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梅总黄酮调控miR-145-3p表达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晓东 王春玲 +3 位作者 蒋媛静 周欣梅 张艺 伍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5-1423,共9页
目的:探讨乌梅总黄酮(FMF)调控微小RNA (miR)-145-3p对多巴胺能毒素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MPP+诱导帕金森病(PD) SH-SY5Y细胞模型,CCK-8法筛选MPP+和FMF最佳干预浓度和... 目的:探讨乌梅总黄酮(FMF)调控微小RNA (miR)-145-3p对多巴胺能毒素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MPP+诱导帕金森病(PD) SH-SY5Y细胞模型,CCK-8法筛选MPP+和FMF最佳干预浓度和作用时间。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经处理)、模型组(500μmol·L^(-1)MPP+作用24 h)、MPP++mimics组(转染miR-145-3p mimics)、MPP++NC组(转染miR-145-3p NC)、MPP++FMF组(0.25 g·L^(-1)FMF作用24h)、 MPP++mimics+FMF组(转染miR-145-3pmimics后0.25g·L^(-1)FMF作用24h)和MPP++NC+FMF组(转染miR-145-3p NC后0.25 g·L-1FMF作用24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Ⅴ-FITC/PI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自噬超微结构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5-3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结果:不同浓度MPP+作用SH-SY5Y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PD细胞模型构建成功。MPP+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为500μmol·L^(-1)和24 h,FMF最佳干预浓度和作用时间为0.25 g·L^(-1)和24 h。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FMF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升高(P<0.01);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1)。AnnexinⅤ-FITC/PI染色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FMF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细胞线粒体形态均匀,结构完整;模型组细胞线粒体体积变大,结构不规则,出现空化现象;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FMF组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善,自噬小体数量增加;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线粒体结构较为完整,自噬小体数量进一步增加。RT-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miR-145-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FMF组细胞中miR-145-3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中miR-145-3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FMF组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FMF能够促进MPP+诱导的SH-SY5Y细胞自噬作用,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缓解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上调miR-145-3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总黄酮 微小RNA-145-3p 多巴胺能毒素1-甲基-4-苯基吡啶 帕金森病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多糖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
作者 陈进炫 龚舒 +3 位作者 刘天开 龚记熠 乙引 刘文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3,共7页
该文探究佛手多糖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e ion,MPP+)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佛手多糖经大孔吸附树脂AB-8进行纯化。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构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 该文探究佛手多糖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e ion,MPP+)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佛手多糖经大孔吸附树脂AB-8进行纯化。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构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MPP+模型组、佛手多糖组。采用噻唑蓝(methye thiazdye telrazlium,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p-ERK1/2)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佛手多糖的得率4.86%,纯度为44.46%,经过AB-8纯化后,纯度提高到60.8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Hoechst33258染色下可见细胞破碎,细胞核皱缩,细胞内ROS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佛手多糖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细胞形态明显得到改善,ROS水平下降,线粒体膜电位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佛手多糖能抑制MPP+引起的p-Akt和p-ERK1/2的降低,以及Cyt-c的上升。综上,佛手多糖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线粒体ROS的产生和Cyt-c的释放,进而维持线粒体稳态,激活Akt信号通路和ER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缓解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佛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多糖 提取纯化 mpp+ SH-SY5Y细胞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成分campneosideⅡ对神经毒素MPP^+诱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蒲小平 李晓蓉 +3 位作者 李慧浓 屠鹏飞 宋志宏 李长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 :建立 1 甲基 4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ion ,MPP+)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 ,探讨肉苁蓉成分是否对MPP+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方法 :用肉苁蓉成分预先孵育大鼠小脑颗粒细胞 ,经MPP+... 目的 :建立 1 甲基 4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ion ,MPP+)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 ,探讨肉苁蓉成分是否对MPP+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方法 :用肉苁蓉成分预先孵育大鼠小脑颗粒细胞 ,经MPP+处理这些细胞后 ,用甲基绿 派诺宁染色、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浓度为 5 0 μmol·L-1MPP+使小脑颗粒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 ,2 5mg·L-1campneosideⅡ具有抗凋亡作用。