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正云 伍乔 +3 位作者 毛雨 尹小丽 严军 谷惠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51-58,75,共9页
为比较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西、湖南以及广东的山胡椒油样品各两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常量肉汤稀释法和GC-MS分析法分别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 为比较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西、湖南以及广东的山胡椒油样品各两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常量肉汤稀释法和GC-MS分析法分别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C_(MIC))和化学成分分析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1#和2#山胡椒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与对照组相近,其余样品抑菌圈直径从小到大依次为湖南2#山胡椒油(10.0±0.3 mm)、湖南1#山胡椒油(10.3±0.1 mm)、广东1#山胡椒油(10.3±0.2 mm)、广东2#山胡椒油(12.6±0.4 mm);(2)江西1#和2#山胡椒油、湖南2#山胡椒油的MIC均为32μL/mL,湖南1#山胡椒油、广东1#和2#山胡椒油的MIC均为16μL/mL;(3)GC-MS结果显示3个产地的山胡椒油均含有柠檬醛,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96.21%)、湖南(48.10%)、江西(19.77%)。总之,抑菌圈和MIC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广东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最好,湖南的次之,江西的最差。通过GC-MS的结果对上述抑菌机理进行了解释,可能是由于柠檬醛和柠檬烯含量与其抑菌活性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椒油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圈 最低抑菌浓度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晓润 宋爽 +2 位作者 朱丽莹 王文静 陶臻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3,共6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基因调控,不同抗菌药物在亚抑菌浓度下对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有效控制及治疗SA生物膜相关感染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抑菌浓度 抗菌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形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漂移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琴 卓超 +4 位作者 肖书念 夏淑 黄增光 林倍州 钟南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13-2515,共3页
目的逐年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变化,评估是否存在万古霉素MIC漂移。方法收集6家... 目的逐年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变化,评估是否存在万古霉素MIC漂移。方法收集6家三甲医院2007-2011年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头孢西丁纸片法确认MRSA,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及头孢西丁的MIC,计算MIC50、MIC90、MIC值几何均数、敏感率及耐药率。结果 2007-2011年,共收集非重复MRSA 1 219株,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均敏感。各年MRSA对万古霉素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952、0.956、0.947、1.013、1.040μg/mL,呈渐进性上升趋势(P<0.05),MIC>1μg/mL菌株比例分别为23.5%、21.6%、27.8%、30.6%和42.8%,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替考拉宁对MRSA菌株几何均值分别为0.739、0.749、0.743、0.768、0.973,也呈渐进性上升趋势(P<0.05)。利奈唑胺对MRSA菌株几何均值分别为1.414、1.422、1.386、1.410、1.221,无渐进性上升趋势(P>0.05)。结论我国临床分离株MRSA对万古霉素存在MIC漂移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敏感性 MIC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5年四川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欣 喻华 黄湘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7-809,824,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四川省71所医院2011—2015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并计算每年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 目的了解四川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四川省71所医院2011—2015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并计算每年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5年共收集51 9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14 361株,MRSA检出率由2011年的36.02%下降至2015年的25.56%,呈下降趋势(χ2=160.72,P<0.05)。2011—2015年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值分别为:1、0.5、0.5、1、1μg/mL,MIC90值由1μg/mL上升至2μg/mL;利奈唑胺MIC50值均为2μg/mL,MIC90值由2μg/mL上升至4μg/mL。2011—2015年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50、MIC90值变化较明显,分别由0.5、1μg/mL上升至2μg/mL;利奈唑胺MIC50值均为2μg/mL,MIC90值由2μg/mL上升至4μg/mL。结论 MRSA的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但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其MIC50及MIC90值总体有上升趋势,需继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晶 应春妹 +2 位作者 汪雅萍 郑冰 张灏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科室分布情况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比较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2010年9月临床分离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分别通过头孢...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科室分布情况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比较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2010年9月临床分离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分别通过头孢西丁纸片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acA基因筛选MRSA,用琼脂稀释法检测MRSA和MSSA对11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两者耐药性的差异。