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地区中二叠世茅口组台-槽分异演化及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有利区新发现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杰 肖笛 +5 位作者 罗冰 张本健 陈骁 张玺华 李明隆 谭秀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10,共19页
四川盆地二叠纪裂陷演化过程、沉积充填规律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基于露头、最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划分了川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层序,研究了地层沉积充填过程。研究表明:裂陷活动从中二叠世早-中期开始,茅(茅口组)一段沉积晚期开始进入... 四川盆地二叠纪裂陷演化过程、沉积充填规律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基于露头、最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划分了川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层序,研究了地层沉积充填过程。研究表明:裂陷活动从中二叠世早-中期开始,茅(茅口组)一段沉积晚期开始进入初始裂陷期;茅二段沉积早期15#和16#基底断裂活化明显加剧,受南北向拉张应力的影响,研究区变为“南台地、北裂陷”沉积地貌特征;茅二段沉积晚期以后构造活动进一步加强,研究区进入裂陷持续发育期。多期构造-沉积分异过程很可能受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幕式活动影响,形成多期、多个坡折带。石柱、成20井区和张12井区的孤峰段为碳酸盐岩台地内相对低洼区域沉积,内部富有机质,高能滩区与周缘低洼区域孤峰段烃源岩形成良好的源-储配置,有望形成规模勘探区。成23井—忠县台缘浅滩带是天然气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裂陷演化 层序地层 天然气 茅口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烈断陷期湖盆高精度层序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二段为例
2
作者 陈绵培 谈明轩 +4 位作者 任培罡 张福榕 吴峰 张鹏辉 崔浩楠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70,共16页
高精度层序的精确识别与划分能为研究陆相湖盆强烈断陷期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及古气候变化提供框架约束。本研究以北部湾盆地涠洲探区流沙港组流二段为例,依托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结合地震层序、钻井层序及旋回地层学方法,从低频向高频... 高精度层序的精确识别与划分能为研究陆相湖盆强烈断陷期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及古气候变化提供框架约束。本研究以北部湾盆地涠洲探区流沙港组流二段为例,依托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结合地震层序、钻井层序及旋回地层学方法,从低频向高频层序拓展,以实现对陆相湖盆强烈断陷期地层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并建立天文年代标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二段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为层序SQ1—SQ3)。天文旋回分析表明,流二段沉积持续时间为12.15 Ma;其中,层序SQ1、SQ2和SQ3的沉积持续时间分别为3.24、6.48和2.43 Ma。根据天文旋回发育特征,结合测井小波变换分析,分别在层序SQ1内部识别出8个四级层序、33个五级层序,层序SQ2内部识别出16个四级层序、66个五级层序,层序SQ3内部识别出6个四级层序、23个五级层序。四级与五级层序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0.405和0.1 Ma。长轨道周期信号分别在MTM频谱分析、演化频谱分析上表现出不同的置信度及信号强度,推测构造活动是断陷盆地低频层序发育的主导因素。层序SQ1高位体系域发育湖底扇,大致形成于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EECO)晚期,推测该套湖底扇的发育受到该气候事件的影响。本研究成果为陆相湖盆断陷期深水沉积的精细刻画提供理论依据,对区域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 强烈断陷期 时频分析 天文旋回 北部湾盆地 流沙港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裂谷盆地内火山-侵入岩序列与金属成矿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李天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6-1802,共27页
碱性岩浆对金属成矿和金属矿集区有独特控制作用,因火山—侵入岩序列与金属成矿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识别难度大,长期制约了深部勘探和找矿预测。本文以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元古宙陆缘裂谷盆地)和个旧锡铜钨铯铷多金属矿集区(三叠... 碱性岩浆对金属成矿和金属矿集区有独特控制作用,因火山—侵入岩序列与金属成矿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识别难度大,长期制约了深部勘探和找矿预测。本文以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元古宙陆缘裂谷盆地)和个旧锡铜钨铯铷多金属矿集区(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为主,采用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新方法,解析研究了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火山—侵入岩侵入序列与岩石组合、裂谷盆地演化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揭示了它们与滇东地区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铜钴-金红石-稀土和锡铜钨铯铷多金属矿叠加成矿内在关系。