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隔层纤维纸微观结构及热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晓勇 陈叔平 +3 位作者 张亚娟 于洋 于海峰 王波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9,共10页
纤维纸因其材料轻质、厚度较小及低导热系数等优点,适用作多层绝热间隔层。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探究了玻璃纤维纸、植物纤维纸和化学纤维纸的微观结构及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和化学纤维表面光滑... 纤维纸因其材料轻质、厚度较小及低导热系数等优点,适用作多层绝热间隔层。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探究了玻璃纤维纸、植物纤维纸和化学纤维纸的微观结构及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和化学纤维表面光滑,横截面呈圆形状;植物纤维具有天然纹理,横截面为扁平状。各纤维纸的纤维直径存在显著差异,且玻璃纤维纸的纤维直径最小。3种纤维纸中,化学纤维纸的孔隙率最小(83.62%),植物纤维纸则拥有最大的总孔隙体积(7.174×10^(-3)m^(3)/kg),而玻璃纤维纸具有最大的总孔隙面积(3 889 m^(2)/kg)。在热物理性质方面,玻璃纤维纸的水平、垂向导热系数及比热容均最低,但热扩散系数则显著高于植物纤维纸和化学纤维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绝热 间隔层纤维纸 压汞法 瞬态平面热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硫铝酸盐水泥砂浆孔结构演变研究
2
作者 王丹 薛善彬 +1 位作者 白如飞 郭哲名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2-861,共10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水灰比(W/C)硫铝酸盐水泥(SAC)砂浆力学性能与毛细吸水性能随龄期的演化规律,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表征了SAC砂浆特定龄期孔结构与硬化过程中的动态孔结构,结合压汞法、吸水数据和理论模型讨论了LF-NMR测试中SAC... 本文研究了不同水灰比(W/C)硫铝酸盐水泥(SAC)砂浆力学性能与毛细吸水性能随龄期的演化规律,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表征了SAC砂浆特定龄期孔结构与硬化过程中的动态孔结构,结合压汞法、吸水数据和理论模型讨论了LF-NMR测试中SAC砂浆表面弛豫速率的取值。结果表明,经0.5 d标准养护后,0.45、0.50和0.55水灰比SAC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23.5、20.8、16.2和4.2、3.9、3.6 MPa,基本可达28 d龄期的60%以上。0.5 d龄期时,不同水灰比SAC砂浆的毛细吸水系数为0.020~0.042 g·cm^(-2)·min^(-0.5)。3 d龄期时,毛细吸水系数下降了18.5%~25.0%,此后至28 d龄期时变化较小。加水拌和后的0.5 d内,SAC砂浆孔结构快速演化,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在0.5~3 d龄期间逐渐稳定。利用毛细吸水系数等数据和理论模型估算的代表性毛细管直径与基于LF-NMR T_(2)谱测定的SAC砂浆孔隙直径间存在密切关联,当快交换模型中表面弛豫速率取值范围为0.0055~0.0420μm/ms时,二者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低场核磁共振 力学性能 毛细吸水系数 孔结构 压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P的压实作用对“微膨胀性”重塑泥岩微观结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唐瑜 马丽娜 +2 位作者 张戎令 王起才 李进前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722,共6页
泥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影响其工程特性,为探讨压实作用对高速铁路微膨胀性泥岩微观孔隙的影响,制备6种不同干密度的重塑泥岩试样,采用冷冻干燥机对饱和后的试样进行干燥,进而... 泥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影响其工程特性,为探讨压实作用对高速铁路微膨胀性泥岩微观孔隙的影响,制备6种不同干密度的重塑泥岩试样,采用冷冻干燥机对饱和后的试样进行干燥,进而通过压汞试验对不同压实状态下的重塑泥岩微孔隙形状、孔隙体积、孔隙面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塑泥岩中除了存在圆柱形孔外,还含有大量瓶颈孔;参照shear提出的孔隙划分方法对孔径不同的孔隙进行了分类,发现重塑泥岩中的孔隙多分布于颗粒间及团粒内,压实作用在微观上表现为对大孔隙的压缩引起的大孔隙向小孔隙的转化;压实度不同的泥岩孔隙总面积几近相同且孔隙面积多存在于颗粒内,压实作用越大,团粒内孔隙面积越小;对压汞法实测孔隙率小于理论计算孔隙率这一现象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及说明,应用线性回归分析了实测孔隙率与计算孔隙率的关系;确定了通过压汞法测定泥岩微孔隙结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膨胀泥岩地区高速铁路修建提供参考依据,对同类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泥岩 压汞试验 压实作用 孔隙划分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砂-硅酸钠碱激发矿渣砂浆干缩和微观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海明 秦子光 +2 位作者 陈杰 张亚东 吴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碱激发材料(AAMs)具有高强、低碳等优点,但是其相较于水泥基材料较大的干燥收缩率限制了其应用和推广。该文设计了一种复合激发剂,开展了硼砂-硅酸钠碱激发矿渣(AAS)砂浆的干缩和微观特性试验研究。采用压汞法(MIP)、X射线衍射(XRD)、... 碱激发材料(AAMs)具有高强、低碳等优点,但是其相较于水泥基材料较大的干燥收缩率限制了其应用和推广。该文设计了一种复合激发剂,开展了硼砂-硅酸钠碱激发矿渣(AAS)砂浆的干缩和微观特性试验研究。