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IM~ C4-HLD monolithic column with Sartobind phenyl membrane column for pIDKE2 purification
1
作者 Miladys LIMONTA Lourdes ZUMALACRREGUI +1 位作者 Urska VIDIC Nika LENDERO KRAJNC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8-1036,共9页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Center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CIGB)candidate vaccine against Hepatitis C virus(HCV)is the pIDKE2 plasmid.The current designed downstream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IDKE...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Center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CIGB)candidate vaccine against Hepatitis C virus(HCV)is the pIDKE2 plasmid.The current designed downstream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IDKE2 fulfils all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renders the required quantities of pharmaceuticalgrade plasmid DNA(pDNA)with 95%purity.The advantages of this procedure include high plasmid purity and the elimination of undesirable additives,such as toxic organic extractants and animal-derived enzymes.However,yields and consequently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process are low.Previous work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st critical step of the process is the reverse phase chromatography,where conventional porous particle resins are used.Therefore,to increase the process productivity,alternat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membranes and chromatographic monoliths were tested as alternative options for this critical step.Here,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ehaviors of CIM~ C4-HLD and Sartobind phenyl matrices was performed.To obtain higher productivities and purities,the dynamic binding capacities and selectivities we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matrices had a similar capacity for pIDKE2 plasmid,but the separation of pDNA isoforms using CIM~ technology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with Sartobind.Additionally,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loading plasmid DNA on a CIMC4-HLD 800-mL monolithic column in a real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determined.These optimizations will allow production levels to satisfy the high plasmid consumption demanded by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MONOLITH downstream processing PLASMID DNA (pDNA) BREAKTHROUGH supercoiled (SC) PLASMID open circular (OC) PLASM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SEPARATING PROPERTIES OF MoS_2/γ-Al_2O_3 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 FOR H_2S-H_2 MIXTURE
2
作者 Lu Xuchen, Li Youchu, Huang Changxiong and Qing Xiangdong (Institute of Chemical Metallur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 Box 353 , Beijing 100080, China)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65-68,共4页
MoS2/γ-Al2O3 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 i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 based on the inorganic salt route. The aluminum hydrate sol derived from the inorganic salt Al(NO3)3, whose transparence and ... MoS2/γ-Al2O3 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 i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 based on the inorganic salt route. The aluminum hydrate sol derived from the inorganic salt Al(NO3)3, whose transparence and viscosity are 97% and 1.2 × 10-3 Pa. s, respectively, can be formed through adjusting the ratio of the peptizing agent H+ to Al3+ to 0.3. The aluminum hydrate gel at 110℃ is amorphous in structure and is heat-treated in air at 800℃ to form γ-Al2O3. The precursor derived from the mixture solution of ammonium molybdate, thioacetamide and a reducing agen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crystal