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S-PDM复合混凝剂对微污染河水的强化混凝处理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曼君 李明玉 +2 位作者 任刚 曹刚 宋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89,共6页
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备了复合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FS-PDM),并对微污染的流溪河水源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对比分析了复合混凝剂与PFS2种处理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独用PFS相比... 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备了复合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FS-PDM),并对微污染的流溪河水源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对比分析了复合混凝剂与PFS2种处理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独用PFS相比,用复合混凝剂处理冬季微污染流溪河水源水时,其对浊度、UV254及藻类去除能力更强;当投加量为3mg/L(以Fe计)时,PFS-PDM复合混凝剂的去浊率、除藻率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22.1%、19.5%、14.9%,表现出优良的强化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S-PDM复合混凝剂 微污染水源水 浊度 藻类 UV2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特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长 曾光明 +2 位作者 余健 付国楷 任文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9-213,共5页
通过试验探讨了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源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特性,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NH4+-N、Fe和Mn,提高... 通过试验探讨了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源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特性,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NH4+-N、Fe和Mn,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生物过滤对于分子量小于1000和分子量在3000~60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生物过滤 去浊特性 生物稳定性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 被引量:8
3
作者 范平 吴纯德 +1 位作者 陆少鸣 张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62,共4页
试验研究GAC-石英砂滤池在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并取消预加氯时对珠江微污染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了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对NH3-N、NO2--N、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出水NH3-N、CODMn、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1mg·... 试验研究GAC-石英砂滤池在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并取消预加氯时对珠江微污染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了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对NH3-N、NO2--N、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出水NH3-N、CODMn、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1mg·L-1、1.56mg·L-1、0.23NTU,其相对于沉淀池出水的NH3-N、CODMn、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2%、35.5%、82.6%,碳砂滤池出水NO2--N几乎检测不出来。GAC-石英砂生物滤池与普通碳砂滤池相比其对氨氮、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率都有很大的提高,是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C-石英砂双层滤池 生物滤池 微污染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中NO_2^--N的去除
4
作者 孙治荣 秦媛 +1 位作者 张素霞 姜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2,50,共3页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北京某水库的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去除NO2-—N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间,生物接触氧化柱(简称生化柱)对NO2-—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水温对NO2-—N的去除效果有很大影响,水温越高,生化柱去除NO2-—N的效果越好...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北京某水库的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去除NO2-—N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间,生物接触氧化柱(简称生化柱)对NO2-—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水温对NO2-—N的去除效果有很大影响,水温越高,生化柱去除NO2-—N的效果越好;在原水水温相同的条件下,原水中NH4+—N浓度越低,生化柱去除NO2-—N的效率越高;原水中NO2-—N浓度越高,生化柱去除NO2-—N的效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NO2^--N- 生物接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MBR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运行工况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夏彬 邓慧萍 胡婧逸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对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运行工况进行了优化。分层次构建了运行工况优化多目标模型,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利用隶属度统一量化在各工况下实测的评价指标数值,经综合指标公式... 通过正交试验对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运行工况进行了优化。分层次构建了运行工况优化多目标模型,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利用隶属度统一量化在各工况下实测的评价指标数值,经综合指标公式得出较优工况。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膜池内的曝气强度是首要影响因素,选定最优工况:膜池内曝气强度40 L/h,膜池刮泥间隔1 h,出水抽吸泵抽、停时间9、3 min,膜池采用间歇曝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膜生物反应器 微污染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膜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与稳态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徐京 朱亮 +2 位作者 丁炜 冯丽娟 徐向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1-1096,共6页