研究认为:①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内,新太古代末期碱性岩类以方解石钠长岩(2520±14 Ma)和碱性铁质苦橄岩(2529±77 Ma)为主。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小溜口岩组(>2.50Ga)顶部古岩溶风化壳,受中元古代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叠加再造形成了特殊单元(独立填图单元,2.50~1.80Ga),它们是铜钴-金红石-稀土矿床的新找矿层位。②在中元古界因民组一段内,铁钠质碱性基性岩、铁钾质粗面岩和铁质碱性辉绿辉长岩等岩石组合形成于因民期火山断陷成盆期。因民组二段和三段是稀矿山式铁铜矿床储矿层位,铁铜矿层下盘铁钾质粗面岩为独居石型稀土成矿层位。在格林威尔造山期碱性钛铁质辉长岩(1097~1047 Ma)-碱性钛铁质闪长岩-碱性二长斑岩等碱性钛铁质侵入岩体,形成了白锡腊深部IOCG矿床和金红石富集成矿。③在个旧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内,三叠纪碱性苦橄岩和碱玄岩中形成了Sn-Cu-Zn-Li-Rb-Cs初始富集;在晚白垩世浅色花岗岩叠加成矿作用下,形成了金云母矽卡岩型锡铜钨铯铷矿床。④裂谷盆地内早期碱性岩中初始富集金属与后期富含成矿金属的碱性侵入岩叠加成矿可能是金属超常富集机理。在东川地区岩浆叠加侵入构造内,岩浆热液角砾岩筒对铜钴-金红石-稀土元素叠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在个旧地区,浅色花岗岩侵入于碱性苦橄岩-碱玄岩中,对金云母矽卡岩型锡铜钨钴铯铷矿床的叠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裂谷盆地 弧后裂谷盆地 火山—侵入岩序列 岩浆叠加侵入构造 碱性岩 关键矿产 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周邻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与差异性演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时国 鲁向阳 +1 位作者 李刚 龙根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0,共15页
海南岛周邻发育有4个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即莺歌海盆地、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珠三凹陷。根据最新的地球物理数据,重新厘定这些盆地的构造与沉积演化及其与海南岛陆上构造的关联。这些盆地发育NE和NW向断裂构造,但存在... 海南岛周邻发育有4个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即莺歌海盆地、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珠三凹陷。根据最新的地球物理数据,重新厘定这些盆地的构造与沉积演化及其与海南岛陆上构造的关联。这些盆地发育NE和NW向断裂构造,但存在极大差异性。前者受红河哀牢山断裂构造影响,表现为张扭性的拉分盆地。而后三个盆地则总体表现为裂陷盆地,夹于江绍-博白断裂与丽水-南澳断裂南段之间。伸展始于古新世,具有四次裂陷作用,并发育NW向走滑伸展断层。晚期岩浆对沉积盆地具有一定改造作用,表现岩浆喷发、热流值高。我们厘定了这些NE向断裂在海南岛延伸,滨海断裂可能延至海南岛东南缘,并表现出明显的地震活动性,推断海南岛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南海北部陆缘演化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拉分盆地 裂陷盆地 地层层序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的控制——以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下白垩统为例 被引量:22
5
作者 吕明胜 薛良清 +4 位作者 苏永地 万仑坤 毛凤军 刘计国 王玉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7-656,共10页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表现为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特点。基于构造作用影响裂谷盆地层序发育的观点,分析了Termit盆地下白垩统裂谷阶段内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根据裂谷作用的强弱,将早白垩世裂谷阶段划分为裂谷初始期、裂谷深陷期及裂谷萎缩期3个阶段。裂谷初始期层序断裂活动弱,构造沉降小,长轴物源体系较为发育,陡坡带为加积至退积型河流或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加积型河流或三角洲体系。裂谷深陷期层序断裂活动强烈,构造沉降大,陡坡带形成退积型水下扇或滑塌扇沉积,缓坡带发育退积型三角洲体系,盆地中心为泥岩充填。裂谷萎缩期层序断裂活动减弱并趋于停止,陡坡带为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进积型三角洲体系。研究表明: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构造作用为主线的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裂谷作用阶段 层序地层充填样式 Termit盆地 西非裂谷系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类型与构造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冯有良 周海民 +3 位作者 李思田 刘蕴华 董月霞 曹中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9,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新近纪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带两种基本坡折类型和无坡折的平缓地貌,由此决定了陆相断陷盆地有三种基本的层序类型,这就是同沉积断裂坡折...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新近纪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带两种基本坡折类型和无坡折的平缓地貌,由此决定了陆相断陷盆地有三种基本的层序类型,这就是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A 型层序;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型层序——B 型层序;无坡折的平缓型层序——C 型层序。这三种层序在纵向上有规律的叠置组合就构成了盆地层序充填序列。断陷盆地层序的充填序列一般为C→A→B→C型,但也可发育成其他类型如A→B→C 型或 B→C型。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和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型层序的低位域砂体和高位域扇三角洲成藏条件优越、地震剖面易于识别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陆相断陷盆地 充填序列 中国东部 含油气盆地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动力学初探 被引量:35