MoS2 under reducing condition at 800℃. MoS2/γ-Al2O3 composite membrane is an organic whole and bps no gradation from MoS2 layer to γ-Al2O3 Iayer. The separation factor a H2/H2S through the MoS2/γ-Al2O3 composite membrane increase with rising temperature and a H2/H2S at 600℃ is 4.45 higher than the theoretical separation factor produced by the ideal Knudsen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γ-Al2O2 composite membrane sol-gel process separation of H2S-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班福忱 张辰瑞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近年来基于高级氧化法联合超滤工艺得到广泛研究应用,文章首先概括了超滤膜污染原因与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原理,分别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超滤工艺与电化学、UV、臭氧、Fenton等高级氧化工艺联合工艺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不同高级氧化... 近年来基于高级氧化法联合超滤工艺得到广泛研究应用,文章首先概括了超滤膜污染原因与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原理,分别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超滤工艺与电化学、UV、臭氧、Fenton等高级氧化工艺联合工艺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不同高级氧化技术与其联合超滤膜工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研究进展,对其优缺点与处理效果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发展趋势与展望,为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进一步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法 超滤 组合工艺 膜通量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船薄膜型液货舱预冷过程模拟与分析
4
作者 黄灏 王文 贺隆坤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7-194,共8页
在LNG船的装载过程中,预冷作为确保舱内设备和围护结构可靠性的关键工艺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以LNG船薄膜型液货舱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二维柱坐标系网格,并采用相似方法对液货舱内流场及壁面温度进行数值模拟。该研究不仅显著提升了计算... 在LNG船的装载过程中,预冷作为确保舱内设备和围护结构可靠性的关键工艺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以LNG船薄膜型液货舱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二维柱坐标系网格,并采用相似方法对液货舱内流场及壁面温度进行数值模拟。该研究不仅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同时较好地还原了液货舱在预冷过程中温度梯度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应重点关注液货舱舱底中心区域以及舱底与侧面交界处的温度变化;为确保主屏蔽层温度下降梯度处于安全范围内,预冷流量需在特定控制策略下进行精准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船 薄膜舱 预冷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3)S_(4)/PES催化膜反应器氧化降解水中罗丹明B
5
作者 肖泽仪 孟佳欣 +2 位作者 樊森清 陈渝 陈皎皎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3,共9页
基于过硫酸氢钾(PMS)的非均相高级氧化工艺(AOPs)在实际应用中一直受到PMS活化效率与活性氧物种(ROS)利用率低下的限制。本文以ZIF-67为前驱体、聚醚砜(PES)多孔膜为基底,采用金属有机框架(MOFs)模板配体交换策略,流动合成构建了Co_(3)S... 基于过硫酸氢钾(PMS)的非均相高级氧化工艺(AOPs)在实际应用中一直受到PMS活化效率与活性氧物种(ROS)利用率低下的限制。本文以ZIF-67为前驱体、聚醚砜(PES)多孔膜为基底,采用金属有机框架(MOFs)模板配体交换策略,流动合成构建了Co_(3)S_(4)/PES催化膜反应器(CMR)。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催化膜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平均粒径为23 nm的Co_(3)S_(4)纳米颗粒被原位合成固载在PES膜孔中,负载量为15.9%,并沿膜厚度方向均匀分布。以活化PMS降解典型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罗丹明B(RhB)为例,研究了该催化膜的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20 mg/L的RhB溶液,在初始溶液pH为7、温度为25℃以及膜通量为0.80 mL/(min·cm^(-2))(对应于停留时间0.68 s)的条件下,Co_(3)S_(4)/PES催化膜具有90%以上的降解率,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97.83 min^(-1),转化频率达到了489.15 L/(min·g^(-1)),均高出Co_(3)S_(4)粉末传统悬浮间歇处理模式两个数量级,并且Co_(3)S_(4)/PES催化膜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膜孔道的分散性有效防止了Co_(3)S_(4)纳米颗粒的聚集,过膜流动反应限域在微纳尺度的膜孔道内,强化了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质量传递与接触,加快了PMS的活化,从而实现了单线态氧(^(1)O_(2))的高效生成,并在RhB的快速降解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膜反应器 高级氧化 罗丹明B 过硫酸氢钾 流动反应 ZIF-67 Co_(3)S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型活性膜系统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
6
