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双孔隙结构非饱和黏土孔隙分布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思奇 裴华富 +1 位作者 谭道远 朱鸿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3,374,共12页
由于孔隙分布曲线的复杂性,在非饱和过程中黏土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尚不明晰,这导致基于孔隙分布模型计算土-水特征曲线存在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干缩试验与压汞试验,对单孔与双孔结构重塑黏土在脱湿过程中孔隙分布曲线的变化... 由于孔隙分布曲线的复杂性,在非饱和过程中黏土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尚不明晰,这导致基于孔隙分布模型计算土-水特征曲线存在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干缩试验与压汞试验,对单孔与双孔结构重塑黏土在脱湿过程中孔隙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脱湿过程中孔隙分布曲线存在平移、缩放等变换。构建了t分布和双t分布函数,提取了孔隙分布曲线的自由度、峰值、峰值对应的孔隙直径作为特征参数来表征孔隙分布变化规律,发现了特征参数和土样孔隙比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含水率-孔隙比-孔隙分布曲线关系,提出了一个考虑孔隙结构变化的重塑黏土土-水特征曲线计算框架。最后,与试验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非饱和土 孔隙分布曲线 压汞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干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库粉质粘土渗透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伟 李智睿 +2 位作者 曹克磊 陈磊 赵江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59-166,共8页
为探讨不同含水率下土体的微观结构与渗透特性的关联机理,以某水库坝体粉质粘土为试样,开展不同含水率粉质粘土的变水头渗透试验、压汞(MIP)试验和电镜扫描(SEM)试验,对其渗透系数、水力迂曲度、累计进-退汞曲线及孔径分布曲线进行分析... 为探讨不同含水率下土体的微观结构与渗透特性的关联机理,以某水库坝体粉质粘土为试样,开展不同含水率粉质粘土的变水头渗透试验、压汞(MIP)试验和电镜扫描(SEM)试验,对其渗透系数、水力迂曲度、累计进-退汞曲线及孔径分布曲线进行分析。通过对土体内部形貌、缺陷、颗粒结构等信息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关系数对土体微观结构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水力迂曲度与土样含水率及渗透系数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水力迂曲度逐渐增大,土样的抗渗能力得到增强,其变化实质是孔隙结构的改变使流体渗透能力发生变化。(2)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试样中大孔径孔隙体积和数量增加,小孔径孔隙体积和数量基本不变,使得土体的致密性降低、抗渗能力减弱。(3)随着含水率的减小,土体骨架以片状颗粒为主,且颗粒间直径逐渐减小,孔隙内部结构排列不规则程度变高,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土体的抗渗能力得到提升。(4)微观结构定量分析表明,随着试样含水率的增加,土体的扁平度和形状系数增大,定向概率熵无明显变化,并且在含水率达到21.7%时孔隙结构的规则程度达到最高。从微观角度证明粘土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会提高土体孔隙结构的有序性和渗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渗透试验 水力迂曲度 压汞试验 电镜扫描试验 微观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黏土在地铁荷载作用下微结构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益群 赵书凯 +2 位作者 杨坪 王建秀 张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103,共6页
采用GDS循环三轴试验、压汞分析,同时辅以电镜扫描,对上海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的饱和软黏土微观性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定性、定量化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在地铁运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隧道侧壁和底部地层都会存在结构... 采用GDS循环三轴试验、压汞分析,同时辅以电镜扫描,对上海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的饱和软黏土微观性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定性、定量化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在地铁运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隧道侧壁和底部地层都会存在结构单元之间的压密过程,而由于隧道底部承受来自地铁的荷载较大,压密趋势有所缓和,单元之间的错动将会是变形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荷载 压汞分析 软黏土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实高庙子膨润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4
作者 叶为民 钱丽鑫 +1 位作者 陈宝 郁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采用水汽平衡法和渗析法吸力控制技术,借助压汞仪法(MIP)和环境扫描电镜法(ESEM)等试验手段,在自由和侧限状态下,试验研究了被确定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首选缓冲材料的高庙子膨润土水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采用水汽平衡法和渗析法吸力控制技术,借助压汞仪法(MIP)和环境扫描电镜法(ESEM)等试验手段,在自由和侧限状态下,试验研究了被确定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首选缓冲材料的高庙子膨润土水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侧限条件与土中吸力对于高压实膨润土水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影响明显.