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沸石的合成及其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晋芳 金晓宇 +5 位作者 李媛 荀文杰 申芳芳 乔旭 王小青 杨江峰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71,108,共6页
低浓度煤层气CH_(4)富集过程需要高性能CH_(4)/N_(2)吸附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T沸石,并利用PXRD、SEM和N_(2)吸/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T沸石的CH_(4)、N_(2)单组分吸附性能,计算了其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选择性和吸附... 低浓度煤层气CH_(4)富集过程需要高性能CH_(4)/N_(2)吸附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T沸石,并利用PXRD、SEM和N_(2)吸/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T沸石的CH_(4)、N_(2)单组分吸附性能,计算了其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选择性和吸附热,并考察了T沸石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298 K、0.1 MPa条件下,T沸石(Tz-168)的CH_(4)吸附量为21.4 cm^(3)/g,CH_(4)/N_(2)选择性为5.5,优于大多数分子筛吸附剂。通过CH_(4)/N_(2)混合气穿透实验进一步验证了T沸石具有良好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V(CH_(4)):V(N_(2))为50:50和20:80时,实际分离时间分别为5 min和7 min,这在低浓度煤层气CH_(4)富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T沸石 ch_(4)/N_(2) 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MOFs在低浓度煤层气CH_(4)/N_(2)吸附分离中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仙梦丹 高学婷 +3 位作者 李刚森 刘雷 黄伟 左志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90,共8页
我国目前存在常规天然气产能不足的问题,需要开发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作为补充。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混入大量空气形成低浓度煤层气(CH_(4)体积分数低于30%),造成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低浓度煤层气回收利用率成为亟需解决的... 我国目前存在常规天然气产能不足的问题,需要开发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作为补充。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混入大量空气形成低浓度煤层气(CH_(4)体积分数低于30%),造成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低浓度煤层气回收利用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和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的计算方法,以低浓度煤层气中CH_(4)/N_(2)的吸附分离为目标,选取Cu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Cu-BTC、MOF-143、ATC-Cu和MOF-399)和不同金属(Zn、Co和Mo)改性的ATC-M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不同孔径和金属中心对MOFs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Fs孔径对其吸附量和CH_(4)/N_(2)吸附选择性具有重要影响,MOFs孔径越接近气体分子动力学直径,CH_(4)/N_(2)吸附选择性越高。在7种MOFs中,ATC-Zn的孔径(0.4995 nm)更接近CH_(4)和N_(2)的分子动力学直径(CH_(4):0.380 nm,N_(2):0.364 nm),其CH_(4)/N_(2)分离性能达到了最优。金属中心改性对ATC-M孔径没有明显影响,改性金属中心的电荷是影响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当金属离子的bader电荷越大,MOFs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越高,在7种MOFs中,ATC-Zn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最高。298 K、100 kPa下,当低浓度煤层气n(CH_(4)):n(N_(2))=1:9时,ATC-Zn的CH_(4)/N_(2)吸附选择性高达6.46,为低浓度煤层气中CH_(4)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MOFs材料 ch_(4)/N_(2) 吸附分离 低浓度煤层气 孔径 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SAT-2和Sentinel-5p卫星XCH_(4)数据的多维度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
3
作者 陈明修 张丽丽 +3 位作者 余涛 张文豪 王春梅 郭凡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8,共15页
