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维新 贾明涛 +2 位作者 陈有燎 王李管 唐礼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5-170,共6页
在井下巷道工程设计多个微震监测系统传感器站网空间布置方案,地震信号由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前置放大,传至井下数据交换中心,经A/D转化后的数字信号再经由光缆传至地表监测控制中心相连的计算机,利用监测数据对矿山地震活动及岩爆与地压... 在井下巷道工程设计多个微震监测系统传感器站网空间布置方案,地震信号由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前置放大,传至井下数据交换中心,经A/D转化后的数字信号再经由光缆传至地表监测控制中心相连的计算机,利用监测数据对矿山地震活动及岩爆与地压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实时的监测和预报。应用该微震监测技术对冬瓜山铜矿的事件定位精度和系统灵敏度的分析,对人工震源定位及定位精度进行的验证实验以及对冬瓜山矿区井下各种振动波形进行的识别和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微震监测系统的建立对于推动我国矿山地压灾害监测和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技术 传感器优化 微震监测系统 定位精度 震源定位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及煤与瓦斯突出和透水的微震监测技术 被引量:70
2
作者 姜福兴 王存文 +1 位作者 杨淑华 张兴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8,100,共4页
介绍了井下高精度微地震监测成套技术及其在监测煤矿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和透水等灾害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微地震监测定位精度方法在2个煤矿的实际应用表明,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监测矿山灾害的有效手段,可以在矿山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冲击地压 煤与瓦斯突出 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震冲击灾害远程在线预警平台 被引量:27
3
作者 窦林名 巩思园 +4 位作者 刘鹏 丁恩杰 华钢 何江 刘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3,共6页
针对煤矿分析人员无法有效提升微震监测系统预警潜力的问题,基于多线程技术、ASP.NET技术,采用主从式(Client/Server)网络架构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搭建了由集成服务器、客户端和Web浏览发布3部分组成的矿震冲击灾害远... 针对煤矿分析人员无法有效提升微震监测系统预警潜力的问题,基于多线程技术、ASP.NET技术,采用主从式(Client/Server)网络架构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搭建了由集成服务器、客户端和Web浏览发布3部分组成的矿震冲击灾害远程预警平台,结合微震法的冲击危险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了冲击危险专家诊断系统,实现了通过矿震冲击灾害远程在线预警平台防治冲击地压。在28个矿井应用结果表明该在线预警平台能准确预测矿震冲击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系统 远程在线 多线程 专家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3
4
作者 姜福兴 曲效成 +1 位作者 于正兴 王存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4,共6页
通过分析国内外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理论、技术和装备现状以及我国煤矿在冲击地压预警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水平的关键途径,即正确确定冲击地压类型、判定冲击危险区域和确定相应的监测预警方法及关键指标。介绍了冲... 通过分析国内外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理论、技术和装备现状以及我国煤矿在冲击地压预警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水平的关键途径,即正确确定冲击地压类型、判定冲击危险区域和确定相应的监测预警方法及关键指标。介绍了冲击地压发生"时间-空间-强度"实时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架构,以及以"高精度微地震监测和冲击地压(应力动态)实时在线监测预警系统"为主、其他手段为辅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在多个煤矿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危险区域-危险程度"一体化监测,实时远程监测为主、人工抽样检验为辅和以治理为目的的监测是冲击地压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冲击地压 监测预警 微地震监测 实时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震和地音综合监测在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宗文 王元杰 +2 位作者 赵成利 邓志刚 王传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分析了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各自优势的基础上,结合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在华丰煤矿的应用效果,提出了综合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的冲击地压防治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微震监测技术配合地音监测技术,不仅在时间上对... 在分析了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各自优势的基础上,结合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在华丰煤矿的应用效果,提出了综合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的冲击地压防治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微震监测技术配合地音监测技术,不仅在时间上对冲击危险起到了即时预测,而且在空间上对冲击危险起到了从局部预测到区域预测的分级预测效果,还可以实现煤岩体破裂过程中能量从集聚至释放整个过程的全程监测。实践表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能够对冲击事件的发生起到提前预测;应用微震和地音综合监测技术,能够结合2种技术的优势,在冲击地压的防治中取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地音 综合监测技术 冲击地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留煤柱影响区域微震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吕长国 窦林名 +2 位作者 何江 单士平 陆菜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1,共4页
