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and Friction Sensitivity of Energetic Materials:Methodical E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Safety Fea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Aleksandr Smirnov Oleg Voronko +1 位作者 Boris Korsunsky Tatyana Pivina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Key methods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e USSR and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and friction sensitivity of energetic materials and explosives have been discussed.Experimental methodologies and instru... Key methods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e USSR and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and friction sensitivity of energetic materials and explosives have been discussed.Experimental methodologies and instruments that underlie the assessment of their production and handling safety have been described.Studies of a large number of compounds have reveal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sensitivity parameters and structure of individual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The range of chang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compounds we examined covers the entire region of their existence.Theoretical methodology and equations have been formulate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and friction sensitivity parameters of energetic materials and to evaluate the technological safety in use.The developed method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accuracy calculations and prediction of sensitivity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etic materials experimental testing friction sensitivity impact sensitivity regressive analysis safety in use methodical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act Bayesian and Fiducial Limits for the Mean of Lognormal Distribution
2
作者 Zhou, Yuanquan Weng, Zhaoxi Liu, Zhengxi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4年第2期41-46,共6页
In this paper, the exact Bayesian limits, taking conjugate and noninformative prior distribution, and the exact fiducial limits for the mean of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are presented. They can be found iteratively b... In this paper, the exact Bayesian limits, taking conjugate and noninformative prior distribution, and the exact fiducial limits for the mean of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are presented. They can be found iteratively by one-dimension integral on a finite interval. The new algorithm is very convenient and with high accuracy. It can meet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need excellently. However, the primitive algorithm is rather cumbersome. By the way, the very close approximate limits with a simple algorithm are derived. They can be applied immediately to engineering. Otherwise, they can also be used as a search interval to find the root of equation for the exact lim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ORITHMS Approximation theory Engineering research Failure analysis Integral equations INTEGRATION Iterative methods materials testing Reliability theory Service life Statistical te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formulation of material nonlinear analysi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3
作者 Himanshu Gaur Anupam Srivastav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6-49,共14页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a novel approach for material nonlinear analysis.This analysis procedure eliminates tedious and lengthy step by step incremental and then iterative procedure adopted classically and gives dir...