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f containership stowage plans for full routes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维英 林焰 +1 位作者 纪卓尚 张光发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8年第4期278-285,共8页
Containership stowage plans are a pivotal teaches in the system of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With the increasing containers shipping,planning containership stowag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So intelligent st... Containership stowage plans are a pivotal teaches in the system of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With the increasing containers shipping,planning containership stowag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So intelligent stowage planning for containership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An effective stowage plan may improve efficiency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First,the progress of containership stowage plan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including the latest developments,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computer techniques to the problem.Then,the complexities of the problem are discussed and areas where investigations are still needed are pointed out.This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inER container shipping STOWAGE full routes intelligent stow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hnical Analysis of Network Plug-in Flannel for Containers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Yong DONG Xiugang DONG Zhenjiang 《ZTE Communications》 2017年第4期43-46,共4页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has made container tec-hnology a hot research issu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ainer technology provides a basic support for micro service architecture, while container networking play...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has made container tec-hnology a hot research issu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ainer technology provides a basic support for micro service architecture, while container network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pplication of the container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Flannel module, a network plug-in for Docker containers, including its func tions,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uti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performance of Flannel in different modes is further tested and analyzed in real application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inER TECHNOLOGY DOCKER NETWORK plug.in Flan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HSA Strategy for the Allocation of Outbound Containers Based on the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1
3
作者 Meilong Le Hang Yu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3期344-350,共7页
Secure storage yard is one of the optimal core goals of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thus,making the necessary storage arrangements has become the most crucial part of the container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s(CTMS).Thi... Secure storage yard is one of the optimal core goals of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thus,making the necessary storage arrangements has become the most crucial part of the container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s(CTM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random hybrid stacking algorithm(RHSA) for outbound containers that randomly enter the yard.In the first stage of RHSA,the distribution among blocks was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the utilization ratio.In the second stage,the optimization of bay configur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Moreover,a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test the RHS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lored algorithm is useful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hybrid stacking algorithm genetic algorithm container yard operation container stowage plan handling cost utilization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terprises perspectives for containers dilemma
4
作者 Zhong Mengxia 《China Textile》 2021年第5期14-15,共2页
