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底炉资源化处理钢厂含铁含锌除尘灰的技术发展现状
1
作者 罗宝龙 郭灵巧 罗磊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铁含锌除尘灰因锌含量过高,对高炉的稳定运行及寿命构成潜在威胁,故需先行脱锌处理方能安全回收。转底炉技术因其不仅能高效生产直接还原铁,还能精准地将除尘灰中的锌、钠、钾等元素以粉尘形式回收,实现资源...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铁含锌除尘灰因锌含量过高,对高炉的稳定运行及寿命构成潜在威胁,故需先行脱锌处理方能安全回收。转底炉技术因其不仅能高效生产直接还原铁,还能精准地将除尘灰中的锌、钠、钾等元素以粉尘形式回收,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深入剖析了转底炉技术资源化处理含铁锌尘泥的工艺原理,回顾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演进历程,直面工程应用中的现实难题,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策略。同时,还关注了转底炉工艺中二次除尘灰(即“次氧化锌”)的回收利用现状,旨在为转底炉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含铁锌尘泥 二次除尘灰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流程含铁尘泥特性及其资源化 被引量:36
2
作者 毛瑞 张建良 +3 位作者 刘征建 袁骧 王飞 韦勐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4-785,共12页
通过化学分析、X线衍射分析、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及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来自传统钢铁流程烧结工序、高炉工序、转炉工序及轧钢工序的含铁尘泥进行基础性能分析;对比和分析国内外含铁尘泥处理工艺,提出含铁尘泥回收利... 通过化学分析、X线衍射分析、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及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来自传统钢铁流程烧结工序、高炉工序、转炉工序及轧钢工序的含铁尘泥进行基础性能分析;对比和分析国内外含铁尘泥处理工艺,提出含铁尘泥回收利用的发展方向,为钢铁企业含铁尘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同时还进行含铁尘泥成球和还原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含铁尘泥的特性,将各种含铁尘泥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料,不仅可弥补单种原料成球性能的不足,提高球团的强度,还可在不添加或添加少量还原剂和熔剂的条件下,实现含铁尘泥球团的还原,充分利用尘泥中的Fe,C和Ca O等有价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冶金 含铁尘泥 基础特性 资源化利用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厂含铁尘泥球团自还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毛瑞 张建良 +1 位作者 刘征建 王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0-795,共6页
以高炉工序的重力除尘灰和转炉工序的转炉污泥作为主要原料,配加一定量的还原剂、黏结剂和水制成冷固结球团,在高温下进行含铁尘泥球团自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将重力除尘灰和转炉污泥混合制成自还原冷固结球团,不仅可弥补单种物料成球性... 以高炉工序的重力除尘灰和转炉工序的转炉污泥作为主要原料,配加一定量的还原剂、黏结剂和水制成冷固结球团,在高温下进行含铁尘泥球团自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将重力除尘灰和转炉污泥混合制成自还原冷固结球团,不仅可弥补单种物料成球性能的不足,还可实现含铁尘泥球团的自还原,充分利用尘泥中的Fe,C和Ca O等资源;含铁尘泥球团的金属化率和脱锌率都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1 300℃时,球团金属化率和脱锌率可分别达到91.35%和99.25%;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球团的金属化率和脱锌率也逐渐增大,且在反应开始5 min内即可分别达到50.68%和75.82%;含铁尘泥球团的金属化率和脱锌率随着配碳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尘泥 资源化利用 冷固结球团 自还原 金属化率 脱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振锥面选矿机分选冶金尘泥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晋霞 邹玄 +1 位作者 李卓林 牛福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9-142,共4页
唐钢冶金尘泥含有较多粒度在0.05~0.08 mm的单晶铁矿物,为高效开发此二次资源,采用新型、高效、细粒重选设备——悬振锥面选矿机进行了铁回收试验。结果表明,用LXZ-1200A型悬振锥面选矿机处理试样,在给矿浓度为20%,分选面转动速度为1.2 ... 唐钢冶金尘泥含有较多粒度在0.05~0.08 mm的单晶铁矿物,为高效开发此二次资源,采用新型、高效、细粒重选设备——悬振锥面选矿机进行了铁回收试验。结果表明,用LXZ-1200A型悬振锥面选矿机处理试样,在给矿浓度为20%,分选面转动速度为1.2 r/min,盘面振动频率为385次/min,给矿量为0.35 t/h,冲洗水流速为1.08 m3/h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56.79%、铁回收率为61.23%的重选铁精矿。一次重选获得这样的富集效果,表明悬振锥面选矿机适合于冶金尘泥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尘泥 悬振锥面选矿机 重选 铁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含铁尘泥中钾钠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桂海 王德智 胡宏卫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79,共5页
