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1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atness detection method of splicing detector based on channel spectral dispersion
1
作者 ZHAO Hong-chao ZHANG Xiao-qian AN Qi-chang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898,共10页
For segmented detectors,surface flatness is critical as it directly influences both energy resolution and image clarity.Additionally,the limited adjustment range of the segmented detectors necessitates precise benchma... For segmented detectors,surface flatness is critical as it directly influences both energy resolution and image clarity.Additionally,the limited adjustment range of the segmented detectors necessitates precise benchmark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n architecture for detecting detector flatness based on channel spectral dispersion.By measuring the dispersion fringes for coplanar adjustment,the final adjustment residual is improved to better than 300 nm.This result valid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signific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xt-generation large-aperture sky survey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aperture telescope segmented detector surface wavefront detection channel spectral disp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vehicle-recognition method on water surfaces using LiDAR data:SPD^(2)(spherically stratified point projection with diameter and distance)
2
作者 Eon-ho Lee Hyeon Jun Jeon +2 位作者 Jinwoo Choi Hyun-Taek Choi Sejin Le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5-104,共10页
Swarm robot 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autonomous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 on water surfaces.For monitoring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conducting security activitie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using a surface ... Swarm robot 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autonomous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 on water surfaces.For monitoring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conducting security activitie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using a surface vehicle,the swarm robot system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peration of a single object as the former can reduce cost and save time.It is necessary to detect adjacent surface obstacles robustly to operate a cluster of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For this purpose,a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sensor is used as it can simultaneously obtain 3D information for all directions,relatively robustly and accurately,irrespective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lthough the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error range exists,obtaining measurements of the surface-vessel position can still ensure stability during platoon maneuvering.In this study,a three-laye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is applied to classify types of surface vehicles.The aim of this approach is to redefine the sparse 3D point cloud data as 2D image data with a connotative meaning and subsequently utilize this transformed data for object classification purposes.Hence,we have proposed a descriptor that converts the 3D point cloud data into 2D image data.To use this descriptor effectively,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a clustering operation that separates the point clouds for each object.We developed voxel-based clustering for the point cloud clustering.Furthermore,using