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e Studies of Mental Health in General Practice (7) Post -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1
作者 Fiona Judd Grant Blashki Leon Piterman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141-2142,共2页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及精神障碍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指南》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雪芹 孙洪强 +1 位作者 李义庭 陆林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科技伦理治理中涉及精神障碍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尤其在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领域,体现在对精神自主性的影响、严重精神障碍研究参与者参加研究的知情同意能力受损等方面;另外,临床研究中的病耻感、安慰剂应用及心理评估... 科技伦理治理中涉及精神障碍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尤其在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领域,体现在对精神自主性的影响、严重精神障碍研究参与者参加研究的知情同意能力受损等方面;另外,临床研究中的病耻感、安慰剂应用及心理评估的方法等,也使得精神医学伦理审查备受关注。2020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涉及精神障碍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指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七版)对《涉及精神障碍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指南》在伦理治理背景下的应用进行了修订,对其印发和修订的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审查的主体责任、精神医学伦理审查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提高涉及精神障碍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质量,推动精神医学临床研究的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临床研究 人工智能 脑机接口 伦理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话生成和心理疾病检测的心理咨询式人机对话数据集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博 郝德志 +2 位作者 于迩晨 林鸿飞 宗林林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5-1402,共8页
针对心理咨询式人机对话中缺乏用于建立有效对话模型的公开数据的问题,构建一个面向对话生成和心理疾病检测的心理医疗咨询对话数据集。首先,通过在线医疗问诊平台获取包含3 268个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多轮对话数据集,并附有广泛的相关元数... 针对心理咨询式人机对话中缺乏用于建立有效对话模型的公开数据的问题,构建一个面向对话生成和心理疾病检测的心理医疗咨询对话数据集。首先,通过在线医疗问诊平台获取包含3 268个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多轮对话数据集,并附有广泛的相关元数据,包括就诊医院、就诊科室、疾病类型和患者自我陈述等;其次,提出一个知识增强的对话模型——情感感知双向自回归模型(EmBART),以增强对话模型的共情能力;最后,通过心理医疗响应生成和心理疾病检测进行数据集可用性的实验评估。在心理医疗响应生成中,基于所提数据集训练的EmBART模型在自动评估与人工评估中的各项指标上均表现出色,其中困惑度较基准模型CDial-GPT(Chinese Dialogue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降低了2.31;在心理疾病检测中,基于所提数据集训练的CPT(Chinese Pre-trained unbalanced Transformer)和RoBERTa(Robustly optimized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approach)模型具有出色的心理疾病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数据集在生成共情对话和检测心理疾病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为未来基于心理咨询式人机对话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对话 心理疾病检测 对话生成 共情响应 情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参与共享决策认知与态度的质性研究
4
作者 韩燕 徐彬 林晓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98-2802,共5页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参与共享决策的认知与态度,为推进共享决策在精神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支持。方法:于2024年4月—6月,选择淮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6名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参与共享决策的认知与态度,为推进共享决策在精神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支持。方法:于2024年4月—6月,选择淮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6名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参与共享决策的认知、对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参与共享决策的态度多样化、共享决策在严重精神障碍病人中应用的不足及建议3个主题。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普遍认可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参与共享决策的重要性。建议组建多专业团队,健全实施共享决策支持体系,促进共享决策在严重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病人 共享决策 护理人员 认知 态度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耻感对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5
作者 张丽 刘伟志 尹倩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0-955,共6页
目的 评估病耻感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不同层次的高校抽取1 312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比较PTSD组和非PTSD组... 目的 评估病耻感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不同层次的高校抽取1 312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比较PTSD组和非PTSD组在病耻感上的差异。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TSD组(n=139)大学生的病耻感高于非PTSD组(n=139,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病耻感对PTSD各症状都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过度警觉和反应性症状的影响最大。结论 PTSD大学生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病耻感,从而进一步加重PTSD症状。应关注病耻感对大学生PTSD症状的潜在影响,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耻感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康复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迪 慈勤英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4-716,共13页