遗留煤柱影响区域易形成应力叠加,煤柱下方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较无煤柱影响回采期间一般有所升高。基于SOS微震监测系统监测桃山煤矿工作面通过煤柱影响区域的微震活动,分析了微震空间分布规律,能量、频次变化规律以及震动信号频谱特征。... 遗留煤柱影响区域易形成应力叠加,煤柱下方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较无煤柱影响回采期间一般有所升高。基于SOS微震监测系统监测桃山煤矿工作面通过煤柱影响区域的微震活动,分析了微震空间分布规律,能量、频次变化规律以及震动信号频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过煤柱影响区域,震动能量、频次均有显著提高,强矿震发生在微震活动持续增强或急剧下降阶段;冲击矿压主震信号较前兆信号有主频低,振幅大,速度快,衰减慢等特征。研究成果为评价煤柱影响区域冲击矿压危险性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遗留煤柱 微震监测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亭煤矿冲击地压监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玉亮 徐元强 +1 位作者 李俊 李守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23,79,共5页
为有效防治华亭煤矿冲击地压,系统分析了矿井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建立了以微震法为主,声发射、电磁辐射及钻屑检测为辅的冲击地压综合监测和预警管理体系。通过优化工作面布置、煤柱宽度、采放比、推进速度,改善了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煤... 为有效防治华亭煤矿冲击地压,系统分析了矿井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建立了以微震法为主,声发射、电磁辐射及钻屑检测为辅的冲击地压综合监测和预警管理体系。通过优化工作面布置、煤柱宽度、采放比、推进速度,改善了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煤层注水、顶底板深孔爆破、煤体卸压爆破及大直径钻孔等措施,实施主动解危。同时加强巷道支护和个体防护等强化防范措施,使冲击地压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时间由每年36 d减少到6 d,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卸压爆破 煤层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柱稳定性的微震监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郝育喜 李化敏 +1 位作者 袁瑞甫 韦纯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4-67,共4页
为了监测李雅庄煤矿深部采区采场及覆岩运动,建立了SOS监测系统,采用"D值理论"方法,在李雅庄煤矿深部采区布设11个监测台站,给出了井下波速测定方法,对李雅庄煤矿深部采区工作面覆岩运动进行研究,发现受采动影响工作面煤柱及... 为了监测李雅庄煤矿深部采区采场及覆岩运动,建立了SOS监测系统,采用"D值理论"方法,在李雅庄煤矿深部采区布设11个监测台站,给出了井下波速测定方法,对李雅庄煤矿深部采区工作面覆岩运动进行研究,发现受采动影响工作面煤柱及覆岩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大量微震事件,煤柱表现出不稳定性。根据覆岩的层状结构建立了煤柱及其顶板覆岩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煤柱覆岩破坏的机理。利用微震系统监测煤柱及顶底板岩层活动,为煤柱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煤柱稳定性 覆岩破裂 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大采高综放开采微震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明 姜福兴 任艳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37,41,共4页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采用该技术对厚表土深井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和采动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监测参数为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1.6~25.4 m,平均23....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采用该技术对厚表土深井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和采动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监测参数为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1.6~25.4 m,平均23.4 m;高位顶板来压步距56.3~62.3 m,平均59.3 m,最大断裂高度70 m;煤层直接顶厚度、基本顶板和高位顶板厚度分别为30、20、20 m;工作面走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42.7~54.2 m,平均48.6 m,并确定了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为矿井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护距离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微震监测技术获得的矿压参数确定支架合理的工作阻力为15 0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微震监测 覆岩运动规律 支承压力 周期来压 支护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塔山煤矿工作面瓦斯抽放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元祥 刘春刚 +1 位作者 张东旭 石永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43,共3页
为了从源头上治理瓦斯涌出,提高瓦斯抽排效率,采用微震监测技术监测工作面顶板岩层裂隙发育情况,总结采场围岩瓦斯运移规律,分析瓦斯积聚及储存场所,现场观测发现:塔山煤矿8103工作面顶板岩层破裂高度为75 m,该破裂区域为工作面瓦斯涌出... 为了从源头上治理瓦斯涌出,提高瓦斯抽排效率,采用微震监测技术监测工作面顶板岩层裂隙发育情况,总结采场围岩瓦斯运移规律,分析瓦斯积聚及储存场所,现场观测发现:塔山煤矿8103工作面顶板岩层破裂高度为75 m,该破裂区域为工作面瓦斯涌出源,应以此为源头截住上邻近层瓦斯,瓦斯抽放钻孔终孔点的最佳布置位置应为距顶板75 m的范围内。根据监测的瓦斯积聚区域设计瓦斯抽放钻孔以抽放工作面上邻近层瓦斯,设计钻孔的平均抽放量为0.64 m3/min,当钻孔数量达到20个时,抽放量为12.8 m3/min,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可以降低3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技术 岩层破裂 瓦斯治理 高位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坚硬顶板弱化爆破防治冲击地压技术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智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49,54,共4页
