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黄芪响应反复干旱胁迫的代谢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萍 王茹亚 +2 位作者 曹舒男 陈贵林 孙淑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0-960,共11页
[目的]蒙古黄芪是黄芪药材的重要基原植物,其主要种植地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均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定期间歇式降雨造成了植物干旱复水循环。研究蒙古黄芪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特征对于了解其响应自然间歇降雨的干旱... [目的]蒙古黄芪是黄芪药材的重要基原植物,其主要种植地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均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定期间歇式降雨造成了植物干旱复水循环。研究蒙古黄芪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特征对于了解其响应自然间歇降雨的干旱胁迫机制非常关键。[方法]试验以1年生蒙古黄芪种苗为材料,进行反复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后,测定盆栽土壤养分及其根长、根粗,用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蒙古黄芪的初生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及代谢通路分析;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反复干旱胁迫处理下蒙古黄芪根中总黄酮、总皂苷及多糖物质含量。[结果](1)蒙古黄芪在干旱胁迫时会呈现根粗减小,根长和须根密度增加的趋势。(2)干旱及复水处理下,代谢组共检测到42种代谢产物,主要是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胺类及氨类化合物和糖类等;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植株在反复干旱胁迫过程中主要影响体内的氨基酸代谢途径,通过增加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及精氨酸的含量,降低天冬酰胺、色氨酸和4-氨基丁酸的含量来增强自身抗旱性,具体表现为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等代谢物增加1~3倍,色氨酸和4-氨基丁酸等代谢物下降1~2倍。(3)在第1轮干旱胁迫下蒙古黄芪总皂苷积累,而第2轮干旱胁迫后黄芪皂苷、总黄酮类、多糖3种活性物质的生成量减少,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与蒙古黄芪响应水分胁迫的机制密切相关,同时植株也会调节自身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响应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干旱胁迫 复水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黄芪中的芒柄花素和毛蕊异黄酮 被引量:28
2
作者 马晓丰 屠鹏飞 +2 位作者 陈英杰 张天佑 魏芸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1,共3页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以正己烷氯仿甲醇水组成二相系统作为固定相与流动相,对黄芪的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发现:以正己烷氯仿甲醇水(体积比为1.5∶3∶3∶2)组成的系统可以从黄芪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出毛蕊异黄酮...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以正己烷氯仿甲醇水组成二相系统作为固定相与流动相,对黄芪的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发现:以正己烷氯仿甲醇水(体积比为1.5∶3∶3∶2)组成的系统可以从黄芪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出毛蕊异黄酮,纯度可达95%以上,并可以初步纯化芒柄花素;接着用正己烷氯仿甲醇水(体积比为4∶4∶5∶4)组成的系统进一步纯化芒柄花素,其纯度达95%以上。利用该方法,可以对中药黄芪中的异黄酮进行快速的分离和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芒柄花素 毛蕊异黄酮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黄芪植株生长中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光跃 罗晓雅 +2 位作者 孙窗舒 于倩 陈贵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3,共6页
以3年生蒙古黄芪植株为材料,采用盆栽法模拟干旱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黄芪生理状态以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4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黄... 以3年生蒙古黄芪植株为材料,采用盆栽法模拟干旱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黄芪生理状态以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4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黄芪根、茎、叶均有分布,不同器官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表现为根>叶>茎,而毛蕊异黄酮含量则是叶>茎>根。(2)干旱胁迫下,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苷在胁迫第8~12天有一定的积累;叶中的毛蕊异黄酮则在干旱第4~8天有明显的积累,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则没有明显变化。研究发现,4种黄酮类化合物在黄芪各器官中分布和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器官中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也存在差异;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够促进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积累,但过度干旱胁迫则不利于其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黄芪 不同器官 超高效液相色谱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苷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贾晓斌 陈彦 +2 位作者 蔡宝昌 施亚芳 王晓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66-868,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芪皂苷类成分的纯化方法。方法 :应用色谱指纹谱技术 ,研究比较正丁醇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芪总皂苷。结果 :AB 8树脂吸附纯化与正丁醇萃取纯化的黄芪总皂苷得率相近 ,但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别 ,而其它型号的树脂吸附... 目的 :研究黄芪皂苷类成分的纯化方法。方法 :应用色谱指纹谱技术 ,研究比较正丁醇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芪总皂苷。结果 :AB 8树脂吸附纯化与正丁醇萃取纯化的黄芪总皂苷得率相近 ,但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别 ,而其它型号的树脂吸附纯化的总皂苷得率偏低。结论 :纯化黄芪总皂苷 ,AB 8树脂优于其它型号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色谱指纹谱 大孔吸附树脂法 纯化工艺 正丁醇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黄芪对N、P、K的肥效响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星 林云 +3 位作者 王渭玲 杨江峰 李星星 高青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45-1852,共8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N、P、K及其配比对沙地1a生蒙古黄芪的株高、根长、根直径、根干质量等生物学特性及皂苷、黄酮、多糖次生代谢物和Fe、Mn、Cu、Zn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其最佳施肥用量。结果表明:氮... 采用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N、P、K及其配比对沙地1a生蒙古黄芪的株高、根长、根直径、根干质量等生物学特性及皂苷、黄酮、多糖次生代谢物和Fe、Mn、Cu、Zn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其最佳施肥用量。