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a novel approach for material nonlinear analysis.This analysis procedure eliminates tedious and lengthy step by step incremental and then iterative procedure adopted classically and gives direct results in the linear as well as in nonlinear range of the material behavior.Use of elastic moduli is eliminated.Instead,stress and strain functions are used as the material input in the analysis procedure.These stress and strain functions are directly derived from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he material by the method of curve fitting.This way,the whole stress-strain diagram is utilized in the analysis which naturally exposes the response of structure when loading is in nonlinear range of the material behavior.It is found that it is an excellent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adopted so far for material nonlinear analysis which gives very accurate results,easy to adopt and simple in calculations.The method eliminates all types of linearity assumptions in basic derivations of equations and hence,eliminates all types of possibility of errors in the analysis procedure as well.As it is required to know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tructural body by proper modelling and structural idealization,the proposed analysis approach can be regarded as stress-based analysis procedure.Basic problems such as uniaxial problem,beam bending,and torsion problems are solved.It is found that approach is very suitabl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fracture mechanics.Energy release rate for plate with center crack and double cantilever beam specimen is also evaluated.The approach solves the fracture problem with relative ease in strength of material style calculations.For all problems,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displacement-based liner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methods Material nonlinear analysis Fracture mechanics Energy release rate e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异特征的10 min~72 h综合暴雨公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东升 李伯根 +2 位作者 杨洋 李青 李宝芬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6,共8页
为满足变化环境下工程设计对更长历时、更高重现期极端暴雨设计需求,以云南省不同典型区域长系列短历时年最大降水量为资料,分析了设计暴雨时程分布变异特征,提出了四参数、两变量指数函数形式综合暴雨概化公式,明确了参数推求方法,并... 为满足变化环境下工程设计对更长历时、更高重现期极端暴雨设计需求,以云南省不同典型区域长系列短历时年最大降水量为资料,分析了设计暴雨时程分布变异特征,提出了四参数、两变量指数函数形式综合暴雨概化公式,明确了参数推求方法,并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1)提出的指数函数综合暴雨概化公式可简化暴雨公式推求过程,满足时长10 min~72 h、重现期2~100 a一遇设计暴雨计算需要,模拟精度整体优于现行暴雨公式,考虑暴雨变异特征进一步提升了公式精度。(2)建立了云南省8个典型区域10 min~72 h分段综合暴雨公式,绝对均方根误差在0.012~0.028 mm/min,相对均方根误差在2.7%~4.4%,合格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变异分析 暴雨公式 参数确定方法 设计暴雨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InP量子点材料的制备与制氢活性分析综合实验设计
5
作者 于姗 谢江川 +4 位作者 叶嘉乐 陈钇江 王芳 罗玉梅 周莹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219,共6页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能量散射X射线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元素分布、带隙大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光催化制氢活性研究了ZnS壳层以及Ni掺杂对InP量子点材料催化活性的影响。学生可在整个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了解量子点光催化制氢的基本原理,掌握前沿热点材料量子点的制备,并加强对相关材料分析方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 量子点制备 光催化 材料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黏性土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的反演取值及工程验证
6
作者 顾晓强 周赫宸 +3 位作者 何平 张中杰 徐中华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9,共11页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是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基坑变形的最关键参数,然而既有规范提供的m取值范围大,且尚未合理反映土体力学特性和基坑尺寸的影响。讨论了现有不同规范中m值规定的差异和不足,指出比例系数m本质上是一个简化的工程土体变形计...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是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基坑变形的最关键参数,然而既有规范提供的m取值范围大,且尚未合理反映土体力学特性和基坑尺寸的影响。讨论了现有不同规范中m值规定的差异和不足,指出比例系数m本质上是一个简化的工程土体变形计算参数。对于基坑工程,m应当与土性参数、基坑开挖深度及宽度等相关。基于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及合理的参数取值方法,通过数值计算获取了大量基坑算例的变形数据,再通过反分析建立了一套考虑土体参数(初始孔隙比)、基坑开挖深度及宽度的上海黏性土m值的实用取值方法。基于该取值方法,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了上海地区25个实际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变形。结果表明,基坑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平均误差为2.6%。该方法解决了上海地区实际基坑工程中黏性土m值如何准确且快速取值的难题,也为其他地区建立类似取值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 弹性地基梁法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 取值方法 反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科学内涵及原创性贡献
7