结论 :以MPP+为诱导剂建立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 ,可用于研究与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有关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和筛选抗PD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肉苁蓉 药理学 神经毒素 细胞凋亡 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异黄酮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牛英才 潘志 +2 位作者 李晓明 张春 刘吉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Total isoflavones from puerarialobata,TIP)对甲基-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TIP预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后,加入MPP+诱导多巴胺...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Total isoflavones from puerarialobata,TIP)对甲基-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TIP预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后,加入MPP+诱导多巴胺能神经损伤模型,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Bcl-2和Bax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PP+处理48~96 h,细胞活力较空白对照组降低,阴性对照组Bax 2-ΔΔCt升高,而Bcl-22-ΔΔCt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葛根异黄酮组Bax 2-ΔΔCt降低,而Bcl-2 2-ΔΔC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异黄酮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下调Bax和上调Bcl-2 mR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葛根异黄酮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的激活在MP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方芳 陈晓春 +1 位作者 朱元贵 周宜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 :探讨MPP+ 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可能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用吖啶橙 -溴化乙锭染色观察SHSY5Y细胞凋亡率 ,Westernblot法检测JNK激酶的活性 ,用JNK反义寡核苷酸转染SHSY5Y细胞抑制JNK激酶的活性。结果 :MPP+ 可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 目的 :探讨MPP+ 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可能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用吖啶橙 -溴化乙锭染色观察SHSY5Y细胞凋亡率 ,Westernblot法检测JNK激酶的活性 ,用JNK反义寡核苷酸转染SHSY5Y细胞抑制JNK激酶的活性。结果 :MPP+ 可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在凋亡过程中JNK激酶活性增强 ,用NAC预处理或用JNK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MPP+ 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减少 ,同时JNK激酶活性增强可被抑制 ,裂解的caspase 3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 :MPP+ 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是通过JNK激酶的激活从而激活caspase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 神经细胞瘤 细胞凋亡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提取物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志刚 姜波 +1 位作者 包永明 安利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建立1-甲基-4-苯基吡啶(1-m ethyl-4-phenylpyrid in ium ion,MPP+)诱导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 a,PC12)凋亡模型,探讨菟丝子提取物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唑盐(MTT)方法检测细胞... 目的:建立1-甲基-4-苯基吡啶(1-m ethyl-4-phenylpyrid in ium ion,MPP+)诱导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 a,PC12)凋亡模型,探讨菟丝子提取物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唑盐(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浓度为0.15 mM MPP+作用于PC12细胞48 h诱导其产生典型的凋亡特征,50 mg/L菟丝子提取物具有抗凋亡作用。结论:菟丝子提取物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1-甲基-4 苯基吡啶离子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总黄酮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春玲 文晓东 +3 位作者 罗宁 蒋媛静 江颖 曾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494-499,共6页
目的:研究乌梅总黄酮(Fructus mume,FMF)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同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MPP^(+)诱导损伤建立SH-SY5Y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5组:正... 目的:研究乌梅总黄酮(Fructus mume,FMF)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同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MPP^(+)诱导损伤建立SH-SY5Y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50μmol/L MPP^(+))、FMF低(MPP^(+)+FMF 10μmol/L)、中(MPP^(+)+FMF 50μmol/L)和高(MPP^(+)+FMF 100μmol/L)剂量组。药物作用于细胞72 h后,用4,6-联脒-2-苯基吲哚二盐酸盐(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Annexin-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DAPI染色显示,MPP^(+)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大部分胞质浓缩,细胞核体积缩小,呈典型的凋亡特征性形态;经FMF作用72 h后,细胞凋亡形态呈不同程度改善,细胞凋亡数量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ΔΨm)、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01);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值均显著下降(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FMF(10、50、100μmol/L)组SH-SY5Y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均<0.01),ΔΨm有下降的趋势,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MF(10、50、100μmol/L)Bcl-2蛋白均有升高的趋势,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MF低、中、高剂量组Bax、Caspase-3蛋白显著降低(P均<0.01),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均<0.01)。说明FMF能下调Bax、Caspase-3水平和升高Bcl-2/Bax比值,抑制MPP^(+)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FMF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相关蛋白表达进而改善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乌梅总黄酮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SH-SY5Y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孢多糖对MPP^+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海华 李毅 +4 位作者 张丹桃 徐评议 刘焯霖 朱雯 骆飞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灵孢多糖(GLPS)对甲基-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PP+或GLPS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以乳酸脱氢酶(LDH)检测... 