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and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Production Mechanism in Micro-Nano Structures 被引量:1
1
作者 Ling-Xi Hu Min Hu Sheng-Gang Liu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0-29,共10页
The simulation mechanism 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and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in different structures was studied,including the Au reflection grating(Au grating),Au substrate with dielectric ribbons gr... The simulation mechanism 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and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in different structures was studied,including the Au reflection grating(Au grating),Au substrate with dielectric ribbons grating(Au substrate grating),and pure electric conductor(PEC)substrate with Au ribbons grating(Au ribbons grating).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ith-Purcell radiation in these structures were present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PPs are excit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Au substrate grating grooves and LSP is stimulated on the upper surface both of Au ribbons grating grooves and Au grating grooves.Owing to the irreconcilable contradiction between optimizing the grating diffraction radiation efficiency and optimizing the SPPs excitation efficiency in the Au substrate grating,only 40-times enhancement of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was obtained by excited SPPs.However,the LSP enhanced structure overcomes the above problem and gains much better radiation enhancement ability,with about 200-times enhancement obtained in the Au ribbons grating and more than 500-times enhancement obtained in the Au grating.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provide a way of developing miniature,integratable,tunable,high-power-density radiation sources from visible light to ultraviolet rays at roo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rent radiation high-power radiation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 micro-nano structure Smith-Purcell radiation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lized model for laser-induced surface structure in metallic glass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林茂 武振伟 +2 位作者 刘凯欣 汤秀章 熊向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57-562,共6页
The details of the special three-dimensional micro-nano scale ripples with a period of hundreds of microns on the surfaces of a Zr-based and a La-based metallic glass irradiated separately by single laser pulse are in... The details of the special three-dimensional micro-nano scale ripples with a period of hundreds of microns on the surfaces of a Zr-based and a La-based metallic glass irradiated separately by single laser pulse are investigated.We use the small-amplitude capillary wave theory to unveil the ripple formation mechanism through considering each of the molten metallic glasses as an incompressible viscous fluid.A generalized model is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special morphology,which fi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well.It i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viscosity brings about the biggest effect on the monotone decreasing nature of the amplitude and the wavelength of the surface ripples.The greater the viscosity is,the shorter the amplitude and the wavelength 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ic glasses pulse laser processing micro-nano scale surface structure VISCO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鱼鳞结构对风管气流影响数值研究
3
作者 罗亮 王丽娟 +1 位作者 任永恒 申慧渊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4期517-524,共8页
