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requency on the microstructure, wear and solid erosion resistance of CrAlN coatings deposited by arc ion plating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Di LIN Song-sheng +5 位作者 LIU Ling-yun XUE Yu-na YANG Hong-zhi YANG Chao YANG Zhen ZHOU Ke-s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3065-3076,共12页
In this work,the chromium aluminum nitride(CrAlN)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C11 titanium alloy by composite magnetic field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 with controllable pulse electromagnetic combined with permanent magne... In this work,the chromium aluminum nitride(CrAlN)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C11 titanium alloy by composite magnetic field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 with controllable pulse electromagnetic combined with permanent magnet.The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requency on the morphology,microstructure,nano-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f the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ray diffraction(XRD)and nano-indenter.This paper has mainly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CrAlN coatings which are prepared at various electromagnetic frequencies on the wear and erosion resistance through a series of wear and solid particle erosion experiments.It was found that the deposition rate of CrAlN coating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ctromagnetic frequency.And CrAlN coatings all preferentially grew along the(111)crystal plane.At 16.7 Hz,with the increase of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requency,the hardness is the highest(23.6 GPa)and the adhesion is the highest(41.5 N).In addition,the coating deposition exhibited the best wear and solid erosion resistance at 16.7 Hz and 33.3 Hz,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about 0.35,and the erosion rate is about 0.2μm/g at 30°and less than 1μm/g at 90°,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AlN coating formed at an appropriate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requency can achieve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wear and solid erosion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lN coating compound magnetic field pulse electromagnetic frequency mechan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偏置磁场的多通道磨粒检测传感技术研究
2
作者 刘勇 方胜勇 +2 位作者 张晓峰 李志飞 孙光新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共7页
电磁式磨粒检测传感器已逐渐应用于机械装备磨损状态监测与评估领域,但检测灵敏度与大流量间的矛盾仍是阻碍该类传感器在大型机械装备中应用的主要原因。为同时保障传感器具有较大的允许流量以及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提出了基于高频偏置磁... 电磁式磨粒检测传感器已逐渐应用于机械装备磨损状态监测与评估领域,但检测灵敏度与大流量间的矛盾仍是阻碍该类传感器在大型机械装备中应用的主要原因。为同时保障传感器具有较大的允许流量以及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提出了基于高频偏置磁场的多通道磨粒检测传感器结构原理,并建立了传感器磁特性模型,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不同电流和频率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特性,探究了高频偏置磁场对磨损颗粒的影响。仿真和实验表明:传感器在磁铁厚度为8 mm、外径为40 mm、磁铁间距趋于0时检测灵敏度最高,此时,传感器最高可有效检测到直径最小为60μm的磨粒,且多通道传感器结构的设计明显提高了传感器的最大允许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磨粒检测 多通道 高频偏置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U型永磁电机电磁优化及振动噪声抑制
3