对比研究了自然挂膜和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2种启动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修复微污染水源水过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法有效缩短了弹性填料的挂膜周期,该反应器的NH_3-N去除率比自然挂膜组提前1周达到70%以上.... 对比研究了自然挂膜和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2种启动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修复微污染水源水过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法有效缩短了弹性填料的挂膜周期,该反应器的NH_3-N去除率比自然挂膜组提前1周达到70%以上.挂膜成熟后,闷曝排泥挂膜组附着的生物膜量和胞外多聚物含量分别为自然挂膜组的1.38倍和1.41倍,生物膜结构亦较为致密,2组反应器的NH_3-N、COD_(Mn)平均去除率最终分别稳定在92%和82%以上.通过改变曝气强度和方式开展系统运行工况研究,发现2组反应器的NH_3-N和COD_(Mn)去除性能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相比而言,采用闷曝排泥挂膜法启动的反应器对工况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P_((NH_3-N))为0.001,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挂膜方式对填料附着的生物膜群落结构以及微污染水源水修复系统稳态运行性能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膜方式 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 微污染水源水 弹性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城市供水水源藻类高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解岳 陈霄 +2 位作者 黄廷林 阴沛军 韩宏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天津市城市供水水源含藻量变化的季节特征较为明显,高值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一般为7~9月) ;高藻期原水含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高藻期持续时间逐年延长;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藻类高发期主要以蓝藻为主,占藻类重量的70 %~91 % ,优势... 天津市城市供水水源含藻量变化的季节特征较为明显,高值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一般为7~9月) ;高藻期原水含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高藻期持续时间逐年延长;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藻类高发期主要以蓝藻为主,占藻类重量的70 %~91 % ,优势种为微囊藻属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其藻类高发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氮、磷、水温和光照.对4种杀藻剂杀藻效果的实验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高发 富营养化 微污染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孙同喜 蒋轶锋 +4 位作者 郑萌璐 陈建孟 陈浚 胡成聪 李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7-383,共7页
采用上流式活化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AZBAF)对杭州市某微污染地表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结果表明,活化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AZBAF通过自然挂膜实现快速启动.在水力负荷1.2m/h,气水比为(3~1):1条件下,AZBAF对TOC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 采用上流式活化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AZBAF)对杭州市某微污染地表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结果表明,活化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AZBAF通过自然挂膜实现快速启动.在水力负荷1.2m/h,气水比为(3~1):1条件下,AZBAF对TOC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40%~60%和10%~27%,尤其对小分子量(MW<1kDa)有机物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同时系统对NH3-N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滤池30cm以下部分,这与其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分布规律一致.暂时停运(5~10d和35d)对生物过滤影响较小,系统重启后可在6~8h和24h内基本恢复至原有处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活化沸石 曝气生物滤池 氨氮 有机物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何斐 李磊 徐炎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672-4673,4685,共3页
对国内外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预处理 深度处理 强化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氧化沟工艺在珠江微污染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帆 陆少鸣 +1 位作者 范平 黄海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4-57,共4页
采用四段式接触氧化沟预处理珠江原水,氧化沟分别装填三类四种填料。试验以高氨氮期间珠江原水为水源研究四段式接触氧化沟对氨氮、亚硝酸盐、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氧化沟末段出水氨氮、亚硝酸盐、COD和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33 m... 采用四段式接触氧化沟预处理珠江原水,氧化沟分别装填三类四种填料。试验以高氨氮期间珠江原水为水源研究四段式接触氧化沟对氨氮、亚硝酸盐、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氧化沟末段出水氨氮、亚硝酸盐、COD和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33 mg/L、0.14 mg/L、3.65 mg/L、16.05NTU,相对于珠江原水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16%、44.09%、44.86%和6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氧化沟 生物预处理 微污染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常规工艺+UF工艺在微污染源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建文 吴浩汀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6,共5页
由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常规水厂的工艺已显得力不从心,作者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作为预处理技术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和作为后续处理的膜分离技术(特别是超滤技术)。在分别对这... 由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常规水厂的工艺已显得力不从心,作者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作为预处理技术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和作为后续处理的膜分离技术(特别是超滤技术)。在分别对这两项技术作了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常规工艺+超滤(UF)的净水工艺,指出该工艺是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最佳工艺。同时,用有机物分子质量的观点对此工艺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常规工艺 超滤 净水工艺 微污染源水 水处理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菌对受污染水源水除藻及脱氮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孔赟 朱亮 +2 位作者 戚姣琴 俞言文 徐向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40-1446,共7页
针对我国水源地藻类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利用前期分离获得的溶藻菌Streptomyces sp.HJC-D1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强化污染水源水除藻以及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水体叶绿素a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66±5.35)%和(80.94... 针对我国水源地藻类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利用前期分离获得的溶藻菌Streptomyces sp.HJC-D1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强化污染水源水除藻以及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水体叶绿素a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66±5.35)%和(80.94±4.36)%,NH4+—N的平均去除率为(77.76±2.83)%和(72.36±3.18)%,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平均去除率为(24.99±1.52)%和(18.74±1.38)%;不同曝气条件的影响研究发现,曝气/停曝时间比2:4、曝气量60 L.h-1工况下,系统CODMn和NH4+—N去除率均有所提高,相比对照组NO3-—N积累更为明显;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系统NH4+—N、CODMn等的去除影响不大,但缩短HRT时叶绿素a去除率有所降低;分析反应器内填料表面微生物相发现,试验组填料表面有溶藻菌富集,推测对照组除藻主要通过填料对藻类的吸附去除,而试验组则是藻类吸附在填料表面后通过溶藻微生物实现藻类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受污染水源水 生物膜 除藻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混凝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被引量:34