作者 辛向阳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2,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是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石性理论。习近平大历史观的科学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对历史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和哲学思考,也有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改革开放近50...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是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石性理论。习近平大历史观的科学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对历史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和哲学思考,也有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改革开放近50年历史的认识。习近平大历史观不仅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坚持和发展了列宁的历史分析法,而且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人民至上这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史观。习近平大历史观是培育人们历史思维的理论指南,使我们在看待任何重大现实和未来问题时,都能够从历史的逻辑出发、找到历史起点、展开历史风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哲学 历史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结构性态与水力劈裂分析
8
作者 刘东海 常周梅 +1 位作者 杨家琦 陈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研究相变黏土心墙的应力、位移、渗流及水力劈裂等结构性态,采用有限差分法构建了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了相变黏土和纯黏土心墙在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位移、渗流场分布规律及水力劈裂性态等,同时分析了相... 为研究相变黏土心墙的应力、位移、渗流及水力劈裂等结构性态,采用有限差分法构建了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了相变黏土和纯黏土心墙在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位移、渗流场分布规律及水力劈裂性态等,同时分析了相变黏土和纯黏土混合填筑心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竣工期和蓄水期,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的位移、应力分布与纯黏土心墙堆石坝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最大竖向位移略高于纯黏土心墙;相变黏土心墙的渗透系数分布与纯黏土心墙相似,但整体上大于纯黏土心墙;不同工况下,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的最小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多数低于纯黏土心墙堆石坝;正常施工运行状态下,相变黏土和纯黏土心墙堆石坝均不会发生水力劈裂。在冬季负温时段采用相变黏土而非负温时段采用常规土料的混合填筑心墙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可进一步控制相变材料用量,并解决全部采用相变黏土填筑心墙竖向位移略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墙堆石坝 相变黏土 应力变形 渗流分析 水力劈裂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力机叶片快速建模及损伤模拟方法研究
9
作者 刘纲 杜昊天 +1 位作者 顾水涛 黎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9,共14页
在复合材料叶片的损伤检测中,准确、快速地获得叶片损伤前后动力特性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复合材料均匀化思想、扩展Bredt-Batho剪切流理论与损伤刚度退化理论,在有限元框架体系下提出了高效的复合材料叶片损伤模拟数值计算方法... 在复合材料叶片的损伤检测中,准确、快速地获得叶片损伤前后动力特性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复合材料均匀化思想、扩展Bredt-Batho剪切流理论与损伤刚度退化理论,在有限元框架体系下提出了高效的复合材料叶片损伤模拟数值计算方法,并基于Python语言完成相应有限元程序开发。在此基础上,以复合夹芯悬臂梁作为研究对象,与ANSYS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复合材料均匀化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应用于模拟计算不同程度和位置损伤工况下NREL 5MW风机叶片的模态。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很好地模拟了叶片前缘开裂损伤;叶片频率随着损伤程度加深逐渐减小;前缘裂纹对叶片挥舞方向的影响更大;在相同损伤程度下叶片前缘裂纹越靠近根部频率下降越多;叶根处的前缘裂纹对叶片摆振方向影响较大,叶尖处的前缘裂纹对叶片挥舞方向影响较大;叶片前缘裂纹对固有频率影响极小,以挥舞方向位移模态计算平均曲率模态损伤因子作为损伤识别指标能有效识别叶片前缘开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复合材料 有限单元法 损伤模拟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ICP-MS 测定岩石标准物质的钒同位素组成
10
作者 徐丽怡 于慧敏 +1 位作者 丁昕 黄方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随着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分析精度的提升,钒同位素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种地质过程研究。为了确保钒同位素分析测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监控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方便国际各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对比,同时考虑到早期国际上常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 随着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分析精度的提升,钒同位素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种地质过程研究。为了确保钒同位素分析测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监控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方便国际各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对比,同时考虑到早期国际上常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标准物质面临着库存不足等问题,本文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测定了一系列国际地质标准物质和国家地质标准物质的钒同位素组成,δ51V值的测试精度优于0.08‰。本文选取的标准物质主要来自日本地质调查局(GSJ)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IGGE),包括一个安山岩(JA-1),三个玄武岩(JB-3、JB-1b和GBW07105),一个辉长岩(JGb-1),一个辉绿岩(GBW07123)以及一个土壤(GBW07454),钒含量范围为77~635μg/g,涵盖了目前大部分火成岩和部分土壤等天然样品含量的范围。这些标准物质除了土壤GBW07454,其他标准物质的钒同位素组成未曾被报道。经测量表明,辉长岩标准物质JGb-1具有最高δ51V值,为−1.05‰±0.08‰,安山岩标准物质JA-1具有最低δ51V值,为−0.34‰±0.06‰,其余标准物质的δ51V值变化范围为−0.72‰~−0.81‰,均落在MORB范围内。本文对这些标准物质钒同位素组成的报道,丰富了钒同位素研究的标准物质数据库,有助于未来在更多领域开展钒同位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同位素 火成岩 MC-ICP-MS 标准物质 高精度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D光谱参数的合理确定方法及对煤石墨化的响应研究