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是一种采用职业训练和职业支持的服务方法,核心目标是恢复心理社会功能与获得就业,在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职业康复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体现在职业性与心理性两个方面,也与... 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是一种采用职业训练和职业支持的服务方法,核心目标是恢复心理社会功能与获得就业,在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职业康复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体现在职业性与心理性两个方面,也与个体特征、人际关系、福利政策等因素相关。目前针对职业康复有效性的理论解释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探明其作用机制,本文基于复元(recovery)理念和精神障碍群体的疾病特征,分别从认知复元、动机复元、行为复元层面,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职业康复模型。该模型认为,通过强化工作记忆、满足效能需求、提供就业支持等方式,职业康复能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复元,以实现社会融入目标。相较以往模型,其优势体现在凸显再社会化作用、构建系统化机制、纳入心理后果以及对其他精神障碍人群研究的借鉴意义。未来研究应从职业康复的跨文化比较、完善测评工具、开发个性化训练方案等方面进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康复 精神障碍患者 复元理念 职业康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可逆与潜在可逆性认知衰弱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新蕊 黄丽 +3 位作者 曹立春 屈会超 张美琳 刘欢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4-830,843,共8页
背景 认知衰弱(CF)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可逆性认知衰弱(RCF)和潜在可逆性认知衰弱(PRCF),易导致跌倒、残疾和死亡等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而目前社区老年人群不同分型CF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 背景 认知衰弱(CF)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可逆性认知衰弱(RCF)和潜在可逆性认知衰弱(PRCF),易导致跌倒、残疾和死亡等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而目前社区老年人群不同分型CF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RCF与PRCF患病情况,探讨RCF与PRCF的影响因素,为CF(尤其是RCF)的早期识别与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于2023年6—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天津市北辰区某社区体检的3 916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社区居民一般情况调查表、FRAIL衰弱量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主观认知下降问卷(SCD-Q9)等。评估社区老年人不同分型CF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发生不同分型CF的影响因素。结果 3 916名老年人中,RCF老年人679名(17.34%),PRCF老年人440名(11.24%)。不同CF分型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锻炼情况、吸烟史、饮酒史、睡眠障碍、高血压患病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脑卒中患病情况、血红蛋白(Hb)水平、慢性病用药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无CF为参照,女性(OR=2.186,95%CI=1.713~2.791)、年龄≥70岁(OR=3.056,95%CI=2.519~3.708)、有吸烟史(OR=1.753,95%CI=1.431~2.146)、有睡眠障碍(OR=1.275,95%CI=1.046~1.555)、Hb水平异常(OR=1.531,95%CI=1.026~2.284)、慢性病用药数量≥3种(OR=2.168,95%CI=1.490~3.156)与老年人较高的RCF发生风险有关(P<0.05),锻炼(OR=0.459,95%CI=0.382~0.551)与老年人较低的RCF发生风险有关(P<0.05);女性(OR=1.941,95%CI=1.465~2.573)、年龄≥70岁(OR=1.830,95%CI=1.460~2.292)、有饮酒史(OR=2.270,95%CI=1.734~2.970)、有睡眠障碍(OR=1.996,95%CI=1.557~2.560)、有脑卒中(OR=2.114,95%CI=1.026~4.355)、Hb水平异常(OR=1.991,95%CI=1.288~3.078)、慢性病用药数量≥3种(OR=1.626,95%CI=1.050~2.518)与老年人较高的PRCF发生风险有关,锻炼(OR=0.522,95%CI=0.423~0.644)与老年人较低的PRCF发生风险有关(P<0.05)。结论 天津市北辰区社区老年人的RCF与PRCF发生率较高,建议在社区体检中加入CF评估,通过制定并执行多维度有效方案来延缓CF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认知障碍 老年人 精神状态和痴呆测验 患病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管理训练的方案构建及其对注意缺陷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衡惠 郑莹灿 +4 位作者 贺英 苏红 赵芸萱 崔飞娟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0-488,共9页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训练对注意缺陷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大学生核心症状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注意缺陷型ADHD大学生目标管理训练方案。在2024年3-6月,通过陆军...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训练对注意缺陷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大学生核心症状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注意缺陷型ADHD大学生目标管理训练方案。在2024年3-6月,通过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重庆市3所大学发布广告,招募注意缺陷型ADHD大学生共68人,采用计算机随机化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4人)和对照组(34人)。试验组接受连续7周,每周1次,每次2 h的目标管理训练,对照组暂不接受训练。使用成人多动症症状自评问卷(Adult ADHD Self-Report Scale,ASRS)、情绪调节困难问卷(Dysregulation of Emotions Rating Scale,DERS)、七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7,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自我关怀问卷(Self-Compassion Scale,SCS)、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在训练前1周内(前测)、训练后1周内(后测)对2组被试进行评估。结果①2轮专家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3,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081(P<0.01)、0.226(P<0.001),变异系数均<0.3,专家咨询结果可靠。目标管理训练包含1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②7周目标管理训练后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示,试验组在注意缺陷症状(Waldχ^(2)=28.35,P<0.001)、情绪调节困难(Waldχ^(2)=23.81,P<0.001)、焦虑(Waldχ^(2)=22.79,P<0.001)、抑郁(Waldχ^(2)=20.52,P<0.001)、自我关怀(Waldχ^(2)=9.36,P<0.01)和生活满意度(Waldχ^(2)=3.97,P<0.05)等指标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目标管理训练能显著改善注意缺陷型ADHD大学生的核心症状,降低焦虑、抑郁水平,增强情绪调节、自我关怀能力,提高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心理健康 目标管理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治疗精神障碍:如何从“通用性”走向“个性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春风 魏镜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1,共7页
