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酸钠配合-超滤分离Hg(Ⅱ)、Cu(Ⅱ)和Cd(Ⅱ)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坚贤 贺勤程 +1 位作者 孙霞辉 郑立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44-1450,共7页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在pH=5、LR=2、体积浓缩因子为15和各金属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时,截留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ρr,Hg、ρr,Cu和ρr,Cd分别为435.3、42.6和34.2mg/L;SHg-Cd、SHg-Cu和SCu-Cd基本不变,依次为229.3、184.3和1.2,即Hg(Ⅱ)得到选择性浓缩。浓缩液的洗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ρr,Hg基本不变,ρr,Cu和ρr,Cd分别下降至12.54和4.73mg/L。收集含Cu(Ⅱ)和Cd(Ⅱ)的各渗透液,调节LR=0.033和pH=5,浓缩16倍时,ρr,Cu从27.34mg/L升高至430.9mg/L,ρr,Cd从27.83mg/L仅升高至61.5mg/L,SCu-Cd为95.8,Cu(Ⅱ)获得选择性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 Cu() Cd() 聚丙烯酸钠 配合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Ⅱ)的三元离子缔合物浮选及其应用于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汞(Ⅱ)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永华 吕鹏飞 +2 位作者 陈婷玉 李春香 闫永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5-657,共3页
在pH 6.5的微酸性溶液中,汞(Ⅱ)与碘离子形成的络阴离子HgI_2^(2-)和亚甲基蓝的阳离子MB^+生成离子缔合络合物;在分液漏斗中与一定量的苯振摇后,该缔合物[HgI_4^(2-)]·2[MB^+]以第三相的形态在水相与苯相之间浮选析出。将水相及有... 在pH 6.5的微酸性溶液中,汞(Ⅱ)与碘离子形成的络阴离子HgI_2^(2-)和亚甲基蓝的阳离子MB^+生成离子缔合络合物;在分液漏斗中与一定量的苯振摇后,该缔合物[HgI_4^(2-)]·2[MB^+]以第三相的形态在水相与苯相之间浮选析出。将水相及有机相弃去,用丙酮将析出的浮选相溶解后在657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汞(Ⅱ)量在12.0~22.0 mg/25 mL内服从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率为3.5×10~5L·mol^(-1)·cm^(-1),方法的检出限为5.1×10^(-7) mol·L^(-1)。对12.0μg/25 mL汞(Ⅱ)标准按方法连续测定11次,算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98%。应用所提出的方法以合成水样为基体,加入汞(Ⅱ)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4.8%~100.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浮选法 离子缔合物 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杂大环希夫碱汞(Ⅱ)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碘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恩平 柴雅琴 +1 位作者 孙爱丽 袁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28,共4页
研究了以新型硫杂大环希夫碱金属Cu(Ⅱ)、Hg(Ⅱ)、Ni(Ⅱ)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电位型阴离子选择性电极,结果表明,该硫杂大环希夫碱的Hg(Ⅱ)配合物作为载体的电极对Ⅰ-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特性,且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Ⅰ->S... 研究了以新型硫杂大环希夫碱金属Cu(Ⅱ)、Hg(Ⅱ)、Ni(Ⅱ)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电位型阴离子选择性电极,结果表明,该硫杂大环希夫碱的Hg(Ⅱ)配合物作为载体的电极对Ⅰ-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特性,且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Ⅰ->Sal->ClO4->SCN->NO3->NO2->F->Br->SO32->SO42->H2PO4.在pH2.5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该电极具有最佳的电位响应,在0.1~1.0×10-6mol/L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7 mV/pI-(25℃),检出限为8.9×10-7mol/L,用交流阻抗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并将电极用于药品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杂大环希夫碱合汞() 中性载体 碘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对甲苯基)-2-(三对甲苯基-5-亚磷酰基)乙醛的汞(Ⅱ)配合物的X射线晶体学、光谱表征和理论计算研究(英文)
4
作者 Mahsa Pourmirza Shahla Ebrahimnezhad +3 位作者 Ali Ramazani Aidin Bahrami Sholeh.Alaei Ali.Reza Dadrass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4-350,共7页
