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0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1
作者 YANG Zhi−rong YE Zhong−min +2 位作者 LIU Jin−liang RAO Zhu−shi XIAO Wang−qiang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0-1012,共13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dampers,such as insufficient damping force after power failure and susceptibility to settlement.In order to achi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dampers,such as insufficient damping force after power failure and susceptibility to settlement.In order to achieve this,a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MRF damper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mper,along with simulation analysis on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ultimately validated through experimental testing on the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thereby corroborating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results.Concurrently,this process generated valuable test data for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mi-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grated permanent magnet effectively accomplishes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The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of the damping channel is 0.2 T in the absence of current,increases to 0.5 T when a maximum forward current of 4 A is applied,and becomes 0 T when a maximum reverse current of 3.8 A is applied.When the excitation amplitude is 8 mm and the frequency is 2 Hz,with the applied currents varying,the maximum damping force reaches 8 kN,while the minimum damping force measures at 511 N.Additionally,at zero current,the damping force stands at 2 kN,which aligns closely with simulation results.The present paper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semi-active MRF damp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 damper permanent magne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永磁电机挤压油膜阻尼器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雪岩 鲁英杰 +3 位作者 朱龙飞 王泽路 张超 李晓健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9,共12页
高速永磁电机在接近临界转速时,转子振动振幅明显增大,会导致转子疲劳破坏甚至定子转子之间产生摩擦,在轴承支撑处安装挤压油膜阻尼器可以抑制振动。为此选定某型号高速永磁电机转子,针对该高速永磁电机转子的参数设计挤压油膜阻尼器,... 高速永磁电机在接近临界转速时,转子振动振幅明显增大,会导致转子疲劳破坏甚至定子转子之间产生摩擦,在轴承支撑处安装挤压油膜阻尼器可以抑制振动。为此选定某型号高速永磁电机转子,针对该高速永磁电机转子的参数设计挤压油膜阻尼器,依据油膜理论确定了油膜承载长度、油膜半径、间隙、偏心率、滑油黏度等5个挤压油膜阻尼器参数,建立了挤压油膜阻尼器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油膜承载长度、油膜半径、间隙、偏心率、滑油黏度5个参数分别对最大油膜压力、油膜反力、油膜阻尼系数、油膜刚度系数的影响,分析最大油膜压力、油膜反力、油膜阻尼系数、油膜刚度系数4个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趋势并给出选择挤压油膜阻尼器参数的原则,为高速永磁电机上应用挤压油膜阻尼器提供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油膜阻尼器 阻尼器设计 油膜压力 高速永磁电机 油膜阻尼系数 电机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谱设计的被动消能减震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丽 韩建平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建设韧性城市的实质是实现城市灾后的可修复和自修复功能,消能减震技术为提高城市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性能谱设计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中低层框架结构的减震设计方法,将结构阻尼参数、响应及地震动参数结合起来,通过... 建设韧性城市的实质是实现城市灾后的可修复和自修复功能,消能减震技术为提高城市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性能谱设计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中低层框架结构的减震设计方法,将结构阻尼参数、响应及地震动参数结合起来,通过改变结构性能参数达到控制其响应的目的;并采用该方法对一6层Benchmark钢框架结构进行减震设计,对比分析在远场和近场有、无明显脉冲地震动记录下,减震设计前后结构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易损性。