结果表明:氮肥有助于黄芪株高的增高,但施肥量过高黄芪株高反而降低,以氮钾配施处理(N2K2)的株高最高,较对照增加51.93%;磷肥和钾肥能促进根的生长发育,其中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79.41、150和225kg/hm^2处理(N1P3K3)的效果最佳,其根直径与根干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58.42%和43.87%。施肥能显著提高蒙古黄芪皂苷和多糖的质量分数,以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25、150和79.41kg/hm^2处理(N3P3K1)的效果最好,其皂苷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增加118.52%和13.14%;单施氮肥(N3)和单施磷肥处理(P3)均不利于黄酮的积累,其黄酮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降低7.56%和6.46%。对于微量元素,施肥能促进黄芪Mn的积累,对Cu、Zn影响不大,单施钾肥处理(K3)使得黄芪Fe元素质量分数降低。此外,结合蒙古黄芪的次生代谢物及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该地区蒙古黄芪的最佳施肥用量为氮(N)、磷(P2O5)、钾(K)分别为79.41、150和22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施肥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水浸种对蒙古黄芪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程瑶 方向文 +2 位作者 蒋志荣 马雨婷 肖生旺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3-420,共8页
研究温水浸种破除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种子休眠的适宜条件,采用恒温和变温2种浸种方式,测定蒙古黄芪种子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温水浸种... 研究温水浸种破除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种子休眠的适宜条件,采用恒温和变温2种浸种方式,测定蒙古黄芪种子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温水浸种破除蒙古黄芪种子休眠的效果显著,变温浸种效果略优于恒温浸种。不同温度破除休眠效果排序依次为60℃>70℃>80℃,其中60℃变温浸种2 min和5 min的发芽率分别为对照的2.87倍和2.31倍。浸种时间、浸种温度均可显著影响蒙古黄芪种子萌发,与对照相比,随着浸种时间增加,发芽率总体呈现出先急速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发芽指数与浸种温度极显著正相关;浸种温度与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温水浸种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保持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温水浸种 发芽率 种子休眠 变温浸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志艳 王建英 徐彩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279-8281,共3页
[目的]探讨砷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砷毒害植物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愈创木酚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不同浓度砷胁迫下对药用... [目的]探讨砷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砷毒害植物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愈创木酚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不同浓度砷胁迫下对药用植物黄芪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影响以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结果]随着砷浓度升高,黄芪叶片中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特别是POD活性显著增加。从时间动态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黄芪叶片中的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POD活性增加,SOD活性变化不显著;MDA含量先升后降,第8天达到最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控制和药理活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 砷胁迫 药用植物 抗氧化酶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黄芪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贾文秀 王俊杰 侯永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种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选择适宜的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确定种子检验中蒙古黄芪种子发芽试验的适宜条件和首、末次计数时间。试验结... 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种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选择适宜的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确定种子检验中蒙古黄芪种子发芽试验的适宜条件和首、末次计数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存在较高的硬实休眠特性。在种子检验中,破除硬实休眠的适宜方法为精米机打磨4min。蒙古黄芪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恒温和15/25℃变温;适宜发芽床为纸上、纸间和海绵床;发芽试验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第5d,末次计数时间为第1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种子 发芽试验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与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的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冬兰 孙素琴 +1 位作者 徐永群 陈小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96-2400,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分析鉴别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刺果甘草的1 737 cm-1C O伸缩振动峰,明显高于黄芪的1 737 cm-1特征峰,说明刺果甘草含有机酯类化合物的量相对高于黄芪。在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中,刺果甘草... 采用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分析鉴别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刺果甘草的1 737 cm-1C O伸缩振动峰,明显高于黄芪的1 737 cm-1特征峰,说明刺果甘草含有机酯类化合物的量相对高于黄芪。在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中,刺果甘草有明显的1 620,1 317,782和516 cm-1的草酸钙特征峰,而黄芪没有。此外,两者都存在1 463,1 511和1 596 cm-1的芳香类化合物的特征峰,不同的是刺果甘草的1 468 cm-1峰的右侧还有一个1 453 cm-1的小肩峰。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两者都存在1 070,1 095和1 140 cm-1的糖苷类化合物的自动峰,不同的是黄芪的1 140 cm-1的自动峰强度最大,但刺果甘草的1 090 cm-1自动峰强度最大。谱图的三级鉴定验证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糖苷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和有机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上都是不一致的。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还提供了两者的有机酯类化合物以及芳香类和糖苷类化合物具有很大差别的一些有用的结构信息。因此,运用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和鉴定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 黄芪 刺果甘草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西栽培蒙古黄芪原植物形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谢小龙 王溪森 +2 位作者 赵利 王莉 李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1203-1204,共2页