在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领域,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辅助干预手段,已在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与康复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对于音乐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仍不足,尤其是如何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更具生物... 在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领域,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辅助干预手段,已在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与康复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对于音乐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仍不足,尤其是如何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更具生物学意义的音乐治疗方案,已成为亟待深入探讨的新方向。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笔者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入分析音乐治疗在精神障碍领域的现状、不足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以脑科学为基础、整合多学科理论与技术,推动个性化音乐疗法发展的未来展望;同时呼吁进一步加强音乐疗法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与实时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深入挖掘音乐的情绪、认知与社会价值,并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推动音乐疗法在精神障碍领域迈向更科学、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精神障碍 个性化 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交反应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冠婷 肖雪 +3 位作者 侯会生 姜芸桥 刘雨歌 时文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水平,探讨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9月至2024年4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3所培智学校的211例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水平,探讨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9月至2024年4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3所培智学校的211例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心理教育评定量表和社交反应量表进行调查。分析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结果211例ASD儿童体育锻炼平均水平为(58.72±3.34)分,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为(14.85±1.67)分,社交反应平均水平为(24.98±3.79)分。ASD儿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546,P<0.05),与社交反应呈负相关(r=-0.298,P<0.05);ASD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交反应呈负相关(r=-0.397,P<0.05)。家庭平均月收入、父母关系、是否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体育锻炼、社交反应均是ASD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有中介作用,效应占比14.56%。结论ASD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影响因素较多,体育锻炼可直接影响ASD儿童心理健康,也可通过社交反应起到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社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雪梅 王红玉 +3 位作者 唐永华 尹成君 余静雅 毕小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目的探究精神障碍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诊断为精神障碍的397例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版口腔健康素养量表(HeLD-14)、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 目的探究精神障碍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诊断为精神障碍的397例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版口腔健康素养量表(HeLD-14)、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精神障碍患者OHIP-14总分为8(2,14)分。HeLD-14得分与OHIP-14得分呈负相关(r=−0.142,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精神障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甜食、看牙医频次、龋齿及缺牙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的OHRQoL(P<0.05)。结论精神障碍患者OHRQoL较差,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关注其口腔健康问题,针对性制定全病程口腔照护方案改善患者口腔健康及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口腔健康 健康素养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在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薄志航 王鑫宇 +4 位作者 杨振宇 张国芳 杜鹏 李春 刘丽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2-401,共10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面临着许多情绪、睡眠和认知障碍等相关精神问题的挑战。益生菌作为能够为宿主提供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已经成为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有效手段。