13
作者 邓忠良 朱云 肖锦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6,共3页
综述了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技术最新进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强化混凝处理过程、紧密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已有设备的潜力 。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处理 饮用水 强化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营养原位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水源水的脱氮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廷林 魏巍 +2 位作者 苏俊峰 智利 刘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9,共5页
在水库水源水质为NH4+-N、NO2--N、NO3--N、TN质量浓度分别为0.246、0.009、1.730、1.989mg·L-1,UV254为0.099cm-1和CODMn5.5mg·L-1的条件下,采用新型悬浮填料、贫营养原位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脱氮处理。结果表明,... 在水库水源水质为NH4+-N、NO2--N、NO3--N、TN质量浓度分别为0.246、0.009、1.730、1.989mg·L-1,UV254为0.099cm-1和CODMn5.5mg·L-1的条件下,采用新型悬浮填料、贫营养原位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脱氮处理。结果表明,在DO质量浓度为3.0~4.0mg·L-1,水温为25℃左右时,系统对水中的NH4+-N、NO3--N、TN及CODMn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3%、80%、77%和28%。系统稳定运行时的脱氮效果可满足地表水环境Ⅲ类水体的质量标准。同时还探讨了在生物脱氮过程中贫营养微生物及生物膜系统的净水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原水 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脱氮 悬浮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官厅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桑军强 王占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32,44,共3页
针对官厅水库下游三家店水库水源水进行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滤速6m/h,水温高于5℃的运行条件下,生物陶粒滤池工艺对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10%~18%,氨氮的去除率为80%~98%,出水浊度... 针对官厅水库下游三家店水库水源水进行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滤速6m/h,水温高于5℃的运行条件下,生物陶粒滤池工艺对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10%~18%,氨氮的去除率为80%~98%,出水浊度降低到2NTU以下;气水比为1∶1,滤速4m/h,水温0℃~4℃的情况下,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5%~12%,氨氮的去除率为65%~80%,出水浊度降低到3NTU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粒滤池 生物预处理 微污染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萌璐 杨静 +2 位作者 蒋轶锋 陈建孟 缪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9-63,共5页
研究采用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AZBAF)预处理微污染原水,考察其在低温下(7.8~16.2℃)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和气水比对CODMn去除的影响较大,而对NH3-N的去除影响甚微。在水力负荷0.8 m3/(m2.h)、气水体积比1:1的优化工艺条件下... 研究采用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AZBAF)预处理微污染原水,考察其在低温下(7.8~16.2℃)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和气水比对CODMn去除的影响较大,而对NH3-N的去除影响甚微。在水力负荷0.8 m3/(m2.h)、气水体积比1:1的优化工艺条件下,AZBAF对CODMn、NH3-N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1%、91.9%、42.4%。反冲洗后滤池内生物量减少,生物活性提高,在3 h后即可恢复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曝气生物滤池(AZBAF) 低温 微污染原水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水曝气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廷林 缪晶广 丛海兵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6-48,共3页
自行设计和初步建成了扬水曝气器与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工艺系统,并应用于北方某城市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通过动态试验,对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25℃条件下,采用生物接触预氧化处理微... 自行设计和初步建成了扬水曝气器与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工艺系统,并应用于北方某城市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通过动态试验,对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25℃条件下,采用生物接触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是可行的,实验条件下水中污染物可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CODMn去除率为10%~25%,氨氮去除率为40%~70%,浊度去除率为10%~25%,藻类去除率为15%~30%,总铁去除率最高可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水曝气器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家迪 刘锐 +3 位作者 陈吕军 李伟 高良敏 陈群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0,77,共6页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组合工艺能实现水源水中微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工艺。总结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机制;在分析膜污染机制基础上归纳了膜污染控制和污染膜清洗方式,展望...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组合工艺能实现水源水中微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工艺。总结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机制;在分析膜污染机制基础上归纳了膜污染控制和污染膜清洗方式,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在给水领域应用需克服解决的技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微污染水源水 膜污染 膜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混凝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悠怡 武道吉 石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7,共3页
通过对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去浊与有机物关系的讨论,提出强化混凝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最经济、最实效的手段。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 有机物 强化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超滤对微污染源水中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詹健 康晓荣 黄福昌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采用微絮凝超滤工艺对微污染水中氨氮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验证了有机物含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同时得出了采用铝盐和铁盐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5mg/L,最佳pH值为5.5~6.0。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氨氮 微絮凝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