运用比较形态学方法 ,对陇西栽培蒙古黄芪生长植株进行形态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栽培蒙古黄芪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存在不同的种内类型。传粉实验初步说明蒙古黄芪为异花授粉植物 ,这是栽培蒙古黄芪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形态多样性 异花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荚黄芪SCAR标记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松权 祖元刚 吴基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用RAPD方法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BSA法从1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筛选出7个在膜荚黄芪基因池和蒙古黄芪基因池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单株检测表明,引物OPD14具有膜荚黄芪特异性,在检测的膜荚黄芪个体中均能各自扩增... 用RAPD方法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BSA法从1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筛选出7个在膜荚黄芪基因池和蒙古黄芪基因池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单株检测表明,引物OPD14具有膜荚黄芪特异性,在检测的膜荚黄芪个体中均能各自扩增出一条300 bp左右的特异带,而在蒙古黄芪的单株中则未见,将该膜荚黄芪特异性片断命名为OPD14-300。获得的RAPD标记OPD14-300经克隆、测序、重新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转化成更稳定的SCAR标记;该SCAR标记只在膜荚黄芪个体中出现,达到了在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地鉴定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蒙古黄芪 RAPD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黄芪亚种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永刚 王立 +3 位作者 宋芸 梁建萍 冯前进 王金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9-702,共4页
前人研究认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染色体数目为2n=16。本试验采用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根尖有... 前人研究认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染色体数目为2n=16。本试验采用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根尖有丝分裂相。结果显示: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染色体数目为2n=18,这2种植物各有4条小染色体。膜荚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4sm+14m,核型类型为2B型。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6sm+12m,核型类型为2C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蒙古黄芪 染色体数目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和黄芪皂苷Ⅲ含量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史静超 李浩铮 +2 位作者 王永辉 周然 刘必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5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了16批不同产地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的含量。方法:使用DIKMA 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柱温:30℃...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了16批不同产地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的含量。方法:使用DIKMA 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柱温:30℃。ELSD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90℃,空气流量2.8 L·min-1。采用SPSS 1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和黄芪皂苷Ⅲ在进样量分别为0.093 2-1.02μg(r=0.999 5),0.789-8.78μg(r=0.999 7),0.506-3.13μg(r=0.999 6),0.016 1-1.38μg(r=0.999 2)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5%、98.61%、99.68%、98.58%,RSD分别为1.2%、1.3%、1.3%、1.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一采用黄芪甲苷为指标的聚类分析无法区分各省份蒙古黄芪,而同时采用4种皂苷含量为指标,可将不同省份蒙古黄芪明显区分开。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准确,能够更加直接地反映出不同产地蒙古黄芪原药材的质量状况,为蒙古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黄芪皂苷 产地 HPLC-EL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西栽培蒙古黄芪酯酶同工酶数量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小龙 胡延萍 +2 位作者 赵旭东 王莉 李毅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25-529,共5页
为了对陇西栽培蒙古黄芪的优质高产和良种选育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该地区栽培蒙古黄芪种子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栽培蒙古黄芪是一个复杂的异质群体;种子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是检验蒙古黄芪... 为了对陇西栽培蒙古黄芪的优质高产和良种选育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该地区栽培蒙古黄芪种子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栽培蒙古黄芪是一个复杂的异质群体;种子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是检验蒙古黄芪种内变异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黄芪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佳 廖智铭 +1 位作者 任建利 王震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9期5091-5094,共4页
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种子萌发后的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并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生根后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在... 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种子萌发后的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并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生根后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在该过程中,采用正交试验分析6-BA、NAA、2,4-D、固化剂等条件对蒙古黄芪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胚轴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取材部位,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2,4-D,最佳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而固化剂采用0.1%Gelrite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结合物性分析研究黄芪软化机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杰 马志国 +5 位作者 吴孟华 钟淑梅 骆维 廖鹏程 曹晖 张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目的研究软化过程中黄芪水分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软化机理。