采用压汞法(MI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分析了复合激发剂减缩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硼砂-硅酸钠复合激发剂有效降低了AAS砂浆的干缩;XRD结果显示AAS砂浆中存在钠硼解石相(NaCaB_(5)O_(6)(OH)_(6)(H_(2)O)_(5));FTIR分析表明,最优硼砂比例下(20%),AAS砂浆的Si—O—T(T代表Si、Al或B)谱带明显增强,通过MIP分析得到AAS砂浆的中孔(<50nm)数量减少,这有助于缓解收缩应力,降低砂浆的干缩率。该研究结果可以为AAMs的减缩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激发学生在建筑领域的碳减排思维,提升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材料 硼砂 干缩 压汞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与盐溶液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体变与渗透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考飞 张可能 贺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针对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材料在干湿循环作用及复杂化学环境下的性能演化问题,开展了盐溶液入渗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的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了干湿循环次数、膨润土掺入比、盐溶液浓度对压实混合土材料体变特征与渗透特性的影响... 针对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材料在干湿循环作用及复杂化学环境下的性能演化问题,开展了盐溶液入渗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的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了干湿循环次数、膨润土掺入比、盐溶液浓度对压实混合土材料体变特征与渗透特性的影响,并结合压汞试验揭示了试样收缩变形与渗透系数变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压实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试样累计收缩变形逐渐增大,收缩趋势随入渗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渗透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且随着盐溶液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增大混合土中膨润土掺量可以提高试样化学相容性,减少胀缩变形并减小渗透系数。压汞试验表明,盐溶液入渗及干湿循环作用导致土体孔隙“双峰”分布特征减弱,土体中的大孔数量及孔径减小,小孔略有增多;随着入渗的盐溶液浓度增加,小孔变化不明显,而土体总孔隙率及大孔数量减小,进而导致土体收缩变形增大、渗透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膨润土 干湿循环 渗透系数 盐溶液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自护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宇 金峰 +1 位作者 南康宁 周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9,176,共9页
随着水下自护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关键工艺参数水下保护剂浓度对水下自护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热点。基于水下自护技术,在常用工作浓度范围内,对水下自护混凝土的素混凝土力学性能、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微观孔隙... 随着水下自护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关键工艺参数水下保护剂浓度对水下自护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热点。基于水下自护技术,在常用工作浓度范围内,对水下自护混凝土的素混凝土力学性能、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微观孔隙结构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水下保护剂浓度下,水下自护素混凝土抗压强度水陆强度比均超过80%;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水陆强度比约在40%~65%,水下保护剂浓度越高,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水陆强度比越低;混凝土基质区域孔隙率和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存在负相关关系;水下保护剂能够有效提升水下自护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水下保护剂浓度的提升会对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强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合理选择水下保护剂浓度并增加钢筋用量是提升水下自护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可靠性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自护混凝土 水下保护剂 钢筋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孔隙结构非饱和黏土孔隙分布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思奇 裴华富 +1 位作者 谭道远 朱鸿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3,374,共12页
