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建玲 庞振山 +5 位作者 程志中 陈辉 张晓飞 贾儒雅 俞炳 牟妮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0,共27页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核心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该类型金矿床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导隐伏矿和深部矿金资源勘查取得突破。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分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两个亚类,广泛发育于陆块区和造山带中,赋矿围岩多种多样,成矿时代广泛,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本文厘定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质体为中酸性侵入体,与矿床(体)呈现出空间上相依(1~5km)、时间上相近(10Myr)、成因上相关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成矿构造属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复合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有断裂、硅钙面、岩溶构造及岩体侵入接触带、爆破角砾岩体及水压裂隙等;矿化样式受成矿结构面控制,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层状、脉状、块状及其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早阶段温度可达450℃左右,形成强度不等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或铁白云石化;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250℃左右,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Au和Ag共伴生,同时伴生少量Pb、Zn、Cu等,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主阶段温度低于250℃,Au和As、Sb共伴生,Ag含量低,常见毒砂和辉锑矿等矿物,成矿作用早阶段蚀变则主要为硅化,有的为次生石英岩化。金的沉淀富集机制包括流体的沸腾、混合和交代等机制。成矿作用中心位于岩体外接触带2~3km和接触带之内,由浅部到深部形成“上脉下层”的二元结构模式,脉状矿体具有侧伏延深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该模型指导下,我们重新厘定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床类型,在深部发现新的矿体样式,拓宽了深部找矿空间,提升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的认识水平,带动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找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桐柏围山城地区金矿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 构建 与靶区预测
2
作者 张晓飞 唐相伟 +5 位作者 庞振山 薛建玲 陈辉 王珺璐 隗含涛 雷晓力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7-370,共14页
寻找和发现隐伏矿和深部矿是矿产勘查界的科学前沿和研究热点。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研究直接服务于矿产勘查工作,是实现科学找矿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银洞坡金矿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总结前人研... 寻找和发现隐伏矿和深部矿是矿产勘查界的科学前沿和研究热点。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研究直接服务于矿产勘查工作,是实现科学找矿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银洞坡金矿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以期为区域内金多金属矿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工作提供思路和示范。本文厘定银洞坡金矿为与侵入岩浆地质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成矿地质体为早白垩世中酸性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主要为褶皱成矿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岩性界面(硅钙面)、褶皱成矿构造系统结构面或可能存在侵入成矿构造系统结构面。成矿作用宏观蚀变特征标志主要为硅化和黄铁绢英岩化,成矿元素形成近程Pb、Zn和Ag矿化,伴生Au矿化,远程Au矿化,伴生Pb、Zn和Ag矿化的分带特征。结合物化探等信息,建立了银洞坡金矿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在围山城地区圈定找矿靶区5处,经钻探验证,取得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洞坡金矿 岩浆热液 成矿地质体 找矿预测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银洞坡金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及应用示范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相伟 张晓飞 +3 位作者 杨泽强 郭跃闪 王海生 李积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32,共13页
河南银洞坡金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朱庄镇,为一特大型金矿床,同体共生银、铅锌。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方法与理论,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野外调查和矿床学研究认为,... 河南银洞坡金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朱庄镇,为一特大型金矿床,同体共生银、铅锌。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方法与理论,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野外调查和矿床学研究认为,矿床成因为与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主成矿阶段温度介于200~350℃之间,碳、氢、氧、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确定成矿地质体为矿区深部隐伏早白垩世花岗岩体;成矿结构面为岩性界面(硅/钙面)、褶皱成矿构造系统结构面、沉积成岩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主要为矽卡岩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铁白云石化、萤石矿化、碳酸盐化。由此建立了银洞坡金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圈定了找矿靶区,施工的钻孔见矿率达到85%,对该地区及邻区进一步找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突破 找矿预测模型 成矿地质体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银洞坡金矿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资源量的估算方法 被引量:64
4