11
作者 胡广青 韩锋 +6 位作者 刘伟 高宇航 吴盾 张文永 罗卉卉 张燕海 付彪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在煤系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碳中和背景下,煤系石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XRD光谱分析作为研究分子有序程度和测定煤微晶结构的重要表征手段之一,对揭示碳微晶排列方式的有序性与煤石墨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 在煤系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碳中和背景下,煤系石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XRD光谱分析作为研究分子有序程度和测定煤微晶结构的重要表征手段之一,对揭示碳微晶排列方式的有序性与煤石墨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加科学、快速、有效的获取煤的XRD相关指标参数,不断完善煤系石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淮北煤田7对生产矿井的系列变质程度煤为研究对象,借助煤质分析、煤镜质体反射率和XRD等试验手段,研究不同分峰拟合方法和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XRD光谱参数的影响,探讨基于XRD光谱分析的煤系石墨评价指标的合理确定方法及响应规律。研究表明;(1)不同分峰拟合方法对煤系石墨的评价等级结果影响较大,相对基线是否去除而言,底背是否扣除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更为明显;(2)是否考虑(γ)峰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直接影响了样品石墨化程度的划分与鉴定结果;(3)通过对不同原煤和标准Si粉配比条件下的XRD光谱曲线分析,得出在原煤与SiO_(2)质量比为3∶1条件下,采用内标法可以有效确定原煤样品(002)峰的2θ值,试验效果与脱矿物方法相当;(4) V_(daf)和H/C可推荐为淮北煤田煤系石墨鉴定的主要煤质参数指标,La、La/Lc和d002指标可推荐为淮北煤田煤系石墨鉴定的主要结构参数指标,其中V_(daf)<20%、H/C>0.035、La<4 nm、La/Lc<1和d_(002)<0.344 nm可作为淮北煤田煤变质作用进入半石墨化阶段的临界标志。上述研究成果为实现淮北煤田煤系石墨评价指标优选和鉴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D 光谱分析 确定方法 煤石墨化 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点法的高速公路弃渣场稳定性及灾害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孙文超 王君豪 +5 位作者 徐文杰 董晓阳 任禾 王洪兵 张学杰 王恒威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1000,共10页
随着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弃渣场地的稳定性及致灾机制成为工程建设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实现弃渣场的稳定性、失稳灾害动力学全过程的分析,基于面向GPU并行高性能计算软件CoSim中的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简称... 随着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弃渣场地的稳定性及致灾机制成为工程建设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实现弃渣场的稳定性、失稳灾害动力学全过程的分析,基于面向GPU并行高性能计算软件CoSim中的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简称MPM),引入强度折减法(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简称SRM)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了验证算法的合理性,以典型均质边坡为例,采用基于MPM的强度折减法与极限平衡法(limit equilibrium method,简称LEM)进行了对比,表明两者无论在稳定系数Fs还是在潜在滑动面上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以云南某高速公路弃渣场降雨诱发失稳灾害为例,对其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和失稳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弃渣场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暴雨工况下会发生失稳和大变形滑动;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查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了提出的方法在弃渣场边坡稳定性与大变形失稳动力学分析中有强大的优势,可以实现斜坡的“稳定性→大变形→流动→堆积”的全过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 强度折减法 稳定性分析 稳定系数 弃渣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电压功角动态稳定性建模分析方法
13
作者 徐文林 肖湘晨 +3 位作者 张璨辉 徐慧婷 卜龙敏 肖英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为了避免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因动、静态负荷引起的动态问题,影响系统稳定性,提出1种电压功角动态稳定性建模分析方法。首先使用延拓法追踪电力系统平衡解流形,采用小扰动分析法计算电压功角状态矩阵,对电压功角动态稳定性进行判... 为了避免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因动、静态负荷引起的动态问题,影响系统稳定性,提出1种电压功角动态稳定性建模分析方法。首先使用延拓法追踪电力系统平衡解流形,采用小扰动分析法计算电压功角状态矩阵,对电压功角动态稳定性进行判断;然后采用电力系统稳定模式判别方法,对失稳状态中电压功角状态变量关联情况进行分析,判定系统失稳类别,实现电压功角动态稳定性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负荷模型直接关系着电子化环境下电力系统动态失稳类型,静态负荷模型易造成功角失稳,动态负荷模型易造成电压失稳,时域仿真结果与状态变量参与因子判别结果相吻合;通过功角失稳与电压失稳的测试对发电机角度与节点电压情况进行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在电压功角动态稳定性分析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对电力系统工程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拓法 电压功角 动态稳定性 平衡解流形 小扰动分析法 失稳类别判定 稳定性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类岩石试样材料相似度定量评价方法及其脆性特征
14
作者 余宸 田威 +1 位作者 云伟 贾祎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9-1980,共12页
