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C膜专用料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的探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经龙 焦志伟 +2 位作者 王玮鹭 刘东升 杨卫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3-69,共7页
采用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在不同加工温度和转速下的流变性能、塑化行为和结晶性能,探究了塑化效果、微纳层叠器数量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和PVC专用料吹塑成膜后的力学... 采用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在不同加工温度和转速下的流变性能、塑化行为和结晶性能,探究了塑化效果、微纳层叠器数量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和PVC专用料吹塑成膜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温度升高、转速增加,塑化时间缩短、凝胶化度增加,塑化行为进行越充分,而平衡扭矩随着加工温度升高而减小,随转速提高而增大;PVC结晶度随加工温度提高而增大,随转速增加而下降。在加工温度为185℃下,随着转速的提高,试样的断裂伸长率不断增大,而纵向、横向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在转速为40 r/min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8 MPa和23.3 MPa,;在转速为40 r/min下,随着加工温度的提高,试样的断裂伸长率不断增大,而纵向、横向拉伸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加工温度为185℃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6 MPa和22.6 MPa。PVC片材的密度和纵向拉伸强度与微纳层叠器数量成正比;与未加微纳层叠器相比,经过6节微纳层叠器后吹塑成膜的轴向拉伸强度提高13.5%,轴向断裂伸长率提高12.4%,轴向直角撕裂强度相应提高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器 聚氯乙烯膜专用料 力学性能 塑化行为 吹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异质复合结构激光钎焊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何云峰 都东 +1 位作者 陈强 岁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1-24,共4页
压电陶瓷变压器 (PECT)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元器件材料 ,具有多层异质复合结构。目前多采用手工烙铁对其侧电极进行连接 ,主要缺点是 :工作效率和成品率低 ,难以保证各陶瓷片之间的全连通和控制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 ,焊接质量较差 ,返工率... 压电陶瓷变压器 (PECT)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元器件材料 ,具有多层异质复合结构。目前多采用手工烙铁对其侧电极进行连接 ,主要缺点是 :工作效率和成品率低 ,难以保证各陶瓷片之间的全连通和控制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 ,焊接质量较差 ,返工率高等。针对压电陶瓷变压器侧电极的连接问题 ,本文提出了激光钎焊的焊接方法 ,采用金属丝网辅助钎膏钎焊工艺 ,对PECT发电元件的侧电极进行激光钎焊。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解决了多层异质复合结构元件不同性质分割区域表面的连接问题 ,全连通率高 ,热影响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变压器 激光钎焊 侧电极 多层异质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压电材料层状结构中的SH波 被引量:5
3
作者 杜建科 叶定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6,141,共5页
基于线性压电弹性理论,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了功能梯度压电材料层状结构中的SH波传播特性,研究了压电梯度覆盖层中初始应力对SH波传播的影响。压电覆盖层的材料性能如弹性、压电、介电系数和密度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线性压电弹性理论,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了功能梯度压电材料层状结构中的SH波传播特性,研究了压电梯度覆盖层中初始应力对SH波传播的影响。压电覆盖层的材料性能如弹性、压电、介电系数和密度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材料梯度分布,可使SH波倾向于沿覆盖层表面传播,由此能够获得更好的机电耦合性能;同时,初始应力使得波传播的相速度减小,但增大了机电耦合系数。文中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超声探伤及其压电类传感器的研制和选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波 功能梯度压电材料 传递矩阵 初始应力 机电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合结构压电器件的机电耦合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彤 孟庆元 王富耻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1,共5页
压电传感器和致动器都可以看成是由压电材料层和非压电(弹性)材料层交替铺设而成。对于这类任意铺设的层合板悬臂梁结构,推导出了表示力学变形与外加电场之间耦合效应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又推导出了两类(一类为单层压电-弹性层,另一类... 压电传感器和致动器都可以看成是由压电材料层和非压电(弹性)材料层交替铺设而成。对于这类任意铺设的层合板悬臂梁结构,推导出了表示力学变形与外加电场之间耦合效应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又推导出了两类(一类为单层压电-弹性层,另一类为双层压电-弹性层)层合型悬臂梁结构机电耦合性能的解析公式。在该机电耦合模型中,包括了两个压电常数d211和d222。最后,通过比较解析解、实验值以及有限元计算结果,发现它们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层合结构 有限元 机电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复合材料的组合凸轮式Z-pin预植入机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原 于福杰 +1 位作者 胡铭铎 宁淑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9-392,共14页