作者 肖克炎 叶天竺 +3 位作者 李景朝 杨毅恒 丁建华 娄德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04-1412,共9页
未发现矿产资源潜力的资源定量估算一直是资源评价的重要工作,关于资源量估算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探索中。从新一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技术体系所倡导的成矿分析方法入手,探索了资源量估算的成矿地质体体积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 未发现矿产资源潜力的资源定量估算一直是资源评价的重要工作,关于资源量估算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探索中。从新一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技术体系所倡导的成矿分析方法入手,探索了资源量估算的成矿地质体体积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可能实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量 矿床模型 成矿地质体 含矿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严光生 叶天竺 +9 位作者 庞振山 薛建玲 程志中 吕志成 韦昌山 王玉往 祝新友 陈辉 张晓飞 隗含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7-882,共26页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体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找矿预测 三位一体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矿山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三维可视化预测——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 被引量:66
6
作者 毛先成 邹艳红 +6 位作者 陈进 赖健清 彭省临 邵拥军 疏志明 吕俊武 吕才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13,共13页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构建了矿体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在地质勘探数据和物化探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地质体进行了推断和圈定,构建了地质体的线框模型与块体模型。...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构建了矿体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在地质勘探数据和物化探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地质体进行了推断和圈定,构建了地质体的线框模型与块体模型。基于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和地质体三维块体模型,通过地质空间定义和立体单元划分,建立了岩体及其表面形态起伏、接触带、地层、褶皱、断层等控矿地质因素的三维栅格场模型。在定量分析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分布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反应这种关联关系的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提供矿田深部(-1000m标高以上)所有50m×50m×50m立体单元的铜品位、铜金属量和含矿概率的预测结果。基于预测结果圈定了4个深部找矿立体靶区,为深部找矿工程的设计、布置提供尚未发现的隐伏矿体的位置、品位、金属量等信息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矿山 隐伏矿体 三维地质建模 成矿预测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凤凰山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成矿规律、矿床模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59
7
作者 唐菊兴 张志 +6 位作者 李志军 孙燕 姚晓峰 胡正华 王红星 宋俊龙 何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前人研究资料的系统分析,查明了矿石特征,发现了大量自然金、金属互化物,总结了成矿规律,认为成矿主要与晚燕山期侵位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成岩与成矿之间演化时间在1Ma左右,区内矿化具有上铜金下钼的垂向分带特征,矿床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在准铝质-微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岩的侵位、分馏演化过程中,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与白垩纪碳酸盐的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体,在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F1断层)内形成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矿体,由此建立了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的斑岩-矽卡岩-铁氧化物铜金建造"三位一体"矿床模型。结合以上研究,提出矿集区应予以重视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成矿规律 矿床模型 斑岩-矽卡岩型矿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床层状矿体的成矿模式及深部勘查方向 被引量:14
8
作者 骆学全 张雪辉 +6 位作者 徐贻赣 孙建东 李春海 郭维民 万浩章 肖茂章 郑承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8-1087,共10页
江西冷水坑矿床层状银铅锌矿体严格受控于晚侏罗世巨厚的火山晶屑凝灰岩内的火山集块-角砾岩夹层,其没有或至少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成岩期后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作用,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银矿物标型、与斑岩型矿体的矿化关系,均... 江西冷水坑矿床层状银铅锌矿体严格受控于晚侏罗世巨厚的火山晶屑凝灰岩内的火山集块-角砾岩夹层,其没有或至少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成岩期后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作用,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银矿物标型、与斑岩型矿体的矿化关系,均显示其是陆相火山喷发沉积-成岩成矿的产物,属于火山喷溢矿床类型。矿体经历了火山喷发间歇期岩浆系统的赋矿岩浆聚集→火山活动期赋矿岩浆爆发性喷溢形成含矿火山集块角砾堆积物→在上覆凝灰岩覆盖下形成的封闭环境中成矿物质富集为层状矿体→燕山期含矿花岗斑岩微弱叠加的成矿作用过程。据其成矿过程,提出了针对已有的火山机构,运用探矿工程、地球物理测量,寻找次火山角砾岩筒状矿体和新的火山集块-角砾岩层状矿体的勘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溢 层状银铅锌矿体 成矿模式 勘查方向 冷水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沽源县张麻井铀钼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建青 刘高杰 +11 位作者 董帅 刘洋 刘建权 王鹏飞 王纪昆 刘战鹏 洪文武 李松彬 徐如磊 刘钧沅 赵鹏 孙培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940,共10页