the descriptor,3D point cloud data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2D feature image,and the converted 2D image is provided as an input value to the network.We inten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3D point cloud feature descriptor by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simulator.Furthermore,we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real-time object classification within this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ject classification Clustering 3D point cloud data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surface vehi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knowledge-aided spectral detection of high frequency first-order sea echo 被引量:4
3
作者 Li Yang Zhang Ning Yang Q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718-725,共8页
To detect high frequency (HF) first-order sea echo spectra contaminated with ships, ionosphere interference, and other, a new characteristic-knowledge-aided de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With 2-D image features in r... To detect high frequency (HF) first-order sea echo spectra contaminated with ships, ionosphere interference, and other, a new characteristic-knowledge-aided de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With 2-D image features in range-Doppler spectrum, the trend of first-order sea echoes is extracted as indicative information by a multi-scale filter. Detection rules for both single and splitting first-order sea echoes are giv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knowledge combining the indicative information with the glob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mplitude, symmetry, continuity, etc.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algorithm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detect and locate the first-order sea echo in the HF band more accurately especially in the environment with targets/clutters smearing. Experiments with real data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ral detection first-order sea echo characteristic knowledge aided HF surface wave radar Bragg peak spli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算法的sEMG手势识别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团军 雷栋元 +1 位作者 黄朝军 卢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控制信息。为了使用生物电信号中的信息控制机械臂动作,提出一种基于DTW算法的sEMG手势识别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为了确定有效的sEMG,采用移...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控制信息。为了使用生物电信号中的信息控制机械臂动作,提出一种基于DTW算法的sEMG手势识别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为了确定有效的sEMG,采用移动平均法对处理信号进行划分。使用平均绝对值从数据片段中提取有效段数据,应用DTW算法将3路表面肌电信号融合,计算样本与模型之间的相似度,实现手势识别;再将识别后的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到控制指令,以控制机械臂的动作;最后,采用提出的算法并结合6种类型的手势分类模型创建最佳特征模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进行手势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3.752%,6种手势的平均模型匹配率达到92%,实现了肌电信号对机械臂的精确控制。由此证明所提方法的手势识别比传统的阈值控制开关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势识别 DTW算法 表面肌电图(sEMG) 特征提取 机械臂 手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在轧辊表面缺陷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石炜 杨锦春 +1 位作者 刘松 陈禹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1,共4页