由于孔隙分布曲线的复杂性,在非饱和过程中黏土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尚不明晰,这导致基于孔隙分布模型计算土-水特征曲线存在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干缩试验与压汞试验,对单孔与双孔结构重塑黏土在脱湿过程中孔隙分布曲线的变化... 由于孔隙分布曲线的复杂性,在非饱和过程中黏土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尚不明晰,这导致基于孔隙分布模型计算土-水特征曲线存在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干缩试验与压汞试验,对单孔与双孔结构重塑黏土在脱湿过程中孔隙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脱湿过程中孔隙分布曲线存在平移、缩放等变换。构建了t分布和双t分布函数,提取了孔隙分布曲线的自由度、峰值、峰值对应的孔隙直径作为特征参数来表征孔隙分布变化规律,发现了特征参数和土样孔隙比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含水率-孔隙比-孔隙分布曲线关系,提出了一个考虑孔隙结构变化的重塑黏土土-水特征曲线计算框架。最后,与试验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非饱和土 孔隙分布曲线 压汞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干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弃土基可控性低强度材料静态力学特性及孔隙分布特征
8
作者 包益鋆 刘惠 +3 位作者 李书进 王宁宁 陈徐东 张文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8-195,共8页
针对大规模的水利水电项目通常需要一定量的土地用于建设水库、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导致产生大量的工程弃土,利用开挖弃土制备土基可控性低强度材料,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image correlation,DIC)和声发射技术(acoustic emission,... 针对大规模的水利水电项目通常需要一定量的土地用于建设水库、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导致产生大量的工程弃土,利用开挖弃土制备土基可控性低强度材料,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image correlation,DIC)和声发射技术(acoustic emission,AE)监测试件破坏特征以及损伤演化机制,通过压汞法(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试件内部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试件受压破坏后呈现完全破碎形态,裂缝在贯穿试件的过程中沿着最初方向持续发展,荷载到达峰值后裂缝发展主要以延伸为主直至破坏,试件内部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并无明显区别。试件内部孔隙率较高,孔隙较大,整体黏结性较低,部分孔隙有水化产物充填,在加载过程中起连结作用。本研究为科学调控弃土基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弃土 可控性低强度材料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声发射技术 压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库粉质粘土渗透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伟 李智睿 +2 位作者 曹克磊 陈磊 赵江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59-166,共8页
为探讨不同含水率下土体的微观结构与渗透特性的关联机理,以某水库坝体粉质粘土为试样,开展不同含水率粉质粘土的变水头渗透试验、压汞(MIP)试验和电镜扫描(SEM)试验,对其渗透系数、水力迂曲度、累计进-退汞曲线及孔径分布曲线进行分析... 为探讨不同含水率下土体的微观结构与渗透特性的关联机理,以某水库坝体粉质粘土为试样,开展不同含水率粉质粘土的变水头渗透试验、压汞(MIP)试验和电镜扫描(SEM)试验,对其渗透系数、水力迂曲度、累计进-退汞曲线及孔径分布曲线进行分析。通过对土体内部形貌、缺陷、颗粒结构等信息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关系数对土体微观结构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水力迂曲度与土样含水率及渗透系数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水力迂曲度逐渐增大,土样的抗渗能力得到增强,其变化实质是孔隙结构的改变使流体渗透能力发生变化。(2)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试样中大孔径孔隙体积和数量增加,小孔径孔隙体积和数量基本不变,使得土体的致密性降低、抗渗能力减弱。(3)随着含水率的减小,土体骨架以片状颗粒为主,且颗粒间直径逐渐减小,孔隙内部结构排列不规则程度变高,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土体的抗渗能力得到提升。(4)微观结构定量分析表明,随着试样含水率的增加,土体的扁平度和形状系数增大,定向概率熵无明显变化,并且在含水率达到21.7%时孔隙结构的规则程度达到最高。从微观角度证明粘土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会提高土体孔隙结构的有序性和渗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渗透试验 水力迂曲度 压汞试验 电镜扫描试验 微观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路基动态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10
作者 赵盛林 阎蕊珍 +1 位作者 张翛 韩东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1-849,共9页