卫星遥感对大气甲烷浓度监测是目前为止成本较低且有效的方法,为了解XCH_(4)数据在不同观测系统中的细微差异,文章对GOSAT-2和Sentinel-5p卫星XCH_(4)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价,将卫星数据与地面站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开展不确定性分析,并对两颗... 卫星遥感对大气甲烷浓度监测是目前为止成本较低且有效的方法,为了解XCH_(4)数据在不同观测系统中的细微差异,文章对GOSAT-2和Sentinel-5p卫星XCH_(4)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价,将卫星数据与地面站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开展不确定性分析,并对两颗卫星XCH_(4)数据在不同纬度带的分布及典型研究区的有效覆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Sentinel-5p卫星数据相较于GOSAT-2卫星数据,与TCCON数据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Sentinel-5p:R^(2)=0.8494;GOSAT-2:R^(2)=0.7707);2)两颗卫星数据在中低纬度带(50°S~50°N)数据分布比例高达70%;3)典型研究区Sentinel-5p卫星数据在典型研究区15 d累积覆盖效果优于GOSAT-2卫星(GOSAT-2:0.81%;Sentinel-5p:36.85%)。文章对两颗碳卫星XCH_(4)观测数据进行的多维度评价分析可为多源碳卫星时空融合及相关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甲烷柱浓度(Xch_(4)) 温室气体观测卫星-2 哨兵-5P 不确定性分析 空间分布 覆盖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注CO_(2)煤体CH_(4)置换率预测研究
4
作者 贾东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3,共6页
为精准预测煤层注CO_(2)气体后的CH_(4)置换率,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煤层温度T、不同CO_(2)注入压力P_(0)及不同初始吸附平衡压力P_(1)条件下煤样的CH_(4)置换率η实验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该煤样的CH_(4)置换率预测模... 为精准预测煤层注CO_(2)气体后的CH_(4)置换率,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煤层温度T、不同CO_(2)注入压力P_(0)及不同初始吸附平衡压力P_(1)条件下煤样的CH_(4)置换率η实验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该煤样的CH_(4)置换率预测模型,并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预测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煤样的CH_(4)置换率η随煤层温度T和CO_(2)注入压力P_(0)的增加而增大,但随初始吸附平衡压力P_(1)的增加而减小;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测试集实验数据的应用中,其决定系数R^(2)值为0.986,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349,平均绝对误差MAE值为0.312,并且预测值和实际值的误差不超过2.30%,说明所建立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为煤层注气技术开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气 注CO_(2)气体 甲烷置换率 瓦斯预测 瓦斯涌出 驱替ch_(4)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优化施氮对淹水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薇 王圆媛 +3 位作者 刘超 伍翥嵘 李琪 胡正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6-1676,共11页
为探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合理管理氮肥以充分协调水稻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矛盾,实现低碳排放并保持水稻产量,本研究探讨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与氮肥减施40%对淹水稻田水稻生产及CH4排放的影响及机理。... 为探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合理管理氮肥以充分协调水稻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矛盾,实现低碳排放并保持水稻产量,本研究探讨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与氮肥减施40%对淹水稻田水稻生产及CH4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设置4个处理,即环境CO_(2)浓度+施氮250 kg·hm^(-2)(CK)、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施氮250 kg·hm^(-2)(C+)、环境CO_(2)浓度+施氮150 kg·hm^(-2)(N-)、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施氮150 kg·hm^(-2)(C+N-),分析了稻田CH4累积排放量(CAC)、水稻生物量及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处理使CAC/产量显著提高了16.93%,N-处理使CAC/产量显著降低了13.33%,C+N-处理使CAC/产量降低了7.89%,但不显著;N-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处理对CAC、CAC/产量、水稻生物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促进作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基于可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线性模型,可解释稻田CH4累积排放64%的变异。综上,在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氮肥减施可通过影响土壤碳、氮基质及土壤脲酶活性来调节稻田CH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_(2)浓度升高 氮肥减施 ch4排放 水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_(2)O_(4)助剂对甲烷化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影响