方法对软化过程吸水动力学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黄芪吸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黄芪水分相态变化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 目的研究软化过程中黄芪水分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软化机理。方法对软化过程吸水动力学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黄芪吸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黄芪水分相态变化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测定黄芪质构特性的变化;分析软化时间、吸水率、LF-NMR参数、质构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软化过程中黄芪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决定系数大于97.7%。同档次下,软化温度越高,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同温度下,药材档次越小,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在30℃下,大、中、小档黄芪达到内外一致的时间分别为14、12、8 h,润透时的吸水率分别为46.83%、42.03%、35.54%。润透前驰豫时间T 2大多为0.1~10 ms,润透后大多为10~1000 ms,磁共振成像能观察到水分由外而内扩散,12 h时可观察到黄芪内部大部分都被水分浸润。黄芪软化前8 h,硬度、压缩循环功、粘力、黏性、胶着性分别下降了67.7%、68.6%、86.3%、89.3%、73.3%;在12~24 h各质构特性趋于稳定,即润透后的药材内外硬度一致,符合传统经验判断标准。同时,软化过程中黄芪黄酮类成分不稳定,黄酮苷可能会水解为对应的黄酮苷元。结论吸水动力学模型结合低场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质构仪等客观手段可为阐明黄芪的软化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软化 吸水动力学 低场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质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蒙古黄芪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凯 梁宗锁 段琦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研究了蒙古黄芪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保护酶系统(SOD、POD、CAT和APX)、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SOD活性上升规律相似,其活性大小为重度干旱(SD)>中度干旱(MD)>适宜对照(CK);MD和SD中CAT... 研究了蒙古黄芪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保护酶系统(SOD、POD、CAT和APX)、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SOD活性上升规律相似,其活性大小为重度干旱(SD)>中度干旱(MD)>适宜对照(CK);MD和SD中CAT活性在胁迫初期不断升高后期开始降低,POD和APX活性初期缓慢升高后期大幅升高。MD和SD中超氧阴离子在后期开始升高且升高幅度高于CK。丙二醛含量初期和后期都有较大降幅。可溶性蛋白在胁迫初期显著升高,后期SD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较大。SD中脯氨酸含量积累明显。研究结果认为,在外部环境变化后,蒙古黄芪的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会发生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维持植株的正常生理代谢,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保护酶系统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对蒙古黄芪愈伤组织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运章 吴座功 +1 位作者 柳伟力 邢永飞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1-605,共5页
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经场强为±1.0 kV/c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后生长速率明显提高,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正负高压静电场... 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经场强为±1.0 kV/c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后生长速率明显提高,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正负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正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蒙古黄芪愈伤组织芽的分化,而负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根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 蒙古黄芪 愈伤组织 增殖与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主要农艺性状与种子产量通径分析
19
作者 刘滨 彭励 +1 位作者 郑丽萍 任树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3期233-236,共4页
为了提高黄芪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对三年生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9个农艺性状和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 为了提高黄芪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对三年生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9个农艺性状和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果荚数(Py7=0.805)>每果荚种子数(Py8=0.556)>株高(Py1=0.146)>千粒重(Py9=0.059)>果层高(Py3=0.014)>每丛单株数(Py4=-0.090)>每株分枝数(Py5=-0.091)>每株果荚枝数(Py6=-0.110)>冠幅(Py2=-0.134)。因此,要提高黄芪种子产量,应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措施,以增加单株果荚数、每果荚种子数和株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农艺性状 种子产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对蒙古黄芪多倍体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利珍 李前忠 +1 位作者 杨林源 武成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3-568,共6页
利用二倍体蒙古黄芪种子为材料,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将化学诱导与物理诱变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多倍体诱导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种子后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氮离子注入与秋水仙素联合诱导黄芪多倍体的效果很明显... 利用二倍体蒙古黄芪种子为材料,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将化学诱导与物理诱变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多倍体诱导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种子后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氮离子注入与秋水仙素联合诱导黄芪多倍体的效果很明显。氮离子注入剂量为2.6×1016 N+/cm2,秋水仙素浓度为100 mg.L-1,培养5 d诱导率最高为44.4%;氮离子注入剂量为5.2×1016 N+/cm2,秋水仙素浓度为150 mg.L-1,培养10 d的诱导率最高为46.2%;二者均高于对照组秋水仙素浓度为100 mg.L-1培养15 d的最高诱导率13.9%。利用细胞染色体计数鉴定多倍体为四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氮离子注入 秋水仙素 多倍体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