河北张麻井铀钼矿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典型的次火山热液型矿床。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及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等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总结研究,构建出矿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模型指出,早... 河北张麻井铀钼矿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典型的次火山热液型矿床。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及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等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总结研究,构建出矿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模型指出,早白垩世在断裂活动条件下,地幔源成矿热流体混合大气降水上升,活化基底老岩体和中生代酸性岩中的U、Mo等元素,交代沉淀形成浸染状低品位矿化;喜马拉雅期,成矿热液沿岩体上下盘的构造裂隙带运移沉淀,形成脉状铀钼矿化;脉状矿化与浸染状矿化叠加,最终形成张麻井富铀矿体。模型的建立为成矿带取得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钼矿 成矿地质体 三位一体 找矿预测模型 矿产勘查工程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特征与成矿模式——以滇西地区山间盆地为例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孙泽轩 陈洪德 +1 位作者 陈勇 王四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8,共8页
文章在收集整理龙川江盆地已有的1200个钻孔资料及9个施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岩性_岩相_地球化学剖面图58张,研究了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模式,并对不同构造部位矿体的定位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发育于造山带内部的小型山... 文章在收集整理龙川江盆地已有的1200个钻孔资料及9个施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岩性_岩相_地球化学剖面图58张,研究了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模式,并对不同构造部位矿体的定位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发育于造山带内部的小型山间盆地,由于盆地规模小,物源丰富,砂体发育厚度大,再加上地层时代新,后生氧化作用发育不充分,氧化带发育部位上、下翼有部分砂体不能被完全氧化。典型的潜水层间氧化带除具有与层间氧化带相似的舌状体前锋氧化还原界面外,在舌状体翼部亦形成上、下翼氧化还原界面,从而发育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3个板状或透镜状铀矿体,既不同于定位于层间氧化带前锋部位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卷状铀矿体,也与定位于潜水氧化带底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层状、似层状铀矿体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潜水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板状或透镜状矿体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焦家金矿田“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与深部找矿示范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培刚 李秀章 +5 位作者 张文佳 王英鹏 王巧云 张文 于晓卫 迟乃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920,共12页
焦家金矿田是胶东地区金矿最富集的三大金矿田之一。为开展焦家金矿田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在焦家金矿田深部调查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结果显示,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岩是焦家金矿田的金矿成... 焦家金矿田是胶东地区金矿最富集的三大金矿田之一。为开展焦家金矿田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在焦家金矿田深部调查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结果显示,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岩是焦家金矿田的金矿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系统为焦家断裂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包括主断裂面、次级断裂面、裂隙面等;热液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等。以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指导,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2处,经钻探验证均取得了较好的见矿效果,开拓了深部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预测 地质模型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 焦家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保山市西邑大型铅锌隐伏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家龙 崔子良 李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0-1461,共12页
云南省保山市西邑铅锌矿床位于保山地块中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香山组构造破碎带中。应用"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对保山西邑铅锌矿床开展了系统解剖,研究认为其成因类型为海底喷气沉积型(SEDEX型)+热液... 云南省保山市西邑铅锌矿床位于保山地块中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香山组构造破碎带中。应用"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对保山西邑铅锌矿床开展了系统解剖,研究认为其成因类型为海底喷气沉积型(SEDEX型)+热液叠加改造型,成矿地质体为晚古生代(泥盆纪—早石炭世)保山盆地边缘的次级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盆地,重磁推断矿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对矿床形成产生了热液叠加改造;北东向或近南北向区域断层控制了沉积盆地的展布,其旁侧次级断层和断层破碎带为主要赋矿构造,矿体顶板主要为炭质泥岩、炭质板岩,含矿岩性为碳酸盐岩,显示硅钙面特征;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矿化蚀变分带规律、北东(北西)侧伏规律;据此建立了地层+构造+硅钙面+蚀变分带组合"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利用该研究成果,在外围鲁图、广邑等地预测了有利成矿地段并提出勘查工作部署建议,其中鲁图和广邑预测区新发现了铅锌矿(化)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西邑大型铅锌隐伏矿床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T铅锌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润生 张艳 +4 位作者 叶天竺 陈青 任涛 郭忠林 邱文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5-932,共18页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体,总结成矿结构面类型和矿化样式,概括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并进一步揭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三位一体”的成矿规律:矿床产于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不整合面上发育的溶塌角砾岩岩相组合、成矿正断层破碎带、区域性热卤水活动的“硅‒钙面”成矿结构面中。