6
作者 刘博男 李清刚 +5 位作者 杨丽 高辉 李建林 孙滨 张子健 纵秋云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4,共5页
通过混捏和浸渍法制备出添加不同质量分数MgAl_(2)O_(4)的(镁铝尖晶石)助剂的镍基催化剂,用于高压等温甲烷化研究。对不同样品进行加压活性和稳定性评价,对研磨后40目粉体样品进行BET(比表面积)、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考察MgAl_(2)O... 通过混捏和浸渍法制备出添加不同质量分数MgAl_(2)O_(4)的(镁铝尖晶石)助剂的镍基催化剂,用于高压等温甲烷化研究。对不同样品进行加压活性和稳定性评价,对研磨后40目粉体样品进行BET(比表面积)、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考察MgAl_(2)O_(4)助剂及其添加量对甲烷化催化剂结构、活性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_(2)O_(4)助剂的添加,增加了催化剂的大孔隙率,提高了甲烷化催化剂的活性和抗积碳性能。对其进行为期400 h的长周期活性评价实验,催化剂催化活性几乎没有下降,表明添加MgAl_(2)O_(4)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可满足高压等温甲烷化工艺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_(2)O_(4) 助剂 甲烷化催化剂 活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丰城矿区二叠系乐平组B_(4)煤层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富强 夏为平 +5 位作者 肖卫东 邹勇军 章双龙 陈富贵 祁星 黄欣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丰城矿区二叠系乐平组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低,为揭示该区B_(4)煤层气基础地质条件及煤层气勘探前景,基于以往煤田钻孔、煤层气井获取的参数和相关实验测试数据,对B_(4)煤层煤岩煤质、发育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进行分析,并评价了煤... 丰城矿区二叠系乐平组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低,为揭示该区B_(4)煤层气基础地质条件及煤层气勘探前景,基于以往煤田钻孔、煤层气井获取的参数和相关实验测试数据,对B_(4)煤层煤岩煤质、发育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进行分析,并评价了煤层气勘探效果与勘探前景。结果表明,乐平组B_(4)煤层具有发育稳定、变质程度较高、厚度较大、埋藏适中的总体特征;渗透率为0.024~4.980 mD,孔隙结构以利于煤层气吸附保存的微、小孔隙为主;储层压力梯度为0.921~1.056 MPa/hm,与埋深呈显著正相关性;含气量为5.00~17.82 m^(3)/t,气体组分以甲烷为主,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平均含气饱和度达到70%。曲试1井、赣试2井的煤层气抽采试验表明,B_(4)煤层具备较好的煤层气勘探潜力;采用多因素叠加法优选出曲江有利区、石上有利区,可作为下一步煤层气重点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前景 地质特征 煤层气 B_(4)煤层 乐平组 丰城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稻田CH_4和N_2O排放 被引量:108
8
作者 郑循华 王明星 +4 位作者 王跃思 沈壬兴 上官行健 金继生 李老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1-237,共7页
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完全不同,两者的排放通量随土壤水分条件变化而互为消长,但它们的日变化形式则比较一致。晴天时的CH4和N2O排放日变化规律明显,主要表现为下午单峰模态,有时CH4排放夜间出现一个次峰... 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完全不同,两者的排放通量随土壤水分条件变化而互为消长,但它们的日变化形式则比较一致。晴天时的CH4和N2O排放日变化规律明显,主要表现为下午单峰模态,有时CH4排放夜间出现一个次峰。CH4和N2O排放总量因肥料类型而不同,堆肥加尿素处理比NH4HCO3处理少排放N2O30%,多排放CH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 稻田 ch4 N2O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吸附技术分离CH_4/N_2气体混合物 被引量:49
9
作者 辜敏 鲜学福 +1 位作者 张代均 陈昌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7-200,共4页
采用变压吸附技术进行CH4 /N2 气体混合物的分离研究 ,以提高混合气中CH4 的浓度 .在单柱变压吸附装置上进行了变压吸附过程实验 ;考察了各步压力。
关键词 变压吸附技术 分离 活性炭 ch4 N2 甲烷 氮气 压力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湿地温室气体甲烷(CH_4)排放研究 被引量:68
10
作者 黄国宏 肖笃宁 +3 位作者 李玉祥 陈冠雄 杨玉成 赵长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94-1497,共4页
用封闭式箱法对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温室气体 CH4 的观测结果表明 ,其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淹水前 ,土壤为 CH4 汇。淹水期间 ,有大量的 CH4 排放。排水后 ,CH4 排放明显减少。在测定期内 ,CH4 排放通量为 -968~2 73 4 μg CH4 l/... 用封闭式箱法对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温室气体 CH4 的观测结果表明 ,其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淹水前 ,土壤为 CH4 汇。淹水期间 ,有大量的 CH4 排放。排水后 ,CH4 排放明显减少。在测定期内 ,CH4 排放通量为 -968~2 73 4 μg CH4 l/ (m2· h)。另外 ,土壤中产生的 CH4 主要是通过芦苇植株的传输作用进入到大气中。试验结果还表明 ,有芦苇生长的湿地 CH4 排放是无芦苇生长的 1 5倍。同时 ,建议芦苇田应采用间歇灌溉的水分管理措施 ,这样既能促进植株生长 ,又能减少 C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湿地 ch4排放 植株作用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风对瓦里关山大气CH_4本底浓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凌晞 温玉璞 +2 位作者 李金龙 汤洁 张晓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65,共9页