7
作者 陈洪德 覃建雄 +2 位作者 田景春 彭军 侯中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 ,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 ,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讨论了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类型等的...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 ,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 ,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讨论了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类型等的关系 ,进而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裂谷盆地层序发育明显受同沉积断裂及基底沉降控制的分析 ,建立了层序成因与盆地构造活动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右江盆地层序充填过程包括陆内裂陷、陆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前陆造山四个阶段 ,经历了海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弧后盆地 层序充填动力学 右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的构成样式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华 廖远涛 +4 位作者 陆永潮 任建业 王家豪 严德天 刘彦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7-285,共9页
选取我国东部跨不同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单元的多个陆相断陷盆地,如济阳凹陷、南阳和泌阳凹陷、南堡凹陷、歧口凹陷、江汉盆地、东濮凹陷、百色盆地和苏北盆地等,以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的精细划分为基础,对古近系-新近系的构造地层格... 选取我国东部跨不同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单元的多个陆相断陷盆地,如济阳凹陷、南阳和泌阳凹陷、南堡凹陷、歧口凹陷、江汉盆地、东濮凹陷、百色盆地和苏北盆地等,以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的精细划分为基础,对古近系-新近系的构造地层格架和层序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犁式断坳型和陡倾式断坳型2种类型层序地层格架和断坡带型、弯折带型、枢纽带型(或斜坡型)3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不同级次的构造控制着层序的发育和层序样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储集体展布和烃源岩潜力具有重要预测功能的层序地层模式,从而为我国东部具有地域及地质特色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内隐蔽油气藏的寻找和评价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成样式 陆相断陷盆地 新生代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2
9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7 位作者 江新胜 孙海清 高天山 陈建书 邱艳生 杜秋定 邓奇 杨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共22页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新生裂谷盆地开启了新一轮板块构造旋回,至约635Ma,华南扬子陆块走过了一段冰与火的不平坦里程。板溪群沉积期(约820~720Ma),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构造背景下,伴随着三幕重要的火山岩浆事件,沉积了一套裂谷盆地充填序列。板溪晚期,由于Rodinia超大陆主要陆块的裂离(Drifting),伴随着区域性海平面下降,迎来了南华大冰期的长安冰期沉积;实际上,南华大冰期并非严格的"雪球地球",而且期间还存在一个间冰期(富禄间冰期);随后,可能与海平面持续的海侵上超有关,南沱冰期沉积区域展布广泛。由此可见,华南扬子地区晋宁—四堡造山后至南华冰期,沉积序列、事件序列特征明显,阶段性清楚,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新元古代 南华系 裂谷充填 南华大冰期 沉积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模式: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被引量:26