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近场非脉冲和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下的结构响应基本一致,且略大于远场地震动记录下;在弹塑性至倒塌阶段,近场非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下的结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动记录下;相比于远场和近场非脉冲型地震动记录,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记录更容易引起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基于性能谱减震设计方法设计的结构,其抗倒塌能力在远场、近场非脉冲和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下分别提高了44.8%、43.8%和45.6%,进一步说明该减震设计方法受地震动记录的影响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谱设计 钢框架 黏滞阻尼器 OPENSEES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型惯容系统多自由度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4
作者 管涛 王善库 +1 位作者 葛新广 王昌盛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研究串联型惯容系统多自由度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简明封闭解,分析了惯容系统参数及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串联型惯容系统力学构造图,建立多自由度结构-惯容系统耦合地震动方程。其次,运用二次式分解法推导出建筑结构... 研究串联型惯容系统多自由度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简明封闭解,分析了惯容系统参数及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串联型惯容系统力学构造图,建立多自由度结构-惯容系统耦合地震动方程。其次,运用二次式分解法推导出建筑结构节点相对于地面的绝对位移、层间节点位移及串联型惯容系统阻尼力等系列响应的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并研究了惯容系统参数及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串联型惯容系统对结构层间位移和顶层绝对位移的减震性能具有非一致性特点;在层间位移较大的楼层设置惯容系统的布置策略是经济可行的。本文可为惯容系统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惯容系统 简明封闭解 二次式分解法 参数分析 阻尼器布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放大型电涡流扭矩阻尼器的缓速性能研究
5
作者 华旭刚 黄豪 +3 位作者 王文熙 王帅 余天赋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由于展开速度过快,旋转机构展开到预定形态时常引起机构与限位装置碰撞而造成损坏,如SpaceX公司生产的猎鹰9号火箭在折叠支腿展开过程中,过大转角速度可能导致支腿销铰破坏.加装阻尼器可减缓机构转速,提升展开安全性,是火箭稳定着陆的... 由于展开速度过快,旋转机构展开到预定形态时常引起机构与限位装置碰撞而造成损坏,如SpaceX公司生产的猎鹰9号火箭在折叠支腿展开过程中,过大转角速度可能导致支腿销铰破坏.加装阻尼器可减缓机构转速,提升展开安全性,是火箭稳定着陆的前提与保证.传统位移型阻尼器不具备速度适应能力,在应用于机构展开时存在展开卡死风险;而传统高压油液阻尼器在高速运作下易引发漏液造成失效.电涡流扭矩阻尼器作为一类新型的速度型阻尼器,可用于减缓机构转动角速度,具有不需外接电源、无工作流体、耐久性强等优势,但因永磁体与导体板的相对运动速度小导致其耗能效率不高,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为加强传统复合管电涡流阻尼器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磁路优化后的复合管电涡流扭矩阻尼器.相较于传统的复合管电涡流阻尼器,本文提出的阻尼器有更小的磁漏和安装体积,此外,加入齿轮增速装置提升其工作转速,进一步提升耗能性能.基于COMSOL分析软件建立了电涡流扭矩阻尼器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空气间隙、导体管厚度、背铁厚度等参数对扭转阻尼系数的影响;同时考虑安装空间尺寸,推导了电涡流阻尼力计算公式,提出了复合管电涡流扭矩阻尼系数估算公式.制造了速度放大型电涡流扭矩阻尼器样机和展开机构原理验证装置,并进行了冲击缓速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特定的阻尼器参数,合理地对永磁体及导体板的厚度取值,能获得较大的扭转阻尼系数;本文提出的阻尼系数估算方法能精确描述速度放大型电涡流扭矩阻尼器在阻尼线性段的力学性能;采用质量为12 kg左右的阻尼器样机可将试验展开机构在最不利工况下的最终动能耗散效率达41.6%,具有较强耗能效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耗能 电涡流扭矩阻尼器 速度放大 缓速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式塔筒的减振方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申彦利 王高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为探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于钢-混凝土组合式风电塔筒的震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筒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不同类别场地环境下选取相应的地震波对3种结构进行相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为探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于钢-混凝土组合式风电塔筒的震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筒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不同类别场地环境下选取相应的地震波对3种结构进行相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在不同场地环境下TMD对主结构的减振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钢混组合式塔架在岩石、硬土场地和软弱土场地下地震响应更激烈;TMD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地震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塔筒的振动,且D-MTMDs对震致振动控制效果优于STMD;结构对于岩石、硬土土场地环境下的控制效果略优于其他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塔筒 地震响应 非线性分析 振动控制 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调谐液体阻尼器的悬挂结构减震性能分析