基于RSM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鱼鳞结构在风管中的减阻特性。对比上凸型鱼鳞排布、上凸型单个鱼鳞排布及下凹型单个鱼鳞排布在风管中的减阻率。结果表明,上凸型鱼鳞排布与上凸型单个鱼鳞排布相比平滑风管,使风管内的阻力增大。而... 基于RSM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鱼鳞结构在风管中的减阻特性。对比上凸型鱼鳞排布、上凸型单个鱼鳞排布及下凹型单个鱼鳞排布在风管中的减阻率。结果表明,上凸型鱼鳞排布与上凸型单个鱼鳞排布相比平滑风管,使风管内的阻力增大。而下凹型单个鱼鳞排布能够对风管减阻起到效果。当修改下凹形单个鱼鳞排布的深度h(h=1mm,3mm,5mm),排布间距L不变时,h=5mm时,减阻效果最佳,最大减阻率为2.5%。当修改下凹形单个鱼鳞结构的排布间距L(L=2cm,2.5cm,3cm),深度h不变时,当L=3cm时,对风管的减阻能力最佳,最大减阻率为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滑表面 风管减阻 鱼鳞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抗盐冻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辉 潘友强 +1 位作者 张健 朱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7-600,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气孔结构、表面性质以及荷载耦合作用对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泡间距系数相比含气量对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更敏感;当新拌混凝土含气量>6%、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0.18 mm时,气泡结构参...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气孔结构、表面性质以及荷载耦合作用对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泡间距系数相比含气量对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更敏感;当新拌混凝土含气量>6%、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0.18 mm时,气泡结构参数对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钝化;表面泌水、抹面操作不当除了会引起混凝土表面水泥石强度降低以外,还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气泡结构参数劣化,降低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重复荷载和盐冻循环的耦合作用会加剧混凝土的盐冻破坏,一般的室内盐冻试验可能会高估混凝土实体工程使用过程中的抗盐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气孔结构 盐冻剥蚀 表面性质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柠檬酸脱除鲢鱼鱼鳞中钙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胡爱军 宋飞莹 +2 位作者 郑捷 曲莹 曹园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77-81,共5页
以柠檬酸为脱钙剂,研究搅拌条件下鲢鱼鱼鳞的脱钙条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脱钙前后鱼鳞的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对比。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脱钙时间及柠檬酸浓度对鱼鳞脱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 以柠檬酸为脱钙剂,研究搅拌条件下鲢鱼鱼鳞的脱钙条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脱钙前后鱼鳞的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对比。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脱钙时间及柠檬酸浓度对鱼鳞脱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g/mL),脱钙时间120 min,柠檬酸浓度3.5%,在此条件下,脱钙率可达到95.23%,电镜结果显示,脱钙能使鲢鱼鱼鳞的蛋白质裸露出来,有利于鱼鳞蛋白质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鱼鳞 柠檬酸 脱钙 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尺度岩石结构面相似表面模型制作的逆向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曼 罗战友 +1 位作者 杜时贵 张晓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1216,共6页
制作与原岩结构面相似表面形态的模型试样是开展结构面力学模型试验的关键。基于不同尺度岩石结构面模型试样的制作特点,研制上、下盘完全吻合的系列尺度试样模具,并设计上、下盘吻合结构面试样的制作工艺,使得原岩结构面可以多次重复利... 制作与原岩结构面相似表面形态的模型试样是开展结构面力学模型试验的关键。基于不同尺度岩石结构面模型试样的制作特点,研制上、下盘完全吻合的系列尺度试样模具,并设计上、下盘吻合结构面试样的制作工艺,使得原岩结构面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提高原岩结构面的使用效率,降低取样成本和试验周期,实现在同一块结构面上不同尺度结构面模型的制作。利用表面形态相似性评价技术,验证制作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按照该逆向控制技术设计制作的模型试样,能复制出和原岩结构面表面形态一样、上、下盘结构面吻合度高的模型试样,符合制作不同尺度模型结构面的要求,可克服原岩结构面上下盘吻合度差、不能多种尺度取样的缺点,为开展具有真实表面形态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研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结构面 逆向控制 模型试样 系列尺度 表面形态 相似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铜锌阻垢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汤庆国 梁金生 +3 位作者 孟军平 王曼 陈曼 李养贤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2-386,共5页