通过2-溴-1-(对甲苯基)乙醛与三(对甲苯基)膦的反应制备α-磷配体:1-(对甲苯基)-2-(三对甲苯基-5-亚磷酰基)乙醛(L)。氯化镉和溴化汞与L分别反应,生成配合物[Cd(L)Cl_2]_2(C1)和[Hg(L)(μ_2-Br)Br]_2(C2)。用IR和NMR(~1H,^(13)C,^(31)P... 通过2-溴-1-(对甲苯基)乙醛与三(对甲苯基)膦的反应制备α-磷配体:1-(对甲苯基)-2-(三对甲苯基-5-亚磷酰基)乙醛(L)。氯化镉和溴化汞与L分别反应,生成配合物[Cd(L)Cl_2]_2(C1)和[Hg(L)(μ_2-Br)Br]_2(C2)。用IR和NMR(~1H,^(13)C,^(31)P)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C2的结构,并在B3LYP/6-31G~*水平对C2的结构进行了DFT计算研究,以揭示C2的复合反应位点与Schiff碱等亲核基团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配体 汞髤配合物 三(对甲苯基)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红光树枝状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对Hg^(2+)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襄宏 赵鑫帝 +1 位作者 吕康乐 张爱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307,共5页
本文基于Ir(Btp)2(acac)为发光内核,合成了一种外围为萘环的苄醚型树枝状红光铱配合物,并通过NMR、MS和元素分析实验表征了该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磷光光谱实验研究了该配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在CH3CN/THF溶... 本文基于Ir(Btp)2(acac)为发光内核,合成了一种外围为萘环的苄醚型树枝状红光铱配合物,并通过NMR、MS和元素分析实验表征了该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磷光光谱实验研究了该配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在CH3CN/THF溶液中,仅Hg2+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和发射峰均发生蓝移,溶液颜色由桔黄色变为浅绿色。该配合物可作为识别汞离子的光化学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配合物 磷光 汞离子 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嘌呤-铜配合物在汞电极表面上的电吸附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贤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94-397,共4页
在0.02 m ol/LNaHCO3-0.05 m ol/L Na2SO4 介质中,用极谱法和伏安法研究表明,铜-鸟嘌呤配合物在汞电极表面上的吸附服从Langm uir 吸附。测得其饱和吸附量Γm= 1.1×10- 10 m... 在0.02 m ol/LNaHCO3-0.05 m ol/L Na2SO4 介质中,用极谱法和伏安法研究表明,铜-鸟嘌呤配合物在汞电极表面上的吸附服从Langm uir 吸附。测得其饱和吸附量Γm= 1.1×10- 10 m ol/cm 2,吸附系数β= 4.7×104,吸咐自由能△Go= - 36.6 kJ/m ol。在8×10- 6 m ol/L Cu2+ 离子存在下,可用示差脉冲阴极吸附溶出法测定8×10- 10~1×10- 8m ol/L浓度范围鸟嘌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吸附 测定 鸟嘌呤 配合物 汞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PVC)膜固相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汞
7
作者 张加玲 尚晓虹 +2 位作者 张瑞莲 鲍彦平 刘范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5-726,729,共3页
采用一种新型的、高灵敏度且简便易行的聚氯乙烯(PVC)膜固相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汞含量。此方法基于Hg2+与Br-生成络阴离子HgBr-3,再与碱性染料罗丹明B(RB+)大阳离子形成有色缔合物(RB+·HgBr-3)。此缔合物被PVC膜吸附、富集后,于560n... 采用一种新型的、高灵敏度且简便易行的聚氯乙烯(PVC)膜固相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汞含量。此方法基于Hg2+与Br-生成络阴离子HgBr-3,再与碱性染料罗丹明B(RB+)大阳离子形成有色缔合物(RB+·HgBr-3)。此缔合物被PVC膜吸附、富集后,于560nm波长下测定膜的吸光度。此方法线性范围为0.05~1.0μg·ml-1,检出限为0.01μg·m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PVC膜 固相光度法 测定 废水 离子缔合物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桥联双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8
作者 魏登澈 丁悦 +1 位作者 赵志翔 柳清湘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42-47,共6页
在氢化钠存在下,用苯并咪唑与1-溴代烷烃反应生成1-烷基苯并咪唑,然后再与1,6-二碘己烷反应制得双苯并咪唑盐[1,6-二(1’-乙基-3’-苯并咪唑)己烷]二碘化物(Ⅰ)和[1,6-二(1’-正丁基-3’-苯并咪唑)己烷]二碘化物(Ⅱ).化合物Ⅰ和Ⅱ分别... 在氢化钠存在下,用苯并咪唑与1-溴代烷烃反应生成1-烷基苯并咪唑,然后再与1,6-二碘己烷反应制得双苯并咪唑盐[1,6-二(1’-乙基-3’-苯并咪唑)己烷]二碘化物(Ⅰ)和[1,6-二(1’-正丁基-3’-苯并咪唑)己烷]二碘化物(Ⅱ).化合物Ⅰ和Ⅱ分别与不同比例的Hg I2反应得到阴离子配合物[1,6-二(1’-乙基-3’-苯并咪唑)己烷]四碘合汞酸盐(Ⅲ)和[1,6-二(1’-正丁基-3’-苯并咪唑)己烷]六碘合二汞酸盐(Ⅳ).化合物Ⅲ和Ⅳ的晶体结构通过X-线单晶衍射分析、~1H NMR和^(13)C NMR得到确认.在化合物Ⅲ和Ⅳ的阳离子单元中,每个阳离子上的2个苯并咪唑环形成的二面角分别为70.2(1)°和0°.在化合物Ⅲ的阴离子单元[HgI_4]^(2-)中,汞(Ⅱ)离子与4个碘离子配位形成四面体构型.在化合物Ⅳ的阴离子单元[Hg_2I_6]^(2-)中,2个汞(Ⅱ)离子和2个桥碘离子形成一个平面的四边形结构,另外4个碘离子位于四边形的两侧.在化合物Ⅲ和Ⅳ的晶体堆积中,其二维超分子层和三维超分子建筑是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C——H···I氢键、I···π作用和π-π作用).对化合物Ⅰ~Ⅳ的荧光特性的研究表明,Ⅰ和Ⅱ中加入汞离子后并未导致配合物Ⅲ和Ⅳ中产生重原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苯并咪唑盐 汞() Π-Π作用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