【目的】观察灵孢多糖(GLPS)对甲基-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PP+或GLPS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以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LDH水平的改变;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H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的表达。【结果】MPP+处理48h后,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2%,经GLPS(100、200、300!g/mL)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分别为65%,75%,79%(P<0.05)。MPP+处理48h后,上清液中LD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不同浓度的GLPS预处理后,上清中LDH水平有所下降(P<0.05),且TH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MPP+组。【结论】灵孢多糖对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孢多糖 PCI2细胞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多糖硫酸酯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鼎真 崔艳秋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为工具药处理MN9D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 目的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为工具药处理MN9D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μmol/L)的MPP+处理MN9D细胞36h,50μmol/L MPP+处理MN9D细胞,时间分别为12、2436、48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0.01、0.1、1g/L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MN9D细胞1h后,加入50μmol/L MPP+共同作用36h以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并采用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随着MPP+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μmol/L MPP+处理细胞36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1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μmol/L MPP+作用12h,可使MN9D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而0.1、1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处理1h,可以拮抗MPP+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可以有效拮抗MPP+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氧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褐藻多糖硫酸酯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MPP^+诱导大鼠PC1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辰 郭晶 +1 位作者 黎秉富 吕俊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MPP+诱导大鼠PC1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给予MPP+(900μmol.L-1)诱导细胞凋亡,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MPP+组、维生素E(10μmol.L-1)组和EGCG高(100μmol.L-1)、中(50μmol.L-1... 目的探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MPP+诱导大鼠PC1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给予MPP+(900μmol.L-1)诱导细胞凋亡,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MPP+组、维生素E(10μmol.L-1)组和EGCG高(100μmol.L-1)、中(50μmol.L-1)、低(10μmol.L-1)剂量组。药物处理0.5h后,加入MPP+损伤细胞,4h后取细胞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结果MPP+处理后,细胞活力下降,LDH漏出量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线粒体肿胀,出现空泡和嵴断裂等细胞凋亡征象。维生素E和不同剂量EGCG处理后,明显提高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和细胞凋亡率,并减少MPP+引起的线粒体结构损伤。结论EGCG具有抑制MPP+诱导的大鼠PC12细胞凋亡作用,其作用与保护细胞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mpp^+ PC12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钠肽减轻MPP^+所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军 陈宝莹 +2 位作者 赵鸽 张学策 赵海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2-8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原代培养取自小鼠中脑腹侧的多巴胺神经元,暴露于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采用细胞活力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VNP对MPP+神经毒性... 目的:探讨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原代培养取自小鼠中脑腹侧的多巴胺神经元,暴露于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采用细胞活力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VNP对MPP+神经毒性的影响,并应用多种阻断剂和激动剂探讨VNP神经效应的机制。结果:MPP+造成多巴胺神经元损伤,VNP增强多巴胺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增加神经元轴突数目和长度。VNP还可抑制MPP+造成的神经元β-微管蛋白III解聚。另外,VNP显著升高细胞内cGMP水平。VNP的效应可以被8-Br-cGMP(一种膜通透性的cGMP类似物)所模拟,被HS-142-1[鸟苷酸环化酶偶联的钠尿肽受体(NPR)的阻断剂]或KT-5823[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的阻断剂]所阻断。结论:VNP通过NPR/cGMP/PKG通路减轻MPP+的神经毒性,提示VNP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尿肽 多巴胺神经元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P^+对PC12细胞中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镇肝熄风汤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耿玉涛 李佳鸣 +5 位作者 王刚 邹德佳 李成冲 李强 徐浩 牛英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研究甲基-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对PC12细胞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镇肝熄风汤载药脑脊液的干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镇肝熄风汤载药脑脊液预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后30min后,加... 目的:研究甲基-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对PC12细胞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镇肝熄风汤载药脑脊液的干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镇肝熄风汤载药脑脊液预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后30min后,加入250μmol/L MPP+共孵育24h。