Since this year, the impact of the pandemic has led to a surge of sea freight, which has caused a greater impact on domestic textile exporters.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facing an increasingly container shortage, t... Since this year, the impact of the pandemic has led to a surge of sea freight, which has caused a greater impact on domestic textile exporters.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facing an increasingly container shortage, the goods of the merchants are ready, but there is no shipping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inER ENTERPRISES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explosion performance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an innovative multi-layer composite explosion containment vessel
5
作者 Zhen Wang Heng Chen +3 位作者 Qi Yuan Wenbin Gu Xingbo Xie Hongwei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05-121,共17页
An innovative multi-layer composite explosion containment vessel(CECV)utilizing a sliding steel platealuminum honeycomb-fiber cloth sandwich 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anti-explosion capacity of a conventional sing... An innovative multi-layer composite explosion containment vessel(CECV)utilizing a sliding steel platealuminum honeycomb-fiber cloth sandwich 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anti-explosion capacity of a conventional single-layer explosion containment vessel(SECV).Firstly,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nd finite element(FE)simulations of internal explosions are implemented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anti-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ECV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mputational models and methods is verified b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simulation results.Based on this,the CECV is designed in detail and a variety of FE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the sandwich structure,the explosive quantity and the laying mode of the fiber cloth on anti-explosion performance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ECV under internal explosions.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nd cover is the critical position for both the SECV and CECV.The maximum pressure of the explosion shock wave and the maximum strain of the CECV can be extremely declined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SECV.As a result,the explosive quantity the CECV can sustain is up to 20 times of that the SECV can sustain.Besides,as the explosive quantity increases,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the CECV keeps growing and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he sandwich structur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vere,yielding plastic strain of the CECV in addition to elastic strain.The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the laying angles of the fiber cloth's five layers have an impact on the anti-explosion performance of the CECV.For example,the CECV with fiber cloth layered in 0°/45°/90°/45°/0°mode has the optimal anti-capacity,compared to 0°/0°/0°/0°/0°and 0°/30°/60°/30°/0°modes.Overall,owing to remarkable anti-explosion capacity,this CECV can be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explosion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container Honeycomb-fiber cloth ANTI-EXPLOSION Aluminum honeycomb core COMPOS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se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coercivity mechanism of high-Co containing permanent magnets
6
作者 Min Huang Yong Ding +5 位作者 Zhihe Zhao Chunguo Wang Bo Zhou Lei Liu Yingli Sun Aru Y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403-410,共8页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high-Co contain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this work.It is abnormal that the coercivity of annealed samples was ...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high-Co contain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this work.It is abnormal that the coercivity of annealed samples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sintered samples,while the coercivity was usually enhanced after annealing in conventional Nd–Fe–B samples.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addition to RE_(2)(Fe,Co)_(14)B main phase and RE-rich grain boundary phase,there were also new Co-rich magnetic phases located in the grain boundary.During annealing,the phase structures of high-Co containing magnets were readjusted,especially the increasing Co-rich magnetic phase and emerging RE-rich particles precipitated from the main phase.Eventually,the isolated RE-rich particles would act as the pinning center of the domain wall movement in demagnetization process.