结果 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筛选出46株MRSA,检出率为57.50%;经PCR检测mecA基因,筛选出45株MRSA,检出率为56.25%。MRSA检出率前3位科室是神经外科(17/45,37.78%)、普外科(7/45,15.56%)和留院观察室(5/45,11.1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MRSA与MSSA对其余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A检出率及耐药率均较高,应引起临床各科室和微生物实验室的高度重视,以避免由其引发的大规模院内感染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MECA基因 耐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丽 刘嘉琳 +4 位作者 孙景勇 谭若铭 李梅玲 尹建永 瞿洪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万古霉素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MIC值与预后的关系以及高MIC值MRSA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 HAP,采用E试验法测定MRSA菌株的MIC值,分析比较...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万古霉素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MIC值与预后的关系以及高MIC值MRSA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 HAP,采用E试验法测定MRSA菌株的MIC值,分析比较不同MIC值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2例,43例(52.4%)MRSA菌株具有较高的MIC值;在基础疾病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情况下,低MIC值和高MIC值患者万古霉素应用7 d后病原菌未清除率分别为15.4%和37.2%(P=0.026);万古霉素应用3 d后临床治疗无效率分别为25.6%和44.2%(P=0.079);28 d内肺炎复发率分别为5.7%和20.5%(P=0.129);万古霉素治疗前90 d内MRSA感染史与高MIC值MRSA感染发生明显相关(P=0.033)。结论高MIC值MRSA HAP患者万古霉素应用3 d后临床治疗无效率、7 d后病原菌未清除率及28 d内肺炎复发率高于低MIC值患者,万古霉素治疗前90 d内有MRSA感染史是HAP中高MIC值MRSA菌株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漂移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吕小艳 马筱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与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立医院微生物实验室MRSA的分离率及MRSA万古霉素的MIC值变化,并结合临床资料评价万古霉素MIC漂移对疗效的影响。结...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与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立医院微生物实验室MRSA的分离率及MRSA万古霉素的MIC值变化,并结合临床资料评价万古霉素MIC漂移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3年中我院MRSA在金葡菌中的比率逐渐增加。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但MIC≤0.5mg/L的菌株所占比率逐年下降,而MIC≥2.0 mg/L的比率逐年上升。MIC≤1 mg/L时,治愈率、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6.5%、87.0%和78.3%,MIC≥2 mg/L时,分别为44.0%、68.0%和64.0%,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后者明显延长。结论 3年中我院MRSA在金葡菌中分离率增加,万古霉素MIC显著增高,但治愈率、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清热解毒中草药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锋 左国营 +1 位作者 韩峻 王根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测定20种清热解毒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体外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药材。方法制备20种云南中草药乙醇提取物,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对SA及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 目的测定20种清热解毒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体外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药材。方法制备20种云南中草药乙醇提取物,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对SA及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MRSA82、MRSA92、MRSA111、MRSA135、MRSA144)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20种中草药醇提取物的提取率为5.33%-15.89%,其中红花提取率(15.89%)最高,龙葵(12.64%)次之,菟丝子(5.33%)最低。初筛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SA及其耐药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16 mm)的中草药4种(十大功劳、夏枯草、香薷草、老鹳草);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10 mm,〈16 mm)的中草药9种(马鞭草、翻白草、酢浆草、一枝黄花、紫花地丁、茵陈、车前草、金钱草、绣球防风);轻度敏感(抑菌圈直径≤10 mm)的中草药3种(白头翁、凌霄花、韭菜籽)。多数中草药对耐药菌的抑菌圈大于对标准菌的抑菌圈。13种抑菌活性较好(中、高度敏感)的中草药提取物,对标准菌和耐药菌的MIC为64~1 024μg/mL,MBC为128~2 048μg/mL。结论十大功劳、夏枯草、香薷草及老鹳草具有较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且对MRSA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清热解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2年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值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彭俊 顾敏 +3 位作者 蒋最明 金今 刘佳强 陈旭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4-346,350,共4页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对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测定MRSA万古霉素MIC值;并按不同标本来源,对菌株万古霉素MIC值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收集金...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对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测定MRSA万古霉素MIC值;并按不同标本来源,对菌株万古霉素MIC值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1 434株,其中分离自痰标本857株,血液标本239株,其他标本338株;2010—2012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41.12%(169/411)、44.96%(214/476)和48.08%(263/547)。