7
作者 何晴光 廖欣 朱前坤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798,共10页
悬挂结构体系因其特殊的传力方式,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显著水平变形。文章探讨在悬挂结构顶层安装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抗震方案,在不显著增加结构刚度的前提下,可减小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基于构建的TLD-悬挂结构运动模型,利用MATLAB... 悬挂结构体系因其特殊的传力方式,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显著水平变形。文章探讨在悬挂结构顶层安装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抗震方案,在不显著增加结构刚度的前提下,可减小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基于构建的TLD-悬挂结构运动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地震动特性、质量比、频率比和液体阻尼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TLD与悬挂结构的质量比为10%且频率比接近1时,TLD对悬挂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具有更好的综合减震效果。尽管TLD在控制位移响应方面的效果因地震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增大其阻尼比一般有助于提升减震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脉冲型地震动激励下TLD对悬挂结构的控制效果有所下降,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探索更有效的减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结构 调谐液体阻尼器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冲击动力学仿真与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晓伟 田泽辉 +3 位作者 邓旺群 聂卫健 刘文魁 张广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冲击载荷作用下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冲击仿真和冲击试验研究。该方法基于短轴承理论和有限元方法,考虑冲击载荷,构建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冲击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阻尼器供油、不供油以及... 提出了一种冲击载荷作用下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冲击仿真和冲击试验研究。该方法基于短轴承理论和有限元方法,考虑冲击载荷,构建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冲击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阻尼器供油、不供油以及冲击载荷脉宽影响,采用时域方法进行冲击动力学仿真计算。进一步设计了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冲击试验台,采用电动激振器模拟三角波进行冲击试验,分别在阻尼器供油、不供油以及不同冲击载荷脉宽条件下开展了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冲击仿真与冲击试验的最大响应变化规律一致、误差小于15%,验证了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冲击动力学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发现阻尼器在冲击过程能起到降低最大冲击响应约30%的效果,为冲击载荷下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旋转机械的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抗冲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笼 挤压油膜阻尼器 冲击动力学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电涡流阻尼单元的平面阻尼特性研究
9
作者 陈政清 刘昕伯 +3 位作者 黄智文 郭文超 曹益文 张弘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5,共9页
研究了板式电涡流阻尼单元(planar eddy current damper,PECD)的阻尼特性随平面振动方向的变化规律。首先,推导了PECD发生相对平移运动时电涡流阻尼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发现PECD相对平移运动产生的电涡流阻尼力并不一定与速度方向完全相反... 研究了板式电涡流阻尼单元(planar eddy current damper,PECD)的阻尼特性随平面振动方向的变化规律。首先,推导了PECD发生相对平移运动时电涡流阻尼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发现PECD相对平移运动产生的电涡流阻尼力并不一定与速度方向完全相反,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2个分量可由一个2×2的平面阻尼系数矩阵与相对速度向量的乘积唯一确定。其次,分别选取4种典型永磁阵列的PECD,采用电磁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平面阻尼系数矩阵和阻尼力随速度方向的变化,验证了上述阻尼力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并提出了PECD的等效阻尼系数概念。然后,针对等效阻尼系数各向同性的PECD,在保证永磁体高度和投影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分析了其阻尼系数随永磁体数量和永磁体行、列间距的变化规律。最后,开展了阻尼系数各向同性PECD的阻尼系数测试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质量阻尼器 电涡流阻尼 振动控制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动态性能分析
10