为了防止综放工作面尾巷冲击地压的发生,基于忻州窑煤矿11号煤层综放工作面的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经研究确定对尾巷煤柱坚硬顶板实施弱化爆破卸压技术,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合理的爆破参数。结果表明:炮孔水平投影距离达到2/3煤柱... 为了防止综放工作面尾巷冲击地压的发生,基于忻州窑煤矿11号煤层综放工作面的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经研究确定对尾巷煤柱坚硬顶板实施弱化爆破卸压技术,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合理的爆破参数。结果表明:炮孔水平投影距离达到2/3煤柱宽度时,炮孔可至应力集中区域,爆破卸压效果较好;炮眼间距为6 m时爆破裂隙能贯通,爆破效果优于间距8 m;通过顶板弱化爆破技术使煤柱内的应力降低了60%,有效防止了8935综放工作面尾巷冲击地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坚硬顶板 爆破弱化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矿山安全物联网的光纤传感器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统玉 王纪强 +13 位作者 孟祥军 李伟 金光贤 胡杰 魏玉宾 王振平 胡宾鑫 宋广东 马俊鹏 王金玉 宋成祥 张婷婷 李艳芳 王风雪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矿山安全监测系统中传统电子传感器存在的精度低、可靠性差、维护工作量大、有监控盲区等问题,提出采用光纤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构建煤矿人、机、环多维度、多参数、大容量监测系统;介绍了光纤传感器在矿山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针对矿山安全监测系统中传统电子传感器存在的精度低、可靠性差、维护工作量大、有监控盲区等问题,提出采用光纤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构建煤矿人、机、环多维度、多参数、大容量监测系统;介绍了光纤传感器在矿山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优势,重点介绍了激光光谱分析气体传感器、光纤光栅物理量传感器、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器等矿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激光甲烷传感器、矿山微震监测系统中的光纤加速度传感器及采空区火灾监测预警系统中的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器为例,介绍了矿用光纤传感器在矿山安全物联网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物联网 煤矿安全监测 瓦斯监测 微震监测 采空区火灾监测 激光甲烷传感器 光纤分布式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信号频率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方兵 孙成禹 +1 位作者 唐杰 李晶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417,1-2,共7页
微地震信号的频率可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等,是一种重要特征参数。本文分析了微地震信号的频率特性,研究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三个影响因素:震源破裂尺度、传播介质的黏弹性效应和接收仪器的响应频带等。结果表明:随着微地震信号传播距... 微地震信号的频率可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等,是一种重要特征参数。本文分析了微地震信号的频率特性,研究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三个影响因素:震源破裂尺度、传播介质的黏弹性效应和接收仪器的响应频带等。结果表明:随着微地震信号传播距离的增大,信号频率降低,当传播到一定距离时,信号频率基本不再变化;完全弹性介质中地震波主频不变,但在黏弹性介质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地震波能量急剧减小、主频明显变低;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其主频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在层位界面处主频有一个增大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频率特性 声发射 分辨率 监测技术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岩爆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立民 唐烈先 +3 位作者 魏军政 赵力 王家明 李玉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0,108,共5页
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岩石掘进机法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岩爆风险,对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采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岩爆预测预报,通过分析微震事件分布特征、频次特征、震级特征等,建立了基于能量指标的岩爆判别方法,工程实例表... 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岩石掘进机法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岩爆风险,对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采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岩爆预测预报,通过分析微震事件分布特征、频次特征、震级特征等,建立了基于能量指标的岩爆判别方法,工程实例表明整体准确预测率超过80%。结果表明,深埋硬岩隧洞中岩爆风险是完全可以预测的,对于中等及以上岩爆预测效果更加显著,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岩爆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岩爆 微震监测 防治措施 引汉济渭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矿压发生机制及矿震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二海 王桂峰 邵学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62,66,共4页
