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溶解态铝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史荣君
李志红
周林滨
谭烨辉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海洋渔业科技发展中心
-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162
41130855)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XDA1102020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03008)
-
文摘
通过现场一次性和半连续培养实验研究了溶解态铝(Al^(3+))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Al通过抑制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的生长使micro级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下降,导致硅藻和甲藻的比重增加,进而改变micro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而对pico级浮游植物的生长则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在培养后期通过促进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的生长使总丰度增加。并且,在溶解态Al的长期作用下聚球藻的生长仍受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20μmol·L^(-1)的Al显著促进了pico级浮游植物的总丰度及聚球藻的生长(P<0.05)。溶解态Al对聚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促进其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叶绿素a 4种光色素的合成,使光合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增大,进而使聚球藻的比生长速率及总丰度升高。同时,Al在促进聚球藻分裂生长的同时也促进了单位细胞内有机碳的积累。
-
关键词
溶解态铝
micro级浮游植物
pico级浮游植物
聚球藻
光合作用
-
Keywords
dissolved aluminum
micro-phytoplankton
pico-phytoplankton
Synechococcus
photosynthesis
-
分类号
Q89
[生物学]
-
-
题名池塘多营养级养殖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赵宇曦
刘兴国
周润锋
肖述文
孙照云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
出处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6期91-99,共9页
-
基金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0300)。
-
文摘
为了解池塘多营养级养殖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本研究构建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多营养级养殖系统,于2020年9~11月和2021年3~8月,分别采用黑白瓶法、显微镜计数法、国标检测法,对养殖系统内养殖区、净水区两区的水体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生物量、水体理化指标进行了逐月调查。结果显示:养殖区、净水区初级生产力分别为1.90±0.77 g/m^(2)·d、3.05±1.43 g/m^(2)·d,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为0.45±0.29 mg/L、0.81±0.53 mg/L,差异显著(P<0.001,P=0.002),且季节波动明显,均在9~11月、3~4月降低,5~7月升高。养殖区、净水区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受水温、光照、磷酸盐影响。养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主要受水温、氨氮、溶氧影响;净水区初级生产力主要受水温、硝酸盐氮、浮游植物生物量影响。本研究旨在阐明黄颡鱼多营养级养殖池塘的基本生态特征,为黄颡鱼高效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黄颡鱼
多营养级养殖
初级生产力
浮游植物
水体理化因子
-
Keywords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primary productivity
phytoplankton
water quality factor
-
分类号
S964.7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