在此基础上,综合构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研究确定勘查区找矿方向,通过成矿结构面研究判断矿体空间位置及其产状,硅‒钙面等特征是判断矿床(体)存在的成矿流体作用标志。其勘查应用流程进一步概括为:看、查、识、厘、析、填、测、比、探、勘。该研究对同类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评价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铅锌矿床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矿床成矿规律 成矿地质体 成矿结构面 成矿流体作用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冷水坑银铅锌矿田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万浩章 冯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7-196,共10页
江西省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是武夷山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矿集区之一。为进一步查明矿田地质特征,结合区域成矿背景,以冷水坑矿区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典型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组构、围岩蚀变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并对同位素地... 江西省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是武夷山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矿集区之一。为进一步查明矿田地质特征,结合区域成矿背景,以冷水坑矿区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典型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组构、围岩蚀变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并对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层-体耦合的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综合矿田及其外围最新物化探资料,划分出了3处找矿预测区,即鲍家矿区深部预测区、麻地—碧山(燕山)和碧溪—洋泗坂预测区。研究表明:鲍家矿区深部特别是在斑岩型矿体下部具有寻找层控型矿体的较大潜力;麻地—碧山(燕山)预测区为预测隐伏于变质岩及火山岩的深层矿化体的重要靶区;碧溪—洋泗坂预测区为寻找深部隐伏斑岩型银多金属矿床和层控型铅锌银矿床的有利地段。上述分析对于进一步在冷水坑铅锌矿田及其外区开展铅锌矿找矿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铅锌矿 深部找矿 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找矿预测 层体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宝岭铁矿全尾砂废石复合充填体沉降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饶运章 张中亚 +1 位作者 舒太镜 彭立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41,共5页
全尾砂废石复合充填体沉降是一个复杂的非牛顿流体与固体混合物的连续介质力学加载过程,难以通过经验估算或理论推导获得其沉降规律。为研究会宝岭铁矿全尾砂-废石复合充填体沉降问题,通过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比例(高度)全尾砂、... 全尾砂废石复合充填体沉降是一个复杂的非牛顿流体与固体混合物的连续介质力学加载过程,难以通过经验估算或理论推导获得其沉降规律。为研究会宝岭铁矿全尾砂-废石复合充填体沉降问题,通过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比例(高度)全尾砂、废石组成的复合充填进行室内试验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复合充填体中废石所占比例与其总沉降量呈递减函数关系;复合充填体总沉降量与时间的拟合关系为递减对数关系,且拟合曲线在15 d时斜率明显减小,故在15 d后复合充填体沉降量趋于稳定,可进行顶板胶结作业;比较不同废石比例的复合充填体沉降稳定所需时间,1/2废石比例的复合充填体沉降稳定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废石 复合充填体 沉降规律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位齿轮的轮履复合变形轮结构设计与越障能力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芮宏斌 曹伟 李路路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83,共10页
针对复杂地面约束的特点,结合履带车辆与轮式车辆各自的运动特点与优势,提出了一种可在轮式与履带式之间相互转化的新型轮履复合变形车轮结构方案。该变形轮可根据不同的地面特点,通过自我形态的改变以实现轮式与履带式之间的切换。分... 针对复杂地面约束的特点,结合履带车辆与轮式车辆各自的运动特点与优势,提出了一种可在轮式与履带式之间相互转化的新型轮履复合变形车轮结构方案。该变形轮可根据不同的地面特点,通过自我形态的改变以实现轮式与履带式之间的切换。分析了轮履复合车轮的工作原理,应用数学推导对各构件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出变形轮各构件的参数对履带长度的相对变化量影响的最优解。对搭载了此变形轮的底盘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越障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与轮式运动模式对比履带式运动模式的越障性能更加优越。同时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机构参数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对轮履复合底盘车辆在坡路、壕沟及台阶等障碍路面进行了仿真分析,检验了其越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轮履复合车轮可以通过自我形态的变化来实现履带式与轮式的转化,同时具备高的机动性与高的越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履复合 参数化建模 遗传算法 多体动力学 越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车身壳体曲面零件的仿生设计研究
17
作者 李宇鹏 孙洪胜 +2 位作者 刘鸣华 赵永昌 张世珍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2-216,共5页