为研究热处理温度对合金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阻垢铜锌合金进行热处理,结合水质参数及水垢晶体结构的变化,优化阻垢合金的热处理条件,并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接触角测量、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分析等多种测试手... 为研究热处理温度对合金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阻垢铜锌合金进行热处理,结合水质参数及水垢晶体结构的变化,优化阻垢合金的热处理条件,并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接触角测量、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材料结构及表面性能变化.结果表明,600℃热处理2h后,合金的表面自由能和极性分量分别比铸态时提高了33.4%和74.3%,600℃热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合金的阻垢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阻垢 铜锌合金 晶体结构 表面自由能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尺度形态学的带钢缺陷图像边缘检测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利红 梁英波 +1 位作者 吴定允 朱思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针对目前板带钢表面缺陷在线检测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检测出所有缺陷边缘问题,根据带钢缺陷的特点,分析了结构元素的选取,提出了一种将多尺度形态学和多结构元素有机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多尺度形态学滤波降噪,分别求取0... 针对目前板带钢表面缺陷在线检测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检测出所有缺陷边缘问题,根据带钢缺陷的特点,分析了结构元素的选取,提出了一种将多尺度形态学和多结构元素有机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多尺度形态学滤波降噪,分别求取0°结构元素、45°结构元素、90°结构元素和135°结构元素带钢缺陷图像边缘;其次通过一定的运算组合,提取多结构边缘;最后对得到的带钢缺陷图像的边缘作二值化处理,再细化边缘得到缺陷图像边缘的最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边缘检测精度与抗噪性能之间的协调问题,实现了在多个尺度上提取板带钢表面缺陷的边缘。同时能够较好地保留图像中缺陷的边缘细节信息,为带钢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中自动分割、缺陷识别等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带钢表面缺陷 边缘检测 多尺度 多结构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表结构解释系统研发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薛为平 郑鸿明 +3 位作者 热合买提吾拉 蒋琳 刘宜文 娄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0-522,共3页
随着岩性和精细地震勘探进一步的拓展,近地表结构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静校正技术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但这些方法相对比较独立,自成体系。静校正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连片处理或考虑以往的静校正相关... 随着岩性和精细地震勘探进一步的拓展,近地表结构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静校正技术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但这些方法相对比较独立,自成体系。静校正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连片处理或考虑以往的静校正相关参数时,就必须综合分析来自不同时期、不同信息的表层资料,建立近地表模型,拥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平台。近地表结构解释系统是一套专用于表层结构综合分析研究及静校正建模计算为一体的专业化应用系统,为分析表层调查点速度、厚度分布规律,及表层结构特点和静校正方法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促进了油田地震辅助信息管理的进步和静校正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结构 低降速带 曲面拟合 相似系数 边界延拓 模型反演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昊 贲留斌 +2 位作者 林明翔 陈宇阳 黄学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5期841-854,共14页
锂离子电池在电子产品市场起着重要作用,而应用于可持续交通领域的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锂离子电池仍然得到广泛的研究。为了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至200 W·h/kg以上,以尖晶石LiNi_(0.5)Mn_(1.5)O_4(LNMO)作为正极材料,石... 锂离子电池在电子产品市场起着重要作用,而应用于可持续交通领域的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锂离子电池仍然得到广泛的研究。为了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至200 W·h/kg以上,以尖晶石LiNi_(0.5)Mn_(1.5)O_4(LNMO)作为正极材料,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是最有希望的方案之一。这种电池具有很多优点,即工作电压高(约4.7 V vs.Li/Li^+)、可用比容量高(约135 mA·h/g)、倍率性能优异、成本相对较低。本文比较了两种空间群的LNMO(无序的Fd-3m和有序的P4~332)在原子尺度的结构差异以及相应的电化学性能差异,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详细报道了LNMO在首周充放电过程(3.5~4.9 V)中局部原子结构(特别是表面区域)。此外,综述了LNMO的合成方法以及对其包覆和掺杂的效果。除了传统的包覆和掺杂,我们报道了用纳米尺寸的TiO_2对LNMO进行表面修饰,结果表明LNMO的表面被TiO_2颗粒覆盖,并且Ti离子掺杂进入到LNMO表面几纳米的区域。此外报道了表面修饰对LNMO在25℃和55℃条件下的电化学循环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5MN1.5O4 原子尺度结构 电化学性能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湍流减阻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思 姚朝晖 +1 位作者 郝鹏飞 傅承诵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4,共5页