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coercivity of annealed high-Co containing magnets was controlled by both nucleation and pinning.Pinning mechanism can partially compensate for the weakening of magnetic isolation due to increased Co-rich magnetic phase,which explained the moderate decrease in coercivity of annealed high-Co containing magnets.The discovery of new coercivity mechanism contributed to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igh-Co containing magn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ich phase PINNING coercivity mechanism high-Co containing magn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黄铁矿生物氧化热力学分析
7
作者 李骞 韩雨琪 +2 位作者 张雁 杨永斌 姜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生物氧化法是各类含砷金矿预处理方法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然而,生物氧化速率慢、周期长,且含砷金矿中砷黄铁矿(FeAsS)作为最主要的载金矿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其表面易形成钝化物,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含砷金矿生物预氧化技术的工业化... 生物氧化法是各类含砷金矿预处理方法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然而,生物氧化速率慢、周期长,且含砷金矿中砷黄铁矿(FeAsS)作为最主要的载金矿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其表面易形成钝化物,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含砷金矿生物预氧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分析FeAsS的氧化溶解及钝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0~3,电位-0.4<E<0.2 V(pH=3)或-0.4<E<0.4 V(pH=0)时,FeAsS在氧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中间钝化产物As_(2)S_(2)、As_(2)S_(3)和S0;通过提高溶液电位可使这些钝化产物不能稳定存在;当E>0.2V(pH=3)或E>0.4V(pH=0)时,FeAsS会被氧化生成含Fe沉淀物,其中,H_(3)OFe_(3)(SO_(4))_(2)(OH)_(6)和FeO∙OH最容易形成;在实际氧化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溶液电位不宜过高或尽量减少体系的总硫浓度,以避免含铁钝化物的生成。该热力学分析可为砷黄铁矿的高效生物氧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金矿 砷黄铁矿 生物氧化 钝化产物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钟强 项思敏 +4 位作者 姜文政 张鑫 易凌云 饶明军 彭志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24,共16页
硼泥是硼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每年产出量超100万t。大部分硼泥未经处理而排放堆积,硅镁硼等有价元素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硼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科研和工业... 硼泥是硼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每年产出量超100万t。大部分硼泥未经处理而排放堆积,硅镁硼等有价元素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硼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科研和工业生产领域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硼泥中硅、镁、硼等有价元素提取利用以及硼泥作为添加剂用于铁矿造块、制备建筑材料、烧结材料、废水处理剂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尽管目前对硼泥的资源化利用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因硼泥组分复杂、元素提取技术难度大、硼泥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有限,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未来硼泥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泥 资源化利用 含硼复合黏结剂 铁矿造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对喷气燃料热氧化沉积的影响
9
作者 赵旭东 韩之雄 +1 位作者 贾贞健 周伟星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冷却通道壁面上的金属对航空煤油热氧化沉积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航空煤油在金属表面的氧化结焦情况,设计了金属基底氧化沉积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金属对航空煤油氧化沉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基底表面沉积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基底... 冷却通道壁面上的金属对航空煤油热氧化沉积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航空煤油在金属表面的氧化结焦情况,设计了金属基底氧化沉积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金属对航空煤油氧化沉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基底表面沉积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基底,沉积量为5.2 mg,而Cu和Ti表面沉积仅为0.8 mg和0.4 mg,Fe、Cr和Ni促进了脱氧和脱氢过程,并显著消耗含氧物质,而铜对喷气燃料的氧化作用最强,生成大量含氧组分,烯烃等物质被氧化后生成更多的醇和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航空煤油 热氧化沉积 金属元素 含氧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壁面含氧液滴蒸发及微爆特性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吕明 陈昱欣 +1 位作者 宁智 赵锦胜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435,共12页
以含氧燃料液滴为研究对象,搭建了一套高温壁面液滴蒸发试验平台,并进行了试验系统一致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展了乙醇生物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PODE柴油)以及二硝酰胺铵(ADN)溶液3种含氧燃料在沸点温度及Leidenfrost温度时的... 以含氧燃料液滴为研究对象,搭建了一套高温壁面液滴蒸发试验平台,并进行了试验系统一致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展了乙醇生物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PODE柴油)以及二硝酰胺铵(ADN)溶液3种含氧燃料在沸点温度及Leidenfrost温度时的蒸发及微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燃料在两种特定温度下的蒸发及微爆特性均会呈现不同的现象:与沸点温度时不同,乙醇生物柴油液滴在Leidenfrost温度下,大部分时间在高温壁面上进行弹跳或者移动,液滴微爆延迟时间和持续时间明显变长,液滴微爆强度也相对较高;PODE柴油液滴在Leidenfrost温度下,最后的蒸发过程中并没较大铺展开,基本一直都在壁面弹跳或移动中消失,液滴微爆延迟时间和微爆持续时间相对变短,但液滴微爆强度变化较小;ADN推进剂液滴在Leidenfrost温度下,会不停地进行弹跳或者移动,直至液滴完全消失,液滴微爆对液滴体积影响较小(当量蒸发速率为0),液滴微爆延迟时间变短,且液滴微爆强度有一定的变小.另外,通过3种燃料微爆特性对比发现:ADN推进剂液滴在沸点温度下,蒸发时除了有气泡产生,内部组成成分之间还会发生剧烈的热解反应,进而产生着火现象,直至液滴消失,其微爆延迟时间相对最短,微爆持续时间占液滴生存时间的百分比也最小,但液滴微爆强度相对较大;PODE柴油液滴在沸点温度下的微爆延迟时间相对较长,微爆持续时间占液滴生存时间的百分比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液滴 高温壁面 微爆特性 沸点 Leidenfrost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与冲击危害的被动防护包容性