作者 沈钰杰 季凯 +2 位作者 黄荣楠 杨晓峰 刘雁玲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法物理实现的问题,以应用机电惯容器的车辆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为被控模型,设计了基于分数阶天棚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跟踪分数阶悬架的力学性能输出。分别从频域与时域的角度对分数阶天棚惯容和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在降低乘坐舒适性方面相比于整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在随机路面输入下,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18.3%,而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降低20.6%,台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进一步提升了乘坐舒适性,为车辆ISD悬架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ISD悬架 分数阶微积分 天棚控制 机电惯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阻尼理论的海上风机减振甲板特性研究
11
作者 董霄峰 任绅铖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7,共14页
当前,海上风电正朝“大容量、高塔筒、长叶片”的方向发展,在复杂海洋环境影响下,更加柔性的海上风机容易引发结构超限振动或疲劳振动问题,对海上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引入颗粒阻尼理论解决海上风机的振动控制问题。首先,充... 当前,海上风电正朝“大容量、高塔筒、长叶片”的方向发展,在复杂海洋环境影响下,更加柔性的海上风机容易引发结构超限振动或疲劳振动问题,对海上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引入颗粒阻尼理论解决海上风机的振动控制问题。首先,充分考虑风机内部空间布局与限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减振颗粒甲板(VR-PD)结构形式;其次,建立了有限元与离散元(FEM-DEM)耦合的海上风机单自由度模型,并分别从颗粒的阻塞性和非阻塞性、颗粒半径和数量、腔体尺寸和颗粒叠加层数、腔体边壁倒角、颗粒质量比、结构自振周期等六方面进行VR-PD的减振特性研究;最后,建立了等质量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模型,考虑急停工况、停机工况和地震工况对两者减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VR-PD最多可提升阻尼比70.6%、多降低12.9%的振动位移和9.5%的振动加速度,VR-PD不仅减振效果优于TMD,而且可以更好地适应海上风机的内部空间,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器 调谐质量阻尼器 FEM-DEM耦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减震技术在某医院综合楼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12
作者 侯宏涛 王琴 张鑫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147,共8页
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的特点,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消能器的组合应用方法。文中以某医院综合楼抗震加固工程为例,提出了消能器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布置原则,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并对比了结构加固前、后的抗震... 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的特点,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消能器的组合应用方法。文中以某医院综合楼抗震加固工程为例,提出了消能器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布置原则,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并对比了结构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变化,给出了黏滞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在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对结构采用组合减震技术加固后,抗震性能提升明显。黏滞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只增加结构的阻尼,不提供刚度,对减小地震作用力明显,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提供的附加阻尼比小于多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只提供刚度,不提供阻尼,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会屈服耗能,为结构提供刚度和阻尼,对于控制结构变形作用明显。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消能器经合理的设计组合,可以有效控制结构变形,减小地震作用力,获得较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黏滞阻尼器 组合减震技术 抗震加固 医疗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工况下40Cr/铜镶嵌石墨关节轴承的摩擦磨损性能
13
作者 梁杰 李宗来 +2 位作者 高琳 魏旭东 韩红安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2,共6页
针对某海洋工况核电阻尼器开发了内圈外表面附有TiAlN涂层和无涂层的2种40 Cr/铜镶嵌石墨自润滑关节轴承,使用自主研发的负载模拟台对其进行了微动磨损试验,试验中径向载荷为2400 N,频率为2 Hz,摆动角度为±6°,试验时间为45 h... 针对某海洋工况核电阻尼器开发了内圈外表面附有TiAlN涂层和无涂层的2种40 Cr/铜镶嵌石墨自润滑关节轴承,使用自主研发的负载模拟台对其进行了微动磨损试验,试验中径向载荷为2400 N,频率为2 Hz,摆动角度为±6°,试验时间为45 h,结果表明:两关节轴承摩擦系数变化趋势相似,摩擦初期TiAlN涂层减摩效果显著,但8 h后有涂层关节轴承的摩擦系数更大。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关节轴承在工作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内圈外表面应力呈椭圆形分布,与实际磨损区域高度吻合。通过数字显微镜分析发现,无涂层关节轴承内圈外表面以浅层犁沟为主,而有涂层关节轴承内圈外表面因TiAlN磨粒与石墨混合形成硬度更高的混合磨粒,导致犁沟深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关节轴承 阻尼器 自润滑 涂层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双向比的油气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