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29.03%、30.86%、30.21%,痰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46.89%、51.03%、57.10%;3年间痰标本MRSA检出率均高于血液标本(χ2值分别为6.41、10.36、21.43,均P<0.05)。血液及痰标本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均敏感。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μg/mL菌株分别占38.89%(7株)、40.00%(10株)及37.93%(11株),3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99);痰液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μg/mL菌株分别占36.28%(41株)、40.94%(61株)及49.73%(92株),3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72,P=0.057)。结论该院2010—2012年临床MRSA检出率呈增高趋势。痰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值有所增高;血液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医院感染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种中药材体外抗菌活性筛选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胡欢 左国营 张泽萍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8-440,共13页
该文研究36种常用中药材8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抗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采用药敏纸片法测耐药菌的耐药谱,中药粗粉用80%乙醇浸泡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通过琼脂打孔法测定提取物抑菌圈,再通过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 该文研究36种常用中药材8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抗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采用药敏纸片法测耐药菌的耐药谱,中药粗粉用80%乙醇浸泡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通过琼脂打孔法测定提取物抑菌圈,再通过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6种中药材醇提物中,有15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实验中各标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MRSA抗菌活性也较强。其中,岩陀、卷柏、首乌藤、苏木、乌药、夏枯草6种药材的抗菌活性比较突出,抑菌圈均大于11 mm,细菌对其表现为中高度敏感;它们对7株标准菌的MIC/MBC值除个别为12.5 mg·m L^(-1)以外,均小于1.563 mg·m L^(-1),对16株MRSA的MIC/MBC值均小于1.563 mg·m L^(-1),它们的萃取层活性均小于1 mg·m L^(-1)。所筛选出的15种抗菌活性较强的中药材,可为后续研究其活性单体化合物和作用机制,研发有效的抗多重耐药菌的中药制剂以及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白色念珠菌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海螵蛸的处理方法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文静 陈四清 +5 位作者 谢国驷 李杰 田蕊 刘宇岩 边力 胡文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57,共8页
为研究海螵蛸抗菌活性,本文通过比较海螵蛸的不同处理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3种海螵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 为研究海螵蛸抗菌活性,本文通过比较海螵蛸的不同处理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3种海螵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等8种人体及海水常见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海螵蛸粉末用80%酒精、按照固液比1∶4,80 W超声波3次,60℃,每次20 min震荡6 h混合后抗菌活性最好。3种海螵蛸均对哈氏弧菌(V.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抑制效果较好,其中,对哈氏弧菌(V.harveyi)抑制效果最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居于第三。3种海螵蛸中,金乌贼(S.esculenta)和曼氏无针乌贼(S.maindroni)海螵蛸抑制效果相似且强于虎斑乌贼(S.pharaonis)。在8种菌中,对抑制效果最明显的哈氏弧菌(V.harveyi),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3.9 mg/mL,其次是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MIC为15.6 mg/mL。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海螵蛸均具有抗菌活性,这为海螵鞘应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螵蛸 最低抑菌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哈氏弧菌 溶藻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温度、金属离子对溶菌酶抗菌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文燕 周胜男 +2 位作者 余雅琦 伍金娥 常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44,50,共6页
本文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与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为受试菌,以活菌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不同p H、温度、金属离子条件对溶菌酶抗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 本文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与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为受试菌,以活菌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不同p H、温度、金属离子条件对溶菌酶抗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O157∶H7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3×10^(-3)g/m L与2.6×10^(-3)g/m L。溶菌酶在酸性条件(p H4~6),其对两种菌均能表现很好的抑菌效果。经过4~121℃处理后,溶菌酶的抗菌活性不受处理温度的影响。