超疏水表面的优异性质使其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采用了碳纳米管缠绕技术和聚氟硅氧烷疏水化处理方法制备了具有二级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测量了由该超疏水表面构建的槽道中的流动压降,将其与普通... 超疏水表面的优异性质使其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采用了碳纳米管缠绕技术和聚氟硅氧烷疏水化处理方法制备了具有二级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测量了由该超疏水表面构建的槽道中的流动压降,将其与普通表面构建的槽道内的流动压降进行比较,发现在层流情况下,流动阻力减小最多达到了22.8%.在湍流的情况下,超疏水表面的减阻比例约为53.3%,减阻效果比层流更加明显.利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测量了具有超疏水表面的槽道内的速度场,通过超疏水表面速度滑移和湍动脉动场信息,分析了湍流减阻效果比层流更加明显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二级微纳米复合结构 湍流 减阻 壁面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内衬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丁吉林 张红亮 +1 位作者 刘永强 张大信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30-3636,共7页
以电解槽内衬结构设计优化为突破口,开发一种新型曲面阴极结构电解槽,通过多物理场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新型结构槽的热平衡、物理场分布特征及在低极距下高效运行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结构槽能在保持高电流效率的前提下在低电压... 以电解槽内衬结构设计优化为突破口,开发一种新型曲面阴极结构电解槽,通过多物理场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新型结构槽的热平衡、物理场分布特征及在低极距下高效运行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结构槽能在保持高电流效率的前提下在低电压稳定运行,吨铝直流电耗为12 331 kW.h,并可有效延长电解槽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大型预焙铝电解槽 内衬结构优化 曲面阴极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表面的分形结构和表征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贵林 戴一帆 郑子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根据光学表面在微观结构上呈现出的统计自相似性,利用与尺度无关的分形模型描述了光学表面的结构特征,采用结构函数法对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分析了抛光表面的分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一阶自回归分形模型对抛光表面进行模拟的新方... 根据光学表面在微观结构上呈现出的统计自相似性,利用与尺度无关的分形模型描述了光学表面的结构特征,采用结构函数法对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分析了抛光表面的分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一阶自回归分形模型对抛光表面进行模拟的新方法,分析了界定尺度、模型参数对分形特征和分形维数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光学表面 分形维数 结构函数 界定尺度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受激辐射放大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君 徐汶菊 +5 位作者 傅得立 宋树祥 秦运柏 秦柳丽 赵玲玲 严蕾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随着2009年世界最小纳米激光器实验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SPASER(表面等离激光)技术具备了下一代高速光电器件的特点。SPASER和目前最快的晶体管相比有同等的纳米尺度,但速度要快近千倍,且它与半导体材料应用及现行电子组件工... 随着2009年世界最小纳米激光器实验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SPASER(表面等离激光)技术具备了下一代高速光电器件的特点。SPASER和目前最快的晶体管相比有同等的纳米尺度,但速度要快近千倍,且它与半导体材料应用及现行电子组件工程技术上完全兼容。本文以SPASER技术为基础,对目前发展的SPASER技术波导结构、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提出了引入石墨烯材料进行SPASER波导的优化方向,旨在将SPASER技术展示给更多的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学 波导结构 SPASE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趋势面分析法的井田构造发育规律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沙沙 宋宝来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0,共3页
为了综合反映构造的空间分布形态,合理预测未探明的小构造,以某井田主采煤层14#煤为研究对象,利用趋势面分析法,结合绘图软件得出井田地质构造的趋势面图和剩余图。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小构造预测 趋势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泄洪建筑物布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安龙 王红涛 +1 位作者 章燕喃 黄泰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8,共7页
针对周宁抽水蓄能电站调节库容小、洪水调节能力差,而且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洪量大等特点,用调整表孔、底孔结构尺寸的方式进行泄洪规模和表底孔泄洪能力分配的比选,探讨其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原则。不同方案的对比研究表明:最大下泄流量应以... 针对周宁抽水蓄能电站调节库容小、洪水调节能力差,而且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洪量大等特点,用调整表孔、底孔结构尺寸的方式进行泄洪规模和表底孔泄洪能力分配的比选,探讨其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原则。不同方案的对比研究表明:最大下泄流量应以校核洪水下高水位时局部时段敞泄为原则进行设计,以减小闸门控制误差所造成的洪水雍高风险。对于调节能力差、洪水流量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应布置表孔、底孔进行联合泄洪;底孔的布置应保证低水位时各频率洪水均得到快速下泄,避免在水位上升过程中出现滞洪现象;在总超泄能力满足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表孔规模较大的方案,实现表孔和底孔泄流能力的优化分配。研究成果对调节能力差、洪水流量大的电站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 联合调洪 泄洪建筑物 泄洪规模 表孔 底孔 布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黄铜合金处理油田采出水对N80钢结垢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舟 王文涛 +3 位作者 胡敏 王子瑜 黄泰愚 张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94-397,共4页