作者 许家昌 郭佳 苏树智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克服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提高扩展膜系统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优化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型活性膜系统(P system)的改进北方苍鹰优化(improved 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INGO)算法——PINGO.采用北方苍鹰优... 为克服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提高扩展膜系统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优化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型活性膜系统(P system)的改进北方苍鹰优化(improved 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INGO)算法——PINGO.采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作为基本膜中的进化规则,通过更新苍鹰的状态进化基本膜中的对象,将INGO算法作为局部进化规则来进化子膜中的对象.该系统根据活性膜自身的特点在基本膜中溶解或产生子膜,通信规则用于实现不同膜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在数据集BSD300和BSD500上,分别采用海鸥优化(seagul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OA)算法、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er,GWO)算法、INGO算法和PINGO算法,对不同优化阈值个数的图像进行分割.结果表明,PINGO算法在分割后的图像上的峰值信噪比均优于其他算法,特征相似度最优值也占了83%,在保持色彩与纹理的同时提高了分割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了所提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P系统 活性膜结构 北方苍鹰优化算法 进化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矿井水脱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晨毅 周锡琨 +2 位作者 罗豪鹏 江芳 陈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6,共9页
煤矿开采必然伴随大量矿井水的生成,其中高矿化度矿井水占比逐年上升。研究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与利用,有助于缓解煤矿缺水的现状,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和清洁生产水平。对矿井水零排放处理流程中的深度脱盐工艺进行阐述,对处理系统存在的... 煤矿开采必然伴随大量矿井水的生成,其中高矿化度矿井水占比逐年上升。研究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与利用,有助于缓解煤矿缺水的现状,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和清洁生产水平。对矿井水零排放处理流程中的深度脱盐工艺进行阐述,对处理系统存在的工艺流程长、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脱盐领域的前瞻性处理技术。在膜浓缩工艺方面,介绍了基于传统反渗透的改进技术、正渗透技术和膜蒸馏技术。针对分盐结晶工艺的前瞻性技术,对比了共晶冷冻技术、超临界脱盐技术、加湿-除湿技术以及光热脱盐技术。通过对高矿化度矿井水现有处理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比较,为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继而推动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大规模、低成本和高效处理,以应对煤矿开采过程中高矿化度矿井水带来的挑战,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零排放工艺 膜浓缩技术 蒸发结晶 光热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椀单宁膜分离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黄毅 童桢开 +3 位作者 齐志文 王成章 罗金岳 赵林果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9,共9页
为解决市售橡椀栲胶纯度低、杂质多、生物活性不佳等问题,以工厂热水粗提橡椀栲胶为原料,经不同体积分数(70%~95%)乙醇醇沉工艺和不同截留分子质量(3、5、10、20、100 ku)超滤膜分离纯化工艺,得到纯度较高的橡椀单宁。优化了纯化工艺条... 为解决市售橡椀栲胶纯度低、杂质多、生物活性不佳等问题,以工厂热水粗提橡椀栲胶为原料,经不同体积分数(70%~95%)乙醇醇沉工艺和不同截留分子质量(3、5、10、20、100 ku)超滤膜分离纯化工艺,得到纯度较高的橡椀单宁。优化了纯化工艺条件,分析了超滤膜纯化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并测定了纯化后橡椀单宁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橡椀栲胶经85%乙醇醇沉后,再经10 ku超滤膜在料液质量浓度10 g/L、温度20℃、压力0.35 MPa条件下超滤纯化,最终透过液中单宁纯度由60.8%提升至75.40%,单宁收率为73.28%;膜分离动力学模型得出超滤传质系数(k)为6.59 mm/h,膜面平衡质量浓度(C_(g))为12.14 g/L,操作压力(Δp)与膜通量(J_(v))的关系为J_(v)=Δp/(0.0268+0.0292Δp)。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橡椀单宁对DPPH·、·ABTS^(+)、O_(2)^(-)·、·OH这4种自由基均具有较高的清除能力,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36.89、39.37、31.58和36.24 mg/L。相同质量浓度下,橡椀单宁具有接近或超过Vc的抗氧化能力,其中高质量浓度橡椀单宁对·OH的清除能力优于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椀单宁 超滤膜 分离工艺 动力学机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在渗透汽化有机物分离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磊 张新儒 +2 位作者 王永洪 李晋平 刘春波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24-3335,共12页
渗透汽化具有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有机化合物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关键技术是渗透汽化膜的设计和制备。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结合了聚合物膜和二维纳米材料的优点,是最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渗透汽化分离膜... 渗透汽化具有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有机化合物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关键技术是渗透汽化膜的设计和制备。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结合了聚合物膜和二维纳米材料的优点,是最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渗透汽化分离膜,成为了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有机物渗透汽化分离机理和评价方法、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类型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在有机物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结合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理、有机物的特性和工业化需求,提出开发新型结构、易制备和高选择性的二维纳米材料的设计思路;根据成膜原理和两相界面作用机制,提出有机物分离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借助有机物分子与膜微结构的相互作用,结合计算辅助模拟技术,提出分离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二维纳米材料 有机化合物 分离膜 传递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氦管输天然气提氦多元化产品耦合工艺优化设计