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C12细胞caspase-3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PC12细胞细胞浆中Cyt c浓度变化。结果:MPP+诱导24h,PC12细胞中caspase-3mRNA表达明显增多,细胞浆中Cyt c浓度也明显升高,而镇肝熄风汤载药脑脊液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PP+诱导的caspase-3mRNA表达增多和细胞浆中Cyt c浓度升高。结论:MPP+诱导PC12细胞caspase-3mRNA表达和Cyt c浓度的增加,镇肝熄风汤其增加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肝熄风汤 脑脊液药理学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抑制α-synuclein的聚集及对MPP^+诱导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杰 张国华 陶恩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32-203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福平对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uc le in)聚集的影响,以及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选用大鼠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利用MP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利福平进行干预... 目的:探讨利福平对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uc le in)聚集的影响,以及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选用大鼠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利用MP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利福平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 estern b lotting法检测α-synuc le-in表达及聚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 mmol/LMPP+组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和α-sy-nuc le in表达及聚集高于对照组;预先经过100、200和300μmol/L各浓度利福平处理后,MPP++利福平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1 mmol/L MPP+组,而细胞凋亡率和α-synuclein表达及聚集均低于1 mmol/L MPP+组,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利福平能够抑制α-synuclein的表达及聚集,并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突触核蛋白 甲苯啶郿 利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通过上调自噬活性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湘华 赵其辉 周寿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0-806,共7页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MY)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含DMY 5,10,20,40和80μmol·L^(-1)的培养液预处理PC12细胞0.5 h,培养液中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0 mmol·...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MY)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含DMY 5,10,20,40和80μmol·L^(-1)的培养液预处理PC12细胞0.5 h,培养液中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0 mmol·L^(-1),再加入MPP+500μmol·L^(-1)培养48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结果与细胞对照组比较,MPP+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明显减少,自噬泡占胞质总面积的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的比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P6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PP+组比较,MPP++DMY 10~8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PP+组比较,MPP++DMY 20μmol·L^(-1)组细胞中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加,自噬泡占胞质总面积的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的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P6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PP++DMY 20μmol·L^(-1)组比较,MPP++DMY+3-MA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中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DMY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与上调细胞自噬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PC12细胞 细胞增殖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菊苷通过调控GFRα1/AKT信号通路抑制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SH-SY5Y凋亡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卿 张鹏 +3 位作者 白宇 张利军 侯郁青 蔡定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SH-SY5Y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分别接受磷酸缓冲溶液(PBS)、MPP+和/或松果菊苷处理后,分析细胞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 目的研究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SH-SY5Y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分别接受磷酸缓冲溶液(PBS)、MPP+和/或松果菊苷处理后,分析细胞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法分析各处理组细胞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GFRα1)及其下游抗凋亡AKT(蛋白激酶B)磷酸化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变化,并观察AKT抑制剂LY249002对松果菊苷对SH-SY5Y的保护功能的影响。结果松果菊苷可以显著缓解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凋亡[MPP+vs MPP+/松果菊苷,(25.12±4.33)%vs(5.13±1.51)%,P<0.01]。松果菊苷可以抑制MPP+下调SHSY5Y细胞内GFRα1表达和AKT磷酸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特异性阻断AKT信号通路可以取消松果菊苷促进SHSY5Y在MPP+诱导损伤下生存的功能,但不影响松果菊苷提高GFRα1的表达。对SH-SY5Y细胞内Caspase-3活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松果菊苷可以抑制MPP+诱导Caspase-3的活化[MPP+vs MPP+/松果菊苷,(7.22±1.51)vs(1.81±0.42),P<0.01],但是这一作用可以被AKT抑制剂阻断。结论松果菊苷通过上调GFRα1/AKT通路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发挥保护神经细胞存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SH-SY5Y细胞 1-甲基-4-苯基吡啶(mpp^+)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 GFRα1/AKT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逆转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芳 姚红红 胡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 :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星形... 