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细胞衰老探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机制及中药预测研究
1
作者
张伟健
李诗婷
+7 位作者
李俊怡
陈楠
罗柳茹
洪欣欣
许艺飞
潘华峰
李海文
郭绍举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80-3687,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衰老(CS)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为中医药防治IM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下载并构建CS与IM共表达核心基因集;采用免疫浸润分析、功能富集分析、基因相关性分析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等方...
目的:探讨细胞衰老(CS)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为中医药防治IM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下载并构建CS与IM共表达核心基因集;采用免疫浸润分析、功能富集分析、基因相关性分析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等方法分析CS与IM的相关性;通过Coremine Medical平台映射中医治疗IM的有效中药并对其功效及性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免疫浸润分析显示肠上皮化生组中浆细胞的浸润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25 4)。功能富集分析提示IM与CS共表达的80个核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NAD生物合成过程、细胞命运和癌症的转录失调等CS相关通路上。提取出IM与CS共表达的10个枢纽基因(CEBPA、LGALS3、ANPEP等),枢纽基因与IM相关标志基因表达均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0.05)。中药预测分析共映射出用于治疗IM的潜在中药56味,涉及经脉11条,其中紫草出现的频次最高(2次);按照功效分类可归为33类,其中息风止痉药出现频次最高(6次),其次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凉血药等(均为4次)。结论:CS介导的慢性持续性炎症促进IM发生发展,IM与CS共表达的枢纽基因可能通过激活炎症相关CS,从而与IM特异性标记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促进IM进展;“健脾化瘀解毒法”是中医治疗IM的有效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胃癌前病变
细胞衰老
慢性炎症反应
炎-癌转化
差异基因
中药预测
健脾化瘀解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补肾化毒法治疗SLE的理论机制探讨
被引量:
11
2
作者
金实
朱方石
+1 位作者
叶霜
刘喜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用补肾化毒中药“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SLE取得较好疗效 ,动物实验明确了该药对狼疮动物模型的部分免疫机理。本文着重探讨了补肾化毒法治疗SLE的理论机制。通过 1 96 7例SLE临床证型分析 ,探讨了SLE病变机理 ;通过理论分析 ,认为本...
用补肾化毒中药“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SLE取得较好疗效 ,动物实验明确了该药对狼疮动物模型的部分免疫机理。本文着重探讨了补肾化毒法治疗SLE的理论机制。通过 1 96 7例SLE临床证型分析 ,探讨了SLE病变机理 ;通过理论分析 ,认为本病肾虚为本 ,毒瘀为标 ;基于病机 ,方附法出 ;最后指出补肾化毒法不是活动性SLE唯一治法 ,临症应重视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毒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虚
毒瘀
药理学
S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益气除湿解毒汤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8
3
作者
孙红
朱勤贤
顾伯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除湿解毒汤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符合中医带下病气虚湿热、湿毒蕴结证170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感染患者,依据宫颈病变"三...