含铁尘泥样品经过高温灼烧后,盐酸、硝酸、氢氟酸混酸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钾钠含量。选择高频功率为1150 W,观测高度为10 mm,积分时间8 s;钾分析线波长766.490 nm,钠分析线波长589.592 nm,钾钠光谱强度与质量... 含铁尘泥样品经过高温灼烧后,盐酸、硝酸、氢氟酸混酸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钾钠含量。选择高频功率为1150 W,观测高度为10 mm,积分时间8 s;钾分析线波长766.490 nm,钠分析线波长589.592 nm,钾钠光谱强度与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7,检出限分别为0.0081 mg/L,0.057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0.44%~1.59%,0.27%~1.7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2%~101.4%,98.8%~101.4%。与经典原子吸收光谱法比对,检测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含铁尘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不含铁尘泥在泡沫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甲兴 吴永津 +1 位作者 武传金 刘国威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12期58-61,共4页
冶金不含铁尘泥种类繁多,涵盖了冶金生产全流程,目前对此还无有效利用方法,只能简单填埋,这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资源污染。研究利用宝钢工业制造生石灰过程中调湿产生的石灰石尘泥和清洗产生的白云石尘泥,通过对... 冶金不含铁尘泥种类繁多,涵盖了冶金生产全流程,目前对此还无有效利用方法,只能简单填埋,这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资源污染。研究利用宝钢工业制造生石灰过程中调湿产生的石灰石尘泥和清洗产生的白云石尘泥,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物相微观分析和放射性测试,放射性符合GB 6566—2010要求,经磁选,尘泥不含铁。以冶金不含铁尘泥为原料进行配方设计,生产的泡沫混凝土及其砌块性能,经测试分析符合JC/T 1062—2007要求。解决了工业固废物的环保治理问题,且有助于资源的再生利用、变废为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不含铁尘泥 泡沫混凝土 发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底炉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7
7
作者 杜续恩 王再义 +2 位作者 王俊山 韩子文 王亮 《冶金丛刊》 2013年第2期42-44,共3页
阐述了国内外转底炉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国内转底炉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发展转底炉工艺技术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转底炉 冶金尘泥 直接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锌含铁尘泥综合利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茂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0,105,共4页
采用锌挥发焙烧-磁选回收铁工艺流程回收利用高锌含铁尘泥,研究了焙烧、磁选工艺参数对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铁尘泥在焙烧温度1 200℃、焙烧时间90 min、还原剂用量15%条件下还原焙烧,锌挥发率达97.10%;焙烧渣经一粗一精弱磁选,... 采用锌挥发焙烧-磁选回收铁工艺流程回收利用高锌含铁尘泥,研究了焙烧、磁选工艺参数对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铁尘泥在焙烧温度1 200℃、焙烧时间90 min、还原剂用量15%条件下还原焙烧,锌挥发率达97.10%;焙烧渣经一粗一精弱磁选,可获得铁品位61.42%、铁回收率86.98%的铁精矿。该工艺流程可为高锌含铁尘泥的规模化工程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尘泥 瓦斯泥 铁精矿 焙烧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厂含铁尘泥处理碳质还原剂选择性研究
9
作者 辛莹娟 蒋绪 +1 位作者 张静 邢相栋 《工业加热》 CAS 2015年第4期36-39,共4页
基于非高炉炼铁技术,选取焦粉、半焦粉及无烟煤为还原剂,采用内配碳方式对钢铁企业含铁尘泥中铁氧化物的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碳质还原剂种类、还原温度、碳氧比n(C)/n(O)等对还原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半焦粉为还原剂... 基于非高炉炼铁技术,选取焦粉、半焦粉及无烟煤为还原剂,采用内配碳方式对钢铁企业含铁尘泥中铁氧化物的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碳质还原剂种类、还原温度、碳氧比n(C)/n(O)等对还原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半焦粉为还原剂有利于提高压块平衡反应分数和缩短还原时间,在还原温度为1 200℃、碳氧比为1.2的条件下,反应时间超过10 min时,含铁尘泥压块还原反应过程物相组成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还原剂 含铁尘泥 反应分数 还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底炉工艺的冶金含铁尘泥造球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毛瑞 王飞 +1 位作者 杜屏 任立群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基于转底炉工艺,分析了不同种类含铁尘泥的成球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含铁尘泥造球试验,分别考察了膨润土、有机粘结剂C以及复合粘结剂对含铁尘泥球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膨润土使用量逐渐增大,含铁尘泥生球的抗压强度、落... 