轧辊长时间使用表面会出现很多缺陷,为在修复前进行轧辊的缺陷检测,这里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轧辊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利用工业相机获取轧辊表面图像;使用中值滤波算法去除图像中的干扰信息并使用拉普拉斯方法对图像进行锐化处理,增强... 轧辊长时间使用表面会出现很多缺陷,为在修复前进行轧辊的缺陷检测,这里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轧辊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利用工业相机获取轧辊表面图像;使用中值滤波算法去除图像中的干扰信息并使用拉普拉斯方法对图像进行锐化处理,增强轧辊表面缺陷区域的边缘信息;然后采用Otsu最佳阈值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使图像更容易被理解和分析;最后,使用模板匹配技术进行缺陷识别;对裂纹、腐蚀、辊印这三种缺陷的识别率分别为98.75%、92%、93.33%。该检测系统表明对于腐蚀、裂纹、辊印这3大类轧辊缺陷情况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轧辊 表面缺陷 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表面伤损的细粒度图像识别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宇 姚心弦 +2 位作者 姚凯洲 陆乾晖 张子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基于智慧工务对钢轨轨面状态和伤损的精准识别、定量化修理等需求,结合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提出了钢轨轨面伤损细粒度图像识别与量化方法。通过采集轨面状态和伤损图像并实现伤损细粒度标注,建立轨面伤损RD-1094数据集,其中的目标密度... 基于智慧工务对钢轨轨面状态和伤损的精准识别、定量化修理等需求,结合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提出了钢轨轨面伤损细粒度图像识别与量化方法。通过采集轨面状态和伤损图像并实现伤损细粒度标注,建立轨面伤损RD-1094数据集,其中的目标密度达到了每图22.9个。建立轨面伤损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对RD-1094数据集的训练和学习,实现了对0.5~30mm的剥离掉块、波长20~200mm的波磨等轨面伤损及其各自发展阶段特征的识别,达到毫米级细粒度。算法对单双排波磨、细小密集和轻重伤剥离掉块、单支和成片疲劳裂纹等能较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轨面光带形位、伤损尺寸、轻重伤总数、分布面积、波磨波长等状态和伤损的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钢轨 表面伤损 目标检测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灵敏检测鸡肉中拉沙洛西残留
7
作者 王耀 孙莹莹 +7 位作者 景钰冰 杨喜燕 李燕飞 黄佳翔 陈秀金 李兆周 曹力 康怀彬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9-305,共7页
为提高鸡肉中抗球虫类兽药拉沙洛西(LAS)残留的监控检测效率,本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建立了LAS残留的灵敏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制备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NPs),根据SERS增强效果选择最优粒径AuNPs作为基底,并利用4-氨... 为提高鸡肉中抗球虫类兽药拉沙洛西(LAS)残留的监控检测效率,本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建立了LAS残留的灵敏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制备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NPs),根据SERS增强效果选择最优粒径AuNPs作为基底,并利用4-氨基苯硫酚(PATP)作为探针分子评估AuNPs基底重现性;然后通过添加HNO_(3)改变AuNPs聚集程度并增大LAS溶解度,进一步增强SERS信号;最后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鸡肉样品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粒径40 nm的AuNPs增强效果较好,1118 cm^(-1)处为LAS的SERS特征峰,基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HNO_(3)最优添加浓度为0.5 mol/L。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10^(-6)~0.55mg/mL,检测限为0.23ng/mL,鸡肉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9%~107.3%,相对标准偏差为3.6%~5.7%,与国标法(GB31613.5-2022)的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为LAS残留的灵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对于其他兽药残留的SERS检测方法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拉沙洛西 金纳米粒子 鸡肉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元学习的改进YOLO钢管表面缺陷小样本检测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凌波 田彦 +1 位作者 江旭东 董宝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5-993,共9页
针对产品表面缺陷样本数稀缺时的深度学习缺陷检测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学习策略的改进YOLO-SBN模型,用于小样本缺陷检测。首先,为了提高提取全局特征信息的能力,采用了Swin Transformer作为骨干网络模型,引入注意力机制提取... 针对产品表面缺陷样本数稀缺时的深度学习缺陷检测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学习策略的改进YOLO-SBN模型,用于小样本缺陷检测。首先,为了提高提取全局特征信息的能力,采用了Swin Transformer作为骨干网络模型,引入注意力机制提取了特征图的判别能力;然后,为了提高特征融合能力并降低计算复杂度,通过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结构优化了特征提取器的颈部网络,平衡了YOLO-SBN模型的有效性和效率;最后,采用归一化注意力模块(NAM)优化权重调整了模块,增强了浅层缺陷特征的模型表达,并基于这些增强的特征进行了检测;使用金属表面热轧缺陷公开数据集NEU-DET验证了YOLO-SBN模型的算法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样本缺陷检测,YOLO-SBN模型在平均准确率(mAP)方面提高了4.1%;在新类缺陷样本规模数量为50的小样本情况下,改进后的检测模型对新类数据适应性最强。由此可见,该YOLO-SBN模型在提高检测精度和提升模型泛化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目标检测 表面缺陷 元学习 特征网络 归一化注意力模块 平均准确率 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氘钛膜表面损伤缺陷检测研究进展
9