【目的】探究循环流化床(CFB)固硫灰用作路基填料时在行车荷载下的动态性能。【方法】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GF固硫灰与DTH固硫灰在不同养护龄期、压实度、含水率及应力水平条件下动态回弹模量特性,并结合压汞测试分析了CFB固硫灰... 【目的】探究循环流化床(CFB)固硫灰用作路基填料时在行车荷载下的动态性能。【方法】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GF固硫灰与DTH固硫灰在不同养护龄期、压实度、含水率及应力水平条件下动态回弹模量特性,并结合压汞测试分析了CFB固硫灰试样孔隙分布特征与动态回弹模量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CFB固硫灰的动态回弹模量随f-CaO与SO_(3)含量及养护龄期的提升而增加,在0~7 d内提升显著,7~28 d增长缓慢;压实度、含水率、围压及偏应力的提升均会使CFB固硫灰的动态回弹模量增大,其中随着压实度与含水率的上升,动态回弹模量的提升幅度逐渐下降,偏应力和围压对CFB固硫灰动态回弹模量均有较大影响,且围压的影响更显著。压汞试验的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GF固硫灰试样总孔隙率与大孔径(>2 000 nm)密度低于DTH固硫灰,随着含水率的下降,GF固硫灰试样的总孔隙率与大孔密度增加,动态回弹模量变小。对两种CFB固硫灰不同含水率及压实度成型试件养护28 d后的动态回弹模量结果进行拟合,表明以体应力与八面体剪应力为变量的三参数理论模型预估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6),可有效预测CFB固硫灰的动态回弹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 动态回弹模量 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黏土在地铁荷载作用下微结构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唐益群 赵书凯 +2 位作者 杨坪 王建秀 张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103,共6页
采用GDS循环三轴试验、压汞分析,同时辅以电镜扫描,对上海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的饱和软黏土微观性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定性、定量化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在地铁运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隧道侧壁和底部地层都会存在结构... 采用GDS循环三轴试验、压汞分析,同时辅以电镜扫描,对上海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的饱和软黏土微观性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定性、定量化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在地铁运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隧道侧壁和底部地层都会存在结构单元之间的压密过程,而由于隧道底部承受来自地铁的荷载较大,压密趋势有所缓和,单元之间的错动将会是变形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荷载 压汞分析 软黏土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实高庙子膨润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12
作者 叶为民 钱丽鑫 +1 位作者 陈宝 郁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采用水汽平衡法和渗析法吸力控制技术,借助压汞仪法(MIP)和环境扫描电镜法(ESEM)等试验手段,在自由和侧限状态下,试验研究了被确定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首选缓冲材料的高庙子膨润土水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采用水汽平衡法和渗析法吸力控制技术,借助压汞仪法(MIP)和环境扫描电镜法(ESEM)等试验手段,在自由和侧限状态下,试验研究了被确定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首选缓冲材料的高庙子膨润土水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侧限条件与土中吸力对于高压实膨润土水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影响明显.在高吸力范围(3~309MPa)内,无论是处于侧限还是自由膨胀状态,高压实高庙子膨润土的含水量随控制吸力变化不大,且2种状态下数值基本一致;而当吸力低于3 MPa时,尤其是当吸力小于1 MPa时,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土样中,含水量随吸力的变化特征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从微观上看,随着控制吸力的降低,自由膨胀状态下,大量的水进入了集合体间的孔隙(大孔隙)中,压实膨润土的体积膨胀主要来自于集合体间孔隙(大孔隙)的膨胀;侧限状态下,内部膨胀力逐渐积累,集合体间的孔隙(大孔隙)被压缩,较小孔隙的数量不断增加,压实膨润土中的孔隙大小趋于均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庙子膨润土 微观结构 压汞仪法 环境扫描电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低温N_2吸附和CO_2吸附的构造煤孔隙结构表征 被引量:81
13
作者 李阳 张玉贵 +1 位作者 张浪 侯金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8-1196,共9页
我国煤层受多期次构造运动影响构造煤普遍发育,构造煤孔隙大小分布尺度较广(毫米~纳米级),孔隙结构较为复杂。不同尺度的孔隙结构控制着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孔隙表面)、扩散(纳米级孔隙)与渗流(微米~毫米级孔隙)等过程,是影响煤层气储... 我国煤层受多期次构造运动影响构造煤普遍发育,构造煤孔隙大小分布尺度较广(毫米~纳米级),孔隙结构较为复杂。不同尺度的孔隙结构控制着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孔隙表面)、扩散(纳米级孔隙)与渗流(微米~毫米级孔隙)等过程,是影响煤层气储存与运移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构造煤不同尺度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在潞安矿区采集4种破坏类型煤样,利用压汞法、低温N_2吸附法及CO_2吸附法分别测试了煤样的孔隙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各测试方法的优势孔径段,提出利用CO_2吸附法表征构造煤微孔(<2 nm)、低温N_2吸附法表征介孔(2~50 nm)、压汞法表征大孔结构(>50 nm)的孔隙结构多尺度联合表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煤样的孔容和孔比表面积均主要分布在微孔阶段,在0. 