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反应器在含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琳 杨炜 吕阳成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44,共20页
目前传统的间歇制备过程由于受制于宏观尺度难以对工艺参数、产物结构及性能实现精准调控,导致产物的均一性差,制备过程存在显著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实现含能材料的安全、可控和高效的制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微反应器以其微型化... 目前传统的间歇制备过程由于受制于宏观尺度难以对工艺参数、产物结构及性能实现精准调控,导致产物的均一性差,制备过程存在显著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实现含能材料的安全、可控和高效的制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微反应器以其微型化、集成化、高度安全性和出色的传质传热效率等诸多优势,高度契合含能材料制备过程的需求。因此,微反应器技术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含能材料制备中崭露头角。本文介绍了微反应器在危险化工合成过程及含能材料制备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关注了其在单质含能材料和复合含能材料制备中的潜在应用,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未来微反应器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包括规模化生产、三废处理及智能化平台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微流控技术 含能材料 强放热反应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气液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袁谅 从海峰 李鑫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8,共15页
微化工过程具有高效、安全、节能、体积小和高传热传质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其在气液非均相传质与反应强化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系统论述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及分布情况,... 微化工过程具有高效、安全、节能、体积小和高传热传质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其在气液非均相传质与反应强化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系统论述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及分布情况,从操作条件和微通道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两相流型的关键因素,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传质与过程强化的影响方式,对目前研究的微通道内气液两相的传质模型进行了总结分类。以气液两相在主要流动通道的流动形态为基准,分类介绍了多种气液两相微反应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进一步探究微化工过程强化方式以及开发新型气液微通道反应器仍是未来微化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化工技术 气液流动 传质与反应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进展——从实验室到工业化 被引量:52
3
作者 邹海魁 邵磊 陈建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10-1816,共7页
超重力(旋转床)技术是一种能够极大强化传递和分子混合过程的突破性过程强化新技术,本文对超重力技术的基础研究,在反应与分离过程强化、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工业化应用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本中心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超重力旋转床技术 过程强化 反应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工程技术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55
4
作者 郭锴 柳松年 +1 位作者 陈建峰 郑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4,15,共5页
超重力技术是一种突破性的过程强化新技术,在化工、能源、环保、材料、生物化工等工业领域中有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本文概要介绍了该新技术的特点、国内外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关键词 超重力工程 分离 离心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速炼铜“高效反应区”的形成条件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梅炽 谢锴 +6 位作者 陈红荣 李欣峰 陈卓 周俊 王晓华 竹林优 葛哲令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4期85-88,共4页
运用闪速炉反应塔“高效反应区”模型,研究闪速炉操作的优化与强化。结果表明,形成“高效反应区”的主要条件是高温、氧气和颗粒群的集中。“高效反应区”模型在生产中的初步应用获得了显著效果。“高效反应区”的形成有利于强化生产、... 运用闪速炉反应塔“高效反应区”模型,研究闪速炉操作的优化与强化。结果表明,形成“高效反应区”的主要条件是高温、氧气和颗粒群的集中。“高效反应区”模型在生产中的初步应用获得了显著效果。“高效反应区”的形成有利于强化生产、降低油耗和烟尘率、延长反应塔寿命、提高氧利用率和铜直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铜 闪速炉 高效反应区 数值模拟 闪速炉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柴油加氢脱硫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梦思 田洪舟 +3 位作者 丁方园 张宇杰 李磊 张志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6-712,共7页
出于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与提高国六柴油等产品质量的要求,降低油品中硫含量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目前应用广泛的柴油脱硫技术主要是固定床催化加氢技术,为达到深度脱硫要求,传统工艺常采用升温加压、增大氢油比或油品循环等操作方式,导... 出于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与提高国六柴油等产品质量的要求,降低油品中硫含量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目前应用广泛的柴油脱硫技术主要是固定床催化加氢技术,为达到深度脱硫要求,传统工艺常采用升温加压、增大氢油比或油品循环等操作方式,导致设备投资高昂、工艺要求严苛和运行费用偏高.为了探究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对柴油加氢脱硫过程的强化效果,以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为例,构建微界面体系的构效数学调控模型,模拟计算并分析气泡尺度对柴油加氢脱硫效率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在工况条件(温度为350℃,压力为3.6 MPa,液时空速为3.0 h^(-1),氢油比为260 Nm^(3)·m^(-3))下,当气泡Sauter平均直径由5.0 mm减小至0.50 mm时,气-液-固微界面体系的体积传质系数增加约29倍,产品硫浓度从17.57μg·g^(-1)降至2.18μg·g^(-1),脱硫效果大幅度提高.这样的微界面加氢技术更容易实现国六柴油对硫含量不大于10μg·g^(-1)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 柴油加氢脱硫精制 上行式固定床反应器 构效调控模型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流床多相催化反应器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守涛 王保举 +3 位作者 孙发民 谭青峰 罗勇 初广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7-731,共5页
从催化剂成型、装填方式、进料方式和外场强化等角度,综述了滴流床多相催化反应器强化技术研究进展。对强化后的滴流床反应器持液量、压降、润湿分率等流体力学特性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强化技术在滴流床多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滴流床反应器 强化技术 流体力学 多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在固体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景旭亮 杨东元 +1 位作者 李鸿雄 孙育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23-325,共3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反应过程强化技术,超重力技术能显著地提高传质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酸性气体吸收,超重力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固体催化剂的制备和固体催化剂存在的催化反应过程。本文综述了超重力技术在催化剂... 作为一种新型的反应过程强化技术,超重力技术能显著地提高传质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酸性气体吸收,超重力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固体催化剂的制备和固体催化剂存在的催化反应过程。本文综述了超重力技术在催化剂制备和固体催化反应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超重力技术在固体催化方面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过程强化 催化剂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