为解决当前Z-pin植入设备植入效率低、Z-pin易折断或打滑等问题,并推动Z-pin增强技术高效地应用于民用和国防事业,开发了基于组合凸轮的高效高精度Z-pin预植入机。首先,根据航空矩形类复合材料层合构件的预植入工艺技术要求,分析了预植... 为解决当前Z-pin植入设备植入效率低、Z-pin易折断或打滑等问题,并推动Z-pin增强技术高效地应用于民用和国防事业,开发了基于组合凸轮的高效高精度Z-pin预植入机。首先,根据航空矩形类复合材料层合构件的预植入工艺技术要求,分析了预植入机的功能需求。其次,提出了先"剪切"后"植入"组合凸轮式预植入机的机构运动方案。采用解析法设计了预植入机的凸轮机构,计算了凸轮机构的理论轮廓曲线。然后,构建了含有间隙凸轮机构的弹性动力学模型,优化了组合凸轮的转速,进行了组合凸轮的虚拟样机运动仿真。最后,设计制造了实验样机,通过植入实验验证了组合凸轮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优化了植入运动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使Z-pin植入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以植入间距3mm×3mm为例,其效率能够达到5 080mm2/min,植入成功率控制在99%以上,植入间距、植入深度和纤维长度等参数的精度均控制在±0.01mm以内。预植入机操作方便,人机界面友好,长时间工作平稳,无Z-pin折断等问题出现,能满足当前对Z-pin植入设备植入效率、植入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in预植入机 组合凸轮机构 矩形类复合材料层合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塑包装机中胶囊的红外在线有序排列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国生 王政平 +1 位作者 汪国强 马仁德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2,60,共3页
利用红外光电非接触检测技术,通过对胶囊的体、帽外形尺寸局部特征信息的提取、检测、识别,实现铝塑包装过程中胶囊的在线检测与调头。同时考虑到胶囊行进过程中跳动、倾斜及随机干扰造成的误判、漏判,设计了两对红外光电传感器用以同... 利用红外光电非接触检测技术,通过对胶囊的体、帽外形尺寸局部特征信息的提取、检测、识别,实现铝塑包装过程中胶囊的在线检测与调头。同时考虑到胶囊行进过程中跳动、倾斜及随机干扰造成的误判、漏判,设计了两对红外光电传感器用以同时检测胶囊上下两个边缘部位的光信号,两个检测信号经加法运算补偿、微分运算处理,将体现胶囊的帽、体微小几何尺寸差别特征的弱模拟信号直接转变成数字量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及抗干扰能力,并由步进电机控制胶囊掉头,有效地解决了胶囊体、帽的位置调整,分色调头排列,达到帽、体一致。包装后的胶囊版块整齐有序,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及档次,同时起到防伪作用。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结构简单、适用性广和非接触、数字化在线检测的特点,准确率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 有序排列 铝塑包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立器件并联型叠层母排均流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7
7
作者 於少林 张兴 +2 位作者 王佳宁 周伟男 黄耀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86-2099,共14页
并联应用SiC MOSFET是一种适应大功率变流场景的有效方案,但是容易出现器件电流不均衡现象。该文根据一款分立器件并联型逆变器出现的静态不均流问题,在建立的寄生参数模型基础上分析寄生参数差异性对于并联均流的影响,指出影响静态均... 并联应用SiC MOSFET是一种适应大功率变流场景的有效方案,但是容易出现器件电流不均衡现象。该文根据一款分立器件并联型逆变器出现的静态不均流问题,在建立的寄生参数模型基础上分析寄生参数差异性对于并联均流的影响,指出影响静态均流的关键因素。同时分析交流母排汇流点位置对于静态寄生参数的影响,提出一种定位真实汇流点的方法,从而可以准确提取静态寄生参数。最后探究路径间的耦合效应对于等效寄生电感的影响,通过调整交流母排汇流点匹配路径的自感和互感,实现等效寄生参数的均衡性。基于此,对该叠层母排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叠层母排极大地改善了静态均流,验证了该优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立器件 并联型 叠层母排 寄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沟施肥机叠片式排肥量调节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欣伦 王加一 +2 位作者 杨健 赵立军 李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4,共9页
针对现有排肥装置存在调节精度低、肥量调节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一种叠片式排肥量调节装置,其能提高排肥量调节装置性能。调节装置为叠片式,叠片呈梯形,叠片的底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叠片沿中轴线偏向右侧向内折弯,... 针对现有排肥装置存在调节精度低、肥量调节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一种叠片式排肥量调节装置,其能提高排肥量调节装置性能。调节装置为叠片式,叠片呈梯形,叠片的底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叠片沿中轴线偏向右侧向内折弯,叠片的两侧边分别向内和向外折弯。结合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最终确定,折弯线相对中轴线偏转角度4.63°、向内折弯角14.4°、向外折弯角10.57°,起点与中轴线的距离4.27 mm,此时理论上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0.72%,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0.39%,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77%。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0.81%、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0.42%、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肥 肥量调节装置 叠片 推拉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PID的新型层压器自动控制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鲜睿 秦会斌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11期1294-1298,共5页
