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ilateral self-locking mechanism for inchworm in-pipe robot 被引量:2
1
作者 乔晋崴 尚建忠 +2 位作者 陈循 罗自荣 张详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1043-1048,共6页
A unilateral self-locking mechanism(USM) wa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tractive ability of the inchworm in-pipe robots for pipeline inspection.The USM was basically composed of a cam,a torsional spring and an axis.The ... A unilateral self-locking mechanism(USM) wa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tractive ability of the inchworm in-pipe robots for pipeline inspection.The USM was basically composed of a cam,a torsional spring and an axis.The self-locking and virtual work principles were applied to studying the basic self-locking condition of the USM.In order to mak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rutch and telescopic mechanism more harmonical,the unlocking time of the USM was calculated.A set of parameters were selected to build a virtual model and fabricate a prototype.Both the simulation and performanc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pipe with a nominal inside diameter of 160 mm.The results show that USM enables the robot to move quickly in one way,and in the other way it helps the robot get self-locking with the pipe wall.The traction of the inchworm robot can rise to 1.2 kN,beyond the limitation of friction of 0.497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lateral self-locking mechanism TRACTION INCHWORM in-pipe rob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c Stiffness Analysis of a New Type 6-DOF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2
作者 叶鑫 张之敬 +2 位作者 姚灿 杨波 李媛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7年第2期145-150,共6页
A 6-DOF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based on a 3-PPTTRS mechanis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ts static stiffness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load capacity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However,it is insufficient to cons... A 6-DOF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based on a 3-PPTTRS mechanis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ts static stiffness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load capacity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However,it is insufficient to consider the static stiffness only when the robot is in its initial pose.The stiffnes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poses in its work space must be analyzed also.Thus a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c stiffness and poses in the whole work space is presented.A static stiffness model is proposed fi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static stiffness in different poses is discussed.The static stiffness analysis provides foundation for structural parameter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操纵性能 刚度分析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压电驱动多足式微爬行机器人
3
作者 贾慧洲 曾潇丰 +2 位作者 尹灿辉 吴宇列 肖定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40,共12页
目前基于智能复合微结构(Smart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SCM)工艺的压电式多足微爬行机器人一般采用整体设计、整体组装的方式,虽然结构紧凑、集成度高,但结构间相互耦合严重,并且装配和维护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制造、... 目前基于智能复合微结构(Smart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SCM)工艺的压电式多足微爬行机器人一般采用整体设计、整体组装的方式,虽然结构紧凑、集成度高,但结构间相互耦合严重,并且装配和维护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制造、自由式组装的多足微爬行机器人设计方法,并据此研制一种水平布置的四足模块化微爬行机器人。首先提出了整机的模块化设计方案,开展了多自由度腿的结构设计。其次研究了压电驱动模块、微角运动模块以及二自由度腿的具体加工和组装流程,完成了对各模块的加工与测试。然后开展了机器人的整体装配,并基于Trot步态利用Adams进行了机器人的运动仿真。最后对机器人进行了实际的运动测试,初步验证其运动性能,为后续优化设计以及更多形式的模块化微爬行机器人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爬行机器人 压电驱动 多足运动 智能复合微结构工艺 模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足机器人微型液压动力单元设计与控制研究
4
作者 沈丕 董昊臻 +2 位作者 程虎 吴心怡 王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7,共6页