以板壳类中的甲鱼壳为例,研究其结构特性,借助逆向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应用Pro/E软件对壳体曲面、骨骼截面进行了仿生设计;以Pro/E和Matlab软件相结合创建了更利于加工的复合曲面;结合轿车车身零件的设计要求对重构曲面进行了受力分析... 以板壳类中的甲鱼壳为例,研究其结构特性,借助逆向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应用Pro/E软件对壳体曲面、骨骼截面进行了仿生设计;以Pro/E和Matlab软件相结合创建了更利于加工的复合曲面;结合轿车车身零件的设计要求对重构曲面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对其在轿车车身零件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壳仿生 复合派生曲面 轿车壳体零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仁里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型 被引量:49
18
作者 周芳春 刘翔 +9 位作者 李建康 黄志飚 肖国强 李鹏 周厚祥 石威科 谭黎明 苏俊男 陈虎 汪宣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91,共15页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位于燕山期幕阜山复式岩体西南缘,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伟晶岩脉产在花岗岩内部裂隙或灌入冷家溪群片岩中。矿区伟晶岩可分为微斜长石型、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钠长石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四个...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位于燕山期幕阜山复式岩体西南缘,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伟晶岩脉产在花岗岩内部裂隙或灌入冷家溪群片岩中。矿区伟晶岩可分为微斜长石型、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钠长石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四个类型分带,且脉体呈NE-SW向分布。相对于北东部的伟晶岩,南西部的伟晶岩具有较高的分异度,铌钽矿化程度高,仁里矿区为幕阜山地区铌钽矿化浓集中心,是幕阜山地区铌钽等稀有金属主要产地。较大规模伟晶岩脉具有较完善的分带,铌钽矿化主要产在伟晶岩内部的中-粗粒白云母钠长石带和锂云母石英带。各伟晶岩脉总体上具有地表品位低,深部品位升高的特点,在标高411 m时,品位达到最高值(Ta_2O_5品位0.438%),说明仁里矿区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文在总结仁里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周边及深部的找矿方向,建立了复式岩体"体中体"成矿模型。区域找矿需要重视浅部低品位伟晶岩脉的深部评价,按照"北找钽铌、南找锂"的原则开展外围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矿床 花岗伟晶岩 成矿特征 "体中体"成矿模型 仁里 幕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火山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钟福军 潘家永 +5 位作者 夏菲 张勇 刘国奇 刘颖 邢兴庆 孙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在应用"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山铀矿田危机矿山科研成果与前人成果资料,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系统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要素的火山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并阐述了其应用流程,对我... 在应用"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山铀矿田危机矿山科研成果与前人成果资料,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系统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要素的火山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并阐述了其应用流程,对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勘查具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 找矿模型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系统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阜山矿集区黄柏山锂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鹏 李建康 +4 位作者 张立平 黄志飚 黄小强 韩志辉 姜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09-2024,共16页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稀有金属矿集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锂铌钽资源基地,区域锂资源主要集中于锂辉石伟晶岩中。但此类伟晶岩常受到岩浆出溶热液的叠加作用,导致锂不同程度的流失,因此新鲜锂辉石伟晶岩的产出条件与精准定位,成为区域成矿...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稀有金属矿集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锂铌钽资源基地,区域锂资源主要集中于锂辉石伟晶岩中。但此类伟晶岩常受到岩浆出溶热液的叠加作用,导致锂不同程度的流失,因此新鲜锂辉石伟晶岩的产出条件与精准定位,成为区域成矿理论研究与锂资源勘查的突破重点。笔者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幕阜山地区新发现的黄柏山锂铌钽矿床,产出了区域少有的大规模新鲜锂辉石伟晶岩脉。本次研究在黄柏山矿床已开展的化探、探槽、钻探等勘查工作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床的地质条件,精确厘定其成矿时代,初步建立了仁里-黄柏山矿田成矿模型,并进一步指出区域找矿方向。黄柏山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西南缘,矿床内伟晶岩总体沿片岩片理产出,其类型主要为(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和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化组合为Be-Nb-Ta-Li,稀有金属矿物主要为绿柱石、铌钽铁矿和锂辉石。矿床内锂辉石多为新鲜无蚀变(>96%),少数晶体边缘具弱蚀变或锂辉石+石英蠕虫状共生结构,为岩浆演化晚阶段流体出溶导致的弱酸性交代所致。三种类型锂辉石的Li 2O为7.72%~7.82%,基本未发生锂的流失,这与区域构造交汇导致容矿空间封闭性弱,岩浆演化出溶热液第一时间运移扩散有关。黄柏山矿床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133.0±1.5Ma),与幕阜山矿集区二云母花岗岩成矿阶段时限(135.8~133.0Ma)一致。本次工作通过对仁里-黄柏山矿田伟晶岩地表类型分带的重新厘定,结合区域已有的成矿母岩及伟晶岩垂向分带研究成果,提出黄柏山矿床、仁里矿床、深部成矿母岩三者从西至东呈现出由高至低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建立矿田“体中体”模型。该模型及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特点显示,矿田西南部冷家溪群与幕阜山岩体接触带区域,尤其是高地形地区,仍具有锂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成矿特征 铌钽铁矿U-Pb定年 “体中体”成矿模型 黄柏山矿床 幕阜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