基于转底炉工艺,分析了不同种类含铁尘泥的成球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含铁尘泥造球试验,分别考察了膨润土、有机粘结剂C以及复合粘结剂对含铁尘泥球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膨润土使用量逐渐增大,含铁尘泥生球的抗压强度、落下强度和爆裂温度逐渐提高;有机粘结剂C对生球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生球的水分和落下强度,当有机粘结剂C用量由0.50%提高至0.75%时,生球的水分由18.8%增至20.7%,落下强度由13次提高至40次,爆裂温度显著降低;单独使用膨润土或有机粘结剂C均不能达到较好的成球效果,而使用膨润土与有机粘结剂C组成的复合粘结剂可显著提高含铁尘泥球团的各项指标,且复合粘结剂的使用成本较低,生球全铁品位也有较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尘泥 转底炉 球团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底炉处理冶金含锌尘泥技术工业化历程概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东海 《工业加热》 CAS 2022年第9期1-4,14,共5页
梳理总结了转底炉处理冶金含锌尘泥技术的背景及工业化发展历程,说明随着全球钢铁产能的变迁,转底炉的工业化发展已转移至中国并正处于增量发展中。在钢铁企业努力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对未来转底炉处理冶金含锌尘泥技术的发展提... 梳理总结了转底炉处理冶金含锌尘泥技术的背景及工业化发展历程,说明随着全球钢铁产能的变迁,转底炉的工业化发展已转移至中国并正处于增量发展中。在钢铁企业努力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对未来转底炉处理冶金含锌尘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以期为我国转底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冶金含锌尘泥 固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企业含铁尘泥处置中心简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勇 倪晓明 郑君 《工业加热》 CAS 2018年第5期56-59,共4页
钢铁企业含铁尘泥产量大、种类繁多、性质差异大,大量尘泥并未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在企业内部设置含铁尘泥处置中心,集中处理各类不同性质的含铁尘泥,采取有针对性的尘泥处理工艺,最终达到全部资源化利用,形成... 钢铁企业含铁尘泥产量大、种类繁多、性质差异大,大量尘泥并未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在企业内部设置含铁尘泥处置中心,集中处理各类不同性质的含铁尘泥,采取有针对性的尘泥处理工艺,最终达到全部资源化利用,形成全厂含铁尘泥系统解决方案,实现良好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尘泥 资源化利用 处置中心 集中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冶金含锌含铁尘泥处理工艺的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梅 《工业加热》 CAS 2022年第12期23-26,共4页
转底炉工艺与回转窑工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冶金含锌含铁尘泥处理技术。分别从工艺流程、原料适应性、产品定位、烟气处理、设备作业率、产品性能指标、产能规模、厂容厂貌、投资等方面对两种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对比。分析说明了... 转底炉工艺与回转窑工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冶金含锌含铁尘泥处理技术。分别从工艺流程、原料适应性、产品定位、烟气处理、设备作业率、产品性能指标、产能规模、厂容厂貌、投资等方面对两种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对比。分析说明了各自适用的应用场景。以便钢铁企业选择合适的含锌含铁尘泥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含锌含铁尘泥 固废处理 转底炉工艺 回转窑工艺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质含铁原料制备氧化球团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仕友 《矿业工程》 CAS 2022年第5期46-50,60,共6页
为合理使用钢铁工艺产生的工业固废含铁尘泥,同时配入一定比例的低价低品精矿,达到解决钢铁企业环保问题和降低球团生产成本的目的,分别从各原料的物化性能出发,进行基准条件试验、配矿试验研究。根据配矿方案的生球性能试验、焙烧球强... 为合理使用钢铁工艺产生的工业固废含铁尘泥,同时配入一定比例的低价低品精矿,达到解决钢铁企业环保问题和降低球团生产成本的目的,分别从各原料的物化性能出发,进行基准条件试验、配矿试验研究。根据配矿方案的生球性能试验、焙烧球强度试验、冶金性能试验结果及机理分析,常规球团原料配比75%、低品位矿配比20%、含铁尘泥配比5%时生球落下强度6.6次、焙烧球强度3 320N/个、还原度RI72.56%、还原膨胀率10.71%、球团熔滴区间为275℃试验结果最优,推荐为最优的生产配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尘泥 球团 配矿试验 冶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