14
作者 章新 肖增亮 +1 位作者 董荻 李占龙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在多级阻尼切换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中,考虑减振器双向比和阻尼系数的最优匹配,以对车辆进行更优的阻尼控制。建立四级阻尼切换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将半主动控制方法与实际天棚阻尼控制方法及被动悬架系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30 ... 在多级阻尼切换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中,考虑减振器双向比和阻尼系数的最优匹配,以对车辆进行更优的阻尼控制。建立四级阻尼切换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将半主动控制方法与实际天棚阻尼控制方法及被动悬架系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30 km/h的B级路面谱和40 km/h的C级路面谱这两种不同的运行条件下,当以被动悬架为比较基准时,多级阻尼切换半主动控制方法对弹簧质量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悬架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这3个性能指标的改善程度,约是实际天棚阻尼控制方法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减振器 多级阻尼切换 双向比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减震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15
作者 鲁正 张家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碰撞出力时机可控的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semi-active impact damper,SAID),旨在控制地震激励下土木工程结构的多模态振动,SAID无需额外的控制元件,依靠其碰撞作动力干预结构振幅的积累实现振动控制。根据SAID力学模... 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碰撞出力时机可控的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semi-active impact damper,SAID),旨在控制地震激励下土木工程结构的多模态振动,SAID无需额外的控制元件,依靠其碰撞作动力干预结构振幅的积累实现振动控制。根据SAID力学模型和对应半主动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碰撞净距可调的装置构造,并开展了振动台试验,探究了SAID系统在5层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SAID系统可以有效减小结构顶层加速度和结构层间位移,依据时频能量分析可以发现SAID能够在可控碰撞中将结构的振动能量由低阶模态向高阶模态转移,从而快速耗散能量,并有效限制主导模态所引起的结构反应。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SAID系统的优化方案增强型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enhanced semi-active impact damper,ESAID)系统,以减少冲击引起的加速度突变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SAID系统的减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 多模态振动控制 时频能量分析 碰撞耗能装置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铅复合分级耗能屈曲约束支撑性能分析
16
作者 贺拥军 刘学文 周绪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887,共9页
传统屈曲约束支撑(BRB)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通常处于弹性状态,不能耗散能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将一字型屈曲约束支撑核心板开孔与铅芯组合,提出了一种钢铅复合分级耗能屈曲约束支撑(SLBRB)。首先介绍了SLBRB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其次采用ABAQU... 传统屈曲约束支撑(BRB)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通常处于弹性状态,不能耗散能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将一字型屈曲约束支撑核心板开孔与铅芯组合,提出了一种钢铅复合分级耗能屈曲约束支撑(SLBRB)。首先介绍了SLBRB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其次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SLBRB建模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研究了铅芯面积、铅芯布置形式和铅芯直径与核心板开孔宽度的比值(径宽比)三个关键参数对SLBRB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SLBRB各关键参数的建议值。结果表明:SLBRB的构造设计合理,铅芯与核心板能够协同工作;滞回曲线饱满,分级耗能能力良好;建议铅芯面积取值应保证Fd/Fc小于0.229;宜采用单根铅芯布置形式;径宽比取值应小于等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分级耗能 滞回特性 铅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磁流变与液压机器人关节设计及冲击抑制
17
作者 杨坤全 马佰周 +1 位作者 余春梅 黄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2-339,349,共9页