在高吸力范围(3~309MPa)内,无论是处于侧限还是自由膨胀状态,高压实高庙子膨润土的含水量随控制吸力变化不大,且2种状态下数值基本一致;而当吸力低于3 MPa时,尤其是当吸力小于1 MPa时,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土样中,含水量随吸力的变化特征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从微观上看,随着控制吸力的降低,自由膨胀状态下,大量的水进入了集合体间的孔隙(大孔隙)中,压实膨润土的体积膨胀主要来自于集合体间孔隙(大孔隙)的膨胀;侧限状态下,内部膨胀力逐渐积累,集合体间的孔隙(大孔隙)被压缩,较小孔隙的数量不断增加,压实膨润土中的孔隙大小趋于均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庙子膨润土 微观结构 压汞仪法 环境扫描电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冯竟竟 傅宇方 +1 位作者 陈忠辉 张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运用SEM高温疲劳实验系统、环境扫描电镜和压汞仪等对高温作用后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水泥基材料内部致密的水泥浆体结构逐渐被破坏,300℃后尤为严重,并且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孔隙率明显增加,阀值... 运用SEM高温疲劳实验系统、环境扫描电镜和压汞仪等对高温作用后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水泥基材料内部致密的水泥浆体结构逐渐被破坏,300℃后尤为严重,并且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孔隙率明显增加,阀值孔径不断增大,"孔粗大化"严重;高温对水泥砂浆的劣化影响比水泥净浆更为严重.材料微观结构的劣化意味着与材料渗透性有关的耐久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环境扫描电镜 压汞 微观结构 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径分布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46
6
作者 曾召田 吕海波 +1 位作者 赵艳林 王志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2-328,共7页
采用压汞法对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隙大小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的总孔隙体积、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等微结构参数均递增;分析了试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其一是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试样的体积收... 采用压汞法对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隙大小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的总孔隙体积、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等微结构参数均递增;分析了试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其一是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试样的体积收缩,其二是孔隙形状和测试压力有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合理修正。结合毛细管模型,利用修正的孔径分布曲线推算了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分析了干湿循环过程中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以含水率28%为分界点,含水率大于该值时基质吸力随循环次数N的增加而线性递增,含水率小于该值时基质吸力随循环次数N的增加而线性递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质吸力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为解释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干湿循环效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干湿循环 孔径分布 压汞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淤泥质黏土微结构特性及固结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孔令荣 黄宏伟 +1 位作者 P.Y.HICHER 张冬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87-3292,共6页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上海原状淤泥质黏土在不同固结压力下进行了固结试验,同时对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土样进行SEM试验,进而对每级荷载下土样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上的土团粒(包括团粒的形状、平均表面面积及团...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上海原状淤泥质黏土在不同固结压力下进行了固结试验,同时对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土样进行SEM试验,进而对每级荷载下土样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上的土团粒(包括团粒的形状、平均表面面积及团粒的定向性分布)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另外,通过压汞试验对土体的孔隙进行定量分析。二者相互结合,从而揭示土体发生变形的宏观机制及土体在受力过程中具有逐渐破损、产生各向异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黏性土 固结试验 SEM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压实路基黄土的微观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生新 韩文峰 +1 位作者 谌文武 梁庆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944,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研究了天然黄土和冲击压实8~40遍路基黄土的微观结构和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天然黄土和冲击压实8遍的路基黄土,其微结构以粒状架空结构为主;冲击压实16~40遍,土的微结构变成粒状镶嵌结构。冲击压实16遍前后,土... 采用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研究了天然黄土和冲击压实8~40遍路基黄土的微观结构和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天然黄土和冲击压实8遍的路基黄土,其微结构以粒状架空结构为主;冲击压实16~40遍,土的微结构变成粒状镶嵌结构。冲击压实16遍前后,土的孔隙直径分布在0.006~164μm之间,平均孔径从0.767 9μm降低到0.0 711μm,中等孔径从5.264μm减少到0.568 4μm;但孔隙表面积从0.624 m2/g增加到7.517 m2/g。孔径分布在10μm和2μm处出现分界值,16遍前2<d≤10μm的孔隙占67.53%,而16遍后d≤2μm的孔隙占68.07%。最佳的冲击压实遍数为16遍。冲击压实16遍后,土微结构的改变和小孔隙的增多为冲击压实技术加固黄土路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黄土 冲击压实 扫描电镜 压汞分析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法的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志清 孙洋 +2 位作者 胡瑞林 赵颖 彭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8-766,共9页