针对具有向斜构造和坚硬顶板等典型地质特征的工作面,基于SOS微震监测技术,分析了鹤岗兴安煤矿两次冲击前矿震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冲击发生机制。研究表明:2012年6月26日冲击前,底板发生大能量矿震较少,而工作面见方阶段顶板岩层断裂破... 针对具有向斜构造和坚硬顶板等典型地质特征的工作面,基于SOS微震监测技术,分析了鹤岗兴安煤矿两次冲击前矿震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冲击发生机制。研究表明:2012年6月26日冲击前,底板发生大能量矿震较少,而工作面见方阶段顶板岩层断裂破坏产生的矿震多、能量大,冲击动载起到了主导作用,属于动载主导冲击模式;2012年10月15日冲击前,矿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向斜轴部区域,顶板岩层破断产生的动载对冲击矿压有触发作用,冲击动载起到了诱发作用,属于静载主导-动载诱发模式;同时,进风巷较回风巷弯曲半径小,曲率大,应力集中程度更高,使此次冲击发生在进风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矿压 矿震 冲击模式 SOS微震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中深埋煤层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超 夏冰冰 +5 位作者 白坤 张慧峰 樊江伟 马越 刘鹏 侯恩科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2期60-67,共8页
掌握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是矿区水资源保护及顶板水害防治基础条件之一。为揭示榆神矿区中深埋煤层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以小保当一号煤矿为研究区,采用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对112201工作面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掌握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是矿区水资源保护及顶板水害防治基础条件之一。为揭示榆神矿区中深埋煤层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以小保当一号煤矿为研究区,采用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对112201工作面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震事件主要集中于标高940~1160 m范围内,在标高1087~1115 m阶段微震密度达到最大值,根据煤层埋深与微震事件高程差,综合判定导水裂缝带为154~163 m,裂采比为26.55~28.10;终采线附近微震事件相对工作面其他区域微震事件的高度相对突出,该区域导水裂缝带高度为168 m,裂采比为28.97,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略大工作面内部。将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所得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钻孔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方法所得结论相对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技术 导水裂缝带 微震事件 裂采比 榆神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S微震监测系统的综放工作面来压周期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鹏飞 明月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6-991,共6页
针对综放回采工作面老顶来压时易发生冒顶冲击地压事故,某矿1305综放工作面采用波兰矿山研究总院研制的新一代SOS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对工作面自开切眼回采开始进行全程时时连续监测。统计分析微地震事件、事件发生频率及事件总能量的... 针对综放回采工作面老顶来压时易发生冒顶冲击地压事故,某矿1305综放工作面采用波兰矿山研究总院研制的新一代SOS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对工作面自开切眼回采开始进行全程时时连续监测。统计分析微地震事件、事件发生频率及事件总能量的周期性变化,从而推断出老顶断裂的周期性。再经过理论计算验证系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工作面的周期来压与矿震事件能量的周期变化存在相对应的关系;强烈微震活动发生前有一段弱震活动时期,为强震的发生积蓄了更多的能量;周期来压时释放的总能量在某一特定水平波动,但波动的变化不稳定性增强。该结论对工作面安全回采及预防矿震冲击地压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综放开采 周期来压 来压步距 微震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综放开采覆岩破断与瓦斯涌出微震响应规律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刚 成小雨 尉瑞 《中国矿业》 2022年第9期124-131,共8页
为了解决高强度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工作面卸压瓦斯治理问题,本文以王家岭矿12302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微震事件进行监测记录,配合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监测,对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上覆岩层的破断情... 为了解决高强度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工作面卸压瓦斯治理问题,本文以王家岭矿12302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微震事件进行监测记录,配合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监测,对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上覆岩层的破断情况和裂隙演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微震事件发生与瓦斯涌出定量的表征关系,然后对工作面高位钻孔布置参数进行了调整,并对调整后的钻孔抽采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2302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在21 m左右,采动覆岩裂隙带主要分布在采空区顶板两侧,高度在55 m左右。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和微震事件的频次呈线性相关,拟合公式为y=4.82+0.0037 x,可以根据此公式和监测所得的微震事件频次来预测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调整布置参数后的高位钻孔瓦斯平均抽采浓度为7.9%和抽采纯量为1.16 m^(3)/min,表明抽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技术 裂隙演化 瓦斯涌出 高位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