10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6 位作者 王剑 卓皆文 伍皓 熊国庆 陆俊泽 邓奇 江卓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以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具有4个充填序列,分别代表盆地的4个发展阶段。其中,序列I为柳坝塘组及陆良组下段,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属低密度浊流和... 以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具有4个充填序列,分别代表盆地的4个发展阶段。其中,序列I为柳坝塘组及陆良组下段,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属低密度浊流和深水饥饿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快速沉降阶段;序列II为澄江组、陆良组上段及牛头山组,沉积时限为800~725 Ma,属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成熟发展阶段;序列III为南沱组,沉积时限可能为725~635 Ma,属大陆冰川沉积,代表裂谷盆地开始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转换的阶段;序列IV主要为陡山沱组,沉积时限为635~551 Ma,属潮坪沉积,为裂谷盖地层。进一步研究揭示,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由幼年期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演化为成熟期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叠滑脱盆地。综合研究证实,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应为陆内裂谷盆地,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序列 盆地演化 陆内裂谷盆地 新元古代 华南 RODINIA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泥盆纪沉积盆地的古地理和古构造重建 被引量:35
11
作者 刘文均 郑荣才 李祥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龙门山区,是著名的中生代冲断带,其中泥盆系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厚度巨大,既包括未经变质的稳定型,也包括浅变质的过渡型和活动型地层。根据推覆构造特点和不同类型泥盆系之间的关系,确认前山带、中山带和后山带,分别... 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龙门山区,是著名的中生代冲断带,其中泥盆系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厚度巨大,既包括未经变质的稳定型,也包括浅变质的过渡型和活动型地层。根据推覆构造特点和不同类型泥盆系之间的关系,确认前山带、中山带和后山带,分别包含了泥盆纪沉积的边缘带、过渡带和活动带的地层纪录。泥盆纪的沉积盆地则是一个NE向不对称的裂谷盆地,它的东南边缘,早期由于同生断裂的影响造成宽阔而复杂的古地理面貌和岩相、厚度变化。晚期由于海平面上升,沉积区扩大,边缘带成为宽阔平坦的碳酸盐台地,北段仍保留平行岸线的深水槽地,盆地西侧为较深水的浊积岩分布区,而后过渡为边缘浅水区。本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结构特点,是由多级不对称层序组成,沉降曲线则由两个下凹的曲线组成阶梯状。这些特点说明,该盆地具有伸展成因的裂谷性质,盆地的形成可能与沿着有根的叠瓦式低角度剪切断裂系发育的地壳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层序地层 古地理 古构造重建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为例 被引量:76
12
作者 鲜本忠 王永诗 +1 位作者 周廷全 孙立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9-436,共8页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陡坡带的断裂结构、构造转换带、古地貌和复合基准面是影响砂砾岩体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控盆边界断层的几何形态、构造活动特点控制了盆地层序地层的构型特征;应力减弱的构造转换带控制了入盆古水系的走向及物源入口;基底沉降和隆升、同生断裂强度及断面产状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古地貌控制了入盆砂体的平面展布;由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基准面所形成的复合基准面控制了砂砾岩体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陡坡带 砂砾岩体 层序构型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云坤 石开波 +3 位作者 刘波 秦善 王杰琼 张学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9,共11页
本文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及室内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震旦统苏盖特布拉克组发育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发育局限台地潮... 本文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及室内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震旦统苏盖特布拉克组发育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发育局限台地潮坪亚相、台内滩亚相碳酸盐岩沉积,底部发育混积潮坪相沉积。根据震旦系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及C同位素演化趋势,将震旦系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ZSQⅠ、ZSQⅡ和ZSQⅢ,每个层序顶部分别对应一个不整合面。在此基础上建立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纪拉张性裂谷沉积模式,并划分为3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初始拉张阶段,对应于早震旦世早期,沉积一套粗碎屑岩堆积;快速拉张阶段,对应于早震旦世晚期,沉积一套湖相、滨海相、三角洲相砂岩,泥岩沉积,同时伴随玄武岩喷发;稳定沉降阶段,对应于晚震旦世,形成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 构造-沉积演化 层序地层 裂谷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层序地层响应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青春 鲍志东 贺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0,共10页