作者 高锋阳 岳文瀚 +3 位作者 高建宁 徐昊 孙伟 吴银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3,共13页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抑制电机低频振动噪声,提出一种U一型磁极结构并结合Halbach充磁方式、转子开槽的电机拓扑。首先,推导电机相关电磁性能表达式,分析定转子间气隙径向磁通密度、径向电磁力密度的低频振动和噪声波动...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抑制电机低频振动噪声,提出一种U一型磁极结构并结合Halbach充磁方式、转子开槽的电机拓扑。首先,推导电机相关电磁性能表达式,分析定转子间气隙径向磁通密度、径向电磁力密度的低频振动和噪声波动构成。其次,采用解析法与有限元法得到气隙径向电磁力时空分布,利用参数敏感度分析法、参数扫描法和响应面法对所选转子拓扑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得到最优参数解。最后,将U一磁极结构空载反电动势、径向磁通密度、齿槽转矩、输出转矩、转矩脉动、径向电磁力密度、振动加速度和声压级与4种U型磁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电磁场、机械场和声场对U一型电机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在U型磁极结构上增设一型磁极、改变充磁方式、dq轴开槽调制气隙磁场正弦度,使得电机齿槽转矩降低91.3%,空载反电动势提高53 V,输出转矩提高39.6%,气隙中径向电磁力波的各阶次谐波幅值均有所下降,各频率下定子总成振动加速度降低明显,电机周身声压级最大值处下降9 dB,下降率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 低频振动噪声 Halbach充磁 磁场调制 多物理场耦合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磁场的平面二维时栅传感器信号解耦研究
4
作者 杨继森 文杰 +1 位作者 雷旭 吴灼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7-495,共9页
电磁式二维时栅位移传感器广泛用于数控机床,人工智能等高精度位移测量领域中,针对二维时栅位移测量需要考虑X方向与Y方向感应信号的耦合问题,对位移解耦方法展开相关研究。首先使用开关混频技术将耦合信号拆分为附带位移信息的直流量... 电磁式二维时栅位移传感器广泛用于数控机床,人工智能等高精度位移测量领域中,针对二维时栅位移测量需要考虑X方向与Y方向感应信号的耦合问题,对位移解耦方法展开相关研究。首先使用开关混频技术将耦合信号拆分为附带位移信息的直流量与多个高频附加量,其次利用滤波器提取关键位移信息,最终通过ADC采样对位移信息进行解算;针对传感器两路感应信号不经过同一处理电路引入的电气误差,提出了分时复用的方法,控制分时时序,交错处理两路感应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在X、Y方向分别在10 kHz和200 kHz的频率激励下,该二维测量系统有效提高了传感器测量精度,保证了传感器动态性能,X方向原始对极内误差为±32μm,Y方向原始对极内误差为±27.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时栅位移传感器 多频磁场 解耦方法 开关混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磁场耦合的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
5
作者 杨继森 袁俊松 +2 位作者 修府 刘嘉诚 张小龙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897,共9页
针对双列平面磁场式传感器两码道激励频率相同时磁场之间的相互串扰影响传感器测量精度并降低信噪比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频磁场耦合的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设计方案,在实现解算绝对位移的同时能够消除码道间磁场串扰的问题。传感器... 针对双列平面磁场式传感器两码道激励频率相同时磁场之间的相互串扰影响传感器测量精度并降低信噪比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频磁场耦合的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设计方案,在实现解算绝对位移的同时能够消除码道间磁场串扰的问题。传感器分为定尺和动尺,都采用双层交替结构,定尺使用两列增量式码道组合而成,分为精机和粗机,两列激励线圈的对极数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整数,利用对极内位移差实现绝对位移测量。精机测量通道和粗机测量通道同时通入不同频率的激励电流信号,其中精机为1 MHz高频电流信号,高频激励电流信号可以有效增强感应信号,提高电气处理系统的信噪比。通过外差降频的方法来提高传感器分辨力,有效地解决了通过提高激励信号频率来提高信号信噪比与传感器解算高分辨力难以兼顾的问题。通过电磁仿真分析对传感器进行了理论验证和误差分析。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样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频磁场耦合的绝对式传感器结构有效消除了精机与粗机之间的磁场串扰,传感器信噪比得到提高,在140 mm的测量范围内测量误差小于±17.3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位移测量 多频磁场耦合 信噪比 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产生与演化机制
6
作者 周爱华 吴静进 吴馨芳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39,共7页
为充分研究激光诱发等离子体强磁场的时间演化机制,对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产生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激光等离子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二者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多光非线性Compton散射和强磁场的入射和散射光耦合频率,得到激光诱发等离子体... 为充分研究激光诱发等离子体强磁场的时间演化机制,对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产生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激光等离子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二者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多光非线性Compton散射和强磁场的入射和散射光耦合频率,得到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的诱发机制。在诱发机制下,计算强磁场温度梯度与密度梯度在强磁场空间内分布时的磁场强度,从而得到两者在强磁场空间内分布的具体时间演化机制。具体应用实验表明:在二种机制下,通过计算离子体电流密度分量变化和电子密度分布状态,且在电流波动条件下熵值结果为0.2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验证了两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强磁场 产生机制 相互作用 激光电场 耦合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流谐波的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振动与转矩波动分析