选取威远海相页岩(1~#)、焦石坝海相页岩(2~#)、瑶曲凝灰岩(4~#)及瑶曲陆相页岩(5~#和6~#),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与低场核磁共振(NMR),研究中国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之间的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化特征。核磁共振冻融法(NMRC)可以精细... 选取威远海相页岩(1~#)、焦石坝海相页岩(2~#)、瑶曲凝灰岩(4~#)及瑶曲陆相页岩(5~#和6~#),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与低场核磁共振(NMR),研究中国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之间的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化特征。核磁共振冻融法(NMRC)可以精细探测页岩的纳米范围的孔隙结构。该方法可以拓展到结合核磁共振弛豫分析进行微观测量,详细探测不同孔径尺度下页岩的孔隙结构。测试温度梯度变化越小,孔隙分布测量的结果越精细。测试结果表明,从样品5~#,2~#,6~#,1~#至样品4~#的孔隙率逐个减小。NMRC,LFNMR,压汞法(MIP),气体吸附法(GA)在它们各自的有效测量范围内,孔径分布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因此,将NMRC,LFNMR与GA和MIP等方法组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储层页岩的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陆相页岩(5~#瑶曲页岩)的纳米孔隙更发育,与海相页岩相比也许具有更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与陆相页岩 孔径分布 纳米孔隙 核磁共振冻融法 压汞法 气体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荷载下软黏土微结构与宏观变形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益群 张晓晖 +1 位作者 赵书凯 杨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72-877,共6页
针对地铁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宏观变形,从微观试验出发,采取定量化的试验手段,以上海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的饱和软黏土为研究对象,将其宏观变形与各微观结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从振动前后各微观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出发,辅以电镜扫描... 针对地铁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宏观变形,从微观试验出发,采取定量化的试验手段,以上海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的饱和软黏土为研究对象,将其宏观变形与各微观结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从振动前后各微观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出发,辅以电镜扫描分析,揭示了地铁行车荷载下隧道周围土体产生宏观变形的机理及发展趋势.为预测软土地区地铁运营引起的地基沉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荷载 压汞试验 饱和软黏土 宏观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膨润土泥浆固结体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超 冯颖彦 黄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4,共5页
采用压汞试验来研究水泥-膨润土固结体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有助于从影响因素和机理上认识固结体的强度和渗透系数等宏观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结体的总孔隙体积、最可几孔径、各级孔隙分布以及临界孔径等孔结构特征与膨润土和水泥... 采用压汞试验来研究水泥-膨润土固结体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有助于从影响因素和机理上认识固结体的强度和渗透系数等宏观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结体的总孔隙体积、最可几孔径、各级孔隙分布以及临界孔径等孔结构特征与膨润土和水泥的用量密切相关。其中固结体的较大孔隙应主要由水泥水化产物构成,膨润土水化后会形成固结体的微小孔隙,并充填一部分大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膨润土泥浆 微观结构特征 孔隙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评价近海黏土孔隙特征 被引量:46
12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34-142,共9页