作者 董兰 潘嶙 +1 位作者 王红侠 彭述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本文通过了解钛膜吸氘的反应机理、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现状,归纳了几种典型的氘化钛表面缺陷类型,综述了目前检测钛及类似金属缺陷的检测技术。包括传统表面缺陷检测、电涡流检测、超声检测、机器视觉成像检测技术等。通过调研发现,缺... 本文通过了解钛膜吸氘的反应机理、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现状,归纳了几种典型的氘化钛表面缺陷类型,综述了目前检测钛及类似金属缺陷的检测技术。包括传统表面缺陷检测、电涡流检测、超声检测、机器视觉成像检测技术等。通过调研发现,缺陷检测技术正由单一缺陷检测向综合自动化检测技术发展。采用多种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思路,可以助力实现氘化钛表面缺陷检测精准、高效、智能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化钛 表面损伤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的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检测研究
10
作者 彭雪梅 黄建军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2-256,共5页
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非球面光学元件在成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表面缺陷检测成为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满足更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了大数据驱动的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在大数据驱动下,设计非球面光学表面图... 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非球面光学元件在成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表面缺陷检测成为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满足更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了大数据驱动的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在大数据驱动下,设计非球面光学表面图像采集装置,由显微光学成像系统、分光棱镜、光纤照明、机械调整台、电动转台构成,实施非球面光学表面图像的大数据采集。在大数据驱动下,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采集的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图像实施去噪处理。选定YOLOv3作为基础架构,对三个方向实施针对性改进,通过改进后的YOLOv3模型实现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检测。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法对于5种实验元件的表面缺陷平均尺寸测量偏差较低,尤其是对于抛光非球面棱镜的表面缺陷,其平均尺寸测量偏差最低。此外,该方法对于五种实验元件的表面伪缺陷响应系数较低,意味着它不容易受到伪缺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非球面光学元件 表面缺陷检测 改进YOLOv3模型 CBAM混合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下智能反射面辅助雷达非视距检测
11
作者 杨鹏 周宇 +2 位作者 张宇佳 张哲昊 张世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雷达非视距目标探测是城市环境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物等障碍在雷达与目标之间形成遮挡导致雷达检测性能受限,传统方法是利用电磁波在墙体等介质表面的反射来实现对盲区内目标的有效探测,然而电磁波在墙体处和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限制了... 雷达非视距目标探测是城市环境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物等障碍在雷达与目标之间形成遮挡导致雷达检测性能受限,传统方法是利用电磁波在墙体等介质表面的反射来实现对盲区内目标的有效探测,然而电磁波在墙体处和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限制了探测范围。可重构智能表面是一种在空域能够将电磁波反射并实现能量聚焦的平面阵列,由低功耗的电子电路控制,通过调控元件反射系数可将信号聚焦于不同位置,智能反射面凭借其低成本、易部署、低功耗的优势能够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中。受到智能反射面调控信号能力的启发,提出利用智能反射面辅助雷达非视距探测的方法,将信号转发至目标处从而绕过遮挡,并采用交替优化算法求解反射系数,旨在提高雷达在非视距场景下的目标检测性能,拓宽雷达在城市环境下的应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智能反射面辅助雷达非视距目标探测范围得到提升,并且智能反射面增加元件数,位置布置靠近雷达端或目标处时检测性能能够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距 目标探测 可重构智能表面 交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侦毒雷达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设计
12
作者 彭涛 姜勇 +4 位作者 杜赛 陈涌 李晓锋 李晶 周鼎富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6%条件下,采用蒙特卡罗统计法进行公差分析,开展了高低温环境及系统挂飞试验,并测量关键技术指标,验证了仿真结果及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光学系统波前像差均方根为0.03λ,在-40℃~60℃温度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均大于0.47,像质优良;飞行试验中,应用该光学系统的激光侦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4.05 km,优于系统技术要求,所设计光学系统合格。此研究对推动生化环境激光主动遥测雷达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雷达 光学系统设计 验证试验 二元衍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蛇形卷积的钢轨RGB图像光带分割方法
13
作者 程雨 刘金朝 +5 位作者 姜昕良 张长伦 张国粹 顾子晨 王乐 宋浩然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8,共12页