7
作者 魏琦 邱威森 +2 位作者 率志君 李玩幽 曾德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736,共10页
为了研究电流谐波输入下的电磁振动问题,基于电流解析模型和保角映射建立了电流谐波输入下的磁场解析模型,探究了气隙磁场、二维电磁力波和电磁转矩的时空特性,分析了开关频率对振动的影响。利用电流仿真模型和实测电流建立全频段电流... 为了研究电流谐波输入下的电磁振动问题,基于电流解析模型和保角映射建立了电流谐波输入下的磁场解析模型,探究了气隙磁场、二维电磁力波和电磁转矩的时空特性,分析了开关频率对振动的影响。利用电流仿真模型和实测电流建立全频段电流谐波解析模型,分析了高频电流谐波输入下的气隙磁场分布规律,并对样机进行振动响应仿真和实验,提出了减振措施。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揭示了电磁力波和电磁转矩的全貌及其来源,高频电磁力波包含3个分量,不同工况下电磁力波的非零最小空间阶次是相同的;基于电磁力分布提出的避振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电磁振动水平,为高频减振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力波 振动响应 永磁同步电机 电磁转矩 振动抑制 高频谐波 磁场模型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元逆问题法的超低场磁共振大鼠脑部成像双通道射频线圈优化设计
8
作者 孟凡钦 郭轶 +1 位作者 何为 徐征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63,共12页
目前超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质量较差,为提升图像信噪比,射频线圈需尽可能贴近成像区域从而提升信噪比。该文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并从逆问题角度求出线圈流函数分布,再利用线性规划寻找最优线圈结构。为验证超低场MRI诊断颅脑疾病的有效性,... 目前超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质量较差,为提升图像信噪比,射频线圈需尽可能贴近成像区域从而提升信噪比。该文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并从逆问题角度求出线圈流函数分布,再利用线性规划寻找最优线圈结构。为验证超低场MRI诊断颅脑疾病的有效性,采用上述方法,在54 mT下针对大鼠头-脑几何形状设计了双通道射频接收线圈,并对大鼠脑卒中及脑外伤模型进行成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54mTMRI能够检出水肿和血肿病变,且与病理切片或临床3T MRI图像结果相符。同时,通过脑外伤模型7天的追踪观察,54 mT图像中病变的信号演变规律与高场影像一致。针对特定成像对象和非规则布线曲面,该文利用间接边界元逆问题法设计高信噪比射频接收线圈,大鼠模型试验证明超低场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脑卒中与脑外份早期诊断与床旁影像监护潜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低场 射频线圈 边界元逆问题 颅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磁热处理对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高频软磁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肖贵华 杨元政 +2 位作者 陈脉 徐佳 王国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7,共4页
在420~460℃对经氮气退火后的纳米晶磁芯进行二次横磁退火,外加磁场强度为800 Gs。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精密磁性元件测试仪和软磁交流设备测量带材的晶相结构、磁芯的电感L和磁损耗Ps等数据。研究表明,Fe基纳米晶合金在二次横磁退火... 在420~460℃对经氮气退火后的纳米晶磁芯进行二次横磁退火,外加磁场强度为800 Gs。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精密磁性元件测试仪和软磁交流设备测量带材的晶相结构、磁芯的电感L和磁损耗Ps等数据。研究表明,Fe基纳米晶合金在二次横磁退火后可以优化高频软磁性能。当频率为100 kHz时,只经过550℃氮气保护退火的磁芯,其有效磁导率μ_(e)、矫顽力H_(c)和磁损耗P_(s)分别为24.2 k、1.20 A/m、6.1 W/kg(最大磁感应强度B_(m)=0.1 T条件下);而经过440℃二次横向磁场退火后,有效磁导率μ_(e)提高到31.5 k,矫顽力H_(c)降低到0.96 A/m,磁损耗Ps降低到4.9 W/kg(B_(m)=0.1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磁热处理 高频 有效磁导率 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磁场环境对机器人的影响和解决对策
10
作者 逄锦伦 马忠辉 许艳英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在煤矿井下的一些危险环境中,矿用机器人已代替人工进行危险或高强度作业。煤矿井下存在较强的磁场干扰,会影响到机器人的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及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避免矿用机器人受煤矿井下磁场环境影响无法稳定工作,采用... 在煤矿井下的一些危险环境中,矿用机器人已代替人工进行危险或高强度作业。煤矿井下存在较强的磁场干扰,会影响到机器人的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及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避免矿用机器人受煤矿井下磁场环境影响无法稳定工作,采用调研、查阅文献等方法,梳理了地球自然磁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井下复杂多变的磁场环境特点及分布特性。分析了磁场环境下煤矿井下机器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各影响因素的解决对策与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抗磁设计与优化措施;多模态融合导航策略;信号处理与补偿算法;物理隔离与防护手段。研究成果可为矿用机器人的研制、设计和加工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矿用机器人技术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机器人 地球自然磁场 工频磁场 脉冲磁场 抗磁设计 多模态融合 磁场补偿 物理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调制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调频方法