近海地区黏土的微观结构单元——黏土畴中含有大量的粒内孔隙,其孔径小至纳米级,这部分孔隙对黏土的物理指标、水稳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方法很难准确地描述其孔隙特征。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对湛江... 近海地区黏土的微观结构单元——黏土畴中含有大量的粒内孔隙,其孔径小至纳米级,这部分孔隙对黏土的物理指标、水稳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方法很难准确地描述其孔隙特征。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对湛江黏土的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建立微观结构与物理指标、力学行为的相互关系与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湛江黏土具有不良物理性质和良好力学特性指标的异常组合,是一种高灵敏性的强胶结结构性黏性土,其机制主要是:湛江黏土的微观结构为带有胶质联结特性的、定向性无序的开放式絮凝结构,孔隙结构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空间稳定性的边-面-角联结的空间网架系统。由于特殊的孔隙网架结构以及"墨水瓶"型孔隙的存在,导致退汞过程出现滞留现象及产生吸附回线。研究表明,联合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能够准确、完整地对近海地区黏土孔隙体系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黏土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压汞(mip) 氮气吸附(NA) 微观孔隙 孔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孔结构及其测试方法对比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德华 叶涛 +1 位作者 元强 王勇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3-938,共6页
采用图像(IA)法测试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内的球形封闭孔,采用压汞(MIP)法、恒温恒湿干燥(CTHD)法、核磁共振(NMR)法测试其连通孔.结果表明:CA砂浆中的封闭孔平均直径约为150μm,孔隙率取决于新拌CA砂浆的含气量和铝粉掺量,... 采用图像(IA)法测试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内的球形封闭孔,采用压汞(MIP)法、恒温恒湿干燥(CTHD)法、核磁共振(NMR)法测试其连通孔.结果表明:CA砂浆中的封闭孔平均直径约为150μm,孔隙率取决于新拌CA砂浆的含气量和铝粉掺量,最大孔隙率(体积分数)超过20%;其连通孔主要是半径为10~100nm的毛细孔,孔隙率随水灰比的增加而增大.对比发现,NMR法、MIP法和CTHD法测得的连通孔总孔隙率相近,但前2种方法能测得连续孔径分布,而CTHD法不能.与MIP法相比,NMR法采用吸水饱和试件且在常压下进行测试,对试件微结构的影响较小,其测试结果能更加精确地表征CA砂浆的原始连通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孔结构 核磁共振法 压汞法 干燥法 图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混凝土再碱化后的微观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焱 屈文俊 李启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7,共7页
运用压汞测孔法(MIP)对影响电化学再碱化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主次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再碱化时间和电解质溶液浓度.本试验最优电化学再碱化组合是电流密度为3A/m2,采用1mol/L的电解质溶液,再碱化时间为14d... 运用压汞测孔法(MIP)对影响电化学再碱化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主次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再碱化时间和电解质溶液浓度.本试验最优电化学再碱化组合是电流密度为3A/m2,采用1mol/L的电解质溶液,再碱化时间为14d.对于标准养护、实验室加速完全碳化以及实施再碱化修复的混凝土孔隙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再碱化对混凝土的总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的影响都很大,混凝土的累积孔隙体积有所减少,孔径分布偏向于凝胶孔,且其微观结构均匀密实,说明再碱化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混凝土 再碱化 微观结构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式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超软土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雷华阳 胡垚 +2 位作者 雷尚华 祁子洋 许英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2-40,共9页
先进行常规真空预压法(CVP)和增压式真空预压法(AVP)两组模型试验,分别对吹填超软土进行加固处理,对比分析其加固效果。再利用电镜扫描试验(SEM)和压汞试验(MIP)分别对两种方式加固后的吹填超软土进行微观结构测试,分析在两种加固方式... 先进行常规真空预压法(CVP)和增压式真空预压法(AVP)两组模型试验,分别对吹填超软土进行加固处理,对比分析其加固效果。再利用电镜扫描试验(SEM)和压汞试验(MIP)分别对两种方式加固后的吹填超软土进行微观结构测试,分析在两种加固方式下吹填超软土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并通过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增压式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优于常规真空预压,从土体骨架颗粒形态、骨架颗粒接触形式和骨架颗粒间孔隙3个角度说明了增压式与常规真空预压加固后土体的微观结构特征变化,微观结构定量分析表明,与常规真空预压相比,增压式真空预压加固后土体的孔隙数量、扁平度K、形状系数ff更大;土体的孔隙率、分形维数D更小;定向概率熵Hm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孔径分布增量的峰值位置在左侧,说明增压式真空预压加固后土体的小孔隙数量更多。从微观角度证明了增压式真空预压法的加固效果优于常规真空预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式真空预压 吹填超软土 模型试验 微观结构 定量分析 电镜扫描试验(SEM) 压汞试验(m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蚀条件下铸铁管内衬水泥砂浆的孔结构演变规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汤玉娟 左晓宝 +1 位作者 殷光吉 孙香花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4,250,共7页