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岩石力学领域,但提高3D打印材料与天然岩石材料之间的相似度仍然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通过π值评价法与应力-应变曲线评价法,定量表征不同打印参数下的3D打印类岩石材料与原岩材料相似度;其次,建立... 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岩石力学领域,但提高3D打印材料与天然岩石材料之间的相似度仍然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通过π值评价法与应力-应变曲线评价法,定量表征不同打印参数下的3D打印类岩石材料与原岩材料相似度;其次,建立同时考虑峰前弹性能储存比例与峰后能量释放速度的脆性指数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打印参数下3D打印类岩石试样的脆性特征;最后,基于相似度与脆性指数综合评价,获得最优打印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类岩石试样的重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单轴抗压强度均随固化剂与树脂添加量升高而增大,其中树脂添加量对重度、内摩擦角和单轴抗压强度的主导影响更显著,固化剂添加量对弹性模量影响更突出,两者对黏聚力均具有明显影响;适中的树脂和固化剂添加量能够有效提高3D打印类岩石试样与理论相似材料的相似度,相似度呈现“中间较优、边缘较低”的响应特征;当固化剂和树脂添加量分别为0.26%和3.0%时,3D打印类岩石试样的力学参数和应力-应变行为与理论相似材料的最接近。在该配比下制备的3D打印类岩石试样的脆性指数与原岩的脆性指数最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3D打印 相似材料 相似性评价 脆性指数 量纲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静电高分子材料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郭福全 范吉昌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基于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和文献分析,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库的文献题录数据源,对2000—2022年全球抗静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文献记录的时空分析表明2006年开始中国的科研力量主导了该领域的发... 基于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和文献分析,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库的文献题录数据源,对2000—2022年全球抗静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文献记录的时空分析表明2006年开始中国的科研力量主导了该领域的发展,并在2016年后引领该领域快速增长。合作关系图谱分析表明我国虽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但研究力量局部集中。通过对关键词聚类,将抗静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内容分为材料性能、材料制备、材料应用和抗静电剂4个部分;通过中介中心性探讨了聚类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关键词时区图谱揭示了抗静电高分子材料演进路径和发展趋势,关键词突现表明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和离子液体作为抗静电剂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前沿热点;将不同抗静电剂复用,以发挥协同效应将成为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静电 高分子材料 文献计量法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法测定土壤标准物质中的铊同位素组成
16
作者 王中伟 谢志宜 +4 位作者 赵志南 罗小玲 梁耀杰 沈丽冉 陈多宏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和化学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铊(Tl)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演化和环境污染源示踪,逐渐成为当前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在利用铊同位素开展土壤污染溯源研究时,用... 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和化学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铊(Tl)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演化和环境污染源示踪,逐渐成为当前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在利用铊同位素开展土壤污染溯源研究时,用来衡量土壤样品中铊同位素测试准确性和精确性的标准物质主要是锰结核粉末(NOD-P-1、NOD-A-1)。然而,土壤与锰结核相比,铊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如:锰结核中的铊含量大于80μg/g,大部分土壤中的铊含量小于10μg/g)。因此,开展土壤样品中铊同位素测试时不适合选择锰结核粉末标准样品来监控数据质量。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3个国家土壤标准物质(GBW07564、GBW07980、GBW07406a),利用AG 1X8(75~38μm)树脂进行铊的化学分离纯化,铊的回收率不小于94%,实验中全流程Tl空白小于2 ng。通过MC-ICP-MS测试铊同位素时,采用内标法、标准-样品-标准交叉法与Baxter公式来校正仪器测试过程中的质量歧视效应。研究中ε^(205)Tl_(997)测试内精度优于±0.32‱(n=48,2SD)。GBW07564、GBW07980和GBW07406a的铊同位素组成分别为-1.75‱±0.20‱(n=9,2SD)、-0.57‱±0.24‱(n=9,2SD)、4.27‱±0.16‱(n=9,2SD),变化在-1.8‱~4.3‱,大致为目前已知土壤铊同位素比值-2.5‱~8.5‱的中间值。选择的3个土壤标准物质化学成分均匀、铊同位素组成稳定,适合作为监控土壤铊同位素分析测试可靠性的标准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同位素 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土壤标准物质 Baxte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菌乳和调制乳中蛋白质检测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冯立玲 《中国奶牛》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试验对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灭菌乳和调制乳中蛋白质检测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凯氏定氮法,从样品称量环节称样质量和消化阶段浓硫酸加入量、尾气吸收强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及滴定阶段硼酸溶液浓度五方面对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本试验对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灭菌乳和调制乳中蛋白质检测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凯氏定氮法,从样品称量环节称样质量和消化阶段浓硫酸加入量、尾气吸收强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及滴定阶段硼酸溶液浓度五方面对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称样质量和硼酸溶液浓度对蛋白质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消化阶段浓硫酸加入量、尾气吸收强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检测结果准确性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在对使用凯氏定氮法对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灭菌乳和调制乳中蛋白质含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条件优化时,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乳 调制乳 凯氏定氮法 蛋白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nalytic model of mechanism with links fabricated from symmetric laminates