6 nm左右时的孔隙孔容量和孔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其中微孔容占总孔容的70%以上,微孔孔比表面积占总孔比表面积的99%以上,煤中孔容和孔比表面积分布存在微孔>大孔>介孔的规律。分析构造煤孔隙特征与煤体破坏类型的关系,随煤破坏程度增加,孔容和孔比表面积逐渐增高,大孔孔容比及介孔孔容比逐渐增大,微孔孔容比逐渐减小;孔容增幅主要体现在大孔阶段,比表面积增幅则主要体现在微孔阶段。其中大孔演化主要受控于角砾孔、碎粒孔及摩擦孔等外生孔,介孔演化受控于煤的大分子堆叠结构及分子间距,微孔演化主要受控于煤中芳香层片大小及排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 优势孔径 CO2吸附法 低温N2吸附法 压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冯竟竟 傅宇方 +1 位作者 陈忠辉 张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运用SEM高温疲劳实验系统、环境扫描电镜和压汞仪等对高温作用后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水泥基材料内部致密的水泥浆体结构逐渐被破坏,300℃后尤为严重,并且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孔隙率明显增加,阀值... 运用SEM高温疲劳实验系统、环境扫描电镜和压汞仪等对高温作用后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水泥基材料内部致密的水泥浆体结构逐渐被破坏,300℃后尤为严重,并且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孔隙率明显增加,阀值孔径不断增大,"孔粗大化"严重;高温对水泥砂浆的劣化影响比水泥净浆更为严重.材料微观结构的劣化意味着与材料渗透性有关的耐久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环境扫描电镜 压汞 微观结构 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黏土的土水特性及其孔隙分布 被引量:48
15
作者 孙德安 高游 +2 位作者 刘文捷 韦昌富 张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1-356,共6页
以桂林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气平衡法3种方法研究在全吸力范围内原状样和压实样的土水特性,并结合压汞试验研究其孔隙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当吸力约小于10 MPa时原状样的土水特征曲线略低于压实样,主要... 以桂林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气平衡法3种方法研究在全吸力范围内原状样和压实样的土水特性,并结合压汞试验研究其孔隙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当吸力约小于10 MPa时原状样的土水特征曲线略低于压实样,主要原因是原状样内部裂隙随吸力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当吸力约大于10 MPa时两者的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原状和压实桂林红黏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典型的土水特征曲线不同,即在过渡段均不是单一直线。此外,原状样为单峰孔隙结构,压实样则为双峰孔隙结构,原状样的最终收缩变形量比压实样大。不同干密度的压实样内部颗粒间孔隙分布几乎相同,而积聚体间孔隙或积聚体内孔隙相对较大孔隙存在差异;由此可解释在高吸力范围内不同干密度压实样的含水率与吸力关系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以饱和度与吸力关系表示时,干密度越大,土水特征曲线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红黏土 压汞试验 孔隙分布 原状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改良粉土热学与力学特性相关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涛 刘松玉 +2 位作者 蔡国军 李军海 接道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76-1885,共10页
为揭示木质素改良粉土热学与力学特性随养护龄期的演化规律,通过击实试验、热阻系数测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分析试验,探讨改良土热阻系数、强度和刚度与木质素掺量、含水率和养护龄期的变化规律,... 为揭示木质素改良粉土热学与力学特性随养护龄期的演化规律,通过击实试验、热阻系数测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分析试验,探讨改良土热阻系数、强度和刚度与木质素掺量、含水率和养护龄期的变化规律,同时定性/定量评价改良土微观结构变化,分析改良土热学特性与力学特性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改良土最大干密度较素土增加,最优含水率减小,干密度对含水率变化的敏感性增加;热阻系数随掺量和养护龄期增加而增加,60 d养护龄期后热阻系数趋于相同,热阻系数与土体密实度和组成成分的热传导特性密切相关;改良土强度随掺量和龄期增长而增加,28 d龄期12%掺量改良土强度约为素土强度6倍;回弹模量的变化特征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类似,对于改良粉土,木质素最优掺量约为12%;改良土孔隙总体积和平均孔径显著减小,木质素包裹、连结土颗粒并填充孔隙,形成更致密土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粉土 热阻系数 无侧限抗压强度 压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法在水泥基材料孔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胡曙光 袁盼 +4 位作者 王发洲 聂帅 刘云鹏 朱瑶宏 叶俊能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6-320,共5页