设计了一种用离心工艺制作的内衬水泥砂浆铸铁管试件,采用流动的6mol/L氯化铵溶液对水泥砂浆内衬进行加速溶蚀试验,并利用压汞(MIP)法和X射线断层扫描(X-CT)方法分析了水泥砂浆内衬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加速溶蚀过程中水泥砂浆内衬的... 设计了一种用离心工艺制作的内衬水泥砂浆铸铁管试件,采用流动的6mol/L氯化铵溶液对水泥砂浆内衬进行加速溶蚀试验,并利用压汞(MIP)法和X射线断层扫描(X-CT)方法分析了水泥砂浆内衬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加速溶蚀过程中水泥砂浆内衬的孔结构变化明显,溶蚀150d时水泥砂浆内衬中的净浆层孔隙率(体积分数,下同)从溶蚀前的9.57%增加至35.49%,最可几孔径从17.11nm增加到26.30nm,并有少量危害孔(单孔体积大于4×10^(-6) mm^3)出现;溶蚀450d时水泥砂浆内衬中的净浆层孔隙率达到61.54%,并出现大量危害孔;水泥砂浆内衬中的砂浆层孔隙率和危害孔数量随溶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砂浆内衬 钙溶蚀 孔结构 压汞(mip) X射线断层扫描(X-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矿微孔隙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玉柱 张庆军 +2 位作者 莫文玲 刘丽妹 孟华栋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烧结矿的孔隙是烧结矿的重要性质之一,但由于烧结矿的多相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孔隙结构的研究极其复杂。为了有效地研究烧结矿的孔隙特征,本文采用了压汞测试法进行孔隙测定,应用分形几何的观点完成资料处理,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 烧结矿的孔隙是烧结矿的重要性质之一,但由于烧结矿的多相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孔隙结构的研究极其复杂。为了有效地研究烧结矿的孔隙特征,本文采用了压汞测试法进行孔隙测定,应用分形几何的观点完成资料处理,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材料的烧结机理。研究表明,烧结矿的微孔隙具有多层次的自相似性,通过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计算可以建立烧结矿强度和微孔隙分维的关系,烧结矿的分形特征和烧结过程中孔隙的形成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烧结矿 多孔介质 mip(mercury intrusion poroslmetry) 烧结矿强度 分形特征 微孔隙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宁波废弃泥浆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武亚军 周振 +3 位作者 王栋 陆逸天 汪建钢 林富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3,共7页
针对浙江宁波某场地的工程废弃泥浆进行了系列药剂真空预压室内试验研究,基于沉降柱试验确定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添加量;按照絮凝剂最佳添加量,进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药剂真空预压法的模型试验,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固液分离的效果;最后,对模... 针对浙江宁波某场地的工程废弃泥浆进行了系列药剂真空预压室内试验研究,基于沉降柱试验确定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添加量;按照絮凝剂最佳添加量,进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药剂真空预压法的模型试验,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固液分离的效果;最后,对模型箱中不同位置处的泥样做压汞试验,研究泥样微观孔隙沿径向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絮凝剂后,初始上清液浊度较为接近,且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斜率较大,絮体尚未稳定;24h后浊度曲线斜率较小,絮体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此时上清液浊度最低对应的絮凝剂添加量为最佳添加量.加入絮凝剂后泥浆颗粒粒径明显增加,大于0.075mm的颗粒由原来的11.78%增加到了79.69%.废弃泥浆絮凝后静置24h后排出上清液含水率从278%降至157%,真空预压136h后从157%降低到了约47.2%,固液分离的效率较高.经过药剂真空预压后,泥浆中孔隙被大大压缩,孔径峰值区域从絮凝后真空前的1 000~120 000nm减小到100~20 000nm,且距离中心越近孔径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真空预压 絮凝 宁波废弃泥浆 模型试验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掺MgO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维维 陈昌礼 +2 位作者 雷平 杨华山 冯义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66-2171,2176,共7页
为了促进外掺MgO混凝土的推广应用,以压汞法和扫描电镜为检测手段,对压蒸后的外掺MgO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哪种水泥基材料,掺入适量MgO后试件的孔隙结构均有所改善。但当MgO掺量超过极限掺量后,试件的孔... 为了促进外掺MgO混凝土的推广应用,以压汞法和扫描电镜为检测手段,对压蒸后的外掺MgO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哪种水泥基材料,掺入适量MgO后试件的孔隙结构均有所改善。但当MgO掺量超过极限掺量后,试件的孔隙结构劣化,微观结构出现裂纹。MgO水泥砂浆试件中掺入粉煤灰后孔隙结构得以优化,微观结构更加致密。粉煤灰的掺入不会改变MgO水泥基材料的膨胀变形规律,MgO掺量超过极限掺量后,结构仍然会因为MgO膨胀过大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水泥基材料 微观结构 压汞法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胶结钙质砂热传导特性及微观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召田 付慧丽 +2 位作者 吕海波 梁珍 于海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30-2338,共9页
南海岛礁建设中,钙质砂地基面临的高温环境问题需要全面掌握钙质砂热传导性能的演变规律。基于热探针法测定了不同试验条件下水泥胶结钙质砂的导热系数λ,探讨了水灰比W/C、养护时间t、胶结程度(水泥掺量Ps)、含水率w等因素对其产生的... 南海岛礁建设中,钙质砂地基面临的高温环境问题需要全面掌握钙质砂热传导性能的演变规律。基于热探针法测定了不同试验条件下水泥胶结钙质砂的导热系数λ,探讨了水灰比W/C、养护时间t、胶结程度(水泥掺量Ps)、含水率w等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规律,发现水泥胶结钙质砂的导热系数λ随养护龄期t的增加呈现出先急剧增大而后缓慢减小的变化规律,随水泥掺量P_(s)、含水率w的增加而递增,随水灰比W/C的增加反而递减;在此基础上,利用电镜扫描和压汞试验从微观角度解释了水泥胶结钙质砂导热系数随胶结程度的变化趋势:水泥胶结钙质砂内微孔隙大小、数量的变化从本质上决定了其宏观热传导特性,凝胶状水化产物连续填充其内部孔隙,引起其孔隙率降低,改善砂样内部传热,宏观表现为其导热系数λ随着胶结程度的增加而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胶结钙质砂 热传导特性 微观机制 扫描电镜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