液压动力单元是液压双足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其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是机器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针对液压双足机器人,设计一种新型微型液压动力单元。为了控制液压动力单元的输出流量,设计一种基于迭代学习的模糊PI控制器,实现对系统流量... 液压动力单元是液压双足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其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是机器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针对液压双足机器人,设计一种新型微型液压动力单元。为了控制液压动力单元的输出流量,设计一种基于迭代学习的模糊PI控制器,实现对系统流量的精确控制。为了稳定压力并降低流量损耗,设计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器的压力补偿策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最后,根据控制系统的流量内环和压力外环的特点,分别设计了转速、流量、压力实验,以验证模糊系统在转速、压力控制中的作用以及迭代学习在流量控制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微型液压动力单元可靠性强、效率高,可针对需求提供相应的流量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足机器人 微型液压动力单元 流量压力控制 模糊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引力环境四足机器人的强化学习姿态机动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海波 齐骥 +3 位作者 苏桓立 霍明英 于海涛 邓宗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6-1684,共9页
针对四足机器人在小天体表面跳跃巡游探测过程中的空中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无模型控制方案。在小天体的弱引力环境下,机器人单次跳跃的滞空时间很长,机器人需要利用这段时间修正起跳带来的姿态偏差以实现安全着陆,或... 针对四足机器人在小天体表面跳跃巡游探测过程中的空中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无模型控制方案。在小天体的弱引力环境下,机器人单次跳跃的滞空时间很长,机器人需要利用这段时间修正起跳带来的姿态偏差以实现安全着陆,或改变偏航角以改变未来行进方向。提出的基于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训练的控制器以猫落反射为启发,无需引入额外的姿态控制执行器。仿真结果表明,训练得到的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四足机器人摆动腿部关节实现三轴姿态机动。设计并搭建了四足机器人气浮微重力模拟试验平台,通过样机试验,控制策略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球探测机器人 小天体探测 强化学习 微低重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微型机器人的自动化操控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佳 徐天添 吴新宇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80,共14页
微型机器人是指尺度在毫米及其以下(几百纳米到几毫米)的一类机器人,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低强度电磁场无线操控的微型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的空间运动,完成复杂的作业任务,在微操作、靶向药物输送和体内传感标记等生物医学研... 微型机器人是指尺度在毫米及其以下(几百纳米到几毫米)的一类机器人,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低强度电磁场无线操控的微型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的空间运动,完成复杂的作业任务,在微操作、靶向药物输送和体内传感标记等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研究人员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微纳制作和伺服控制方面贡献了许多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旨在介绍自动化方法在磁性微型机器人中的应用,主要包含运动建模、闭环控制和路径规划方面的研究内容,并讨论磁性软体微型机器人在建模与运动控制方面存在的挑战.最后,提出磁性微型机器人在控制与规划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驱动 磁性微型机器人 磁性软体微型机器人 闭环控制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级微型爬行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潇丰 尹灿辉 +2 位作者 刘青 吴宇列 肖定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406,共20页
爬行作为动物的一种有节律的运动行为,众多学者对其潜在机理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随着计算机集成技术、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微纳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仿生爬行机器人的研究正朝着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 爬行作为动物的一种有节律的运动行为,众多学者对其潜在机理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随着计算机集成技术、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微纳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仿生爬行机器人的研究正朝着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昆虫级微型爬行机器人的前沿动态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结合当前发展态势给出了微型爬行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意见。首先介绍了微型爬行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基本概念,对微型爬行机器人的运动机理和稳定性判据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分析了微型爬行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并比较了各种微型爬行机器人的性能。最后,从供能、制造和设计3方面对微型爬行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微型爬行机器人研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微型爬行机器人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爬行机器人 步态 动力学模型 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微型机器人在流体环境下工作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陈健 徐威挺 +3 位作者 邱旭东 庞文尧 黄学宇 刘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3,共9页
针对流体环境下磁悬浮结构微型机器人操作控制难、工作效能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强微型机器人在流体环境中工作稳定性的组合式磁体配置模式。该配置模式是在流体环境上下两侧分别配置一大一小两块环形钕铁硼永磁体组合,通过增强机器人... 针对流体环境下磁悬浮结构微型机器人操作控制难、工作效能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强微型机器人在流体环境中工作稳定性的组合式磁体配置模式。该配置模式是在流体环境上下两侧分别配置一大一小两块环形钕铁硼永磁体组合,通过增强机器人所受纵向力,实现增强工作稳定性的目的。首先对另外三种配置模式与该配置进行对比,表明后者使机器人周围磁场线更加线性,并围绕得更加集中。随后,对四种配置分别进行了仿真模拟与实验测试对比,验证了组合式磁体配置模式对流体环境中的机器人具有更优秀的控制能力,显著增强了流体腔内微型机器人的工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微型机器人 流体环境 工作稳定性 磁体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研究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23