10
作者 郭明钢 杨晓航 +5 位作者 代岩 米盼盼 马世鑫 贺高红 肖武 崔福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1-2261,共11页
目前氦气提取过程,存在过度依赖于液化天然气生产过程的富氦尾气、催化氧化破坏式脱氢引入新杂质和高能耗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资源广泛的贫氦管输天然气的多级膜-电化学氢泵-吸附耦合提氦工艺,利用管输天然气压力和多技术梯度产品化... 目前氦气提取过程,存在过度依赖于液化天然气生产过程的富氦尾气、催化氧化破坏式脱氢引入新杂质和高能耗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资源广泛的贫氦管输天然气的多级膜-电化学氢泵-吸附耦合提氦工艺,利用管输天然气压力和多技术梯度产品化除杂提氦策略,生产氦气、燃料电池氢和二氧化碳多元化产品,实现贫氦管输天然气经济性提氦。运用Aspen HYSYS软件对1.00×10^(5) m^(3)/h贫氦管输天然气耦合提氦工艺模拟优化,考察了回收率、膜性能和氦气浓度对工艺经济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典型管输压力4.0 MPa和0.04%(体积分数)He时,采用中渗透性中选择性气体分离膜,且氦气回收率为50%70%时,贫氦管输天然气提氦耦合工艺经济性较好,氦气盈亏平衡价格为115.5~123.2 CNY/m^(3),且随着氦气浓度增加盈亏平衡价格逐渐减小,为贫氦资源经济性利用提供极具工业前景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优化设计 氦气 电化学氢泵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的热压工艺
11
作者 宋丽伟 金肖克 +3 位作者 缪永达 刘鑫宇 祝成炎 田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2,共10页
选取聚酰胺共聚物(PA)热熔胶网膜作为黏合剂,通过改变热压工艺中热压时间、温度、压强和上胶量4个工艺参数,制备不同参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不同e-PTFE膜层压复合... 选取聚酰胺共聚物(PA)热熔胶网膜作为黏合剂,通过改变热压工艺中热压时间、温度、压强和上胶量4个工艺参数,制备不同参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不同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的防风性、透湿性以及剥离强力,得出最优热压工艺。结果表明:制备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的最优热压工艺为热压时间15 s、热压温度150℃、热压压强0.5 MPa、上胶量10 g/m^(2)。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的剥离强力为2.63 N、透气率为1.96 mm/s、透湿量为5670.60 g/(m^(2)·24h)。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出的最优热压工艺结果更加准确,且制备的层压复合织物与原织物相比防风性和透湿性均有所改善,可为后续制备热湿管理织物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Behnken响应面法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 层压复合织物 热压工艺 剥离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PEM燃料电池建模及切换过程系统效率分析研究
12
作者 邱子桐 张潇桐 +5 位作者 戈阳阳 李儒欢 李浩南 冀承泽 吴锴 周峻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607,共12页
可逆燃料电池的工作模式切换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了电场-热场-流体场多场耦合的可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模型,重点研究了不同的工作参数(包括工作温度、工作压强)和切换参数(包括电流密度峰值和切换频率)在模式切换... 可逆燃料电池的工作模式切换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了电场-热场-流体场多场耦合的可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模型,重点研究了不同的工作参数(包括工作温度、工作压强)和切换参数(包括电流密度峰值和切换频率)在模式切换时对于系统效率的影响,通过讨论不同场景下电池输出特性的变化分析了电池内部的电化学特性,探讨了系统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升温、加压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往返效率,最高可提升1.76%,增大电流密度峰值、加快切换频率则不利于往返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切换过程 往返效率 电-氢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的工艺优化及性能
13
作者 倪学鹏 王燕青 +2 位作者 李坤明 吴琪琳 巨安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0,共10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被认为是新能源动力终极解决方案。气体扩散层(GDL)是PEMFC中的关键组件,起到导电、传热、透气、排水的作用。碳纤维纸是目前GDL首选的商业化材料。文中以湿法成型为基础,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碳纤维长径比、...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被认为是新能源动力终极解决方案。气体扩散层(GDL)是PEMFC中的关键组件,起到导电、传热、透气、排水的作用。碳纤维纸是目前GDL首选的商业化材料。文中以湿法成型为基础,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碳纤维长径比、树脂浸渍和碳化石墨化工艺对碳纤维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氧化乙烯(PEO)与羟甲基纤维素(HMC)复配为最佳的分散剂体系。6mm和3mm短切碳纤维的最佳配比为80%和20%。采用真空浸渍法浸渍酚醛树脂能显著提升碳纤维纸的树脂碳残留量及导电性。碳化石墨化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碳纤维纸的孔隙率和导电性,当热处理温度为2400℃时,碳纤维纸的孔隙率为82.5%,电阻率为8.1m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碳纸 工艺优化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概率数据驱动模型的燃料电池性能衰减预测方法