断陷湖盆是在张裂背景下形成的陆相湖盆,湖盆发育的不同阶段,层序地层特征各异。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经历了初始断陷阶段→快速沉降阶段→稳定沉降阶段→剧烈沉降阶段→短暂回返阶段共5个阶段,发育沙四段和沙三段。研究认为... 断陷湖盆是在张裂背景下形成的陆相湖盆,湖盆发育的不同阶段,层序地层特征各异。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经历了初始断陷阶段→快速沉降阶段→稳定沉降阶段→剧烈沉降阶段→短暂回返阶段共5个阶段,发育沙四段和沙三段。研究认为,湖盆深陷期研究区共发育2套三级层序,湖盆发育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了层序Ⅰ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以及层序Ⅱ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湖盆发育过程控制着地层充填样式,受构造坡度、水体深浅、物源供给及断裂活动强度等影响,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层叠加样式,导致了层序地层充填模式的差异,并最终影响着储集层的储集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地层 层序 界面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地震火山地层学研究:典型火山岩地震相与地质解释模式 被引量:13
15
作者 衣健 王璞珺 +3 位作者 李瑞磊 赵然磊 陈崇阳 孙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5-729,共15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火山岩盆地充填模式及在无井或少井区寻找火山岩有利储层,需要对盆地火山岩地震相及其反射特征和地质内涵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基于盆内钻井和过井地震剖面,应用火山地层学理论和地震火山地层学方法将松辽盆地火山...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火山岩盆地充填模式及在无井或少井区寻找火山岩有利储层,需要对盆地火山岩地震相及其反射特征和地质内涵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基于盆内钻井和过井地震剖面,应用火山地层学理论和地震火山地层学方法将松辽盆地火山岩地震相单元划分为火山岩丘、火山岩台地、洼地火山充填、穿切等4类10种亚类。通过井震对比,结合野外火山地层研究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这些地震相单元的地质解释模式和响应关系。火山岩地震相单元通常对应于以某种盆地火山充填类型(相或相组合)为主的火山岩体,火山岩丘地震相多可解释为侵出岩穹、酸性简单熔岩流和酸性复合熔岩流等具有丘状外形的充填类型,火山岩台地地震相多代表中基性岩的简单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等具有席状外形的充填类型,洼地火山充填多代表充填在先存洼地中的简单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穿切地震相多可解释为岩席、岩墙。除了这些典型的地震相单元以外,对地震反射特征(外形、物理参数、反射结构)与火山岩地质属性的响应关系的分析可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地震相单元所反映的地质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 地震火山地层学 地震相单元 火山岩盆地充填类型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形成过程模拟——以断陷和前陆盆地为例 被引量:24
16
作者 林畅松 刘景彦 胡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8-874,共7页
应用二维层序地层模拟系统开展了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揭示了同沉积断裂活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相互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模拟表明,快速的构造沉降、相对高的湖平面和大量的沉积物供给... 应用二维层序地层模拟系统开展了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揭示了同沉积断裂活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相互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模拟表明,快速的构造沉降、相对高的湖平面和大量的沉积物供给是形成相对深水扇三角洲的必要条件;而沉积物的供给量变小或构造沉降量加大时有利于形成近岸湖底扇或水下扇。模拟揭示出断陷湖盆陡坡边缘断裂形成的古地貌坡折控制着低水位域浊积扇或湖底扇的发育部位,同时对水进或高位域的三角洲前缘的沉积中心的分布具控制作用。断裂坡折带的构造沉降是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关键因素。在陆内前陆逆冲构造边缘,层序发育早期(底部)发育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但由于相对快的构造沉降形成水进序列;在快速沉降的晚期沉降速率减小,碎屑体系向盆地方向推进,形成广泛河流三角洲沉积。由隐伏逆冲断裂形成的构造坡折带对低位域的分布具控制作用。在构造坡折带下的低位域砂体与上覆的水进域泥岩组合可形成重要的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模拟 控制因素 断陷和前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里亚斯太断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幕式充填演化 被引量:21
17
作者 任建业 林畅松 +1 位作者 李思田 焦贵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3-559,共7页
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反射剖面和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盆地内部各级层序界面,建立了乌里亚斯太断陷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盆地的充填记录、构造特征和盆地的沉降史等信息,论证了该盆地经历了不同级... 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反射剖面和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盆地内部各级层序界面,建立了乌里亚斯太断陷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盆地的充填记录、构造特征和盆地的沉降史等信息,论证了该盆地经历了不同级别构造事件控制下的幕式演化过程。幕式构造运动是盆地内高级别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与盆地的沉积充填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一个裂陷期与盆地内部的一级层序相对应,并控制了盆地原型的构成;一个裂陷期内不同的裂陷幕控制了盆地原型内二级构造层序的发育;而三级层序的发育受控于低级的幕式伸展事件。此外,文章还通过层序内部结构分析,阐述了该湖盆体系域的构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里亚斯太断陷 幕式裂陷作用 层序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构型与砂体发育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18