探讨特殊黄铜合金对油气井管以及地面集输管壁结垢的影响,预防结垢问题。采用铸态以及固溶时效处理后的特殊黄铜合金对油田采出水溶液进行预处理,然后将油气井管N80钢片放入水溶液中进行表面结垢,利用表面张力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 探讨特殊黄铜合金对油气井管以及地面集输管壁结垢的影响,预防结垢问题。采用铸态以及固溶时效处理后的特殊黄铜合金对油田采出水溶液进行预处理,然后将油气井管N80钢片放入水溶液中进行表面结垢,利用表面张力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水溶液表面张力以及CaCO_3垢结构、形貌变化,分析特殊黄铜合金对溶液表面张力、CaCO_3垢结构、形貌的影响。油田采出水溶液经特殊黄铜合金不同温度、时间预处理后表面张力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25℃、60℃和90℃经80min铸态处理和固溶处理后的采出水溶液表面张力分别下降0.31mN·min-1和1.04mN·min-1、0.85mN·min-1和1.18mN·min-1、0.86mN·min-1和1.18mN·min-1;N80钢表面CaCO_3垢由部分方解石型转换为文石型,块状逐渐变为松散的球状和针状。特殊黄铜合金处理后的采出水溶液表面张力对CaCO_3垢的形核速率影响显著,溶液表面张力降低,抑制CaCO_3垢的形核与长大,减缓CaCO_3垢的形成以及将CaCO_3由方解石型转换成文石型;形成的CaCO_3垢为稳定性差的文石型晶体,易被流体带走,为油气井管结垢预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黄铜合金 采出水溶液 表面张力 CaCO3垢 晶体结构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r4Mo4Ni4VA钢复合硬化层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志华 李春志 +3 位作者 张建国 金建军 佟小军 王晓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2,共6页
对渗碳硬化13Cr4Mo4Ni4VA钢进行渗氮处理后形成复合硬化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电子探针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复合硬化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硬化13Cr4Mo4Ni4VA钢渗层碳氮浓度呈梯度分布... 对渗碳硬化13Cr4Mo4Ni4VA钢进行渗氮处理后形成复合硬化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电子探针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复合硬化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硬化13Cr4Mo4Ni4VA钢渗层碳氮浓度呈梯度分布,从表面到心部组织性能也呈梯度变化,表现出异于传统硬化工艺的组织结构特性。复合硬化层为双层硬化结构,渗氮层组织优异,少无沿晶化合物,析出细小的片状的Mo2N、周期性层状分布的Mo2C以及Cr2(C,N)等合金碳(氮)化合物,在析出相沉淀硬化和碳氮原子固溶强化共同作用下,使复合硬化层表面硬度达到超硬化(>70HRC),有效硬化层维持很大的层深,具有优异的硬度梯度及残余压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r4Mo4Ni4VA钢 双层硬化结构 Cr2(C N) 片状Mo2N 层状结构Mo2C 表面超硬化(〉70HRC) 硬度梯度 残余压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网球中心大型曲面钢屋盖安装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阮连法 黄伟鑫 王栋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9-941,共3页
宁波网球中心钢结构体系屋盖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用了多项关键技术,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这些关键技术包括:在施工前用MIDAS软件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施工过程中对关键部位进行了应力变形监测;应用PRO-E软件对构件进行了深化... 宁波网球中心钢结构体系屋盖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用了多项关键技术,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这些关键技术包括:在施工前用MIDAS软件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施工过程中对关键部位进行了应力变形监测;应用PRO-E软件对构件进行了深化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误差进行实时调整;利用AUTO-CAD和PRO-E软件进行屋面板放样。并探讨了这些技术的特点、原理以及操作要点,分析了这些技术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空间曲面 钢结构体系屋盖 应力应变监测 构件深化设计 放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跨尺度测量的DMD控制策略研究
20
作者 余卿 崔长彩 +1 位作者 付胜杰 叶瑞芳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2,共6页
为了测量被测物面的微观特征量及这些特征量间的关系,提出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跨尺度测量方法,研究针对DMD的控制方法及基于DMD的测量策略,在不对测量系统硬件做任何修改的前提下,仅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对DMD结构光参数的改变,理论上... 为了测量被测物面的微观特征量及这些特征量间的关系,提出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跨尺度测量方法,研究针对DMD的控制方法及基于DMD的测量策略,在不对测量系统硬件做任何修改的前提下,仅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对DMD结构光参数的改变,理论上可实现从0.1μm到1 mm的跨尺度测量。搭建了基于DMD的跨尺度测量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轴向测量精度与横向分辨力均可达到微米级,可实现对表面微观结构的快速扫描。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诸多表面形貌测量中存在的多尺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测量 跨尺度测量 数字微镜器件 结构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