重[(215±10)kg]相近、2周岁左右的健康德州公驴15头,随机分为C1组(饲喂方式为先粗后精)、C2组(饲喂方式为先精后粗)、C3组[饲喂方式为全混合日粮(TMR)],每组5头,预试期7 d,正试期75 d。结果显示:1)C2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1和C3组(P≤0.01),C1组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以C1组最高,C3组次之,C2组最低,C1组与C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有一定影响。在门水平上,各组盲肠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二者占比>75%),其次为螺旋体菌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且C2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高于C1组和C3组;在属水平上,将401个属中相对丰度低于1%的属聚为其他(占比>75%)后,各组均以其他为优势菌属;随后,C1组以螺旋体科未定义属(unidenti⁃fied⁃Spirochaetaceae)和厌氧孤菌属(Anaerovirbrio)为主,C2组以厌氧孤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C3组则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3)通过UPGMAA聚类树、主成分分析和物种差异性分析发现,3组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不同,且C2组与其他2组差别较大,C1组和C3组可聚为一类。综上可知,饲喂方式可极显著影响德州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影响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并可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方式 德州驴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消化率 盲肠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芮绍云 袁颖红 +5 位作者 周际海 刘贵军 张文锋 李丽 黄欠如 成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0-265,共6页
基于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改良剂(生物质炭、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CK、Ca(过氧化钙,1.72g/kg)、C(生物质炭,21.46g/kg)、C+Ca。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 基于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改良剂(生物质炭、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CK、Ca(过氧化钙,1.72g/kg)、C(生物质炭,21.46g/kg)、C+Ca。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前期(3d内)都增加较快,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随试验进行有所下降,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各处理可溶性有机氮在21d内缓慢增加;第21天时,C+Ca、Ca、C相比CK分别显著增加了62.1%,55.5%,40.9%;35d以后,配施(C+Ca)与单施过氧化钙(Ca)的效果显著优于单施生物质炭(C)和对照(CK)。120d培养期内,配施(C+C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平均含量;微生物量碳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Ca>C>CK>Ca,微生物量氮的平均含量C+Ca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Ca>Ca>C>CK,可溶性有机氮的平均含量C+Ca、Ca处理显著高于CK、C处理。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之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有效提高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且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配合施用更有助于土壤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旱地红壤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蕉园间作红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燕培 林佳琦 +3 位作者 肖世祥 冯斗 邓英毅 禤维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0-1001,共12页
为探究香蕉与红薯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和碳源利用特征,本研究以‘桂蕉1号’为材料,采用Biolog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对香蕉单作与香蕉和红薯间作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 为探究香蕉与红薯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和碳源利用特征,本研究以‘桂蕉1号’为材料,采用Biolog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对香蕉单作与香蕉和红薯间作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至抽蕾结实期,蕉园间作红薯具有极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作用(P<0.01),与单作相比,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吸光值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提高0.77~14.36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分别提高0.09~1.01倍、0.02~0.31倍和0.52~5.04倍,但间作和单作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此外,蕉园间作红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种类和代谢活性,间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类、酚酸类和胺类的代谢活性比单作提高13.81倍、9.22倍、5.38倍、9.93倍、6.08倍和3.46倍;蕉园间作红薯和香蕉单作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效率有较大的差异,间作土壤微生物以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为主要代谢碳源,利用率为20.29%~25.25%和18.58%~20.31%,单作则以多聚类化合物和酚酸类为主要代谢碳源,利用率为0.60%~52.71%和13.94%~26.56%;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碳源化合物数量比单作增加9~28种,且间作和单作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P<0.05),间作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为D-甘露醇和N-乙酰-D-葡萄糖胺等,单作主要利用吐温80和L-精氨酸等。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是促使蕉园间作红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的主要碳源。在蕉园间作红薯具有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种类与活性的作用,起到明显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红薯间作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代谢活性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