11
作者 张庆宏 王志飞 +3 位作者 周晨媛 周丹 蔡玲珑 李运甲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15-2424,共10页
面向电力应用场景,为克服复杂电磁环境对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干扰,并实现器件谐振频率与环境振动频率相匹配,提出基于软磁材料进行磁场调制的调频方法。通过研究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动力学模型与磁场耦合分布模型,明确了磁力非线... 面向电力应用场景,为克服复杂电磁环境对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干扰,并实现器件谐振频率与环境振动频率相匹配,提出基于软磁材料进行磁场调制的调频方法。通过研究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动力学模型与磁场耦合分布模型,明确了磁力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器件谐振频率的作用机制。探究了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对能量采集器内部磁场分布的影响,完成调频单元及器件整体结构设计,制备了样机并开展性能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软磁材料的调频方法可实现96~139Hz范围调频,相对调频范围44.8%。与基于永磁体进行调频的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实现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较宽范围、较高精度调频,还可进一步屏蔽外界磁场干扰并约束内部磁场泄漏,有利于提升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在强磁场环境中的工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 磁场调制 频率调节 软磁材料 磁场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内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对5G通信设备部署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梁兆杰 田杰 +4 位作者 李艳 刘磊 钟正 李斌 潘锐健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7,共7页
变电站是电网系统的枢纽,随着5G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5G基站被规划在智能变电站内。然而变电站内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磁骚扰极大影响了5G基站中通信设备的部署,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变电站内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对5G基站的影响尤为重要。... 变电站是电网系统的枢纽,随着5G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5G基站被规划在智能变电站内。然而变电站内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磁骚扰极大影响了5G基站中通信设备的部署,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变电站内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对5G基站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对某实际变电站进行物理建模,开展站内工频电磁场的计算。仿真模拟了该站220 kV和500 kV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环境,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变电站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不同高度下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5G基站的部署范围。本文研究可为典型智能变电站内5G基站的部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5G基站 变电站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补偿的轴频信号提取实验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刘晋龙 刘兆霆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轴频磁场信号是水下目标探测的重要特征,但外界磁场噪声的干扰显著降低了信号的信噪比(SNR)。为解决海洋环境和测量设备带来的噪声问题,提出基于磁补偿的预处理方法,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随后,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轴频... 轴频磁场信号是水下目标探测的重要特征,但外界磁场噪声的干扰显著降低了信号的信噪比(SNR)。为解决海洋环境和测量设备带来的噪声问题,提出基于磁补偿的预处理方法,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随后,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轴频提取方法,从频点幅值和时间连续性角度进一步去除噪声频点。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仿真轴频信号叠加到实测海域磁场数据中,并在–20 dB和–30 dB的条件下研究了单轴频和多轴频信号的提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轴频磁场信号的信噪比,在低信噪比下表现出较好的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补偿 轴频磁场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轴频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330 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分析及监测评价
14
作者 李小飞 王海山 +3 位作者 任坤贤 曾雅楠 郭文君 蔡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79,90,共5页
