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的遗传学异常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艳芳 王化 +4 位作者 郤连永 张朕豪 王晶 董菲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9-1395,共7页
目的: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遗传学异常,探讨其在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初发MM患者,利用CytoScan 750K芯片对其骨髓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另外通过骨髓细胞染色体... 目的: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遗传学异常,探讨其在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初发MM患者,利用CytoScan 750K芯片对其骨髓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另外通过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利用多个荧光探针(D13S319、RB1、p53、1q21、IgH、IgH/CCND1、IgH/FGFR3、IgH/MAF、IgH/MAFB)FISH检测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异常。结果:20例MM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3例(15%);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13例(65%),而芯片检出18例(90%)患者具有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NV),包括拷贝数增加(106个)、拷贝数缺失(156个)以及单亲二倍体(23个),除了5号、9号、18号、21号以及Y染色体未发现CNV外,其余染色体上均包含不同数量的拷贝数增加和/或缺失。FISH和芯片检测比较显示,13号染色体缺失(D13S319、RB1)发生率分别为35%(7/20)和40%(8/20);1q21扩增分别为40%(8/20)和50%(10/20);P53缺失均为15%(3/20);FISH检出IgH重排阳性8例,芯片检出4例11q13(CCND1基因)扩增,3例16q23(MAF基因)扩增,1例4p16(FGFR3基因)扩增,2例20q12(MAFB基因)扩增。另外,芯片还可以发现了新的如7号、8号、12号、X等染色体异常。结论:半数以上MM患者都存在染色体改变,而且大部分均为复杂异常,利用微阵列芯片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MM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分子遗传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染色体异常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美燕 偶健 李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8,130,共7页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D3胚胎进行检测,对结果为异常且发育到囊胚的15枚胚胎应用arra...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D3胚胎进行检测,对结果为异常且发育到囊胚的15枚胚胎应用array-CGH再次检测,建立array-CGH技术平台,再将array-CGH技术应用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对经过FISH检测为异常且发育到囊胚的15枚胚胎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后采用array-CGH技术进行检测,发现array-CGH技术不仅能够检测到FISH结果对应的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还可以发现除FISH诊断的染色体异常外其他染色体异常。其对于相互易位病例不平衡易位断裂点检测的结果与对易位携带者的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应用array-CGH技术对5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夫妇的31枚胚胎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30枚获得检测结果 ,1对夫妇移植1枚整倍体胚胎后获得妊娠,羊水染色体分析提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扩增以及array-CGH技术,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能够全面评估胚胎染色体的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易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p63基因的表达与3q27-q29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永伟 Mitchell E.Garber +2 位作者 Karsten Schlens Manuela Pacyna-Gengelbach Iver Petersen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 研究p6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与 3号染色体长臂 3 q2 7 3 q2 9区域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 12 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6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目的 研究p6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与 3号染色体长臂 3 q2 7 3 q2 9区域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 12 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6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CGH)技术分析 70例原发性肺鳞癌和肺腺癌标本染色体的改变。同时分析p63基因的蛋白表达与 3号染色体长臂末端改变的关系。结果  12 2例非小细胞肺癌 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5 9例鳞癌中 5 1例 ( 86.44 % ) p63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 ;3例大细胞肺癌中 2例 ( 66.66% )为阳性 ;60例腺癌仅有 1例 ( 1.67% )为阳性。p6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级、肿瘤的转移以及预后生存率无关 (P >0 .0 5 )。 70例非小细胞肺癌CGH分析结果发现有3 2例 3 q2 7 q2 9区域出现DNA扩增 ,3 0例鳞癌中 2 4例出现 3 q2 7 q2 9区域DNA拷贝数目的增加 ,40例腺癌仅 8例发现 3q2 7 q2 9区域DNA获得。p63免疫组化阳性率与 3q2 7 q2 9区域的改变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2 4例鳞癌 p63阳性者中 ,2 3例 ( 95 .83 % ) 3 q2 7 q2 9区域有显著的获得 ,1例 p63基因蛋白表达呈阳性的腺癌患者的 3 q2 7 q2 9区域有DNA拷贝数目的增加。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 p63免疫组化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63 组织芯片 比较基因组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p6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3号染色体位点变化的关系
4
作者 余永伟 Mitchell E Garber +2 位作者 Karsten Schlns Manuela Pacyna-Gengelbach Iver Petersen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p6 3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定位在 3号染色体 2 7~ 2 9区域改变的关系。 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CGH)技术对 70例原发性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标本进行染色体不平衡性分析。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2 2例...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p6 3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定位在 3号染色体 2 7~ 2 9区域改变的关系。 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CGH)技术对 70例原发性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标本进行染色体不平衡性分析。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2 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6 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p6 3蛋白表达及其与 3号染色体末端改变的关系。结果 CGH分析结果发现 ,30例鳞状细胞癌 2 4例出现 3q2 7~ 2 9区域DNA拷贝数目的增加 ,4 0例腺癌仅 8例发现 3q2 7~ 2 9区域DNA获得。p6 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5 0例 (84 75 % )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 ;3例大细胞肺癌中 2例 (6 6 6 6 % )为阳性反应 ;腺癌中仅有 1例 (1 6 7% )为阳性。p6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级、肿瘤的转移以及生存率无关 (P >0 0 5 )。p6 3免疫组化阳性率与 3q2 7~ 2 9区域的改变比较结果显示 :p6 3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与 3号染色体长臂 2 7~ 2 9区域的DNA扩增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p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P63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比较基因组杂交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