目的探讨益气除湿解毒汤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符合中医带下病气虚湿热、湿毒蕴结证170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感染患者,依据宫颈病变"三阶梯"式诊断程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成3组,分别为A:HR-HPV,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阴性;B:HR-HPV,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C:HR-HPV CINⅡⅢ;A、B、C3组分别设治疗组A1、B1、C1和对照组A2、B2、C2。A1、B1两治疗组口服益气除湿解毒汤结合阴道塞复方沙棘籽油栓。C1治疗组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口服益气除湿解毒汤结合阴道塞复方沙棘籽油栓。A2、B2组均自愿接受无治疗而采取随访观察,C2组行Leep术后随访。结果治疗组A1、B1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的证候积分,经比较P<0.01;A1、B1比较,P<0.05。3组的HPV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益气除湿解毒汤可治疗HPV感染,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除湿解毒汤
中医药治疗
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细胞衰老探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机制及中药预测研究
1
作者
张伟健
李诗婷
李俊怡
陈楠
罗柳茹
洪欣欣
许艺飞
潘华峰
李海文
郭绍举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中医院
出处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80-368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74348)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企联合基金-面上项目(2022A1515220071)
+2 种基金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2020B1111100011)
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SZZYSM202211002)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230807094659030)。
文摘
目的:探讨细胞衰老(CS)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为中医药防治IM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下载并构建CS与IM共表达核心基因集;采用免疫浸润分析、功能富集分析、基因相关性分析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等方法分析CS与IM的相关性;通过Coremine Medical平台映射中医治疗IM的有效中药并对其功效及性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免疫浸润分析显示肠上皮化生组中浆细胞的浸润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25 4)。功能富集分析提示IM与CS共表达的80个核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NAD生物合成过程、细胞命运和癌症的转录失调等CS相关通路上。提取出IM与CS共表达的10个枢纽基因(CEBPA、LGALS3、ANPEP等),枢纽基因与IM相关标志基因表达均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0.05)。中药预测分析共映射出用于治疗IM的潜在中药56味,涉及经脉11条,其中紫草出现的频次最高(2次);按照功效分类可归为33类,其中息风止痉药出现频次最高(6次),其次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凉血药等(均为4次)。结论:CS介导的慢性持续性炎症促进IM发生发展,IM与CS共表达的枢纽基因可能通过激活炎症相关CS,从而与IM特异性标记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促进IM进展;“健脾化瘀解毒法”是中医治疗IM的有效治法。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胃癌前病变
细胞衰老
慢性炎症反应
炎-癌转化
差异基因
中药预测
健脾化瘀解毒法
Keywords
Intestinal metaplasia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Cell senescence
Chronic inflammation
Inflammatory-cancer transformation
Differential gene
Chinese medicine prediction
tonifying
spleen,resolving stasis,
and
removing
toxin
method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补肾化毒法治疗SLE的理论机制探讨
被引量:
11
2
作者
金实
朱方石
叶霜
刘喜德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BS990 77)
文摘
用补肾化毒中药“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SLE取得较好疗效 ,动物实验明确了该药对狼疮动物模型的部分免疫机理。本文着重探讨了补肾化毒法治疗SLE的理论机制。通过 1 96 7例SLE临床证型分析 ,探讨了SLE病变机理 ;通过理论分析 ,认为本病肾虚为本 ,毒瘀为标 ;基于病机 ,方附法出 ;最后指出补肾化毒法不是活动性SLE唯一治法 ,临症应重视辨证。
关键词
补肾化毒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虚
毒瘀
药理学
SLE
Keywords
method of tonifying kidney and removing toxin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kidney
deficiency
toxin
and
stasis
theoretical mechanism
分类号
R259.932.4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益气除湿解毒汤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8
3
作者
孙红
朱勤贤
顾伯林
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基金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SYSD2016180)
文摘
目的探讨益气除湿解毒汤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符合中医带下病气虚湿热、湿毒蕴结证170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感染患者,依据宫颈病变"三阶梯"式诊断程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成3组,分别为A:HR-HPV,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阴性;B:HR-HPV,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C:HR-HPV CINⅡⅢ;A、B、C3组分别设治疗组A1、B1、C1和对照组A2、B2、C2。A1、B1两治疗组口服益气除湿解毒汤结合阴道塞复方沙棘籽油栓。C1治疗组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口服益气除湿解毒汤结合阴道塞复方沙棘籽油栓。A2、B2组均自愿接受无治疗而采取随访观察,C2组行Leep术后随访。结果治疗组A1、B1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的证候积分,经比较P<0.01;A1、B1比较,P<0.05。3组的HPV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益气除湿解毒汤可治疗HPV感染,疗效较好。
关键词
益气除湿解毒汤
中医药治疗
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
Keywords
method
s
of
tonifying
qi, dispelling dampness
and
removing
toxin
treatment
HPV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分类号
R271.13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细胞衰老探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机制及中药预测研究
张伟健
李诗婷
李俊怡
陈楠
罗柳茹
洪欣欣
许艺飞
潘华峰
李海文
郭绍举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补肾化毒法治疗SLE的理论机制探讨
金实
朱方石
叶霜
刘喜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益气除湿解毒汤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孙红
朱勤贤
顾伯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