液压机器人足端与地面接触时容易产生较大的碰撞冲击,其会导致零部件受损,严重影响足式机器人使用寿命。针对于此,这里提出了将磁流变阻尼器串联于液压驱动关节实现一体化的减振新方法。首先,以足端可达面积最大为目标,对液压足式机器... 液压机器人足端与地面接触时容易产生较大的碰撞冲击,其会导致零部件受损,严重影响足式机器人使用寿命。针对于此,这里提出了将磁流变阻尼器串联于液压驱动关节实现一体化的减振新方法。首先,以足端可达面积最大为目标,对液压足式机器人腿部结构进行优化,确定腿节长度、摆角及驱动器尺寸。其次,依据垂落工况设计磁流变阻尼器,并将其通过共用活塞杆的方式与液压作动器串联共同形成液压阻尼作动器。然后,依据单腿垂落冲击工况设计模糊控制器,进而减少冲击后的活塞杆位移误差。最后,通过单腿垂落冲击试验知:串有磁流变阻尼器的液压作动器对足式机器人具有明显的抗冲击效果,致使机械腿动态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足式机器人 磁流变阻尼器 液压阻尼作动器 垂落冲击 模糊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容阻尼器的相邻结构地震响应的优化控制与对比研究
18
作者 蒲武川 程淦 胡小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相邻建筑间引入消能阻尼器可有效控制结构振动响应,惯容阻尼器在相邻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不同类型的惯容阻尼器的控制效果的差异有待深入研究。该文针对多层不等高相邻结构,以相邻柔性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对刚性... 相邻建筑间引入消能阻尼器可有效控制结构振动响应,惯容阻尼器在相邻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不同类型的惯容阻尼器的控制效果的差异有待深入研究。该文针对多层不等高相邻结构,以相邻柔性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对刚性结构响应进行约束的条件下,采用全局优化求解器确定控制装置的最优参数。分别采用黏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 dampers,VED)、调谐惯容阻尼器(tuned inerter dampers,TID)和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s,TVMD)连接相邻结构,研究了结构周期比和阻尼器布置位置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对比VED、TID和TVMD的控制效果,提出了TID和TVMD的混合控制方案,并通过时程响应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惯容阻尼器能实现对相邻结构地震响应的有效控制,所需阻尼参数显著小于VED;TID和TVMD混合控制相对于单一类型惯容阻尼器的优化方案的参数需求更大,但能更好地平衡柔性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结构 惯容阻尼器 振动控制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汲能一体化的新型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
19
作者 李芦钰 赵紫阁 +2 位作者 梁启刚 张晓华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0,共13页
近年来,离合惯容阻尼器(clutching inerter damper,CID)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广泛研究。由于被动CID装置未考虑飞轮速度重置并不能实现理想的分段模型,导致其控制性能受限,因此本研究探讨了CID理想模型的半主动实现。文中从理想CID模型与... 近年来,离合惯容阻尼器(clutching inerter damper,CID)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广泛研究。由于被动CID装置未考虑飞轮速度重置并不能实现理想的分段模型,导致其控制性能受限,因此本研究探讨了CID理想模型的半主动实现。文中从理想CID模型与被动CID模型的对比研究出发,深入阐述了2种模型的性能差异与局限性。随后,提出了一种汲能减振一体化的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Electromechanical clutching inerter damper,ECID)方案,给出了电惯容、飞轮速度重置与汲能功能的实施方案,建立了ECID的机电混合仿真模型。通过理论与仿真分析,深入研究了ECID的控制性能和汲能性能,探究了ECID内部电路中电阻和电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了ECID具有显著的振动控制和能量回收能力。本研究为离合惯容器、变惯容和能量回收提供了综合方案,对自供能半主动变惯容装置的发展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 减振汲能一体化 半主动控制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建模与控制
20
作者 冯桂珍 李正川 +1 位作者 韩翔宇 李韶华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5,617,共9页
为了改善路面激励和电磁激励综合作用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平顺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简称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建立了改进后的双曲正切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轮毂电... 为了改善路面激励和电磁激励综合作用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平顺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简称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建立了改进后的双曲正切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轮毂电机模型,分析了不同偏心状态下电磁激励的变化规律;其次,考虑路面不平顺和电磁激励综合作用对悬架的影响,构建了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系统,研制了电动轮台架实验装置;然后,考虑参数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具有较强鲁棒性的H_(∞)状态反馈控制器,分析了随机和冲击波路面下的动力学响应,发现所设计的控制算法相比于被动和天棚控制都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和自行研制的电动轮台架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电动汽车H∞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半主动悬架 磁流变阻尼器 H_(∞)鲁棒控制 电动轮台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