14
作者 郭冰新 谢长君 +2 位作者 朱文超 杨扬 杜帮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892-3901,I0027,共11页
精确预测燃料电池衰减特性能够为控制和诊断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然而,主流的数据驱动方法在建模阶段,通常未考虑实验环境造成的测量误差及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预测形式上只能提供单一点估计的预测结果,进而导致... 精确预测燃料电池衰减特性能够为控制和诊断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然而,主流的数据驱动方法在建模阶段,通常未考虑实验环境造成的测量误差及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预测形式上只能提供单一点估计的预测结果,进而导致性能衰减,结果缺乏足够可信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数据驱动模型(mixed-probability data-driven model,MPDD),通过贝叶斯理论对多种数据驱动模型的结构特点进行融合,实现模型对数据依赖性的不确定性量化,为燃料电池性能衰减趋势提供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种形式的预测结果。基于燃料电池动态负载周期循环(fuel cell dynamic load cycle,FC-DLC)中的全工况数据,MPDD模型的点估计结果要优于单一数据驱动模型。此外,基于FC-DLC中的稳态数据,MPDD模型相较于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的区间估计集中率提升最高可达33%。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不确定性量化能力,可为电氢耦合装置的运行提供更实用的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性能衰减预测 数据驱动模型 不确定性量化 高斯过程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滤-超滤-纳滤全膜法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
15
作者 董醒吾 武道吉 朱学武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3,109,共6页
为了缩短饮用水处理流程和提升出水品质,本研究采用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全膜法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评估其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以及对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离子的去除能力。本研究集成了MF、UF和NF三种膜技术的全膜法工艺处理东平湖... 为了缩短饮用水处理流程和提升出水品质,本研究采用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全膜法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评估其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以及对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离子的去除能力。本研究集成了MF、UF和NF三种膜技术的全膜法工艺处理东平湖水样,分别测定UV254、TOC、电导率、TDS及各类离子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不同工艺对有机物分子量影响。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东平湖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具有高效去除能力,对类腐殖类有机物去除率高达92.7%,对UV254的去除率高达97.89%,对TOC的去除率高达75.83%,对TDS的去除率高达55.1%。此外,全膜法工艺中MF和UF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NF工艺能够实现中小分子量有机物的显著去除。全膜法工艺在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同时还对水体中的无机离子实现了高效的去除效果。MF-UFNF全膜法工艺不仅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同时能够提升出水品质,符合安全饮用水生产的要求。鉴于此,全膜法工艺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微污染水处理技术,为提升饮用水品质和推动饮用水处理工艺革新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生产 全膜法 溶解性有机物 无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二氧化碳膜捕集优化分析研究
16
作者 吴学谦 宗兴林 +4 位作者 张井鲁 李耀翔 赵云天 宋子奕 范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3,共9页
为了不断提高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二氧化碳产品,实现对二氧化碳的有效捕集,首先利用Aspen HYSYS V11软件基于PRSV热力学方法对耐硫变换前地下粗煤气的二氧化碳膜捕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 为了不断提高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二氧化碳产品,实现对二氧化碳的有效捕集,首先利用Aspen HYSYS V11软件基于PRSV热力学方法对耐硫变换前地下粗煤气的二氧化碳膜捕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在确保二氧化碳纯度(体积比)不低于95.00%的约束条件下,以膜分离器M-100温度、膜分离器M-101温度和分离器V-100压力为自变量,以二氧化碳捕集率为因变量,根据Box-Behnken Design(BBD)对二氧化碳膜捕集过程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并根据各参数与二氧化碳捕集率之间的高阶拟合回归方程进行系统优化,得到了最佳二氧化碳捕集率及其对应的优化操作参数。结果表明,此模拟流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二氧化碳膜捕集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作为后续优化研究的基础模型;当M-100温度为162.0℃、M-101温度为64.0℃、V-100压力为3150 kPa时,该装置二氧化碳捕集率的最大值为98.81%,所得二氧化碳纯度(体积比)约为96.74%,可完全满足二氧化碳纯度(体积比)不低于95.00%的约束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二氧化碳膜捕集工艺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膜捕集 流程模拟 单因素实验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膜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朋利 李杰 +3 位作者 古其林 吴海锁 吴伟 孙世鹏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电催化膜技术结合了膜分离与电催化氧化的双重优势,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于传统处理工艺,电催化膜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机制,能够高效降解和深度矿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显著缓解膜污染,从而提... 