18
作者 蔡敢为 常平平 +2 位作者 马存志 王汝贵 李兆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6期624-630,共7页
A four-bar linkage mechanism with links fabricated from symmetric laminates was studied. The mass matrix of the beam dement was obtained in light of the ma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st... A four-bar linkage mechanism with links fabricated from symmetric laminates was studied. The mass matrix of the beam dement was obtained in light of the ma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stiffness matrix of the beam element was derived from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of each lay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and the node displacement of the beam element. The specific damping capacity of the beam element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of the beam element and the strain energy dissipation caused by vibration in each direction of each layer; and the damping coefficients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the total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beam element was equal to the work done by the equivalent damping force during a cycle of vibration, from which the damping matrix of the dynamic equations was obtain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dynamic analytic model of the mechanism was obtained. The dynamic responses and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mechanism were obtained by simulation,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the simulation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conventional model. The work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to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nonlinear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um design of this kind of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kage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posite materials DAMPING dyna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量化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茹 赵俊浩 +1 位作者 黄炜 刘奚卓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8-2147,共10页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建筑施工活动及事故风险类型为研究对象,建立施工安全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改进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实现安全风险的定量计算,并基于知识图谱进行风险位置识别和不安全因素分析。研...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建筑施工活动及事故风险类型为研究对象,建立施工安全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改进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实现安全风险的定量计算,并基于知识图谱进行风险位置识别和不安全因素分析。研究提出安全风险虚体实化理念,实现了安全风险信息在数字空间实体化表达;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和知识图谱技术,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信息模型(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Information Model, BCSRIM)。该模型有效避免了传统LEC法中主观因素产生的影响,实现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定量计算、风险位置识别、风险分析及可视化管理。利用Revit二次开发技术,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中使用C#语言连接Neo4j图数据库,完成了基于知识图谱的BCSRIM的开发。试验显示,研究提出的BCSRIM对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知识图谱 LEC法 安全风险分析 虚体实化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信息模型(BCSR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物理论的饱和孔隙-裂隙岩体本构模型
20
作者 胡亚元 叶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6-1456,共11页
考虑饱和孔隙-裂隙岩体中固相材料应变与固相材料压力间的关系,完善模型力学参数的取值理论依据,建立新的本构模型.在混合物理论框架内,依据变形特征将固相体应变分解为裂隙骨架体应变、孔隙骨架体应变、岩块材料体应变.假定应变仅取决... 考虑饱和孔隙-裂隙岩体中固相材料应变与固相材料压力间的关系,完善模型力学参数的取值理论依据,建立新的本构模型.在混合物理论框架内,依据变形特征将固相体应变分解为裂隙骨架体应变、孔隙骨架体应变、岩块材料体应变.假定应变仅取决于能量方程中的共轭应力,基于自由能势函数构建饱和孔隙-裂隙岩体本构模型,根据模型力学含义推导模型力学参数取值方法.结合达西定律建立流固耦合控制方程.一维固结算例分析表明,相比其他方法确定的参数,所提方法确定参数计算的初始超孔压偏低、初始沉降偏大,孔隙超孔压消散滞后于裂隙超孔压.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增大渗透系数比会显著提高岩体固结速率,增大形状系数对裂隙超孔压消散和岩体沉降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孔隙-裂隙岩体 混合物理论 岩块材料变形 参数的取值方法 一维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