为掌握甘肃高寒地区典型330 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特征,选取某输电线路单回、双回部分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当导线距地面8.5 m及16 m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趋势,给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要求的最低导... 为掌握甘肃高寒地区典型330 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特征,选取某输电线路单回、双回部分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当导线距地面8.5 m及16 m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趋势,给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要求的最低导线对地高度。按照输电线路工程运行后实际工况开展电磁环境监测,并与西北区域低海拔地区相同参数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磁环境水平实际测量结果低于理论计算结果,分布趋势具有一致性;在相同参数输电线路条件下,电磁环境水平高寒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电磁环境水平与线路所处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 输电线路 高寒地区 工频电场强度 工频磁感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压缩感知的工频磁异常信号降噪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斌 赵晨 +1 位作者 李俊 洪汉玉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99,104,共7页
针对强噪声背景下水下目标微弱工频磁异常信号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感知降噪方法。该方法利用噪声信号不具有稀疏性的特点,将含噪信号在小波域内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缩感知的重构与降噪处理,实现微弱工频磁异... 针对强噪声背景下水下目标微弱工频磁异常信号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感知降噪方法。该方法利用噪声信号不具有稀疏性的特点,将含噪信号在小波域内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缩感知的重构与降噪处理,实现微弱工频磁异常信号与噪声最大限度地分离。仿真及试验表明,该方法得到很好的降噪效果,避免了小波阈值滤波中阈值选取对降噪效果的影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信号的固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噪 压缩感知 小波 水下目标识别 工频磁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磁场耦合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继森 庹万章 +2 位作者 张静 冯济琴 卢渝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3,共13页
针对目前光刻机、超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超精密装备对于精准平面定位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频磁场耦合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传感器组成为定尺和动尺,其中定尺由导磁基体和X、Y方向励磁线圈构成,动尺由导磁基体和X、Y方向感应线圈构... 针对目前光刻机、超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超精密装备对于精准平面定位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频磁场耦合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传感器组成为定尺和动尺,其中定尺由导磁基体和X、Y方向励磁线圈构成,动尺由导磁基体和X、Y方向感应线圈构成。通过对X、Y方向励磁线圈通入正余弦励磁信号,在定尺上构建出多频磁场耦合的二维均匀磁场阵列,动尺感应出带有位移信息的电信号,经过理论推导和电磁仿真验证了多频磁场直接解耦差动结构和幅值调制解算方法的可行性,并对仿真误差进行分析,并优化了传感器结构。最后采用PCB工艺制作传感器样机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150 mm×150 mm的测量范围可对二维位移进行精确测量,其中X方向测量精度为±33.08μm,Y方向测量精度为±36.95μm,优化后的传感器样机X、Y方向原始对极内位移误差峰峰值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49.1%和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位移传感器 平面二维位移测量 多频磁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磁场分时激励的新型单列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
17
作者 杨继森 修府 +2 位作者 张静 文杰 刘嘉诚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8-322,共15页
针对小体积安装、高精度直线位移测量需求,基于双频磁场分时激励方案和外差降频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单列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结构,解决提高传感器激励信号频率来获得高信噪比与高分辨力之间的矛盾。首先,建立平面线圈瞬态磁场耦合... 针对小体积安装、高精度直线位移测量需求,基于双频磁场分时激励方案和外差降频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单列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结构,解决提高传感器激励信号频率来获得高信噪比与高分辨力之间的矛盾。首先,建立平面线圈瞬态磁场耦合模型,构建单列绝对式直线时栅测量模型及其传感机理,其对极数互质绝对位置解算方案避免实际使用中测量误差对解算结果的影响;通过电磁场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形状感应线圈与气隙磁场之间的耦合特性,确定了传感器优化安装间隙为0.6 mm;采用500 kHz、1 MHz不同频率分时激励驱动方案,并提出一种外差降频的解耦新方法,保证传感器高分辨力的前提下,提高了传感器的信噪比;最后,制作传感器样机并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外差降频解耦新方法相对于原直接解耦法在一个“精机”对极周期内的测量精度提高了36.4%,传感器在187.68 mm有效测量范围内,经误差补偿后的精度为±4.9μm,分辨力为0.14μm。该时栅位移传感器与国外主流产品相比,降低了对超精密栅线的刻画和电子细分技术的依赖,具有高精度、高分辨力、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磁场 单列绝对式 对极数互质 外差降频 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磁场辅助冻结时间对猪肉理化特性、水分迁移及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慧杰 宗家星 +4 位作者 胡燕燕 赵圣明 王慧 朱明明 马汉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20-228,共9页