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来调节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面临着许多情绪、睡眠和认知障碍等相关精神问题的挑战。益生菌作为能够为宿主提供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已经成为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有效手段。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来调节老年群体的大脑发育与行为。本文重点总结老年人神经系统的特点及其与肠道菌群的联系、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特点、肠-脑轴调节老年人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阐述近几年益生菌在改善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失眠、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益生菌的临床使用和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脑轴 老年人 精神疾病 益生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至2025年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3
作者 宋竺蔓 刘娜 +2 位作者 刘杨 丁雪梅 张晓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0-801,共12页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2016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26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4.R1高级版对发文趋势,国家、作者、机构合...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2016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26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4.R1高级版对发文趋势,国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和突现词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216篇,英文文献1 258篇。英文文献发文量年均增长20.1%,美国、荷兰和中国发文量领先;中文文献发文量于2023年后下降。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别形成9个和8个聚类,整合为4个核心领域:心理健康与共病障碍、神经发育与行为障碍、教育与社会功能、研究方法与干预。中文文献多聚焦家庭-社会支持体系优化和干预模式;英文文献侧重于神经发育共病机制和循证实践。结论 ASD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研究呈跨学科融合趋势,中、英文文献研究重点分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父母 心理健康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风险的评估:基于诊断的视角
14
作者 侯祥庆 杨盈 +1 位作者 张倩倩 杨丽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5,共12页
自杀风险的评估是干预的前提和基础,但其标准化和准确性一直是自杀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杀并非仅限于某些特定精神障碍的诊断范畴,而是一种跨诊断的临床综合征。因此,设置单独的自杀诊断以改进临床自杀风险... 自杀风险的评估是干预的前提和基础,但其标准化和准确性一直是自杀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杀并非仅限于某些特定精神障碍的诊断范畴,而是一种跨诊断的临床综合征。因此,设置单独的自杀诊断以改进临床自杀风险的评估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已形成的自杀行为障碍、自杀危机综合征和急性自杀情感障碍等诊断方案在实证研究和临床应用上也取得了进展。然而,现有的诊断方案仍不成熟,其实际应用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未来需要从内涵界定、诊断鉴别和研究设计等方面进行完善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精神障碍 评估 预测 自杀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胁迫体验的研究
15
作者 李凌宇 刘欣怡 +2 位作者 史佳伟 程艮 邹海欧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目的 探讨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过程及住院期间的胁迫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0—12月选取15例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 目的 探讨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过程及住院期间的胁迫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0—12月选取15例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分别用以阐述胁迫体验的本质内容、产生原因及改善方法:胁迫体验的多维度内容(复杂的情感体验、各异的身体感受、矛盾的认知评价)、胁迫体验的多方面成因(个人准备程度不足、父母沟通程度欠缺、医护管理体系严格)、胁迫体验的分阶段改善(入院治疗前充分沟通、强制干预前耐心告知、强制干预中尊重诉求、强制干预后安慰解释)。结论 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胁迫体验的本质内容复杂,产生原因多样,需多方配合加以改善。因此,父母应尊重子女自我意愿的表露,医护人员尊重患者自主权,构建保护-约束型医患关系模式,协同互助减少强制干预的使用以提高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整体就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愿住院 胁迫体验 精神障碍 青少年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抑郁障碍中医药治疗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及其理论模型的构建研究
16
作者 马华萍 李红培 +5 位作者 胡文悦 胡玉立 牟雷 武越 陈润铭 韩振蕴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703-3710,共8页
背景围绝经期抑郁障碍(PDD)是发生在绝经前后的一种严重情绪障碍,中医药治疗PDD具有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等优势,但目前缺乏专用的中医药治疗PDD疗效评价工具。目的引入患者报告结局(PROs),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构建PDD-PROs量表及其理论模型... 背景围绝经期抑郁障碍(PDD)是发生在绝经前后的一种严重情绪障碍,中医药治疗PDD具有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等优势,但目前缺乏专用的中医药治疗PDD疗效评价工具。目的引入患者报告结局(PROs),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构建PDD-PROs量表及其理论模型。方法2022年4—6月,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2-04-17发表的中医药治疗PDD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分析;2022年9—11月,选取2017年1月—2022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的136例PDD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自拟访谈提纲对PDD患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建立条目池;筛选并建立PDD相关多学科专家咨询小组,2022年12月开始进行3轮Delphi法专家论证。