使用 1 994年 7月至 1 996年 1 2月大气CH4和地面风现场连续观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基准站 ( 36°1 7′N ,1 0 0°5 4′E ,海拔 381 6m)地面风变化对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平风向、风速和垂直风向、... 使用 1 994年 7月至 1 996年 1 2月大气CH4和地面风现场连续观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基准站 ( 36°1 7′N ,1 0 0°5 4′E ,海拔 381 6m)地面风变化对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平风向、风速和垂直风向、风速的变化对大气CH4观测值的影响在春、夏、秋、冬季有明显不同 ,水平风向NE—ENE—E为CH4测量最主要的局地影响非本底扇区 ,静风及水平风速大于 1 0m/s、垂直风速大于± 1m/s对观测结果都有较大影响 ;由观测事实的统计平均还给出了此段期间瓦里关大气CH4在不同季节的浓度分布范围和日变化类型 ,并分析了可能成因 ;将地面风数据作为大气CH4本底资料的过滤因子之一 ,提出了适用于不同使用目的和要求的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H4本底数据筛选方法 ,本底数据留存率约为原始资料量的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甲烷 本底变化 地面风 数据筛选 c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重整CH_4纳米ZrO_2负载Ni催化剂的研究(Ⅱ)──催化剂组成与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魏俊梅 徐柏庆 +2 位作者 孙科强 李晋鲁 朱起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06-2111,共6页
研究了粒径为 1 5~ 1 8nm的纳米 Zr O2 -AS负载 Ni催化剂对 CO2 重整 CH4制合成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Ni/Zr O2 -AS催化剂对重整反应的超常稳定催化作用不受 Ni含量的影响 ,但当 Ni质量分数低于1 0 %时 ,催化剂活性随 Ni含量增加而... 研究了粒径为 1 5~ 1 8nm的纳米 Zr O2 -AS负载 Ni催化剂对 CO2 重整 CH4制合成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Ni/Zr O2 -AS催化剂对重整反应的超常稳定催化作用不受 Ni含量的影响 ,但当 Ni质量分数低于1 0 %时 ,催化剂活性随 Ni含量增加而显著上升 ,此后 ,CH4和 CO2 的转化逐渐接近其热力学平衡值 .高空速虽然降低了反应物的转化率 ,但可得到更高的时空产率 .各种表征数据揭示 ,Ni/Zr O2 在结构上有别于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 ,可看成是由尺寸相当 ( 1 0~ 2 0 nm)的纳米金属 Ni和纳米 Zr O2 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催化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h4 催化剂 组成 反应条件 二氧化碳 甲烷 合成气 纳米ZRO2 纳米复合物 催化重整 载体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解CH_4制备不同形貌的碳纳米管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国涛 朱光明 +1 位作者 尤金跨 林祖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1,共4页
通过甲烷于较低温度 ( 5 0 0~ 70 0℃ )下在镍催化剂上催化裂解制备了各种形貌的碳纳米管 .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的外径和内径明显地受催化剂的大小和形貌的影响 .本文考察了催化剂前驱体的种类。
关键词 碳纳米管 NI催化剂 催化裂解 甲烷 ch4 镍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邹建文 焦燕 +1 位作者 王跃思 黄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8,共4页
介绍了经过改装并配有火焰离子检测器 (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能同步分析稻田CO2 、CH4和N2 O排放通量的气相色谱仪Agilent 4 890D的基本原理、主要配置及性能。该仪器与GC 14A气相色谱仪的分析结果十分接近。对2 0 0 1年南京市... 介绍了经过改装并配有火焰离子检测器 (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能同步分析稻田CO2 、CH4和N2 O排放通量的气相色谱仪Agilent 4 890D的基本原理、主要配置及性能。该仪器与GC 14A气相色谱仪的分析结果十分接近。对2 0 0 1年南京市江宁区稻田CO2 、CH4和N2 O的季节排放通量的实测结果表明 ,该仪器具有简便易行 ,准确可靠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CO2 ch4 N2O 排放通量 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 同步分析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湖南红壤晚稻田CH4的排放 被引量:54
15
作者 刘金剑 吴萍萍 +3 位作者 谢小立 傅心赣 沈其荣 郭世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78-2886,共9页