9
作者 孙立宁 刘品宽 +1 位作者 吴善强 刘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6-332,共7页
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是微型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其主要包括用于发电、化工、制冷等行业中的细小管道检测的刚性管内移动的微小型机器人,以及能进入人肠道的内窥镜的柔性管内移动的微型机器人。将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方向与内容进行... 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是微型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其主要包括用于发电、化工、制冷等行业中的细小管道检测的刚性管内移动的微小型机器人,以及能进入人肠道的内窥镜的柔性管内移动的微型机器人。将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方向与内容进行总结,介绍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讨论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内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移动 微型机器人 管道检测 内窥镜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立宁 安辉 +1 位作者 张涛 蔡鹤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4-470,494,共8页
本文针对微动机器人的特点,采用微分的方法对微动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得到的六自由度并联微动机器人的输入输出的位移方程、速度方程、加速度方程均具有显式的正逆表达形式,使微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十分方便,具有通用性。
关键词 微动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 微分 运动学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小管道内爬行的微机器人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麟治 孙萍 +1 位作者 秦新捷 王存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7-63,共7页
基于现代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微机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直径Φ10~20mm(1英寸)的细小管道,要求研制新型微机器人用于无损检查管壁和维修。考虑到电磁驱动器,具有结构简单、单位行程长、动作灵敏、控制方便等优点,... 基于现代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微机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直径Φ10~20mm(1英寸)的细小管道,要求研制新型微机器人用于无损检查管壁和维修。考虑到电磁驱动器,具有结构简单、单位行程长、动作灵敏、控制方便等优点,研制了一种电磁式微机器人,外形尺寸Φ15×30mm,自重25g,它可以在Φ20mm金属管内爬行,移动速度6~8mm/s,有垂直爬坡能力。所加电压16~20V,频率30~70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 机器人 管道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微型机器人蠕动肠道中的驱动力计算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斌 杨灿军 +1 位作者 周银生 陈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进入人体内腔和血管的微型机器人驱动机构。此种微型机器人能够在充满液体的弯曲的人体肠道内运行。当机器人在充满液体的微型管道内运行时 ,在其周围会自动形成一层液体动压润滑膜 ,此润滑膜能避免机器人与管道壁...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进入人体内腔和血管的微型机器人驱动机构。此种微型机器人能够在充满液体的弯曲的人体肠道内运行。当机器人在充满液体的微型管道内运行时 ,在其周围会自动形成一层液体动压润滑膜 ,此润滑膜能避免机器人与管道壁发生直接接触。结合人体肠道的蠕动方程和N- S方程利用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此种微型机器人在蠕动肠道中的驱动力和运行速度 ,进行了机器人的运行实验 ,结果表明 ,机器人能以较快速度在肠道内悬浮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机器人 肠道 驱动机构 有限元 蠕动 医用机器人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轮驱动的细小管内移动机器人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钱晋武 章亚男 +2 位作者 孙麟治 苏建良 秦新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4-58,共5页
螺旋轮驱动的管内机器人是一种适合小口径管内移动作业的微小机器人形式。它由动力内置式螺旋运动机构和 C C D 摄像头/ 监视装置组成。本文分析了这种移动机构的运动和力学性能。经过对原理样机的试验测试,得到移动性能的实验数... 螺旋轮驱动的管内机器人是一种适合小口径管内移动作业的微小机器人形式。它由动力内置式螺旋运动机构和 C C D 摄像头/ 监视装置组成。本文分析了这种移动机构的运动和力学性能。经过对原理样机的试验测试,得到移动性能的实验数据,为开发适应φ20m m 管径的螺旋运动机构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轮 移动机构 管道检查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燃料电池最佳温度及模糊增量PID控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斌锐 金英连 +1 位作者 褚磊民 卫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114,共6页
提出用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为机器人驱动电机供给电能。基于对热传递的分析,建立空冷型燃料电池温度场热模型方程。通过实验得到不同电流和电压负载时可使燃料电池输出功率最大的最佳温度值,以及不同电堆温度下,电池可稳定输出... 提出用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为机器人驱动电机供给电能。基于对热传递的分析,建立空冷型燃料电池温度场热模型方程。通过实验得到不同电流和电压负载时可使燃料电池输出功率最大的最佳温度值,以及不同电堆温度下,电池可稳定输出的功率情况。设计模糊增量PID温度控制算法,利用模糊规则推理来优化调节PID参数,建立加权平均去模糊化方法。给出电堆温度测控系统实现方案和控制器关键硬件选型。在自制实验台上,针对100W燃料电池开展实验研究,用风扇调节电堆温度。温度控制实现±0.5℃精度。实验结果证明最佳温度合理,模糊增量PID控制满足电堆温度控制要求,适用于缓慢的负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燃料电池 温度控制 模糊控制 微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微型管道机器人三维实体运动仿真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玉侠 狄杰建 高德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在ADAMS环境下,建立了小口径六轮机器人运动模型,创建了相应的仿真环境,并进行了三维实体运动仿真。通过对质心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以及对弹簧的力和驱动力矩曲线的分析,证明该六轮机器人在直管道内的移动具有基本的运动稳定性... 在ADAMS环境下,建立了小口径六轮机器人运动模型,创建了相应的仿真环境,并进行了三维实体运动仿真。通过对质心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以及对弹簧的力和驱动力矩曲线的分析,证明该六轮机器人在直管道内的移动具有基本的运动稳定性和可行性。为了解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形态和大小提供了一种实验手段。以管道内受限微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为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行走机构具有结构紧凑、驱动效率高、安装方便、工作可靠、成本低廉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管道机器人 ADAMS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微操作手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恳 李嘉 +1 位作者 董怡 张伯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7-59,共3页