11
作者 杨娟 梁焰彭 +2 位作者 刘媛 刘添添 张青松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热冲击将损坏安装结构,对周围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是限制其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冲击实验平台研究发现,单节电池热冲击对电池包顶板的冲击压力高达13.23 kPa,致使...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热冲击将损坏安装结构,对周围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是限制其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冲击实验平台研究发现,单节电池热冲击对电池包顶板的冲击压力高达13.23 kPa,致使其外表面温度高达274℃。为了有效包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高温冲击危害,提出了电池包顶板涂敷防火涂层的被动防护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环氧树脂基膨胀型防火涂层可通过膨胀有效阻隔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冲击压力的影响,通过吸收热量降低并延缓电池包顶板的温度上升。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包容性验证实验结果可知,1.0 mm厚的E80S20涂层和E85S15B3涂层分别使电池包顶板最高温度下降52.16%和55.80%,结构最高形变分别降低72.2%和44.4%。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涂层被动防护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池舱体对热失控高温和冲击危害的包容性,可作为航空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性设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冲击 防火涂层 被动防护 热失控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船直取作业模式下轨道吊与集卡调度优化
12
作者 王伟 张涵禹 +1 位作者 杨海飞 张晨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为提升车船直取作业模式下集装箱在班列和船舶间的转运效率并降低作业成本,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两者重合时间窗的轨道吊与集卡调度优化策略,通过最小化单位集装箱作业时间和成本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智能算法进行求解,同时以武穴... 为提升车船直取作业模式下集装箱在班列和船舶间的转运效率并降低作业成本,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两者重合时间窗的轨道吊与集卡调度优化策略,通过最小化单位集装箱作业时间和成本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智能算法进行求解,同时以武穴港水铁联运枢纽为例进行了验证分析,测试了不同码头布局与前沿铁路利用场景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对于特定车船直取集装箱比例(50%),构建的优化模型能够有效改善轨道吊和集卡的衔接水平,提升各种场景下集装箱的转运效率并降低作业成本,综合效益最高提升达到11.7%,广义直取模式的时间与综合效率优化幅度高于狭义直取模式,同时广义直取模式分堆场较共堆场布局取得更显著的优化效益;对于不同车船直取集装箱比例,总体上优化模型均取得优化效益,其中在中低直取比例范围内(<70%)广义直取模式经优化取得的提升幅度较狭义模式更为显著,而高比例条件下(≥70%)狭义较广义、共堆场较分堆场则取得了更优的提升效能,表明采用相适配的车船直取布局模式是提高不同场景下码头作业综合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船直取 集装箱 作业时间窗 调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记忆“容器”形态及特征分析——以湘西西歧村为例
13
作者 余翰武 邓华英 蒋璐 《中外建筑》 2025年第2期82-87,共6页
村落空间环境是社会记忆的载体,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社会记忆元素,重新激发传统乡村空间生命力,文章借鉴社会记忆理论以及相关理论成果,通过社会记忆和村落景观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西歧村构建“存储—提取—组织”的景观空间营建路... 村落空间环境是社会记忆的载体,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社会记忆元素,重新激发传统乡村空间生命力,文章借鉴社会记忆理论以及相关理论成果,通过社会记忆和村落景观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西歧村构建“存储—提取—组织”的景观空间营建路径,并研究其空间形态特征。研究显示,西歧村景观空间的形成离不开物相、制度、观念记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其研究可为西歧村空间景观的持续性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西歧村 “容器”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氘氚核聚变反应装置负压通风系统工艺设计
14
作者 黄静 郭斌 +1 位作者 刘甫坤 武刚 《暖通空调》 202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氘氚核聚变反应装置中部分区域在工艺设备运行期间会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物质产生,为保证释放到空间内的气载放射性物质不向外界扩散及能实现从污染程度低的区域流向污染程度高的区域,需要涉放区域维持规定的负压梯度。本文以紧凑型聚变... 氘氚核聚变反应装置中部分区域在工艺设备运行期间会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物质产生,为保证释放到空间内的气载放射性物质不向外界扩散及能实现从污染程度低的区域流向污染程度高的区域,需要涉放区域维持规定的负压梯度。本文以紧凑型聚变能装置为例,介绍了氚包容负压通风系统及其工艺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氚核聚变反应装置 负压通风 放射性物质 涉放区域 氚包容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可用集群的服务化EPICS与数据处理方式
15
作者 李宇鲲 杜垚垚 +6 位作者 叶强 岳军会 随艳峰 魏书军 许亮 谢友朋 曹建社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Proxmox VE平台搭建的高可用Kubernetes集群下的新型服务化EPICS与新型前端数据获取方式,以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将EPICS服务化部署在Kubernetes集群上,实现了全新高效的前端数据处理及获取方式。数据获... 提出了一种基于Proxmox VE平台搭建的高可用Kubernetes集群下的新型服务化EPICS与新型前端数据获取方式,以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将EPICS服务化部署在Kubernetes集群上,实现了全新高效的前端数据处理及获取方式。数据获取方式利用基于Channel Access协议的分布式数据共享,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该方法具有降低硬件和维护成本、提高可移植性和灵活性、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效率等优势。实际应用和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在大型科学设施中应用的潜力,未来将探索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S Docker容器 Kubernetes集群 数据处理 分布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含氮化合物在氮气中的等离子体特性