选取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的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施... 选取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的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施入秸秆的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通量大于单施化肥的处理;单施化肥的各处理中由于养分缺失情况的不同,CH4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具有一定的差异。秸秆区CH4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都较大,全量化肥养分施肥区次之,偏施养分和无肥区较小。同时还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条件下各环境因素包括土壤温度、灌溉水层深度和土壤Eh,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晚稻田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和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水层深度相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ch4 排放通量 ch4累积排放量 GW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全年观测研究 被引量:52
16
作者 石生伟 李玉娥 +4 位作者 李明德 万运帆 高清竹 彭华 秦晓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720,共14页
选取湖南典型红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化肥(NPK)、新鲜稻草与化肥配施(RS+NPK1)、菌渣与化肥配施(MR+NPK1)、新鲜牛粪与化肥配施(CD+NPK2)和沼渣与化肥配施(BD+NPK2)等6个处理的CH4和N2... 选取湖南典型红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化肥(NPK)、新鲜稻草与化肥配施(RS+NPK1)、菌渣与化肥配施(MR+NPK1)、新鲜牛粪与化肥配施(CD+NPK2)和沼渣与化肥配施(BD+NPK2)等6个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早稻、晚稻和休闲期),研究排放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CH4排放均表现出"早稻生长期少,晚稻生长期多,休闲期弱"的特点,而N2O排放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期内(78%以上),休闲期内排放较少。NPK的CH4排放比CK增加了35%,差异不显著(P>0.05,P是拒绝原假设的犯错概率)。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中,RS+NPK1和CD+NPK2的CH4全年累计排放量分别是MR+NPK1和BD+NPK2的2.44和2.45倍(P<0.05),但后者的N2O全年累计排放量分别比前者提高了59%和102%(P>0.05)。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配施使稻田氮肥N2O-N直接排放系数降低45%~80%。相关环境因素分析表明,水、热变化是驱动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未发现水分变化与N2O排放通量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而且CH4和N2O在排放时间上不存在消长关系。CH4和N2O的整体温室效应表明,CH4是当地双季稻田的主要温室气体。采用腐熟后的菌渣和沼渣代替新鲜的稻草和牛粪还田可以使稻田CH4排放量降低约60%,CH4和N2O的整体温室效应降低约50%,而稻谷产量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ch4 N2O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红江 郭智 +4 位作者 张丽萍 朱兴连 孙国峰 陈留根 郑建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814,共7页
2015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以粳稻品种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在等氮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处理,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水稻生长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并运用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 2015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以粳稻品种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在等氮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处理,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水稻生长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并运用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GWP)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稻季CH_4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排放量大小差异显著,单施化肥(M1)、25%有机肥(M2)、50%有机肥(M3)、75%有机肥(M4)、100%有机肥(M5)替代化肥处理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03.37、242.06、255.04、288.06、334.46 