针对钢轨光带边缘存在的锯齿状现象导致对灰度图像进行光带分割算法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蛇形卷积的钢轨RGB图像光带分割方法。设计和实现基于彩色线阵相机与白激光光源的RGB图像采集模块,通过嵌入动态蛇形卷积加强锯齿状不规则... 针对钢轨光带边缘存在的锯齿状现象导致对灰度图像进行光带分割算法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蛇形卷积的钢轨RGB图像光带分割方法。设计和实现基于彩色线阵相机与白激光光源的RGB图像采集模块,通过嵌入动态蛇形卷积加强锯齿状不规则特征的提取,改进DeepLabv3+分割网络,完成基于RGB图像光带与轨面的一体化分割,实现对光带的分类检测。结果表明:对非道岔区段RGB图像分割的平均交并比为93.50%,类别平均像素准确率为96.39%,像素准确率为98.85%;包含道岔区段RGB图像分割的平均交并比、类别平均像素准确率以及像素准确率分别为91.87%,96.04%和98.60%;RGB图像可较好地还原钢轨表面的真实状态,加入动态蛇形卷积改进的分割网络能够实现对钢轨光带区域的精确提取,比现有方法的平均交并比提升了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光带分割 检测 RGB图像 动态蛇形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7算法的钢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14
作者 孙超 刘均学 +3 位作者 陈正超 周永康 张承瑞 丁建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3,29,共6页
针对钢板表面不同种类缺陷特征难以辨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算法的钢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使用特征提取网络(C2f)加强特征信息的提取,在不影响原始梯度路径的情况下提高神经网络对重要特征的学习能力,避免缺陷的误检。结合... 针对钢板表面不同种类缺陷特征难以辨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算法的钢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使用特征提取网络(C2f)加强特征信息的提取,在不影响原始梯度路径的情况下提高神经网络对重要特征的学习能力,避免缺陷的误检。结合空间自适应注意力机制(CA)构建了多路径特征和通道交叉注意力机制(MPCC),提高对细微缺陷的敏感性,避免缺陷的漏检。在此基础上,采用距离交并比损失函数DIoU作为损失函数,降低模型损失函数的复杂度,从而提高模型的实时性和鲁棒性。钢板表面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v7算法在NEU-DET数据集上的检测精度达到了83.7%。与YOLOv7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在检测精度和速度上都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表面缺陷检测 空间自适应注意力机制 改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表征与学习反馈的动态带钢缺陷样本筛选方法
15
作者 苑玮琦 刘文滔 李绍丽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0-250,共11页
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是保证钢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实现高效准确的缺陷检测对保障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缺陷检测领域进展显著,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追求高良品率,导致缺陷样本获取受... 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是保证钢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实现高效准确的缺陷检测对保障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缺陷检测领域进展显著,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追求高良品率,导致缺陷样本获取受限,且样本标注耗时费力;另一方面,采集的样本中可能存在冗余特征,影响模型训练效率和泛化性能。针对特征冗余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表征与学习反馈机制的动态样本筛选方法。首先构建包含几何形态、灰度分布及方向特征等多维特征量化模型,系统表征缺陷特征。随后,设计基于特征表征的样本筛选策略,结合特征聚类快速筛选少量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的训练样本。最后,设计基于置信度评估的动态优化策略,通过模型的学习反馈获取关键补充样本,提升特征覆盖范围,实现训练样本的自适应优化。NEU-DET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将训练样本数量减少52%的情况下,平均检测精度达到76.99%,与完整数据集基本持平。同时,每轮训练迭代时间减少62%,降低了计算开销,验证了方法在样本筛选与检测性能之间的有效平衡。此外,在多种主流目标检测模型上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检测架构下均能有效提升效率并保持性能,展现出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钢表面缺陷检测 样本筛选 特征表征 形态学特征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面反光抑制的最优偏振探测角度估计
16
作者 刘鹏 倪新宇 +2 位作者 段锦 王佳林 董克晗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6-2055,共20页
在海洋目标探测中,不同观测几何条件下接收到的偏振信号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目标的图像质量与识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Cox-Munk粗糙海面模型的最优偏振探测角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不同风速、风向、太阳入射天顶角、观测天顶角和方位角... 在海洋目标探测中,不同观测几何条件下接收到的偏振信号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目标的图像质量与识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Cox-Munk粗糙海面模型的最优偏振探测角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不同风速、风向、太阳入射天顶角、观测天顶角和方位角对偏振反射率与偏振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太阳—海面—探测器”三者之间的不同观测角度组合与接收到的偏振信号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以获取最大化偏振信号和偏振度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受限情况下的观测几何条件,得出相应的最优偏振观测角度组合方案。海面偏振反射率的有效分布主要集中在方位角150°至210°内,并且在相对方位角为180°时达到相对峰值。在该方位角范围内,海面偏振度的峰值出现在太阳入射天顶角与观测天顶角之和约为106°±6°。当太阳入射天顶角为55°,且相对方位角为180°,165°和150°时,观测天顶角接近仿真预测的最优观测天顶角(分别约为51°,53°,57°),通过在探测器前放置偏振方向为90°的偏振片可实现最佳的反光抑制效果,从而显著提升了目标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反射光 最优偏振探测角度 Cox-Munk模型 偏振反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PCB缺陷检测算法