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3篇,涉及5类12个PPD结局评价量表;回顾性病历分析与患者访谈结果显示,PPD临床症状累计出现频次为1465次,共涉及176个临床症状,经3轮Delphi法专家论证后,最终形成包含4个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整体评价)43个条目的PDD中医PROs量表及理论模型。结论本研究引入国际上应用较为成熟的PROs,运用文献分析法、病历回顾法、患者访谈法等构建条目池,通过3轮Delphi法专家论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成功构建PDD-PROs量表及其理论模型,可供中医药治疗PDD疗效评价研究等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围绝经期 中医精神疾病 患者报告结局评价 模型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患者视网膜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偲佳 魏燕燕 +2 位作者 钱禛颖 李清伟 王继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精神障碍常与其他躯体疾病共病,已成为全球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精神障碍的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精神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血液指标和脑部影像;此外,一些客观的表型标志物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精神障碍常与其他躯体疾病共病,已成为全球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精神障碍的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精神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血液指标和脑部影像;此外,一些客观的表型标志物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间脑延伸而来,在胚胎发育期间与大脑共同发育。鉴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障碍在病理生理学中的重叠机制,研究视网膜内各层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已成为精神障碍研究的新方向。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能够无创、非接触地对视网膜结构进行显微成像,精确量化各视网膜亚层的厚度。已有研究利用OCT探索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视网膜结构变化,但目前缺乏系统的总结与归纳。将目前已有精神障碍患者视网膜结构变化的研究结果及进展进行总结,发现部分精神障碍患者的视网膜亚层厚度显著减小。这些发现提示视网膜结构有潜力成为精神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为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情感障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精神心理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煜童 刘宇红 李亮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7-953,共7页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基数大。目前结核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因治疗周期长且联用药物复杂,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可避免。其中,精神心理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因初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检测和评价指标,临床上易被忽视。本文综...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基数大。目前结核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因治疗周期长且联用药物复杂,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可避免。其中,精神心理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因初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检测和评价指标,临床上易被忽视。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抗结核药物所致精神心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相关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此类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物毒性 精神障碍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真实体验:一项描述性现象学研究
19
作者 陈佳怡 王超越 +3 位作者 殷金霞 金翊思 孟令丹 张全志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为制订干预方案和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16名ASD儿童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法分...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为制订干预方案和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16名ASD儿童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ASD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真实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即ASD儿童发展、康复与养育的家庭困境,养育保护资源不足,心理求助资源匮乏,对未来的担忧与展望。结论ASD儿童父母普遍存在养育倦怠问题;建议家庭、医疗机构、政府及社会多方协同合作,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以缓解养育倦怠对家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养育倦怠 描述性现象学研究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疾病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20
作者 董文文 邱畅 +1 位作者 赵亮 章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精神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部分患者无法有效控制症状。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分为侵入性或非侵入性,对神经回路进行干预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症状。本文对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谱系... 精神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部分患者无法有效控制症状。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分为侵入性或非侵入性,对神经回路进行干预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症状。本文对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物质依赖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所用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神经调控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前景及挑战,以指导未来精神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物理刺激 经颅磁刺激 深部脑刺激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