作者 朱筱敏 陈贺贺 +4 位作者 葛家旺 谈明轩 刘强虎 张自力 张亚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6-762,共17页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层序构型及砂体成因分布特征:①盆地初始断陷期,边界断裂开始活动,准层序垂向加积叠置,发育近源粗粒的冲积扇、分支河流和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②盆地强烈断陷期,断层活动强烈,在不同构造带和体系域中,准层序发育多种叠置样式,沉积体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以及重力流;③盆地断-拗转换期,断层活动减弱,准层序进积、加积垂向叠置,发育长轴向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④盆地拗陷沉降期,断裂活动趋于停止,盆地沉积充填整体处于过补偿状态,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了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热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型 砂体分布 构造演化阶段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学 陆相断陷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层序演化对储集体成因类型及构型的控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赖生华 麻建明 孙来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0-364,共5页
断陷湖盆中层序发育、演化取决于相对湖平面(可容空间)的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相对湖平面上升时,湖浪能量增加,湖水向物源方向推进,形成水进型扇三角洲,水进滩坝和滑塌型浊积岩体较发育;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湖水活动急剧减弱,河流能量增强,... 断陷湖盆中层序发育、演化取决于相对湖平面(可容空间)的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相对湖平面上升时,湖浪能量增加,湖水向物源方向推进,形成水进型扇三角洲,水进滩坝和滑塌型浊积岩体较发育;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湖水活动急剧减弱,河流能量增强,形成水退型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砂、砾岩体最为发育,同时也可形成高位滩坝砂、砾岩体和洪水型浊积岩体。在层序不同演化阶段,沉积环境的水动力能量状况有所不同,所形成的砂、砾岩体在平面上的构型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 层序演化 储集体 断陷湖盆 辽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19
20
作者 卢进才 史冀忠 +3 位作者 牛亚卓 宋博 张宇轩 余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01-3115,共15页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背景复杂,一直是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研究区发育数千米以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但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十分薄弱,一定程...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背景复杂,一直是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研究区发育数千米以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但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十分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背景的认识。本文通过石炭纪-二叠纪区域地层对比与层序地层研究,分别建立了北山和银额2个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不同构造单元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为统一构造环境沉积的地质体。通过沉积演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具有"两坳一隆"的构造格架,并控制着沉积相的展布,早石炭世晚期北山地区南部接受沉积,之后逐渐伸展,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盆地沉积范围最大,盆地演化达到鼎盛。早二叠世晚期盆地开始萎缩,晚二叠世海水基本退出研究区,仅银额东北部接受了海相沉积。总之,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指示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相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统一的陆内(板内)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银额地区 石炭纪-二叠纪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构造环境 陆内裂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