17
作者 侯培国 韩超明 +1 位作者 李宁 宋涛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针对现有PCB缺陷检测算法检测效率低、参数量大以及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设计了多尺度捕获模块,通过多尺度特征捕获、上下文信息融合以及特征增强的方法,提高算法对图像特征提取的能力,改善CSPSPP层单一池... 针对现有PCB缺陷检测算法检测效率低、参数量大以及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设计了多尺度捕获模块,通过多尺度特征捕获、上下文信息融合以及特征增强的方法,提高算法对图像特征提取的能力,改善CSPSPP层单一池化操作掩盖特征图内部有效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全局局部门控感知模块,通过选择性特征融合、局部与全局信息结合的方法,降低颈部网络的参数量。基于DeepPCB数据集进行实验得出,改进后的模型较传统模型精度提升了1.5%,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下降了66%和20.6%,模型规模降低了66.3%。改进后的算法识别精度高、参数量少、计算量小,可以为PCB缺陷的快速准确识别提供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表面缺陷检测 YOLOv7-tiny 多尺度捕获模块 全局局部门控感知模块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刹车盘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算法研究
18
作者 罗山 侯俊涛 郑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195,200,共5页
针对刹车盘表面的缺陷及背景复杂,目前对其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的研究很少、边缘检测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刹车盘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算法。首先,采用机器视觉检测平台采集缺陷图像,采用双边—中值滤波器对灰度化后的缺陷图像进行去... 针对刹车盘表面的缺陷及背景复杂,目前对其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的研究很少、边缘检测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刹车盘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算法。首先,采用机器视觉检测平台采集缺陷图像,采用双边—中值滤波器对灰度化后的缺陷图像进行去噪;再利用改进的Scharr算子计算梯度、最大熵阈值分割提取缺陷的边缘;最后采用数学形态学去除伪缺陷、Hilditch细化算法优化边缘,获得精确的缺陷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对多种缺陷的边缘分割敏感性和准确率均在94.6%以上,指标远高于传统检测算法;相比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改进算法不仅能够检测出完整的缺陷,且边缘连续性好、定位精度高、抗噪声能力强,尤其对复杂背景的缺陷也能够精准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刹车盘 表面缺陷 边缘检测 Scharr算子 边缘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YOLOv7:水面垃圾小目标检测算法
19
作者 徐守坤 龚研 李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8-2334,共7页
为解决水面垃圾检测中小目标比例高、易受光照及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的改进型检测算法FA-YOLOv7。构建一个上下文信息感知模块(GCFA),解决小目标环境语境信息缺失的难题;引进深度噪声抑制模块(DNSM),降低环境噪声对... 为解决水面垃圾检测中小目标比例高、易受光照及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的改进型检测算法FA-YOLOv7。构建一个上下文信息感知模块(GCFA),解决小目标环境语境信息缺失的难题;引进深度噪声抑制模块(DNSM),降低环境噪声对检测精度的影响;为增强模型训练的稳定性和提高收敛速度,采用联合回归损失函数。通过水面垃圾检测实际应用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小目标检测 水面漂浮垃圾 自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噪声抑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D-CNN模型的黄河郑州段水面漂浮物检测研究
20
作者 邵晓艳 王军 +2 位作者 赵雪专 王胜 冯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针对水面漂浮物感知目标小、易受干扰、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ATD-CNN目标检测模型。结合注意力机制,将注意力模块嵌入Faster R-CNN改进模型的基本主干网络,计算特征图内部特征点之间的长距离相关系数,对显著性特征进行有效增强,以提升... 针对水面漂浮物感知目标小、易受干扰、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ATD-CNN目标检测模型。结合注意力机制,将注意力模块嵌入Faster R-CNN改进模型的基本主干网络,计算特征图内部特征点之间的长距离相关系数,对显著性特征进行有效增强,以提升基本主干网络对图像特征的提取能力。基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南裹头黄河沿岸采集的图像数据,对ATD-CNN模型检测效果进行验证,并将该模型性能与Faster R-CNN改进模型、YOLOv5单阶段目标检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Faster R-CNN改进模型相比,ATD-CNN模型对水面漂浮物的漏检率下降,其mAP值提升了6.80%,F1 Score平均值提升了2%。与YOLOv5X、Faster R-CNN改进模型相比,ATD-CNN模型的mAP值分别提升了2.91%、6.80%,有效提高了水面漂浮物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水面漂浮物 目标检测 注意力 黄河郑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