16
作者 刘海庆 向书杰 +3 位作者 方普懿行 李春天 沈瑞琪 张伟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作为供氮体的含氮化合物会直接影响激光作用下形成的高氮化合物的种类。为了深入认识不同含氮化合物供氮体对形成高氮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脉冲Nd:YAG激光对氮气氛围中的NaN_(3)、Si_(3)N_(4)和P_(3)N_(5)三种典型含氮化合物进行溅射... 作为供氮体的含氮化合物会直接影响激光作用下形成的高氮化合物的种类。为了深入认识不同含氮化合物供氮体对形成高氮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脉冲Nd:YAG激光对氮气氛围中的NaN_(3)、Si_(3)N_(4)和P_(3)N_(5)三种典型含氮化合物进行溅射,使用光谱仪记录并分析了瞬态中间产物的等离子体特性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烧蚀NaN3产生的氮原子(NⅠ)、一价氮离子(NⅡ)和三价氮离子(NⅣ)数量最多,氮等离子体存在时间也最长,NⅠ、NⅡ和NⅢ的最大存在时间分别达到39400,39400 ns和19450 ns。在三种目标供氮体中,激光溅射氮气中NaN3最有可能形成高含氮或全氮原子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脉冲激光 含氮化合物 氮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透析液和置换液的简化枸橼酸抗凝技术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前瞻性研究
17
作者 强靖雅 唐雪 +4 位作者 王芳 王蓓蓓 陈芳 陈志文 张凌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使用含钙透析液和置换液的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技术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 目的观察使用含钙透析液和置换液的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技术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CRRT的患者,采用枸橼酸抗凝方案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aemodiafiltra-tion,CVVHDF)模式。血管通路采用颈内/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起始血流量为150 ml/min,含钙透析液和置换液速度均为1000 ml/h,4%枸橼酸钠溶液以180 ml/h的起始速度泵入。治疗过程中分别在0、6、12、24、48小时测定滤前及滤后游离钙水平,收集体外循环管路寿命、治疗参数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44例次体外循环管路,42例次按计划CRRT,平均体外循环管路寿命为(44.0±24.6)h,体外循环管路寿命<24小时共11例(26.2%),24小时≤体外循环管路寿命<48小时共13例(31.0%),48小时≤体外循环管路寿命≤72小时共18例(42.9%)。治疗6小时(t=0.612,P=0.969)、12小时(t=0.456,P=0.625)、24小时(t=0.848,P=0.298)、48小时(t=0.411,P=0.415)滤前钙离子水平与基线(0小时)外周血游离钙离子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小时(t=0.294,P=0.774)、12小时(t=0.246,P=0.405)、24小时(t=0.191,P=0.853)、48小时(t=0.059,P=0.955)滤后钙离子水平与基线(0小时)滤后钙离子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1例次(2.3%)患者出现代谢性碱中毒,1例次(2.3%)出现枸橼酸蓄积。结论采用含钙透析液和置换液的RCA技术在CRRT中是安全且有效的,适用于含一体化枸橼酸抗凝系统的CRRT设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钙置换液 枸橼酸抗凝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优化框架设计
18
作者 徐能 徐文丞 +1 位作者 李艳英 黎浩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4,共9页
铁路信息化建设累积了大规模集装箱运用数据,为铁路集装箱空箱的精细化、智能化调配提供了支撑。针对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方案自动化、智能化编制面临的空箱供需预测难度大,且预测值在空箱供需差异显著时难以直接用于空箱调配方案的制定... 铁路信息化建设累积了大规模集装箱运用数据,为铁路集装箱空箱的精细化、智能化调配提供了支撑。针对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方案自动化、智能化编制面临的空箱供需预测难度大,且预测值在空箱供需差异显著时难以直接用于空箱调配方案的制定等问题,以集装箱装车、运输轨迹等数据为驱动,运用机器学习、优化理论与方法,构建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优化方法框架。并提炼该框架下的关键技术,包括集装箱办理站分类分级、空箱供需预测、在途集装箱到达预测、空箱供需测算与调整、空箱调配方案编制等技术方法,以此为基础实现全路集装箱办理站空箱供需的精准测算、空箱调配方案的自动化编制。研究案例表明,所设计的优化框架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方案自动编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空箱调配 数据驱动 空箱供需测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集装箱共享的中欧班列空箱调运研究
19
作者 胡广红 汤银英 +3 位作者 李鳞睿 黄强 李俊峰 舒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4,共10页
为降低班列公司运营成本、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出考虑集装箱共享的中欧班列空箱调运新模式,包括同一端班列公司的集装箱共享模式和两端之间班列公司的集装箱共享模式。以国内、国外端空箱调运费用及国内外集装箱共享站间空箱调运... 为降低班列公司运营成本、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出考虑集装箱共享的中欧班列空箱调运新模式,包括同一端班列公司的集装箱共享模式和两端之间班列公司的集装箱共享模式。以国内、国外端空箱调运费用及国内外集装箱共享站间空箱调运费用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空箱调出量限制、站点可调用空箱量限制和集装箱共享模式等约束条件,建立满足计划期内各站点班列开行需求的中欧班列空箱调运模型,并设计免疫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选取中欧班列主要运营城市为算例,研究结果表明:集装箱共享的空箱调运新模式相较于既有空箱调运方案可降低58.18%的空箱调运总费用,研究可为降低中欧班列运输成本,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中欧班列 集装箱共享 空箱调运 免疫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吊挂集装箱动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吕雨竹 万海明 徐玉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27,共9页
为研究单点吊挂集装箱的动稳定性,利用风洞试验捕捉吊挂集装箱的发散运动规律,进而解耦单点吊挂系统运动方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集装箱运动发散的原因为侧向气动力对摆动运动产生了激励作用。稳定性判据表明:单点吊挂系统稳定的必要条... 为研究单点吊挂集装箱的动稳定性,利用风洞试验捕捉吊挂集装箱的发散运动规律,进而解耦单点吊挂系统运动方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集装箱运动发散的原因为侧向气动力对摆动运动产生了激励作用。稳定性判据表明:单点吊挂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为吊挂体的偏航力矩和侧向力对其偏摆运动产生阻尼作用,但偏航回复力矩过大也可能会降低吊挂系统的动稳定性。保持吊挂体的侧向阻尼力和偏航回复力矩适当,减小阻力,增大吊挂体质量和转动惯量均有利于吊挂系统稳定。直升机吊挂飞行过程中如遇到吊挂系统不稳定状态可通过适当减速进行控制,减小吊索长度可增加外吊挂稳定前飞的飞行速度,存在最优吊索长度使巡航速度下吊挂系统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吊挂 集装箱 动稳定性 气动特性 吊索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