不同金属离子对溶菌酶抗菌活性影响较大,Zn^(2+)、Mn^(2+)与溶菌酶具有较强的协同抑菌效应,其中Zn^(2+)效果最为明显,而Mg^(2+)、Ca^(2+)具有一定的拮抗抑菌效应,可降低溶菌酶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O157∶H7 最小抑菌浓度 抗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己酸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光辉 林淼 +4 位作者 王阔鹏 吉慧敏 张建刚 封丽梅 蒋慧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5,共7页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正己酸的抗性试验,以研究正己酸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等浓度梯度稀释、光密度值测定、平板涂布方法、牛津杯法,分别测定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正己酸的抗性试验,以研究正己酸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等浓度梯度稀释、光密度值测定、平板涂布方法、牛津杯法,分别测定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绘制1/2MIC以及MIC处理过的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抑菌圈直径,结合扫描电镜图片分析最小杀菌浓度处理后的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己酸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0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00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100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1300μg/mL;当正己酸浓度为1600μg/mL时,电镜下,大肠杆菌数量较少,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少且呈现出细胞破裂萎缩现象。综上,正己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破坏了金黄葡萄球菌的细胞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酸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牛津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凌云 何春燕 +5 位作者 杨涵 陈雯静 崔泽林 汤荣 舒文 刘庆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24,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磺胺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4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磺胺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4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iclaprim、iclaprim-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其抗菌活性的差异。结果金葡菌对iclaprim的不敏感率较低(7.0%),并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aprim对全部金葡菌、MRSA和MSSA的MIC50分别为0.25、0.25、0.12 mg/L,MIC90分别为0.5、0.5、0.25 mg/L。根据MIC50、MIC90,iclaprim对相应菌株的抗菌活性是甲氧苄啶的8~32倍,是磺胺甲噁唑的256~512倍,但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差别不大。对于甲氧苄啶、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磺胺甲噁唑耐药菌株,iclaprim也显示出较弱的抗菌活性(MIC90≥16 mg/L)。磺胺甲噁唑与iclaprim具有协同作用,其可使iclaprim的MIC50、MIC90值(0.015、0.03 mg/L)降低4个稀释梯度。结论iclaprim对金葡菌(包括MRSA)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磺胺类药物具有协同效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laprim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体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魏宇超 孙磊 +2 位作者 徐美利 陈宝江 连运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72,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对金葡菌、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与最小抑制浓度。试验采取牛津杯法和稀释法,测定绿原酸的抑制细菌效果。结果显示:绿原酸作用金葡菌,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细菌浓度在200 g/L时效... 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对金葡菌、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与最小抑制浓度。试验采取牛津杯法和稀释法,测定绿原酸的抑制细菌效果。结果显示:绿原酸作用金葡菌,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细菌浓度在200 g/L时效果最好,抑制细菌圈的直径长度分别为8.41、14.23、16.74 mm、对于沙门氏菌的抑制细菌浓度在100 g/L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1.12 mm。并且绿原酸作用于金葡菌、大肠埃希氏菌、奇异变形菌、沙门氏菌最低值抑制细菌浓度分别为0.25、10.00、0.20、2.50 g/L。试验结果表明,绿原酸对金葡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奇异变形菌,都有较好抑菌效果,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奇异变形菌 沙门氏菌 抑菌效果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对徐州地区2015-2019年MRSA最低抑菌浓度值飘移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纵帅 徐银海 +1 位作者 丁兴龙 徐萍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1-99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变化趋势,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按医院感染标准筛选2015-2019年徐州地区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MRSA共900株,... 目的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变化趋势,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按医院感染标准筛选2015-2019年徐州地区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MRSA共900株,收集其MIC值,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科室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分析相关特征。结果900株MRSA全部对万古霉素敏感,2015-2019年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均值分别为(1.058±0.232)、(1.100±0.272)、(1.108±0.266)、(1.122±0.273)、(1.147±0.298)μg/m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科室MIC均值分别为(1.159±0.303)、(1.253±0.344)、(1.320±0.331)、(1.413±0.289)、(1.451±0.278)μg/m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CU科室MIC均值分别为(0.995±0.134)、(1.005±0.135)、(1.005±0.091)、(1.016±0.155)、(1.006±0.142)μg/m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9年ICU和非ICU科室MIC均值同年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1.5μg/mL的比例逐年增加。结论2015-2019年徐州地区未发现耐万古霉素MRSA,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存在漂移,主要来自ICU科室。对ICU科室万古霉素MIC≥1.5μg/mL的MRSA菌株及其感染患者应重点监控,积极治疗,防止感染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鳞柯叶水提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泽萍 潘立卫 姚东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88-2098,共11页