目的 :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对培养液中 [3 H] D ,L 谷氨酸的摄取 ,应用四氮唑 (MTT)比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结果 :MPP+ 15 0、2 0 0 μmol·L-1可以明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 ,抑制率达 5 8.3%和 70 .1% ,但并不影响细胞活性 ;Ⅱ组mGluRs激动剂 (2S ,2’R ,3’R) 2 (2’ ,3’ dicar boxycyclopropyl)glycine (DCG IV ) 0 .1、 1、 10 ,10 0 μmol·L-1和Ⅲ组mGluRs激动剂L(+) 2 amino 4 phosphonobutyricacid (L AP4 ) 1、10、10 0 μmol·L-1可以逆转MPP+ 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的抑制作用。结论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可能与直接影响谷氨酸转运体 (GluTs)的功能有关 ,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上的Ⅱ、Ⅲ组mGluRs可以通过促进GluTs摄取Glu、进而降低细胞外液的Glu浓度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星形胶质细胞 谷氨酸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1-甲基-4-苯基吡啶诱导的PC-12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
17
作者 肖吉元 刘海鹏 +1 位作者 白银亮 杨兴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灯盏花素预处理明...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灯盏花素预处理明显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升高细胞存活率,增加ERK1/2磷酸化水平。ER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后,灯盏花素对细胞存活率和ERK1/2磷酸化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灯盏花素的作用机制与增加ERK1/2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1-甲基-4-苯基吡啶(mpp+) PC-12细胞 周期阻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P^+诱导SK-N-SH细胞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研究
18
作者 范国华 陈生弟 +1 位作者 戚辰 赵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研究SK-N-SH细胞在受到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损伤时,细胞内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方法SK-N-SH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P+制备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分别于培养24 h和48 h时,检测细胞存活率,选择合适的MPP+实验浓度。免疫... 目的研究SK-N-SH细胞在受到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损伤时,细胞内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方法SK-N-SH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P+制备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分别于培养24 h和48 h时,检测细胞存活率,选择合适的MPP+实验浓度。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内Hsp70、Hsp40(HD J-1和HD J-2)和Hsp90的变化。结果细胞存活率检测表明MPP+合适的实验浓度为10~500μmol/L。W estern b 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均显示250μmol/L MPP+处理24 h,细胞内Hsp70含量明显升高(P<0.05);MPP+处理48 h,Hsp70含量随MPP+浓度的升高而下降;Hsp40/HD J-1和Hsp90的变化趋势基本与Hsp70相同;而HD J-2在细胞内的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HSPs的含量在MPP+制备的PD细胞模型中,随MPP+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热休克蛋白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mpp^+诱导 SK-N-SH细胞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P^+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陈锦华 黄其林 张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 1 甲基 4 苯基吡啶 (MPP+ )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MPP+ 加入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培养液中 ,分别测定 [3H]多巴胺和 [3H]胆碱摄取能力及细胞内的多巴胺含量 ,并进行酪氨酸羟化... 目的 探讨 1 甲基 4 苯基吡啶 (MPP+ )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MPP+ 加入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培养液中 ,分别测定 [3H]多巴胺和 [3H]胆碱摄取能力及细胞内的多巴胺含量 ,并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MPP+ 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 [3H]多巴胺摄取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但对[3H]胆碱摄取力无抑制作用 (P >0 0 5 ) ;这种抑制作用在未抑制胶质细胞组明显强于抑制胶质细胞组 (P <0 0 5 ) ;加用MPP+ 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内的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M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 多巴胺能神经元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在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艳云 蒲小平 +1 位作者 朴景华 李长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 :探讨caspase 3在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MPP+ 诱发中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 PCR检测方法 ,检测原代培养的 16d胎鼠... 目的 :探讨caspase 3在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MPP+ 诱发中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 PCR检测方法 ,检测原代培养的 16d胎鼠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中caspase 3的表达。 结果 :在正常组和细胞凋亡组 (MPP+ 组 )的caspase 3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有表达 ,但在细胞凋亡组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caspase 3的蛋白酶抑制剂Ac DEVD CHO可降低caspase 3的表达。 结论 :caspase 3参与MPP+ 诱发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过程 ,并起关键作用 ,以MPP+ 为诱导剂建立的中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可用于研究与帕金森病 (Parkin sondisease,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凋亡 CASPASE-3 多巴胺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