为实现层压器内温度和压力两项物理参数的自动控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层压器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测量单元包括铂金电阻(PT100)温度传感器和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执行机构包括可控硅和智能电动球阀,过程控制由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完成,调... 为实现层压器内温度和压力两项物理参数的自动控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层压器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测量单元包括铂金电阻(PT100)温度传感器和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执行机构包括可控硅和智能电动球阀,过程控制由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完成,调节器通过控制执行机构调节温度和压力,从而使温度和压力按照设定的经验工艺曲线变化;此外,为便于分析数据和组成分层系统,设计了上位机软件,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从调节器获取数据和下达指令。在控制现场,采用了临界比例度法和经验凑试法寻找最适合系统的PID参数,并根据上位机记录的实际工作曲线与设定曲线的耦合度分析了运行效果。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1℃以内,压力稳定在±0.02 MPa以内,实际工作曲线与设定曲线基本吻合,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满足工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压器 PID调节器 过零触发 集散控制 参数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立器件并联型碳化硅逆变器的叠层母排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於少林 张兴 +3 位作者 王佳宁 吴馥晨 王琛 刘元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38-3750,共13页
在分立器件并联型碳化硅逆变器中,主功率回路叠层母排的设计需满足低寄生电感、外电路对称及器件均温的目标。然而,现有叠层母排的结构方案大多针对的是功率模块,对于分立器件并联型叠层母排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方法。首先以两管并联为例,... 在分立器件并联型碳化硅逆变器中,主功率回路叠层母排的设计需满足低寄生电感、外电路对称及器件均温的目标。然而,现有叠层母排的结构方案大多针对的是功率模块,对于分立器件并联型叠层母排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方法。首先以两管并联为例,展示分立器件并联型叠层母排的三维结构特征。接着提出一种分立器件并联型叠层母排寄生电感建模以及解耦计算方法,为评估并联支路寄生电感大小和对称性提供依据。最终基于Ansys Q3D的参数化仿真分析,对不同器件布局以及关键物理尺寸进行寻优,总结出分立器件并联型叠层母排的设计原则。基于上述方法,设计出一种六管并联型叠层母排结构,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结构满足低感,外电路对称以及器件均温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逆变器 分立器件 并联型 叠层母排 寄生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优化多层平板药物控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家桥 张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105,共8页
多层平板药物控释体系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控释体系之一.为了使药物能够按照预期的释放速率释放到人体中,对多层平板控释体系中的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优化.首先借鉴数学反问题的求解思路,将基于多层平板体系药物扩散模型的药物释放优化问... 多层平板药物控释体系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控释体系之一.为了使药物能够按照预期的释放速率释放到人体中,对多层平板控释体系中的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优化.首先借鉴数学反问题的求解思路,将基于多层平板体系药物扩散模型的药物释放优化问题转化为扩散方程初值反问题的求解;然后基于紧算子奇异值系统理论,构造了一种新的正则化滤子函数,从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并给出了改进方法的渐进最优阶估计;最后采用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针对恒速、线性下降和先线性增加后恒速的非线性释放这3种目标释放要求,优化了多层平板体系中的药物初始浓度分布,使药物的释放曲线接近或达到所需的目标释放.结果表明:改进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不仅在理论上能够使正则解的误差具有渐进最优阶,而且在多层平板控释体系的优化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采用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优化多层平板控释体系中的药物初始浓度分布,基本实现了体系中的拟恒速、拟线性降低以及拟非线性的药物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平板控释体系 药物释放 改进Tikhonov正则化 反问题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