kg·hm-2;不同处理稻季N_2O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排放量大小差异显著,M1、M2、M3、M4、M5处理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96、3.43、3.27、2.97、2.60 kg·hm-2;(2)不同处理稻季排放CH_4和N_2O产生的增温潜势高低顺序为:M5>M4>M3>M2>M1,M5处理的增温潜势为9 136.8 kg·hm-2;(3)有机肥替代化肥与单施化肥比较,增加了太湖地区的稻田温室效应,但是,50%有机肥替代化肥的M3处理在获得较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其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在配施有机肥的各处理中表现为最低,是相对适宜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替代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 配施比例 稻田 ch4 增温潜势 c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条件下页岩有机质孔隙内CO_2与CH_4竞争吸附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33
18
作者 王晓琦 翟增强 +4 位作者 金旭 吴松涛 李建明 孙亮 刘晓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2-779,共8页
为研究CH4与CO2分子在页岩有机质中的竞争吸附机理,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及氮气吸附仪的表征结果构建了分子模拟的层柱孔隙模型,利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法(GCMC)研究了地层温度、压力条件... 为研究CH4与CO2分子在页岩有机质中的竞争吸附机理,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及氮气吸附仪的表征结果构建了分子模拟的层柱孔隙模型,利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法(GCMC)研究了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有机质纳米孔隙中CH4的吸附规律,并重点研究了CO2与CH4竞争吸附的规律。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内大量发育纳米孔隙,孔隙连通性好,是吸附气重要的储集空间;温度降低、压力升高能增加CH4吸附量,地层条件下若出现超压会显著提高CH4吸附气量;CO2具有较强的竞争吸附能力,温度与压力的共同升高使CO2与CH4选择系数迅速降低,页岩气埋深越大则CO2与CH4选择系数越低。页岩气开发在流体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CO2驱替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隙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三维成像 ch4吸附 CO2与ch4选择系数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表面与CH_4,CO_2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57
19
作者 降文萍 崔永君 +1 位作者 张群 李育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7-240,共4页
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煤表面与CH4,CO2分子间的作用能,发现二者在煤表面的吸附都属于物理吸附,且煤表面对CO2分子的吸附势阱远大于对CH4分子吸附势阱,说明CO2在煤表面的吸附更稳定,从而在微观上解释了煤对CO2吸附能力大于对CH... 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煤表面与CH4,CO2分子间的作用能,发现二者在煤表面的吸附都属于物理吸附,且煤表面对CO2分子的吸附势阱远大于对CH4分子吸附势阱,说明CO2在煤表面的吸附更稳定,从而在微观上解释了煤对CO2吸附能力大于对CH4的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CO2 吸附 从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一季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家梅 纪雄辉 +3 位作者 彭华 霍莲杰 刘勇 朱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88-1694,共7页
选取不同施肥处理的一季中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一季稻CH4排放通量进行手动观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稻草还田+化肥处理(稻草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为31.04mg... 选取不同施肥处理的一季中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一季稻CH4排放通量进行手动观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稻草还田+化肥处理(稻草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为31.04mg·m-2·h-1,比化肥处理和猪粪+化肥处理(猪粪处理)分别增加326.4%(P<0.05)和211.7%(P<0.05),鸡粪+化肥处理(鸡粪处理)比化肥和猪粪处理分别增加140.4%(P<0.05)和75.7%(P<0.05)。说明稻草还田和鸡粪处理显著增加稻田CH4排放通量,而猪粪处理与化肥无显著差异。同时对有关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表层5cm温度、Eh与CH4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土壤pH值和水层厚度与稻田CH4季节排放通量相关性不明显。猪粪处理单位产量全球增温潜势(GWP)为0.83kg·kg-1,是较好的推荐施肥处理,对环境与产量之间效益的协调具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通量 有机肥 稻田 ch4累计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