电催化膜技术结合了膜分离与电催化氧化的双重优势,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于传统处理工艺,电催化膜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机制,能够高效降解和深度矿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显著缓解膜污染,从而提升膜系统整体效能。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电催化阳极膜材料、作用机理、应用性能及其强化策略。针对现存技术瓶颈,提出了若干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建议,旨在推动电催化膜技术的工业化发展,为复杂有机废水的高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膜 有机废水 作用机理 能耗分析 强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乡镇污水厂提质改造案例
18
作者 董明甫 张林 +2 位作者 陈春梅 赵茂杰 余波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2,共5页
为应对复杂的水质变化,严格落实出水达标,乡镇污水厂采用AO生化工艺结合一体化MBR膜处理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改造。结合水质分析,确定了改造难点在于在不额外增加用地的情况下去除进水浓度异常偏高的总氮、氨氮和总磷。为提升进水水质... 为应对复杂的水质变化,严格落实出水达标,乡镇污水厂采用AO生化工艺结合一体化MBR膜处理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改造。结合水质分析,确定了改造难点在于在不额外增加用地的情况下去除进水浓度异常偏高的总氮、氨氮和总磷。为提升进水水质,在进水口加设了提篮格栅处理较大的固体垃圾。在原有调节池和污泥干化池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加深,新增了缺氧池和好氧池,优化了加药系统和药剂投加点,规范了对MBR膜的维护保养,提高了处理效率。经过近6个月的数据跟踪表明,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改造后的系统显著提高了对总氮(TN93%)、氨氮(NH3-N96%)和总磷(TP95%)的去除效率,既保障了乡镇污水的达标处理又保护了受纳水体及下游的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工艺 一体化MBR膜 乡镇污水处理厂 提质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蒸气加工法制备和修饰金属-有机框架膜
19
作者 张耀辉 班宇杰 杨维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0-2086,共17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与有机配体配位连接而成的一类高度有序的多孔材料。作为分离膜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开发高效的MOF膜制备和修饰方法对获得连续、致密、结构可调控的MOF膜至关重要。相比传统液相合成过... 金属-有机框架(MOF)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与有机配体配位连接而成的一类高度有序的多孔材料。作为分离膜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开发高效的MOF膜制备和修饰方法对获得连续、致密、结构可调控的MOF膜至关重要。相比传统液相合成过程,蒸气加工方法可大幅节省溶剂及前体用量,有效避免竞争性体相成核,降低后处理过程中因溶剂分子移除造成的膜层开裂风险,兼具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的特点。系统总结了蒸气加工法用于MOF膜的直接合成与合成后修饰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蒸气加工方法对MOF膜分离性能的调控和强化作用,并展望了蒸气加工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在MOF膜放大制备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蒸气加工 直接合成 合成后修饰 分离 渗透率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含酚废水的降解及其在离子膜电解中的资源化利用
20
作者 何文奇 赵经纬 +4 位作者 兰培强 严朝朝 倪杰 韦彦斐 黄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高盐有机废水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而被任意排放,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无机盐的浪费。在“双碳”背景下,高盐废水“零排放”和盐分的高值化再利用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由于高盐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是实现脱盐水回用和废水中盐分... 高盐有机废水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而被任意排放,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无机盐的浪费。在“双碳”背景下,高盐废水“零排放”和盐分的高值化再利用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由于高盐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是实现脱盐水回用和废水中盐分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文中通过制备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催化剂FeCo-C/N,探究FeCo-C/N+O_(3)催化氧化体系对NaCl质量浓度为310g·L^(-1)、总有机碳(TOC)含量为20~60mg·L^(-1)的高盐含酚废水处理效果,使得氧化后水样的TOC去除率达到65.1%~88.2%,废水中TOC残余含量均小于10mg·L^(-1),满足离子膜电解中对进槽盐水的品质要求。继续将氧化后的高盐废水进行离子膜电解试验,使阳极出槽淡盐水中NaCl质量浓度介于200.0~210.0g·L^(-1),阴极出槽盐水中NaOH质量分数介于32.0%~33.5%,电解过程进行336h后的电流效率和吨碱电耗分别是96.8%和2167.0kW·h,表明处理后的高盐含酚废水在离子膜电解中运行稳定、经济合理,具备良好的资源化利用前景。研究结论能为高盐有机废水大规模应用于离子膜电解工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C/N MOFs衍生催化剂 高盐含酚废水 资源化利用 离子膜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