优化了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BSE-IA)法在水泥基材料孔结构研究中孔隙阈值的确定方法,以降低主观因素影响,推导出统计所需图像最少张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孔隙阈值确定方法和图像放大倍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将BSE-IA法与压汞法(MIP)测得... 优化了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BSE-IA)法在水泥基材料孔结构研究中孔隙阈值的确定方法,以降低主观因素影响,推导出统计所需图像最少张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孔隙阈值确定方法和图像放大倍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将BSE-IA法与压汞法(MIP)测得的孔隙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选用灰度面积累计分布曲线的二次导数来确定水泥净浆孔隙阈值以及500倍背散射电子图像统计出的结果较为合理,工作量适中,而BSE-IA法较MIP法测得的孔隙率小,但BSE-IA法可以直接观察孔隙形态及分布,因此在表征水泥基材料孔结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法 背散射电子图像 孔隙阈值 微观结构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压实路基黄土的微观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生新 韩文峰 +1 位作者 谌文武 梁庆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944,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研究了天然黄土和冲击压实8~40遍路基黄土的微观结构和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天然黄土和冲击压实8遍的路基黄土,其微结构以粒状架空结构为主;冲击压实16~40遍,土的微结构变成粒状镶嵌结构。冲击压实16遍前后,土... 采用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研究了天然黄土和冲击压实8~40遍路基黄土的微观结构和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天然黄土和冲击压实8遍的路基黄土,其微结构以粒状架空结构为主;冲击压实16~40遍,土的微结构变成粒状镶嵌结构。冲击压实16遍前后,土的孔隙直径分布在0.006~164μm之间,平均孔径从0.767 9μm降低到0.0 711μm,中等孔径从5.264μm减少到0.568 4μm;但孔隙表面积从0.624 m2/g增加到7.517 m2/g。孔径分布在10μm和2μm处出现分界值,16遍前2<d≤10μm的孔隙占67.53%,而16遍后d≤2μm的孔隙占68.07%。最佳的冲击压实遍数为16遍。冲击压实16遍后,土微结构的改变和小孔隙的增多为冲击压实技术加固黄土路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黄土 冲击压实 扫描电镜 压汞分析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广吸力范围内弱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及其预测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俊然 孙德安 +1 位作者 姜彤 黄志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4-1070,共7页
在宽广吸力范围内对不同吸力的非饱和弱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吸力控制的三轴剪切试验。关于吸力的施加,较低吸力采用轴平移技术;高吸力采用蒸汽平衡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净应力相同的条件下,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升高、... 在宽广吸力范围内对不同吸力的非饱和弱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吸力控制的三轴剪切试验。关于吸力的施加,较低吸力采用轴平移技术;高吸力采用蒸汽平衡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净应力相同的条件下,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升高、剪缩量变小,并且随着吸力的增大其偏应力–应变关系和体变明显地表现出类似超固结土的特性。主要原因是试样受到较大的吸力,弱膨胀土试样失水收缩、孔隙比减小均明显,使试样剪切过程中表现出类似超固结黏土的特性。在宽广吸力范围内,吸力所引起弱膨胀性土体积收缩明显,不可忽视。根据压汞试验结果确定的微观饱和度引入有效饱和度中,再将试验结果与修正后的Bishop非饱和土强度公式的预测值进行比较,证明了修正后的Bishop非饱和土强度公式在宽广吸力范围内可较为准确地预测非饱和弱膨胀土的抗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广吸力范围内 弱膨胀土 压汞试验 抗剪强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淤泥质黏土微结构特性及固结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孔令荣 黄宏伟 +1 位作者 P.Y.HICHER 张冬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87-3292,共6页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上海原状淤泥质黏土在不同固结压力下进行了固结试验,同时对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土样进行SEM试验,进而对每级荷载下土样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上的土团粒(包括团粒的形状、平均表面面积及团...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上海原状淤泥质黏土在不同固结压力下进行了固结试验,同时对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土样进行SEM试验,进而对每级荷载下土样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上的土团粒(包括团粒的形状、平均表面面积及团粒的定向性分布)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另外,通过压汞试验对土体的孔隙进行定量分析。二者相互结合,从而揭示土体发生变形的宏观机制及土体在受力过程中具有逐渐破损、产生各向异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黏性土 固结试验 SEM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