本实验以鲜肉和传统冰箱冻结(-18℃,36 h)为对照,探究低频交变磁场辅助冻结(low-frequency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ssisted freezing,LF-MFF)、-18℃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2、24、36 h和48 h)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条件冻结处... 本实验以鲜肉和传统冰箱冻结(-18℃,36 h)为对照,探究低频交变磁场辅助冻结(low-frequency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ssisted freezing,LF-MFF)、-18℃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2、24、36 h和48 h)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条件冻结处理后肉样冻结速率、保水性、嫩度、色泽、pH值等理化特性、水分迁移及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冰箱冻结相比,在3 mT低频交变磁场处理条件下,肉样的冻结速率更快,猪肉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P<0.05);所有冻结方式处理中,LF-MFF 36~48 h可提高样品的保水性、色泽和嫩度(P<0.05),维持了更好的理化品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结果显示,与冰箱冻结相比,LF-MFF 36~48 h后显著提高了样品不易流动水的比例,降低了自由水比例(P<0.05);动态流变结果也表明,LF-MFF 36~48 h后样品G’值较高,蛋白质变性程度较低,形成了较好的黏弹性蛋白凝胶。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冻结处理后猪肉理化特性与水分迁移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LF-MFF 36~48 h可作为最佳的猪肉冻结条件,可较好地维持猪肉理化特性,降低水分子的迁移率,延缓蛋白变性,改善冻结猪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磁场 猪肉 冻结时间 理化特性 水分迁移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磁性元件的电磁场仿真实验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彬 万妮娜 +2 位作者 梁旭 陈健 唐波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6,67,共9页
高频变压器为功率变换器的核心磁性元件,利用仿真软件对高频变压器进行电磁场仿真分析,可以节省设计时间、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在对电磁场和温度场的控制方程、边界条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频变压器电磁场—温度场耦合计算流... 高频变压器为功率变换器的核心磁性元件,利用仿真软件对高频变压器进行电磁场仿真分析,可以节省设计时间、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在对电磁场和温度场的控制方程、边界条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频变压器电磁场—温度场耦合计算流程。利用Infolytica的MagNet和ThermNet仿真软件,对一台5 k Hz/15 kW纳米晶合金磁芯三相五柱式高频变压器的漏磁场、磁芯损耗、绕组损耗和温度场进行有限元法计算,开展空载和短路实验研究,验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变压器 漏磁场 磁芯损耗 温度场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联合热风加热对玉米籽粒中黄曲霉毒素B1降解及玉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金方 李梅 陈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224,共7页
为研究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效果,分析不同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9.05%、22.25%、25.55%)、射频加热温度(55、65、75、85℃)和加热持续时间(10、15、20、25 min)对玉米籽粒中AFB1降解效果及玉米... 为研究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效果,分析不同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9.05%、22.25%、25.55%)、射频加热温度(55、65、75、85℃)和加热持续时间(10、15、20、25 min)对玉米籽粒中AFB1降解效果及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射频-热风联合处理可有效降解AFB1,在高水分含量下,加热温度和时间一定,初始水分含量越高,AFB1残留量越高;初始水分含量一定,随温度增加和时间延长,AFB1残留量随之减少,且加热持续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大于加热温度;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籽粒过程中,对其品质有一定影响,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黏度系数显著降低(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射频加热过程中水分迁移效果明显,且水分迁移特性与玉米的糊化特性、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射频-热风联合干燥 玉米品质 低场核磁共振 玉米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