【目的】明确厚鳞柯叶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Lithocarpus pachylepis leaf,AELL)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为开发安全高效、低毒环保、无残留的抗MRS... 【目的】明确厚鳞柯叶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Lithocarpus pachylepis leaf,AELL)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为开发安全高效、低毒环保、无残留的抗MRSA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AELL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比浊法绘制AELL处理后MRSA的生长曲线,并通过酶标仪测定、流式细胞仪及扫描电镜等测定AELL处理后MRSA生物被膜清除作用、纤维蛋白原黏附率、呼吸代谢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DNA含量、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率、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其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AELL可能通过影响MRSA对数生长期而发挥抑制或杀灭作用,其MIC和MBC均为0.15625 m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AELL处理后MRSA的生物被膜含量明显下降;随着AELL处理浓度的增加,MRSA相对黏附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从47.486%下降到5.440%。随着AELL处理时间的延长,MRSA的呼吸代谢活力逐渐降低,且呼吸链脱氢酶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AELL可能是通过抑制MRSA呼吸链脱氢酶活性促使菌株处于死亡甚至呈破碎状态。经AELL处理后,MRSA可溶性蛋白呈明显下降趋势,还扰乱MRSA细胞周期分布,使其停滞在S期,同时抑制DNA合成;MRSA的细胞凋亡率和胞内ROS水平均随AELL浓度的增加而呈逐渐上升趋势;MRSA的形态结构不规则、萎缩、畸形,细胞塌陷,细胞间隙出现裂痕,细胞壁严重弯曲、变形。【结论】AELL具有开发成抗MRSA兽药、植物杀菌剂的潜力,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清除MRSA生物被膜,降低其对纤维蛋白原黏附力,抑制蛋白和DNA生成,阻碍呼吸代谢,延缓细胞繁殖周期及促进菌体内脂质过氧化等,从而导致菌体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厚鳞柯叶水提物(AELL)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精油对畜禽呼吸道致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贵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9-54,共6页
试验旨在通过对17种具有良好抑菌效果植物精油的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对引起畜禽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疗效的单一植物精油品种,再通过体外抑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 试验旨在通过对17种具有良好抑菌效果植物精油的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对引起畜禽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疗效的单一植物精油品种,再通过体外抑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植物精油复配方案,最后通过人工攻毒建立动物感染模型,筛选出复配精油组合的最佳治疗剂量,为植物精油防治家禽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17种植物精油中,抑菌效果最好的单一植物精油是肉桂醛和香芹酚,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391 mg/m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781 mg/mL。抑菌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组合为2∶1的肉桂醛∶牛至油和2∶1的肉桂醛∶百里香酚,2∶1的肉桂醛∶牛至油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95 mg/mL,对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391 mg/mL;2∶1的肉桂醛∶百里香酚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95 mg/m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391 mg/mL。在2∶1的肉桂醛∶百里香酚复合植物精油对畜禽呼吸道致病菌的临床试验中,最佳的饲喂剂量为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消炎复合物的体外抑菌与烫伤愈合作用
19
作者 陶宣伊 戚思薇 +2 位作者 朱翔宇 包哲隈 杨靖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2-50,共9页
【目的】为治疗烫伤创口抗感染与愈合提供一种替代抗生素治疗的复合材料,防止因过多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耐药性细菌频繁增多的局面,本文提供了一种主要由天然产物组成的消炎复合物,探究其药用价值。【方法】用茶多酚、仙人掌、蜂胶等制... 【目的】为治疗烫伤创口抗感染与愈合提供一种替代抗生素治疗的复合材料,防止因过多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耐药性细菌频繁增多的局面,本文提供了一种主要由天然产物组成的消炎复合物,探究其药用价值。【方法】用茶多酚、仙人掌、蜂胶等制备消炎复合物溶液,并分别进行体外抗菌试验和小鼠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试验,测试其对于常见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验证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否明显以及统计烫伤创面愈合率。对试验小鼠进行脏器系数评价和大体解剖试验以验证其安全性。【结果】该消炎复合物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皆存在量效关系,即样品浓度越大,抑菌效果越强,其对S.aureus抗菌能力强,MIC=10 mg/mL;各组小鼠的创面恢复情况随着给药天数的增加而好转,创面愈合率持续提升,其创面愈合率与烫伤膏相当。实验过程中小鼠无明显异常反应,消炎复合物各组脏器系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结论】可初步认为,该消炎复合物在抗菌与促烫伤创面愈合的方面上具有双重作用,且具有一定药用安全性,但对于其在烫伤创面细菌感染愈合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复合物 最小抑菌浓度 小鼠浅Ⅱ度烫伤模型 创面愈合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