对6自由度并联微操作手的运动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此操作手是一个6-6型、PSS副、带柔性铰且由压电驱动的微动并联平台。针对其微动特性,利用摄动旋转齐次变换矩阵,建立了并联微操作手的运动学方程,导出输入、输出位移的雅可比矩阵。... 对6自由度并联微操作手的运动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此操作手是一个6-6型、PSS副、带柔性铰且由压电驱动的微动并联平台。针对其微动特性,利用摄动旋转齐次变换矩阵,建立了并联微操作手的运动学方程,导出输入、输出位移的雅可比矩阵。该矩阵在整个微小运动范围内,可近似为常数阵。最后用计算机仿真分析了引入常难可比矩阵的微操作手运动误差,结论证明了简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并联机器人 柔性铰 运动学 机器人 操作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型机器人嵌入式自驾仪设计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松 李新军 +1 位作者 梁建宏 蒲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5-779,共5页
分析了不同类型微小型机器人对自驾系统的共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RM(AdvancedRISCMicroprocessor)和μCOS-II的嵌入式自驾仪设计方法,给出了从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的系统设计过程,并分别从上述各方面对... 分析了不同类型微小型机器人对自驾系统的共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RM(AdvancedRISCMicroprocessor)和μCOS-II的嵌入式自驾仪设计方法,给出了从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的系统设计过程,并分别从上述各方面对自驾仪的通用性进行了探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模块化的硬件、结构化的软件以及无精确模型的模糊控制方法使得设计出的自驾仪经过简单的硬件调整和软件定制,就能适用于仿生机器鱼、履带机器人、小型无人机等不同的微小型机器人平台.经过多次试验验证,该自驾仪性能稳定、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弥补了专用自驾仪在多元异构群体中应用时的成本高、协调控制困难、兼容性和维护性差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模糊控制 自驾仪 微小型机器人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运动机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一然 颜国正 林良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504-1507,1530,共5页
根据仿生学原理开发了一种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 ,利用计算机和机电控制系统对微机器人运动进行控制 .叙述了微机器人的结构 ,对其运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介绍了运动控制电路原理 ,并进行运动性能的实验分析 .实验表明 ,它能在... 根据仿生学原理开发了一种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 ,利用计算机和机电控制系统对微机器人运动进行控制 .叙述了微机器人的结构 ,对其运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介绍了运动控制电路原理 ,并进行运动性能的实验分析 .实验表明 ,它能在直径小于 1 0 mm的管道内自行移动 ,携带内窥镜、CCD器件、照明系统进行管内目视检查作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器人 电磁驱动 蠕动型 运动机理 管道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微型机器人肠道内窥镜系统中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子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2
19
作者 付国强 梅涛 +1 位作者 孔德义 张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14-618,共5页
采用微型CMOS图像传感器和ISM频段超高频微型射频收发器设计一种短距离微型图像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和功耗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适用于无线微型机器人肠道内窥镜系统图像传输的可行性,最后对设计出的图像采... 采用微型CMOS图像传感器和ISM频段超高频微型射频收发器设计一种短距离微型图像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和功耗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适用于无线微型机器人肠道内窥镜系统图像传输的可行性,最后对设计出的图像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进行了实验,获得了较为清晰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机器人 图像采集 无线图像传输 肠道内窥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装配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胡小平 左富勇 谢珂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21-1526,共6页
在视觉反馈的机器人控制中,手眼系统的标定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机器人的作业精度。针对微装配机器人系统操作空间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固定视觉的手眼系统标定算法,该方法通过3个空间点在机械手基坐标系中的坐标,采用P3P位姿测量原理获得... 在视觉反馈的机器人控制中,手眼系统的标定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机器人的作业精度。针对微装配机器人系统操作空间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固定视觉的手眼系统标定算法,该方法通过3个空间点在机械手基坐标系中的坐标,采用P3P位姿测量原理获得相应空间点在摄像机坐标系中的坐标,建立了标定方程组,基于最小二乘法,标定出了手眼系统之间的转换矩阵。该方法无需复杂的辅助设备,标定过程简单。相关实验得到了待标定的手眼系统之间的转换矩阵,验证了该方法的标定精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装配机器人 手眼标定 P3P 变换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